2009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全国文综一)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爵位 C.溢号 D.行业
【解析】A “司马、司徒”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的官职,根据材料的推论可知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官名。
2.(2009全国文综一)“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这主要是因为
A. 南方经济的影响 B.统治集团的更替
C.北方文化的衰落 D.民族融合的结果
【解析】B 楚汉战争中项羽面临“四面楚歌”,最终战败,西汉建立后,吸取教训,故“楚歌”流行,所以选B项。
3.(2009全国文综二)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A.族名 B.邑名 C.爵号 D.官名
【解析】D “司马、司徒”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的官职,根据材料的推论可知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官名。
4.(2009北京文综高考)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 郡县制
【解析】C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对象为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从题干中的“封黄帝之后于蓟”可以判断是分封制。
5.(2009北京文综高考)北京孔庙(见下图)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
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 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
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 D. 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
【解析】D抓住题干的时间限制词语“元朝”,此题可用排除法,科举制开始形成于隋朝,排除A;殿试成为科举定制是在北宋,排除B;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是在明清时期,排除 C。元朝建北京孔庙,实行科举制说明元朝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
6. (2009高考广东单科)“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解析】A“封建社会”的概念既然是自近代引入中国的,那么柳宗元所说的“封建制”,显然不是后来的社会形态概念,原意应该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7.(2009高考广东单科)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解析】D从秦朝初创皇帝制度,到汉代实行内外朝制度,再到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和宋代形成二府三司制,以至于明代取消丞相,古代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强化,但是这一过程并非一条直线,如清初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国大事,就严重威胁了皇权,属于特殊情况。
8.(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A. 清 B.明
C. 汉 D.秦
【解析】A 题眼:“不曾设置丞相”。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伏诛,于是废宰相。秦、汉以来实行一千六百余年的丞相制度自此废除,清朝以后不曾设置丞相。
9.(2009高考江苏单科)“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解析】:D此题考查历史常识“鼎”。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历商至周。所以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故D项正确。
10.(2009高考江苏单科)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解析】:C此题考查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唐朝时期的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执行,三省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故C项正确。
11.(2009高考山东文综)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解析】C林黛玉是“外人“,贾宝玉是“自己人”,贾母强调宝玉和黛玉的远近亲疏,说明贾母宗法观念浓厚。
12. (2009高考宁夏辽宁文综)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 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
【解析】A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在之后的皇位继承上表现尤为明显。
13. (2009高考宁夏辽宁文综)明朝“折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
【解析】B C、D选项只是表述了六部的部分权力,不够完善,A选项的权力归皇帝所有。
14.(2009高考宁夏辽宁文综)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
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解析】A B、D选项表述互为矛盾,故不能入选,C选项表述与题干不符,可排除。
15.(2009高考天津文综)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解析】C 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在这一制度下太子亡就应该由太子的嫡长子,也就是明太祖的嫡长孙继承王位。
16.(2009高考浙江文综)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从图片材料中获取信息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为路、州、县三级,与题干图片相符合。另外,由图片中的“知州”、“通判”也可得出正确答案。
17. (2009高考浙江文综)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解析】B。设置内阁制的是明成祖朱棣,A项错误。内阁设立之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B项说法正确。内阁不能统率六部百司,C项错误。明代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取代之说不符合史实。
18. (2009福建文综高考)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解析】D本题主要考查公元纪年与世纪纪年的换算,公元纪年的第一位(三位数时)或第一二位(四位数时)加1即为世纪纪年的,如本题是2加1为公元三世纪,本题还要注意,公元前的纪年数字是倒数的,即本题06—02年是晚期。
19.(2009安徽文综高考)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
A.③④②①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