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考试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考试

ID:133798

大小:26.0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0-05-0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考试 政 治 试 题  第I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同说汉语、同写汉字、都推崇儒家思想,这些相同的传统影响着13亿大陆人民与23万台湾人民的行为方式与道德取向,也成为两岸人民不可分割的精神纽带。这说明 ①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文化特性   ②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根本  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封建社会的韩非子推行的“法治”,其思想的实质是使法律成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如今,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这一变化说明   20080825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②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培根认为,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这句话表明     A.知识的传播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B.任何知识文化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C.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的传播       D.文化知识具有继承性 4.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念中,包含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和而不同”。这表明 A.中华文化因包容性而不断同化其他民族文化 B.传统文化一脉相传,一成不变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D.传统文化都是在历史长河中积淀起来的先进的思想 5.近年来,我国相继提出的“睦邻、富邻、安邻”的“三邻”政策,在国际社会倡导的“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理念,无不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也引起了世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这说明了 A.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仍然有着深刻影响 B.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C.传统思想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D.对传统思想要全部保留和吸收 6.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标志设计寓意深刻,设计灵感来源于“火凤凰”这一概念,这种设计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抒发着中国人民的情感,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喜爱。这说明  A.不同民族文化有着共性和普遍规律     B.不同民族文化的内容与形式是一致的 C.不同民族的文化有着共同的发展模式  D.不同民族的文化有着相同的包容性 7.要实现世界文化繁荣,就必须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 ④用欧美文化来同化落后民族的文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文化源于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③文化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抛弃 ④博采众长就能搞好文化创新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实践基础上的文化创新是 ①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成果的过程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③“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④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有人认为,文化创新主要来自创作者的灵感和聪明才智。这种观点 ①认为文化创新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活动  ②否认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③正确地认识了文化创新的主体  ④是唯心主义在文化发展观上的体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于外来文化,我们应该坚持的正确态度是   A.外来文化是先进文化,应该照搬过来     B.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不相容,应该坚决抵制   C.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   D.文化无国界,文化无东西,可以洋为中用 12.自1593年利玛窦把《四书》翻译成了拉丁文后,中国大部分文史经典,都被翻译成各国文字,成为全人类的财富。这说明 A.中华文化比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化更优秀 B.世界上各国的文学都继承了《诗经》的风格   C.任何民族的文化都只属于自己的民族         D.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13.下列属于传统文化特点的是    ①具有民族的特色 ②一旦形成永远不变 ③具有强大的继承性 ④在本民族有广泛的认同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14.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B.传统文化是凝固不变的   C.传统文化是凝固的艺术                      D.传统文化是不会消失的 15.对“前贤”的文章,杜甫主张既要兼取众长,加以继承;又反对一味因袭。这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启示是   A.亲自实践是创新的根本途径             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力军 C.文化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D.科技是创新的重要工具 16.宋代理学家朱熹在他的诗中写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说明的道理是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D.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手段 17.《论语》记载了孔子的主要言行,是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的收集整理而成。这本书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这说明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缩影 18.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主要是因为 A.薪火相传                          B.一脉相承           C.独创性                            D.特有的包容性 19.对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性,是本民族的宝贵财富       B.各民族文化相互独立        C.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渐趋相同D.各民族文化既有自己的个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20.长期以来,台湾地区在海外的华文学校中使用的是繁体字、注音符号,而大陆使用简体字、汉语拼音。目前,台湾与大陆达成一致——提倡使用简体字,但也不反对使 用繁体字。台湾与大陆所达成的共识说明 ①中华文化是连接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 ②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③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②勤俭节约、艰苦朴素 ③勤劳勇敢                      ④团结统一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 22.当人们忙于经典翻拍之时,《亮剑》、《历史的天空》、《士兵突击》等原创作品却得以热播。有人认为,与其频繁向经典作品“借光”,还不如多花点心思,让今天的原创成为明日的经典。这种观点认为 A.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                  B.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C.否定传统文化才是真正的发展                  D.大众文化真正需要的是原创作品 23.“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广泛共鸣。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 ①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制作总监路健康表示,开幕式要上“中国菜”,而且要上的是“外国人概念中的中国菜”。就像请客人吃饭,客人想吃什么你就炒什么。客人吃完了特满意,主人就非常高兴。这说明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化发展开始趋同 ④不同民族文化能够和睦相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下列对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文化要发展就不能继承,传统文化束缚了文化的发展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要讲继承就不能讲发展,讲发展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    D.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就只有发展没有继承 26.韩愈在《师说》中讲到,“古之学者必有师……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段话在今天给我们的启示是 A.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与学习方式不断完善      B.要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 C.建设“学习型社会”,可以使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发挥 D.教育已成为国家的中心工作 27.打不开电脑、不会上网、不会讲英文,被称之为“现代文盲”。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学生中现代文盲越来越少,然而,缺乏人文素质,不懂中外传统文化和文史知识,不能正确读写文章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③离开对传统文化继承的民族文化会失去精神根基    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8.在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碑亭里,竖立着《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这块巨大的石碑,碑文记叙了土尔扈特蒙古部族在远离故土一百四十多年之后,经过万里跋涉、重返祖国的过程。土尔扈特蒙古部族重返祖国的壮举展现了 A.蒙古民族的凝聚力         B.民族精神渗透在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C.—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D.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   29.我们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30.“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这句话强调了                                   A.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B.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C.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D.有这种精神的人就是“中国的脊梁”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3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意思是说,孝顺长辈、尊敬兄长是能够爱别人的前提和根本。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甚至变成“愚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枷锁。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孝敬父母,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对父母履行法律和道德的义务与责任,是现代家庭中调节上下辈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9分)   32.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文艺表演向全世界讲述了感动世界的中国故事。巨大的画卷展开,中国故事轻曼地演绎,中国五千年的梦想就是一篇恢宏的史诗,“飞天”、“长卷”、“烟花脚印”、“梦幻五环”、“太极”、“点燃圣火”等创意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创意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12分)  33.材料一:胡锦涛同志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强调:“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材料二:中宣部、教育部决定将每年9月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期间,各地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为重点,集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 (1)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5分)  (2)设立“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有何意义?(14分)         2010-2011学年度高二下学期阶段考试 政 治 试 题(文 科)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2.B    3.C     4.C    5.A    6.A    7.D    8.A    9.A    10.D   11.C   12.D  13.C    14.A   15.C   16.B   17.B    18.D   19.D   20.A   21.C   22.B   23.D   24.C   25.B    26.B  27.B    28.D   29.C   30.B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31.(9分)①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3分)②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3分)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分)  32.(12分)⑴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开幕式的文艺表演做到了古今结合,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4分)     ⑵文化创新的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开幕式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奥运会形象景观工程中的一次“中西合璧”。(4分)     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开幕式中国特色浓郁,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4分)33.(19分)(1)爱国主义(5分) (2)(14分)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6分) ②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当今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只有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竞争力,从容应对国际竞争的挑战,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6分) ③设立“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整个中华民族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激励我们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分)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