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中学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东方中学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ID:134950

大小:79.24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0-06-2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东方中学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第 Ⅰ 卷 (请将第Ⅰ卷选择题填入下页答题表内,否则不得分,第Ⅱ卷试题答在卷面上,只交Ⅱ卷。) 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多音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角斗∕主角     铁椎∕脊椎     轴心∕压轴戏     兴奋∕兴致    B.弄权∕玩弄     烙铁∕炮烙     果脯∕胸脯       哥俩∕伎俩    C.提升∕提防     茄子∕雪茄     睡觉∕觉解       撮合∕一撮毛    D.隽永∕隽秀     攒动∕攒射     慰藉∕枕藉       名称∕称心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涵养    省份    妇孺    损兵拆将    装模作样    B.凋零    煅烧    问鼎    花好月园    宛言相劝    C.凌迟    藤萝    捍勇    拍案叫绝    能屈能申   D.檄文    诛戮    冶炼    暗度陈仓    戒骄戒躁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1)《窦娥冤》通过窦娥的不幸遭遇,特别是她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的              和法制黑暗的真实情况。 (2)《哀江南》这支曲子寓情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           的景象。 (3)《西厢记》的曲词,运用了多种修辞,并融合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富于               。 A. 昏聩    凄凉    文彩         B.昏聩    凄凉    文采 C. 昏庸    凄婉    文彩         D.昏庸    凄婉    文采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自惭形秽,不出来。 B. 绘画大赛开始了,只见张红同学信笔涂鸦,不一会就完成了作品。 C. 白马将军解围普救寺,使崔相国一家终于破镜重圆。 D. 中国足球兵败亚洲杯,有媒体说朱广沪“应该向全国人民谢罪”,作为主帅,朱广沪固然有自己的责任,但罪不容诛,不能拿他一个人来撒气。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国语》为何不是经书?    在众多与经书相关的典籍中,《国语》一直与《左传》内容相表里,且成书年代相近,但始终没有成为“经”。周子间先生认为“经”有三个特点。首先,“经”是中国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需要,“经”的领域在逐渐扩张,从“五经”扩大到“十三经”。其次,“经”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的书籍。它不仅为“法定”,而且是从所有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后来儒家编著的书籍,固然就是秦汉以前的书籍,不是得到孔子“真传”的,也不能称之为“经”。再次,“经”本身就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文化教育,统一思想的主要工具,是封建专制政府培养提拔人才的主要准绳,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这三个特点是书籍成为经典的标准。在  “经”的领域扩大到“十三经”的过程中,封建专制政府的法定始终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儒家思想,第三是孔子。 至于《国语》不能成为“经”书,最重要的是它不是解《春秋》的。思想上,柳宗元《非国语》云:“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但《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如礼制、民本、正名、忠恕等,其他学说在《国语》中也约略可见。驳杂的思想体系,使它不可能成为统治者所认可的典型合法的儒家经书。另外,《国语》不但不得孔子的真传,内容上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也颇与孔子“子不语怪力乱神”相悖。因此“经”的范围虽在不断扩大,《国语》却不可能为儒者拥护,被统治者选中。 《国语》的辞采,也影响着人们对它 的重视程度。柳宗元称其令今世之学者耽嗜,富艳浮夸。崔述曰:“《左传》一言可毕者,《国语》累章而未足也。”《左传》自成一体,语言风格一致,但可惜语言上的优点,不能令《国语》一体,而诸语风格的差异,也使全书有割裂之感,多给史家留下批判和质疑的借口,哪里还有成为经典的可能呢? 基于此,《国语》无缘经书之列,进而无缘成为中国封建科举法定的科目,失去了广泛流传的机会。尽管如此,其与《左传》关系密切,颇受达官儒士们日常研读的重视,勉强维持着其“春秋外传”的声誉。刘知几《史通·六家篇》定《国语》为一家,为“春秋外传”。称其为“六经之流,三传之亚”,是将《国语》视为准经典。 清代编修的《四库全书》,将《国语》改隶“杂史类”,其地位下降。但仍有人把《国语》当经典来看,希望将之提升到“经”的地位。段玉裁主张于“十三经” 外,加《国语》、《史记》、《说文解字》等,成“二十一经”,可惜没有响应者。廖平于光绪十二年,拟定《十八经注疏范例》,他将《大戴礼记》和《国语》升为“经”,合成“十八经”,终未成。 5.《国语》不是经书,以下解说不是其原因的一项是:(     )    A.《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但其思想体系驳杂,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 B.《国语》没有得到孔子的真传,在内容上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也与孔子的思想不一致。 C.《国语》与《左传》关系密切,深受达官儒士们的重视,从而赢得了“春秋外传”的声誉。    D. 《国语》富于辞采,但风格的差异,使全书有割裂之感,遭到了史家的批判和质疑 6.下列表述不属于“经”的特点的一项是:(    ) A.“经”必须是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 B.“经”是从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的书籍。 C.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者进行文化教育,统一人们思想的工具。 D. 封建专制政府以“经”作为培养提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它是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 7.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只要是得到了孔子的“真传”,都被统治者认可,确定为“经”。 B. 《国语》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但由于它不是解释《春秋》的,所以没有成为“经”。 C. 《国语》语言风格多样,或长篇大论,或小巧精致,或以修辞见长,自成一体,文字流畅而有气势。 D. 清代编修的《四库全书》,《国语》落到了“杂史类”的地位,而段玉裁、廖平等人都试图将《国语》提升到“经”的地位,但均以失败告终。 三.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 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选自《古文观止》)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然文不可以学而能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B .①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②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 C. ①非有取于斗升之禄      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D. ①天下之所恃以无忧       ②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9.下列六句话,全都体现苏辙为求得“文气”而采取的措施的一组是()   ①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②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 ③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    ④天下之所恃以无忧 ⑤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⑥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 A ①②⑤     B .②③⑥    C.①④⑤     D. ①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作者写给韩太尉的一封信,作者写此信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见到韩太尉,并能获得对方的指教。 B .在这封信中,作者旁征博引,阐述了一个作者的精神修养、生活实践,同文章的风格—文气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C.苏辙对能取得“斗升之禄”的官职看得很淡,认为这“非其所乐”;他希望通过周游名山大川,拜访贤人来增长见识,最终获得“文气” D.作者认为,自己虽然见到了“终南、嵩、华之高”“黄河之大且深”以及论坛宏辩的欧阳公,但因未能见到太尉,所以文章还缺乏“志气”。 东方中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语文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第 Ⅰ 卷 答  题  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 选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 阅读欣赏与识记(26分) 11.将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4分)                                                                     (2)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4分)                                                                    (3)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2分)                                                                     12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以下各题(8分)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碧山】在湖北安陆,山下有桃花岩,李白读书处;【窅然】深远的样子 (1)诗中的“笑而不答”用在这里有什么意义?(4分) 答:                                                                                                                                 。 (2)诗中的“心自闲”,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和情感?(4分) 答:                                                                                                                                 。 13.诗文填空(8分,选填一题) (1)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为君歌一曲,                       。 钟鼓馔玉不足贵,                         。                        ,                         。(《将进酒》) 知者乐水,                 。(《论语·雍也》) 二十四桥仍在,          ,                 ,                ,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谨庠序之教,                      ,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桓晋文之事》) 臣无祖母,                ;祖母无臣,               。(《陈情表》) 其声呜呜然,                    ,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赤壁赋》) 五.现代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17题。 生命的问句    田彩虹 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 第一种人大老远看见了,赶紧绕路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深怕不小心会中毒。 第二种人,来到了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人受害。 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于是在树旁圈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 至于第四种人在看见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喔!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 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提炼了毒素,与其它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药材。 你认为人生是什么呢?如果有一个造句,“人生是……”或“人生像……”,你会怎么完成这个句子呢? 用直觉,就是脑海里直接浮现出来的答案,我们不是在写作文或进行造句,不需要修饰成优美的语句。 “我的答案是人生如戏”,一位看起来吊儿郎当,凡事不在乎的男士可能会这样说。 “从小我看着爸爸妈妈为这个家打拼,一直认为人生是很艰辛的。”即使这位女学员没有说出来,从她愁眉不展的神情,也可以猜想得到答案。 “人生是一场无休止的竞赛”,这位学员有着非常明显的“”宁为鸡首,不为牛后以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刚毅性格。难怪他说自己当年没有考上第一志愿的高中,就放弃已考上的第二志愿,毅然去当兵。 还有人说“人生是来还债”,这样的想法,虽然宽慰了受到创伤或不平待遇时的怅惘,但回答这个问题的学员,似乎有着很深的无奈。 人生到底像什么?这的确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然而也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种对人生不同的态度,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生命剧本。 我们对人生的诠释,其实也就是内在潜意识的外在表现,自然也就活出那种形态的生命形式。 于是我们看到,有些人终其一生,始终扮演着苦情哀怨的主角;有些人虽然会赚钱,但却始终留不住钱;有些人最擅长演出的就是悲剧英雄。 还有一位学员在课堂上赫然发现,自己不论在婚前、婚后,在家庭、公司,虽然是有女儿、太太、媳妇、职员等各种不同称呼,但总括而言,结果只有一个--为别人活,完全没有自我。 “人生永远是朝向你所思考的方向前进”,就像开头故事中的那棵树,你用不同的方式对待,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你认为人生像什么呢? 14.第1自然段中“一棵有毒的树”比喻什么?倒数第3自然段中“完全没有自我”的含义是什么?(6分) 答: ①"一棵有毒的树"比喻                                                                ②"完全没有自我"的含义是                                                                     15.分别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和一句话概括四种人的特点。(8分) ①第一种人:                                                                          ②第二种人:                                                                     ③第三种人:                                                                  ④第四种人:                                                                   16.文中,人们回答:"人生是什么"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答案?结合自己的感悟说说自己的看法。(6分) 答:                                                                                                                                                                                                                                                                                                                    17.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对“生命”问题进行探索,内容大胆而又有吸引力,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襟。 B.作者写“生命”这样抽象的命题,以树为载体,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生命现象,使这一抽象命题具体化。 C.本文开头描述四种人对有毒的树的不同心态是为了铺垫下文对“生命”问题的设问。 D.文章开头提到四种人,作者显然否定前三种人的作法而肯定第四种人的作法。 E.本文告诉我们,面对“生命的问句”,无论给出多少种回答,人们都会有完全不同的感悟。 六.语言表达(10分) 18.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画波浪线的句子,各补写两个句子。(4分)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                              ,                              ;从 古今中外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正气,                           ,                              。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19.2008年五月11日——母亲节,现在回想起来是特别的,因为就在24小时之后,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灾难——四川汶川大地震,让许多孩子从此失去了母亲,母亲节成了他们心底永久的伤痛。       请你以同龄人的身份给那些地震中失去母亲的孩子发一则短信,鼓励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勇敢前行。(6分,50字左右)                                                                                                                                                                                                                     七、(60分) 20.研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一位记者在登山的时候看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她正背着一个小男孩朝山上走。小女孩的脸上满是汗,衣服也湿透了。      记者问:你背的是谁呀?小女孩说:是我弟弟。      记者又问:你弟弟有三十多斤吧,你能背上去吗?      小女孩说:当然能!我背的不是重量,是我的弟弟呀!      上述材料会引起你怎样的感想和思考呢?请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选一个角度,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必须围绕话题确立文章内容②材料自找,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 800 参考答案 一—三选择题 1. C  2 D  3..B  4. A  5. C  6. D  7.D  8.A  9. B  10. D  四、知识运用 11.(1)认为文章是作者气质的表现,然而文章不是用(仅靠)学习就能擅长,但气质可以通过修养而得到。   (2)于是唯恐文气会渐渐消磨,所以毅然决然的离开家,去游览搜求天下的奇闻美景,用来了解天地的广阔博大。 (3)况且人的学习,如果不是志向远大,那么即使学问再多又有什么用(又能做什么)呢? 12.(1)“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引发人们思索的兴味。    (2)“心自闲”三字既是诗人山居心境的写照,表现诗人酷爱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也隐含了诗人心中对“非人间”的多少伤和恨。 13.略 五.现代文阅读 14.①生命中的困难或危机;②没有自己的个性和自我价值 15.①逃避;②抗挣;③慈悲;④创造发明 16.不同的观点都有真切的生活经历作为明证(言之成理即可) 17.DE 六.语言表达 18.从李白学得不羁的个性    从朱自清学得不屈的气节    荀子《天论》的天行有常    李密《陈情表》的至爱亲情(举例恰当即可) 19.亲爱的兄弟姐妹,你们一定要坚强!灾难无情,人间有爱,一定要相信,有多少爱,就有多少希望;有多少爱,生命就会有多长!记住,母亲在天堂里,希望你们做一个坚强的孩子,一个微笑的孩子! 七.作文:根据高考作文评卷标准:①紧扣话题内涵②拟题准确生动 ③内容充实丰富④感情真挚感人⑤语言富有文采⑥结构层次清晰⑦字数超过800.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