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阅读下文,完成l一4题。 卷)
书吴道子画后
苏轼
知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①,得自然之数②,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有余,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余于他画,或不能必其主名,至于道子,望而知其真伪也。然世罕有真者,如史全(人名)所藏,平生盖一二见而已。
元丰八年十一月七曰书
[注]①乘除:抵销。这是说上述的各种技法如顺逆、旁侧、斜直的合理运用,使之互相补充,从而获得平衡。②自然之数:指符合自然的情理。
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天下之能事毕矣( ) 或不能必其主名( )
2.文中用了“游刃有余”“运斤成风”两个成语,写出其中一个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知者创物,能者述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世罕有真者,如史全所藏,平生盖一二见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意,写出作者的艺术创作主张。(用文中句子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
答案与精析
1.完备(或:穷尽) 确定(或:肯定)
依据行文,“天下之能事毕矣”与“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相对应,可见“毕”与“备”同义。根据句子结构分析可知,“必其主名”的“必”是动词;又该句与后文“知其真伪”相对应,“必”应理解为知道、确定。
2.(1)游刃有余,比喻才学能力出众;(2)运斤成风,比喻技艺出神入化。作用:表示对吴道子画艺的高度评玠。
这两个成语是常用成语。游刃有余,语出《庄子·养生主》,通常比喻做事熟练,轻而易举。运斤成风,语出《庄子·徐无鬼》,斤,斧子;这个成语通常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文中称吴道子绘画“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干豪放之外”“盖古今一人而已”,故解释时应作适当引申。
3.(1)有智慧的人开创一门新的技艺,有才能的人对之加以传承(或:传述);(2)不过世上很少有(吴道子的)真迹,像史全所收藏(的真迹或精品),(我)平生大概只能见到一二次罢了。
翻译第1句,要能看出“知”通“智”;要能看出“焉”是兼词“于之”。翻译第2句要能看出省略成分并补上,要能正确解释“盖”和“而已”。
4.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要注意“作者的艺术创作主张”这一要求。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勒苦著称。武帝时,召入露门学①,令受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
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②。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曰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着。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等勿复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
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曰间,决断成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阎。人或谏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剌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
(《隋书·循吏传》)
[注] ①露门学:古代学校名称。②厅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被嗟异 数:多次。 B.以功除岷州刺史 除:授予官职。
C.尽用市药 市:买。 D.讼者多两让而止 两:再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氏)亲授书传 B.(辛公义)以勤苦著称
C.(遇病者)争就使君 D.(辛公义)侧坐讯问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写辛公义勤政爱民的一组是( )
①以勤苦著称
②公义患之,欲变其俗
③所得秩俸,尽用市药
④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
⑤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
⑥罪人闻之,成自款服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②③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公义早年即失去了父亲,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B.辛公义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岷州亲属有病不加照料的不良风气。
C.辛公义到牟州后十多天就使牟州的监狱中不再有积压的案子。
D.辛公义的行为使牟州的罪人受到感动,诚心服罪,不再打官司。
37
6.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③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答案与精析
1.答案为D。“两”,在这里指双方。2.答案为A。A项,两个“为”均表被动。B项,“若”①,如果;“若’’②,你。c项,“因”①,就,于是;“因”②,通过。D项,“乎”①,表反诘语气;“乎”表推测语气。
3.答案为D。“侧坐讯问”的主语是“当直佐僚”。
4.答案为B。①是在读书期间。②只是一种愿望,还未付诸行动。⑥是写“罪人”,不为直接。
5.答案为D。“不再打官司”的不是“罪人”,而是“欲诤讼者”。
6.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③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十二)(甲)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李)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成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臣光曰:《易》曰:“师出以律,否臧凶。”言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1.上文选自《资治通鉴》,它是一部______________体史书,文中的“臣光”是______________(人名)。
2.对“就善水草舍止”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就近修缮好水边的草房住下 B.靠近有好水的草地住下
C.就近好好地在水草边扎营休息 D.靠近好水好草扎营休息
3.李广和程不识治军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后者□□。(用文中词语回答)
4.作者引《易》中的话,是为了说明治军应该______________。
5.从全文看,为什么李广“如此焉可也”,却又“不可以为法”?(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精析
1.编年体 司马光
2.答案为D。“就”,靠近;“舍止”,扎营休息。
3.前者:简易 后者:烦扰
4.治军应该用法。(或:从严)
5.(1)①李广才气高;②士卒乐于为他献身。(2)①后继者难以为继;②与他同时的将领因军心受扰难以治军;(萤军队无法对付敌人的突然袭击。
(乙)阅读下文,完成1~5题。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恒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粹牛Ⅲ,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曰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④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注]①桴牛:母牛。②夷吾:即管仲。③咎繇:人名,法官。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以臣名之( ) (2)臣故畜粹牛( ) (3)公诚愚矣( ) (4)管仲正衿再拜曰( )
2.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是为何谷 B.何为以公名之 C.以臣为愚 D.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38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不是愚者。 B.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是愚者。
C.桓公认为愚公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不是愚者。 D.桓公认为愚公不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是愚者。
5.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修政”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
答案与精析
1.(1)命名,动词。(2)养。(3)确实(或:真)。(4)使……正(或:整理好)。
2.答案为B。B项,“为”,介词,表原因;其他三个“为”是动词,叫做、当做等意。
3.(1)假使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呢?“使”,假使;“理”,法官;“安”,怎么。(2)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见”,被;“暴”,欺凌、欺负;“与”,给予。
4.答案为C。桓公曰:“公诚愚矣!”认为愚;管仲曰:“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认为不愚。
5.狱讼不正完善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