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三阳路中学2012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题
(时限:9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O- 16 Fe -56 S -32 Zn – 6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变化属化学变化的是( )
A.铁受热熔化成铁水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C.用砂纸打磨铁制品表面的锈 D.冶炼时将铁矿石粉碎
2.联合国卫生组织经过严密的科学分析,认为我国的铁锅是最理想的炊具,并向全世界大力推广,其主要原因是( )
A.价格便宜 B.熔点高
C.烹饪的食物中留有铁元素 D.导热性好
3.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铜的导电性是金属中最好的,故用于制作电线
B.铜、黄铜、锡、焊锡都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
C.铝比铁金属活动性强,但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
D.镀锌的“白铁皮”不易生锈,说明锌没有铁活泼
4.下列物质中,不能用金属跟稀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
A.硫酸锌 B.氯化镁 C.氯化铁 D.硫酸铝
5.为了防止铁制品受腐蚀,下述采取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
A.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 B.在铁制品表面涂上油
C.在铁制品表面镀上金属锌 D.把铁制品浸在水里使它与空气隔绝
6.已知X、Y、Z三种金属能发生下列反应:
X + H2SO4 == XSO4 + H2↑
Y + Z(NO3)2 == Y(NO3)2 + Z
Z + X(NO3)2 == Z(NO3)2 + X
则X、Y、Z三种金属与氢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X>H>Y>Z B.Y>Z>X>H
C.Z>Y>X>H D.X>H>Z>Y
7.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得到铁 B.铁与稀硫酸反应得到氢气
C.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得到铜和水 D.镁与稀盐酸反应得到氢气
8.下列有关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氧化铁 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C.用盐酸与铁反应可得浅绿色的氯化亚铁溶液
D.经常用水冲洗铁器表面,可以防止铁生锈
9.通常铝制品很耐腐蚀的原因是( )
A.铝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B.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C.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D.铝的密度较小
10.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含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上留下的金属是( )
A.Ag B.Fe、Ag
C.Zn、Fe D.Zn、Fe 、Ag
1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石灰水 B.液氧 C.牛奶 D.冰水
12.有一瓶密封保存长期放置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口附近的溶液较稀 B.瓶底附近的溶液较浓
C.瓶底会有固体析出 D.瓶内各部分溶液的浓度都相同
13.在一定温度下,向盛有氯化钠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晶体后,则( )
A.晶体质量不变 B. 晶体质量减少
C.氯化钠溶解度增大 D. 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14.打开汽水瓶盖会有大量气泡冒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 )
A.压强增大而减小 B.压强减小而减小
C.温度升高而升高 D.温度降低而减小
15.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80℃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B.溶液质量减少
C.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减少 D.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16. 在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蒸馏水和一瓶失去标签的氯化钾溶液,鉴别它们的正确方法是( )
A.尝液体的味道 B.蒸发液体看是否结晶
C.加入白色硫酸铜粉末 D.看颜色
17. 据文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
A. 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 B. 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 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D. 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
18.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水来选种。配制20k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水,所需食盐( )
A.2.0kg B.3.2kg C.4.0kg D.32kg
19.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食盐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计算、称量、溶解、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B.溶解、计算、称量、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C.称量、溶解、计算、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D.称量、计算、溶解、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20.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晶体,下列图像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二、填空题(共26分)
21.(3分)将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能观察到的现象为: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2.(5分)某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把少量的生铁放入烧杯中并注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①生铁表面有 产生,②溶液逐渐变 ,完全反应后烧杯底部有 出现。
请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
23.(2分)在家庭中煮开水,给冷水加热时,在沸腾前水中就出现气泡。原因是由于 。 24.(2分)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且不改变溶液的浓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3分).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 g,这说明在________时,________水中最多可溶解________硝酸钾.
26(1分).从100 g 20%某溶液中取出10 g,则这10 g溶液中该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7.(3分)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 g,在100 g水中溶解100 g硝酸钾晶体,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对该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加入11g硝酸钾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倒出一半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2分)1 mL 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跟5 mL水混合,所得稀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8分)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看图后回答:
① 在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② 在 时,B与C的溶解度相等;
③ 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
④要从A、B、C的混合物中分离出C,最好用 法。
三、活动与探究(共21分)
30、(5分)下图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 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A B C D E
试回答:
(1)B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 g 。放好砝码和游码后,向托盘上加氯化钠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应进行的操作是
。
(2)D操作应选用 mL 的量筒(从10 mL、100 mL中选择);量水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跟量筒凹液面的 处保持水平。
(3)E操作的作用是 。
31.(6分)设计除去杂质的实验方案,填写在下表(括号中为杂质)
除杂质的实验方案
混合物
除去杂质的化学方程式
主要操作步骤
铜粉(锌粉)
FeSO4溶液(CuSO4)
32.(10分)有位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及所用药品如图所示),仔细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给氧化铁加热时,要先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后加热,其目的是 。请写出上述A C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在C处看到的现象是 ,
说明反应后有 生成。
(3)本实验设计中,在B处所采取措施的目的是
,
其优点是 。
四、计算题(共10分)
33.(10分)32.5g 锌可以跟150g 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计算:
① 可制得氢气多少克?把溶液蒸干,得到多少克硫酸锌?
② 这种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③ 100g 这种硫酸稀释成20% 的硫酸,需加水多少克?
二○一二年春九年级化学月考检测题
参考答案
一、(每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B
C
C
C
D
B
A
C
C
B
A
D
A
B
15
16
17
18
19
20
A
B
D
B]
A
C
二、填空题(共29分)
21.浸没在溶液中的铁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3分) Fe+ CuSO4 ==== FeSO4 +Cu (3分)
22.气泡产生,浅绿色的溶液,残渣, (各2分)
Fe + H2SO4 ==== FeSO4 +H2↑ (3分) 23 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
24.降低温度
25.60℃ 100 g 110 g
26.20%
27.50% (1)52.4% (2)50%
28.26.4%
29 ① A、B、C ② t2℃
③ 升高 ④冷却结晶
三、实验题(共21分)
30(1) 2.5g ,减少氯化钠的质量
(2) 100 ,最低
(3) 加速氯化钠的溶解
31
除去杂质的化学方程式
主要操作步骤
Zn + H2SO4 ==== ZnSO4 +H2↑
加酸溶解,过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
Fe + CuSO4 ==== FeSO4 +Cu
加入足量铁粉搅拌,过滤
32(1)赶走试管里的空气,以免试管里的氧气与一氧化碳反应发生爆裂。
(2)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二氧化碳 Fe2O3 + 3CO 高温 2Fe + 3CO2
(3)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环境,充分利用一氧化碳
四、计算题(共10分)
(1)1g(4分), 80.5g(4分)
(2)32.7%(4分)
(3)63.5g(4分)
解:(1)设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为x,得到硫酸锌的质量为y
Zn + H2SO4 ==== ZnSO4+ H2↑ 65 161 2
32.5g y x
(2)这种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100g 这种硫酸稀释成20% 的硫酸,需加水的质量为W
100g×32.7%=(100+w)×20%
w=63.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