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2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附答案)

ID:140607

大小:23.2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2-10-3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质量反馈   (提示:1.本卷分三部分,共20题。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如写在本卷上则无效。)得分 评卷人一、语文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汉字,要求正确、工整。(2分)bì益               juān刻             xié取              dài慢 2.默写。(10分)(1)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2)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______。(王建《十五夜望月》)(3)海纳百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欲则刚。  (4)成功的花,……然而当初她的芽儿,______▲____,____▲_____。(冰心《冰心诗四首》)(5)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苏轼《浣溪沙》中化用唐代诗人白居易“听唱黄鸡与白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了本册的前三个单元,老师想请同学以“我爱文学”为主题出一期手抄报。① 请为你的手抄报取个比较有文学色彩的名称     ▲          。(1分)② 请你再设计两个与文学有关的栏目,并写出栏目名称。(2分)栏目一      ▲         栏目二    ▲            ③宋浩同学设计了一个“读书文摘卡”的栏目,请你按要求填写(3分)读书文摘卡 读 书 文 摘 卡《汤姆•索亚历险记》          作    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    者    贾文浩 贾文渊                 内容摘录  小说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说说你欣赏的人物,并联系故事情节阐述理由   ▲                                                             4.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个作文片断,仔细阅读后,请选择4-6处(不得超过6处),用规定的符号(不必全使用)加以修改。(4分)(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复原号:               (5)调位号:           (6)留空号:      为了升高同学们的写作兴趣,学校举行了以文学与生活为主题的文学交流活动。本次活动内容具体,有优秀书藉推荐,有学生作品展览,有生活剧表演等等……通过这次文学交流活动,使同学们明白了要写好作文,就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道理。5.语言运用:仿照例句,再写两个比喻句(2分)    例: 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语文是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6.诗歌赏析: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2分)                  ▲                                                                (2)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并写两句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名句。(2分)             ▲                                                                      二、阅读理解(42分)阅读《社戏》选段,完成下列题目(12分)(一)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 ,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       ,   ▲        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节选自鲁迅的《社戏》)7.用原文填空。(2分)        ▲       ,     ▲        ,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8.“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这段动作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答:              ▲                                                  9.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去描写相应景物?请摘录其中一句话进行赏析。(4分)答:              ▲                                                        10.“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文中的“他”指代什么?这里描写的心境和选文第一段有何不同?(4分)答:           ▲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17分)【甲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      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 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乙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译文)[释](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2)欲:想要。(3)暮:晚。(4)炳烛:点燃蜡烛照明。炳,光明,显明。 (5)戏:戏弄。(6)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 (7)好;喜欢,喜好。(8)阳:阳光。(9)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10)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照明。(11)孰与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2)善哉:好啊。11.解释句子加方框词的意思。(4分)(1)明察秋毫(   ▲        )    (2)项为之强(  ▲           )(3)安敢(      ▲       )      (4)鞭数十(   ▲           )1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2分)      故时有物外之趣                          昂首观之A.   至之市                            B.    项为之强而置之其坐                              驱之别院C.   观之正浓                          D.    何不试之以足1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                                                           ②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                                                         14.甲文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哪几件“物外之趣”?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5分)             ▲                                                                 15.乙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                                                                 (三)阅读冰心的散文《腊八粥》,并完成后面的题目①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②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18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桑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全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③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18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14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④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18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10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⑤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________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⑥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合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1976年1月8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⑦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1979年2月3日凌晨)16.从下面四句话中选择最适当的一句填入第5自然段的空格内(只写序号)。(▲)(2分)A.姥姥,以后我们不煮腊八粥吃不行!    B.姥姥,以后我们每年不能不煮腊八粥吃。C.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  D.姥姥,难道我们以后不煮腊八粥吃了吗?17. “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由“供佛”转到“纪念母亲”,体现了一种什么情感?文中写为纪念母亲而煮腊八粥的作用是什么?(4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10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作者写对“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与下文有何关系?(3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泫然”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一种什么心态?(4分)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作文(50分)20.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感谢的:养育我们的父母,谆谆教导的老师,团结友爱的同学,博大精深的文学名著……有时候,意外、磨难、不幸,因激发了我们向上的动力也让我们心存感激……可以说,懂得感谢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也是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请你以“感谢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写真事,诉真情,内容完整,字迹清晰。 七年级语文答案1. 裨益、镌刻、撷取、怠慢2. (1)折戟沉沙铁未销  (2)冷露无声湿桂花(3)有容乃大;壁立千仞(4)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6)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3.名称:火花、文学少年、萌芽、文学之星、新视窗栏目:我与名著、名家简介、文学新星作者:马克·吐温   欣赏的人物及理由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必须要扣住情节回答。4. (1)把“升高”改为“激发”或者“提高”(2)“文学与生活”上加上双引号(3)“书藉”改为“书籍”(4)删除“等等”后面的省略号(5)删除“通过”或者“使”5.语文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语文是一首旋律舒缓的歌曲,让人陶醉其中。 6.(1)想到月宫中去又怕承受不住寒冷的矛盾心理。(2)“月亮”“月光”通常蕴含着思念亲人的意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7.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8.这段动作描写一方面表现了农村少年驾船技术的娴熟,表现他们的聪明能干,同时也表现了他们急于看社戏时的迫切心情。9.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任选一句话进行赏析,言之成理即可。(如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景物,丰富细腻,有立体感,让人身临其境。) 10.“他”指代的是那横笛声。第一段的心情是急切的,而这里的心情陶醉、沉静的。11.眼力;同“僵”,僵硬;怎么;鞭打12. A                                                        13. (1)心中想象的景观是鹤,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2)哪有做臣子的戏弄其君主的呢?14.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作者的眼力好、观察仔细、想象丰富15. 活到老,学到老;或学无止境,终身学习,受益终生等。16.D    17. 思念亲人的情感,由迷信转变为思念亲人,引出下文,为怀念周总理做铺垫。18. “淡忘”就是为了衬托下文亲情的回归。19. 小声哭的样子/眼泪下滴的样子。  对孩子们的纪念活动表示认同,被孩子们的诚挚感情感动,并由此触发了怀念周总理以及对周总理的热爱、敬佩之情。  20.作文评改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