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ID:148272

大小:33.06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4-07-0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安徽省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人教版) 第Ⅰ卷  阅读题(共66 分) 一、(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所谓先秦,一般均指春秋战国而言。其中所贯穿的一个总思潮、总倾向,便是理性主义。就思想、文艺领域来说,这主要表现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则作了它的对立和补充。 汉文化所以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国人所以不同于外国人,中华艺术所以不同于其他艺术,其思想来由仍应追溯到先秦孔学。孔子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实。孔子所以取得这种历史地位是与他用理性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礼乐”分不开的。他把原始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所谓“实践理性”,是说把理性引导和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继孔子之后,孟、荀完成了儒学的这条线索。这条线索以心理学和伦理学的结合统一为核心和基础。孔子关于“三年之丧”(《论语·阳货》)的论述,把传统礼制归结和建立在亲子之爱这种普遍而又日常的心理基础和原则之上。把一种没有多少道理可讲的礼仪制度予以实践理性的心理学的解释,从而也就把原来是外在的强制性的规范,改变而为主动性的内在欲求,把礼乐服务和服从于神,变而为服务和服从于人。孔子不是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引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神秘境界,相反,而是把这三者引导和消融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使情感不导向异化了的神学大厦和偶像符号,而将其抒发和满足在日常心理——伦理的社会人生之中。 与“礼”被重新解释为“仁”、为“仁政”、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样,“乐”也被重新作了一系列实践理性的规定和解释,使它从原始巫术歌舞中解放出来。“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孟子·离娄上》)在这里,艺术已不是外在的仪节形式,而是必须诉之于感官愉快并具有普遍性,与伦理性的社会感情相联系,从而与现实政治有关。这种由孔子开始的对礼乐的理性主义新解释,到荀子学派手里,便达到了最高峰。而《乐记》一书也就成了中国古代最早最专门的美学文献。“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乐记·乐本》)可见,《乐记》总结提出的便不只是音乐理论而已,而是以音乐为代表关于整个艺术领域的美学思想,把音乐以及各种艺术与官能和情感紧相联系,而这种情感感染和陶冶又是与现实社会生活和政治状态紧相关联的。 正因为重视的不是认识模拟,而是情感感受,于是与中国哲学思想相一致,中国美学的着眼点更多不是对象、实体,而是功能、关系、韵律。强调更多的是情理结合、情感中潜藏着智慧以得到现实人生的和谐满足。中国古典美学的“中和”原则和艺术特征,都无不可以追溯到先秦理性精神。                                       ——节选《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有关“先秦理性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用理性主义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礼乐,并把原始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 B、它是贯穿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总思潮、总倾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主体,以道家思想为补充。 C、这种理性主义,不仅把理性引导和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之中,也作抽象的思考。 D、这种实践理性主义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引导和消融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 2、下列有关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关于“三年之丧”的论述中,把传统礼制归结和建立在亲子之爱这种普遍而又日常的心理基础和原则之上。 B、“乐”和“礼”一样,都被儒家重新作了一系列实践理性的规定和解释,从原始巫术歌舞中被解放出来。 C、这种理性实践主义,把礼乐服务和服从于神,变而为服务和服从于人,使情感导向抒发日常心理——伦理的社会人生。 D、只要对礼仪制度赋予心理学的解释,就一定能把外在强制性的规范,改变为主动性的内在欲求。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这种由孔子开始的对礼乐的理性主义新解释,到荀子学派手里,便达到了最高峰。而《乐记》成了中国古代最早最专门的美学文献。 B、《乐记》总结提出的不只是音乐理论而已,而是以音乐为代表关于整个艺术领域的美学思想。 C、从乐的记载看,因为与现实政治有关,所以艺术已不是外在的仪节形式,而必须诉之于感官愉快并具有普遍性,与伦理性的社会感情相联系。 D、与中国哲学思想相一致,中国美学的着眼点更多不是对象、实体,而是功能、关系、韵律,更多强调的是情理结合。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4—7题 。 沧浪亭记 归有光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①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①澌然:冰融化的样子。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胜:优美的景色 B.亦治园于其偏              治:修建 C.迨淮海纳土                迨:等到 D.与吾徒游                  徒:弟子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B. 庵与亭何为者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C. 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  D. 钱镠因乱攘窃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瑛和尚住的大云庵,四面有水环绕,就是后来苏子美的沧浪亭。 B.从沧浪亭变为大云庵,又由大云庵变为沧浪亭,时事变迁,使人感慨。 C.作者以为前人极力争夺,苦心经营的东西,虽可盛极一时,但转瞬即空。 D.读书人能否流芳千古,不在于一亭之存否,而在于他的道德文章。  7、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惜 花 韩偓 皱白离情高处切,腻香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8.诗歌第二联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4分) 答:                                                                                9.整首诗歌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10.名句名篇默写(5分)(任选五题作答) ①                   ,鸟倦飞而知还。                 ,抚孤松而盘桓。 ②木欣欣以向荣,                   。 ③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④闾阎扑地,                   ;                 ,青雀黄龙之舳。 ⑤                    ,秋水共长天一色。 ⑥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 ⑦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5分)   铁    圈 [俄罗斯]  索洛杜布 (1)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四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泼,面色绯红。那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儿子。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 (2)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3)“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老头心里思忖道,“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毕竟是阔人家的孩子!” (4)当他——这个老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即使现在,他虽然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在他的孩提时代,他过的是挨打受骂、饥寒交迫的生活。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也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5)他咧开没有牙齿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着,心里不禁产生了嫉妒。心想:“这种玩艺没有意思。”嫉妒又转而变成了烦恼。于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一家他从幼年起一直工作到现在的工厂。 (6)那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萦绕在他的脑际,不管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那个孩子和铁圈,晚上也总梦见他们。 (7)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机器隆隆地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远处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暗。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 (8)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铁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在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 (9)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10)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老头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他小心地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圆箍,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 (11)一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欢快的时候,老头早早起了床,漱洗完毕,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箍出了城。 (12)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 (13)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还散发着奇特的香气,那些昆虫也令他惊奇,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那里既没有嘈杂声,也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 (14)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圆箍。 (15)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做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开,像那个跟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时也将棒高高地举过头去。 (16)他仿佛觉得自己再一次变成了一个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微笑着跟在后面。 (17)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不住的笑声和咳嗽声同时从他那没有牙齿的嘴里迸发出来。 (18)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感到有一种难堪的羞愧。羞愧又进而发展为恐惧,致使双腿开始发软,他一面滚圈,一面警惕地看着四周。 (19)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角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 (20)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地一连玩了好几天。可是有一天清早他着了凉,好长时间竟卧病不起。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 (21)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在树阴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选自《世界著名小说精华品读》,有删节)    11.小说第一段对妇人和男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12.赏析文中第13段的景物描写。(7分)                                                                              13.阅读第18段中画线句子,分析老人滚铁圈时为何会产生“羞愧”和“恐惧”的复杂心理?(5分)                                                                               14.作者将“铁圈”拟为小说的标题,可谓匠心独具。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8分)                                                                               语    文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   ) A.阿尔卑斯山有典型的冰川地形,许多山峰岩石嶙峋,角峰尖锐。冬天,这里白雪皑皑,冰川连绵,银白色的山坡陡峭雄伟,是赏雪滑雪的胜地。 B.媒介专制使得很多官员可以肆意纂改现实,甚至不顾公众意愿,营造有利于自己的舆论空间。 C.春分,昼夜平分,春色与茶色平分。看,春染茶山,峰峦迭翠。听,山泉潺潺,鸟鸣蜂吟。沏上一杯春分茶,茶中绿意,幽若山林,茗香清醇,去浊扬清。 D.汽车召回,是压倒中国商用车这匹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促使中国商用车凤凰涅磐的上帝之鞭?  16.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一场巨大的社会革命,其实并非是革命者的主观“激进”造成的。几乎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激进”思想,但在承平年代开明社会,形形色色的激进思想对民众的影响很小,更掀不起能动荡社会的大风大浪,只能是茕茕孑立的少数人的信念。然而,一旦社会腐朽不堪,而统治者又拒绝改革以抒不满,民众忍无可忍,则蛰伏已久的激进思想便如狂飙突起,成为席卷一切的巨浪大潮。 A.形形色色      B.茕茕孑立       C.忍无可忍      D.蛰伏   17.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竹画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它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定顽强、不卑不亢的气概。 B.重访厦门鼓浪屿,那里的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等景点处处引人入胜.不过,最吸引我注意并使我浮想联翩的,却是竖在岛上人民体育场门前的马约翰半胸塑像。 C.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用于竞技体育,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治疗运动员的新旧伤病,而且还可以调节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张情绪,迅速消除他们的疲劳。 D.三年当中,这个县的粮食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大步向前发展。  18.下面是一则关于“蚂蚁的启示”的寓言,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寓意,语意连贯,句式与前句相同,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两只蚂蚁想到墙那边去找食物,一只蚂蚁顺着墙往上爬,刚爬到一半就掉下来了,如此反复了几次。另一只蚂蚁看到这种情况,就绕过墙到了另一边,等到第一只蚂蚁爬过墙时,那只蚂蚁已将食物吃完了。第一只蚂蚁秉着那永不气馁、永不放弃的“美德”让自己失去了食物。 所以说,轻言放弃是弱者,①               , ②              。  19.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写序号)(3分)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旧丰神 ②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③常向秋山寻妙句        又驱春色入毫端 ④天涯雁寄回文锦       水国鱼传尺素书 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戏剧社【    】     文学社【    】             摄影小组【    】  20.校园中师生间的交流要讲究方法。以下两个情境中师生的话语不够得体,请根据其要表达的意思作调整,使听者乐于接受。(6分) 情境一:高三月考后,沈鑫成绩滑坡,心里很难过,就去找班主任谈心。班主任说:“你这次考不好,早在我预料之中,还难过什么!不好好反省反省,下次只会更糟。” 班主任说:“                                               ” 情境二:韩梅上数学课时有块内容没听懂,中午她去找郝老师,郝老师正在批作业。韩梅说:“老师,你今天讲课速度太快了,我没听懂,你现在给我讲一讲吧。” 韩梅说:“                                                  ”  五、(60分) 21.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错 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你品读这首诗产生了哪些联想或感悟呢?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应是本首诗引发的。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诗歌除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C,这种实践理性主义,不做抽象的玄思。 2、D、只要……就一定 说法绝对化 3、C、因果关系颠倒。  4.D 同类,一类 5.D 因:趁着,趁机。A:所以,……的原因/用来……;B:何为:为什么/句末语气词;C竟然/于是 6.A 先有苏子美的沧浪亭。 7.①文瑛寻访古人遗迹,在荒疏、残败埋没的痕迹上按原来的样子修复了沧浪亭,这是从大云庵到沧浪亭的演变过程。 。(“寻”1分,“复”1分,“构”1分,“余”1分,句意通畅1分) ②可以看出读书人想要留名千古,不像溶解的冰那么容易消失殆尽,这是有原因的啊。(“士”1分,“垂”1分,“尽”1分,“在”1分,句意通畅1分)     《沧浪亭记》译文 文瑛和尚居住在大云庵,那里四面环水,从前是苏子美建造沧浪亭的地方。文瑛曾多次请我写篇《沧浪亭记》,说:“过去苏子美的《沧浪亭记》,是写亭子的胜景,您就记述我修复这个亭子的缘由吧。” 我说:从前吴越建国时,广陵王镇守吴中,曾在内城的西南修建了一个园子,他的外戚孙承佑,也在它的旁边修了园子。到吴越被宋国灭亡时,这个园子还没有荒废。最初苏子美在园中造了沧浪亭,后来人们又在沧浪亭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住进了和尚。这是从沧浪亭到大云庵的演变过程。大云庵至今已有二百年的历史了。文瑛寻访亭子的遗迹,又在废墟上按原来的样子修复了沧浪亭。这是从大云庵到沧浪亭的演变过程。 历史在变迁,朝代在改易。我曾经登上姑苏台,远眺浩渺的五湖,苍翠的群山,那太伯、虞仲建立的国家,阖闾、夫差争夺的对象,子胥、文种、范蠡筹划的事业,如今都已消失殆尽了,大云庵和沧浪亭的兴废,又算得了什么呢?虽然如此,钱镠趁天下动乱,窃据权位,占有吴越,国富兵强,传了四代,他的子孙亲戚,也借着权势大肆挥霍,广建宫馆园囿,盛极一时,而子美的沧浪亭,却被和尚如此钦重。可见士人要想垂名千载,不与吴越一起迅速消失,是有原因的。 文瑛好读书,爱做诗,常与我们郊游,我们称他为沧浪僧。  8.展示了雨打风吹、水流花落的情景(1分)。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1分),眼睛追随着那一片片坠落水中的花瓣顺流而去,把诗人那种寄情于落花的难分难舍的心意表现出来(1分),再抬头望见残留枝上的花朵还在受无情的风雨摧残,表现出诗人的惆怅满怀(1分)。 9.全诗从残花、落花、花落后的遭遇一直写到诗人的送花、别花和想象中花落尽的情景(2分),逐层展开,逐层推进,紧紧扣住一个“惜”字,反复渲染,反复加深,充分展现了诗人面对春花消逝的流连哀痛心情(2分)。  10.见课本 11.①妇人和小孩的欢快无忧、考究衣着与老人的孤独、贫窘形成鲜明对比;②小男孩在母亲的陪伴下玩铁圈的行为唤起了老人内心的渴望,推动后文情节发展。(①点2分,②点3分,共5分) 12. ①营造静谧柔和纯净的氛围;②表现老人实现愿望时轻松愉悦的内心;③与前文工厂里的压抑、嘈杂、晦暗形成鲜明对比;④推动后文老人在林中快乐而不被别人发现地滚铁圈的情节发展。(①点1分,其余三条各2分 共7分) 13.“羞愧”是因为老人觉得自己年老却还玩小孩游戏;“恐惧”一方面是因为老人害怕别人看到后嘲笑自己,另一方面是因为怕由此而失去这来之不易的体现童趣的机会。(“羞愧”2分,“恐惧”3分,共5分) 14.  ①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终;②推动小说的情节发展。老人看到男孩滚铁圈,进而渴望自己也能滚铁圈,当捡到旧铁圈后他终于如愿快乐地滚铁圈;③深化小说主题,象征老人渴望的快乐无忧的童年。(每点2分  结合文本具体阐释2分)  15.A(B.纂—篡   C. 迭—叠   D. 磐—槃 )  16.B茕茕孑立:孤孤单单,无依无靠的一个人。不能修饰少数人。(A.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多含贬义)     C.再也忍受不下去了。D.蛰伏:潜伏;隐蔽。) 17.B(A项有歧义,“它”指代不明,这个“它”可以是“青青翠竹”,也可以是“竹画”。C项强加递进关系,“治疗……新旧伤病”与“调整……情绪”“消除……疲劳”之间没有语义递进;同时语序不当,“赛前”调至“运动员”之后。D项搭配不当,“产量”“向前发展”搭配不当)  18.答案 ①不言放弃是愚者  ②懂得如何放弃才是智者(懂得适时放弃是智者) 答案: 19.戏剧社【⑤】     文学社【③】             摄影小组【①】 解析:考查语言准确、鲜明、得体。①“现面目”“留旧影”,表现了摄影的特点。②写学术研究。③“妙句”“毫端”表明是创作。 ④是说书信。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形象的卸除了演员的特点。  20. 答案 情境一:你这次是考得不理想,心里难过我能理解,要认真反思退步的原因,老师相信你下次会考好的。      情境二:对不起,郝老师,打扰您工作了。课堂上我有些内容没听懂,您现在方便给我讲解一下吗?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