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ID:148343

大小:22.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4-07-1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福州文博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人教版) (完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8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劝学》) (2)___________,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 (3)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师说》) (4)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5)不见复关,_________。(《氓》) (6)________,靡有朝矣。(《氓》) (7)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8)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锦瑟》) 二、文言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2分) 孙权,字仲谋。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郡察孝廉,州举秀才。建安五年,策薨,以事授权。权哭未及息,策长史张昭谓权曰:“孝廉,此宁哭时邪?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①,非欲违父,时不得行也。况今奸宄②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使出巡军。是时,惟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③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④,未有君臣之固。张昭、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故委心而服事焉。曹公表⑤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屯吴,使丞之郡行文书事。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周瑜、程普、吕范等为将率。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不从命。 荆州牧刘表死,鲁肃乞奉命吊表二子,且以观变。肃未到,而曹公已临其境,表子琮举众以降。刘备欲南济江,肃与相见,因传权旨,为陈成败。备进驻夏口,使诸葛亮诣权,权遣周瑜、程普等行。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 十六年,权徙治秣陵。明年,城石头,改秣陵为建业。闻曹公将来侵,作濡须坞⑥。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 ①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周公制定的制度,他的儿子、受封于鲁国的伯禽却没有遵守。按照古人的解释,伯禽在服丧期间,徐戎(周代居住在今徐州一代的少数民族)作乱,伯禽就停止服丧而率兵讨伐,平定了徐戎。②奸宄:犯法作乱的奸人。③布:分布。④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投奔和借住在江东的中原人士,以江东政权的安危来考虑留下还是离去。⑤表:上奏请封。⑥濡须坞:修建在濡须口的堡坞。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权哭未及息           息:停止      B.领会稽太守         领:兼任 C.表子琮举众以降       举:全部      D.此宁哭时邪         宁:难道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权继位后,任用贤才,优礼士人,用对待师傅之礼事奉张昭、周瑜、鲁肃和诸葛瑾等。一时间,孙权手下人才济济。 B.荆州牧刘表死后,其子刘琮投降曹操。此时的东吴内部分为主战、主降两派,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联合刘备与曹操决战,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C.孙权到秣陵(建业)后,曹操来犯,孙权与曹操大战于濡须坞,双方均不能获胜。看到孙权阵容齐整,曹操只好撤兵。 D.孙权作为一代英主,面对曹操的入侵,敢于抗击;经过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后又在濡须之战中取得胜利。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刘备欲南济江,肃与相见,因传权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2分)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①,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②。生子孩提,师保固明③,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④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⑤。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选自《颜氏家训·教子篇》) 【注】①出居别宫:出去住到别的好房子里。②书之玉版,藏诸金匮:把这些写到玉版上,藏到金柜里。③师保固明:担任“师”和“保”的人已经确定。④妇:媳妇。⑤但重于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只是不愿使他因受责骂训斥而神色沮丧,不忍使他因挨打而肌肤痛苦。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饮食运为,恣其所欲        恣:限制 B.当以疾病为谕              谕:比喻 C.父子之严,不可以狎        狎:亲近但态度不庄重 D.异哉,此人之教子也        异:奇怪 7、下列各项,全都体现作者重视子女品德教育这一主张的一组是(    )(3分) ①孝仁礼义,导习之矣        ②当及婴稚……便加教诲 ③宜诫翻奖,应呵反笑        ④捶挞至死而无威 ⑤忿怒日隆而增怨            ⑥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 9、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9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3分) 晓发中牟① 【清】陈维崧② 马前残月在,人语是中牟。 往事空官渡③,西风入郑州。 角繁乡梦断,霜警客心愁。 野店扉犹掩,村醪④何处求? 【注】①中牟是开封与郑州之间的一座城邑。②陈维崧,清代词人,宜兴人。③官渡,三国官渡之战所在。④醪[láo]酒。 10、这是一首叙写乡愁羁恨的诗,本诗是如何表现这一主题的?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宋】李师中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11、“子规啼破城楼月”乍看上去,出语自然;细细品味,含意无穷。请简要赏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全词写别情。诗人是如何抒发别情,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24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 1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一天中午,宝玉来到母亲王夫人住处,见丫头金钏儿在旁为母亲捶腿。宝玉以为母亲睡着了,就同金钏儿开玩笑,并说要向夫人讨了她在一块,谁知母亲翻身而起,就给金钏儿一个嘴巴,并要她娘接她回家去。金钏儿哭着求饶,王夫人不答应,不久竟投井而死。(《红楼梦》) B.因贾赦欠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于是就将迎春抵债嫁给孙绍祖,迎春生性懦弱,不敢违抗父命,嫁入孙家,虽然极尽妇道,但孙绍祖一味好色、好赌、酗酒,迎春备受欺凌虐待,出嫁仅一年多,就被孙家折磨以致身亡。又值贾母病笃,众人不便离开,竟容孙家草草完结。(《红楼梦》) C.刘姥姥因为喝了许多酒,吃了油腻食物,大泻一阵后,晕乎乎地走到了黛玉的卧房,看到精美的床帐,便歪身睡倒,酒屁臭气散了一屋子。幸亏袭人发现,及时收拾妥当,才没有被黛玉知道。(《红楼梦》) D.“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这是贾探春的判词。探春有才有志,精明能干连凤姐也不敢小瞧她。她曾一度代凤姐管理大观园,把纷繁的事务,管理得井井有条,表现出不一般的才干,其精明不在凤姐之下。(《红楼梦》) E.黛玉来到荣国府见到了贾母、大舅母邢夫人、二舅母王夫人、李纨和迎春、探春、惜春三位姑娘,以及王熙凤与贾宝玉。然后又去拜见大舅贾赦和二舅贾政。两位舅舅见到外甥女纤细瘦弱,联想起刚去世的妹妹贾敏,不禁伤痛欲绝。(《红楼梦》) 14、填空题(2分) 根据陪审员的决定得出的结论是:玛丝洛娃没有盗窃,没有抢劫,却无缘无故毒死了一个人。庭长认为这结论很荒唐,但严厉的法官一定要判玛丝洛娃有罪,庭长怕耽误约会,便匆忙结案。最后法庭宣判玛丝洛娃押赴              服苦役          。 15、简答题。(任选一题,字数100字左右)(5分) (1)自从玛丝洛娃被判罪,人生陷入低谷后。聂赫留朵夫多次帮助她改善处境。请简要叙述其中最主要的三次。 (2)聂赫留朵夫说:“这样,只要等公文一到,您高兴住哪里去就可以住哪里去了。让我们来考虑一下……”她赶紧打断他的话:“我有什么可考虑的?西蒙松到哪里,我就跟他到哪里。“她尽管十分激动,却抬起眼睛来瞧着聂赫留朵夫,这两句话说得又快又清楚,仿佛事先准备好是的” 文中的“公文”指什么?马斯洛娃在爱情上为什么放弃了聂赫留朵夫?为什么又选择了西蒙松?请简述其中的原因。 (二)文化经典阅读(12分) 16、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论语·子路》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不打诳语,不会种庄稼,就告诉樊迟自己不如老农,不会种菜蔬,就说自己不如菜农。 B.孔子认为樊迟是人格卑下的之人,十分看不起他,所以对他请教的问题,统统推说自己不如农民。 C.在孔子看来,统治者可以不用学稼、圃,只要做到好礼、好义、好信,就可以治理好国家。 D.樊迟虽然谦虚好学,但孔子以为其不得其门,所以批评他弄错了事情的轻重本末。 (2)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可当他向一老年男子打听孔子去向时,这位老年男子批评孔子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你以为他的批评对吗?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并按要求答题。(6分)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①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①运:动,指政权的改变。    (1)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齐宣王的“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强调的是自己国家武力的强大,间接否认攻打燕国取胜是天意。 B.只有正义之师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戴,“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说的就是被攻伐的国家的百姓欢迎犒劳前来的仁义之师。 C.孟子以为是否攻打燕国应该尊重人民的意愿。如果不能使百姓“避水火”反而“水益深,火益热”,就会造成老百姓流离失所。 D.孟子举周武王和周文王的做法,是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从而回答齐宣王的问题。 (2)请问上面选段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试结合选段做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流浪的河流 吴梦川 (1)河流在大地上流浪,人从河流那儿学会了流浪;河流最终在大海里永生,人却在死亡后寂灭。 (2)8年前,当我由蜀地入秦塞,落户古城流中时,曾固执地把自己称为异乡人。我在一个叫芦家沟的地方,和一条唤做冷水的河流度过了两年相依相亲的幸福时光。 (3)冷水河很瘦,瘦得只有细细一脉,不堪一握。河上没有浪花和漩涡,没有惊涛拍岸,没有虹桥卧波,也无扁舟自横,它那么安祥,从不弄出一点声响来;它更像一道无名的野水,有点荒凉,但却是清澈的、快乐的、自由的、并由此显出清秀和灵气来。 (4)每当黄昏来临时。我便独自一人越过校园的红砖墙,绕过一块块碧绿的菜畦,走向冷水河:红艳欲滴的夕阳正缓缓坠下,鸳鸯翩翩飞过平野田畴,薄薄的雾霭浮起来,罩住烟树远村,然后是淡淡的一弯弦月升起来,在湛蓝的苍穹撒下清凉的光辉…… (5)这异乡的美景使我着迷,也在我的心上扯出了淡淡的乡愁。我想起了青绿的巴山蜀水,想起了嘉陵江汹涌澎湃的涛声。我在沙滩上久久地徘徊,这条异乡的河便用凄清的沉默包容了一个异乡人的孤独和忧伤。 (6)我不知道冷水河的源头在哪里,我只听说它发源于溶洞,是地下水,冷冰冰,所以叫做冷水河:我也不知道它流向何方,我只是凭着主观臆想,认定它先经芦家沟流入汉江,然后汇入长江。最后经东海融入太平洋。这是理论的路线,也是现实的途径,嘉陵江走的也是这条路径,它们在长江融为了一体,它们殊途同归。 (7)这一结论却让我感到羞惭,异乡人的称谓立即变得矫情可笑。河流是一个整体,它拒绝人类用条块划割的方式把它们分解得支离破碎,它蔑视所谓的地域观念和乡土意识,那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强加给它的。 (8)事实上,水才是一个整体,河流只是水的一个成长阶段,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河流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河流只有在抵达海洋的那一瞬间才能完成它的生命运程,海洋也仅仅只是一种生命形态。 (9)水的成长方式从一开始便呈现出智慧的思考,即如何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 (10)这是生存的智慧,是流浪的目的,也是河流的精神内核。 (11)真的,在大地上,我再也没有见过像河流这样把个体的生命意识和整体的生存信念如此紧密和谐统一起来的强大的存在了! (12)我想,人类对于流浪的诱惑多半是源于远方的诱惑,他们看到河流流向不可知的远方,远方就成了希望和桃花源的象征,于是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流浪,走向远方。 (13)河流启动了人类的流浪意识,遗憾的是他们只学会了流浪形式而非实质,他们便只能无谓地颠沛流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疲惫而艰辛,却找不到生活的目的和方向;于是一代代人重复祖先的模样叩问苍天,问他们从哪儿来向哪儿去,可上苍能解决什么问题?何不去问问河流,河流会用感性的流动方式告诉人类:强大的生命源自强大的精神内力,内心的虚弱贫瘠必然会导致生命的衰竭。 (14)人类常常太看重物质的力量,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他们,谁也不能否定物质的力量;而无形无踪的精神总是无法给急功近利的人带来直观的好处,它只会潜藏在平凡的身躯和褴褛的衣衫里。 (15)我感谢河流,感谢大地上所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河流,那些流动的水。因为日夜奔腾而永远不会腐烂的水,它们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从此挣脱世俗的枷锁,奔向浩瀚真实的心灵。 (16)那里才是我永恒的故乡。 18、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本文开篇点出河流和人类流浪的相似和不同,蕴藉含蓄;接下来引申出流浪的相关话题;最后指出人类只有彻底摆脱物质力量的束缚,才能最终走出在流浪意识上的迷误。 B.本文把空间上的位移造成的流浪行为,提升到心理上的流浪感层面,并进一步升华了这种感觉,由对水的崇敬,感悟出人生的哲理,全文富有思辨色彩。 C.本文将抒情、议论寓于叙述、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情理相通,确乎达到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艺术境界。 D.本文第五段说“这异乡的美景使我着迷,也在我的心上扯出了淡淡的乡愁。”这里的“美景”主要是指冷水河,作者正是从冷水河的流浪上,感悟到了自己漂泊的身世,才引出了“淡淡的乡愁”。 E.结尾句“那里才是我永恒的故乡”中的“那里”从上文看,是指“大地上所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河流”和“流动的水”,因为正是这些“河流”和“水”,才使“我”获得感悟和启迪,并找到了最终的精神归宿。 19、从全文看,同是流浪,为什么“河流最终在大海里永生,人却在死亡后寂灭”了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文第(15)段提到“从此挣脱了世俗的枷锁”。请结合文中有关内容,回答“世俗的枷锁”所指内容,并且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7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70分) 大千世界总有一些不起眼的地方。人们往往不去注意,不去关心,甚至会忽视,但这些不起眼的地方,往往会出人意料地闪耀明媚的光芒,绽放人生的精彩,让人们改变对这些地方的看法。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内容,任意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范围;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