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高三语文下学期考前围题卷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4年5月高三语文下学期考前围题卷及答案

ID:149313

大小:40.6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4-08-2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年5月高三考前围题卷语文试卷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l)制芰荷以为衣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2)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4)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6)逮奉圣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一5题。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王阳明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沈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念之念之!(选自王阳明《传习录》)2.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讽:规劝B.乐嬉游而惮拘检            检:约束C.若近世之训蒙稚者          训:教诲D.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        肆:延伸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王阳明的教育理念的一组是①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②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③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④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⑤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⑥彼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阳明认为儿童教育要多措并举,以诗歌、习礼、读书等方式进行熏陶渐染,从而达到激发志意、严肃仪容、开发智力的目的。B.在王阳明看来,把对儿童进行“歌诗”“习礼”教育视为“不切时务”的观点是错误的,“不切时务”论者并没有真正理解古人办学的意义。C.王阳明主张儿童教育要根据其年龄特点,顺应他们爱嬉戏玩耍的天性,因势利导,使他们内心愉悦,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D.王阳明批评了当时的教育存在的违背规律、多使惩罚等错误做法,认为那样做会导致学生学业难成并败坏社会风气。5. 请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3分)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 (3分)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双调】沉醉东风    秋日湘阴①道中赵善庆山对面蓝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隔沧波隐隐江楼。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傅黄②败柳。【注】①湘阴:县名,今属湖南,在湘江下游,滨临洞庭湖,擅山水之胜。②傅黄:涂染上黄颜色。(1)、请赏析“山对面蓝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两句中“堆”字或“染”字的妙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分析这支曲子中所表现出的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 文学名著阅读(10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觉慧打算温习功课,准备大考。可是他摊开书,心里反而更烦躁了。于长叹一声合了书,一个人往花园里去了,在花园他看见宛儿在为鸣凤烧纸钱。(《家》第二十九章)B、“马伊埃特沉浸在遐思之中,这种遐思简直是某个悲惨故事的延续……”这个“悲惨故事”是可爱的阿妮丝(爱斯梅拉达)被埃及人抱走的故事,最后两母女因小鞋相认,紧接着“隐修女”在保护女儿时被卫兵推倒,碰到头死去。(《巴黎圣母院》第六卷 三)C、蕙芳不能达到“回乡下去”的目的,两天不肯出房门,躲在房里面胡思乱想,直到张素素到来,张素素告诉她要反抗,并把她带到丽娃丽妲村,四小姐留下了一张字条就随张素素去女青年会寄宿舍。(《子夜》十八)D、玛丝洛娃最钦西蒙松,因为这个朝廷贵族家庭出身的人,过着最普通的工人生活,甚至把哥哥寄给他的东西全都分赠给人家,自己穿戴很粗陋,而且他生活的全部乐趣就在于寻找机会为别人出力。(《复活》第三部(三))E、在谈好处理巴黎的葛朗台的债务后,老箍桶匠把银行家一直送到大门口,闩上大门后,过于兴奋的他实在坐不住,就又唱又跳起来,说了许多特别的警句,还宽宏大量地请拿侬放下手中的活,喝点果子酒。(《欧也妮•葛朗台》第七节)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1) 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玄德拆视之。书略曰:“庞士元非百里之才,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如以貌取之,恐负所学,终为他人所用,实可惜也!”刘备所拆视的荐书是谁写的?刘备这时怎样对待庞统?请简述相关情节。 (2) 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宝钗听了这话,便又说道:“实告诉你说罢:那两日你不知人事的时候,林妹妹已经亡故了。”宝玉忽然坐起来,大声咤道:“果真死了吗?”宝钗道:“果真死了……”宝钗为什么要向宝玉说出黛玉的死讯?结果如何?答第( )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文化经典阅读(6分)  9.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后面问题。(6分)①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4.10)②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尽心上•26)③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离娄下)(1)第②则中孟子批评什么?其理由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①③两则材料,说说孔子和孟子的权变思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一12题。读书管见:读书也讲辩证法    胡昌方  史乐翔如同世间万事万物都包含矛盾一样,读书亦有辩证法。懂得这一道理,我们在读书求知的过程中,就既不会厚此薄彼,也不会顾此失彼。  首先谈谈“熟读精思”与“不求甚解”。宋代学者朱熹主张读书要“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24字的“朱子读书法”,其核心便是“熟读精思”。  说读书要“熟读精思”,恐怕没人反对;但说读书可以“不求甚解”,多数人就会不赞成。不过,自古贤能者却多有“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之人。  原因何在呢?我认为,一个“好读书”的人,一生要读很多书,如果每本书都“求甚解”,所花时间会无法估计。而“不求甚解”并非指不去了解,而是有的书重在观其“大略”,过于细微的地方则不用去钻牛角,这便于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的脉系,提高自己的整体认知能力。其次,书有良莠之分,有一些用处不大的书,浏览大意即可,不必非要“求甚解”不可。否则,就成了郑板桥说的“没分晓的钝汉”了。再次,有些书虽然有用,但水平在同类书中却仅居于“下流”,用“不求甚解”的态度去阅读它,可能对读者来说,也并无损失。  如此说来,“求甚解”就不好了?当然不是。有些书,特别是好书,一定要像朱熹那样,“精阅细读,融会贯通”,原因很简单:它是值得的。  其次说说“读破万卷”与“读破一本”。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但要真正做到“破万卷”,并非容易的事。而且,别人的书你读得再多,如果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消化吸收,灵活运用,那就永远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因此,学者唐弢那句“博览群书,读破一本”的名言,倒是颇有见地。  阅读经典和精细阅读是对“读破一本”的高度概括。“经典”的书,一般而言,它的思想内涵与知识含量是其他书所难以比拟的。精读经典,认真钻研,得到的收获将更多。  当然,“读破一本”必须建立在“广采博学”的基础之上。舍此,就会显得“势单力薄”、阅“力”不足和缺乏后劲。作家贾平凹在《读书示小妹生日书》中说得有理:读书首先不能狭窄,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广泛涉猎。但又切切不要忘了“精读”,真正掌握本事,全在于“精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这叫享受;第二遍是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还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读书求知的辩证法绝非仅此,然而道理大致相通,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多可融会贯通。读书得法,自然事半功倍。(《人民日报》2013年8月6日24版,有删节)10.下列对于“不求甚解”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不求甚解”作为一种读书方法被大多数人所反对,但是 “好读书而不求甚解” 的古贤能者仍有不少。B. “不求甚解”者读书重在观其“大略”,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的脉系,提高自己的整体认知能力。C.对于一些用处不大的书,不必非要“求甚解”不可,否则,就成了郑板桥说的“没分晓的钝汉”了。D. “不求甚解”和“读破一本”是两种对立的读书方法,各有所长,读书者需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取舍。11.文章说“读书亦有辩证法”,请简要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文章引用朱熹、唐弢和贾平凹的读书心得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别说明。(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15分)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题目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的题目。(甲) 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一15题。一碗羊肉汤金 光    就在县里准备树立脱贫致富的典型时,长岭乡建起了一个大牧场。刘乡长说,这个大牧场完全采用孟加拉式的养殖办法,从新疆、内蒙古和西藏各地购进优质绵羊2000只。虽然乡里在农发行贷了100万元的款,但望着潮水般的羊群,大家心里很踏实:这钱不出两年就可赚回来。县委张书记亲自到牧场察看,拍着刘乡长的肩膀说:“不错不错,因地制宜,这才是真正的脱贫项目。”回到县城,张书记当即打电话召集开会,谈了到长岭乡察看天然牧场的感受,他要求从县委班子开始,轮流到长岭乡牧场去参观。县委办的同志不敢怠慢,连夜排出参观者的顺序:从6月8日起,当天是常委班子成员,9日是县政府领导,10日扶贫办,11日县委办,12日县委组织部……一直排到了第二年的3月19日,把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村组都排上了,要求所有参观单位要认真了解长岭乡的经验,学习他们敢想敢干的工作思路,结合实际提出自己乡、村的脱贫办法,力争在两年之内摘掉全国贫困县的帽子。接到县委办的通知,刘乡长说,这次县里对长岭乡牧场如此重视,要把长岭乡树为脱贫致富的典型,我们一定不辜负上级的期望,一要把牧场建设得更好,二要搞好接待工作,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乡政府办的同志冷不丁地提出一个问题:一天要接待二十多个人,生活咋安排?这一下难住了刘乡长,牧场远在离乡政府二十多公里的荒山上,参观的人在乡里吃饭不合适,到山上又没有好东西招待,怎么办?刘乡长忽然闪出一个念头。他说:“我说个办法,人家领导来参观牧场,这牧场就是养羊,咱们这里啥都缺就是不缺羊,明天领导们来,我们在山上垒两口大铁锅,拣两只大肥羊宰杀,在山上熬两锅羊肉汤,经济又实惠。”大伙一听,不禁拍手叫绝。第二天县委的小车一字型排开,足有二十多辆停在了离长岭牧场五六里的山下路旁,领导们一路风尘来到牧场,大家看到荒岭上建成如此规模的牧场,无不咋舌称赞。中午12点,每人一大碗鲜羊肉汤配上两个脆香的烧饼,更让领导们赞不绝口。县委张书记端着羊肉汤喝了一口说:“香,这比吃几百几千块的宴席有滋味多了,你们勤俭节约的精神更值得发扬。”张书记号召,今后无论谁来牧场参观,都只准喝羊肉汤,不准吃酒宴。第一批来了,第二批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都对长岭乡牧场特别是那碗羊肉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市扶贫办的领导得知长岭牧场的事,决定到牧场看看。这下可慌了刘乡长,他电话与县委张书记商量了好长时间,询问接待的事宜,张书记最后在电话中毫不犹豫地指示:仍然用羊肉汤招待。市领导来了,他们转圈看了看牧场后表示满意,就是不见大羊群,便问羊呢?刘乡长心慌慌的,说正在联系贷款购买。现在资金是个大问题,希望市里能给扶持点。中午他们端起羊肉汤时,一位老领导提了个问题:这羊肉是从山下买的,还是在山上杀的?刘乡长忙回话:“这是咱牧场的羊,现宰现熬,鲜得很,鲜得很!”这位领导盯着碗里羊肉和漂在汤里厚厚的一层油,皱起眉头问:“一天能宰几只?”刘乡长忙竖起两根手指:“两只,两只!”领导没有再说话,放下羊肉汤就走了。刘乡长等着市扶贫办的答复,但眼看牧场的优质绵羊宰完了,还不见上面的精神。于是他沉不住气了,去找县委张书记。张书记正在低着头看一份《内参》,一行醒目的标题在张书记和刘乡长眼前晃着:《参观者一年吃掉一个牧场》。张书记沮丧地说:“刚才市里来了电话……牧场暂时关闭。”(选自《最好的小小说》)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这篇小说描写了长岭乡建牧场,由脱贫致富典型,发展为接待参观者,牧场羊快被吃完的过程,故事情节曲折新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B. 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市扶贫办领导对刘乡长他们的做法不满,就是通过老领导表情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C.第三自然段描写县委办工作人员安排各级领导参观的日程表,突出了长岭乡接待任务的密集繁重,也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D.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特别是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准确巧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E.这篇小说运用典雅凝练,风趣幽默的语言,反映了农村脱贫致富深层的问题,具有较强的讽刺意味,艺术感染力强,能引起读者的深思。14.小说中刘乡长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从牧场关闭原因的角度,谈谈你对小说主旨的理解。(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一15题。(15分)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于1825年10月25日出生在维也纳。在他5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老施特劳斯已经是维也纳著名的圆舞曲大师,他的作品和乐队风靡全国。小施特劳斯从小就表现出杰出的音乐天赋。6岁的时候,就在家里的钢琴上弹奏出他自己构思的圆舞曲。他表示长大后也要成为音乐家。可是想不到,音乐家的父亲却反对孩子学习音乐 。一天父亲发现小约翰把时间“浪费”在了音乐上,一气之下找来一条皮鞭,凶蛮地抽打孩子。与父亲不同的是,妈妈安娜却为孩子在音乐上的早熟而感到骄傲,她悄悄地记下了孩子的处女作,从菲薄的生活费中省出钱来请教师,指望小约翰有朝一日能超过他的父亲。 小约翰向霍夫曼教授学习对位法,向指挥家德雷施勒学习和声,他的天赋得到了极大的认可。同样,他在小提琴家安东•科尔曼那里,也得到了极高的评价。他的学习进步很快。由于他父亲的巨大影响和势力,几乎没有任何剧院提供给小约翰演出的合约。小施特劳斯第一次的演出是在城郊的一家咖啡馆的花园里举行的。 老施特劳斯宣布,在同一天晚上他也将举行一场音乐会。但到后来,他得知自己的音乐会票在黑市上还不如他儿子的票吃香,则又取消了举行音乐会的计划。老施特劳斯狂怒不已,终于病倒了。 老施特劳斯忠心的经纪人赫希深为圆舞曲之父的健康担忧,居然想出了一个富有戏剧性的计划。 他组织了一些人准备去小施特劳斯的音乐会捣乱。    和他父亲在巴黎的首场音乐会一样,小施特劳斯这天的第一个节目也是法国作曲家奥柏的一首歌剧序曲,这似乎是遵循一种家庭的传统。一开始,听众的掌声稀稀落落,他并没有感到沮丧,接下来演奏的是他创作的一支圆舞曲《母亲的心》,这是小施特劳斯献给他妈妈的一曲颂歌。美妙的乐曲使得听众欣喜若狂,他们爬上椅子,挥舞帽子,高声地喝彩欢呼。而另一支圆舞曲《理性的诗篇》,在如痴似醉的听众们一再要求之下,竟然反复演奏了十几次之多。 使帮手们困惑不解的是,连赫希也兴高采烈地鼓掌欢呼起来了。诚然,赫希是老施特劳斯的朋友,而且还与之有着经济上的利害关系,但是他更忠实于音乐艺术,对于任何真正的艺术家,他不能不表示衷心的欢迎。 最后,在成功的喜悦之中,小施特劳斯神采奕奕、容光焕发地示意,请大家安静下来,乐队重又奏起柔和的乐章。当轻柔的乐声在夜空中回荡时,听众们面面相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这不是老施特劳斯最负盛名的那首圆舞曲《莱茵河畔的迷人歌声》吗?在这首乐曲的抒情部分,小施特劳斯又加入了这么一种柔情蜜意……随着乐曲的展开,听众逐渐明白了这段插曲的深意。小施特劳斯演奏他父亲的这部作品不仅是作为子女对父辈的敬意,也是作为一种祈求,请求他父亲的宽恕。这使听众们不由得热泪盈眶,甚至男人也不例外。 1848年3月,维也纳爆发了革命。小施特劳斯积极响应,站到了起义者一边。他穿起革命近卫军队长的制服,上街指挥演奏《马赛曲》。他还创作了许多赋有革命的标题音乐,如《自由进行曲》《革命进行曲》《街垒之歌》等作品,鼓舞人心 。战争末期,为鼓舞士气,振作人民精神,他谱写了一首赞美祖国山河的大合唱歌曲《蓝色的多瑙河》。作品在初次与听众见面时,却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之后不久,小施特劳斯应邀赴巴黎参加国际博览会,他把《蓝色的多瑙河》改编为管弦乐曲,并在巴黎首演,这成了这届博览会一大轰动事件。 五年后,美国以十万美元的特高报酬邀请小约翰,那一次他在波士顿指挥了十四场音乐会,演出的规模是空前绝后的。每场观众多达十万人,演奏者多达两万人,有一百多名副指挥用望远镜注视着他,协助他指挥。连演奏的开始都是用大炮的轰鸣来宣告的。演出轰动了全美国。小施特劳斯曾说过:“假如我真是天才,我首先将它归功于我心爱的城市维也纳,我全部的力量扎根于维也纳的土壤。维也纳的空气中飘着美妙的音乐,我的耳朵听到了,我的心陶醉了,我的手就把它写了下来。” 1899年 6月3日早上伟大的音乐家死于肺病。享年74岁。他给世界留下来大量作品。如《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蓝色多瑙河》等脍炙人口的圆舞曲,以及《蝙蝠》《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吉普赛男爵》等轻歌剧。他在音乐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令人永远怀念。                               (选自《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父子》,有删节)1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小施特劳斯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想长大后做个音乐家,但是父亲却不愿意让他学习音乐,只有母亲支持他,并希望他将来超过父亲。B.小施特劳斯在首场音乐会上,因听众的一再要求,他把圆舞曲《理性的诗篇》竟然反复演奏了十几次之多,表现了听众对音乐的极度疯狂和缺失理性。C.维也纳革命时期,小约翰以音乐支持革命,创作了许多赋有革命的标题音乐鼓舞人心,如《自由进行曲》《革命进行曲》《街垒之歌》《蓝色的多瑙河》等。D.赫希作为老施特劳斯的经纪人,组织人去小约翰的音乐会上捣乱,但他却为小约翰的演出鼓掌欢呼起来了,他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任务。 E.小施特劳斯在音乐领域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留下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吉普赛男爵》《蝙蝠》《母亲的心》等大量作品,至今令人怀念。14.小施特劳斯作为“圆舞曲之王”,备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请概括他受人喜爱和尊重的原因。(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小施特劳斯为世界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成功源于多种因素,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16.下列词语中划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耿直/梗概     勘探/桑葚     当政/安步当车B.邋遢/趿拉     呵责/沉疴     咀嚼/咬文嚼字C.孝悌/醍醐     顷刻/倾情     集结/开花结果D.储蓄/贮备     烘焙/陪衬     解救/解甲归田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哈佛大学商学院商业管理副教授弗朗西丝卡•吉诺说:“①我们通过长期研究发现,②在恶劣天气下,③使人们能更好地专注于工作,④此刻的天气不会让他们脾气糟糕,⑤因为他们能心无旁______(wù),⑥不会去想着到外面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研究人员要求200名成人预测天气对个人工作效率的影响。超过80%的人预测好天气会提高工作效率,约同样比例的人预测坏天气会降低效率。为检验预测是否准确,研究人员对日本东京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为期两年半的调查,持续追踪该行雇员的工作效率。研究人员将获取的具体数据与同时期东京的气象数据做了比较,发现降雨量每增加1英寸,工作人员完成每单交易的时问就减少1.3%。“我们发现,能见度低且极端温度也与工作人员效率高的时期相符。”吉诺说,“同时,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则工作效率低下。”(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答:___________(2)材料第一段中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改正。(2分)    序号:_____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句话概括上面一则材料的要点,不超过20字。(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于天气和工作效率的关系,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写作(7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生在这个国家是我的无奈,但我的孩子生在这个国家,就是我的无能。”“我们生下来时国家是这样,是我们的无奈;我们的孩子生下来时国家还是这样,就是我们的无能。”阅读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或联想? 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4年5月高三考前围题卷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 (l)集芙蓉以为裳     (2)闻道龙标过五溪    (3) 别有幽愁暗恨生(4)衣冠简朴古风存  (5) 不畏浮云遮望眼     (6)沐浴清化(二)文言文阅读(15分)2.D (肆:放纵。)3.C 4.D(“并败坏社会风气”的表述与文意不符。)5. (1)这都是庸俗鄙薄的见识,(他们这些人)怎么能够知道古人立教的本意呢!(2)要求他们严格约束自己,却不知道用礼仪来引导他们,只知道要求他们聪明,却不知道培养他们的善良之心。文言文参考译文:  古代的教育,是以人伦道德为内容教学生。后来兴起了记诵词章的风气,先王的教育之义就消失了。现在教育儿童,只应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作为专门的功 课。培养的具体方法,则应当引导他们吟唱诗歌来激发他们的志趣;引导他们学习礼仪,以严肃他们的仪容;劝导他们读书,以开启他们的智慧。现在,人们常常认 为吟唱诗歌、学习礼仪不合时宜,这都是庸俗鄙薄的见识,他们这些人怎么知道古人立教的本意呢!一般说来,儿童的性情是喜欢嬉戏玩耍而害怕约束,就像草木刚开始发芽时,如果让它舒展畅快地生长,就能迅速发育繁茂,如果摧残它就会很快枯萎。现在 教育孩子,一定要使他们顺着自己的兴趣,多加鼓励,使他们内心喜悦,那么他们自然就能不断进步。有如春天的和风细雨,滋润了花草树木,花木没有不萌芽发育 的,自然能一天天地茁壮生长。如果遇到冰霜的侵袭,那么它们就会萧条破败,一天天地枯萎。所以凡是通过吟唱诗歌来引导孩子们,不只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志趣, 也用来在吟唱诗歌中消耗他们蹦跳呼喊的精力,在音律中宣泄他们心中的郁结和不快。引导他们学习礼仪,不仅是为了严肃他们的仪容,也是借此让他们在揖让叩拜 中活动血脉,在起跪屈伸中强健筋骨。教导他们读书,不仅是为了开启他们的智慧,也是借此使他们在反复思索中存养他们的本心,在抑扬顿挫的朗诵中弘扬他们的志向。所有这些都是用来顺应他们的天性,引导他们的志向,调理他们的性情,潜消默化他们的粗俗愚顽的秉性,这样使他们逐渐接近礼而不感到艰难,性情在不知 不觉中达到了中正平和。这才是先王立教的深意。至于现在的人教育儿童,每天只是用标点断句、课业练习督促他们,要求他们严格约束自己,却不知道用礼仪来引导他们,只知道要求他们聪明,却不知道培养他们的善良之心,只知道鞭挞束缚他们,像对待囚犯一样。于是,他们把学校看作是监狱而不愿去,把老师看作是强盗和仇人而不愿见,伺机逃避、掩饰遮盖来达 到他们嬉戏玩耍的目的,作假撒谎来放纵他们的顽劣鄙陋本性。于是,他们得过且过,庸俗鄙陋,日益堕落。这是驱使他们作恶却又要求他们向善,这怎么可能呢?我的教育理念,本意就在这里。我恐怕世人不能体察,认为我很迂腐,况且我就要离开了,所以特别加以叮咛嘱咐。你们这些教师,一定要体察我的用意,永远遵守,不要因为世俗言论就更改废弃我的规矩,也许可以成就“蒙以养正”的功效吧!切记切记!(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答案:(1)“堆”字,以动写静(化静为动)(1分),增加了景物的动态感(1分),生动形象地渲染了对面山上树木的郁郁葱葱(1分); 【或:“染”字,拟人手法(1分),以动写静(1分),形象地描写出大片沙洲尽为茂密的绿草所笼盖的景象(1分)。】(2)答案:作者开头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生气勃勃、色彩浓丽、高远开阔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行进在湘阴道中的喜悦之情(1分); “点破”一词使小令情感一转,“几叶儿傅黄败柳”点染了浓郁的秋意秋色,透露出了悲秋之意,生发出作者领悟到自然之秋、人生之秋的悲凉之感,增添了作品悠远的抒情意味(2分)。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 文学名著阅读(10分)7. A(应是:他看见倩儿在为鸣凤和宛儿烧纸钱。)   D、(玛丝洛娃最钦佩的是谢基尼娜,她是富裕将军家庭出身)8.(1) 诸葛亮(1分)。(2) 庞统去见刘备,刘备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1分)。庞统也不拿出鲁肃、孔明的荐书(1分),刘备让庞去耒阳县当县宰(1分)。庞统见孔明不在,,只得勉强相辞而去(1分)。(2) 宝钗知道宝玉的病是由黛玉引起,所以趁势激他,想让他一痛决绝,神魂归一,希望能够治疗(2分)。宝玉听了,不禁放声大哭,倒在床上,做了一场大梦(1分)。梦后浑身冷汗,觉得心内清爽(1分)。大夫进来诊了脉,也感到奇怪,认为神安郁散,再吃些调理的药,就可以好了(1分)。(二) 文化经典阅读(6分)9. (1)答:“执中无权”的观点,因为只守中道而不知道权变,会坚守一点而废弃了其余很多方面,这就会损害真正的道。(2)孔子和孟子的权变思想其实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说话做事可以灵活变通,他们认为,对天下就无所谓亲近厚待和冷淡疏远,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遵循“义”来执行就行了。【参考译文】①孔子说:君子一类的人对于天下事世间人,无所谓亲近厚待,也无所谓冷淡疏远,能够作为标准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义。②孟子说:“杨朱主张为自己,即使拔一根毫毛而有利于天下,他都不肯干。墨子主张兼爱,即便是从头顶到脚跟都摩伤,只要是对天下有利,他都肯干。子莫则主张中道。主张中道本来是不错的,但如果只知中道而不知道权变,那也就和执着一点一样了。为什么厌恶执着一点呢?因为它会损害真正的道,只是坚持一点而废弃了其余很多方面。”③孟子说:“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0.答案:D    解析:D项,误解文章愿意。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的,读书方法的选择不仅仅只是根据自身条件而定。11.文章说“读书亦有辩证法”,请简要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参考答案:① “值得读”的书要 “熟读精思”;要读很多书,但作用不大的就应用“不求甚解”的态度去阅读。②“读破一本”必须建立在“广采博学”的基础之上,否则就会显得“势单力薄”、阅“力”不足和缺乏后劲。12.文章引用朱熹、唐弢和贾平凹的读书心得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别说明。(3分)参考答案:朱熹:说明读书是一个完整的读书、求学、进业的程序和步骤,其核心便是“熟读精思”;唐弢:说明要多读书,再在理解的基础上消化吸收,灵活运用,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贾平凹:强调应在“广采博学”的基础之上反复“精读”,便会有新的感悟。(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15分) (甲) 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13.(5分)A  E【解析】A“脱贫致富典型”不准,只是脱贫项目,尚未脱贫致富。“结尾出人意料”不全对,结尾也在情理之中; E“运用典雅凝练,风趣幽默的语言”不对,本篇小说语言朴实无华。14.(4分)①因地制宜,真抓实干:为了长岭乡脱贫致富,在荒岭上建立牧场。②头脑灵活,积极争取:面对频繁的参观者,他用羊肉汤来接待;向县委书记询问接待事宜,希望市扶贫办扶持牧场。③没有原则,缺乏远见:为了不辜负领导期望,为了让参观者满意,无休止地宰羊接待,使得牧场的羊大幅减少,也没有彻底摆脱迎来送往的官场作风。【评分标准】每点2分,概括出其中两并分析即可。15.(6分)①长岭乡自身的原因:建立起了牧场,但是结构单一,表达了没有可持续发展资源的乡村依然贫穷的主旨。②县委张书记的原因:张书记考察后指示各级领导参观,增加了牧场的负担,并对羊肉汤赞不绝口,助长了招待风气,表明上级政府的形式主义、表面文章使贫困的百姓更贫困的主旨。③各级参观者的原因:一批批的领导参观牧场,都对长岭乡牧场特别是那碗羊肉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揭示频繁的请吃拖垮了牧场的现象。④ 政策和资金扶持不足的原因:长岭乡牧场要发展,真正脱贫致富,还要靠优惠的政策和贷款扶持。【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13.(5分)B  C【解析】B项“对音乐的极度疯狂和缺失理性。”文中没有根据,属于无中生有。C项《蓝色的多瑙河》不是革命的标题音乐。14. (4分) ①坚持理想,永不放弃。不管父亲如何阻止他学习音乐,他都能够克服困难,坚持继续梦想。②有卓越的音乐才华和伟大成就。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并指挥了很多大型音乐会,获得轰动。③对家人至情至义。对母亲的爱戴感激和对父亲的理解尊敬让人感动。④富有正义感。在维也纳革命期间,他不仅上街指挥,而且创作了很多鼓舞人心的革命作品。【评分标准】每点2分,概括出其中两并分析即可。15.(6分)①外部环境的熏陶感染:音乐之都维也纳到处都流动着美妙的音乐,加之优美的风景,华丽的建筑等等,都给小施特劳斯的音乐创作提供了不少灵感。②家庭的熏陶影响:音乐之家的影响,使他热爱音乐,父亲的反对给了他耿直倔强的个性,父亲的成功也给了他前进的动力,母亲的支持给了他支持的温暖和信心,特有的家庭环境促使他成长为一名著名的音乐家。③由于环境的影响,小约翰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而且从小就立下远大志向,长大后也要当音乐家。④小约翰靠自己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音乐,组建乐队;靠自己的卓越才华和勤奋创作,留下了大量优秀作品,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16. (3分)C【解析】C.tì/tí   qǐng/qīng   jié/jiē;  A.gěng   kān/shèn   dāng/dàng;B.tā   hē/kē   jué/jiáo;      D.chǔ/zhù    bèi/péi    jiě17. (10分)(1) (1分)骛(2) (2分)②  改为:恶劣天气(或:③  把“使”去掉)(3) (2分)研究表明恶劣天气会提高人的工作效率。(或“研究表明天气好坏与工作效率高低成反比”。)(4) (5分)(看法明确1分,语言简明2分,语言连贯2分。言之成理亦可。)五、写作(70分)18. (参照2013年福建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