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一 (9分)阅读下文,完成1~3小题。笑声中的雅俗之辨 ①最近重读朱自清先生写于1947年的文章《论雅俗共赏》,颇有感触。文中提到:“中唐的时候,比安史之乱还早些,禅宗的和尚就开始用口语记录大师的说教。用口语为的是求真与化俗,化俗就是争取群众。”这其实讲的就是曲艺史中的古代说唱形式——俗讲。文章的主旨其实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即“雅俗共赏”体现的是“自然而然的趋势”。②回顾整个文艺史,我们不难发现,但凡能够传世的作品,无不是遵循了雅俗共赏的原则。而雅俗共赏也早已成为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共识。“雅俗共赏不是高雅与通俗的混合,而是深刻的思想、高尚的艺术追求与时代精神、群众的审美需求的辩证统一。”即内容上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和形式上的生动活泼、大雅若俗。③作为通俗文艺(又叫大众文艺)的代表形式之一,传统的曲艺艺术,无疑是被列入俗文化阵营中的。一方面,它以其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以及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的艺术特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另一方面,它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部分自我标榜为雅文化之代表人士的偏见、歧视与冷落。事实上,传统曲艺特别是其中的优秀作品,恰恰是具备雅俗兼备的艺术品格的,而雅俗共赏的美学境界,同样也是许多杰出的曲艺人长期以来的艺术追求和自我认同。譬如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便毕生致力于此,他令相声艺术的整体品格得以不断提升。另如,被誉为“一代滑稽戏宗师”的周柏春先生,也曾说过“有文化的滑稽是幽默,没文化的幽默是滑稽”,他同样以其自身的艺术实践为观众奉献了众多高质量的笑声。④所谓“雅者得其深,俗者得其浅”,真正优秀的经典的曲艺作品,传递给观众的正是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和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曲艺之“俗”,当取其通俗、民俗、俚俗之意,而绝非为人所不耻的陋俗、粗俗、庸俗、媚俗或流俗。文艺的雅俗之间,似乎并无难以逾越的鸿沟,但曲艺之“俗”,却始终有着清晰的底线,一旦越界,则很容易滑入无视艺术品格、匮乏审美价值的泥沼。这一点,从中国曲艺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其实不难找到例证。可惜的是,当前的曲艺创演中确实存在着沉渣泛起、拿无聊肉麻当有趣、一味迁就甚至迎合个别观众不良趣味的问题。认真反思起来,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可能更主要的还是部分曲艺从业者的艺术修养与文化品位的欠缺。⑤笔者认为,作为曲艺的从业者,理应不断提高自身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努力增强自身认识社会生活、把握事物本质的本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于曲艺创演的实践中去,力争使更多的曲艺作品达到雅俗共赏的美学高度,为广大群众奉献更多优秀的精神食粮。
1.下列关于“雅俗共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雅俗共赏早已是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共识,文艺史上但凡能够传世的作品,都是遵循了雅俗共赏原则的。B.雅俗共赏不是高雅与流俗的混合,而是深刻的思想、高尚的艺术追求与时代精神、群众的审美需求的辩证统一。C.雅俗共赏的作品内容上具有生动活泼、大雅若俗的特点,形式上具有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特点。D.真正优秀的经典曲艺作品,表现的是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传递给观众的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被列入俗文化阵营的传统曲艺是大众文艺的代表形式,它以其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和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的艺术特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B.传统曲艺都是具备雅俗兼备的艺术品格的,而雅俗共赏的美学境界,同样也是所有曲艺人长期以来的艺术追求和自我认同。C.文艺的雅俗之间并无难以逾越的鸿沟,但曲艺之“俗”却始终有着清晰的底线,绝非陋俗、粗俗、庸俗、媚俗或流俗,而是通俗、民俗和俚俗。D.当前的确有一些曲艺作品拿无聊肉麻当有趣,一味迁就甚至迎合一些观众不良趣味,陷入了无视艺术品格、匮乏审美价值的泥淖。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雅者得其深,俗者得其浅”,真正优秀的经典的曲艺作品,能传递给观众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不应受到偏见、歧视与冷落。B.一些曲艺作品的媚俗现象之所以能产生和存在,其主要原因是观众素质低下,趣味低俗,因而提高观众审美情趣乃拯救通俗艺术的根本出路。C.曲艺工作者应该向大师侯宝林、周柏春等学习,力争使更多的曲艺作品达到雅俗共赏的美学高度,为广大群众奉献更多优秀的精神食粮。D.曲艺的从业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增强自身认识社会生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明辨是非、善恶和美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或曰京兆万年人也。岐王李茂贞不贵文士,故其俗以狗马驰射博弈为豪。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累为秦陇诸州从事。茂贞死,子从俨袭父位,承制补宝鸡令。后唐长兴初,从俨入朝,以梦锡从及镇汴。为左右所谮,遂来奔。烈祖①辅吴,召置门下,荐为大理司直。及受禅,擢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益见奖遇。遂直中书省,参掌诏命,进给事中。时以枢密院隶东省,故机事多委焉。梦锡重厚方雅,多识故事,数言朝廷因杨氏霸国之旧:尚法律,任俗吏,人主亲决细事,烦碎失大体。宜修复旧典,以示后代。烈祖纳其言。元宗②在东宫有过失,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及即位,首召见慰勉,欲用为翰林学士以自近。宋齐丘党,恶其不附己,坐封驳制书,贬池州判官。及齐丘出镇,召为户部郎中,迁谏议大夫,卒以为翰林学士。复置宣政院于内庭,以梦锡专掌密命。而魏岑已为枢密副使,善迎合,外结冯延巳等相为表里。梦锡终日论诤,不能胜,罢宣政院,犹为学士如故。乃称疾纵酒,希复朝。会钟谟、李德明分掌兵吏诸曹,以梦锡人望言于元宗,求为长史,拜户部尚书知省事。梦锡耻为小人所推荐,固辞不得请,惟署牍尾,无所可否。延巳卒文致其罪,贬饶州团练副使。梦锡时以醉得疾,元宗怜之,留处东都留守。周宗力劝梦锡止酒治疾,从之,乃少瘳。召为卫尉卿,改吏部侍郎,复为学士。交泰元年,方与客坐谈,忽奄然卒,年六十一。卒后才逾月,齐丘党败。元宗叹曰:“梦锡平生欲去齐丘,恨不使见之! ”赠右仆射,谥曰康。梦锡文章典雅,歌诗亦清丽,然绝不喜传于人。刚褊少恕,每以直言忤物。尝与元宗苦论齐丘辈,元宗辩博,曲为解释,梦锡词穷,乃顿首曰:“大奸似忠,陛下若终不觉悟,家国将为墟矣!”元宗不答,而心善之。及割地降号之后,公卿会集,有言及周以为大朝者,梦锡大笑曰:“汝辈尝言致君尧舜,何故今日自为小朝邪! ”众皆默然散去。每公卿会集,辄喑呜大咤,惊其坐人,以故不为时所亲附。然既没,皆以正人许之,虽其仇雠,不敢訾也。(节选自《南唐书•卷七》,有删改) ①烈祖:指南唐创立者李昪,为南吴建立者杨行密养子。②元宗:指李璟,是南唐第二个皇帝,后因受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左右所谮 谮:诬陷 B.元宗怜之 怜:可怜 C.乃少瘳 瘳:病愈 D.每以直言忤物 忤:触犯5.下列各组句子中,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机事多委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终以谏直多之 臣具以表闻 C.乃称疾纵酒,希复朝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虽其仇雠,不敢訾也 其皆出于此乎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烈祖把常梦锡召至门下后,对其非常赏识器重,把一些重要事务交给他处置,并让他在宣政院专管机密。B.常梦锡谏言修复旧典,被烈祖采纳。元宗即位后,首先召见了常梦锡,并对他抚慰勉励。C.常梦锡对自己被钟谟等推荐做户部尚书深感羞耻,上任后,他只在文书末尾签字却不表明自己的态度,应付公务。D.常梦锡性格耿介,忠于朝廷,认为元宗不识宋齐丘朋党真面目,就直言进谏;元宗被迫自降尊号后,他认为自己有失辅佐之职。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梦锡重厚方雅,多识故事,数言朝廷因杨氏霸国之旧。(4分)(2)梦锡平生欲去齐丘,恨不使见之!(3分)(3)虽其仇雠,不敢訾也。(3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8 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4分)答:9 请简要分析“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畏”字的妙处。(4分)答: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6题)(6分)(1)楚天千里清秋, 。 (辛弃疾《水龙吟》)(2)东篱把酒黄昏后, 。 (李清照《醉花阴》)(3) ,性本爱丘山。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4)但见悲鸟号古木, 。 (李白《蜀道难》)(5) ,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6)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7)是故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8) ,乌鹊南飞。 (曹操《短歌行》)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一条忧心忡忡的蛇非鱼院子里透出古意。墙角青苔层叠,绿了又黄,一架紫藤茂盛得无边无际,遮蔽出一大片浓荫。老的太师椅,老的人,老的猫。太师椅在房门前,老人在太师椅上,猫在老人的脚下。一整天,院子里像一幅静物写生,少声音,不流动,甚至空气也是凝滞的。临近傍晚的时候,一条蛇溜了出来,成为这个院子里少见的客人。这条蛇拇指粗细,青白的身体,有暗的纹络。蛇抬起头四下里看看,看到了打盹的老人和猫。老人并没有发现这条小蛇的到来,他沉浸在自己的回忆里。过去,像一条河一样,潺潺地在心里流过,无数的欢喜悲歌,他都一清二楚。老人双目微微闭上,阳光在脸上覆上一层暖色。蛇很奇怪,这个老人居然可以这么长时间一动不动。太阳一点点退去,院子里有些清冷。一个老保姆从屋里出来,先是轻声叫了一下,老人没有反应,她又大着嗓子喊:老爷子,吃饭了。这一声,惊醒了老人,也惊醒了那只老猫。蛇看到老人抬起眼皮,疑惑地看看周围,然后站起来一声不吭地跟保姆进屋,那只老猫也一言不发地进去。蛇穿过院子,从这个墙角到那个墙角,也走了。第二天,如同头一天的复制再粘贴,依然没有一点儿声息。那条蛇被勾起了好奇,把自己悬挂在紫藤架的深处,从叶子中间看老人。整整一天,除了老保姆出去过一趟,院门发出沉重的一声响,还有老保姆回来的又一声响,再没有什么动静。偶尔有一两只蝴蝶飞来,在紫藤架上空寂寞地飞了两圈,又飞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老人走进屋里。蛇很想跟进去看看,看他们在饭桌上会不会说话。但她没有,她怕那只老猫。一天又一天,蛇感觉自己也在慢慢变老,她的灵动和机敏,都在一点一点失去。就在天渐渐冷下来,蛇准备开始她漫长的冬眠的时候,她终于下定决心跟着老人溜进了屋里。屋子很大,摆满了家具。看得出,这里曾经人丁兴旺,有过热闹的时候。现在,家具静悄悄地呆着,人都走了。蛇不知道他们去了哪儿,也许是附近,也许是远方。老人和老保姆在吃饭,那只猫依然在老人的脚下。只有咀嚼声和筷子碰到碟子和碗的叮当声。老人吃得很慢,仿佛那些饭难以下咽。老人背后的墙上,有一个大相框,里面装着一张全家福。老人坐在前面的正中间,另一个老的女人坐在老人身边,周围十几个人,大家温和地笑着,其乐融融。蛇看看相框里的老人,又看看正在吃饭的老人,她有些恍惚。 吃完饭,老保姆动作迟缓地收拾桌子,脚蹭着地,橐橐地响。如同白天一样,老人又坐在屋里,把过去的河流放出来一点点河水,他安然地回忆。蛇看得有些心酸,她很想弄出点什么声响,或者溜过去贴着老人,但她不敢。她的身体是冰凉的,不但给不了他一点温度,还会吓着他。突然,一阵电话铃声惊天动地地响起,似乎把整个屋子震得都在抖。老人吓了一跳,迅速地转过头,看着桌子上的电话。老猫猛地弹起身子,昂头看着老人。老人似乎不知道怎么去接电话,他伸出手,又缩了回去。老保姆急急地从厨房出来,匆忙在围裙上抹抹手,拿起电话。“是三儿啊,好,都好。”老保姆嘟嘟囔囔地说着,渐渐有了笑容。老人脸上慢慢也有了笑容。老保姆把电话递给他,他没说两句话,却又挂了。因为这个电话,整个屋子好像全部活了过来。老人在椅子上不停地扭动身体,老猫在桌子下转来转去,老保姆嘴里小声地自言自语。看着这一切,蛇也高兴起来。这个晚上,她就要离去了,寻找冬眠的地方,不能每天来看老人了。她突然又变得伤感起来。
11.小说开头两段勾勒的图景,有怎样的特点?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4分)
12.“蛇看看相框里的老人,又看看正在吃饭的老人,她有些恍惚。”蛇感到“有些恍惚”的原因是什么?流露出她怎样的情感?(6分)
13.赏析文中画波浪线段的表达特色及其作用。(6分)
14.本文构思独特,以蛇为叙述视角,请探究作者这样叙写的意图。(6分)
第Ⅱ卷(表达题)四 (26分)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果脯/挺起胸脯 角色/群雄角逐 暴露/一暴十寒B.称谓/称兄道弟 门槛/直栏横槛 挺括/囊括四海C.道行/行云流水 裨益/无裨于事 里弄/弄巧成拙D.执拗/拗断竹竿 蔓延/顺蔓摸瓜 伺候/伺机而动
16.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当今传媒界,作秀成风,虚假成灾。在追名逐利甚嚣尘上的污浊氛围中,季羡林先生主动摘冠脱冕的高风亮节,犹如一束亮光,石破天惊,令人耳目一新。B.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一传开,其作品一夜间洛阳纸贵,京东商城、亚马逊中国等电商连夜打起营销大战,将其作品炒作到一书难求的地步。C.虽然今年的中秋月在上午11点达到最圆,但夜幕降临后悄然升起的明月依然珠圆玉润,清泠、皎洁的银辉洒满夜空,为赏月的人们默默地送上温馨的祝福。D.2012年11月7日,美国总统大选的尘埃终于落定,奥巴马成功连任。消息传到他的家乡——肯尼亚西部的乡村小城克盖洛,当地民众载歌载舞,弹冠相庆。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为杜绝楼市调控不遭遇尴尬的局面,地方政府须继续“给力”限购政策,还须切实扩大楼市供应量,继续加大保障房建设和供应的力度。B.因钓鱼岛事件,一些游行、抗议示威的群众的激进行为显然已经完全不是合理抗议的表现,出现了侵犯他人财产、破坏公共财物、打砸抢烧。C.在胡雪岩故居修复后,成了一处“专家叫好,百姓叫座”的人文景观,为杭州的文化旅游业增添了活力;然而大部分免费开放的名人故居却少人问津。D.人生就像是一匹用善与恶两种纱线交错织成的布:要不是有过失的鞭挞,我们要得意忘形了;要不是有善行的庇护,我们又要完全绝望了。
18 下面的词句是清代文学家俞樾临终前撰写的自挽联的组成部分,请把它们整合为上下两联,每联的开头已给出,将序号填写在每联后的横线上。(6分)①辛辛苦苦 ②数半生三十多年事 ③浩浩荡荡 ④放怀一笑⑤是亦足矣 ⑥著二百五十余卷书 ⑦吾其归欤 ⑧流播四方答:上联 生无补于时死无关乎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请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信息内容,提取三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不超过3个字。(6分)冷漠已使我们的社会陷入尴尬。每次“老人倒地无人扶”,都会被作为道德滑坡的“标本”;频繁的“助人为祸”,总能激起“好人难做”的嗟叹。“女童被碾,路人旁观”的悲情场面,让“冷漠流行症”达到高潮。有网民说,“行善有风险”,出手不得不谨慎。“彭宇案”殷鉴在前,法律在几起类似的案件中,没有站在善的一方,对社会道德水平的下滑,其负面作用怎么评估都不为过。但是,一味将道德的丧失推到“彭宇案”上是否也是推脱?社会价值观的坍塌与法律的助推,究竟谁是因谁是果?早在2001年,即有32名全国人大代表就增加刑法罪名提出议案,建议设立“见危不救和见死不救罪”,发挥向善的引导作用。这一方面有助于遏制类似现象,另一方面,法律毕竟不是道德。法律应该站在社会的底线,而道德虽然不是强制性的,却是一个社会凝聚的软实力之一。怎样让整个社会都鼓励善良、奖励善良,不仅是法律的事,更是价值观的问题。真心希望下一次不再出现害怕惹祸而沉默的围观者。答:
20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划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央视《面对面》记者在对他专访时问道:“你幸福吗?”莫言回答道:“不知道。”记者继续追问:“绝大多数人觉得您这个时候应该高兴,应该幸福。”莫言称:“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任何压力才幸福。我现在压力很大,忧心忡忡,能幸福吗?但是我要说我不幸福,你就会说我太装了吧,刚得了诺贝尔奖还不幸福。”首得诺奖,莫言已被捧到了神一样的高度,然而记者的提问却没有得到“回复”,莫言无比真诚地阐释了自己为难的原因——一直不觉得有多幸福,但在别人眼里恐怕不得不幸福。可见,观察幸福起码有两个角度:(1) 。显然,前者才是最真实的答案,也较后者重要得多。其实,人人皆有苦恼和焦虑,幸福(2) 。
五 作文(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世界著名摇滚音乐家约翰•列侬说:“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你就改变世界;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就改变自己。”以上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以“改变世界与改变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译文:常梦锡,字孟图,陕西扶风人,也有的人说他是西安万年县人。岐王李茂贞不推重读书人,所以当地的风俗是把善长狩猎、骑射、博弈的人当作豪杰。惟独常梦锡自幼特别爱好读书,擅长写文章,官至秦陇诸州从事一职。李茂贞死后,他的儿子李从严继承了他父亲的爵位,沿袭旧制让常梦锡担任宝鸡县令。后唐长兴初年,李从俨进京谒见天子;让梦锡跟随去镇汴。因为被从俨周围人的诬谄,于是投奔南吴。烈祖李昪辅佐吴王杨行密,把常梦锡招至门下,推荐他傲了大理司直。等到烈祖即位,提拔他做了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更加被赏识器重。于是在中书省当值,参与并负责命制诏书,晋升为给事中。当时因为枢密院隶属东省,所以,很多国家大事都交给他处理。常梦锡持重敦厚,品格方正,了解很多旧事,历数朝廷沿袭杨氏独霸朝政的旧习:凌驾法律之上,任用庸俗官吏,国主亲自处置琐细的事务,政务繁杂琐碎,贻误国家大事。应该修复原来的法典制度,留给后人看。烈祖采纳了他的主张。元宗在东官出现过失时,梦锡就苦心规劝他改正,一点也不让步,元宗起初虽然不高兴,但最终还是因梦锡敢于直谏而称赞他。元宗即位后,首先召 ‘见他并抚慰勉励,想任用他做翰林学士,让他在自己身边。宋齐丘结党营私,对梦锡不依附自己非常憎恨,后因封驳皇帝的诏书而获罪,被贬为池州判官。等到宋齐丘出任地方长官,元宗又召梦锡做户部郎中,升迁为谏议大夫,最终让他做了翰林学士。又在官禁以内设置宣政院,让梦锡专门掌管机密的命令。这时魏岑已是枢密副使,善于逢迎,在外结交冯延已等人里应外合。梦锡整天同他们争论劝告,不能取胜,被罢免了在宣政院的职务,仍然像以前一样做翰林学士。梦锡就宣称自己生病,放纵饮酒,希望再回到朝廷。恰好钟谟、李德明分别掌管兵部和吏部,对元宗进谏说梦锡很有声望,请求让梦锡做长史,于是授予他户部尚书一职,负责处理政务。梦锡对自己被小人推荐深感耻辱,坚决拒绝,但没获批准,就只是在文书末尾署名,不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反对。冯延已最终玩弄文字罗织罪名,把梦锡贬为饶州团练副使。梦锡当时因为经常喝醉酒而生病,元宗怜爱他,就让他留守在东都。周索努力劝说梦锡戒酒治病,梦锡听从了他的建议,才渐渐病愈。又被征召为卫尉卿,改任吏部侍郎,又成为翰林学士。交泰元年,正与客人坐着谈话,忽然气息微弱而死,享年六十一岁。世一月。齐丘朋党失败。元宗感叹说:“梦锡一辈子都想铲除宋齐丘朋党,遗憾的是没能让亲眼看见(这一天)!”追赠他右仆射官职,谥号是“康”。梦锡的文章很典雅,诗歌清新华美,但他很不喜欢让人看。他性情刚强,气量狭小,很少宽容他人,常常因为直言不讳而触犯别人。曾经同元宗努力辩论齐丘这些人,元宗很有辩才,绕着弯子和他解释,梦锡元话可说,就一边磕头一边说:“大奸之人貌似忠诚,陛下如果始终不觉察醒悟的话,国家就会灭亡啊!”等到南唐向后周割地自降尊号后,公卿集会,谈论到后周时,有人认为后周是正统的朝廷,梦锡就大笑说:“你们这些人曾经说要辅佐皇上,让他成为比肩尧舜的明主,为什么今天我们自己成了小朝廷呢?”众人都沉默不语,悄然散去。每当公卿集会,梦锡就厉声怒喝,让在坐的人感到震惊,因为这个缘故他不被当时的人亲近。但是他去世以后,人们都赞许他是正人君子,即使是仇人,也不敢诋毁他。8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2分),抒写了作者身世漂泊之感 (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对即可,2分)9“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2分),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漂泊在外的痛楚(2分)。10(1)水随天去秋无际(2)有暗香盈袖(3)少无适俗韵(4)雄飞雌从绕林间(5)东船西舫悄无言(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7)无贵无贱(8)月明星稀11 特点:古旧、凝滞(死寂、清冷、缺少生机)。(2分。前者着眼于客体,后者着眼于客体给主体带来的感受。)作用:①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形象地展现了老年人生活的孤单、寂寞(或:将老年人的空巢问题形象化)。②为蛇的出现营造氛围,为下文写蛇对老人生活的好奇、关注、伤感作铺垫。(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