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最后一次综合测试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最后一次综合测试试题及答案

ID:149810

大小:33.9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4-11-2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最后一次综合测试试题    本试卷共8页,六大题23小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投奔/疲于奔命  复辟/鞭辟入里  参拜/功过参半  史乘/乘风破浪    B.剥皮/生吞活剥  艾叶/自怨自艾  暴躁/一暴十寒  刻薄/厚此薄彼    C.裨益/稗官野史  诸熟/万马齐喑  炮制/枹鼓相应  泥淖/绰绰有余    D.强拆/天寒地坼  皎洁/庸中佼佼  通缉/开门揖盗  撩拨/烟熏火燎2.下面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进入岳麓山,古木参天,云雾缭绕,极目远眺,翠竹林海,群山起伏,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相接处,顿时你会产生一种歧路亡羊的感觉。B.湘西凤凰是湖南著名的旅游景点,历来就有“中国最美的小城”之誉和“画乡”之称,境内人文史迹星罗棋布,自然景观不胜枚举。C.联通版iPhone 4S正式首发销售,尽管苹果零售店已经宣布销售告罄,但站在苹果专卖店门口的果粉们却乐此不疲,久久不愿离去。D.国务院派出的楼市督查组已结束督查,各地楼市成交陷入低迷,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房价迟迟未现松动,新一轮调控政策呼之欲出。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某地残联部门将成立5类行业协会,并由这些协会分别制定对该类别的社会组织的服务制度,提高残疾人组织的自主发展。B.国家工商总局指出,经营者对于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应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推进经营者诚信自律体系建设对于保障食品安全非常至关重要。C.“嫦娥三号”是“嫦娥”绕月探月工程的第三颗人造绕月探月卫星。目前,“嫦娥三号”已经圆满地完成各项验证性试验,将在2013年前后发射。D.1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条街道上发现了近百只寒鸦的尸体。专家对这些寒鸦进行了检测,认为死因可能是天气寒冷和难以找到食物引起的。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竹筏掠过一列比城墙还光滑和高耸的峭壁,      几乎把前来接受洗礼的远方游子,都变成了潇洒而又多情的诗人。①也许是千军万马都无法将它们攻克。我真想朝着这雄伟的岩壁长啸一声,还没有等自己发出声音。②这高亢的男声,这悠扬的女声,像箭镞似的一起射向平坦的岩壁,又立刻被弹拨了回来。③却已有许多乘着竹筏的游人,争先恐后地叫喊起来。④只见那些硕大和壮丽的暗红色巨石,绵延着横在小溪之滨,约有半里之遥的路程,巍然屹立着。⑤多么秀丽和神秘的山水,⑥这些回音融会在一起,像一曲交响乐似的,充满了欢乐的向往和惊讶的赞叹。  A.④①③②⑥⑤    B.③②①⑤④⑥  C.④①②③⑥⑤    D.⑤④③①②⑥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谈读书(节选)                                         朱光潜    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是获得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而且是全人类的事。每门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还没有被湮没,全靠书籍记载才流传下来。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我们就现阶段的文化学术求前进,必定以过去人类已得的成就为出发点。如果抹煞过去人类已取得的成就,我们说不定要把出发点移回到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纵然能前进,也还是开倒车落伍。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有了这种准备,一个人才能在学问途程上作万里长征,去发现新的世界。    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拖累,可能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它至少有两大流弊。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现在书籍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过目万卷,“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譬如饮食,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愈易酿成肠胃病,许多肤浅虚骄的习气都由耳食肤受所养成。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现在都可装满一个图书馆,其中真正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千部甚至于数部。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比如学哲学的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史和哲学概论,却没有看过柏拉图的《对话集》;学经济学的尽管读过无数种的教科书,却没有看过亚当•斯密的《原富》。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目标太多了,掩埋了坚锐所在,只东打一拳,西踢一脚,就成了“消耗战”。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可以作为每个读书人的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选自2012年4月《社会科学论坛》,有删改)6.下列关于“书籍”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籍是记载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使其不被湮没的工具。  B.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  C.书籍使读者重温了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受用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  D.书籍是一种可以帮助人的学习工具,但也可能变成我们研究学问的障碍。7.下列关于“学问”和“读书”的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获得学问,不一定只靠读书,但读书是获得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  B.要想在文化学术方面求得发展,就必须研究过去人类已得的学问。  C.一个人通过读书,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从而获得必要的学问。  D.读书可以帮助人获得学问,但如果缺少正确方法,也可能阻碍人获得学问。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书籍难得,所以我国古代学者一生只能研究一部经书,但由于读得专而精,因此取得了巨大成就。B.现在每种学问的书籍都非常多,但必须读的著作只有几部,初学者不能贪多求全而放弃了基本要籍。C.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因此我们必须选择经典作品仔细阅读并深入研究。  D.书既可以多读,也可以少读,不能以读的数量的多少来衡量读书的质量。少读如果彻底,对人的作用也很大。 三、(34分)(一)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仁宗即位,召为行在礼部侍郎。灐陈十事,力言建都北京非便,请还南都,省南北转运供亿之烦。帝皆嘉纳。    宣宗即位,仍迁礼部左侍郎。明年来朝,乃留行在礼部,寻进尚书。汉王反,与杨荣等赞亲征。事平,赉予甚厚。明年赐第长安右门外,给阍者二人,赐银章四。生辰,赐宴其第。四年命兼理詹事府事。六年,张本卒,又兼领行在户部。时国用渐广,灐虑度支不足,蠲租诏下,辄沮格。帝尝切戒之,然眷遇不少替。尝曲宴灐及杨士奇、夏原吉、蹇义,曰:“海内无虞,卿等四人力也。”    英宗即位,诏节冗费。灐因奏减上供物,及汰法王以下番僧四五百人,浮费大省。正统五年,山西灾,诏行宽恤,既而有采买物料之命。灐上疏言诏旨宜信。又言军旗营求差遣,因而扰民,宜罢之。皆报可。行在礼部印失,诏弗问,命改铸。已,又失,被劾下狱。未几,印获,复职。九年,年七十,乞致仕,不许。英宗北狩,群臣聚哭于朝,有议南迁者。灐曰:“文皇定陵寝于此,示子孙以不拔之计也。”与侍郎于谦合,中外始有固志。    灐历事六朝垂六十年中外称耆德及归有三弟年皆七十余须眉皓白,燕聚一堂,因名之曰寿恺。又七年始卒,年八十九。赠太保,谥忠安。    灐节俭宽厚,喜怒不形于色,能以身下人。在礼部久,表贺祥瑞。人因谓其性善承迎。南城人龚谦多妖术,灐荐为天文生,又荐道士仰弥高晓阴阳兵法,使守边,时颇讥之。                                              (选自《明史•列传》,有删改)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而发白,弥月乃黑    弥:满  B.驰谒帝于宣府          谒:拜见  C.蠲租诏下,辄沮格    沮格:沮丧      D.赉予甚厚              赉:赏赐10.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皇帝对胡灐信任、器重的一组是  ①灐上疏言诏旨宜信  ②闻灐至,急起召人  ③力言建都北京非便,请还南都  ④帝皆嘉纳 ⑤山西灾,诏行宽恤  ⑥帝尝切戒之,然眷遇不少替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灐有较丰富的游历经历。在寻访仙人张邋遢的时候,得以遍行天下州郡乡邑,暗中查访建文帝的下落。  B.胡灐对皇帝的英明之举非常支持。英宗刚刚登基时,下诏要求节省开支。胡淡于是上奏请求减免进贡之物,并且减掉僧侣四五百人,省了很多费用。  C.胡灐本人严于律己,很受皇帝的常识,他提出在北京建都不合适,请求减少上贡之物的建议都被皇上采纳了。  D.胡灐曾因推荐擅长妖术的龚谦做了天文生一职和推荐通晓阴阳兵法的道士仰弥高镇守边疆,被当时人耻笑。    1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母丧乞归,不许,擢礼部左侍郎。(3分)(2) 帝尝切戒之,然眷遇不少替。(3分)(3)又言军旗营求差遣,因而扰民,宜罢之。(3分)13.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限6处)    灐历事六朝垂六十年中外称耆德及归有三弟年皆七十余须眉皓白,燕聚一堂,因名之曰寿恺。 (二)古代诗歌鉴赏(8分)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惜琼花                                 张  先    汀蘋白,苕水碧。每逢花驻乐,随处欢席。别时携手看春色。萤火而今,飞破秋夕。    汴河流,如带窄。任身轻似叶,何计归得? 断云孤鹜青山极。楼上徘徊,无尽相忆。    (1)词的开头以“汀蘋白,苕水碧”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简要赏析。(4分)    (2)这首词主要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怀人思归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小题作答)(5分)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    (王羲之《兰亭集序》)  (2)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五月渔郎相忆否?        ,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  (4)        ,失向来之烟霞。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子曰:“,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6)       ,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7)长太息以掩涕兮,       。    (屈原《离骚》)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韩愈《师说》) 四、(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江南雪欧阳冰云①我守着季节的变换,等待着江南雪舞的曼妙,已经很久很久……犹如守着永恒,任由岁月变换。②秋天,江南棉船小镇的秋天。阡陌纵横的道路无限延伸,像一双双神奇的臂膀拥抱着一望无垠的棉田。我的姐妹,系起了棉布围裙,浩浩荡荡地走进棉田。一朵朵雪白的棉花在他们的指尖盛开、飞舞。丰收的喜悦和汗水汇成棉田外那奈龙脉,龙湖滋润着江南,也滋润着江南如雪的棉花,充实着江南人的梦想和世界。③洁白的棉花在奶奶纤细、干枯的指尖绽放,在奶奶的怀抱盛开。奶奶坐在地里剥棉花。含苞待放的棉花,包裹在青褐色的棉花桃里,奶奶用纤细的手指一掰,雪白的棉花朵儿就在奶奶干枯的手掌中悄然绽放。奶奶把剥好的棉花装在篾篓里,棉花一点点积累,一点点增高,不一会工夫就像堆砌的雪堆。雪白的棉花飘落在奶奶的发丝上,染白了奶奶的青丝,奶奶就一直这样剥棉花,直到满头白发,双手失去了知觉。奶奶是在棉花盛开的深秋离开我们的。那夜,她坐在灯下悠悠地剥棉花,棉花一篓篓摆在奶奶面前,她就坐在洁白的棉花堆中,剥着剥着,再也没有醒来。棉花在奶奶的指尖恒久她盛开,一朵一朵……④我在那个深秋背着简单的行囊,离开了江南,去追溯自己的梦想。在中原辽阔的土地上,我看见大片大片的麦子和高粱,延伸向无边无际的天空。我穿梭在麦地里,感觉自己的渺小和浅薄。金黄的麦芒刺痛了心里柔软的底线,我躺在麦禾上哭泣,我牵挂江南美丽的雪花,温暖的棉花。粮食滋养着生命,棉花温暖着身体、精神和灵魂。奔波的日子,我夜夜拥抱温暖的棉被,那是爱的锦囊,是母亲千万里的牵挂。⑤江南又一个雪花飞舞的季节,我归来。层层叠叠的雪花覆盖着江南的棉田,寒风张着贪婪的臂膀,要将时间留住。江南棉船小镇,像一首经典的歌谣,在龙湖的码头荡漾。我坐在龙湖的船上,凝视着江南雪中的棉船,我心中歌谣纷飞。此时此刻,我像一个纯情的江南少女,满怀心事地吟唱。雪花深处,该是怎样热闹的丰收场景,该是怎样热烈而丰富的过往。瞬间,沉淀成一片纯净的画面。⑥棉花的枯枝还残留在风雪中。雪花飘落在棉花的枝桠上,远远望去,像是盛开的棉花,雪白雪白,满满一地,让人心生许多惊喜和温暖。奶奶抚摸过的棉花,在雪地里盛开,仿佛知道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寒凉,义无反顾地开始了灵魂的蜕变。⑦大朵大朵的雪花,覆盖在奶奶的坟头,那是棉花的精魂,在恒久地追忆着奶奶。江南雪,从奶奶的身边一直铺开,铺向遥远的天际。雪夜,我听到雪花在我的窗棂下低低地哭泣,寒风从门窗的缝隙里探着脑袋张望,瞅准了棉被的边缘,从床沿溜进我温暖的被窝。瓦楞的缝隙里,有雪花钻进来的响动,在静寂的寒夜发出隐秘的声音。我蜷缩在温暖的棉被里,里面散发着奶奶酌气息,柔情、亲切、温暖,这种气息一直在夜晚抚摸着我,环绕着我。我一闭上眼睛,就看见奶奶像雪花一样飘过来,在黑夜中落定在床沿上,抚摸棉被和我。我不停地颤抖,雪花在我脸上融化,浸湿了棉布枕头。⑧冰天雪地,银装素裹,到处回荡着相对的命运。棉船小镇的人们纷纷背上了棉被衣物,在雪花飞舞中走向他乡。只有漫天雪花在呜咽。雪花的归宿是土地,而棉花却选择了背井离乡。⑨枯枝在雪地里颤抖、呼叫和哭泣。棉船失去了他的孩子,耕种棉船这块土地的孩子。离乡的脚步,踏上了寻梦的远方。枝头的雪花朵朵,犹如棉花盛开的美。此刻,却寂寞、冷清。④无边的雪将天她合一。温暖的棉花将寒冷的身体包裹,故乡或者他乡,棉花都将像亲人一般,呵护着你。 ⑩江南雪,棉花似雪,雪似棉花。是爱的精魂,是梦的故乡。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4分) A.开头与结尾都写了江南雪,不仅首尾照应,营造一个绵渺、诗意的审美图景,而且取雪与棉的形似,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依恋。 B.“棉花在奶奶的指尖恒久地盛开”,既写出奶奶临终前劳作时的情景,也写出了那种温馨、那种满足在“我”心中留存的永恒记忆。 C.第七自然段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雪花与寒风,渲染冬夜客居异乡的寒冷孤独,自然引发作者对奶奶的思念。 D.江南棉船小镇的秋季里,姐妹们在棉田里尽享丰收的喜悦,奶奶也在这时候走向生命的终点,这些抒情的描写,给故乡染上了一层奇丽梦幻的色彩。 E.全文以雪与樟象征灵魂的纯净、爱的温暖,旨在表达作者寻梦之旅中的追求和失落,流露出对家园的渴望与坚守的感情。 17.请简要分析第四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18.江南雪与棉花是文章的写作主体,文章为什么用了大量的笔墨写奶奶?(4分) 19.寻梦必将离乡,远方与故乡永远不能重合。请依据文本内容,并联系现实探究你对寻梦与归乡关系的理解。(8分)   五、(12分)20.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要求用简练的语言写出对人生的启发。(4分)一只狐狸想钻过墙洞去吃院子里的葡萄。墙洞很小,狐狸钻不过去,只好在洞外饿了七天,把身体瘦下来,钻过墙洞。狐狸吃够了葡萄,身体长肥了,想钻出墙洞却钻不出去,只好又饿了七天,把身体再瘦下来,才钻了出去。①从肯定的角度写(20字内):②从否定的角度写(20字内):21.从下面提供的课文篇目中任选一篇课文,写一则课文题解(可从背景、内容、手法、主题等方面诠释)。(不超过80字)(4分)李白《蜀道难》;杜甫《春夜喜雨》;鲁迅《阿Q正传》;朱自清《荷塘月色》。22.根据所给的句子,以“公益”为开头,再续写两个句子,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内容协调。(4分)    公益是一粒种子,爱心播种就能让希望开花,给别人一粒种子就是给自己一个春天; 六、(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多少年前,很多人便在高声唱着“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这里,流露的是一种对未来的态度。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子?现在的年轻人到底能不能承担历史赋予的重任?能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能不能正确地处理各种关系?未来,成了每一个年轻人深思的问题。    要求:请以“说未来”或“未来梦”为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参考答案 4.A(④句写山的绵延高峻,正与“光滑和高耸的峭壁”相衔接,①句对此发出赞叹,③句续写竹筏上游人的欢呼,②句用比喻写回声之快,⑥句用比喻写回声之美,⑤句总写山水之美,具有小结作用,恰与“几乎把前来接受洗礼的远方游子,都变成了潇洒而又多情的诗人”合为一体。)5.C(《家》《春》《秋》是“激流三部曲”,《雾》《雨》《电》是“爱情三部曲”。)6.C(文中原句“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表述的是“读书”,而非“书籍”。)7.B(此项表述的是文化学术与学问的关系,而非读书与学问的关系。)8.D(A.原文说的是“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并不是一生只研究一部经书。B.原文说的是“其中真正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干部甚至于数部”,并不是说必须读的著作只有几部。C.所读之书要选得精,并不代表一定要选择经典作品阅读。)9.C(沮格:阻挠、阻止。)10.D(①句写的是胡灐对皇帝的劝谏;③句是他的建议;⑤句是皇帝的惠民政策。)     仁宗即位,召胡灐为行在礼部侍郎,胡灐上奏十件事情,极力进谏说在北京建都不合适.请求还都南京.这样可以省下南北转运供给的麻烦。仁宗全都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宣宗即位,仍旧任礼部左侍郎。(胡灐)第二年来朝廷;于是留任行在礼部,不久又升为尚书。汉王谋反,胡灐与杨荣支持皇帝亲自出征。汉王谋反的事情被平定后,皇帝赏赐(支持亲征的大臣)特别丰厚。第二年(皇帝)在长安右门外赐给胡灐一座府第,又赏给他两个看门人,赏赐四个银章。生日那天,又在他的府第赏赐宴席。宣宗四年代理詹事府事。宣宗六年,张本去世,胡灐又兼任行在户部。当时国家用度渐渐增多,胡灐考虑用度支出不足,免除租税的命令下达,总是受阻挠。宣宗曾经深切告诫他,然而殊遇优待一点也没有减少。宣宗曾在宫中设宴宴请胡灐、杨士奇、夏原吉、蹇义,说:“天下太平无事,是你们四人的功劳啊。”    英宗即位,下诏节省繁多的费用。胡灐于是上奏减少给皇上的贡物,淘汰法王以下番僧四五百人,费用节省了很多。正统五年,山西发生灾情,皇上下诏实行宽厚的抚恤,接着又有让山西采购物资用料的命令。胡灐上奏说皇帝的诏令应该有信。又说军队到百姓中寻找差役,因此事骚扰百姓,应该停止。皇上都答应了。行在礼部的大印丢失,皇上不再追究,命今重新铸一个。不久,又丢了,胡灐被弹劾下狱。不久,大印又找到了,胡灐官复原职,正统九年,胡灐七十岁了,乞求辞官回家,没有被批准。英宗被掳到北方去,群臣聚在朝堂上痛哭,有人提议南迁。胡灐说:“文皇在这里定了陵墓,把坚定不移的决心展示给子孙看。”与侍郎于谦联合在一起,朝廷内外才有稳固的心志。    胡灐先后侍奉六朝皇帝,接近六十年,朝廷内外称他为年高德劭、素孚众望者。等到他辞官回家,家里还有三个弟弟,都七十多岁了,胡须和眉毛都白了,聚集一堂,因而取名“寿恺”。又过了七年才去世,享年八十九岁。被追封为太保,谥号忠安。胡灐生活节俭,为人宽厚,喜怒不表现在脸上,能够委身于人下。在礼部时间长了,上表祝贺祥瑞,于是人们称他本性善于接待。南城人龚谦擅长妖术,胡灐推荐他做了天文生,又推荐通晓阴阳兵法的道士仰弥高,让他守卫边疆,被当时人耻笑。 15.(1)亦足以畅叙幽情;(2)搵英雄泪;(3)小楫轻舟;(4)惟觉时之枕席;(5) 学而不思则罔;(6)君子生非异也;(7)哀民生之多艰;(8)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16.AC(A.只提及但未描写江南雪,“营造一个绵渺、诗意的审美图景”有误; C.作者已经回到了故乡,“冬夜客居异乡”有误)17.①承上启下。紧呈上文固守家乡的单调,引出离乡寻梦的迷失,为下文的回乡作铺垫;(2分)②对比。这里写到中原大地的麦子与高粱,与江南的雪与棉花形成对比,分别象征物质与精神,一滋养生命,一温暖灵魂,引发作者的深刻思考。(2分)18.写棉花是写奶奶,奶奶的一生与棉花融为一体,“棉花飘落在奶奶的发丝上,染白了奶奶的青丝,奶奶就一直这样剥棉花,直到满头白发,双手失去了知觉”;(1分)写雪也是写奶奶,“大朵大朵的雪花,覆盖在奶奶的坟头,那是棉花的精魂,在恒久地追忆着奶奶”,那是最本真最纯洁的灵魂。(1分)是奶奶把棉花和雪花勾连起来,把寒冷与温情爱心勾连起来,也把现实和梦想追求勾连起来(2分)19.要点:①爱,在故乡。家乡有自己的亲人,有自己魂牵梦萦的往事相精神寄托。②寻梦,有时要背井离乡。③远离产生思念,异乡人的心中弥散着浓厚的皈依情结。④故乡是外出寻梦者的力量源泉,回乡可能使人获得精神滋养。要结合社会现实来阐述。 文本分析4分,结合现实阐述4分。20.【答案示例】(1)生命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人生重在经历。(2)人不能有贪欲,贪婪的人最终还是会两手空空(或回到原点)。(言之成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的能力。解答写启发类的题目,首先要把握文段主题。文段中狐狸为吃葡萄(得),先“瘦身”(失);吃肥后要钻出来,再次“瘦身”(失)。两次“瘦身”的结果(人生收获) 在于:品尝到了葡萄的美味。得失的主题非常鲜明。然后,就可根据要求和文段内容组织答案了。21.【答案示例】杜甫《春夜喜雨》——这首诗是唐上元2年(公元761年)杜甫定居成都,建起草堂时写的。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它抒发了一场春雨激发出来的喜悦之情,寄托着杜甫希望普济天下的博大胸怀。本诗的题目言简意赅,是理解诗意的钥匙。它既点明了所写对象发生的季节──春,时间──夜,对象──雨;又点明了诗人的心情──喜。全诗就是紧扣这几点来写的。(4分) (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写题解要紧扣题目,有的放矢。把与本题有关的主要内容告诉读者,为的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精神。可有可无的或无关的内容都应尽行删去。因此,题解的文字要力求简明扼要,详略得当,一般应控制在几十字到一百字左右。文章长、内容丰富的,题解可适当长些。22.【答案示例】公益是一缕阳光,热情投入就能让寒冰融化,给别人一缕阳光就是给自己一丝温暖;公益是一股清泉,真情注人就能汇成河流,给别人一股清泉就是给自己一份润泽。(4分) (言之成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需要注意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形式上要求对例句多加审视,把握其句式结构特征。本题为续写式仿写,从前句可以看出,句子的基本形式为“公益是……,……就能……,给别人……就是给自己……”。第一个分句需要运用比喻修辞。 【佳作展台】                                 未来样子    翻开词典,可以找出一大堆词语来形容未来的样子。可细细品味之后,竞发现厚厚的词典中竞没有一个词语可以全面贴切地描述她。    未来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千面娇娃。]    她是充满包容的时代。她会巧妙地将复古和时尚糅合在一起,任何人都可以在她那里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那时,多元化将是时代的特色,混搭、视觉系、朋克将不再被视为异类;那时,现代与传统将会和谐共存,街头将不再是清一色的高楼,中国传统建筑将再次出现;那时,地球将真正变成一个村,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将没有隔阂。    她是充满温情的时代。她会把阳光洒进人们的心灵世界,人们将摆脱冷漠、自私和麻木。那时,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看客”将销声匿迹;那时,“爱’’将是整个社会的主旋律,街头将不再出现孤苦的乞讨老人和小孩子,慈善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时,“以人为本”将真正得到实现,看病难、上学难、工作难将不再是老百姓的心头痛。    她是物质更丰富的叶代,她会把财富更均衡地分配,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她那里获得幸福感。那时,将没有奢侈品的存在,无论是香奈儿。还是爱马仕,都将在街边普通的店铺找到;那时,将没有通货膨胀的存在,人们在拿出钱包付款时将不再抱怨物价飞;那时,人们的生活将更加便捷,先进的电子产品将进入每一个普通家庭。    她是精神更丰富的时代.她会把人们从追名逐利中唤醒,母一个人郡可以在她那里获得心灵的宁静。那时, “物欲横流”将会过时,人们将不再汲汲营营,会在工作和生活中学会放慢脚步;那时,知识将是一个人的必需品,辍学打工的现象将不再出现,阅读和学习将成为人们的爱好;那时,精神的自由和满足将成为人们的追求,每一种文化都会得到认同,每一种信仰都会得到尊重。    每当夜晚来临,那个时代便会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人们,星星点点的灯火也会在黑暗中消去人们白天的疲劳,用最动听的歌声轻轻地拍着他们入眠。这就是未来的样子,很惬意的样子。【名师点评】文章以“未来的样子”为题,运用丰富的想象,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分别描绘了未来的样子——包容,温情,物质更丰富,精神更富足。全文想象合理,思路清晰,语言平实又精当,体现出了小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