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训练40(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训练40(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训练40(含解析)‎ 一、(2014·黑龙江哈六中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长江女神”芳踪已逝?‎ 一位瑞士富豪的后裔和一群科学家想要拯救生活在中国长江水域的白鳍豚,然而,没人知道这种动物是否还存在。上个月,瑞士人奥古斯特·弗鲁格率领一支由中国、日本、瑞士及美国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开始搜寻白鳍豚的下落。白鳍豚是一种生性害羞、视力极差的淡水哺乳动物,数百年来在中国传说中一直被誉为“长江女神”。‎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科学家们就曾估计,当时长江里仅剩约200头白鳍豚,在长江水道的货船和渔船的夹缝中苦苦生存。而到1997年人们最后一次亲眼看见白鳍豚时,科学家们再次估计,这种身长‎6英尺左右的动物最多只剩下17头了。中国的白鳍豚也已被逼到了绝境。‎ ‎“这样的大型哺乳动物从我们眼皮底下消失可不是件小事。”来自美国的生态学家鲍勃·皮特曼一边用望远镜搜寻远处的水域一边如此说道。‎ 白鳍豚的境遇凸现了中国为其经济的急速发展所付出的昂贵代价,伴随经济高速发展的是空气和水域的严重污染。白鳍豚这种长吻似剑、具有神奇声呐系统因而能在浑浊江水中自由穿行的大型水生哺乳动物,由于缺乏政府的有力保护和国际社会的足够关注,眼下看来已经沦入万劫不复之境了。‎ 为了这次活动,弗鲁格召聚了一批来自东西方的科学家,其中包括中国知名的白鳍豚保护专家王丁,还有美国商务部属下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海洋生态学家皮特曼。‎ ‎“白鳍豚是一种美丽的动物,位列食物链的顶端,并且亲近人类。如果长江无法养育白鳍豚,那里也就不适合人类生活了。”王丁望着沿江不断排出污染废物的工厂说。‎ 关于白鳍豚的最早记载要追溯到两千年前,后来,这种神奇的动物不知不觉进入了爱情故事,摇身一变成为美人鱼一样的美丽女子的化身。因此渔人都将它称做“长江女神”。‎ 瑞士科学家乔吉奥·皮利里于上世纪70年代晚期来到中国开始对白鳍豚有所了解。‎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白鳍豚的数量急剧下降。它们喜欢栖息的沙洲没有了,河道也被炸毁了。白鳍豚和渔民争食,经常陷入渔民捕鱼的渔网,船只的马达声也令它们茫然。‎ ‎1978年,中国政府决定成立科研小组,专门研究这一濒危物种,这个组织目前的主管人就是王丁。王丁在中国被称为“白鳍豚先生”,他是从1980年开始喜欢上这种动物的。当时,渔民把一头受重伤的白鳍豚送到武汉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交由他照料。王丁和他的同事把这头名为“淇淇”的白鳍豚放养在一个鱼塘里,帮它敷用一种传统中药药膏,逐渐使它恢复了健康。‎ 弗鲁格见到王丁后被他对事业的热忱深深感染。白鳍豚的处境岌岌可危,弗鲁格认为人们为拯救这种濒绝动物所做的努力还远远不够。他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是中外科学家在如何保护白鳍豚的问题上意见不一致。‎ 时光流逝。到2004年,渔民们几乎已经见不到白鳍豚了。弗鲁格开始组织中外科学家搜寻它们的下落。‎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研究人员将轮流搜索江面寻找白鳍豚的踪影。如果能发现10头以上白鳍豚,他们将讨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但是目前看来希望渺茫。船上的大多数科学家担心他们一头也看不见。‎ 多年来,皮特曼一直在全世界的江河湖海里搜寻珍稀的鲸类物种。他说,这次行程将是最艰难的一次。“预想中的几乎灭绝的现状使得发现白鳍豚的几率变得微乎其微。我之所以来是要向它们致以最后的敬意。”‎ ‎(选自美国《华尔街日报》,获普利策奖,有删改)‎ ‎1.下列对新闻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新闻标题采用疑问句形式,深深地透露着对“长江女神”生存现状的担忧,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将白鳍豚喻为“长江女神”,表明了人类对白鳍豚的喜爱,但是又是人类将白鳍豚逼上了绝境,这表明了人类的虚伪残酷。‎ C.文章中关于白鳍豚的传说,属于新闻中的插叙部分,它提供一种背景材料,让读者在品味神奇动物的美的故事时,感叹当前白鳍豚的严酷的生存现状。‎ D.造成白鳍豚处境岌岌可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原因是中外科学家在如何保护白鳍豚的问题上意见不一致。‎ E.本文虽以白鳍豚为新闻报道对象,但却从中揭示出中国经济发展给环境造成的破坏问题,可谓小中见大。‎ 解析: B.“表明了人类的虚伪残酷”错;D.文中说是“原因之一”,并非关键原因。‎ 答案: BD ‎2.文章第一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请简析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属于导语部分。采用了议论、叙述和说明三种表达方式。主要作用有:①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多国科学家拯救白鳍豚。②介绍“长江女神”白鳍豚,呼应题目。③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文章引用了东西方多国科学家对“拯救白鳍豚”的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凸显了白鳍豚的濒危处境,拯救工作刻不容缓。②表明“拯救白鳍豚”希望渺茫,凸显国际社会对中国生态环境的忧虑。③凸显报道的客观性,增强说服力。‎ ‎4.西方媒体一直有重视负面报道的传统。作为负有盛誉的普利策奖,更形成了鼓励“曝光”“揭丑”等题材的调查性报道的传统。新闻报道中“曝光”“揭丑”是否应该鼓励?请结合文本,谈一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认为应该鼓励,新闻报道不应回避作为真实存在的丑恶和黑暗。‎ ‎①从新闻特点角度,真实性是新闻的突出特点,丑陋与黑暗也是一种真实,“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所以应该鼓励。(举例略)②从职业道德角度,“曝光”“揭丑”体现了新闻工作者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与“坏现象”做斗争的无畏精神,应该受到鼓励。(举例略)③从社会影响角度,负面报道可以让人们了解问题真相并加以防范,可以警策肇事方迅速整改,可以引起相关负责人员的重视,敦促其迅速解决问题。(举例略)‎ 二、(2014·陕西西安中学八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朱学东、野夫:当代写作者与文学价值 主持人:2005年之后,互联网带来了大众的狂欢时代,博客、微博、微信,使写作变得极其的简单,同时又极其的困难。今天我们跟随两位老师一起来聊一聊当代的写作者。其中一位是《中国周刊》总编辑、著名学者朱学东老师;另一位是自由作家、诗人,野夫老师。那我们今天聊的话题就是我们当代写作者与文学价值,我想问一下两位老师,在你们的心中,当代的这些作家中,谁是最优秀的?‎ 野夫:谁是最优秀的?很不好说。中国人历来讲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就是文章是没有第一的,也没有最好的。我心中认为中国有一批优秀的写作者、优秀的文人,这个首先建立在我对他的评价上,不是说他的文学技巧达到了多高,因为技巧是很难说的,你是这种风格,我是那种风格。我是认为那些有价值观、有立场的作家是中国最牛的。‎ 这样一批写作者现在才起来。在原来要依靠报刊发表,他们出不来。现在有了网络,有了博客以后,每个人自媒体开始发表自己的文章。这样一批写作者,我觉得是中国最优秀的,也是真正在引起世界注意的。他们敢于批判黑暗,敢于鞭挞一些现实问题,说真话。因为一个作家,你写作,首先要问你有价值观没有。一个生活在这样时代的作家,如果没有良知在里面起作用,光是为了发表,为了出版写了这些小情调,我觉得意义不大。这是我的看法。‎ 朱学东:我就跟野夫兄的观点不太一样,因为我更多是一个读者。对于当代的中国作家来讲,我特别同意野夫兄刚才讲的,我们首先是要讲为什么写作,要有一个清晰的价值判断,是来自内心的声音,还是应景的,为了稻粱谋的,每一种写作我们都很尊敬。‎ 但是真正好的东西,一定要发自内心的。他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写,为我们这个社会,为这个时代而写。所以回过头来讲,我说在我读过的当代的一些重要的作家里边,有些本来不是作家,但是他的作品出来,读完以后我们也会感觉到一个巨大的力量在里边,譬如说台湾的齐邦媛女士写的《巨流河》里边,那种悲悯,通过平淡的叙述呈现出来,这不是一般的文字技巧所能达到的。没有悲悯的心,她不可能写出这样的东西。阅读有个人的偏好在里边,就像我选择读谁的诗,读谁的小说,都会有很大的偏好,有时候他名气很大,但是我不一定会去看他的书,这并不表示人家写得不好。所有我看过的书,我的评价标准,第一个就是价值观,你这里边有没有一颗悲悯的心,有没有对社会、对现实的关怀。没有这个,我认为可以不读。‎ 主持人:其实可以说,在两位看来,这个价值观对一个作家的价值来说,对于他的一个品德,还有他写作的这个能力来说是最重要的,是吧。‎ 野夫:这个放在全世界的文学中间来看都是这样的,就是一个作家,你很大程度上确实就是要有一个在引导人类向上的心灵。如果我们在你的文字里面根本读不到你所处的这个时代的影子,我觉得那就是一种自娱自乐的写作。我们纵观过去集权国家的一些作家,凡是能够用伟大来评价的作家,他们不批判你所处时代的那个黑暗现实,那你的作品,价值不够,也许他是有一些唯美的价值,但是我不认为他具有一种伟大的价值。‎ 朱学东:从多样性角度来讲,不批判现实的也会出现好作家,批判现实也会出现很多不好的作家。但是确确实实是,就是说最伟大的写作,一定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对生活的思考和反省。我自己去年跟很多人发生过比较深的讨论,我说我反对我的孩子读——在他没有成年之前,或者没有自己的判断之前——读《红楼梦》,读《三国演义》,读《水浒传》。很多人不认同我的观点。相反,我鼓励他去读欧美国家的一些,我们年轻时候读过的很多的经典小说。有人很奇怪为什么,我说在中国的这种经典小说里面,我们看到了太多的人心坏的一面——当然虽然它也是人性体系——太多的畸形。我们没有经历过真正的人道主义的革命,没有真正反映人性的东西,这个好的东西。所以我鼓励他去看文艺复兴以后的很多的欧美作家的经典作品,其实是希望他接受这样的教育和熏陶。‎ ‎(有删改)‎ ‎【相关链接】‎ 日前,在文学报社和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共同主办的“人文精神再讨论”专家论坛上,山东省作协主席、作家张炜表示,进入网络数字时代,技术主义以及由此导致的功利主义已经愈演愈烈。现代人面临的一个巨大责任,就是怎样把自然科学从实用主义中解救出来,“我们必须强调对具体的、鲜活的、实际经验的人类世界的理解,这时候经典文学作品更加显示了固有的审美强度和道德价值的深刻性,为我们在困乏的时代提供慰藉,在充裕的时代提供激励”。‎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朱学东举出台湾齐邦媛女士《巨流河》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发自内心的悲悯能够使作品即使在平淡的叙述中也能具有巨大的力量。‎ B.主持人认为作家的价值观对一个作家的价值来说,对于他的品德、他的写作能力来说是最重要的。‎ C.朱学东对于文学价值的观点相对于野夫更加多元与包容,他对于每一种写作都给予尊敬。‎ D.欧美一些经典小说包含着反映人性层面的美好,文艺复兴以后的作品宣扬着人道主义,因此具有一种伟大的价值。‎ E.野夫认为有了网络后,有了博客以后,有助于一批原来依靠报刊发表作品的优秀写作者,更敢于批判黑暗,敢于鞭挞一些现实问题,说真话。‎ 解析: B.是主持人总结嘉宾的观点;D.对作品评价具有伟大价值的,是野夫在上文的观点,不是针对欧美经典小说或文艺复兴以后的作品的;E.野夫认为这些敢说真话的写作者原来不能依靠报刊发表作品。‎ 答案: AC ‎6.根据文意概括文中两位嘉宾认为最优秀的写作者的价值观包括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野夫认为,作为作家他们应敢于批判黑暗,敢于鞭挞一些现实问题,说真话。一个生活在这样时代的作家,如果没有良知在里面起作用,光是为了发表,为了出版写了这些小情调,意义不大。一个作家,很大程度上确实就是要有一个在引导人类向上的心灵。同时,朱学东认为,作为作家真正好的东西,一定要发自内心的。依照这些内容可以组织答案。‎ 答案: ①具有良知,敢于批判黑暗,敢于鞭挞现实问题,说真话。②具有对社会、对现实发自内心的关怀。③反映人性美好,引领人类心灵向上。‎ ‎7.从这篇访谈材料来看一些当代作家(写作者)不够伟大、不具备价值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一段中说“博客、微博、微信,使写作变得极其的简单,同时又极其的困难”;第三段中“光是为了发表,为了出版写了这些小情调”;第四段“首先是要讲为什么写作,要有一个清晰的价值判断,是来自内心的声音”。从这些内容可以归纳出一些当代作家(写作者)不够伟大、不具备价值的原因。‎ 答案: ①博客、微博、微信使写作要具有伟大的意义与价值变得非常困难。②为了发表,为了出版这样具体的功利而写作。③尽力迎合时代,不去反映时代、批判时代。‎ ‎8.朱学东不鼓励没有成年的孩子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作品,对于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当代也有很多人大力提倡,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答案为开放性答案,即可以同意朱学东的观点,也可以赞成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应该提倡,不必以年龄设限。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观点一:同意朱学东的观点。①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大多数是写给成年人看的,产生的年代也是在古代,所以即使是堪称经典的作品,其思想性也是属于成年人的。②以四大名著为例,其中表现更多的是权谋欺诈和暴力,对于人性美的弘扬着墨并不多。③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引领人类心灵向善,未成年的孩子阅读这一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不利于形成美好的心灵追求。‎ 观点二: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应该提倡,不必以年龄设限。①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即使有人心坏的一面,也是来自于对生活的思考和反省,值得一读。②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成为经典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作品的价值和意义,经得起时间和公众的筛选。③应该相信未成年的孩子自己对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自我判断,不能以成人的判断代替阅读者自身的思考。‎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节选)‎ 广州日报: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 林清玄:其实,这是从我个人的需求出发的。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穷,跟一般年轻人一样,一心想要成功,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在当时看来,所谓成功就是成为有钱、有权、有影响力的人。后来,我在报馆工作,又做了报社主管;还在电视台主持节目;文章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书很畅销。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我应该是蛮成功的。但当时我并不快乐也不满足。于是,我开始思考成功的意义何在。慢慢地,我发现,如果成功却失去快乐,这种成功还不如不要。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所以只能说是我个人需求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 广州日报:你一直处于非商业性的写作状态,但作品一直热卖,对此,你自己有什么看法?‎ 林清玄:作品能受到什么样的理解或欢迎,是没办法预期的。我举个例子,去年下半年,深圳一所小学的校长写信邀请我前去演讲,因为小学课本里选了我三篇文章。当时我很感动,20多年前写那三篇文章时根本不会想到它会入选小学课文,也不会想到小学生们希望我前去演讲。在创作时,你可以掌握的,只是自己作品的方向。‎ 广州日报:你的作品常常涉及茶道和佛教智慧,这跟周作人的作品似乎有相似之处?‎ 林清玄:某些部分有相似,但实际上很不同。我读过周作人的全集,也很喜欢他的文章,但我没有受到他的影响。他太喜欢掉书袋,自己的意见只有一点点;另外,他的文字也没有伸缩性,一般都只有短短的几百字。我呢,不喜欢掉书袋,自己不感动的东西不会去写。‎ 广州日报:那么,哪些作家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林清玄:在中国作家里,苏东坡对我影响最大,还有辛弃疾、杜牧、李白等,他们都是些潇洒自在的人。苏东坡的作品里有很多生活的元素,而且,不管处在什么状态下都能写出好文章。另外,在外国作家里,泰戈尔、纪伯伦、惠特曼等对我影响也比较大。我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生活化;二是有点自由派;三是有些哲学和思想,而不是纯粹好看而已。当然,我并不是刻意去学习他们,而是他们慢慢对我形成了影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我觉得文章应该很浅白,在浅白中有感动、向往等美好的东西。‎ 广州日报:近些年,国学热逐渐升温,一些地方还会给学生举行开笔礼啊之类的传统仪式,你怎么看?‎ 林清玄:我觉得这些都是好事啊,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如果完全放弃传统,我们就无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缺乏自信。不过,一个教授在中央台讲《论语》竟然可以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我开始觉得不可理解。这可能是传统文化在承续的过程中曾经有过一段断层,是压抑太久之后的爆发。‎ 广州日报:记者生涯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帮助?‎ 林清玄:10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我的写作帮助很大。一般的作家写了300字可能你还不知道他到底要写什么,但我写文章时会马上进入主题、进入重点,这是新闻从业经历对我的启发,因为突出重点是新闻写作的本质所在。还有,记者常常是把深奥的东西用浅显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大家都能了解,我写文章时不会故弄玄虚,而是尽量使文字浅显易懂。很显然,一篇文章10个人看了之后鼓掌与100个人都能读懂这两者之间,后者的意义更大。‎ 广州日报:可以说,你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慢生活的生活方式,但快节奏的都市中,生活似乎慢不下来?‎ 林清玄:慢生活常常会被曲解为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其实,慢生活重要的不是时间的进程,而是做这件事情时,你的内心是否从容。我以前在电视台讲慢生活,有人就骂我说慢生活让年轻人没有斗志。其实,你泰然自若也可以很有斗志,你很紧张也不见得你有斗志。比如,你看奥运会上的那些最了不起的选手,他们内心都很从容,他很轻松却完成了很困难的事情,反而那些功夫不好的选手很紧张。所谓从容,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 广州日报:对于现在出版界的商业炒作,你怎么看?‎ 林清玄:我对此比较宽容。其实,很快做成的东西也会很快消失,以前的作家是把脚印刻在石头上,而商业炒作一本书,就像在沙滩踩脚印,潮水一来,脚印就消失了。时间会筛选作家和作品,对于各种炒作现象,其实不必太在意。‎ ‎9.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林清玄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认识到成功的意义在于快乐,这给予人们深深的思索:怎样才算是一个成功的人。‎ B.林清玄认为慢生活其实指的是内心的从容,也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慢生活”并不是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它同样可以让人充满斗志。‎ C.林清玄觉得人应该站在传统上,这样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而一旦放弃传统,那么,我们就无法理解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没有自信。‎ D.周作人喜欢掉书袋,他的作品中只有一点点自己的思想,所以林清玄喜欢却不认同他的作品,周作人也没有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影响。‎ E.对于如今出版界的各种商业炒作现象,林清玄持宽容的态度,觉得不必太在意它,他认为时间是“裁决家”。‎ 解析: C.原文是说“如果完全放弃传统,我们就无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缺乏自信”;D.概括不全面,林清玄之所以不认同周作人的作品,原因里还有周的文字没有伸缩性。‎ 答案: CD ‎10.这篇访谈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访谈的话题是采访者提出的,所以要概括本题就要注意采访者谈到了几个方面的话题。‎ 答案: 一是林清玄是如何进行文学创作的,二是林清玄是如何看待国学热的问题的,三是林清玄是如何理解生活的,四是林清玄是如何看待商业炒作的。‎ ‎11.从访谈的内容看,哪些因素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是一道信息筛选题,所以先要找到相应的答题区间,然后进行归纳概括。本题的答题信息是:“我开始思考成功的意义何在。慢慢地,我发现,如果成功却失去快乐,这种成功还不如不要。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所以只能说是我个人需求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在中国作家里,苏东坡对我影响最大,还有辛弃疾、杜牧、李白等,他们都是些潇洒自在的人。……我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生活化;二是有点自由派;三是有些哲学和思想,而不是纯粹好看而已。当然,我并不是刻意去学习他们,而是他们慢慢对我形成了影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我觉得文章应该很浅白,在浅白中有感动、向往等美好的东西。”“10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我的写作帮助很大。”‎ 答案: ①林清玄的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认识到快乐是比成功重要的东西,他的作品也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②苏东坡、泰戈尔等古今中外作家对他的创作理念产生了较大影响,注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③十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他的写作帮助很大,使其文字浅显易懂;④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林清玄能够保持内心的从容、淡定,使他的作品有清新淡雅的风格。‎ ‎12.在《平常茶非常道》这本禅茶文化散文中,林清玄说:“我每天的生活就像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叶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来更清香的滋味,善饮者饮到更细腻的消息。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其中,“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的难点在于正确理解“茶”和“心情”的象征义。从全文来看,林清玄认为一个人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快乐。如“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一句。由此可见,“茶”象征着物质生活,“心情”指一个人的精神追求。答题时要辩证地看待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 示例一:认同。这句话是说,人生不需要准备太丰富的物质条件,而需要准备从容的心态。林清玄早年的经历使他认识到不能一味追求物质与现实的享受,而应该追求内心的丰盈和快乐。(或:尽管都市生活节奏是很快的,但并不妨碍一个人追求内心的从容,即做事时要有定力、有定见,也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联系生活谈对从容心态的理解,或对快乐与成功的关系的理解,或对传统与内心的关系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二:不认同。我觉得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人只有拥有足够多的物质财富,才能满足生活的各种所需,比如买书、旅游等。而物质缺乏的人,无论如何他的生活质量都不会高。(言之成理即可)‎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