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达标(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达标(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达标(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1.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植被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植被条件越好,地表受侵蚀作用影响越小,沉积作用越强,故植被可以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 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据此完成2~3题。‎ ‎2.下列荒漠的分布与其主要成因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地形 B.阿拉伯半岛上的荒漠—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C.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 D.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 ‎3.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 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退耕还草 ‎【答案】 2.C 3.B ‎【解析】 第2题,南美洲的西海岸分布着秘鲁寒流,在该寒流降温减湿的作用下,其附近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并且荒漠沿着洋流的方向延伸至赤道附近。第3题,塔里木盆地地处西北内陆,降水较少,不宜大面积植树造林,也不宜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而应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读贵州省典型石漠化治理区特征对比表,完成4~5题。‎ 7‎ ‎4.三个石漠化治理区中,鸭池的治理效果最差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人口密度大 B.石漠化程度最严重,治理难度大 C.坡地比重最高,水土流失严重 D.农业发展模式不合理,治理时间短 ‎5.下列关于表中所示地区石漠化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生态恢复为主,如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作物改良等治理手段 B.重点治理石漠化等级高的土地,以种植经济林和发展牧业为主 C.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减小人口压力 D.实施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等措施,改善该区域水环境 ‎【答案】 4.D 5.A ‎【解析】 第4题,该地主要是进行粮食种植,生态环境效益差,且治理时间短,因此治理效果最差。第5题,石漠化主要是由植被破坏而导致的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所以治理石漠化要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下图为我国植被覆盖率较差的某地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读图完成6~7题。‎ 7‎ ‎6.该地扬沙天气多出现在(  )‎ A.1~3月 B.3~5月 C.7~9月 D.10~12月 ‎7.实际观测发现,该地5月份的光照条件优于7月份,其主要原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B.白昼时间长 C.大气中云量较少 D.地面温度较高 ‎【答案】 6.B 7.C ‎【解析】 第6题,扬沙天气一般多发生在气温较高、降水较少、风力较大的季节,结合图中信息可判断多发生在3~5月。第7题,影响光照的因素有太阳高度、天气状况和白昼时间长短等,5月与7月的正午太阳高度、白昼时间长短差异不大,而图中显示5月降水量明显小于7月,则表明5月阴雨天气少,故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云量较少。‎ 图甲为“我国某日沙尘暴天气分布(阴影部分)示意图”。图乙为“P地不同放牧强度物种丰富度变化示意图”,其中6只羊/公顷为重牧强度、4只羊/公顷为中牧强度、2只羊/公顷为轻牧强度。读图完成8~10题。‎ ‎8.甲所示地区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有(  )‎ ‎①冷锋活跃 ②植被稀少 ③水源短缺 ④地势低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7‎ ‎9.下列有关P地放牧强度与物种丰富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 A.轻牧条件下的物种丰富度最高 B.重牧条件下的物种丰富度最终小于轻牧 C.不同放牧强度下,物种丰富度均不一样 D.相同放牧强度下,物种丰富度的时间变化相同 ‎10.为减少P地沙尘危害,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宜实行的发展策略有(  )‎ ‎①大修水利,引水灌溉 ②因地制宜,退耕还草 ‎③规定合理的载畜量 ④定期实行休耕休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8.A 9.B 10.B ‎【解析】 第8题,本题可采用排除法。图示地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主要是多大风天气及植被稀少,与水源及地形无关。第9题,由图乙可知,中牧条件下的物种丰富度最高;不同放牧强度下,到第4、5年时,中牧和轻牧的物种丰富度极为相似,相同放牧条件下,物种丰富度的时间变化不同。第10题,引水灌溉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种植业,不利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保护;我国人口众多,不适宜定期实行休耕休牧。‎ 图甲示意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草地分布面积,图乙示意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草地的退化情况。读图回答11~12题。‎ ‎11.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的特点是(  )‎ 7‎ A.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率越高 B.海拔4 500~4 ‎600米的草地退化率最低 C.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面积越大 D.海拔4 300~4 ‎400米的草地退化面积最大 ‎12.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拔高,气温低 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过度放牧 D.气候变化 ‎【答案】 11.D 12.C ‎【解析】 第11题,本题以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情况为材料,考查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图乙中曲线变化显示,草地退化率与居民点密度的变化不完全对应;草地退化率在海拔5 200~5 ‎300米最低;将图甲中各海拔段内的草地面积与其对应的草地退化率相乘,得到的数据就是草地退化面积,比较可以得出海拔4 300~4 ‎400米的草地退化面积最大。第12题,黄河源地区草场资源丰富,畜牧业发展较快,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尤其是过度放牧,使得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日趋严重。‎ 下图中甲、乙、丙、丁为四个不同区域。读图完成13~14题。‎ ‎13.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  )‎ ‎①甲 ②乙 ③丙 ④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对四地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地区易发生水土流失,应大力植树种草 ‎②乙地区易发生旱涝灾害,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③丙地区易发生荒漠化,应退耕还牧 ④丁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应大水漫灌压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 ‎【答案】 13.C 14.B ‎【解析】 第13题,‎400 mm年等降水量线是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故丙地区适合农牧结合发展;此外,丁地区虽然降水较丰富,但处于中温带,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也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第14题,甲地区年降水量约‎200 mm,且气温高,为干旱地区,其环境问题主要是土地荒漠化,①错误。结合降水量及所处温度带可知,乙地可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或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特点为季节性降水,旱涝灾害频繁,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②正确。丙地处于农牧交错地带,易出现过度开垦、过度樵采等现象,导致荒漠化,故应退耕还牧,③正确。丁地区降水较丰富且气温较低,属湿润区,而土壤盐渍化主要出现在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④错误。‎ 二、综合题(共44分)‎ ‎15.下图为某区域1月等温线分布图。近年来,M地土地荒漠化问题较为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比较M、N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M地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的原因。‎ ‎(3)提出治理M地土地荒漠化的一条措施,并说明理由。‎ ‎【答案】 (1)M地降水量小,N地降水量大。‎ 原因:M地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N地处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2)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等。‎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和农垦活动等。‎ ‎(3)措施:退耕还草,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理由:良好的植被覆盖能减少风沙灾害,增加土壤水分,防治土地荒漠化;合理的载畜量有利于草场的持续利用,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解析】‎ 7‎ ‎ 本题以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1月等温线分布图为背景,考查了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措施等知识。第(1)问,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地形、洋流、大气运动、海陆位置等。根据地理位置可推断,影响该区域降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地形,M、N两地分别处于山地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第(2)问,荒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短期内的变化应重点考虑人为原因。第(3)问,治理措施应根据原因提出,特别是人为原因。而理由的阐述应考虑该措施的作用。‎ ‎16.读“我国某沙区生物治沙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图中甲、乙两箭头,能正确表示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 ‎(2)我国受风沙危害较为严重的地区是________、华北和西北,为防止荒漠化的进一步扩大,我国建设的世界上最大的林业生态工程是________。‎ ‎(3)目前世界上许多沙漠边缘地区出现严重的荒漠化现象,其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 (1)甲 (2)东北 “三北”防护林体系 ‎(3)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强烈。‎ 人为原因:乱砍滥伐,任意开发矿产,生态环境遭破坏。‎ ‎【解析】 第(1)题,沙丘的迎风坡较缓,且防风固沙林一般位于沙丘的下风地带。第(2)题,我国北方地区受风沙危害大,为应对土地沙化问题,我国建设了浩大的“三北”防护林体系。第(3)题,荒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是不合理地利用水资源、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自然原因可从海陆位置、气候特点等方面分析。‎ 7‎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