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暑假练习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一语文下学期暑假练习试题及答案

ID:164919

大小:20.7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5-07-2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一语文下学期暑假练习试题全卷满分150分,用时120分钟。第Ⅰ卷 阅读题(共 68分)一.现代文阅读(共12分,每小题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会讲两种语言比只会说一种语言具有明显的实际好处——能够与更多的人交流。但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证实,谙熟两种语言还有着更重要的优势,会说两种语言让人更聪明。掌握双语会对人的大脑产生深刻的影响,提高与语言无关的认知能力,甚至还能防止老年痴呆。②长期以来,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都认为第二语言是一种干扰,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会影响儿童的学业和智力发育。③他们的这种干扰看法没有错;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即使双倍折只是用一种语言,他大脑中的两种语言系统也都处于活跃状态,从而造成一种语言系统妨碍另一种语言系统的状况。④不过,研究人员现在发现,这种干扰与其说是障碍,倒不如说让使用者因祸得福。它迫使大脑去解决内部冲突,从而得到增强认知能力的锻炼。 ⑤许多此类研究得到的相似证据表明,使用双语的过程能够增强大脑的所谓执行功能——这是一种指挥系统,在我们作计划、解决问题以及执行其他各种对智力要求比较高的任务时,引导我们的注意过程。这些过程包括忽略干扰、集中注意力、随意在两件事情之间转换注意力以及牢记信息——这就好比在开车时记住一连串的方位。⑥为什么两种同时活跃的语言系统间的冲突会提高这些方面的认知能力呢?知道不久前,研究人员还认为,双语者的优势主要来自一种抑制能力,这种能力在压制一种语言系统的过程中得到增强。据称,这样的抑制能力有助于训练双语者的大脑在其他情况下忽视干扰,不过,这种解释显得越来越不够充分,以为有研究表明,即使在完成不需要抑制能力的任务时,如将任意分布在只剩的数字按升序穿成串,双语者的表现也比之使用一种语言的人出色。⑦双语者与只使用一种语言的人之间的另一种关键区别可能更为重要:前者具有更加突出的监控环境的能力。西班牙庞培法布拉的研究人员阿尔维特科斯塔说:“双语者需要频繁切换语言-------你可能跟爸爸说话时用一种语言,跟妈妈说话是用另一种语言。这就要求你注意周围的变化,这和开车时随时观察周围是一个道理”科斯塔和同事展开了一项研究,比较会说德语和意大利语两种语言的人和只会说意大利语的人在监控任务中的表现。他们发现,双语受试者不仅表现的更出色,而且他们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较少,这表明他们在这方面更强。1、.以下对文中双语者的“优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与人交流的范围更广、能力更强         B.能通过增强抑制能力来排除干扰C.注意力能在两件事情间自如转换         D.对获取到的信息记得更牢2.下列不属于双语者的两种语言系统冲突所造成的结果的一项是(     )A.造成两种语言系统的相互妨碍           B.提升了双语者多种认知能力C.对儿童的学业造成不良影响          D.增强大脑指挥系统的相关能力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双语可以使人类思维更为活跃,从而避免大脑衰退B.两种语言系统的交流,可以消除两种文化之间的隔阂C.使用双语可以开阔人的眼界,增强人的观察和应用能力D.频繁切换语言,就能抑制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二、古代诗文阅读(  40 分)(一)文言文阅读(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眭夸,一名昶,赵郡高邑人也。祖迈,晋东海王越军谋掾,后投石勒为徐州刺史。父邃,字怀道,慕容宝中书令。夸少有大度,不拘小节,耽志书传,未曾以世务经心。好饮酒,浩然物表。年二十,遭父丧,须鬓致白,每一悲哭,闻者为之流涕。高尚不仕,寄情丘壑。同郡李顺愿与之交,夸拒而不许。邦国少长莫不惮之。少与崔浩为莫逆之交。浩为司徒,奏夸为其中郎,辞疾不赴。州郡逼遣,不得已,入京都,与浩相见。延留数日,唯饮酒谈叙平生,不及世利。浩每欲论屈之,竟不能发言,其见敬惮如此。浩后遂投诏书于夸。夸曰:“桃简,卿已为司徒,何足以此劳国士也?吾便于此将别。”桃简,浩小名。浩虑夸即还。时乘一骡,更无兼骑,浩乃以夸骡内之厩中,冀相维絷① 。夸遂托乡人输租者,谬为御车,乃得出关。浩知而叹曰:“眭夸独行士,本不应以小职辱之,又使其人杖策复路,吾当何辞以谢也!”时朝法甚峻,夸既私还,将有私归之咎。浩仍相左右,始得无坐。经年,送夸本骡,兼遗以所乘马,为书谢之。夸更不受其骡马,亦不复书。及浩诛,为之素服,受乡人吊唁,经一时乃止。叹曰:“崔公既死,谁能更容眭夸!”遂作《朋友篇》,辞义为时人所称。妇父巨鹿魏攀,当时名达之士,未尝备婿之礼,情同朋好。或人谓夸曰:“吾闻有大才者必居贵仕,子何独在桑梓乎?”遂著《知命论》以释之。及卒,葬日赴会者如市。无子。注:维絷:此文中为“留住,挽留”意。4.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4分)A.耽志书传  耽:沉溺,潜心             B.邦国少长莫不惮之。 惮:怕,害怕,敬畏C.其见敬惮如此   见:看见             D.始得无坐      坐:获罪,犯罪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4分)A. ①夸拒而不许 ②惑而不从师                B. ①其见敬惮如此 ②其皆出于此乎C. ①浩后遂投诏书于夸怀 ②于其身也,则耻焉   D.①冀相维絷        ②好自相扶将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A. 眭夸年轻时就气度不凡,不拘小节,只喜欢读书,喝酒,不喜欢做官,当地的人很敬畏他。B. 眭夸和崔浩是好朋友,但崔浩对眭夸却不理解,推荐眭夸来朝中做官。眭夸在朋友和朝廷的双重压力下,迫不得已来朝中做官,但最终还是辞不就命。C. 眭夸逃出城来,崔浩知道后也能理解他,并为他开释,使朝廷没有治眭夸的罪。D.眭夸不愿意和朋友共享荣华,却情真意切地与他共患难,替朋友服丧,为朋友举办专门仪式进行哀悼。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高尚不仕,寄情丘壑。(2分)(2)吾闻有大才者必居贵仕,子何独在桑梓乎?(3分)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分)(二)古代诗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8.上阕是如何表现“凄冷”的?(4分)9.全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三)10.名句默写(10分)(1)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             。(2)长太息以掩涕兮,                    (3)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                  ,                。             (4)积土成山,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        ,       。 (5)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共21分)暖冬周海亮 ①小的时候,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人蹿上去,兴奋得尖叫;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满载着童年的快乐。 ②照例是午后。照例,他是唯一的舵手,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却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低头一看,那冰已经破裂,在他的两腿之间,裂开一条半尺宽的口子。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他急了,怪叫一声,扔掉竹竿,人却掉进河里。冰水像无数把刀子,扎得他浑身刺痛和麻木。  ③好在河水不深,仅没到胸。他颤抖着牙关爬出来,缩成一团,高呼救命。恰好有村里的老人经过,把他放上独轮车送回了家。  ④他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母亲说怎么不淹死你?母亲说棉袄棉裤都湿了,晒不干,你明天穿着炕席上学?他缩在炕头的棉被里说,我明天不上学了。母亲说你敢?辛辛苦苦供你读书,你不去上学?你敢?  ⑤母亲把他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他,愁眉不展。  ⑥那些年月,家里不可能有多余的棉衣棉裤。是啊,明天,冰天雪地的,他怎么上学?  ⑦他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他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他知道自己闯了大祸。他知道自己得一直呆在炕头,直等到他的棉袄棉裤彻底干燥。  ⑧夜里他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⑨早晨他被母亲推醒。母亲说快起床上学,要迟到了。他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他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他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他。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他,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⑩那天他突然长大了。他不再爬墙上房,不再去冰河划船。那一天,母亲年轻的容颜永远并深刻地烙进他的记忆。  那年冬天特别冷。但他一直认为,那是他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可是那个冬天,母亲却落下一生的病根——类风湿。那天,她用了整整一夜,将自己的棉袄棉裤认真地改小,套在他的身上。  然后,整整一个冬天,母亲没有自己的棉衣。 11.简要分析“那一天,母亲年轻的容颜永远并深刻地烙进他的记忆”一句中,“烙”这个词的妙处。(5分)12.简要分析第⑨段划线句在文中的含意。(6分)13、文中说,那年冬天“特别冷”,但 “他”却一直认为,“那是他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为什么?(5分)14.读这篇文章,你也许会想到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请默写这首诗,并结合这首诗谈谈你读本文的感受。(5分)第II卷    表达题(77分)四.语言文字运用(17分)15.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A.汽车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必须要讲诚信。国内一些汽车经销商欺瞒消费者,冷面售后服务,只能是为渊驱鱼,为丛驱雀。B.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爱憎情感,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C.他不习惯跟人在这种问题上争论,况且这些意思并不是他独创的见解,教别人听了会嘲笑---哼,只会拾人牙慧。D.目前,一些人借助各种有损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方法来增加个人财富,这种为富不仁的行为正在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向歧路。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4分)A.不仅鲁迅的文学作品成为中国20世纪文学经典,而且已经成为世界文学经典。这些作品反映了20世纪中国的精神世界、时代气质和文化心理结构。B.鉴于空气质量已经成为民众最为关心的环境问题,环保部今年也一直把整治环境违法行为的专项活动聚焦在大气污染的环境违法领域。《逃生出天》以广州消防部队为创作原型,以某重大火灾为背景,生动的再现了消防官兵运用运用各种消防知识带领被困群众逃离火场。美国在指责别国从事网络攻击的同时,自己却陷入“棱镜门”,谁能否认这不是美国实施双重标准的明证?17.下列空白处词汇排序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4分)    生活也是一本书,需要你一字字一句句去咀嚼。美词佳句要细细品味,幽默之言需含笑领会,名言哲理该悉心揣摩。__________可教你学会了承受?__________可教你学会了坚强?_________ 可教你学会了选择?__________可教你学会了欣赏?__________可教你学会了珍惜?…… ①社会的多元  ②时光的流逝 ③亮丽的美景 ④人生的坎坷 ⑤生活的打击 A.④⑤②①③      B.⑤④③①②    C.⑤④①②③       D.④⑤①③②18.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事物背冠以“微”的名号。如微博、微信、微小说,以及最近广受欢迎的微电影,微旅行等。“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互联网上,让中国悄然走进“微时代”。面对越来越多的“微”事物,有人持乐观态度,也有人持相反观点。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0字左右)( 5分 )  五、写作(60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小确幸”一词,出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随笔,由翻译家林少华直译而进入现代汉语,意思是“微小而确实的幸福”。何为“小确幸”?口渴的时候,手边正好有一瓶水;排队时,你所在的队前进得最快;电话响了,拿起听筒发现是你正在想念的人……这些就是生活中尽管微小但确实令很多人感到幸福的东西。对于“小确幸”,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感悟?请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2013—2014学年下学期第三次考试试卷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1、 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语句的理解能力。找出原文语句,然后比对,看其说法是否合理。如原文“抑制能力有助于训练双语者的大脑在其他情况下忽视干扰”而备选项“B.能通过增强抑制能力来排除干扰”, “忽视”与“排除”含义不一样。 2 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信息筛选的能力。原文“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会影响儿童的学业和智力发育”、 “因祸得福”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也有好的方面,不完全是不良影响。3. 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语句的理解能力。A项原文“甚至还能防止老年痴呆”,有这方面的可能,但不能绝对说是使人类思维更为活跃,从而避免大脑衰退。B项原文“一种语言系统妨碍另一种语言系统”,备选项偷换概念。D项原文“注意周围的变化、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较少”而不是“抑制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4 C5 D 【A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B代词 他 ‚ 副词,表推测语气C介词,到‚介词,对于D副词,代指动作的一方,这里指代第三人称】6 B7(1)他情怀高远,不入仕途,将自己的情志寄托在高山大谷之中。(每句1分,大意对即可)我听说有突出才能的人一定会取得高官厚禄,为什么你偏偏留在乡间呢?(“独”1分,大意2分) (三)10.名句默写(10分)(1)女之耽兮,不可说也(2)哀民生之多艰(3)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4)风雨兴焉,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11.(3分)“烙”一词表明留下的印迹深,不易磨灭(1分)表明对母亲的爱将永远刻在“他”的心中。(2分,意思对即可)12.(3分)那是母亲关爱的目光。(1分)母爱让“他”在严冬里有春光融融、暖意盈怀之感。(1分)母爱将与“他”的人生永远相伴,给他温暖,给他力量。(1分)(意思对即可)13.(4分)①“他”有了两件棉衣可以御寒,无受冻之忧;(2分)②“他”有了母亲用爱的目光编织的可以伴随他人生的温暖的路。(2分)(意思对即可)14.(5分)默写(3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感受(2分)15.B       16.B     17.D18..观点一:乐观态度,“微”事物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适合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微”事物蕴含丰富,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观点二:悲观态度。“微”事物的出现时人心浮躁的表现,是一种退化,是社会的退步;“微”事物永远取代不了经典的作品,每日关注“微”事物,沉溺于刷屏、看微博,浪费很多时间。观点三:“微”事物既反映了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也表现了社会浮躁的一面,我们应该理性看待,既关注,但也不能沉溺其中,毕竟,他代替不了经典。(以上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