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ID:164926

大小:35.9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5-07-2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艺术默契”与京剧的伴奏    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这种关系在艺术形式上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存在着心照不宣的“默契”。“默契”的形成和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又由于创作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变,而是变动发展的。但这变动乃是在创作与欣赏的相互作用中自然出现的;任何一方如果突然间严重破环“默契”,那么创作与欣赏的相互依存关系便趋于破裂,艺术作品也就不能取得应有的社会效果。就京剧的伴奏而言,使用简单的民族乐器早已形成“默契”。这种“默契”还不仅仅是出于谅解与定势,而且也符合求美求新的愿望。因为对许多老观众来说,主要以京胡伴奏唱腔自有其美妙的感受,特别像徐兰沅、王少卿为梅兰芳伴奏,在老观众心中都已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增加更多的音响只会起消极的作用。客观地看,这些伴奏与演唱之间也确有水乳交融之妙。虽然这样的珠联璧合已不易见于当世,但因心理定势的关系,老观众仍感到以苍劲或细腻的琴声来伴奏各种风格唱腔是最符合听觉要求的。同时老观众也并不保守,在伴奏的发展中,京胡加上了二胡,又加上了月琴;名琴师们还不断设计一些花过门、花点子、并在托腔①时准确运用琴声与唱腔的离合变化,这都已被接受并受到欢迎,所以双方的“默契”事实上也是处在发展之中的。但是,当伴奏突然变为庞大的交响乐队时,由于背离原有的“默契”太大了,所以表示不能欣赏。这种不能欣赏,是受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默契”运动规律的制约的,不能简单地视为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生事物。 不过,艺术“默契”虽然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事情,是在创作与欣赏这个大系统内所出现的一种规律性互动,却也必然受到系统之外的种种社会历史因素的制约。现在只就新观众对京剧演唱与伴奏的听觉感受来说,由于听的能力缺乏训练而未能入于唱腔与伴奏是过于单调以至于陈旧的。但从美学上说,京剧的佳妙是客观存在的,它的确蕴藏着中华民族创造的大量艺术精华。因此许多创作人员和热心人士深感对它的继承与发扬负有历史的责任,为此而进行种种探索以求改革振兴,试用交响乐队来伴奏京剧清唱就是这类探索的一种。这种探索,特别需要得到懂行的老观众在精神上的赞助与支持,这也是一种社会性的默契。[注]①托腔:戏曲演出时用乐器衬托演员的唱腔。1.下列对“艺术默契”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艺术默契是创作者和欣赏者双方对京剧艺术所持有的一种理解和认识。B.艺术默契的稳定是由创作者和欣赏者双方的谅解、求美心理决定的。C.艺术默契的变动是由创作者和欣赏者相互依存关系趋于破裂而导致的。D.艺术默契的形成是受到艺术运动的规律和种种社会历史因素制约的。2.下列对京剧伴奏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以京胡为主的简单民族乐器为京剧半奏,获得许多老观众的充分认可。B.增加了二胡、月琴等民族乐器,标志着传统京剧伴奏的逐渐变化和发展。C.使用交响乐队为京剧伴奏,就完全背离了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的默契。D.京剧伴奏引进新乐器新形式,是为了振兴传统京剧艺术而作出的新的尝试。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接受现代庞大的交响乐队为传统的京剧演唱伴奏的表演形式,老观众就需要抛弃因循守旧的观念。B.只就听觉感受来说,即使训练听力并改变听觉的粗略状态,新观众也很难进入京剧艺术的佳妙境界。C.用交响乐队来伴奏京剧清唱,意味着京胡、二胡、月琴等简单的民族乐器将逐渐退出京剧艺术的舞台。D.有懂行的老观众的精神支持和缺乏听力训练的新观众的用心贴近,京剧探索中新的默契就可能形成。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搢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卢航奏禾狂妄,谪信州监酒。遇赦,得自便还里。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停官。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注】①辟雍:太学名。  ②宦寺:宦官。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    虞:预料B.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        曹:一类人     C.安得此不详语                    详:详细D.黼闻而衔之                   衔:怀恨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的一组是(    )①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②未拜命,首抗疏劾贯③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④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⑤辞益坚,曰:“宁饿死。” ⑥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⑤⑥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的情况,他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明。B.其他官员对童贯等人的行为不敢指责,陈禾却大胆弹劾。他认为自己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自己的本职了。 C.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然而陈禾激怒了皇帝,以致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地。 D.陈禾遇赦,被起用掌管广德军,调任和州知州。不久遇上母亲去世,服丧结束,担任秀州知州。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题扬州禅智寺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8.这首诗用字很讲究,请简要分析“满”字的表达效果。(5分)答:                                 9.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运用了什么表达手法?请作简要分析。(6分)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1)飞湍瀑流争喧豗,                        。      (李白《蜀道难》)(2)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3)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4)岂无山歌与村笛,                  。             (5)沧海月明珠有泪,                       。       (李商隐《锦瑟》)(6)此情可待成追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25分)品    质    (英)约翰•高尔斯华绥    格斯拉先生的店房朴素安静,橱窗里陈列的几双靴子太美观了,是模范品,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格斯拉先生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皴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有点僵硬和迟钝,只有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人们不时常到他那里去,因为他所做的靴子非常经穿,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一个人年纪大了而又荒唐起来以至于赊账的时候,也决不赊格斯拉先生的账;人们走进他的店堂,不会像走进一般店铺那样怀着“请把我要买的东西拿来,让我走吧”的心情,而是像走进教堂那样。来客坐在那张仅有的木椅上等候,因为他的店堂里从来没有人的。过了一会儿,看到他从店堂二楼楼梯口往下边望,随后听到一阵喉音,以及趿拉着木皮拖鞋踏在窄狭木楼梯的踢踏声;他终于站在来客的面前,没有穿外衣,背有点儿弯,腰间围着皮围裙,袖子往上卷起,眼睛眨动着----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我说:“格斯拉先生,可以给我做一双俄国皮靴吗?”他一声不响地离开我,退回去,我继续坐在木椅上欣赏皮革的香味。不久,他回来了,手里拿着一张黄褐色皮革。他盯着皮革对我说:“多么美的一张皮啊!”等我也赞美一番后,他继续说:“你什么时候要?”我回答说:“啊!你什么时候方便,我就什么时候要。”于是他说:“半个月以后,好不好?”我含糊地说:“谢谢你,再见吧。”他边说“再见”,边继续注视手里的皮革。一天,我对他说:“格斯拉先生,在城里散步时靴子咯吱咯吱地响了。”他看了我一下,没有做声,蹙蹙眉头,好像在搜寻对那双靴子的回忆。“把靴子送回来!”他说,“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这双靴子的工钱。”有一次,我穿着因为急需才在大公司买的靴子,走进他的店铺。他的眼睛在细看我脚上的次等皮革,他说:“那不是我做的靴子。”为了讲究时髦,我左脚的靴子有一处很不舒服。他用手在那地方压了一下。“这里痛吧,”他说,“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把一切垄断了,”他说,“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生意,我很快就要失业了。”我看看他满是褶皱的面孔,看到了我以前未曾注意到的东西:惨痛的东西和惨痛的奋斗!我定了许多靴子,这些靴子格外经穿。差不多穿了两年,我也没想起要到他那里去一趟。我再去那里的时候,他的店铺外边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了另外一个人的名字,也是一个靴匠的名字。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了。“啊!格斯拉先生!”我结结巴巴地说,“你的靴子实在太结实了!”“是的,”他说,“人好像不要结实靴子了。”我定做了几双靴子。过了很久,靴子才送到——但是这几双靴子比以前的更结实。不久,我到国外去,过了一年多回到伦敦。我离去时,他是个六十岁的人,回来时,他仿佛已经七十五岁了,衰老极了,看了叫人难过。“啊!格斯拉先生,”我说,“你做的靴子好极啦!我差不多一直穿。”他细看我这双皮靴,把手放在靴面上说:“这里还合脚吗?我记得费了很大劲才把这双靴子做好。”我向他确切地说明:靴子非常合脚。“你要做靴子吗?”他说,“我很快就做好,现在我的生意很清淡。”我说:“我急需靴子——每种靴子都要!”我对这几双靴子并不存什么指望,但有一天靴子送到了。我一双双地试穿,不论在式样或尺寸上,在加工或皮革质量上,这些靴子都是他给我做过的最好的靴子。一星期后,我想向他说明:他做的新靴子是如何的合脚。走进他的店铺时,店堂里只有一个年轻人。“格斯拉先生呢?”我问道。“啊!”他说,“可怜的老头儿是饿死了。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接了定货后,费好长时间去做,顾客可不愿等待呀。结果,他失去了所有的顾客。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比他做出更好的靴子!他从不登广告,用最好的皮革,还要亲自做,这就是他的下场。”“但是饿死——”“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是的,”我说,“他做了顶好的靴子。”(据沈长钺译本,略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开始格斯拉先生鞋店的橱窗里陈列的几双靴子非常美观,后来靴子失去了原有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这形象地表明格斯拉先生鞋店的境况今非昔比。    B.小说中的“我”多次说格斯拉先生做的靴子“结实”,又说“我对这几双靴子并不存什么指望”,实则是委婉含蓄地批评格斯拉先生做的靴子式样笨重难看。    C.格斯拉先生有点像皮革制成的人,严肃、僵硬,因此,人们不敢赊他的账,走进他的店铺就像走进教堂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随意。    D.小说以小见大,通过描写格斯拉先生的悲剧,展现了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的残酷现实。E.小说成功地塑造了靴匠格斯拉先生的形象,寄寓了作者对他的深切同情,也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无情。(2)文中的格斯拉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对于格斯拉先生,有人认为小说表现了作者对他的赞赏,有人认为小说隐含了作者对他的批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第Ⅱ卷  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下列加粗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英法等国支持和推动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的手段,和当初其处理利比亚问题的手段如出一辙,都是公开宣称,现政府已经失去了继续执政的合法性。B.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到山野求田问舍,过着惬意的隐居生活。C.近两个星期,小峰多次迟到,班主任找他谈话,他似乎理由很充分,甚至还振振有词,根本没有半点悔改之意。D.面对贩毒手法被公安人员屡屡识破的情况,贩毒团伙的头目气急败坏地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总有一天我要想办法把这些毒品成功地运出去。”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记者日前从相关会议上获悉,明年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将进一步加大治理整顿力度,严打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坚决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件。B.我们应从中国国情出发,制定符合中国特点的互联网管理法律和法规,研究非法网站的特点和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各种犯罪活动的特点。C.虽然枸杞子具有很好的滋补和治疗作用,但并非适合所有的人服用,由于它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正在感冒发烧的人最好别吃。D.今年3月25日,因为叙利亚没有签署阿盟提出的和平调解协议,阿盟拟定了对叙利亚的一系列制裁办法,包括对叙利亚央行实施交易禁令。1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真实的“自我”之所以被压抑到无意识的领域之中,这种“自我欺骗”起了重要作用②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也必定和对自己的怀疑及不满有着内在的联系③软弱的人往往有意无意的欺骗自己,忘掉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④由此造成虚假的自信,有些人的自信不过是一种“有益的盲目”⑤真实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真实的“自我”也不例外⑥事实上,几乎所有伟大的天才都并非天性自信的人,相反倒有几分自卑,他们为自己的弱点苦恼,于是奋起自强,反而有了令一般人吃惊的业绩A.②①③④⑤⑥   B.⑤③①④②⑥   C.②⑥⑤③①④   D.⑤⑥②③④①15.阅读下面一则消息,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个字)  (5分)中青在线3月4日报道    今天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开幕式上,史无前例地多出一项议程:向昆明暴力恐怖事件遇难者默哀。15时5分,刚刚唱完国歌的国家领导人和政协委员一起垂首。一名记者因为整理刚刚在北大厅采访部长的素材而迟到。一进门,全场寂静无声,自己的同行都低着头。这位记者隐约猜到了原因,却不敢相信。随后听到一句:默哀毕。这位记者才真的相信:政协开幕式这样一个庄重的政治场合,与会者为普通公民致默哀礼。而另外一位在二楼忙于拍摄的摄影记者,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像其他同行一样行默哀礼,她在用镜头记录下那庄严的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感觉很神圣。”                                                                        16.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大海像一位伟大的歌手,演唱着一首首美妙的歌曲。大海像一位卓越的画家,描绘着一幅幅瑰丽的画卷。大海像一个无边的摇篮,养育着一个个可爱的生命。                                                                                   五、写作(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古语云,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说,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歌德说,才能是在寂静中造就,而品格则是在世间汹涌波涛中形成。静是大自然的恩赐,静是一种奇妙的心态,静是一幅和谐温馨的社会风情画……请你在准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以“静的魅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参考译文】陈禾字秀实,是明州鄞县人。考中元符三年进士。多次升迁担任辟雍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天下长久太平,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陈禾请求增加守军、修补城墙,用来防备不测。有人指责这是无端生事,搁置起来不予批复。后来盗贼闹事,人们才佩服他的预见能力。升任左正言,不久授职给事中。当时童贯的权势愈加扩张,和黄经臣一起执掌大权,御史中丞卢航跟他们内外呼应做坏事,士大夫因畏惧而不敢正视。陈禾说:“这是国家安危的根本啊。我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我的本职了。”他没有接受给事中的任命,首先上书直言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依仗恩宠玩弄权势,在朝廷同列中夸耀自己。常常说诏令都出自他的手中,说皇上将任用某人,举行某事,不久诏书下达,都跟他所说的一样。那发号施令,是国家的重大事情,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贤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权。怎么能让宦官参与其中?我所忧虑的,不只是黄经臣,这条路一开通,类似的进用者就会多起来,国家的祸患,就不可遏止,希望赶快把他放逐到远方去。”陈禾论奏还没结束,皇上就恼怒地拂衣而起。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衣袖被撕落,皇上说:“正言撕破我的衣服啦。”陈禾说:“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惜砍头来报答陛下吗?这些人今天得到富贵的好处,陛下将来会遭受危亡的祸患。”陈禾的言辞更加激烈,皇上改变了脸色说:“你能像这样尽心进言,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内侍请皇上换衣服,皇上回绝他说:“留着破衣表彰正直的大臣。”第二天,童贯等人一个接一个地上前陈告,说国家非常太平,怎么能说这不吉利的话。卢航上奏说陈禾狂妄,把他贬为信州监酒。遇到赦免,陈禾得以自由地回到乡里。当初,陈瓘从岭外归来,住在鄞县,和陈禾相互友好,派遣他的儿子陈正汇跟从陈禾学习。后来陈正汇揭发蔡京的罪行,被押送到朝廷,陈瓘也被逮捕。黄经臣审理他们的案子,用檄文征召陈禾到案取证,陈禾回答说事情确实有的,罪行不敢逃避。有人说他回答失当,陈禾说:“祸福死生,都是命啊,怎么可以用逃避一死来换得个不义的名声呢?希望能够分担贤者的罪名。”于是陈禾因为被诬陷为陈瓘的同党而被罢免官职。                 11.(1)A D(B“委婉含蓄地批评格斯拉先生做的靴子式样笨重难看”错误;C人们“走进他的店铺就像走进教堂一样”不是因格斯拉先生为人的严肃、僵硬,而是因为他的手艺精湛,做的鞋子质量很好,表达的是对他的尊重。E“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无情”不对,小说中“我”以及那名年轻人都对格斯拉先生充满关切、同情。)   (2)①手艺精湛,认真负责,诚实守信;②热爱本职,坚守理想,至死不渝。(每点3分,要求能对人物性格准确概括,并能结合小说略加分析。)     (3) ①(情节结构)“我”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通过“我”串联起了小说的所有情节,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②(人物塑造)“我”见证了格斯拉先生的鞋店逐步衰落的过程,对格斯拉先生的遭遇有关切,有同情,有思考,写“我”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主人公格斯拉先生的形象;③(主题表达)“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助于揭示作品的主题。(每点2分)    (4)观点一:表现了作者对格斯拉先生的赞赏。①从标题看,“品质”既指他所做的靴子的品质,也是指他的人品;②从周围人的反应看,人们“决不赊格斯拉先生的账”,人们走进他的店堂就像走进教堂那样,表现了人们对他技艺和人品的尊重、敬畏;③从细节描写看,他的“靴子梦”,他对皮革的赞美,都表明了他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对理想的痴迷。  观点二:隐含了作者对格斯拉先生的批评。①从顾客的角度看,他不够热情,而且做靴子用时太长,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因而失去了所有的顾客;②从时代发展看,他的经营方式刻板、守旧,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③从小说结局看,他不知变通,在竞争中被人兼并收购终至饿死。(评分标准:观点明确2分,理由充分,每点2分,共6分,)12.A (B项 求田问舍: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多含贬义。C项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和前面“似乎理由很充分”重复。D项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魔,恶鬼;道,道行,道法。比喻正义始终压倒邪恶。)     (3)例文:                            静的魅力静水流深,不显不露静,以外观默默无闻的姿态隐藏着内在的力量、深刻的思想,一个“静”字,竟是如此深邃,如此富有禅意,富有魅力 。    身静,方可心无旁骛;专心思索,方能得大智慧。佛家禅宗似乎是最早领悟到这一要诀的。禅宗的必修课,也是入门功夫——坐禅,就要修行者身静入定,诵经冥想双目一闭,便将滚滚红尘、污垢尘埃尽闭于心门之外;身静入定,便不为外物所役。而细品沉思,自印度莲花大师始,不少僧人在喜马拉雅山挖洞面壁而居,饥餐荨麻,渴饮雪水,形容枯槁而终于“静”思得佛门真谛,成为一代高僧。面壁,或思过,或悟道,成功的前提就是身静。身如静水,不显不露,方能让思想纵横千里。     心静,方可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单纯的身静,心中依然万念错杂,自然不可得道。身静的同时,更要心静。不去想那人间的纷杂,只将一片冰心浸入雪水,感受静的冰凉怡人,放松精神而到了更高层的境界,即便身不能打坐入定,心依旧可如止水。于是,你不必奇怪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感受,只因为他“心远地自偏”;你不必奇怪苏东坡被贬黄州,仍能于赤壁之下高歌放舟,只因为他从不变的静中,悟出了“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大境界。于是便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智者在静中修身悟道,在静中羽化登仙,在静中凝聚起了千年的智慧和深不可测的力量。但他们还是保留着那份静,或许是习惯已成为自然。直到有一天他们打破了沉默,你才惊讶他们的智慧与博大,于是才有那“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感慨。《天龙八部》第一高手,竟是少林寺一个默默无闻的扫地僧;助魏公子窃符救赵的侯生,原本只是大梁夷门的一个守门人;智慧象征的诸葛亮,出茅庐之前也只是躬耕于南阳的农夫……他们往日的静正反衬出有朝一日力量爆发的可怕,就如同火山的静,那不是单纯的沉默,而是为了蓄积之后的爆发!     于是不难理解嵇康在面对前呼后拥,大讲排场来拜见他的钟会时,仍旧不理不睬,只在熊熊的炉火和铿锵的锤声中默默忙碌的举动。圣贤的静,岂容俗世的嘈杂来打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千年前的智者从深邃的静水中悟出了禅意。这禅意并非不可言传,只是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去感悟呢?这也许是现代文明的悲哀。     [点评]本文作者审题准确,文章的观点比较深刻,特别是结尾的一段文字,把古圣先贤静的心态与现代世俗之人浮躁庸俗的心态加以对比,巧妙发问,引人思考,使文章主旨得以深化和升华。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