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详解与分析(湘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详解与分析(湘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详解与分析(湘教版)‎ ‎1.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1)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一天中,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不同,最大值为90°,即太阳直射。‎ ‎(2)太阳辐射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 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谈重点 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原因 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气温也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释疑点 气温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 一地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就越强,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气温就会越高。‎ 析规律 纬度、太阳高度、获得的太阳光热与气温的关系 纬度 低 高 太阳高度 大 小 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少 多 少 气温高低 高 低 ‎【例1】 世界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主要受下列哪种因素影响?(  )‎ A.地球形状     B.地球运动 C.地表起伏 D.海陆分布 解析:由于地球的球状特征,纬度不同,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少不同。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答案:A ‎2.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11‎ 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 ‎(1)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强度。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 释疑点 昼夜更替的原因 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一半是白昼,背向太阳的一半是黑夜,这样地球上就有了昼夜之分。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上有了昼夜更替的现象。‎ ‎(2)地球的公转 ‎①地球公转特征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 谈重点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地球公转特征,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在南、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②四季更替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如下图所示:‎ 11‎ 地球公转示意 谈重点 地球公转轨道 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图示方向为逆时针。‎ ‎③昼夜长短变化 北半球二分二至,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情况,如下表所示:‎ 节气 时间 太阳直射点位置 昼夜长短 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秋分 ‎9月23日前后 赤道 昼夜等长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 昼夜等长 释疑点 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析规律 太阳直射界线 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北回归线,最南界线是南回归线。‎ 辨误区 南、北半球相反的地理现象 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昼夜长短相反;南、北极圈内极昼极夜现象相反,即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③五带的划分 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11‎ 名称 范围 特点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有阳光直射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多,终年炎热,无极昼、极夜现象 温带 北温带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 无阳光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变化明显 南温带 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寒带 北寒带 北极圈以内 无阳光直射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少 南寒带 南极圈以内 析规律 各温度带的分界线 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分界线是南回归线,北温带与北寒带的分界线是北极圈,南温带与南寒带的分界线是南极圈。‎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四季变化明显。‎ 释疑点 季节与五带的差异 季节是同一地方一年中的不同时间获取太阳光热多少的不同,春暖、夏热、秋凉、冬冷,表现了气温在时间上的差异。‎ 五带是不同地方一年中的同一时间获取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赤道热,两极冷,表现了气温在地区上的差异。‎ ‎【例2-1】 (2012·福建福州)‎2012年5月21日早晨,福州的天空中出现了瑰丽的日环食。读下图,出现日环食当天最接近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A项,春分距5月21日差两个月;B项,夏至距5月21日差一个月;C项,秋分距5月21日差四个月;D项,冬至距5月21日差七个月。‎ 答案:B ‎【例2-2】 下列关于五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11‎ A.热带都在低纬地区 B.温带都在中纬地区 C.寒带都在高纬地区 D.低纬都在热带地区 解析:低纬度(0°~30°),热带(23.5°N~23.5°S);中纬度(30°~60°),温带(23.5°~66.5°);高纬度(60°~90°),寒带(66.5°~90°)。可见热带都在低纬地区是正确的。‎ 答案:A ‎3.海陆分布与气候 ‎(1)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 ‎②中纬度地区,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海洋比陆地晚一个月。如下表所示:‎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陆地 海洋 月平均气温最高月 ‎7月 ‎8月 月平均气温最低月 ‎1月 ‎2月 释疑点 海陆因素对气温的影响 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受热、散热程度不同,气温高低不同,如下表所示:‎ 陆地 海洋 性质 受热快,散热快 受热慢,散热慢 影响 夏季 升温快,气温高 升温慢,气温偏低 冬季 降温快,气温低 降温慢,气温偏高 ‎(2)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 ‎①沿海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多。‎ ‎②沿海但受不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少。‎ ‎③内陆地区,降水少。‎ 谈重点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例3-1】 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相比(  )。‎ A.冬季大陆气温高 B.夏季大陆气温高 C.一年四季大陆气温高 D.海洋冬夏气温都低 解析: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受热、散热程度不同,气温高低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 答案:B ‎【例3-2】‎ 11‎ ‎ 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比较湿润。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解析:新疆塔里木盆地深居我国西北内陆,距海远,受不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降水少;北京位于我国东部地区,距海近,夏季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降水比新疆多。所以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 答案:B ‎4.地形地势与气候 ‎(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①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阴坡和阳坡的温度、湿度状况都产生很大差异,自然景观也随之明显不同。‎ 一般来说,阴坡气温低,阳坡气温高。‎ ‎②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山脉两侧的水分、气温状况也会产生差异。‎ 一般来说,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气温随地势的增高而降低。‎ 一般来说,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 辨误区 地势对降水的影响 山地降水一般是随着高度增加而增多,特别是一些不太高的山区,山脚下与山顶的降水量有明显的差别。山地降水随高度的增加,只发生在一定限度以内,超过了这一限度,空气湿度减少,降水量就随高度增高而减少。‎ ‎【例4-1】 同纬度的A地海拔‎400米,B地海拔1 ‎900米,当B地气温是‎3 ℃‎时,则A地气温是(  )。‎ A.‎9 ℃‎ B.‎‎12 ℃‎ C.‎21 ℃‎ D.-‎‎6 ℃‎ 解析:随海拔的增高气温逐渐下降,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相反,随海拔降低,则气温升高,计算可得A、B两地气温差为‎9 ℃‎,则A地气温为‎12 ℃‎。‎ 答案:B ‎【例4-2】 “山前桃花山后雪”主要反映了(  )。‎ A.纬度因素的影响 B.地形因素的影响 C.海陆因素的影响 D.人为因素的影响 解析:“山前桃花山后雪”反映的是气候的差异。山前春意盎然,桃花盛开;山后积雪不融,寸草不生。山前为向阳坡,山后为背阳坡,所以景色差异显著。‎ 答案:B 11‎ ‎5.人类活动与气候 ‎(1)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①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等,可以使局部地区气候有所改善。‎ ‎②任意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围湖造田等可以使气候恶化。‎ ‎(2)城市“热岛效应”‎ 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形成“城市效应”。表现在:①城市中心区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②城市中心区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降水偏多。‎ ‎(3)全球“温室效应”‎ ‎①原因: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 ‎②危害:全球变暖,使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和岛屿,极地动物生存空间越来越拥挤,还易造成旱涝等灾害频繁。‎ ‎③措施:倡导“低碳生活”,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开发利用洁净能源和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例5-1】 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呈变暖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距离太阳越来越近 B.局部不断发生战争 C.各地频繁发生森林火灾 D.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解析: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对大气有保温作用,使全球的气温升高。‎ 答案:D ‎【例5-2】 读“某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热岛效应”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减小了污染范围 B.提高市区的温度 C.改善了郊区的空气质量 D.降低市区污染程度 ‎(2)可以减弱“热岛效应”的措施是(  )。‎ A.在市区建设高层建筑 B.在郊区兴建商业中心 C.在市区增加绿地面积 D.在郊区建设工业园 解析:‎ 11‎ 城市“热岛效应”可以促使城市空气流到郊区,降低了市区污染程度和温度,扩大了污染范围,降低了郊区的空气质量。人口、工业密集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在市区增加绿地面积,可以降低城市与郊区的气压、温度差。‎ 答案:(1)D (2)C ‎6.二分、二至太阳直射点位置及昼夜长短状况 日期 直射点位置 昼夜长短状况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地区 夏至 北回归线 昼最长夜最短 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夜 冬至 南回归线 昼最短夜最长 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昼 春分、秋分 赤道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例6】 ‎2012年5月21日晨,福州的天空中出现了瑰丽的日环食。读下图可知:当天,福州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夜等长     B.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 D.出现极夜 解析:‎5月21日处于春分至秋分之间,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昼长夜短。‎ 答案:C ‎7.影响气候的因素 纬度因素、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 由于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导致不同纬度的地方气温和降水不同,从而影响气候。‎ 11‎ ‎(2)海陆分布: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3)地形地势:在高山、高原地区表现最明显 ‎(4)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对气候既有有利影响,又有不利影响。由于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全球有变暖趋势。‎ ‎【例7-1】 下列气候特点或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青岛避暑胜地——地形地势 B.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地形地势 C.山前桃花山后雪——纬度因素 D.海南岛终年如夏——海陆位置 解析:因青岛临海成为避暑胜地,属于海陆位置的影响;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反映了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山前桃花山后雪是因为山地的屏障作用,山前、山后气温不同导致景观不同,属于地形因素;海南岛因纬度低,终年如夏,属于纬度因素。‎ 答案:B ‎【例7-2】 结合下图说出影响乞力马扎罗山植被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  )。‎ 乞力马扎罗山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解析:乞力马扎罗山位于热带,海拔5 ‎000米以上,随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植被垂直变化明显,形成“赤道雪峰”奇观。‎ 答案:C 11‎ ‎8.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地移动。‎ 在南北回归线上,太阳每年直射一次。‎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每年直射两次。如下图所示:‎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1)春分→夏至: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移动,北半球的昼在变长,夜在变短,且昼长>夜长。在此期间北极圈内极昼范围在扩大。‎ ‎(2)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北半球的昼在变短,夜在变长,但依然是昼长>夜长,北极圈内极昼范围在缩小。‎ ‎(3)秋分→冬至: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的昼依然在变短,夜依然在变长,但昼长<夜长。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在扩大。‎ ‎(4)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北半球的昼渐长夜渐短,但依然是昼长<夜长。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在缩小。‎ ‎【例8】 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发射升空。‎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顺利进入轨道。‎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成功。根据以上内容和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运行到图中位置②时的节气是________(北半球)。‎ ‎(2)“天宫一号”发射升空时,地球运行到图中________(单选)。‎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11‎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3)“神舟八号”顺利进入轨道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是________(选填“南”或“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_(选填“南”或“北”)移动。‎ ‎(4)“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成功时,徐州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单选)‎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渐长夜渐短 D.昼渐短夜渐长 解析:由“地球公转轨道图”可知:(1)地球运行到②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2)①‎3月21日→②‎6月22日→③‎9月23日→④‎12月22日,“天宫一号”发射成功时为‎9月29日,此时地球运行到③~④之间。(3)“神舟”八号顺利进入轨道时为‎11月1日,地球运行到③~④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南移动。(4)‎11月3日地球运行到③~④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南移动,徐州昼渐短夜渐长。‎ 答案:(1)夏至 (2)C (3)南 南 (4)D 11‎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