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光现象 中考典题补充
A B C D
图1
1.(2014•江苏盐城中考)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1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解析: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应控制孔的形状不变,只改变孔的大小。A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A选项符合要求;B、C、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故选A。
A.叉鱼 B.手影 C.看到地上的书 D.凸透镜使光线会聚
图2
答案:A
2.(2014•山东烟台中考)如图2所示的四种情境,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解析:在船上看水中的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选项错误;手影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B选项错误;看到地上的书是书反射的太阳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C选项正确;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选项错误。
答案:C
图3
3.(2014•浙江嘉兴中考)如图3所示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镜中的像变大
B.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
C.镜中的像将远离你
D.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
解析:因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当人走向平面镜时,镜中像的大小不变,故A选项错误;当人走向平面镜时,人的视角近大远小,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故B选项正确;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你走向平面镜时,到平面镜的距离减小,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减小,所以镜中的像将靠近你,故C选项错误;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当你走向平面镜时,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仍然垂直,故D选项错误。
答案:B
4.(2014·湖北咸宁中考)如图4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界面右侧是空气
B.折射角为,界面右侧是玻璃
C.入射角为,界面左侧是空气
D.折射角为,界面左侧是玻璃
图4 图5
解析:已知CD是界面,过入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直线即为法线,则由图5可知,,则,所以入射角为,而∠=,则折射角为°,因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CD的右侧是空气,左侧是玻璃。综上所述,只有选项D正确。
答案:D
图6
5.(2014·福州中考)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取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成像处,如图6所示。
(1)蜡烛B要与蜡烛A完全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实验时,他应该在玻璃板 (选填“前”或“后”)观察蜡烛的像,所成的像是 (选填“虚”或“实”)像。
解析:(1)在做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看未点燃的蜡烛跟已点燃蜡烛的像是否完全重合;(2)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的像,是蜡烛A的光射到玻璃板上发生反射形成的,即像不是真实光线会聚形成的,说明平面镜成虚像。观察蜡烛A的像时,反射光线要进入眼睛,才能看到蜡烛A的像,故眼睛要在蜡烛A的一侧。
答案:(1)大小 (2)前 虚
6.(2013·山西中考)下列词语中涉及的光现象与“小孔成像”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凿壁偷光 B.海市蜃楼 C.猴子捞月 D.杯弓蛇影
解析: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选项中的“凿壁偷光”
是光的直线传播,B选项中的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选项中的猴子捞月中的月亮是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形成的,D选项中的蛇影是墙上的弓通过杯中液面形成的虚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故与小孔成像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选项。
答案:A
7.(2013·天津中考)下列现象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B.手在灯光下形成影子
C.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
D.汽车后视镜可扩大视野
解析: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手在灯光下形成的影子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汽车后视镜可扩大视野”是光的反射现象;池水看起来变浅是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池底变浅的虚像,这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C
8.(2013·湖北黄冈中考)在汽车驾驶室内,驾驶员通过左右两侧后视镜观察,有看不到的区域(盲区),人或其他车辆应尽量避免进入盲区。如图7所示,为驾驶员眼睛的位置,为左侧后视镜左右两边界点,请作出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标出到车左侧(虚线所示)之间的盲区。
图7 图8
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要作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必须先作出法线(过入射点且与镜面垂直的直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即可作出入射光线,那么与车所夹区域就是车左侧的盲区。
答案:如图8所示
图9
9.(2013·江苏苏州中考)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图9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和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且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
是否存在不足?答: (选填“是”或“否”);请简要说明理 由: 。
解析:(1)①当光斜射到水面上时,一部分光又回到原来的介质中,这是反射现象;还有一部分光进入水中,但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是折射现象。因此光斜射到水面上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②从题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2)把②的结论当作光的折射特点存在不足,只用了水做实验偶然性太大,例如当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要大于入射角,为了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应换用多组透明介质进行实验。
答案:(1)①反射 折射 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或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小于 (2)是 探究过程不完整,还应该做其他多种透明介质之间的折射实验(回答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