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科学之光
6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1.字音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粤中( ) ②栈桥( )
③渲染( ) ④卓有成效( )
⑤修筑( ) ⑥拓宽( )
⑦氛围( ) ⑧脚踵( )
⑨短暂( )
(2)给多音字注音
① ②
③ ④
2.辨形组词
(1) (2)
(3) (4)
(5)
3.词语释义
(1)弥足:
(2)乡土物种: _
(3)环境伦理:
(4)无可厚非:
(5)熟视无睹:
(6)可歌可泣:
(7)稍纵即逝:
(8)异曲同工:
4.近义词辨析
(1)裸露 袒露 坦露
裸露:没有遮盖,露在外面。
袒露:裸露,显露;比喻坦率地表露或流露(多用于思想、情感等)。
坦露:坦率地表露(思想、情感)。
例句:①穿越铁轨时的快感,在这里变为一种没有危险的游戏,使冒险、挑战和寻求平衡感的天性得以______。
②水位下降时,湖边露出淤泥,湖岸______,使人难以亲近。
③看着他对自己的坦诚相待,她也______了心迹。
(2)湮没 淹没 埋没
湮没:(风沙、砾石、荒草等)埋没,(名声、事迹等)被埋没。
淹没:(大水)浸没;也比喻声音等被掩盖。
埋没:被埋起来而见不到;使显露不出来。
例句:①蔓草______了他的坟头,但______不了他的英名。
②水流越来越急,一个浪头打来,奋力挣扎着的他还是______了,连同他那微弱的呼救声也被涛声______了。
③张京这次真是出了大力,可不能______人家的功劳。
(3)遗址 遗存 遗留
遗址:名词,已经湮没或毁坏已久的古城镇、古建筑物原址。
遗存:动词,遗留而保存下来;名词,古代遗留下来的东西。
遗留:动词,某种事物或现象继续保存下来。
例句:①保留过去的______是为了给后人一份历史的真实感。
②对古代______的保护可以和适度的旅游开发结合起来,这也是持续保护的动力之一。
③过去______下来的礼俗,应当批判地继承。
一、整体感知
1.围绕歧江公园的设计,作者思考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在横线上概括相关内容。
第一部分:理解场地。
第二部分:__________。
第三部分: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____________。
第五部分:几点遗憾。
2.文章的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深层探究
3.阅读文本前四部分,在每部分中找出能概括标题内容的关键词,填写下表。
标题内容
关键词
场地
4.研读第四部分“理解设计”,其中列出了三种设计途径,请分别举一个实例,说说它们的具体做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理出景观设计的四个关键词,概括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
答: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用上题中找出的四个关键词,将岐江公园的设计思路连缀成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你最欣赏设计师对公园哪一部分的设计?说说你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技法迁移
巧用副标题与小标题
[文本回顾] 本文使用了副标题,表明这是一个设计者对自己的作品的回顾和阐释,照应了主标题所阐明的设计理念;又在正文使用了小标题,使得五个部分之间互相照应,互为补充,结构层次清晰,在层层阐发中清晰地表达出超越传统的景观设计思想和行动。
[技法点拨] 副标题和小标题是与正标题(又叫总标题)相对而言的。一般情况下,文章(或著作)标题通常是单行标题的表现形式;如果分两行,下一行的前面往往有破折号,叫作副标题;上一行的正标题又叫主标题。如果文章没有副标题和小标题,其标题就不再称为正标题(或主标题、总标题),一般地就直接称为标题或题目。
副标题一般起着对正标题(或主标题)进行补充、说明或加以限制的作用。副标题的位置一般是附设在正标题之后,提行有破折号。例如:《迎接暴风雨的先驱者——谈高尔基的“海燕”形象》。
主副标题组合常见的情况有:主标题提示中心论点,副标题是文章论题、写作对象或范围,如《渴望暴风雨的勇士——评高尔基的“海燕”形象》。正标题是论题,副标题是文章写作缘起或表明文体,如《咀嚼“桑提亚哥”——读海明威〈老人与海〉》。正标题是论题,副标题从一个角度补充说明论题内容并表明文体,如《他者的视角——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正标题是中心论点,副标题表示文体或写作缘起,如《见木,更要见林——由〈鸟的评说〉想起》。正标题是考题的命题,副标题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论题,如《说“安”——慎选“安”字》、如《说“安”——安宁的人生充实有味》。正标题是考题的命题,副标题表示文章的缘起,如《说“安”——从“安得广厦千万间”说起》。
好的小标题能突出文章中心,而且省略了过渡文字,体现了凝练概括的构思之美和匀称醒目的结构之美。
小标题既要精练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又要深刻简短,才会显示语言的言简意赅之美。同一文本的小标题如果式样整齐、结构一致,能体现语言的结构匀衬之美;小标题如果长短不一,则能体现语言的错落参差之美;这时可以引用或化用名言、诗句等,增添含蓄隽永的理趣之美。
小标题之间要层次分明,逻辑关系严密。小标题之间的关系,有并列式、对照式和层进式等,小标题与总题目呈分总关系。
简短的文章一般不适用小标题。
[技法运用] 请以“——我的高中校园”为副标题,补写一个正标题,再据此拟写3~4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高中校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基础梳理
1.(1)①yuè ②zhàn ③xuàn ④zhuó ⑤zhù ⑥tuò ⑦fēn ⑧zhǒnɡ ⑨zàn
(2)①tiǎo tiāo ②chǎnɡ chánɡ ③lè yuè ④suō Shā
2.(1)借鉴 签证 (2)掺杂 搀扶 (3)沉淀 破绽 (4)骨骼 胳膊 (5)沧桑 苍茫
3.(1)更值得。 (2)是指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物种的整体。 (3)环境伦理是指人类在生存发展过程中,为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而建立起来的人类个体与自然环境系统和社会环境(人类群体)系统,
以及社会环境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之间关系的一种伦理道德。 (4)(虽不很圆满,但)不能过分责备。厚:重,过分。非:责难。 (5)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熟视:经常看到,看惯;无睹:没有看见。 (6)值得歌颂,能使人感动得流泪。可:值得;歌:歌颂,赞扬;泣:流泪。 (7)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纵:放;逝:消失。 (8)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
4.(1)①袒露 ②裸露 ③坦露 (2)①湮没 湮没 ②淹没 淹没 ③埋没 (3)①遗存 ②遗址 ③遗留
文本互动
1.理解文化与传统 理解自然 理解设计
2.文章是按照设计师(作者)对歧江公园设计所思考的几个问题的顺序来安排的。这些问题分别是如何理解“场地”、“文化与传统”、“自然”、“设计”等。
3.
标题内容
关键词
场地
33%的水面
古榕树
厂房、机器与历史
文化与传统
脚下的文化
自然
野草之美
设计
方案
途径
4.(1)尊重没有设计师的设计——保留物化的生活过程(过去的遗存)。就是保留场地的自然元素和人文元素,如保留“野草”、“墙壁上的标语”,渲染了场所的氛围。
(2)再利用——改变或修饰,增与减的设计。例如,增:船坞、琥珀水塔、烟囱与龙门吊,充分表达“东西”的意义。
(3)再生设计——创造新的语言和新的形式。如“红盒子”,装盛了曾经发生的故事,让穿越它的人去感受其中的一点东西。
5.场地元素 场所文化 设计途径 场所精神
6.歧江公园原场地的主要元素有:场地自然特质——水面;自然元素——古榕树、野草;人文元素——原粤中造船厂废弃厂房和机器设备。设计者利用这些场地元素,挖掘出“足下的文化”“野草之美”这些场所文化,创新设计途径,采用保留、再利用和再生设计三种方法,充分显示场所精神:以人为本,追求自然与朴素的美。
7.歧江公园体现了设计师富于个性与创新的设计理念,在当代中国景观设计中影响很大。设计师注意保留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注意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所以,他没有把原先的造船厂完全推倒,而是通过设计对它进行艺术性的保留,使之成为人们文化记忆的坐标,在公园植被绿化上,设计师注意使用当地的乡土植物,用意也是很深的,这些都使歧江公园具有了个性化的美。
[技法运用] 略
专题一 科学之光
6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第2课时 测试与反馈
(分值:5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
1.下列字音或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A. 抽屉(ti) 船坞(wù) 正规 走上正轨
B. 拍摄(shè) 渲染(xuān) 苍桑 奇貌不扬
C. 茶舍(shè) 补偿(chánɡ) 寒暄 卓有成效
D. 惩罚(chénɡ) 椽子(chuán) 内涵 清新怡和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谈起抗震救灾,温总理________很深。他动情地说:“这次抗震救灾,更加深了我对人民的爱。”
②在破解开发型资源城市转型难题的过程中,该市________原有资源,以钒钛资源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③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________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
A.感受 依托 未免
B.感触 依附 未免
C.感触 依托 不免
D.感受 依附 不免
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年轻人打台球本来无可厚非,但是用来赌博就很不应该了。
B.各级人民公仆绝对不能熟视无睹百姓的困难,而应当为民排忧解难。
C. 这座破旧的庙宇如今装修一新,看起来古朴庄严,气宇轩昂。
D.众所周知,在美国全球战略部署的棋盘上,日本和英国是它在东西两面的“哼哈二将”。一个“希望与美国建立稳固但不盲从的关系”,一个强调要构筑“紧密和对等的伙伴关系”,说法不同,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人认为,不少电影剧本浮在生活表面,对题材挖掘不够深,这是阻碍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走得更远、不能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
B.某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专业课、外语课、政治理论课,还包括演讲与口才、基础写作等课程,以进一步提高说写方面的技能。
C.专业人士告诫说,18岁以前是孩子长高的重要时期,请家长们在起居、饮食、运动及心理等方面应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好相应的准备。
D.有的人喜欢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诸如命运和星座这些东西或其他人身上,有的人则懂得什么事都要靠自己,积极地寻找机会并努力工作。
二、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8题。
理解文化与传统
人们在追求“文化”,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而当需要建筑师或景观设计师将其具体化的时候,我们习惯于把眼光投向城市与场地的久远历史——百年、千年,甚至万年。这些文化与传统,作为设计师的追求都无可厚非。而本设计所要体现的是脚下的文化——日常文化,作为生活和作为城市记忆,哪怕是昨天的记忆的历史文化,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故事。这是设计师的一种理解,一种对人自我的理解,一种对文化与传统的理解。土地与土地那么不同,南方与北方那么不同,大城与小城那么不同,而人间的万家灯火又点燃了多少不同的喜怒悲欢、离合兴衰!歧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湮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
设计之初,本设计面临着三个设计思路上的诱惑:
第一大诱惑:借用当地古典园林风格,即岭南园林的设计方法。
第二大诱惑:设计一个西方古典几何式园林。
第三大诱惑:借用现代西方环境主义、生态恢复及城市更新的路子。坦诚地讲,这一诱惑是最大的,而且整个设计也贯穿了生态恢复和废旧再利用的思想,其中的许多方法也借鉴到本设计中来了。但同时本设计放弃了极端的保护与生态主义的途径,而强调了文化内涵的挖掘和通过设计来体现自然与普通的美。
歧江公园的个性正是在与以上三种设计思路的不同和相同中体现出来的。
理解自然
人们在追求“美”,一个同样抽象的概念。我们习惯于追求园艺之美、几何之美,或古典式的小桥流水之诗情画意。这些美,作为设计师的追求也都无可厚非。而本设计所要表现的美是野草之美,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
儿童时代以放牛为业,每天最大的心愿是给牛找到丰盛的野草。当在林中、溪边、田埂之上看到青翠鲜嫩的野草,便有获得大发现时的激动。这种激动源于对牛的心爱,因此也期待田里长野草而非庄稼。由此也想到美的本源,特别是对园艺美的反思:野草是美的,因为它和庄稼或鲜花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新的环境伦理则在更理性的层面上告诉人们,乡土野草是值得尊重和爱惜的,它们之于人类和非人类的价值绝不亚于红皮书上的一类或二类保护植物。在每天都有物种从地球上消失的今天,在人类日益远离自然、日益园艺化的今天,乡土物种的意义甚至比来自于异域或园艺场的奇花异木重要得多。
然而并没有多少城市居民有儿童时代放牛的经历,也没有多少公园的造访者懂得环境伦理,所以,野草之美往往被埋没。景观设计师的责任是通过对自然的设计向人们展示野草之美的特质。
在本公园的设计中,大量使用了乡土野草,包括用于湖岸绿化的挺水植物,各类茅草。在与几何路网和机器的对比中,白茅、象草和莎草成为营造公园历史与工业气氛的主要材料之一。
野草不自美,因人、因设计而美。本设计的理念是,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用水生、湿生、旱生乡土植物——那些被人们践踏、鄙视的野草,来传达新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并以此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培育环境伦理。
5.如何理解文中“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歧江公园设计者反复强调了“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故事”、“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这实际上体现了怎样的设计理念?它和传统理念有何区别?(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是如何阐述野草之美和野草的价值的?又是怎样展示野草之美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作者的设计理念,你能对你的学校或所处城市的某一景观提出你的更好的设计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建筑的阅读(节选)
张抗抗
对于大多数文学家来说,建筑也许常常被作为书来阅读。大的宏伟如《巴黎圣母院》,小的精巧若《醉翁亭记》。读到精彩之处,读到忘形之时,就有了批注。文学家“批”建筑物,便诞生了《阿房宫赋》、《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等传世名篇。于是建筑与文学浑然一体,一并发与读者,阅读由此继续。文学家阅读建筑,在心理和行为上形成文学的同构,可以说是一种文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在阅读中,我们发现建筑与文学某些相同或是类似的规律,即便我们还读出了许多不同,但我们已经懂得,建筑与文学拥有一个何等丰富、天然的“共享空间”。
建筑与文学的构思——
我们走进香山饭店。欣赏它、赞美它与山林自然和谐、相得益彰和完美构思。当建筑大师面对香山脚下这块尚是空白的山坡时,他的头脑瞬间所涌现的建筑的构思,便正奠定了日后这座建筑的价值。贝聿铭先生曾说自己是一个“因地制宜”派。我理解大意在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的形式只有最恰当地体现出功能的需求,形式才具有耐人寻味的内涵。恰如文学作品的构思,其实,取决于那个说故事的人真正想要说出“这一个”故事而不是“那一个”故事。即使是现代主义文学所强化到极致的“有意味的形式”,形式仍然无法将“意味”完全分解。区别只是在于,当一个新的构思形成的时候,它实际已完成了意味能指。
建筑与文学的想像——
建筑师与文学家犹如一双眼睛的左眼与右眼,眺望遥远的澳洲美丽的悉尼歌剧院,我们在大师宏伟而奇特的想象面前叹为观止。那被大洋洲湛蓝色的海水衬着的白色屋顶,如蓝天上悠悠驶过的白帆,或是扇动着翅膀掠过长空的白色巨鸟,激发起我们无尽的想象。想象是建筑师和文学家生命中的“酶”,因着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会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绝唱;因着建筑师飘忽无涯的想象,才会产生像古巴比伦“空中花园”那样奇丽的建筑作品。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和文学家,为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留下灿烂的鸿篇巨著,填补了人在世俗而庸碌的生活中精神之空白,而在创造过程中每一处惊人之笔,每一线灵感的闪现,均为“想象”的翅膀所牵引所蛊惑,“想象”应是灵感之母。
建筑与文学的语言——
一部文学作品,无论是炽热还是冷静,都在倾诉着作家的内心情感。一座建筑,同样地用它特殊的方式在表达着建筑师对生活的理解。倾诉和表达都需要语言,如果说文学语言已有通常的定义,那么建筑的语言究竟是什么?
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的矗立,象征着十九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胜利。世界都市的一座巨型建筑,第一次使用了全部的钢铁作为建筑材料。在这里,钢铁首先组成了表达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词汇”,但词汇并不等于语言。词汇必须加以组合、结构并赋予表达的内容以后,才形成语言。也许一千位建筑师同时使用钢铁作为“词汇”,但却会产生一千种不同的语言。埃菲尔铁塔雄壮的底座,如同千万钢筋骨的胳膊交叉缠绕而成的塔身,以及在风中微微晃动的塔顶那种可以俯瞰全城的高度,都在炫耀着,展示着大工业时代不可一世的力量。埃菲尔用铁塔说出了他的叛逆和希望,200年后,埃菲尔铁塔所蕴涵的建筑语言,便不断被越来越多的人读懂,成为一种“表现”的典范。
黄土作为词汇时,黄土即黄土。黄土中砌出了窑洞,窑洞诉说着对风沙的避藏和资源的贫乏;青砖筑成的长城,长城诉说着几千年的围困;青砖砌成炮台,炮台表达着顽强。然而建筑的语言终归超越建筑的功能,成为与人交流的另一种方式。
9.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建筑与文学相同或类似的规律?其内容分别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3段中说“想像是建筑师和文学家生命中的‘酶’”,请说明这个比喻在文中的含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回答下列问题。(6分)
(1)本文认为“建筑语言”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埃菲尔铁塔”语言的内涵是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长城”语言的内涵是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是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学家‘批’建筑物”,是指文学家对建筑的批判,如《阿房宫赋》借描述建筑的宏丽来揭露秦始皇的暴政。
B.文中列举李白的诗句和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旨在阐明想象在文学和建筑中的魅力。
C.窑洞以黄土为语言,向世人诉说着对风沙的避藏和资源的贫乏。
D.“‘想象’是灵感之母”,强调任何艺术的匠心都是想象的结晶,想象是创作灵感的源泉。
E.本文论述了建筑与文学两种不同门类的艺术的内容存在有机联系,引导读者像欣赏文学的美一样去欣赏建筑的美。
四、语言运用(7分)
13.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后面的习题。(4分)
南京中央路266号,原先是南京汽车制造厂的发动机实验室和科技楼,现在却成为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集休闲娱乐和餐饮服务为一体的高端商务休闲区,转型后的园区叫“中央266产业园”。
中央266产业园,原为东华汽车实业有限公司东厂区,占地2万平方米,由该公司投资8 000万元,在玄武区政府与企业的配合下,历时近两年改造扩建成3万平方米,集休闲娱乐、餐饮服务为一体的高端商务集聚区——“中央266产业园”。目前已有十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入驻,就近承接了中央路和湖南路两大商圈的辐射。
该园区东邻明城墙,西接中央路,转型后的城区老厂房体现出了商业倍增效应。
(1)为此新闻加一个标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汽旧厂房改建“高端商务休闲区”成功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对中国而言,可谓百年一遇,百年梦圆。本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请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下句,彰显世博会理念。(3分)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B [B项“渲”读xuàn,“苍桑”应为“沧桑”,“奇貌不扬”应为“其貌不扬”。]
2.C [感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思想情绪。感触侧重思想情绪。依附:附着,依赖依靠。依托:依靠。依托侧重有所凭借。未免:同一些词语搭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副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科尔曼年轻气盛”正是“老练不够”的原因。此处是对科尔曼作客观评价,没有批评的语气。]
3.D [A项“无可厚非”表示(虽不很圆满,但)不能过分责备。打台球本来合情合理,并无错误,应改成“无可非议”。B项搭配不当。“熟视无睹”作谓语时后面不能带宾语“百姓的困难”,可以改成“对百姓的困难绝对不能熟视无睹”。C项“气宇轩昂”用于指人,形容精神饱满,气概不凡。]
4.D [A项搭配不当。“电影剧本是最大障碍”不能搭配,指示代词“这”指代范围不明导致了这一语病。将“这”改为“这种状况”。B项成分残缺。应在“除了”后面加上“设置有”。C项句式杂糅。“请……做好相应的准备”与“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保留一种说法。]
5.“足下的文化”就是指日常文化,作为生活和作为城市记忆,哪怕是昨天的记忆的历史文化;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故事。“野草之美”
就是平常之美,指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野草是美的,因为它和庄稼或鲜花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乡土野草是值得尊重和爱惜的,乡土物种的意义甚至比来自于异域或园艺场的奇花异木重要得多。
6.歧江公园体现了设计师富于个性与创新的设计理念,设计师注意保留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注意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将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相融合,将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真正全面地融合,进入千家万户,它要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伴依人民的日常生活,在生活中享受优雅醇和的自然美感。
它强调脚下文化,强调自然普通之美,尊重平常与平民,回到人性与公民性,回到土地与地方性,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和一提起文化就把眼光投向千百年前的历史,一提起美就把眼光投向西方园林园艺的设计理念有很大的区别。
7. 通过儿童时代放牛的经历和感受阐述野草和庄稼、鲜花一样都能引起美感,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又从环境伦理的角度阐述野草的价值绝对不亚于其他的保护植物。作者(设计者)通过精心设计,通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用水生、湿生、旱生乡土植物——那些被人们践踏、鄙视的野草,来传达新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并以此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培育环境伦理。
8. 略。
9.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建筑与文学相同或类似的规律,其内容分别是:①构思。形式只有最恰当地为内容服务,形式才具有耐人寻味的内涵。②想像。创造需要灵感,灵感来自想像。③语言。都要倾诉内心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理解。
解析 这道题实际上是考查概括各段的大意的能力。
10.①建筑与文学有相当多的共同特点;②想像是激发创作灵感的最重要的因素。
解析 全文是将文学同建筑放在一起来谈的,而主要又是因为它们的共同之处,所以由此可知第一问的答案;而第二问中对“酶”这个词的理解就可以总结出答案来。
11.(1)超越了建筑的功能,成为与人交流的一种特殊形式。
(2)展示着大工业时代不可一世的力量。
(3)诉说着几千年的围困。
解析 本题的几个答案可以从原文中找到,因为作者在每对一对象进行举例后,都有一些总结的话,而这些话,也就构成了答案。
12.AC
解析 A项中“批”字理解有误,当为“鉴赏”意;C项中“语言”有误,应当为“词汇”。
13.(1)南汽旧厂房改建“中央266产业园”
(2)接近商业区:就近承接了中央路和湖南路两大商圈的辐射;精心改造:投资8 000万元,政府配合,历时近两年;环境美好:东邻明城墙,西接中央路(还可补充“依偎玄武湖”)。
14.示例一:世博,使社会愈和谐
示例二:世博,使人类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