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物理中考专题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6物理中考专题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 ‎ ‎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 ‎ ‎ ‎ ‎2.以下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 ‎ ‎  A. 冬天,江边常出现美丽的雾凇 ‎  B. 打开暖水瓶盖,会看到瓶口冒出的“白气”‎ ‎  C. 打开衣柜,发现曾经放置的樟脑球变小了w w w .x k b 1.c o m ‎  D. 深秋的早晨,常看到地面上有霜 ‎ ‎ ‎3.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 ‎  A. 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  B. 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 ‎  C. 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  D. 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 ‎ ‎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的实例中,正确的是( ) ‎ ‎  A. 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是升华现象 ‎  B.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  C. 冰冻的衣服变干是蒸发现象 ‎  D. 食盐在水中消失不见是溶化现象 ‎ ‎ ‎5.下列有关热现象及其解释中正确的是( ) ‎ ‎  A. 冬天早晨常出现大雾,是由于升华形成的 ‎  B. 夏天打开冰棍包装纸时常冒“白气”,是由于升华形成的 ‎  C. 秋天出现的白霜,是由于凝华形成的 ‎  D. 冬天窗户玻璃上有时出现小水珠,是由于凝华形成的 ‎ ‎ ‎6.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描述的情境中都涉及物态变化过程,其中放热的是( ) ‎ ‎ ‎ ‎7.以下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 衣柜里放樟脑片,利用了很容易汽化的缘故 ‎  B. 气温低于酒精熔点的地方,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  C. 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 ‎  D. 电冰箱使用的制冷物质工作时,在冷冻室要液化,在冷凝器要汽化 ‎  E. 冰箱冷冻仓内壁附着的“白霜”是凝华现象 ‎  F. 0摄氏度的冰变成0摄氏度的水内能不变 ‎ ‎ ‎8.生活中的很多现象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可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 ‎  A. 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外表面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华现象 ‎  B. “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  C. 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  D. 春天早晨常见的雾是液化现象 ‎ ‎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属于凝华现象 ‎ ‎②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 ‎③将﹣‎18℃‎的冰块放在冰箱的‎0℃‎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一定增加 ‎ ‎④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 ‎ ‎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 ‎ ‎10.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 ‎  B. 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来降低体温是因为酒精蒸发时要吸热 ‎  C. 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 ‎  D. 家庭电路短路时,保险丝烧断,属于液化现象 ‎ ‎ ‎ ‎ 二.填空题(共2小题) ‎ ‎11.填写下列现象物态变化的名称: ‎ ‎(1)严冬之夜玻璃室一侧出现“冰花” ; ‎ ‎(2)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 ; ‎ ‎(3)夏天冰箱拿出棒冰,看见周围有“白气” ; ‎ ‎(4)寒冷的冬天,挂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 ‎ ‎(5)铁水浇成铁件 ; ‎ ‎(6)雾 ; ‎ 其中吸热的物态变化有 . ‎ ‎ ‎ ‎12.如图是关于水循环的示意图.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变成雨;天空的降水落到地面,一部分直接变成小溪,另一部分渗入地下,涌出地表后,变成股股清泉,许多小溪汇合,形成江河,又注入大海. ‎ ‎(1)请依此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 、‎ ‎; ‎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 ‎ ‎(3)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 ‎ ‎① ;② .‎ ‎ ‎ ‎ ‎ ‎ ‎ 三.解答题(共8小题) ‎ ‎13.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 ‎ ‎(1)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 . ‎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加热时 直接变成紫色的 ,停止加热,锥形瓶内壁出现 ‎. ‎ ‎(3)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 ‎ ‎ ‎ ‎14.阅读下列两段材料,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 材料一:据《北京晚报》报道:去年5月,阴天,气温约为﹣‎15℃‎,在新疆罗布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约‎5cm~‎10cm厚的积雪,然而过了约20min雪不见了,而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这一现象令在场的科学考察队员瞠目. ‎ 请你提出自己的看法,这雪为什么不见了? ‎ 材料二: ‎ 大厅里的雪花 ‎ ‎1779年,一个寒冷的夜晚,俄国首都彼得堡市中心的一个大厅里灯火辉煌,六千支燃烧着的巨型蜡烛,把厅里的舞会气氛烘托得热气腾腾.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夫人小姐、名流雅士拥满大厅,翩翩起舞,有的人还在冒着汗水.正在大家跳得如痴如狂的时候,一位小姐突然晕倒,旁边的人不知所措.有人喊道:“快打开窗户.”打开窗户后,刺骨的寒风涌入大厅,突然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大厅里竟然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落到人们的头发和衣服上.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面面相觑.就在这时,一位先生迅速把这位小姐搀扶到门口,并把发生的现象向大家作了科学解释. ‎ ‎(1)大厅里出现雪花的原因是水蒸气遇强冷空气 而成的,需要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小北塘看到这篇文章后,联系生活,想到了闷热的夏天,房间里开上空调,在窗玻璃的 侧(填“外”或“内”)的 现象.‎ ‎ ‎ ‎15.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萘粉等. ‎ ‎(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 (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高度固定的. ‎ ‎(2)实验中观察的主要对象是锥形瓶内的 . ‎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 ‎(4)实验中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 ‎ ‎ ‎ ‎16.小明看到家中日光灯管的两端各有一圈黑色(如图甲),从外面擦怎么也擦不掉,他觉得奇怪,于是向爸爸请教,爸爸让他在一支长试管内装入少量的碘粉,塞上底部悬挂了少量棉线的橡皮塞,用酒精灯慢慢加热,如图乙. ‎ ‎ ‎ ‎(1)加热时小明看到碘粉没有熔化就有紫色的烟雾升起,这是 过程,同时发现棉线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这是 过程.‎ ‎(2)一段时间后,小明看到离试管底一段距离处,出现了一圈紫色的堆积物,这是碘 而形成的,并且时间越长,堆积越多台由此小明推断日光灯管上的黑圈是 形成的.‎ ‎(3)经过这个探究,小明明白了高压电线上凝结的厚冰柱(如图丙)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变粗的原因,你认为下列原因分析合理的是 ‎ A.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厚冰柱变成了冰 ‎ C.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厚冰柱后凝固成冰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厚冰柱变成了干冰. ‎ ‎ ‎ ‎17.如图(a)所示装置,称为“碘锤”,锤内有一些碘粒. ‎ ‎ ‎ ‎(1)微微加热“碘锤”,B端处的碘粒慢慢消失,同时“碘锤”内出现了紫色气体如图(b),这一现象说明: . ‎ ‎(2)如图(c)(d),停止加热后在A端凹槽处滴入冷水,继续观察可发现A端附近 (现象),这个现象说明: .‎ ‎(3)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 后 .‎ ‎ ‎ ‎18.如图所示,将盛有少量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并将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不久会观察到烧杯中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红棕色的碘蒸气,这是 现象;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 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 ‎(升高/降低),说明在此物态变化中碘蒸气 热量(吸收/放出). ‎ ‎ ‎ ‎ ‎ ‎19.如图密封的锤形玻璃泡装有少量碘颗粒,用酒精灯微微加热后,发现玻璃泡中紫红色的气体越来越浓,此时仔细观察玻璃泡中 (填“有”或“没有”)液态的碘,紫色的气体是碘由 态直接变成 态.停止加热后,玻璃泡中紫色气体将 (填“保持不变”、“持续变浓”或“逐渐变淡”),同时在玻璃泡未加热的部位发现小颗粒,此过程实质是碘的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 ‎ ‎ ‎ ‎20.如图所示,将盛有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不久可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紫色的碘蒸气,此物态变化过程需要 热量;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细小的碘晶体,这是 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 ‎.(选填“升高”或“降低”) ‎ ‎ ‎ ‎ ‎ ‎ ‎ ‎ ‎ ‎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 ‎ ‎ ‎ 考点: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首先明确选项中物态变化的名称,然后知道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解答: 解:‎ A、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固态的冰升华成为水蒸气,升华吸热.符合题意;‎ B、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融化成为水,熔化吸热.符合题意;‎ C、窗玻璃上是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不符合题意;‎ 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手表面的水汽化成为水蒸气,汽化吸热.符合题意.‎ 故选A、B、D.‎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判断,以及物态变化伴随的吸放热情况,是一道基础题.‎ ‎ ‎ ‎2.以下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 ‎ ‎  A. 冬天,江边常出现美丽的雾凇 ‎  B. 打开暖水瓶盖,会看到瓶口冒出的“白气”‎ ‎  C. 打开衣柜,发现曾经放置的樟脑球变小了 ‎  D. 深秋的早晨,常看到地面上有霜 ‎ ‎ 考点: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先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再得出是吸热还是放热.‎ 解答: 解:‎ A、冬天,江边出现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不符合题意;‎ B、“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不符合题意;‎ C、樟脑球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升华吸热,符合题意;‎ D、地面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判断,以及物态变化伴随的吸放热情况,是一道基础题.‎ ‎ ‎ ‎3.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 ‎  A. 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  B. 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 ‎  C. 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  D. 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 ‎ 考点: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 解: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 B、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瓶壁,在其表面液化形成小水珠;故B错误;‎ C、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 D、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是衣服上的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 ‎ ‎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的实例中,正确的是( ) ‎ ‎  A. 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是升华现象 ‎  B.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  C. 冰冻的衣服变干是蒸发现象 ‎  D. 食盐在水中消失不见是溶化现象 ‎ ‎ 考点: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从六种物态变化定义进行判断:‎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 解答: 解:‎ A、洒在地上的水变干是蒸发现象,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所以A不正确;‎ B、霜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物体凝华形成的,所以B正确;‎ C、冰冻的衣服干了,冰直接变为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所以C不正确;‎ D、将食盐放到水中,一会消失不见了,这是溶解过程,是扩散现象,所以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只要我们认真的观察就一定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 ‎ ‎5.下列有关热现象及其解释中正确的是( ) ‎ ‎  A. 冬天早晨常出现大雾,是由于升华形成的 ‎  B. 夏天打开冰棍包装纸时常冒“白气”,是由于升华形成的 ‎  C. 秋天出现的白霜,是由于凝华形成的 ‎  D. 冬天窗户玻璃上有时出现小水珠,是由于凝华形成的 ‎ ‎ 考点: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 解:A、冬天早晨常出现大雾,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夏天打开冰棍包装纸时常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液化而成的小水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秋天出现的白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D、冬天窗户玻璃上有时出现小水珠,是由于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 ‎ ‎6.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描述的情境中都涉及物态变化过程,其中放热的是( ) ‎ ‎ ‎ 考点: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3)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4)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解答: 解: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不符合题意;‎ B、夏天,草叶上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符合题意;‎ C、秋天,枝头挂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符合题意;‎ D、严冬,屋檐下的冰柱是由水中凝固而成的,凝固放热,符合题意.‎ 故选BC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类型以及吸放热情况的分析,抓住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考的常见类型.‎ ‎ ‎ ‎7.以下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 衣柜里放樟脑片,利用了很容易汽化的缘故 ‎  B. 气温低于酒精熔点的地方,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  C. 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 ‎  D. 电冰箱使用的制冷物质工作时,在冷冻室要液化,在冷凝器要汽化 ‎  E. 冰箱冷冻仓内壁附着的“白霜”是凝华现象 ‎  F. 0摄氏度的冰变成0摄氏度的水内能不变 ‎ ‎ 考点: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熔点和凝固点;内能的概念;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 专题: 热和能.‎ 分析: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水银的熔点是﹣‎39℃‎,酒精的熔点是﹣l‎17℃‎;‎ ‎(3)比热容是反映不同物质吸放热能力的一个物理量,比热容大,在降低相同的温度时就会放出更多的热量;‎ ‎(4)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5)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 ‎(6)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热传递是能量转移的过程.‎ 解答: 解:A、衣柜里放樟脑片,很容易升华成气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酒精的熔点是﹣l‎17℃‎,水银的熔点是﹣‎39℃‎,因此气温低于酒精熔点的地方,更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在菜窖里储存几桶水,利用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降低相同的温度时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使菜窖内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使蔬菜冻坏,该选项说法正确;‎ D、冰箱内的制冷剂在冷冻室中迅速汽化吸热,在冷凝器内液化放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E、冰箱冷冻仓内壁附着的“白霜”,是冰箱内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该选项说法正确;‎ F、一块‎0℃‎的冰变成‎0℃‎的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E.‎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温度计原理以及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的了解,综合性较强,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 ‎ ‎8.生活中的很多现象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可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 ‎  A. 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外表面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华现象 ‎  B. “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  C. 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  D. 春天早晨常见的雾是液化现象 ‎ ‎ 考点: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雪、霜、冰花、树挂、雾凇都是水蒸气遇冷发生的凝华现象;‎ ‎(2)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 ‎(3)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吸热;‎ ‎(4)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雾、雨、露都是水蒸气遇冷发生的液化现象.‎ 解答: 解: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出现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华成的小冰晶附着在玻璃内表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需要吸热的缘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春天早晨常见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的判断,注意A选项,弄清水蒸气在哪里?在哪里遇冷是关键,属于易错题.‎ ‎ ‎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属于凝华现象 xkb1‎ ‎②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 ‎③将﹣‎18℃‎的冰块放在冰箱的‎0℃‎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一定增加 ‎ ‎④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 ‎ ‎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 ‎ 考点: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 ‎(3)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热传递是能量转移的过程.‎ 解答: 解:①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说法正确;‎ ‎②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雪糕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说法不正确;‎ ‎③将﹣‎18℃‎的冰块放在冰箱的‎0℃‎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从冰箱中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说法正确;‎ ‎④用锯条锯木板,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成内能,锯条的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锯条和木板的内能,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以及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属于热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 ‎ ‎10.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 ‎  B. 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来降低体温是因为酒精蒸发时要吸热 ‎  C. 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 ‎  D. 家庭电路短路时,保险丝烧断,属于液化现象 ‎ ‎ 考点: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 ‎(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 解答: 解: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来降低体温,是利用了酒精蒸发时要吸热的特点,该选项说法正确;‎ C、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由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家庭电路短路时,保险丝烧断,由固态变成了液态,属于熔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物态变化的了解,属于热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 ‎ 二.填空题(共2小题) ‎ ‎11.填写下列现象物态变化的名称: ‎ ‎(1)严冬之夜玻璃室一侧出现“冰花” 凝华 ;‎ ‎(2)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 升华 ;‎ ‎(3)夏天冰箱拿出棒冰,看见周围有“白气” 液化 ;‎ ‎(4)寒冷的冬天,挂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升华 ;‎ ‎(5)铁水浇成铁件 凝固 ;‎ ‎(6)雾 液化 ;‎ 其中吸热的物态变化有 (2)(4) .‎ ‎ ‎ 考点: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 解:(1)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固体的小冰晶,是由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发生了凝华现象,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此过程放热;‎ ‎(2)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是升华现象;此过程吸热;‎ ‎(3)夏天冰箱拿出棒冰,看见周围有“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 ‎(4)寒冷的冬天,挂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是衣服上的冰升华形成水蒸气;此过程吸热;‎ ‎(5)铁水浇成铁件;是凝固现象,此过程放热;‎ ‎(6)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 故答案为:凝华;升华;液化;升华;凝固;液化;(2)(4).‎ 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 ‎ ‎12.如图是关于水循环的示意图.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变成雨;天空的降水落到地面,一部分直接变成小溪,另一部分渗入地下,涌出地表后,变成股股清泉,许多小溪汇合,形成江河,又注入大海. ‎ ‎(1)请依此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汽化 、‎ 液化 、 凝华 ‎; ‎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汽化 ;‎ ‎(3)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 ‎ ‎① 让水重复利用 ;②‎ 防止跑冒滴漏 . ‎ ‎ ‎ ‎ ‎ 考点: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如图,大自然的水循环是地面上的水到达空中形成雨,然后雨降落到地面,从水变成雨的过程进行分析物态变化.‎ ‎(2)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3)生活中采用水的再次利用、防止水的跑冒滴漏来节约用水.‎ 解答: 解:‎ ‎(1)地面上的水汽化后形成水蒸气到达高空,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和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又熔化成水,和小水滴一起下落到地面形成雨.整个过程中包括汽化、液化、凝华、熔化四个过程.‎ ‎(2)汽化和熔化过程是吸热的,液化和凝华是放热的.‎ ‎(3)生活中采用水的再次利用、防止水的跑冒滴漏来节约用水.‎ 故答案为:‎ ‎(1)汽化;液化;凝华;‎ ‎(2)汽化;‎ ‎(3)让水重复利用;防止跑冒滴漏.‎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及其吸热与放热情况,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 ‎ 三.解答题(共8小题) ‎ ‎13.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 ‎ ‎(1)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 碘粉和棉线 .‎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加热时 固态的碘 直接变成紫色的 碘的蒸气 ,停止加热,锥形瓶内壁出现 固态的碘 ‎. ‎ ‎(3)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先升华后凝华 .‎ ‎ ‎ ‎ ‎ 考点: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实验时需要观察的是碘粉,看碘粉的状态变化,然后分析其原因;‎ ‎(2)碘受热就会变为气态,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上升后受冷就会变为固态,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解答: 解:(1)棉线上出现的雪是由碘粉形成的,碘粉和棉线是实验的观察对象;‎ ‎(2)碘粉受热,就会升华为气态的碘蒸气;碘蒸气上升受冷后就会凝华为固态的碘粉,凝结在棉线上,形成“雪”;‎ ‎(3)实验中,碘先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再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 故答案为:(1)碘粉和棉线;(2)固态的碘;碘的蒸气;固态的碘;(3)先升华后凝华.‎ 点评: 碘是比较容易发生升华和凝华的物质,此题考查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是一道重点题.‎ ‎ ‎ ‎14.阅读下列两段材料,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 材料一:据《北京晚报》报道:去年5月,阴天,气温约为﹣‎15℃‎,在新疆罗布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约‎5cm~‎10cm厚的积雪,然而过了约20min雪不见了,而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这一现象令在场的科学考察队员瞠目. ‎ 请你提出自己的看法,这雪为什么不见了? ‎ 材料二: ‎ 大厅里的雪花 ‎ ‎1779年,一个寒冷的夜晚,俄国首都彼得堡市中心的一个大厅里灯火辉煌,六千支燃烧着的巨型蜡烛,把厅里的舞会气氛烘托得热气腾腾.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夫人小姐、名流雅士拥满大厅,翩翩起舞,有的人还在冒着汗水.正在大家跳得如痴如狂的时候,一位小姐突然晕倒,旁边的人不知所措.有人喊道:“快打开窗户.”打开窗户后,刺骨的寒风涌入大厅,突然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大厅里竟然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落到人们的头发和衣服上.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面面相觑.就在这时,一位先生迅速把这位小姐搀扶到门口,并把发生的现象向大家作了科学解释. ‎ ‎(1)大厅里出现雪花的原因是水蒸气遇强冷空气 凝华 而成的,需要 放出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 ‎(2)小北塘看到这篇文章后,联系生活,想到了闷热的夏天,房间里开上空调,在窗玻璃的 外 侧(填“外”或“内”)的 液化 现象. ‎ ‎ ‎ 考点: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专题: 应用题;简答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升华现象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物态变化现象,常见的有碘的升华,钨丝的升华,冰冻的衣服变干等.‎ ‎(2)凝华现象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物态变化现象.凝华放热.‎ ‎(3)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水蒸气液化在温度越低的环境下越容易发生.‎ 解答: 解:材料一:雪发生了升华现象,由固态的雪直接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因为当时气温低,没有雪熔化条件,同时“表面干爽”表明没有留下水迹,所以不可能是雪熔化后渗透到沙土中,而是雪发生了升华现象.‎ 材料二:(1)由分析知,大厅里由于蜡烛燃烧,人很多,空气里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当打开窗户后,刺骨的寒风涌入大厅.这些水蒸气遇到寒冷的空气发生凝华直接变成雪.凝华放热.‎ ‎(2)夏天,开着空调的房间温度比外面低,房间玻璃的温度也低,这样外面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房间玻璃会发生液化,附着在玻璃窗的外面.‎ 故答案为:材料一:雪不见了的原因是雪发生升华现象变成了水蒸气,所以看不见了;‎ 材料二:(1)凝华; 放出;(2)外; 液化.‎ 点评: 此题考查了凝华、升华和液化这三种物态变化现象,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要有所认识.‎ ‎ ‎ ‎15.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萘粉等. ‎ ‎(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 酒精灯及其火焰 (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高度固定的.‎ ‎(2)实验中观察的主要对象是锥形瓶内的 萘粉和棉线 .‎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棉线上出现固态萘 .‎ ‎(4)实验中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先升华后凝华 .‎ ‎ ‎ ‎ ‎ 考点: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酒精灯加热物体时,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酒精灯的外焰温度较高;‎ ‎(2)实验时需要观察的是萘粉,看萘粉的状态变化,然后分析其原因;‎ ‎(3)萘粉受热就会变为气态,物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上升后受冷就会变为固态,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4)物体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物体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解答: 解:实验时通过酒精灯加热锥形瓶中的水,通过水加热萘粉,萘比较容易发生升华和凝华现象.‎ ‎(1)酒精灯是用来加热锥形瓶中水的,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比较高,组装器材时,通过调整铁圈的位置保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来加热;‎ ‎(2)棉线上出现的雪是由萘粉形成的,萘粉和棉线是实验的观察对象;‎ ‎(3)萘粉受热,就会升华为气态的萘蒸气;萘蒸气上升受冷后就会凝华为固态的萘粉,凝结在棉线上,形成“雪”;‎ ‎(4)实验中,萘先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再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 故答案为:(1)酒精灯及其火焰;(2)萘粉和棉线;(3)棉线上出现固态萘;(4)先升华后凝华.‎ 点评: 碘是比较容易发生升华和凝华的物质,此题考查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是一道重点题.‎ ‎ ‎ ‎16.小明看到家中日光灯管的两端各有一圈黑色(如图甲),从外面擦怎么也擦不掉,他觉得奇怪,于是向爸爸请教,爸爸让他在一支长试管内装入少量的碘粉,塞上底部悬挂了少量棉线的橡皮塞,用酒精灯慢慢加热,如图乙. ‎ ‎ ‎ ‎(1)加热时小明看到碘粉没有熔化就有紫色的烟雾升起,这是 升华 过程,同时发现棉线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这是 凝华 过程. ‎ ‎(2)一段时间后,小明看到离试管底一段距离处,出现了一圈紫色的堆积物,这是碘 凝华 而形成的,并且时间越长,堆积越多台由此小明推断日光灯管上的黑圈是 钨丝经过先升华后凝华 形成的. ‎ ‎(3)经过这个探究,小明明白了高压电线上凝结的厚冰柱(如图丙)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变粗的原因,你认为下列原因分析合理的是 B ‎ A.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厚冰柱变成了冰 ‎ C.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厚冰柱后凝固成冰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厚冰柱变成了干冰. ‎ ‎ ‎ 考点: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专题: 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解此题需知道: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解答: 解:(1)当加热碘粉时,碘会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形成紫色的碘蒸气,这属于升华现象,需要吸热;同时又发现棉线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这些霜是由碘蒸汽直接变成的固体,是凝华过程.‎ ‎(2)一段时间后,小明看到离试管底一段距离处,出现了一圈紫色的堆积物,这是碘蒸汽凝华而形成的,并且时间越长,凝华形成的碘越多.由此小明推断日光灯管上的黑圈是钨丝经过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 ‎(3)高压电线上凝结的厚冰柱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变粗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柱凝华形成冰附着在冰柱上,使冰柱越来越粗.故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1)升华;凝华;(2)凝华;钨丝经过先升华后凝华;(3)B.‎ 点评: 本题目就是考查了气态、固态之间的相互转化,看学生能否掌握物态之间的变换,以及吸放热过程.‎ ‎ ‎ ‎17.如图(a)所示装置,称为“碘锤”,锤内有一些碘粒. ‎ ‎ ‎ ‎(1)微微加热“碘锤”,B端处的碘粒慢慢消失,同时“碘锤”内出现了紫色气体如图(b),这一现象说明: 升华需要吸热 .‎ ‎(2)如图(c)(d),停止加热后在A端凹槽处滴入冷水,继续观察可发现A端附近 出现较多的固态碘颗粒 (现象),这个现象说明:‎ 凝华需要放热 . ‎ ‎(3)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 升华 后 凝华 . ‎ ‎ ‎ 考点: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 解:(1)固态的碘颗粒在受热的条件下直接升华为碘蒸气,可见升华过程中需要吸热.‎ ‎(2)碘蒸气碰到温度低的凹槽时,放热并直接凝华为固态,故在凹槽底部出现碘颗粒.可见凝华时需要放热.‎ ‎(3)实验中碘先后发生了升华和凝华现象.‎ 故答案为:(1)升华需要吸热;(2)出现较多的碘颗粒,凝华需要放热.(3)升华;凝华.‎ 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 ‎ ‎18.如图所示,将盛有少量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并将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不久会观察到烧杯中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红棕色的碘蒸气,这是 升华 现象;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 凝华 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 升高 ‎(升高/降低),说明在此物态变化中碘蒸气 放出 热量(吸收/放出).‎ ‎ ‎ ‎ ‎ 考点: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在凝华过程需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在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 解答: 解:固态碘变成碘蒸气是升华现象,在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 碘蒸气直接变成碘晶体是凝华现象,在凝华时需要放出热量,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会变高.‎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升高;放出.‎ 点评: 此题要结合升华和凝华现象及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 ‎ ‎19.如图密封的锤形玻璃泡装有少量碘颗粒,用酒精灯微微加热后,发现玻璃泡中紫红色的气体越来越浓,此时仔细观察玻璃泡中 没有 (填“有”或“没有”)液态的碘,紫色的气体是碘由 固 态直接变成 气 态.停止加热后,玻璃泡中紫色气体将 逐渐变淡 (填“保持不变”、“持续变浓”或“逐渐变淡”),同时在玻璃泡未加热的部位发现小颗粒,此过程实质是碘的 凝华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 ‎ ‎ ‎ ‎ 考点: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解答: 解:给玻璃泡中的碘加热,碘就会升华为紫色的碘蒸气;停止加热,玻璃泡中紫色气体逐渐变淡,碘蒸气就会由气态直接变为了固态,这种现象叫凝华,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出现液态的碘.‎ 故答案为:没有;固;气;逐渐变淡;凝华.‎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以及我们对碘这种物质的了解,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 ‎ ‎20.如图所示,将盛有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不久可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紫色的碘蒸气,此物态变化过程需要 吸收 热量;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细小的碘晶体,这是 凝华 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 升高 ‎.(选填“升高”或“降低”) ‎ ‎ ‎ ‎ ‎ 考点: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解答此题要知道:‎ 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在凝华过程需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在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 解答: 解:固态碘变成碘蒸气是升华现象,在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 碘蒸气直接变成碘晶体是凝华现象,在凝华时需要放出热量,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升高,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会变高;‎ 故答案为:吸收; 凝华;升高.‎ 点评: 此题要结合升华和凝华现象及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