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2014-201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理科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嘉峪关2014-201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理科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2015学年甘肃省嘉峪关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理科)‎ ‎ ‎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如图分别表示温度、pH与酶活性的关系.下列错误的叙述是(  )‎ ‎ ‎ A.‎ 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 ‎ B.‎ 曲线B、C说明不同的酶有不同的最适pH ‎ ‎ C.‎ 人体内胃蛋白酶的活性与曲线B相似 ‎ ‎ D.‎ 曲线A上的b点所对应的温度表示该酶的最适温度 ‎ ‎ ‎2.(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但不能催化蛋白质水解.该事实说明(  )‎ ‎ ‎ A.‎ 酶具有专一性 B.‎ 酶具有高效性 ‎ ‎ C.‎ 酶的化学本质是RNA D.‎ 酶的作用受温度影响 ‎ ‎ ‎3.(1.5分)(2014•二连浩特市校级模拟)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 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2个磷酸基团组成 ‎ ‎ B.‎ 线粒体内大量合成ATP的部位是基质 ‎ ‎ C.‎ 在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ATP的速率增加 ‎ ‎ D.‎ 叶绿体内ATP的运输方向是基质→类囊体薄膜 ‎ ‎ ‎4.(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 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能长期适应缺氧环境 ‎ ‎ B.‎ 香蕉在无02、干燥、零度低温和无乙烯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 ‎ ‎ C.‎ 快速登山时人体主要是从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的过程中获得能量 ‎ ‎ D.‎ 等量的酵母菌,甲组进行有氧呼吸,乙组进行发酵.若两组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两者释放的 CO2与消耗的0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3‎ ‎ ‎ ‎5.(1.5分)(2010•天津)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  )‎ ‎①叶绿体基质 ②类囊体薄膜 ③线粒体基质 ④线粒体内膜.‎ ‎ ‎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 ‎ ‎6.(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植物细胞内线粒体与叶绿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 ‎ A.‎ 在夜间,线粒体可为叶绿体提供CO2,参与暗反应 ‎ ‎ B.‎ 在白天,叶绿体可为线粒体提供O2,并在线粒体内参与有氧呼吸 ‎ ‎ C.‎ 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内膜、基质中分布着相同的酶 ‎ ‎ D.‎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含DNA,而叶绿体的基质中还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 ‎ ‎ ‎7.(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比较植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正确的是(  )‎ ‎ ‎ A.‎ 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底物,不是无氧呼吸的主要底物 ‎ ‎ B.‎ CO2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不是无氧呼吸的产物 ‎ ‎ C.‎ 有氧呼吸逐步释放能量,无氧呼吸瞬间释放能量 ‎ ‎ D.‎ 有氧呼吸产生还原性氢,无氧呼吸过程中也能产生还原性氢 ‎ ‎ ‎8.(1.5分)(2014•民乐县校级模拟)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中释放CO2 (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 ‎ A.‎ 昼夜不停地光照,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 ‎ B.‎ 昼夜不停地光照,在‎15℃‎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 ‎ ‎ C.‎ 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在‎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 ‎ D.‎ 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在‎10℃‎时的2倍 ‎ ‎ ‎9.(1.5分)(2009•广州二模)科学家研究小麦‎2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得到如图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 A.‎ 在‎25℃‎条件下研究时,cd段位置会下移,a会上移 ‎ ‎ B.‎ a点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 ‎ C.‎ 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缺Mg时,b点将向右移动 ‎ ‎ D.‎ c点之后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可能与叶绿体中酶的浓度 ‎ ‎ ‎10.(1.5分)(2014秋•盐城校级期末)如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强度变化原因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 ‎ A.‎ 从A→B主要原因是光照增强,气温上升 ‎ ‎ B.‎ 从B→C主要原因是温度过高,酶失活 ‎ ‎ C.‎ 从C→D主要原因是气孔打开,CO2供应增加 ‎ ‎ D.‎ 从D→E主要原因是光照减弱,气温下降 ‎ ‎ ‎11.(1.5分)(2012秋•宁波期末)正常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当突然改变条件后,即可发现其叶肉细胞内五碳化合物含量突然上升,则改变的条件是(  )‎ ‎ ‎ A.‎ 停止光照 B.‎ 停止光照并降低CO2浓度 ‎ ‎ C.‎ 升高CO2浓度 D.‎ 降低CO2浓度 ‎ ‎ ‎12.(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和溶解度最小的色素分别是(  )‎ ‎ ‎ A.‎ 叶黄素、叶绿素b B.‎ 胡萝卜素、叶绿素b ‎ ‎ C.‎ 叶绿素a、叶绿素b D.‎ 叶绿素a、叶黄素 ‎ ‎ ‎13.(1.5分)(2012秋•邢台期末)在有氧呼吸过程中,形成水的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发生在(  )‎ ‎ ‎ A.‎ 第一阶段 B.‎ 第二阶段 ‎ ‎ C.‎ 第三阶段 D.‎ 第二、第三阶段 ‎ ‎ ‎14.(1.5分)(2014秋•鸡西期末)图1表示在一定的光照强度下,植物叶肉细胞中CO2、O2的来源和去路,找出图1在图2中的位置(  )‎ ‎ ‎ A.‎ AB之间 B.‎ BC之间 C.‎ C点以后 D.‎ B点 ‎ ‎ ‎15.(1.5分)(2014秋•泰安期末)癌细胞容易转移,这是因为(  )‎ ‎ ‎ A.‎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 ‎ B.‎ 癌细胞为球形 ‎ ‎ C.‎ 癌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 ‎ D.‎ 癌细胞体积较小 ‎ ‎ ‎16.(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细胞程序性死亡”学说认为,生物在发育过程中受到基因控制,许多细胞会正常地走向死亡.下列不属于这种细胞死亡现象的是(  )‎ ‎①组织细胞受到损伤而死亡 ②蝌蚪发育成为青蛙的过程中尾部消失了 ‎ ‎③寄主细胞因病毒的复制、释放而消亡 ④花冠在传粉后凋谢.‎ ‎ ‎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 ‎ ‎17.(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 已分化的细胞都是不可逆转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 ‎ B.‎ 细胞分化是不同细胞处在不同环境中造成的 ‎ ‎ C.‎ 细胞分化只发生在胚胎时期,其他的时期不会出现 ‎ ‎ D.‎ 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造成的 ‎ ‎ ‎18.(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下列①~⑤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 ‎ ‎ A.‎ ‎①④③②⑤⑥①‎ B.‎ ‎⑥①④⑤②③⑥‎ C.‎ ‎②③①④⑤②⑥‎ D.‎ ‎⑥①⑤④③②⑥‎ ‎ ‎ ‎19.(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如图表示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 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 ‎ ‎ B.‎ b 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 ‎ ‎ C.‎ c 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 ‎ ‎ D.‎ 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 ‎ ‎ ‎20.(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如图是某一动物体内与细胞分裂有关的一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 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 ‎ ‎ B.‎ 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②和③‎ ‎ ‎ C.‎ 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图中所示细胞 ‎ ‎ D.‎ ‎③所示细胞可能有交叉互换现象 ‎ ‎ ‎21.(2014•淇县校级一模)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 ‎②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③着丝点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 ‎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DNA数不变;‎ ‎⑤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⑥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 ‎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⑤‎ D.‎ ‎⑥⑦‎ ‎ ‎ ‎22.(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性染色体为(a)XY和(b)YY之精子是如何产生的(  )‎ ‎ ‎ A.‎ a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不分离,b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不分离 ‎ ‎ B.‎ a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不分离,b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不分离 ‎ ‎ C.‎ a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不分离,b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不分离 ‎ ‎ D.‎ a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不分离,b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不分离 ‎ ‎ ‎23.(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某雄性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的基因型是AaXBY,在一次减数分裂时形成一个AaXB的精子,则和这个精子同时产生的其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是(  )‎ ‎ ‎ A.‎ AaXB、Y、Y B.‎ AaXB、aY、aY C.‎ XB、aY、aY D.‎ aXB、AY、AY ‎ ‎ ‎24.(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大量事实表明,孟德尔发现的基因遗传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是平行的.据此作出的如下推测,哪一项是没有说服力的(  )‎ ‎ ‎ A.‎ 基因在染色体上 ‎ ‎ B.‎ 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 ‎ ‎ C.‎ 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 ‎ ‎ D.‎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 ‎ ‎ ‎25.(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 ‎ A.‎ 玉米的黄粒与圆粒 B.‎ 兔的白毛和羊的褐毛 ‎ ‎ C.‎ 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 D.‎ 豌豆高茎与绿色豆荚 ‎ ‎ ‎26.(1.5分)(1998•上海)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体比例为(  )‎ ‎ ‎ A.‎ B.‎ C.‎ D.‎ ‎ ‎ ‎27.(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纯合的黄圆(YYRR)豌豆与绿皱(yyrr)豌豆杂交,F1自交,将F2中的全部绿圆豌豆再种植(再自交),则F3中纯合的绿圆豌豆占F3的(  )‎ ‎ ‎ A.‎ B.‎ C.‎ D.‎ ‎ ‎ ‎28.(1.5分)(2014春•淮南期末)在某种牛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体色是红褐色的,aa是红色的.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中雄牛是红褐色的,而雌牛是红色的.一头红褐色母牛生了一头红色小牛,这头小牛的性别及基因型为(  )‎ ‎ ‎ A.‎ 雄性或雌性,aa B.‎ 雄性,Aa ‎ ‎ C.‎ 雌性,Aa D.‎ 雌性,aa或Aa ‎ ‎ ‎29.(1.5分)(2015•北京模拟)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男孩.男孩的外祖父、外祖母和祖母色觉都正常,祖父为色盲.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 ‎ ‎ A.‎ 祖父 B.‎ 祖母 C.‎ 外祖父 D.‎ 外祖母 ‎ ‎ ‎30.(1.5分)(1996•上海)番茄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圆形果实(S)对梨形果实(s)为显性(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现将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得到的F1与表现型为高茎梨形果的植株杂交,其杂交后代的性状及植株数分别为高茎圆形果120株,高茎梨形果128株,矮茎圆形果42株,矮茎梨形果38株.这杂交组合的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 ‎ ‎ A.‎ TTSS×ttSS B.‎ TTss×ttss C.‎ TTSs×ttss D.‎ TTss×ttSS ‎ ‎ ‎31.(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某血友病(遗传方式同红绿色盲)男孩,他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含有(  )‎ ‎ ‎ A.‎ 两个X染色体,两个Y染色体,两个血友病基因 ‎ ‎ B.‎ 一个X染色体,一个Y染色体,一个血友病基因 ‎ ‎ C.‎ 两个X染色体,两个Y染色体,一个血友病基因 ‎ ‎ D.‎ 一个X染色体,一个Y染色体,两个血友病基因 ‎ ‎ ‎32.(1.5分)(2012春•石家庄期末)果蝇白眼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显性性状为红眼.下列哪组杂交子代中,通过眼色就可直接判断果蝇的性别(  )‎ ‎ ‎ A.‎ 白眼雌蝇×白眼雄蝇 B.‎ 杂合红眼雌蝇×红眼雄蝇 ‎ ‎ C.‎ 白眼雌蝇×红眼雄蝇 D.‎ 杂合红眼雌蝇×白眼雄蝇 ‎ ‎ ‎33.(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如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则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A.‎ 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 ‎ ‎ B.‎ 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基因携带者 ‎ ‎ C.‎ 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家系的是甲、丙、丁 ‎ ‎ D.‎ 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女儿,正常的几率是 ‎ ‎ ‎34.(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已知某植物花瓣的形态和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A、Aa、aa分别控制大花瓣、小花瓣、无花瓣;BB和Bb控制红色,bb控制白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 A.‎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5种表现型 ‎ ‎ B.‎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色大花瓣植株占 ‎ ‎ C.‎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所产生的能稳定遗传的后代有4种基因型和3种表现型 ‎ ‎ D.‎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Bb所占的比例为 ‎ ‎ ‎35.(1.5分)(2011秋•威海期末)已知某生物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推测其双亲的基因型是(  )‎ ‎ ‎ A.‎ YYRR×YYRr B.‎ YYRr×YyRr C.‎ YyRr×YyRr D.‎ Yyrr×YyRr ‎ ‎ ‎36.(1.5分)(2014秋•科尔沁区期末)萝卜的根形是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的.现用两个纯合的圆形块根萝卜作亲本进行杂交.F1全为扁形块根.F1自交后代F2‎ 中扁形块根、圆形块根、长形块根的比例为9:6:1,则F2扁形块根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 ‎ A.‎ B.‎ C.‎ D.‎ ‎ ‎ ‎37.(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人的红绿色盲(b)属于伴性遗传,而先天性聋哑(a)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聋哑又患色盲的男孩.请推测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基因型及其概率分别是(  )‎ ‎ ‎ A.‎ AAXBY,‎ B.‎ AAXBY,‎ ‎ ‎ C.‎ AAXBY,或AaXBY,‎ D.‎ AAXBY,或AaXBY,‎ ‎ ‎ ‎38.(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豌豆的红花对白花是显性,长花粉对圆花粉是显性.现有红花长花粉与白花圆花粉植株杂交,F1都是红花长花粉.若F1自交获得400株F2植株,其中白花圆花粉个体为64株,则F2中双杂合的红花长花粉植株所占比例是(  )‎ ‎ ‎ A.‎ ‎17%‎ B.‎ ‎25%‎ C.‎ ‎32%‎ D.‎ ‎34%‎ ‎ ‎ ‎39.(1.5分)(2012•天津)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 A.‎ 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 ‎ ‎ B.‎ 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 ‎ ‎ C.‎ 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 ‎ ‎ D.‎ 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 ‎ ‎40.(1.5分)(2008•汕尾模拟)有一群自由生活的果蝇,Aa基因型占,AA基因型占,假设该群体中的雌雄个体间能随机交配,后代存活率相同且无基因致死现象.试问以该群果蝇为亲代,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子代中Aa类型所占的比例为(  )‎ ‎ ‎ A.‎ B.‎ C.‎ D.‎ ‎ ‎ ‎41.(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一对夫妇,其后代患甲病的几率为a,不患甲病的几率为b;患乙病的几率为c,不患乙病的几率为d,则这对夫妇生育一个小孩,只患一种病或两病兼发的几率依次为(  )‎ ‎ ‎ A.‎ ad+bc、ad B.‎ ‎1﹣ac﹣bd、ad C.‎ a+c﹣‎2ac、ac D.‎ b+d﹣‎2ac、ac ‎ ‎ ‎ ‎ 二、非选择题(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40分)‎ ‎42.(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如图是某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概念图,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A表示      过程,图B表示      过程.‎ ‎(2)图中b、c、d、e具有相同的      .若a为植物细胞,而d能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则说明d具有      .‎ ‎(3)若图C细胞中①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A,则在⑤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为      (不考虑基因突变等情况).‎ ‎ ‎ ‎43.(6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象.请回答:‎ ‎(1)处于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CD段形成的原因是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 ‎(2)图2中      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      处于DE段 ‎(3)图2乙细胞处于      期(填分裂方式及时期),产生的子细胞是      .‎ ‎ ‎ ‎44.(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图为某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与此相关的基因设为 A、a).‎ ‎(1)该病遗传方式为      遗传 ‎(选填:常染色体\X染色体,显性\隐性),Ⅰ1的基因型为      .‎ ‎(2)Ⅱ6 和Ⅱ7若再生第二胎,是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 ‎(3)Ⅲ10与Ⅲ11婚配后,生出患病孩子的可能性为      ,Ⅲ8与Ⅲ10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 ‎ ‎ ‎45.(9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图1表示是将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密闭小室中,给予一定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min测定小室中的CO2浓度.图2表示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定A、B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注:实验中所用的A、B两种植物叶片叶面积相等,且实验都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忽略光照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      上.以新鲜菠菜绿叶为原料提取这些色素时,使用的溶剂一般是      .‎ ‎(2)由图1分析可知,A、B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受      的影响.从实验开始到10min这段时间内,A植物叶片干重的变化趋势是      .‎ ‎(3)若A植物在第5min时,光照突然降低而其他条件不变,三碳化合物短时间内含量将      .‎ ‎(4)在第25~40min期间,两个密闭小室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      .从实验开始到第40min这一阶段,A植物积累的有机物量比B植物要      .‎ ‎(5)根据图2,当光照强度为c klx时,A植物叶片中叶绿体吸收CO2的速率是      mg/m2•h,一昼夜中B植物增加的葡萄糖为      mg/m2(设每日光照12小时,保留二位小数).‎ ‎ ‎ ‎46.(7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某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非等位基因A(a)和B(b)调控,A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A: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修饰效应出现,BB和Bb的效应不同).现有亲代P1(aaBB白色)和P2(AAbb红色),杂交实验如图:‎ ‎(1)花色遗传遵循的遗传学规律是      .‎ ‎(2)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其中纯合体在F2的白花中大约占      .‎ ‎(3)F2红花植株中杂合体出现的几率是      .‎ ‎(4)为了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可将F2中粉红色花植株自交,单株收获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      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与题中F2相同;其余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      .‎ ‎ ‎ ‎47.(8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果蝇中灰身(B)与黑身(b)、大翅脉(E)与小翅脉(e)是两对相对性状,对应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且独立遗传.灰身大翅脉的雌蝇与灰身小翅脉的雄蝇杂交,子代中47只为灰身大翅脉,49只为灰身小翅脉,17只为黑身大翅脉,15只为黑身小翅脉.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亲本中,雌蝇的基因型为      .‎ ‎(2)上述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      .如果用子代中一只灰身大翅脉个体与黑身小翅脉个体杂交(杂交后代都能成活),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有      种(2分),数量比为      .(2分)‎ ‎(3)在亲本杂交获得子代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只灰身大翅脉的无眼雌果蝇,为研究无眼基因的遗传特点,将该只灰身大翅脉的无眼雌果蝇与亲本中灰身小翅脉的雄果蝇杂交,F1性状分离比如下:‎ ‎(♀):有眼:无眼=1:1,灰身:黑身=3:1,大翅脉:小翅脉=1:1,‎ ‎(♂):有眼:无眼=1:1,灰身:黑身=3:1,大翅脉:小翅脉=1:1.‎ 由实验结果分析可知,无眼和有眼基因和灰身(B)与黑身(b)、大翅脉(E)与小翅脉(e)互不干扰,相对独立,现以F1果蝇为材料,设计一步杂交实验判断无眼性状的显隐性:‎ 杂交亲本为:F1中无眼雌雄果蝇杂交 实验结果分析:‎ ‎①若      ,则无眼为显性性状,‎ ‎②若      ,则无眼为隐性性状.‎ ‎ ‎ ‎ ‎ ‎2014-2015学年甘肃省嘉峪关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如图分别表示温度、pH与酶活性的关系.下列错误的叙述是(  )‎ ‎ ‎ A.‎ 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 ‎ B.‎ 曲线B、C说明不同的酶有不同的最适pH ‎ ‎ C.‎ 人体内胃蛋白酶的活性与曲线B相似 ‎ ‎ D.‎ 曲线A上的b点所对应的温度表示该酶的最适温度 考点:‎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分析:‎ 酶具有: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高温、过酸、过碱均会使酶失活.‎ 解答:‎ 解:A、在最适温度前,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下降;高温使酶失活.A错误.‎ B、曲线B、C对应的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0和9.0左右,反映出了不同的酶有不同最适的pH,B正确.‎ C、人体内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呈酸性,与B曲线相似,C正确.‎ D、曲线A是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曲线,b点对应的温度是酶的最适温度,D正确.‎ 故选:A.‎ 点评:‎ 考查酶的活性的曲线,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 ‎ ‎2.(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但不能催化蛋白质水解.该事实说明(  )‎ ‎ ‎ A.‎ 酶具有专一性 B.‎ 酶具有高效性 ‎ ‎ C.‎ 酶的化学本质是RNA D.‎ 酶的作用受温度影响 考点:‎ 酶的特性.‎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由以上分析可知,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蛋白质水解,说明了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 故选:A.‎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 ‎ ‎3.(1.5分)(2014•二连浩特市校级模拟)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 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2个磷酸基团组成 ‎ ‎ B.‎ 线粒体内大量合成ATP的部位是基质 ‎ ‎ C.‎ 在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ATP的速率增加 ‎ ‎ D.‎ 叶绿体内ATP的运输方向是基质→类囊体薄膜 考点:‎ 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分析:‎ ‎1、ATP分子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TP分子不稳定,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容易断裂,并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 ‎2、生物体内ATP的含量很少,但其与ADP相互转化的速度很快,这样可以保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供应.‎ ‎3、ATP的合成途径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其中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能产生能量,但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最多.‎ 解答:‎ 解:A、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2个磷酸基团组成,A错误;‎ B、线粒体内大量合成ATP的部位是内膜(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B错误;‎ C、剧烈运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此时肌细胞产生ATP的速率增加,C正确;‎ D、叶绿体内ATP的运输方向是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质,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要求考生识记ATP的化学组成及合成途径,掌握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及意义,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 ‎ ‎4.(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 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能长期适应缺氧环境 ‎ ‎ B.‎ 香蕉在无02、干燥、零度低温和无乙烯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 ‎ ‎ C.‎ 快速登山时人体主要是从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的过程中获得能量 ‎ ‎ D.‎ 等量的酵母菌,甲组进行有氧呼吸,乙组进行发酵.若两组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两者释放的 CO2与消耗的0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3‎ 考点:‎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 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根有毒害作用;登山是一个长时间运动的过程,以有氧呼吸供能为主;蔬菜在低氧、湿润、低温的环境中可以降低呼吸作用;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又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解答:‎ 解:A、水稻是需氧型生物,主要进行的是有氧呼吸,只能适应短暂的无氧条件,长期缺氧根部会产生大量酒精毒害死亡,A错误;‎ B、果蔬的保鲜条件是低氧,低湿度、零上低温和无乙烯条件下,可以延长保鲜时间,B错误;‎ C、快速登山时人体主要是通过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提供能量,C错误;‎ D、等量的酵母菌,甲组进行有氧呼吸,乙组进行发酵.若两组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根据有氧呼吸中1葡萄糖~6氧气~6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中1葡萄糖~2二氧化碳,则两者释放的CO2与消耗的0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2):6=4:3,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对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重点.‎ ‎ ‎ ‎5.(1.5分)(2010•天津)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  )‎ ‎①叶绿体基质 ②类囊体薄膜 ③线粒体基质 ④线粒体内膜.‎ ‎ ‎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考点:‎ 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 CO2的固定发生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CO2的产生发生于呼吸作用的第二阶段.‎ 光合作用过程及场所:‎ 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包括2个反应:一个是水的光解,另一个是ATP的合成;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也包括2个化学反应:一个是二氧化碳的固定,另一个是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呼吸作用的三个过程及场所是:‎ 第一阶段:反应物:C6H12O6产物是:2丙酮酸+[H]+能量(2ATP、少) 场所: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反应物:2丙酮酸+6H2O产物是:6CO2+[H]+能量(2ATP、少) 场所:线粒体基质 第三阶段:反应物:[H]+6O2 产物是:12H2O+能量 (34ATP、多) 场所:线粒体内膜 解答:‎ 解:CO2的固定发生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①;CO2的产生发生于呼吸作用的第二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基质③.‎ 故选:A.‎ 点评:‎ 这种基础性的题目必须明确相关的知识点,记忆的熟练就是送分题,记忆的不熟练就是失分题.‎ ‎ ‎ ‎6.(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植物细胞内线粒体与叶绿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 ‎ A.‎ 在夜间,线粒体可为叶绿体提供CO2,参与暗反应 ‎ ‎ B.‎ 在白天,叶绿体可为线粒体提供O2,并在线粒体内参与有氧呼吸 ‎ ‎ C.‎ 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内膜、基质中分布着相同的酶 ‎ ‎ D.‎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含DNA,而叶绿体的基质中还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 考点:‎ 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 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必须在光照条件下进行,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阶段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 解答:‎ 解:A、在夜间,没有光照,无法进行光反应,不能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 ‎,暗反应也无法进行,A错误;‎ B、在白天,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可以进入线粒体参与呼吸作用的进行,B正确;‎ C、线粒体内分布的是有氧呼吸的酶,叶绿体分布的是光合作用的酶,C错误;‎ D、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特点以及功能联系,难度适中,意在考查学生综合掌握所学知识的能力.‎ ‎ ‎ ‎7.(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比较植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正确的是(  )‎ ‎ ‎ A.‎ 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底物,不是无氧呼吸的主要底物 ‎ ‎ B.‎ CO2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不是无氧呼吸的产物 ‎ ‎ C.‎ 有氧呼吸逐步释放能量,无氧呼吸瞬间释放能量 ‎ ‎ D.‎ 有氧呼吸产生还原性氢,无氧呼吸过程中也能产生还原性氢 考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梳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 解:A、葡萄糖既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底物,也是无氧呼吸的主要底物,A错误;‎ B、二氧化碳既可以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也可能是无氧呼吸的产物,B错误;‎ C、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能量都是逐步释放的,C错误;‎ D、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都产生还原氢,D正确.‎ 故选:D.‎ 点评:‎ 对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 ‎ ‎8.(1.5分)(2014•民乐县校级模拟)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中释放CO2 (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 ‎ A.‎ 昼夜不停地光照,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 ‎ B.‎ 昼夜不停地光照,在‎15℃‎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 ‎ ‎ C.‎ 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在‎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 ‎ D.‎ 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在‎10℃‎时的2倍 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 本题的实验变量有两个:温度和有无光照,而做出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光照下吸收CO2数值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黑暗中释放CO2表示呼吸作用速率.然后,比较表格中的数字,根据数据的变化特点可以得出呼吸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而净光合速率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出现先增强后下降的趋势,‎25℃‎达到最大值.‎ 解答:‎ 解:A、表中“光照下吸收CO2(mg/h)”代表的是净光合作用速率,“黑暗中释放CO2‎ ‎(mg/h)”代表的是呼吸作用速率.由表可知,在昼夜不停地光照条件下,只要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0,植物就可以正常生长,A错误;‎ B、净光合作用速率越大,植物生长越快,故昼夜不停地光照,在‎25℃‎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B错误;‎ C、有机物积累量=光照下积累的有机物量﹣黑暗下消耗的有机物量,故每天光照12小时,黑暗12小时,在‎20℃‎时该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最大,C正确;‎ D、每天光照12小时,‎30℃‎时积累的有机物量是:(3.50﹣3.00)×12=6(mg),‎10℃‎时积累的有机的量是:(1.75﹣0.75)×12=12(mg),两者的比值为0.5,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着重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运用单因素研究光合作用的能力,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关物质的计算能力,在计算时善于利用公式: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消耗总量=净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消耗量+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量.‎ ‎ ‎ ‎9.(1.5分)(2009•广州二模)科学家研究小麦‎2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得到如图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 A.‎ 在‎25℃‎条件下研究时,cd段位置会下移,a会上移 ‎ ‎ B.‎ a点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 ‎ C.‎ 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缺Mg时,b点将向右移动 ‎ ‎ D.‎ c点之后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可能与叶绿体中酶的浓度 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a点光照强度为0,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时,二氧化碳吸收量为0,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表示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c点以后光照强度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不增加,表示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 解答:‎ 解:A、图中示二氧化碳吸收量代表光合作用强度,二氧化碳释放量代表呼吸作用强度.当温度升高为‎25℃‎时,因为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所以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都会增大,因此cd段会上移,a点会下移,A错误;‎ B、a点时,光照强度为零,故小麦只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其中线粒体是细胞器,B正确;‎ C、Mg是植物合成叶绿素的必须元素,叶绿素在光合作用时可以吸收和传递光能,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当缺少Mg元素时,叶绿素的合成就会受阻,从而使光合作用的强度降低,由于呼吸作用的强度不受影响,所以要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就必须要增加光照强度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因此b点右移,C正确;‎ D、据图可知,c点是光饱和点,c点之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增大,此时影响的因素可能是色素含量、原料、酶的浓度等,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 ‎ ‎10.(1.5分)(2014秋•盐城校级期末)如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强度变化原因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 ‎ A.‎ 从A→B主要原因是光照增强,气温上升 ‎ ‎ B.‎ 从B→C主要原因是温度过高,酶失活 ‎ ‎ C.‎ 从C→D主要原因是气孔打开,CO2供应增加 ‎ ‎ D.‎ 从D→E主要原因是光照减弱,气温下降 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 本题是对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强度影响的考查,分析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明确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是由于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供应发生变化引起的,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 解;A、由题图曲线可知,从6时~9时气温上升,光照强度增强,因此光合作用强度增强,A正确;‎ B、C点对应的现象是光合午休现象,B→C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B错误;‎ C、C→D,光合午休现象逐渐消失,气孔打开,二氧化碳供应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强,C正确;‎ D、D→E处于一天的下午,光照强度减弱,气温下降,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减弱,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温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对于不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综合影响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 ‎ ‎11.(1.5分)(2012秋•宁波期末)正常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当突然改变条件后,即可发现其叶肉细胞内五碳化合物含量突然上升,则改变的条件是(  )‎ ‎ ‎ A.‎ 停止光照 B.‎ 停止光照并降低CO2浓度 ‎ ‎ C.‎ 升高CO2浓度 D.‎ 降低CO2浓度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C5的含量要从二氧化碳的固定和C3的还原两条途径考虑.‎ 解答:‎ 解:A、停止光照,光反应停止,但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能进行,即C5能转变成C3.由于光反应停止,导致ATP和[H]减少,因此C3转变成C5的速率变慢,因此C5的含量下降,A错误;‎ B、降低二氧化碳浓度时,使C5转变成C3的速率下降,同时由于停止光照,ATP和[H]‎ 减少,C3转变成C5的速率下降,因此C5的含量基本不变,B错误;‎ C、升高二氧化碳浓度时,C5转变成C3的速率加快,光反应不受影响,即C3转变成C5的速率不变,故C5的含量下降,C错误;‎ D、降低二氧化碳浓度时,C5转变成C3的速率下降,光照正常,说明C3转变成C5的速率不变,因此C5的含量增加,D正确.‎ 故选:D.‎ 点评:‎ 在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总结.如停止光照强度或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时,都能导致C3增多,C5减少;提高光照强度和降低二氧化碳浓度时,都能导致C3减少,C5增多.记准一个,另外一个相反.‎ ‎ ‎ ‎12.(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和溶解度最小的色素分别是(  )‎ ‎ ‎ A.‎ 叶黄素、叶绿素b B.‎ 胡萝卜素、叶绿素b ‎ ‎ C.‎ 叶绿素a、叶绿素b D.‎ 叶绿素a、叶黄素 考点:‎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分析:‎ ‎1、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2、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解答:‎ 解: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上出现四条宽度、颜色不同的彩带(如图) ‎ 从上到下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最宽:叶绿素a;最窄:叶绿素b.‎ 所以扩散速度最快的是胡萝卜素,溶解度最小的是叶绿素b.‎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要求学生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 ‎ ‎ ‎13.(1.5分)(2012秋•邢台期末)在有氧呼吸过程中,形成水的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发生在(  )‎ ‎ ‎ A.‎ 第一阶段 B.‎ 第二阶段 ‎ ‎ C.‎ 第三阶段 D.‎ 第二、第三阶段 考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 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产生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释放少量能量,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氧气与还原氢反应产生水,释放大量能量.‎ 解答:‎ 解:由有氧呼吸的过程可知,在有氧呼吸过程中,形成水的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发生在第三阶段.‎ 故选:C.‎ 点评:‎ 对有氧呼吸过程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 ‎ ‎14.(1.5分)(2014秋•鸡西期末)图1表示在一定的光照强度下,植物叶肉细胞中CO2、O2的来源和去路,找出图1在图2中的位置(  )‎ ‎ ‎ A.‎ AB之间 B.‎ BC之间 C.‎ C点以后 D.‎ B点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 分析图解可知:图1中,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图中看出,线粒体释放的二氧化碳除了供给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以,还扩散到细胞外;并且线粒体消耗的氧气来源于叶绿体和细胞外,表明此时有氧呼吸大于光合作用.‎ 图2中,A点无光照,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因此AB段表示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而B点之后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解答:‎ 解:从图1可以看出,线粒体产生的CO2除了供给叶绿体,还释放出一部分,说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分析图2,B点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的点,AB段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因此图1位于图2的AB段.‎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者之间的关系,考生要能够通过图1中气体交换关系判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关系,然后在图2中找到对应的区段;明确图2中B点为分界点,表示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因此B点之前表示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B点之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 ‎ ‎15.(1.5分)(2014秋•泰安期末)癌细胞容易转移,这是因为(  )‎ ‎ ‎ A.‎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 ‎ B.‎ 癌细胞为球形 ‎ ‎ C.‎ 癌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 ‎ D.‎ 癌细胞体积较小 考点:‎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 癌细胞的特征:(1)失去接触抑制,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间黏着性降低,导致癌细胞易扩散转移.‎ 解答:‎ 解:A、所有细胞的细胞膜都具有流动性,因此这不是癌细胞容易转移的原因,A错误;‎ B、癌细胞容易扩散转移不是因为其形态为球形,B错误;‎ C、癌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导致癌细胞易扩散转移,C正确;‎ D、癌细胞容易扩散转移不是因为其体积较小,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只要考生识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明确癌细胞容易扩散转移的原因是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 ‎ ‎16.(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细胞程序性死亡”学说认为,生物在发育过程中受到基因控制,许多细胞会正常地走向死亡.下列不属于这种细胞死亡现象的是(  )‎ ‎①组织细胞受到损伤而死亡 ②蝌蚪发育成为青蛙的过程中尾部消失了 ‎ ‎③寄主细胞因病毒的复制、释放而消亡 ④花冠在传粉后凋谢.‎ ‎ ‎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考点:‎ 细胞凋亡的含义.‎ 分析:‎ ‎1、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以及抵御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2、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是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 解答:‎ 解:①组织细胞受到损伤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①正确;‎ ‎②蝌蚪发育成为青蛙的过程中尾部消失,是由于尾部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结果,②错误;‎ ‎③寄主细胞因病毒的复制、释放而消亡不属于细胞凋亡,属于细胞坏死,③正确;‎ ‎④花冠在传粉后凋谢,是由于尾部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结果,④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细胞坏死是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是非正常死亡.‎ ‎ ‎ ‎17.(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 已分化的细胞都是不可逆转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 ‎ B.‎ 细胞分化是不同细胞处在不同环境中造成的 ‎ ‎ C.‎ 细胞分化只发生在胚胎时期,其他的时期不会出现 ‎ ‎ D.‎ 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造成的 考点:‎ 细胞的分化.‎ 分析:‎ ‎1、一般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起点是一个细胞(受精卵),细胞的分裂只能繁殖出许多相同细胞,只有经过细胞分化才能形成胚胎、幼体,并发育成成体,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2、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的、稳定的渐变过程.‎ 解答:‎ 解:A、已分化的细胞一直保持分化状态,具有不可逆转的,但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A错误;‎ B、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环境无关,B错误;‎ C、细胞的分化贯穿于整个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在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C错误;‎ D、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 ‎ ‎18.(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下列①~⑤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 ‎ ‎ A.‎ ‎①④③②⑤⑥①‎ B.‎ ‎⑥①④⑤②③⑥‎ C.‎ ‎②③①④⑤②⑥‎ D.‎ ‎⑥①⑤④③②⑥‎ 考点:‎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染色体复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染色单体(成染色质丝状);前期染色质丝螺旋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中期染色体清晰,且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位置;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末期染色体进入两个细胞,染色体恢复染色质状.‎ 解答:‎ 解:由题图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可知,①~⑤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⑥→①→⑤→④→③→②→⑥.‎ 故选:B.‎ 点评:‎ 对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 ‎ ‎19.(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如图表示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 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 ‎ ‎ B.‎ b 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 ‎ ‎ C.‎ c 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 ‎ ‎ D.‎ 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 考点:‎ 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分析:‎ 本题是对细胞周期概念和细胞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的考查.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长,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分析线段图可知,a、c持续的时间长,为分裂间期,b、d持续的时间短为分裂期.一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为a+b或c+d.‎ 解答:‎ 解:A、a、c是分裂间期,b、d是分裂期,该图中有两个细胞周期,即a+b或c+d,A正确;‎ B、由细胞周期的概念可知,该图中一个细胞周期是a+b或c+d,不能是b+c,B错误;‎ C、c是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结束后DNA加倍,C正确;‎ D、d是分裂期,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均分,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周期的判断,分裂期与分裂间期的特点,对细胞周期概念的准确理解是解题的关键.从细胞周期的概念可以推断,一个细胞周期一定是分裂间期+分裂期,而不能倒过来.‎ ‎ ‎ ‎20.(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如图是某一动物体内与细胞分裂有关的一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 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 ‎ ‎ B.‎ 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②和③‎ ‎ ‎ C.‎ 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图中所示细胞 ‎ ‎ D.‎ ‎③所示细胞可能有交叉互换现象 考点:‎ 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分析:‎ 分析题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 解:A、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②③,A错误;‎ B、上述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B错误;‎ C、原始生殖细胞可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因此动物睾丸或卵巢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C正确;‎ D、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不可能发生交叉互换现象,因为交叉互换现象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同时能准确辨别图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 ‎ ‎ ‎21.(2014•淇县校级一模)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 ‎②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③着丝点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 ‎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DNA数不变;‎ ‎⑤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⑥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 ‎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⑤‎ D.‎ ‎⑥⑦‎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 减数分裂:‎ ‎(1)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2)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3)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减半.‎ 解答:‎ 解: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①正确; ‎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在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②错误;‎ ‎③着丝点在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③错误;‎ ‎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DNA数减半,④错误;‎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⑤正确;‎ ‎⑥染色体复制发生在联会前,⑥错误;‎ ‎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⑦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的特点、具体过程、结构,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 ‎ ‎22.(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性染色体为(a)XY和(b)YY之精子是如何产生的(  )‎ ‎ ‎ A.‎ a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不分离,b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不分离 ‎ ‎ B.‎ a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不分离,b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不分离 ‎ ‎ C.‎ a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不分离,b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不分离 ‎ ‎ D.‎ a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不分离,b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不分离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 人类性染色体为XY型,其中女性为XX,男性为XY.男性XY经减数分裂产生含X和含Y的精子比为1:1.‎ 解答:‎ 解:正常情况下,男性(XY)经减数分裂产生含X和含Y的精子.如果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XY没有分离,则能产生含XY的异常精子;如果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但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两条Y染色体移向细胞的同一极,则能产生含YY染色体的异常精子.‎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23.(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某雄性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的基因型是AaXBY,在一次减数分裂时形成一个AaXB的精子,则和这个精子同时产生的其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是(  )‎ ‎ ‎ A.‎ AaXB、Y、Y B.‎ AaXB、aY、aY C.‎ XB、aY、aY D.‎ aXB、AY、AY 考点:‎ 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分析:‎ 精子的形成过程:‎ ‎(1)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 ‎(2)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 ‎(3)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 ‎(4)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 解答:‎ 解: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了一个AaXB的精子,说明含有A和a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移向同一极并分配到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所以产生了基因型为AAaaXBXB和YY的两种次级精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所以基因型为YY的次级精母细胞产生了两个基因型为Y的精子,而基因型为AAaaXBXB的次级精母细胞形成了两个基因型为AaXB的精子.由此可见,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aXB,Y,Y.‎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精子的形成过程,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征,特别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能结合题干所给精原细胞和精子的基因型,推测其他三种精子的基因型.‎ ‎ ‎ ‎24.(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大量事实表明,孟德尔发现的基因遗传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是平行的.据此作出的如下推测,哪一项是没有说服力的(  )‎ ‎ ‎ A.‎ 基因在染色体上 ‎ ‎ B.‎ 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 ‎ ‎ C.‎ 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 ‎ ‎ D.‎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 考点:‎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 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了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并提出了如下推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因为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而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同样配子中也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一条.‎ ‎3、体细胞中的成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的来源也是如此.‎ ‎4、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相同.‎ 解答:‎ 解:A、由于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具有平行关系,在此基础上可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A正确;‎ 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B正确;‎ C、基因的遗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是平行的,这不能说明每条染色体上载有许多基因,即通过基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不能得出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这一结论,C错误;‎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考生明确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识记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能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推断出相应的结论是解题的关键.‎ ‎ ‎ ‎25.(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 ‎ A.‎ 玉米的黄粒与圆粒 B.‎ 兔的白毛和羊的褐毛 ‎ ‎ C.‎ 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 D.‎ 豌豆高茎与绿色豆荚 考点:‎ 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 分析:‎ 相对性状是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解答:‎ 解:A、玉米的黄粒与圆粒不是同一性状,A错误;‎ B、兔和羊不是同一物种,B错误;‎ C、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是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 D、茎的高度与豆荚的颜色不是同一性状,D错误.‎ 故选:C.‎ 点评:‎ 对于相对性状的概念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 ‎ ‎26.(1.5分)(1998•上海)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体比例为(  )‎ ‎ ‎ A.‎ B.‎ C.‎ D.‎ 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杂合体逐代自交,纯合子的比例越来越高,杂合子的比例越来越低.‎ 解答:‎ 解:假设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的基因型为Aa,则Aa自交一次后代F1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即AA,Aa,aa,再让F1自交得到的F2中AA=+×=,Aa=×=,aa=+×=;在让F2自交得到的F3中AA=+×=,Aa=×=,aa=+×=,所以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代中纯合体比例为+=.‎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27.(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纯合的黄圆(YYRR)豌豆与绿皱(yyrr)豌豆杂交,F1自交,将F2中的全部绿圆豌豆再种植(再自交),则F3中纯合的绿圆豌豆占F3的(  )‎ ‎ ‎ A.‎ B.‎ C.‎ D.‎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纯种黄色圆粒豌豆(YYRR)×纯种绿色皱粒豌豆(yyrr)→F1均为黄色圆粒(YyRr)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Y_R_):黄色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绿色皱粒(yyrr)=9:3:3:1.据此答题.‎ 解答:‎ 解:纯种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yyrr)作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圆粒(YyRr),F1再进行自交,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因此,F2中全部绿色圆粒豌豆为1yyRR、2yyRr.再让F2中全部绿色圆粒豌豆种植并自交,则F3中纯合的绿色圆粒是F3的+×=.‎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28.(1.5分)(2014春•淮南期末)在某种牛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体色是红褐色的,aa是红色的.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中雄牛是红褐色的,而雌牛是红色的.一头红褐色母牛生了一头红色小牛,这头小牛的性别及基因型为(  )‎ ‎ ‎ A.‎ 雄性或雌性,aa B.‎ 雄性,Aa ‎ ‎ C.‎ 雌性,Aa D.‎ 雌性,aa或Aa 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体色是红褐色的,aa是红色的.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中雄牛是红褐色的,而雌牛是红色的.说明其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解答:‎ 解:由于AA的雌牛是红褐色的,而Aa和aa的雌牛是红色的,所以一头红褐色母牛的基因型为AA.它与一雄牛杂交后,后代的基因型为A﹣.由于aa的雄牛、Aa和aa的雌牛都是红色的,所以现生了一头红色小牛的基因型必定是Aa,其性别为雌性.‎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 ‎ ‎29.(1.5分)(2015•北京模拟)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男孩.男孩的外祖父、外祖母和祖母色觉都正常,祖父为色盲.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 ‎ ‎ A.‎ 祖父 B.‎ 祖母 C.‎ 外祖父 D.‎ 外祖母 考点:‎ 伴性遗传.‎ 分析:‎ 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表现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且隔代、交叉遗传.若母亲有病,则儿子一定有病;父亲正常,则女儿一定正常.该男孩的致病基因肯定来自于自己的母亲,再推出来自于祖父母的可能性.‎ 解答:‎ 解:已知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该红绿色盲男孩的基因型是XbY,其致病基因Xb一定来自于他的妈妈(而与父亲无关,父亲提供的是Y),但是妈妈正常,所以妈妈的基因型是XBXb,由题干已知外祖父母色觉都正常,外祖父给妈妈的一定是XB,则妈妈的色盲基因肯定来自于外祖母(XBXb).‎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 ‎ ‎30.(1.5分)(1996•上海)番茄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圆形果实(S)对梨形果实(s)为显性(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现将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得到的F1与表现型为高茎梨形果的植株杂交,其杂交后代的性状及植株数分别为高茎圆形果120株,高茎梨形果128株,矮茎圆形果42株,矮茎梨形果38株.这杂交组合的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 ‎ ‎ A.‎ TTSS×ttSS B.‎ TTss×ttss C.‎ TTSs×ttss D.‎ TTss×ttSS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已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杂交后代的性状及植株数分别为高茎圆形果120株,高茎梨形果128株,矮茎圆形果42株,矮茎梨形果38株来判断亲本的基因型.‎ 解答:‎ 解:已知番茄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圆形果实(S)对梨形果实(s)为显性,所以高茎梨形果的植株的基因型为T﹣ss,根据F1与表现型为高茎梨形果的植株杂交,其杂交后代的性状及植株数分别为高茎圆形果120株,高茎梨形果128株,矮茎圆形果42株,矮茎梨形果38株=3:3:1:1,分析发现高茎:矮茎=3:1,说明亲本是Tt×Tt;同时后代中圆形果:梨形果=1:1,说明双亲是Ss×ss.所以F1的基因型是TtSs.而F1是由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得到的,所以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TTSS、ttss或TTss、ttSS.‎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判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能力.‎ ‎ ‎ ‎31.(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某血友病(遗传方式同红绿色盲)男孩,他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含有(  )‎ ‎ ‎ A.‎ 两个X染色体,两个Y染色体,两个血友病基因 ‎ ‎ B.‎ 一个X染色体,一个Y染色体,一个血友病基因 ‎ ‎ C.‎ 两个X染色体,两个Y染色体,一个血友病基因 ‎ ‎ D.‎ 一个X染色体,一个Y染色体,两个血友病基因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 解: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应的基因用H、h表示),则患病男孩的基因型为XhY.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细胞中进行了染色体的复制,但染色体数目不变,而DNA数目加倍.因此,该男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一个X染色体,一个Y染色体,两个血友病基因.‎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题中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 ‎ ‎32.(1.5分)(2012春•石家庄期末)果蝇白眼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显性性状为红眼.下列哪组杂交子代中,通过眼色就可直接判断果蝇的性别(  )‎ ‎ ‎ A.‎ 白眼雌蝇×白眼雄蝇 B.‎ 杂合红眼雌蝇×红眼雄蝇 ‎ ‎ C.‎ 白眼雌蝇×红眼雄蝇 D.‎ 杂合红眼雌蝇×白眼雄蝇 考点:‎ 伴性遗传.‎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果蝇眼色的遗传为伴X遗传,红眼对白眼为显性,设受A和a这对等位基因控制,则雌果蝇有:XAXA(红)、XAXa(红)、XaXa(白);雄果蝇有:XAY(红)、XaY(白).据此答题.‎ 解答:‎ 解:A、XaXa(白雌)×XaY(白雄)→XaXa(白雌)、XaY(白雄),所以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A错误;‎ B、XAXa(杂合红雌)×XAY(红雄)→XAXA(红雌)、XAXa(红雌)、XAY(红雄)、XaY(白雄),所以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B错误;‎ C、XaXa(白雌)×XAY(红雄)→XAXa(红雌)、XaY(白雄),所以可以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C正确;‎ D、XAXa(杂合红雌)×XaY(白雄)→XAXa(红雌)、XaXa(白雌)、XAY(红雄)、XaY(白雄),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熟练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以及伴性遗传的遗传特点进行解题,难度适中.由于伴性遗传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要求雌雄果蝇的表现型不同,则雌果蝇必须是纯合子,由此进行判断即可.‎ ‎ ‎ ‎33.(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如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则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A.‎ 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 ‎ ‎ B.‎ 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基因携带者 ‎ ‎ C.‎ 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家系的是甲、丙、丁 ‎ ‎ D.‎ 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女儿,正常的几率是 考点:‎ 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 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测,“无中生有”是隐性,“无”指的是父母均不患病,“有”指的是子代中有患病个体;隐性遗传看女病,后代女儿患病父亲正常的话是常染色体遗传.“有中生无”是显性,“有”指的是父母患病,“无”指的是后代中有正常个体;显性遗传看男病,儿子正常母亲患病为常染色体遗传,母女都患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母亲和女儿都正常,遗传病只在男子之间遗传的话,极有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 分析遗传系谱图,甲父母正常,女儿患病,则该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父母也正常,儿子患病,则该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丙无法判断具体的遗传病类型;丁父母患病,儿子正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据此解答.‎ 解答:‎ 解:A、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丁表示的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错误;‎ B、乙表示的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此时患病男孩的父亲不是携带者,B错误;‎ C、甲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丙母亲患病,儿子正常,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家系,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而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所以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家系的是甲、丙、丁,C正确;‎ D、致病基因用A表示,丁中父母的基因型是Aa和Aa,若再生一个女儿,正常的几率是,D错误.‎ 故选: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传递方式的判断,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遗传系谱图,获取信息解决遗传问题的能力,难度适宜.‎ ‎ ‎ ‎34.(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已知某植物花瓣的形态和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A、Aa、aa分别控制大花瓣、小花瓣、无花瓣;BB和Bb控制红色,bb控制白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 A.‎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5种表现型 ‎ ‎ B.‎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色大花瓣植株占 ‎ ‎ C.‎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所产生的能稳定遗传的后代有4种基因型和3种表现型 ‎ ‎ D.‎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Bb所占的比例为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植物花瓣的形态和花瓣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因此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A对a是不完全显性,B对b是完全显性.所以红色大花瓣基因型是AAB_,白色大花瓣基因型是AAbb,红色小花瓣基因型是AaB_,白色小花瓣基因型是Aabb,无花瓣基因型是aa__.‎ 解答:‎ 解:A、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Aa×Aa→子代表现型是3种,Bb×Bb→后代的表现型2种,但是基因型为aaB_和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无花瓣,表型相同,因此后代有5种表现型,A正确;‎ B、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Aa×Aa→后代大花瓣为AA,Bb×Bb→后代红色为B_为,因此后代中红色大花瓣植株占=,B正确;‎ C、AaBb自交,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是纯合子,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共4种,其中aaBB、aabb没有花瓣,因此属于同一种表现型,共3种表现型,C正确;‎ D、由题意可知,白色小花瓣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不同组合的亲本所产生的后代中出现白色小花瓣植株最多的概率是,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需要学生根据表现型正确写出相应的基因型,难度较大.‎ ‎ ‎ ‎35.(1.5分)(2011秋•威海期末)已知某生物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推测其双亲的基因型是(  )‎ ‎ ‎ A.‎ YYRR×YYRr B.‎ YYRr×YyRr C.‎ YyRr×YyRr D.‎ Yyrr×YyRr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解答:‎ 解:对于Y来说,由题意可知,双亲交配后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YY:Yy=1:1,因此双亲的基因型为YY和Yy;对于R来说,双亲交配后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rr=1:2:1,因此双亲的基因型为Rr和Rr,所以已知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YYRR:YYrr:YyRR:Yyrr:YYRr:YyRr=1:1:1:1:2:2.按自由组合定律推测,双亲的基因型是YYRr和YyRr.‎ 故选:B.‎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内容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利用分解、组合法解题会使问题简化.‎ ‎ ‎ ‎36.(1.5分)(2014秋•科尔沁区期末)萝卜的根形是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的.现用两个纯合的圆形块根萝卜作亲本进行杂交.F1全为扁形块根.F1自交后代F2中扁形块根、圆形块根、长形块根的比例为9:6:1,则F2扁形块根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 ‎ A.‎ B.‎ C.‎ D.‎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9:6:1的比例为9:3:3:1比例的变式,因此由题意可知,两个纯合的圆形块根萝卜作亲本进行杂交的遗传图解为:P:YYrr(圆形)×yyRR(圆形)→F1:YyRr(扁形)→F2:9Y_R_(扁形):3Y_rr(圆形):3yyR_(圆形):1yyrr(长形).‎ 解答:‎ 解:由题意可知扁形基因型:A_B_;圆形块根基因型:A_bb或者aaB_;长形块根基因型aabb.根据F2表现型及比例可知,双显性个体表现为扁形块根(占所有F2的),而双显性个体中有一个纯合子(AABB,占),所以F2‎ 扁形块根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的特殊数量比,意在考查考生对9:3:3:1变形的理解及运用.‎ ‎ ‎ ‎37.(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人的红绿色盲(b)属于伴性遗传,而先天性聋哑(a)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聋哑又患色盲的男孩.请推测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基因型及其概率分别是(  )‎ ‎ ‎ A.‎ AAXBY,‎ B.‎ AAXBY,‎ ‎ ‎ C.‎ AAXBY,或AaXBY,‎ D.‎ AAXBY,或AaXBY,‎ 考点:‎ 伴性遗传.‎ 分析:‎ 已知红绿色盲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而先天性聋哑(a)属于常染色体遗传.先根据夫妇的表现型写出可能的基因型,再根据后代的表现型确定夫妇最终的基因型,再作进一步的计算.‎ 解答:‎ 解:根据题意这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聋哑又患色盲的男孩,基因型为aaXbY,则这对正常夫妇的基因型是AaXBY和AaXBXb,他们再生一个没有白化病(A_)也不患色盲的男孩(XBY)的基因型可能有AAXBY或AaXBY,该正常男孩基因型为AAXBY的概率是×=,基因型为AaXBY的概率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图形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 ‎ ‎38.(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豌豆的红花对白花是显性,长花粉对圆花粉是显性.现有红花长花粉与白花圆花粉植株杂交,F1都是红花长花粉.若F1自交获得400株F2植株,其中白花圆花粉个体为64株,则F2中双杂合的红花长花粉植株所占比例是(  )‎ ‎ ‎ A.‎ ‎17%‎ B.‎ ‎25%‎ C.‎ ‎32%‎ D.‎ ‎34%‎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豌豆的红花对白花是显性,长花粉对圆花粉是显性,说明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红花长花粉与白花圆花粉植株杂交,F1都是红花长花粉,说明F1都是杂合体,即AaBb.根据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即可求出F2中双杂合的红花长花粉植株数.‎ 解答:‎ 解:设红花基因型为A,长花粉基因型为B,则F2中aabb占,则aabb占16%,则F1产生的配子ab占40%,配子中,ab=AB=40%,则Ab=aB=10%,可求得:AaBb所占比例为:40%×40%×2+10%×10%×2=34%.‎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39.(1.5分)(2012•天津)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 A.‎ 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 ‎ ‎ B.‎ 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 ‎ ‎ C.‎ 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 ‎ ‎ D.‎ 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考点:‎ 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分析:‎ 据题干信息,若双亲的基因型为BbXRXR和BbXrY,则子一代中没有白眼残翅雄果蝇,故双亲的基因型只能为BbXRXr和BbXrY.白眼残翅雌果蝇基因型是bbXrXr,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单体,DNA含量加倍,基因组成是bbbbXrXrXrXr,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两个细胞,DNA含量减半,基因型bbXrXr.‎ 解答:‎ 解A、根据题意可知,亲本中红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B_XRX﹣,白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了BbXrY,F1代出现白眼残翅雄果蝇(bbXrY),说明亲本中红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故A正确;‎ B、亲本雌果蝇产生的配子中1/2的含Xr,亲本雄果蝇产生的配子中也有1/2的含Xr,故B正确;‎ C、Fl代出现长翅果蝇的概率是3/4,出现雄果蝇的概率为1/2,所以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4×1/2=3/8,故C错误;‎ D、白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在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基因加倍,初级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bbbbXrXrXrXr,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为bbXrXr,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 ‎ ‎40.(1.5分)(2008•汕尾模拟)有一群自由生活的果蝇,Aa基因型占,AA基因型占,假设该群体中的雌雄个体间能随机交配,后代存活率相同且无基因致死现象.试问以该群果蝇为亲代,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子代中Aa类型所占的比例为(  )‎ ‎ ‎ A.‎ B.‎ C.‎ D.‎ 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解决该题的关键是两个公式: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杂合子的频率.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时(A、a),设p表示A的基因频率,q表示a的基因频率,则基因型AA的频率为p2,Aa的频率为2pq,aa的频率为q2.‎ 解答:‎ 解:由题干信息可知,Aa基因型占,AA基因型占 ,可知A基因频率为=AA+=‎ ‎,a基因频率为,该群体中的雌雄个体间能随机自由交配,后代存活率相同且无基因致死现象,符合遗传平衡定律,所以子代Aa个体比例为2××=.‎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意在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与计算能力.‎ ‎ ‎ ‎41.(1.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一对夫妇,其后代患甲病的几率为a,不患甲病的几率为b;患乙病的几率为c,不患乙病的几率为d,则这对夫妇生育一个小孩,只患一种病或两病兼发的几率依次为(  )‎ ‎ ‎ A.‎ ad+bc、ad B.‎ ‎1﹣ac﹣bd、ad C.‎ a+c﹣‎2ac、ac D.‎ b+d﹣‎2ac、ac 考点:‎ 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 此类试题,涉及的问题包括:‎ ‎(1)后代正常的概率:bd;‎ ‎(2)后代患病的概率:ad(只患甲病)+bc(只患乙病)+ac(两种病都患);‎ ‎(3)后代只患一种病的几率为ad(只患甲病)+bc(只患乙病)或a+c﹣‎2ac;‎ ‎(4)后代两病兼发的几率为ac.‎ 解答:‎ 解:已知后代患甲病的几率为a,不患甲病的几率为b;患乙病的几率为c,不患乙病的几率为d.‎ ‎(1)这对夫妇生育一个小孩,只患一种病的几率为ad(只患甲病)+bc(只患乙病)或a+c﹣‎2ac;‎ ‎(2)这对夫妇生育一个小孩,两病兼发的几率为ac.‎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解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 ‎ 二、非选择题(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40分)‎ ‎42.(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如图是某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概念图,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A表示 细胞增殖 过程,图B表示 细胞分化 过程.‎ ‎(2)图中b、c、d、e具有相同的 相同的遗传信息 .若a为植物细胞,而d能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则说明d具有 全能性 .‎ ‎(3)若图C细胞中①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A,则在⑤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为 A (不考虑基因突变等情况).‎ 考点:‎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的分化.‎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某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概念图,其中A表示细胞增殖过程,该过程能使细胞的数目增多,但不能增加细胞的种类;B表示细胞分化过程,该过程能增加细胞的种类,但不能增加细胞的数目;a、b、c和d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稳定性差异.C是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图.‎ 解答:‎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A表示细胞增殖过程,图B表示细胞分化过程.‎ ‎(2)图中b、c、d、e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具有相同的相同的遗传信息(或遗传物质),d细胞能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则说明d细胞具有全能性.‎ ‎(3)分析题图可知,图C中的①和⑤两条染色体是经过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形成的,其相同位置上的基因相同.‎ 故答案为:‎ ‎(1)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 ‎(2)相同的遗传信息(或遗传物质) 全能性 ‎(3)A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 ‎ ‎43.(6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象.请回答:‎ ‎(1)处于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DNA复制 ;CD段形成的原因是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着丝点分裂 .‎ ‎(2)图2中 乙、丙 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 甲 处于DE段 ‎(3)图2乙细胞处于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期(填分裂方式及时期),产生的子细胞是 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 考点:‎ 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 分析图1:图示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 分析图2: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解答:‎ 解:(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染色体复制);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2)图1BC段表示每条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图2中的乙、丙细胞;图1中DE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对应于图2中的甲细胞.‎ ‎(3)由以上分析可知,图2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初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故答案为:‎ ‎(1)DNA复制 着丝点分裂 ‎(2)乙、丙 甲 ‎(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点评:‎ 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及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和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 ‎ ‎44.(5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图为某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与此相关的基因设为 A、a).‎ ‎(1)该病遗传方式为 常染色体上的隐性 遗传 ‎(选填:常染色体\X染色体,显性\隐性),Ⅰ1的基因型为 Aa .‎ ‎(2)Ⅱ6 和Ⅱ7若再生第二胎,是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 ‎(3)Ⅲ10与Ⅲ11婚配后,生出患病孩子的可能性为  ,Ⅲ8与Ⅲ10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 考点:‎ 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 分析遗传系谱图时,首先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判断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然后根据“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然后在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决问题.‎ 解答:‎ 解:(1)图中看出,不患病的1和2,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5,由此可以确定该病是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则1与2的基因型都是Aa,5的基因型是aa.‎ ‎(2)由于1、2都是Aa,所以6的基因型是AA或Aa,7是aa,则他们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3)10的基因型是AA或Aa,11的基因型为Aa,生出患病孩子的可能性为×=.8的基因型是AA或Aa,所以8与10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1)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Aa ‎ ‎(2)‎ ‎(3)‎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掌握判断方法和识记判断口诀;能够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进行相关计算,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应用层次的考查.‎ ‎ ‎ ‎45.(9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图1表示是将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密闭小室中,给予一定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min测定小室中的CO2浓度.图2表示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定A、B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注:实验中所用的A、B两种植物叶片叶面积相等,且实验都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忽略光照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 类囊体薄膜 上.以新鲜菠菜绿叶为原料提取这些色素时,使用的溶剂一般是 无水乙醇 .‎ ‎(2)由图1分析可知,A、B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受 CO2浓度 的影响.从实验开始到10min这段时间内,A植物叶片干重的变化趋势是 增加 .‎ ‎(3)若A植物在第5min时,光照突然降低而其他条件不变,三碳化合物短时间内含量将 增加 .‎ ‎(4)在第25~40min期间,两个密闭小室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 光合作用吸收CO2和细胞呼吸释放CO2的速率相等 .从实验开始到第40min这一阶段,A植物积累的有机物量比B植物要 少 .‎ ‎(5)根据图2,当光照强度为c klx时,A植物叶片中叶绿体吸收CO2的速率是 7 mg/m2•h,一昼夜中B植物增加的葡萄糖为 49.09 mg/m2(设每日光照12小时,保留二位小数).‎ 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 分析题图:图1中A、B两种植物均处于密闭透光的小室,由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需要的CO2浓度除来自呼吸作用外,还从密闭小室中吸收,故导致密闭小室内CO2浓度变化趋势均是逐渐降低;一段时间后,由于小室内CO2浓度越来越低,导致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最终CO2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后不再降低且维持在这个水平上.‎ 由图2曲线可知,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图中光照强度为a点时,A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点时B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解答:‎ 解:(1)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以新鲜菠菜绿叶为原料提取这些色素时,由于绿叶中的各种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使用的溶剂一般是无水乙醇.‎ ‎(2)由图1可以看出:图1中曲线代表玻璃罩内的CO2含量,0~10 min期间,玻璃罩内的CO2含量在减少,说明在此时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随着玻璃罩内的CO2含量的减少,CO2减少变慢,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受CO2浓度的影响.0~10min期间,玻璃罩内的CO2含量在减少,说明在此时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机物在积累,即干重在增加.‎ ‎(3)A植物在第5min时,若光照突然降低而其他条件不变,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被还原的C3减少,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变,故C3的含量将增加.‎ ‎(4)当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时,玻璃罩内的CO2含量不发生变化;由图示可以直接看出,从实验开始到第40min这一阶段,A植物所在的玻璃罩CO2减少量少于B植物的,说明其积累的有机物量比B植物要少.‎ ‎(5)叶绿体吸收CO2的速率代表总光合速率,为净光合速率(可用光照下玻璃罩内的CO2含量的减少速率表示)和呼吸速率(可用黑暗条件下玻璃罩内的CO2含量的增加速率表示)之和,即6+1=7mg/m2•h.当光照强度为c klx时,B植物的呼吸速率为2mg/m2•h,白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为8mg/m2•h,一昼夜中B植物二氧化碳的净吸收量=8×12﹣2×12=72mg/m2,折合为葡萄糖=72×180÷264=49.09mg/m2.‎ 故答案为:‎ ‎(1)类囊体薄膜 无水乙醇 ‎(2)CO2浓度   增加 ‎ ‎(3)增加 ‎ ‎(4)光合作用吸收CO2和细胞呼吸释放CO2的速率相等   少 ‎ ‎(5)7 49.09‎ 点评:‎ 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属于考纲中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要求,考查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及识图、析图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能够利用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由此来判断植物干重的变化.‎ ‎ ‎ ‎46.(7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某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非等位基因A(a)和B(b)调控,A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A: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修饰效应出现,BB和Bb的效应不同).现有亲代P1(aaBB白色)和P2(AAbb红色),杂交实验如图:‎ ‎(1)花色遗传遵循的遗传学规律是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2)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5 种,其中纯合体在F2的白花中大约占  .‎ ‎(3)F2红花植株中杂合体出现的几率是  .‎ ‎(4)为了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可将F2中粉红色花植株自交,单株收获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  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与题中F2相同;其余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 红色:粉红色:白色=1:2:1 .‎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AAbb(红色)可知红色的基因组成是:A_bb;由F2中3:6:7的比例可知:F1是AaBb,从而判断出粉色基因组成是A_Bb.再根据基因之间关系和3:6:7可知白色基因组成是aa__和A_BB.‎ 解答:‎ 解:(1)根据杂交试验后代出现9:3:3:1的变式比例,可知控制植物花的颜色的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由图示中3:6:7可知,F1是AaBb,F1AaBb自交得F2.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1aaBB或2aaBb或1aabb或1AABB或2AaBB(自己不能产生色素或者有A但有BB淡化),共有5种,其中纯合体(1aaBB、1aabb和1AABB)在全部F2的白花中大约为.‎ ‎(3)红花基因型为Aabb和AAbb,比例为2:1,故F2红花植株中杂合体出现的几率是.‎ ‎(4)F2中粉红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比例为1:2,所以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即AaBb后代)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与题中F2相同;其余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红色:粉红色:白色=1:2:1.‎ 故答案为:‎ ‎(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5 ‎ ‎(3)‎ ‎(4) 红色:粉红色:白色=1:2:1‎ 点评:‎ 本题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的特例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 ‎ ‎47.(8分)(2014秋•嘉峪关校级期末)果蝇中灰身(B)与黑身(b)、大翅脉(E)与小翅脉(e)是两对相对性状,对应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且独立遗传.灰身大翅脉的雌蝇与灰身小翅脉的雄蝇杂交,子代中47只为灰身大翅脉,49只为灰身小翅脉,17只为黑身大翅脉,15只为黑身小翅脉.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亲本中,雌蝇的基因型为 BbEe .‎ ‎(2)上述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 BBEe和BbEe .如果用子代中一只灰身大翅脉个体与黑身小翅脉个体杂交(杂交后代都能成活),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有 2或4 种(2分),数量比为 1:1或1:1:1:1 .(2分)‎ ‎(3)在亲本杂交获得子代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只灰身大翅脉的无眼雌果蝇,为研究无眼基因的遗传特点,将该只灰身大翅脉的无眼雌果蝇与亲本中灰身小翅脉的雄果蝇杂交,F1性状分离比如下:‎ ‎(♀):有眼:无眼=1:1,灰身:黑身=3:1,大翅脉:小翅脉=1:1,‎ ‎(♂):有眼:无眼=1:1,灰身:黑身=3:1,大翅脉:小翅脉=1:1.‎ 由实验结果分析可知,无眼和有眼基因和灰身(B)与黑身(b)、大翅脉(E)与小翅脉(e)互不干扰,相对独立,现以F1果蝇为材料,设计一步杂交实验判断无眼性状的显隐性:‎ 杂交亲本为:F1中无眼雌雄果蝇杂交 实验结果分析:‎ ‎①若 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则无眼为显性性状,‎ ‎②若 后代不出现形状分离 ,则无眼为隐性性状.‎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分析:‎ ‎(1)若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则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2)根据子代表现型比例为判断亲本的基因型:若后代全为显性性状,亲本至少有一方是显性纯合子;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则亲本均为杂合子;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则亲本为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若后代全为隐性性状,则亲本为隐性纯合子.‎ ‎(3)计算子代灰身小翅脉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可先计算灰身小翅脉在子代中的比例,再计算灰身小翅脉纯合子在子代中的比例,再计算二者的比值.‎ 解答:‎ 解:(1)由题中数据可知灰身:黑身=(47+49):(17+15)=3:1,可推知亲本基因型是Bb和Bb;大翅脉:小翅脉=(47+17):(49+15)=1:1,可推知亲本基因型是Ee和ee,所以亲本灰身大翅脉雌蝇基因型是BbEe,灰身小翅脉雄蝇基因型是Bbee.‎ ‎(2)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BBEe或BbEe.如果用子代中一只灰身大翅脉个体(BBEe或BbEe)与黑身小翅脉个体(bbee)杂交,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有2或4种,数量比为1:1或1:1:1:1.‎ ‎(3)由于子代有眼:无眼=1:1,说明亲代为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若判断其显隐性,可选择相同性状交配(即无眼雌性×无眼雄性),若无眼为显性,则后代有性状分离;若无眼为隐性,则后代无性状分离.‎ 故答案为:‎ ‎(1)BbEe  ‎ ‎(2)BBEe和BbEe 2或4 1:1或1:1:1:1‎ ‎(3)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后代不出现形状分离 点评:‎ 本题以果蝇体色和翅脉为材料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学生熟练借助基因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