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文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文科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文科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2015学年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文科)‎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写在第一卷中无效.)‎ ‎1.(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图中所示是人体内液体的关系概念图.①②③④数字分别代表的是(  )‎ ‎ ‎ A.‎ 体液 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液 ‎ ‎ B.‎ 体液 细胞外液 血浆 组织液 ‎ ‎ C.‎ 内环境 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浆 ‎ ‎ D.‎ 内环境 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液 ‎ ‎ ‎2.(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A.‎ 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 ‎ B.‎ 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 ‎ C.‎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 ‎ D.‎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 ‎ ‎3.(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下列关于“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 ‎ ‎ A.‎ 一个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大于鲤鱼的种群密度,则此池塘中鲫鱼丰富度高于鲤鱼 ‎ ‎ B.‎ 甲池塘中的鲫鱼种群数目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中鲫鱼丰富度高于乙池塘 ‎ ‎ C.‎ 一片森林中的物种数目多于一片草原,则该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该草原 ‎ ‎ D.‎ 不同的群落,物种的丰富度是定值 ‎ ‎ ‎4.(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在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有3×10﹣5~14×10﹣5mg/mL,而1mg的甲状腺激素却使人体产热量增加4200kJ.说明了激素调节具有(  )‎ ‎ ‎ A.‎ 通过体液运输 B.‎ 直接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 ‎ C.‎ 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D.‎ 微量和高效的特点 ‎ ‎ ‎5.(2分)(2005秋•海淀区期末)婴幼儿若缺乏甲状腺激素的供给,可导致(  )‎ ‎ ‎ A.‎ 身材矮小,智力低下 B.‎ 身材矮小,智力正常 ‎ ‎ C.‎ 身高不受影响,智力低下 D.‎ 身高不受影响,智力正常 ‎ ‎ ‎6.(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艾滋病是什么引起的(  )‎ ‎ ‎ A.‎ 病菌 B.‎ 病毒 C.‎ 寄生虫 D.‎ 肿瘤细胞 ‎ ‎ ‎7.(2分)(2013•丰泽区校级学业考试)果树栽培中,剪去顶芽可促进侧芽发育,提高产量.其原理是(  )‎ ‎ ‎ A.‎ 提高植株的呼吸速率 B.‎ 增大侧芽生长素的浓度 ‎ ‎ C.‎ 解除顶端优势 D.‎ 保持顶端优势 ‎ ‎ ‎8.(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下列与之无关的是(  )‎ ‎ ‎ A.‎ 种群处于衰退期 B.‎ 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 ‎ ‎ C.‎ 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 D.‎ 种群适应环境变化 ‎ ‎ ‎9.(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能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 ‎ ‎ A.‎ 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木层 ‎ ‎ B.‎ 森林中林间空地上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 ‎ C.‎ 一片竹林中竹子高矮不一 ‎ ‎ D.‎ 牛群中有的牛高,有的牛矮 ‎ ‎ ‎10.(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稻田中长出了杂草,水稻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是(  )‎ ‎ ‎ A.‎ 寄生 B.‎ 互利共生 C.‎ 竞争 D.‎ 种内斗争 ‎ ‎ ‎11.(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演替过程中乔木层逐渐取代了灌木层,其主要原因是(  )‎ ‎ ‎ A.‎ 乔木的繁殖力较强 ‎ ‎ B.‎ 灌木的寿命较弱 ‎ ‎ C.‎ 灌木较为低等 ‎ ‎ D.‎ 乔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 ‎ ‎12.(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关于营养级的错误叙述是(  )‎ ‎ ‎ A.‎ 处于同一营养级的动物一定只是一个种群 ‎ ‎ B.‎ 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 ‎ C.‎ 同一种生物可同时占有几个营养级 ‎ ‎ D.‎ 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 ‎ ‎ ‎13.(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下列实例分别传递的信息种类是(  )‎ ‎①蜜蜂分散时,蜂王能分泌一种“聚集激素”,把所有蜜蜂聚集到它周围;‎ ‎②短日照促使向日葵开花;‎ ‎③一头雄鹿向其他雄鹿示威.‎ ‎ ‎ A.‎ 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 ‎ ‎ B.‎ 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 ‎ C.‎ 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 ‎ D.‎ 行为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 ‎ ‎ ‎14.(2分)(2011•海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 ‎ ‎ B.‎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的 ‎ ‎ C.‎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 ‎ D.‎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 ‎ ‎ ‎15.(2分)(2015•绥化一模)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来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国家的人口翻一翻大约需要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 ‎ ‎ A.‎ 种群数量和密度 B.‎ 种群年龄结构 ‎ ‎ C.‎ 种群性别比例 D.‎ 出生率和死亡率 ‎ ‎ ‎16.(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缓解中国人口问题的最佳途径是(  )‎ ‎ ‎ A.‎ 少生 B.‎ 提高人口素质 C.‎ 发展科技水平 D.‎ 大力发展经济 ‎ ‎ ‎17.(2分)(2015•广东模拟)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 ‎ A.‎ 开展生态旅游 B.‎ 发展畜牧业 C.‎ 增加木材产量 D.‎ 改善生态环境 ‎ ‎ ‎18.(2分)(1999•上海)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这是因为浮游植物死亡会(  )‎ ‎ ‎ A.‎ 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B.‎ 使大气中臭氧增加 ‎ ‎ C.‎ 使海洋表层无机物增加 D.‎ 使海洋表层含氧量减少 ‎ ‎ ‎19.(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科学家从野生植物中提取的青蒿素可在临床中治疗疟疾,这一事实表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 ‎ ‎ A.‎ 间接价值 B.‎ 潜在价值 C.‎ 直接价值 D.‎ 科学研究价值 ‎ ‎ ‎20.(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为了保护朱鹮及其生存环境,在山西洋县建立了朱鹮自然保护区;为了防止数量极少的野马灭绝,对其进行集中圈养.以上措施分别属于(  )‎ ‎ ‎ A.‎ 就地保护、就地保护 B.‎ 易地保护、易地保护 ‎ ‎ C.‎ 就地保护、易地保护 D.‎ 易地保护、就地保护 ‎ ‎ ‎21.(2分)(2013•丰泽区校级学业考试)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 ‎ ‎ A.‎ 糖类 B.‎ 核酸 C.‎ 蛋白质 D.‎ 糖蛋白 ‎ ‎ ‎22.(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某外伤病人,能说话也能听懂别人说话,不能写字但能看书看报,那么言语区中受损的是(  )‎ ‎ ‎ A.‎ S区 B.‎ W区 C.‎ H区 D.‎ V区 ‎ ‎ ‎23.(2分)(2014秋•琼山区校级期末)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点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 A.‎ 该区域中鼠的数量约为306只 ‎ ‎ B.‎ 这种调查方法叫样方法 ‎ ‎ C.‎ 草原上鼠害严重会影响畜牧业发展 ‎ ‎ D.‎ 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等自然灾害,则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 ‎ ‎ ‎24.(2分)(2010•海南)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  )‎ 年龄期 个体数 甲 乙 丙 幼年期 ‎600‎ ‎400‎ ‎200‎ 成年期 ‎400‎ ‎400‎ ‎400‎ 老年期 ‎200‎ ‎400‎ ‎600‎ ‎ ‎ A.‎ 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 ‎ B.‎ 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 ‎ C.‎ 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 ‎ D.‎ 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 ‎ ‎25.(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 ‎ ‎ A.‎ 气候条件不同 B.‎ 起始条件不同 ‎ ‎ C.‎ 群落中生物数量不同 D.‎ 速度不同 ‎ ‎ ‎ ‎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如图表示一个简单淡水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属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是      ,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      .‎ ‎(2)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在生态学上称为      .‎ ‎(3)此生态系统中共有      条食物链,写出水鸟获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      .‎ ‎ ‎ ‎27.(6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如图是一个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增长曲线是      型.‎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      ,表示K值的点是      .‎ ‎ ‎ ‎28.(14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      ,腐生的细菌、真菌属于      .‎ ‎(2)图中的e表示的生理作用是      ,b、c、d过程表示的生理作用是      .‎ ‎(3)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      形式进行循环,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      .‎ ‎(4)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      等气体增多.‎ ‎ ‎ ‎29.(10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如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      .乙图中的B是      .‎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依靠的是      .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      .‎ ‎(3)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物质结合,引起B细胞兴奋,而在突触前膜上没有“受体”,导致信号传导的特点是      .‎ ‎(4)假设a是一块肌肉,现切断c处,分别用比较强的电流刺激e、b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e处,肌肉      填(不收缩/收缩);刺激b处,肌肉      填(不收缩/收缩).‎ ‎ ‎ ‎30.(8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如图是生长素作用与其浓度关系图.课本上说:“一般地说,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看图理解这句话,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      段可促进植物生长,则该范围的生长素浓度为      (高、低)浓度.曲线      段可抑制植物生长,则该范围的生长素浓度为      (高、低)浓度.‎ ‎(2)向光生长的幼苗,其背光面浓度      (大、小)于向光面,      (大、小)于B点浓度.‎ ‎(3)具有顶端优势的植物,其侧芽浓度      (大、小)于顶芽,      (大、小)于C点.‎ ‎ ‎ ‎ ‎ ‎2014-2015学年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文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写在第一卷中无效.)‎ ‎1.(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图中所示是人体内液体的关系概念图.①②③④数字分别代表的是(  )‎ ‎ ‎ A.‎ 体液 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液 ‎ ‎ B.‎ 体液 细胞外液 血浆 组织液 ‎ ‎ C.‎ 内环境 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浆 ‎ ‎ D.‎ 内环境 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液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又称为内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 解答:‎ 解: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所以①为体液,②应该是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所以③和④分别是组织液和血浆或血浆和组织液.‎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体液的组成,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体液的组成以及特点.‎ ‎ ‎ ‎2.(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A.‎ 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 ‎ B.‎ 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 ‎ C.‎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 ‎ D.‎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考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 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人体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解答:‎ 解:A、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A错误;‎ 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错误;‎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C错误;‎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意义和调节机制,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对于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 ‎ ‎3.(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下列关于“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 ‎ ‎ A.‎ 一个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大于鲤鱼的种群密度,则此池塘中鲫鱼丰富度高于鲤鱼 ‎ ‎ B.‎ 甲池塘中的鲫鱼种群数目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中鲫鱼丰富度高于乙池塘 ‎ ‎ C.‎ 一片森林中的物种数目多于一片草原,则该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该草原 ‎ ‎ D.‎ 不同的群落,物种的丰富度是定值 考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 分析:‎ 物种丰富度是指一定地域面积内物种的数目.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同种生物的个体数目.‎ 解答:‎ 解:A一个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大于鲤鱼的种群密度,则此池塘中鲫鱼种群密度高于鲤鱼,A错误;‎ B、甲池塘中的鲫鱼种群数目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中鲫鱼种群密度高于乙池塘,B错误;‎ C、一片森林中的物种数目多于一片草原,则该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该草原,C正确;‎ D、不同的群落,物种的丰富度是也不同,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种的丰富度与种群密度的功概念的关系,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 ‎ ‎4.(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在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有3×10﹣5~14×10﹣5mg/mL,而1mg的甲状腺激素却使人体产热量增加4200kJ.说明了激素调节具有(  )‎ ‎ ‎ A.‎ 通过体液运输 B.‎ 直接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 ‎ C.‎ 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D.‎ 微量和高效的特点 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激素作用特点:1、微量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解答:‎ 解:根据题意,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有3×10﹣5~14×10﹣5mg/mL,说明甲状腺激素在体中含量很少.由1mg的甲状腺激素却使人体产热量增加4200kJ,说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效率高.‎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激素作用的特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 ‎ ‎5.(2分)(2005秋•海淀区期末)婴幼儿若缺乏甲状腺激素的供给,可导致(  )‎ ‎ ‎ A.‎ 身材矮小,智力低下 B.‎ 身材矮小,智力正常 ‎ ‎ C.‎ 身高不受影响,智力低下 D.‎ 身高不受影响,智力正常 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的作用.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分泌过多会得甲亢,幼年分泌过少会得呆小症.‎ 解答:‎ 解:ABCD、婴幼儿若缺乏甲状腺激素的供给,可导致呆小症,表现为身材矮小,智力低下,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情况.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过多会得巨人症;胰岛素的作用是能促进人体血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分泌过少会得糖尿病,过多会得低血糖.‎ ‎ ‎ ‎6.(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艾滋病是什么引起的(  )‎ ‎ ‎ A.‎ 病菌 B.‎ 病毒 C.‎ 寄生虫 D.‎ 肿瘤细胞 考点:‎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分析:‎ 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 解答:‎ 解: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故艾滋病是由感染病毒引起的.‎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 ‎ ‎7.(2分)(2013•丰泽区校级学业考试)果树栽培中,剪去顶芽可促进侧芽发育,提高产量.其原理是(  )‎ ‎ ‎ A.‎ 提高植株的呼吸速率 B.‎ 增大侧芽生长素的浓度 ‎ ‎ C.‎ 解除顶端优势 D.‎ 保持顶端优势 考点:‎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典型实例就是顶端优势,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优先生长,其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导致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偏高,从而侧芽抑制生长.‎ 解答:‎ 解: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优先生长,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侧芽运输,导致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到抑制.剪去顶芽后,侧芽的生长素浓度减小,抑制作用被解除,因此侧芽很快发育成枝条,从而提高产量,这就是解除顶端优势原理的应用.‎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属于基础题.做好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含义,产生顶端优势的根本原因以及应用.‎ ‎ ‎ ‎8.(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下列与之无关的是(  )‎ ‎ ‎ A.‎ 种群处于衰退期 B.‎ 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 ‎ ‎ C.‎ 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 D.‎ 种群适应环境变化 考点:‎ 种群的特征.‎ 分析:‎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2、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则说明该种群的增长率小于零.‎ 解答:‎ 解:A、种群处于衰退期,说明死亡率大于出生率,导致种群密度越来越小,A正确;‎ B、种群内雄性大多不育,会导致性别比例失衡,降低出生率,B正确;‎ C、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则种群密度越来越小,C正确;‎ D、种群适应环境变化会使种群密度越来越大,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几种特征,掌握各特征之间的关系,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 ‎ ‎9.(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能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 ‎ ‎ A.‎ 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木层 ‎ ‎ B.‎ 森林中林间空地上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 ‎ C.‎ 一片竹林中竹子高矮不一 ‎ ‎ D.‎ 牛群中有的牛高,有的牛矮 考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 分析:‎ 生物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解答:‎ 解:A、深林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被物层现象属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A正确;‎ B、森林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属于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 C、一片竹林中的竹子属于同一种群,高矮不一不是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C错误;‎ D、牛群有的鹿高,有的牛矮属于同一种群的不同性状,不是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群落的空间结构,对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的概念理解和群落空间结构的分类了解是解题的关键 ‎ ‎ ‎10.(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稻田中长出了杂草,水稻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是(  )‎ ‎ ‎ A.‎ 寄生 B.‎ 互利共生 C.‎ 竞争 D.‎ 种内斗争 考点:‎ 种间关系.‎ 分析:‎ ‎1、寄生: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2、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3、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4、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解答:‎ 解:稻田中长出了杂草,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则水稻与杂草之间上面竞争光照,下面竞争水和无机盐,属于竞争关系.‎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四种种间关系的判断,意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 ‎11.(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演替过程中乔木层逐渐取代了灌木层,其主要原因是(  )‎ ‎ ‎ A.‎ 乔木的繁殖力较强 ‎ ‎ B.‎ 灌木的寿命较弱 ‎ ‎ C.‎ 灌木较为低等 ‎ ‎ D.‎ 乔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考点:‎ 群落的演替.‎ 分析:‎ 乔木层取代灌木层主要是因为乔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其实演替的其他阶段也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比如灌木取代草本,草本取代苔藓等等.‎ 解答:‎ 解:群落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成为优势物种.‎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过程,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 ‎ ‎12.(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关于营养级的错误叙述是(  )‎ ‎ ‎ A.‎ 处于同一营养级的动物一定只是一个种群 ‎ ‎ B.‎ 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 ‎ C.‎ 同一种生物可同时占有几个营养级 ‎ ‎ D.‎ 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 处于同一营养级的动物的食物来源相似,但不一定是一个种群;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故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同一种动物可处于不同的食物链中,同时占几个营养级.‎ 解答:‎ 解: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动物的食物来源相似,但不一定是一个种群,A错误;‎ B、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且逐级递减,B正确;‎ C、同一种动物可处于不同的食物链中,同时占几个营养级,C正确;‎ D、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要注意,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 ‎ ‎ ‎13.(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下列实例分别传递的信息种类是(  )‎ ‎①蜜蜂分散时,蜂王能分泌一种“聚集激素”,把所有蜜蜂聚集到它周围;‎ ‎②短日照促使向日葵开花;‎ ‎③一头雄鹿向其他雄鹿示威.‎ ‎ ‎ A.‎ 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 ‎ ‎ B.‎ 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 ‎ C.‎ 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 ‎ D.‎ 行为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分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解答:‎ 解:①蜜蜂分散时,蜂王能分泌一种“聚集激素”,把所有蜜蜂聚集到它周围,该激素为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 ‎②短日照促使向日葵开花是通过光周期的影响,故属于物理信息;‎ ‎③一头雄鹿向其他雄鹿示威属于行为信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和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判断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 ‎ ‎14.(2分)(2011•海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 ‎ ‎ B.‎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的 ‎ ‎ C.‎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 ‎ D.‎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分析:‎ 生产者得到的能量有三方面的去向,第一用于自身的新陈代谢,第二给分解者,第三才是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那么下一个营养级得到的能量必然少于它前一个营养级得到的能量.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营养信息,其作用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可能只对捕食者有利;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的高低与体型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解答:‎ 解:A、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所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A正确;‎ B、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不可能都对捕食者有利,有的对于被捕食者有利,如:鸟的叫声,提醒同伴有捕食者等,B错误;‎ 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动物的体型与营养级的高低关系不大,如大象比狮子体型大,但是它的营养级比狮子低,C错误;‎ D、与C选项同理,动物的体型与营养级的高低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等考点的理解,属于理解范畴,要求不高.‎ ‎ ‎ ‎15.(2分)(2015•绥化一模)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来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国家的人口翻一翻大约需要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 ‎ ‎ A.‎ 种群数量和密度 B.‎ 种群年龄结构 ‎ ‎ C.‎ 种群性别比例 D.‎ 出生率和死亡率 考点:‎ 种群的特征.‎ 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出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 解答:‎ 解:A、种群数量和密度只能说明人口基数,不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故A错误;‎ B、年龄组成可用来预测种群未来的动态,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故B正确;‎ C、种群的性别比例能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故C错误;‎ D、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 ‎ ‎16.(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缓解中国人口问题的最佳途径是(  )‎ ‎ ‎ A.‎ 少生 B.‎ 提高人口素质 C.‎ 发展科技水平 D.‎ 大力发展经济 考点:‎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分析:‎ 我国人口众多,实施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根本措施,是一项基本国策.‎ 解答:‎ 解:我国人口众多,实施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根本措施,是一项基本国策.而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科技水平、大力发展经济都不能有效控制人口数量,甚至使人口数量增加.‎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区别少生和优生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 ‎ ‎17.(2分)(2015•广东模拟)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 ‎ A.‎ 开展生态旅游 B.‎ 发展畜牧业 C.‎ 增加木材产量 D.‎ 改善生态环境 考点:‎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 西部生态环境问题的突出特点:1.荒漠化;2.草原退化;3.生物多样性;4.水土流失.‎ 西部地区的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西部地区是全国的生态保护屏障,西部大开发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 解答:‎ 解:根据题干信息,“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两项措施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中的森林和草原,从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保护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 ‎ ‎18.(2分)(1999•上海)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这是因为浮游植物死亡会(  )‎ ‎ ‎ A.‎ 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B.‎ 使大气中臭氧增加 ‎ ‎ C.‎ 使海洋表层无机物增加 D.‎ 使海洋表层含氧量减少 考点:‎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分析:‎ 大量浮游植物在生态上的重要作用:一是在地球上数量可观,二是光合作用中大量吸收CO2,三是释放大量的O2.这些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上述的生理作用便大大降低,同时死亡的这些有机体被微生物分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CO2,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解答:‎ 解:浮游植物大量死亡后,遗体被自然界中的分解者﹣﹣﹣腐生细菌和真菌分解后,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从而加剧了温室效应.海表层的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降低,使海洋表层含氧量减少.‎ 故选:A.‎ 点评:‎ 此题主要考察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生物与环境关系等相关内容.注意大量浮游植物在生态上的重要作用.‎ ‎ ‎ ‎19.(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科学家从野生植物中提取的青蒿素可在临床中治疗疟疾,这一事实表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 ‎ ‎ A.‎ 间接价值 B.‎ 潜在价值 C.‎ 直接价值 D.‎ 科学研究价值 考点:‎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解答:‎ 解:科学家从野生植物中提取的青蒿素可在临床中治疗疟疾,这一事实表明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能准确判断各选项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哪种价值,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 ‎ ‎20.(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为了保护朱鹮及其生存环境,在山西洋县建立了朱鹮自然保护区;为了防止数量极少的野马灭绝,对其进行集中圈养.以上措施分别属于(  )‎ ‎ ‎ A.‎ 就地保护、就地保护 B.‎ 易地保护、易地保护 ‎ ‎ C.‎ 就地保护、易地保护 D.‎ 易地保护、就地保护 考点:‎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分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不仅保护了濒危珍稀动物植物,还保护了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解答:‎ 解:为了保护朱鹗及其生存环境,在陕西洋县建立了朱鹗自然保护区,为就地保护;为了防止数量极少的野马绝灭,进行集中圈养都是就地保护.‎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在考察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 ‎ ‎21.(2分)(2013•丰泽区校级学业考试)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 ‎ ‎ A.‎ 糖类 B.‎ 核酸 C.‎ 蛋白质 D.‎ 糖蛋白 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解答:‎ 解:在体液免疫中,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与抗原特异性的结合.‎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抗体的化学本质,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 ‎ ‎22.(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某外伤病人,能说话也能听懂别人说话,不能写字但能看书看报,那么言语区中受损的是(  )‎ ‎ ‎ A.‎ S区 B.‎ W区 C.‎ H区 D.‎ V区 考点:‎ 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 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患者不会讲话,不能说话,说明S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 解答:‎ 解:A、病人能说话说明S区正常,A错误;‎ B、病人不能写字,说明W区受损,B正确;‎ C、病人能听懂别人说话,说明H区正常,C错误;‎ D、病人能看书看报,说明V区正常,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各语言中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区分各语言中枢的功能及受损时的症状.‎ ‎ ‎ ‎23.(2分)(2014秋•琼山区校级期末)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点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 A.‎ 该区域中鼠的数量约为306只 ‎ ‎ B.‎ 这种调查方法叫样方法 ‎ ‎ C.‎ 草原上鼠害严重会影响畜牧业发展 ‎ ‎ D.‎ 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等自然灾害,则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 考点:‎ 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分析:‎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标记重捕法.‎ 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一般要求取样时要随机取样,样方大小合适,并且要求样本数目足够大.标记重捕法一般用于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标记重捕法的条件:必须是标记的和未标记的被重捕的概率相等.‎ 标记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计算:.‎ 解答:‎ 解:A、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可估算出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为=306只,A正确;‎ B、这种调查方法为标志重捕法,B错误;‎ 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都取食草,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C正确;‎ 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导致鼠的种群数量下降,因此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此类题目需要考生提炼题目中的有用信息,并结合相关知识点去解决问题.‎ ‎ ‎ ‎24.(2分)(2010•海南)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  )‎ 年龄期 个体数 甲 乙 丙 幼年期 ‎600‎ ‎400‎ ‎200‎ 成年期 ‎400‎ ‎400‎ ‎400‎ 老年期 ‎200‎ ‎400‎ ‎600‎ ‎ ‎ A.‎ 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 ‎ B.‎ 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 ‎ C.‎ 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 ‎ D.‎ 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考点:‎ 种群的特征.‎ 分析:‎ 本题是根据种群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数目判断不同种群的年龄结构的类型.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时期的个体数目比例,分为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增长型幼年个体比例多,老年的个体比例少,未来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稳定性是幼年个体、成年 个体、老年个体比例相当,未来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基本保持稳定;衰退型是幼年个体比例少,老年个体比例多,未来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 解答:‎ 解:由表格数据可知,三个种群的种群数量相等,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数目可以代表不同年龄段的比例,甲种群幼年个体比例高,老年个体的比例低,属于增长型;‎ 乙种群幼年个体、成年个体、老年个体的比例相当,属于稳定型;‎ 丙种群幼年个体比例低,老年个体比例高,属于衰退型.‎ 故选:A.‎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 年龄结构的概念,年龄结构三种类型的判断,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 ‎ ‎25.(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 ‎ ‎ A.‎ 气候条件不同 B.‎ 起始条件不同 ‎ ‎ C.‎ 群落中生物数量不同 D.‎ 速度不同 考点:‎ 群落的演替.‎ 分析:‎ ‎ 类型项目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在一从来没有过植被,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 时间 经历时间漫长 经历时间较短 影响 因素 自然因素 ‎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上的演替 森林砍伐地、弃耕地上的演替 解答:‎ 解: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进行的演替.‎ 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根据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比较可知,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起始条件不同.‎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初生演替是“从无到有”的演替,次生演替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演替.‎ ‎ ‎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2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如图表示一个简单淡水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水藻和水绵 ,属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是 大鱼 ,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 竞争 .‎ ‎(2)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在生态学上称为 生物群落 .‎ ‎(3)此生态系统中共有 3 条食物链,写出水鸟获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 水藻→甲壳类→水鸟 .‎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 生态系统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包括全部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沿着营养级,营养级越高,能量越低.‎ 解答:‎ 解:(1)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藻和水绵,属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有大鱼.淡水虾与水鱼有共同的食物:水蚤,因此二者表现为竞争关系.‎ ‎(2)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3)该生态系统中共有3条食物链:水藻→甲壳类→水鸟、水绵→水蚤→小鱼→大鱼→滴水鸟、水绵→水蚤→淡水虾→大鱼→水鸟.由于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所以水鸟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最短食物链.‎ 故答案为:‎ ‎(1)水藻和水绵 大鱼 竞争 ‎(2)生物群落 ‎(3)3 水藻→甲壳类→水鸟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结构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生态系统的成分,明确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够数出简单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并能够识别营养级;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确定营养级越高,获得能量越少.‎ ‎ ‎ ‎27.(6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如图是一个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增长曲线是 “S” 型.‎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 b点 ,表示K值的点是 d点 .‎ 考点:‎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表示S型曲线;a点的增长率开始增加,b点种群的增长率最大,超过b点种群的增长率开始下降,到c点种群的增长率明显变小,d点种群的增长率趋向于0,种群数量达到K值.从图中分析可知:第8年该种群数量不再增长,种群数量达环境容纳量的最大值,此时环境阻力最大.在b点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个体数量增长最快,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解答:‎ 解:(1)据图分析,图中的增长曲线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现“S”型.‎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是b点,即值.种群数量最大的是d点,表示环境容纳量(K值).‎ 故答案为:‎ ‎(1)“S”‎ ‎(2)b点 d点 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增长曲线,明确S型增长曲线的特点,特别是K值和K值的一半时种群的增长率的特点,分析种群的数量变化,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本节的重点内容,并深刻理解,灵活的运用.‎ ‎ ‎ ‎28.(14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 生产者 ,腐生的细菌、真菌属于 分解者 .‎ ‎(2)图中的e表示的生理作用是 光合作用 ,b、c、d过程表示的生理作用是 呼吸作用 .‎ ‎(3)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 CO2 形式进行循环,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 能量流动 .‎ ‎(4)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 CO2 等气体增多.‎ 考点:‎ 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表示燃烧作用,b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呼吸作用),c和d表示呼吸作用,e表示光合作用,f表示捕食关系.‎ 解答:‎ 解:(1)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腐生的细菌、真菌能将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属于分解者.‎ ‎(2)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e表示光合作用,b、c、d表示呼吸作用.‎ ‎(3)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CO2形式进行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为物质循环提供动力.‎ ‎(4)大气中CO2等气体增多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 ‎(1)生产者 分解者 ‎(2)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3)CO2 能量流动 ‎ ‎(4)CO2‎ 点评:‎ 本题结合碳循环示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生理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需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 ‎ ‎29.(10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如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 感受器 .乙图中的B是 突触后膜 .‎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依靠的是 神经递质 .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 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 ‎(3)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物质结合,引起B细胞兴奋,而在突触前膜上没有“受体”,导致信号传导的特点是 单向传导 .‎ ‎(4)假设a是一块肌肉,现切断c处,分别用比较强的电流刺激e、b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e处,肌肉 不收缩 填(不收缩/收缩);刺激b处,肌肉 收缩 填(不收缩/收缩).‎ 考点:‎ 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相关结构,其中f是感受器、e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表示突触、b表示传出神经、a表示效应器.‎ 乙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B表示突触后膜.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解答:‎ 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由于e上有神经节,所以e为传入神经、f表示感受器;乙图是突触结构,为甲图中d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神经元的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所以乙图中的B是突触后膜,即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胞体膜或树突膜.‎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与B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将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因此,兴奋只能由A传到B,而不能由B传到A.‎ ‎(3)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物质结合,引起B细胞兴奋,而在突触前膜上没有“受体”,导致信号传导的特点是单向传导.‎ ‎(4)由于c处被切断,所以用足够强的电流刺激e处,肌肉不收缩;而刺激b处,肌肉能收缩,但由于没有通过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所以这一过程不属于反射.‎ 故答案为:‎ ‎(1)感受器 突触后膜 ‎(2)神经递质 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单向传导 ‎ ‎(4)不收缩 收缩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反射弧结构、突触结构、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 ‎ ‎30.(8分)(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如图是生长素作用与其浓度关系图.课本上说:“一般地说,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看图理解这句话,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 AC 段可促进植物生长,则该范围的生长素浓度为 低 (高、低)浓度.曲线 CD 段可抑制植物生长,则该范围的生长素浓度为 高 (高、低)浓度.‎ ‎(2)向光生长的幼苗,其背光面浓度 大 (大、小)于向光面, 小 (大、小)于B点浓度.‎ ‎(3)具有顶端优势的植物,其侧芽浓度 大 (大、小)于顶芽, 大 (大、小)于C点.‎ 考点:‎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浓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标准).‎ ‎2、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根、芽、茎(见右图)‎ ‎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有关.‎ ‎4、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 解答:‎ 解:(1)生长素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图中AC段可促进植物生长,则该范围的生长素浓度为低浓度.CD段可抑制植物生长,则该范围的生长素浓度为高浓度.‎ ‎(2)向光生长的幼苗,其背光面生长素的浓度比向光面高,生长快,但是一般不超过B点浓度.‎ ‎(3)具有顶端优势的植物,其侧芽浓度高于顶芽,且高于C点,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故答案为:‎ ‎(1)AC 低 CD高 ‎ ‎(2)大 小 ‎ ‎(3)大 大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 ‎ ‎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