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一中2014-2015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泰兴一中2014-2015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201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一中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 ‎ ‎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部分26题,每题3分.共78分).‎ ‎1.中国短道速滑队在索契冬奥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速滑冰刀可用特种不锈钢制成,不锈钢含有的主要元素是(  )‎ ‎  A. 铁 B. 碳 C. 铜 D. 铝 ‎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 g ‎  B. 摩尔是物质质量的单位 ‎  C. 氮原子的质量就是氮的相对原子质量 ‎  D. 氧气的摩尔质量(单位:g•mol﹣1)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 ‎ ‎3.浓硫酸不具有的性质是(  )‎ ‎  A. 吸水性 B. 腐蚀性 C. 强氧化性 D. 易挥发性 ‎ ‎ ‎4.反应SiCl4+2H2 Si(纯)+4HCl可用于工业制取纯硅.该反应属于(  )‎ ‎  A. 化合反应 B. 复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分解反应 ‎ ‎ ‎5.下列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  A. HCl B. Na2O C. O2 D. CO ‎ ‎ ‎6.呼气法在医学上常用于门螺旋杆菌的诊断,下列关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质子数是6 B. 质量数是‎6 C. 电子数是13 D. 中子数是13‎ ‎ ‎ ‎7.Al2O3是刚玉的主要成分.Al2O3属于(  )‎ ‎  A. 酸 B. 盐 C. 氧化物 D. 单质 ‎ ‎ ‎8.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 钢铁生锈 B. 臭氧消毒 C. 干冰升华 D. 食物腐败 ‎ ‎ ‎9.下列化学反应的产物与反应物的量无关的是(  )‎ ‎  A. AlCl3与NaOH B. C与O‎2 C. CO2与NaOH D. Fe与Cl2‎ ‎ ‎ ‎10.下列物质属于硅酸盐产品的是(  )‎ ‎  A. 尼龙绳 B. 保鲜膜 C. 青花瓷 D. 金刚石 ‎ ‎ ‎11.能证明SO2具有漂白性的是(  )‎ ‎  A. 品红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红色消失 ‎  B. 溴水中通入SO2气体后,溶液褪色 ‎  C. 滴入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入SO2气体,红色消失 ‎  D. 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后,溶液褪色 ‎ ‎ ‎12.某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SO42﹣、Cl﹣,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  A. OH﹣ B. NO3﹣ C. Ag+ D. Ba2+‎ ‎ ‎ ‎13.下列对有关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 ‎  B. 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均降低,原理不相同 ‎  C. 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一定含有SO42﹣‎ ‎  D. 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铁质容器储运,说明铁与冷的浓硫酸不反应 ‎ ‎ ‎14.在含有FeCl3、FeCl2、AlCl3、NaCl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在空气中充分搅拌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溶液中离子数目减少的是(  )‎ ‎  A. Na+ B. Fe3+ C. Al3+ D. Fe2+‎ ‎ ‎ ‎15.我国古代就有湿法炼铜的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反应为Fe+CuSO4═Cu+FeSO4.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Fe是氧化剂 B. CuSO4是还原剂 ‎  C. Fe被氧化 D. CuSO4发生氧化反应 ‎ ‎ ‎16.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 ‎  A. ‎ 转移溶液 B. ‎ ‎ 制蒸馏水 C. ‎ ‎ 分离水和酒精 D. ‎ ‎ 稀释浓硫酸 ‎ ‎ ‎17.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2g H2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 ‎  B. 常温常压下,‎22.4L O2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 ‎  C. ‎1L 1mol•L﹣1 KOH溶液中含有的钾离子数目为NA ‎  D. 1mol Zn变为Zn2+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NA ‎ ‎ ‎1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稀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H++OH﹣═H2O ‎  B. 铜粉与稀硝酸的反应:Cu+2H+═Cu2++H2↑‎ ‎  C. 氯气与碘化钾溶液的反应:Cl2+I﹣═Cl﹣+I2‎ ‎  D. 碳酸钠溶液与足量稀盐酸的反应:CO32﹣+2H+═H2O+CO2↑‎ ‎ ‎ ‎19.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原因是(  )‎ ‎  A. 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  B. 转移溶液前溶液未冷却至室温 ‎  C. 容量瓶未干燥 ‎  D. 定容时俯视液面 ‎ ‎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碘和四氯化碳可以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 ‎  B. 将O2和H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可以除去其中的氢气 ‎  C. 熔融烧碱时,可以使用铁坩埚 ‎  D. 加热铝箔,待铝熔化后,可以看到液态铝滴落下来 ‎ ‎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H、D、T表示三种氢原子 ‎  B. 原子最外层少于4个电子的元素均是金属元素 ‎  C.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个 ‎  D. 目前人们已发现了5000多种核素,说明发现了5000多种元素 ‎ ‎ ‎22.短周期主族元素W、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分别占有三个不同的周期.W与X同主族,R与Z同主族,R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W、X是金属元素 ‎  B. 原子半径:R<Y<Z ‎  C.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R ‎  D. 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 ‎ ‎23.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能达到目的是(  )‎ ‎  A. 用加热、称重的方法鉴别Na2CO3固体和NaHCO3固体 ‎  B. 用焰色反应鉴别NaCl固体和NaOH固体 ‎  C. 用KSCN溶液鉴别FeCl3溶液和Fe2(SO4)3溶液 ‎  D. 用丁达尔效应鉴别NaCl溶液和KCl溶液 ‎ ‎ ‎24.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 ‎①(NH4)2CO3 ②Al(OH)3 ③NaHCO3 ④Al2O3 ⑤Fe(NO3)2.‎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全部 ‎ ‎ ‎25.有‎8g Na2O2、Na2O、Na2CO3、NaOH的固体混合物,与‎400g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恰好反应,蒸干溶液,最终得固体质量为(  )‎ ‎  A. ‎16g B. ‎23.4g C. ‎31g D. 无法计算 ‎ ‎ ‎26.铁、铜混合粉末‎18.0g加入到100mL 5.0mol•L﹣1 FeCl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2.8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剩余固体是铁、铜混合物 ‎  B. 原固体混合物中铜的质量是‎9.6g ‎  C. 反应后溶液中n(Fe3+)=0.10mol ‎  D. 反应后溶液中n(Fe2+)+n(Cu2+)=0.75mol ‎ ‎ ‎ ‎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3题,共42分)‎ ‎27.(15分)(2014春•雨花区期末)A、B、C、D、E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逐渐增大,A、B处于同一周期,C、D、E同处另一周期.C、B可按原子个数比2:1和1:1分别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甲和乙.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层多3个.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D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乙物质的电子式是      .‎ ‎(2)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填写).‎ ‎(3)E的单质加入到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E的单质、石墨和二氧化钛(TiO2)按比例混合,高温下反应得到的两种化合物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有和种产物是TiC(在火箭和导弹上有重要应用)其反应方程式为      .‎ ‎ ‎ ‎28.(11分)(2014秋•泰兴市校级期末)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和条件已略去).A是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B、E、F是气体单质,C是金属单质,X是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Y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为      .‎ ‎(2)E的电子式为      .‎ ‎(3)写出C与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D溶液与G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 ‎29.(16分)(2014秋•泰兴市校级期末)将镁、铝的混合物共0.2mol,溶于200mL 4mol•L﹣1的盐酸溶液中,然后再滴加2mol•L﹣1的NaOH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沉淀质量m 随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当V1=160mL时,则金属粉末中n (Al)=      mol ‎(2)0~V1段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若在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欲使Mg2+、Al3+刚好沉淀完全,则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V(NaOH)=      mL;‎ ‎(4)若镁、铝的混合物仍为0.2mol,其中镁粉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改用200mL 4mol•L﹣1的硫酸溶解此混合物后,再加入840mL 2mol•L﹣1的NaOH溶液,所得沉淀中无Al(OH)3,则a的取值范围为      .‎ ‎ ‎ ‎ ‎ ‎2014-201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一中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部分26题,每题3分.共78分).‎ ‎1.中国短道速滑队在索契冬奥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速滑冰刀可用特种不锈钢制成,不锈钢含有的主要元素是(  )‎ ‎  A. 铁 B. 碳 C. 铜 D. 铝 考点: 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专题: 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 不锈钢是钢的一种,是铁的合金,主要成分是铁,含有碳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属于金属材料,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钢的含碳量是0.03%﹣2%,不锈钢含有铁、碳、铬、镍等,故不锈钢含有的主要元素是铁元素,‎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合金不锈钢的成分,掌握常见的铁合金、不锈钢的组成成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较简单.‎ ‎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 g ‎  B. 摩尔是物质质量的单位 ‎  C. 氮原子的质量就是氮的相对原子质量 ‎  D. 氧气的摩尔质量(单位:g•mol﹣1)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考点: 摩尔质量.‎ 分析: A、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C、氮原子的质量m=nM;‎ D、一种物质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 解:A、g是质量的单位,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故A错误;‎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质量的单位,故B错误;‎ C、氮原子的质量m=nM,故氮原子的质量与其相对原子质量有关,但并不是相对原子质量,故C错误.‎ D、一种物质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即氧气的摩尔质量为‎32g/mol,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的单位以及计算,难度不大,应注意的是一种物质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 ‎ ‎3.浓硫酸不具有的性质是(  )‎ ‎  A. 吸水性 B. 腐蚀性 C. 强氧化性 D. 易挥发性 考点: 浓硫酸的性质.‎ 专题: 氧族元素.‎ 分析: 依据浓硫酸具有高沸点、强氧化性、脱水性、吸水性解答,注意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且具有强的氧化性,所以强烈的腐蚀性,据此解答.‎ 解答: 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吸附物质中湿存的水分,故A正确;‎ B.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且具有强的氧化性,所以强烈的腐蚀性,属于危险药品,故B正确;‎ C.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为强氧化性酸,故C正确;‎ D.浓硫酸沸点高,难挥发,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熟悉浓硫酸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 ‎ ‎4.反应SiCl4+2H2 Si(纯)+4HCl可用于工业制取纯硅.该反应属于(  )‎ ‎  A. 化合反应 B. 复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分解反应 考点: 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分析: SiCl4+2H2 Si(纯)+4HCl为单质与化合物生成新单质与新化合物的反应,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生成物有2种,不是化合反应,故A不选;‎ B.反应物、生成物中均存在单质,不是复分解反应,故B不选;‎ C.为单质与化合物生成新单质与新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C选;‎ D.反应物有2种,不是分解反应,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基础性习题,把握物质的类别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较简单.‎ ‎ ‎ ‎5.下列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  A. HCl B. Na2O C. O2 D. CO 考点: 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 分析: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A.HCl分子中只存在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故A错误;‎ B.氧化钠中钠离子和氧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 C.氧气分子中O﹣O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为单质,故C错误;‎ D.CO分子中C﹣O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化合物的判断,侧重考查基本概念,明确物质的构成微粒及微粒之间作用力即可解答,注意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区别,题目难度不大.‎ ‎ ‎ ‎6.呼气法在医学上常用于门螺旋杆菌的诊断,下列关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质子数是6 B. 质量数是‎6 C. 电子数是13 D. 中子数是13‎ 考点: 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分析: 元素符号左下角数字为其质子数,左上角数字为其质量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解答: 解:的质子数为6,质量数为13,核外电子数6,由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可知,中子数为14﹣6=8,故选A.‎ 点评: 本题很简单,考查原子的构成及原子中的量的关系,明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及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即可解答.‎ ‎ ‎ ‎7.Al2O3是刚玉的主要成分.Al2O3属于(  )‎ ‎  A. 酸 B. 盐 C. 氧化物 D. 单质 考点: 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分析: 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 单质是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 解:Al2O3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酸、碱、单质和氧化物的概念,难度不大,把握住概念的实质是解题关键.‎ ‎ ‎ ‎8.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 钢铁生锈 B. 臭氧消毒 C. 干冰升华 D. 食物腐败 考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钢铁生锈有新物质三氧化二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 B.臭氧能使蛋白质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故C正确;‎ D.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 ‎9.下列化学反应的产物与反应物的量无关的是(  )‎ ‎  A. AlCl3与NaOH B. C与O‎2 C. CO2与NaOH D. Fe与Cl2‎ 考点: 镁、铝的重要化合物;铁的化学性质.‎ 专题: 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 A、氢氧化铝可和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溶解;‎ B、碳在氧气中的燃烧产物和氧气的量多少有关;‎ C、二氧化碳少量时会和强碱反应生成碳酸盐,过量时会生成碳酸氢盐;‎ D、金属铁和氯气的反应生成氯化铁.‎ 解答: 解:A、AlCl3溶液与少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产物和氢氧化钠的量的多少有关,故A不选;‎ B、碳在少量的氧气中的燃烧产物是一氧化碳,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是二氧化碳,产物和氧气的量多少有关,故B不选;‎ C、少量二氧化碳会和强碱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过量时会生成碳酸氢钠,与反应物二氧化碳的用量有关,故C不选;‎ D、金属铁和氯气的反应生成氯化铁,和量的多少以及反应条件无关,故D选.‎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应用,主要考查反应条件、反应物质的浓度、反应物的量,以上条件不同产物不同的判断,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 ‎ ‎10.下列物质属于硅酸盐产品的是(  )‎ ‎  A. 尼龙绳 B. 保鲜膜 C. 青花瓷 D. 金刚石 考点: 含硅矿物及材料的应用.‎ 分析: 含有硅酸根离子的盐属于硅酸盐,传统硅酸盐产品包括:普通玻璃、陶瓷、水泥,以此作答.‎ 解答: 解:A.尼龙绳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中的合成纤维,不属于硅酸盐,故A错误;‎ B.保鲜膜的化学成分是聚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中的塑料,不属于硅酸盐,故B错误;‎ C.青花瓷是用黏土烧制而来,青花瓷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故C正确;‎ D.金刚石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不属于硅酸盐,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硅酸盐产品,做题时把握好硅酸盐的定义即可,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 ‎ ‎ ‎11.能证明SO2具有漂白性的是(  )‎ ‎  A. 品红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红色消失 ‎  B. 溴水中通入SO2气体后,溶液褪色 ‎  C. 滴入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入SO2气体,红色消失 ‎  D. 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后,溶液褪色 考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专题: 氧族元素.‎ 分析: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SO2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二氧化硫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体现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故A选;‎ B.SO2通入溴水中橙色褪去,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B不选;‎ C.显红色的酚酞,溶液显碱性,通入SO2后红色褪去,与二氧化硫发生复分解反应,体现其酸性氧化物性质,故C不选;‎ D.SO2通入紫色的酸性KMnO4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紫色褪去,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D不选;‎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二氧化硫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现象与反应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二氧化硫还原性、漂白性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 ‎ ‎12.某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SO42﹣、Cl﹣,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  A. OH﹣ B. NO3﹣ C. Ag+ D. Ba2+‎ 考点: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 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 A.氢氧根离子能够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 B.NO3﹣与H+、Cl﹣、SO42﹣离子之间不满足离子反应发生条件;‎ C.Ag+与Cl﹣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D.钡离子能够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解答: 解:A.H+与OH﹣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水,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NO3﹣与H+、Cl﹣、SO42﹣离子不发生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B正确;‎ C.Ag+与Cl﹣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SO42﹣与Ba2+离子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离子共存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 ‎ ‎ ‎13.下列对有关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 ‎  B. 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均降低,原理不相同 ‎  C. 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一定含有SO42﹣‎ ‎  D. 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铁质容器储运,说明铁与冷的浓硫酸不反应 考点: 常见阳离子的检验;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专题: 物质检验鉴别题.‎ 分析: A、氯水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但是原溶液中可能存在铁离子;‎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C、氯化钡与硫酸根生成硫酸钡沉淀,与银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 D、铁与浓硫酸钝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解答: 解:A、原溶液中若存在铁离子,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不能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故A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导致浓度减小,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导致浓度减小,两者原理不同,故B正确;‎ C、氯化钡与硫酸根生成硫酸钡沉淀,与银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故原溶液不一定含有SO42﹣,故C错误;‎ D、铁与浓硫酸钝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常见阳离子与阴离子的检验、浓硫酸的性质,属于中等难度题目.‎ ‎ ‎ ‎14.在含有FeCl3、FeCl2、AlCl3、NaCl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在空气中充分搅拌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溶液中离子数目减少的是(  )‎ ‎  A. Na+ B. Fe3+ C. Al3+ D. Fe2+‎ 考点: 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 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钠离子增多,氢氧化钠与FeCl3、FeCl2、AlCl3反应,产物再与空气中的氧气以及过量的盐酸反应,据此分析.‎ 解答: 解:向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中钠离子增多,故A错误;‎ 氢氧化钠分别与FeCl3、FeCl2、AlCl3反应的方程式为:‎ FeCl3+3NaOH═Fe(OH)3↓+3NaCl,‎ FeCl2+2NaOH=Fe(OH)2↓+2NaCl,‎ AlCl3(过量)+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 从方程式看出分别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亚铁沉淀、偏铝酸钠,而偏铝酸钠与过量的盐酸反应生成铝离子,铝离子数目没有变化.故C错误;‎ 生成氢氧化亚铁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全部生成氢氧化铁反应为4Fe(OH)2+2H2O+O2═4Fe(OH)3.然后再加入过量的盐酸,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三价铁离子数目增多,二价铁离子减少.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间的相互转化,解题时需灵活运用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 ‎ ‎15.我国古代就有湿法炼铜的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反应为Fe+CuSO4═Cu+FeSO4.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Fe是氧化剂 B. CuSO4是还原剂 ‎  C. Fe被氧化 D. CuSO4发生氧化反应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 Fe+CuSO4═Cu+FeSO4中,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u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Fe为还原剂,故A错误;‎ B.Cu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CuSO4是氧化剂,故B错误;‎ C.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故C正确;‎ D.CuSO4是氧化剂,被还原,CuSO4发生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 ‎ ‎16.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 ‎  A. ‎ 转移溶液 B. ‎ ‎ 制蒸馏水 C. ‎ ‎ 分离水和酒精 D. ‎ ‎ 稀释浓硫酸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实验装置综合.‎ 分析: A.转移液体利用玻璃棒引流;‎ B.制备蒸馏水不需要温度计;‎ C.酒精与水互溶;‎ D.稀释浓硫酸应将密度大的液体注入密度小的水中.‎ 解答: 解:A.转移液体利用玻璃棒引流,图中操作合理,故A正确;‎ B.制备蒸馏水,只得到一种馏分,则不需要温度计,故B错误;‎ C.酒精与水互溶,不分层,不能利用分液漏斗分离,故C错误;‎ D.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注入水中,及时搅拌,避免热量来不及散失导致液滴飞溅,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实验基本操作和混合物分离提纯等,把握实验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 ‎ ‎17.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2g H2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 ‎  B. 常温常压下,‎22.4L O2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 ‎  C. ‎1L 1mol•L﹣1 KOH溶液中含有的钾离子数目为NA ‎  D. 1mol Zn变为Zn2+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NA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1个氢气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 B.常温常压下Vm≠‎22.4L/mol;‎ C.依据n=CV 计算氢氧化钾的物质的量,氢氧化钾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依次计算钾离子数目;‎ D.1个Zn变为Zn2+时失去2个电子.‎ 解答: 解:A.1个氢气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2g H2的物质的量==1mol,含氢原子个数为2NA,故A错误;‎ B.常温常压下Vm≠‎22.4L/mol,‎22.4L O2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所以分子数不是NA,故B错误;‎ C.溶液中氢氧化钾的物质的量=‎1L×1mol•L﹣1 =1mol,氢氧化钾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所以含钾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个数为NA,故C正确;‎ D.1个Zn变为Zn2+时失去2个电子,1mol Zn变为Zn2+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2NA,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准确弄清分子、原子、原子核内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的构成关系,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是解题关键,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 ‎ ‎ ‎1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稀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H++OH﹣═H2O ‎  B. 铜粉与稀硝酸的反应:Cu+2H+═Cu2++H2↑‎ ‎  C. 氯气与碘化钾溶液的反应:Cl2+I﹣═Cl﹣+I2‎ ‎  D. 碳酸钠溶液与足量稀盐酸的反应:CO32﹣+2H+═H2O+CO2↑‎ 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 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 A.醋酸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 B.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 C.电子、电荷不守恒;‎ D.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解答: 解:A.稀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H3COOH+OH﹣═H2O+CH3COO﹣,故A错误;‎ B.铜粉与稀硝酸的反应的离子反应为3Cu+2NO3﹣+8H+═3Cu2++4H2O+2NO↑,故B错误;‎ C.氯气与碘化钾溶液的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l2+2I﹣═2Cl﹣+I2,故C错误;‎ D.碳酸钠溶液与足量稀盐酸的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O32﹣+2H+═H2O+CO2↑,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 ‎ ‎19.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原因是(  )‎ ‎  A. 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  B. 转移溶液前溶液未冷却至室温 ‎  C. 容量瓶未干燥 ‎  D. 定容时俯视液面 考点: 溶液的配制.‎ 专题: 实验评价题.‎ 分析: 根据c=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来判断.‎ 解答: 解:A、未洗涤溶解NaOH的烧杯,溶质的质量减少,浓度偏低,故A正确;‎ B、转移溶液前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当溶液冷却后,液面下降,体积偏小,浓度偏大,故B错误;‎ C、定容时要加蒸馏水,所以容量瓶未干燥,对溶液的浓度无影响,故C错误;‎ D、定容时俯视液面,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操作,题目难度不大,根据c=判断是误差分析的关键.‎ ‎ ‎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碘和四氯化碳可以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 ‎  B. 将O2和H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可以除去其中的氢气 ‎  C. 熔融烧碱时,可以使用铁坩埚 ‎  D. 加热铝箔,待铝熔化后,可以看到液态铝滴落下来 考点: 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铝的化学性质;镁、铝的重要化合物;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专题: 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碘易溶于四氯化碳,不分层;‎ B.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Cu,Cu可被氧化;‎ C.Fe与NaOH不反应;‎ D.生成的氧化铝熔点高,包裹在Al的外面.‎ 解答: 解:A.碘易溶于四氯化碳,不分层,则不能利用分液漏斗分离,故A错误;‎ B.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Cu,Cu可被氧化,则利用灼热的氧化铜不能除杂,故B错误;‎ C.Fe与NaOH不反应,则熔融烧碱时,可以使用铁坩埚,故C正确;‎ D.生成的氧化铝熔点高,包裹在Al的外面,则铝熔化后,液态铝不会滴落下来,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及选择,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混合物分离方法及原理等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 ‎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H、D、T表示三种氢原子 ‎  B. 原子最外层少于4个电子的元素均是金属元素 ‎  C.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个 ‎  D. 目前人们已发现了5000多种核素,说明发现了5000多种元素 考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A.H、D、T是氢元素3种核素;‎ B.原子最外层少于4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元素,例如:H、He等;‎ C.He元素原子核外只有2个电子;‎ D.同一元素存在多种核素.‎ 解答: 解:A.H、D、T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是氢元素3种核素,故A正确;‎ B.原子最外层少于4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元素,例如:H、He等,故B错误;‎ C.He元素原子核外只有2个电子,其余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故C错误;‎ D.目前只发现100多种元素,同一元素存在多种核素,核素种数远远大于元素种数,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特殊元素原子结构特点、核素等,比较基础,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 ‎ ‎22.短周期主族元素W、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分别占有三个不同的周期.W与X同主族,R与Z同主族,R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W、X是金属元素 ‎  B. 原子半径:R<Y<Z ‎  C.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R ‎  D. 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考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W、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分别占有三个不同的周期,则W应为H元素,R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原子核外应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应为O元素,R与Z同主族,Z应为S元素,‎ W与X同主族,X应为Na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应为Al元素,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短周期主族元素W、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分别占有三个不同的周期,则W应为H元素,R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原子核外应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应为O元素,R与Z同主族,Z应为S元素,W与X同主族,X应为Na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应为Al元素,‎ A.由以上分析可知W为H元素,为非金属,故A错误;‎ B.Al和S位于同周期,原子半径Al>S,故B错误;‎ C.非金属性O>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故C错误;‎ D.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铝和硫酸,氢氧化铝具有两性,可与酸、强碱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位置结构性质的判断,熟悉元素周期表结构是解本题关键,根据原子结构来推断元素,再结合物质的结构、性质来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 ‎ ‎23.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能达到目的是(  )‎ ‎  A. 用加热、称重的方法鉴别Na2CO3固体和NaHCO3固体 ‎  B. 用焰色反应鉴别NaCl固体和NaOH固体 ‎  C. 用KSCN溶液鉴别FeCl3溶液和Fe2(SO4)3溶液 ‎  D. 用丁达尔效应鉴别NaCl溶液和KCl溶液 考点: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专题: 物质检验鉴别题.‎ 分析: A.NaHCO3加热分解,而碳酸钠不能;‎ B.焰色反应为元素的性质;‎ C.FeCl3溶液和Fe2(SO4)3溶液均含铁离子;‎ D.丁达尔效应为胶体特有的性质.‎ 解答: 解:A.NaHCO3加热分解,而碳酸钠不能,则用加热、称重的方法,质量减小的为NaHCO3,可鉴别Na2CO3固体和NaHCO3固体,故A正确;‎ B.NaCl固体和NaOH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B错误;‎ C.FeCl3溶液和Fe2(SO4)3溶液均含铁离子,加KSCN溶液均为血红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C错误;‎ D.丁达尔效应为胶体特有的性质,则丁达尔效应不能鉴别NaCl溶液和KCl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利用不同现象鉴别物质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 ‎ ‎24.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 ‎①(NH4)2CO3 ②Al(OH)3 ③NaHCO3 ④Al2O3 ⑤Fe(NO3)2.‎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全部 考点: 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分析: 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有:铝、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弱酸酸式盐、弱酸的铵盐、氨基酸等,据此解答.‎ 解答: 解:①(NH4)2CO3 是弱酸的铵盐,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故选;‎ ‎②Al(OH)3 是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故选;‎ ‎③NaHCO3 是弱酸酸式盐,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故选;‎ ‎④Al2O3是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故选;‎ ‎⑤Fe(NO3)2中硝酸根离子在酸性环境下能够氧化二价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硝酸亚铁中二价铁离子能够与氢氧化钠发生复分解反应,所以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故选;‎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熟悉物质性质即可解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归纳总结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注意硝酸根离子在酸性环境下的强氧化性.‎ ‎ ‎ ‎25.有‎8g Na2O2、Na2O、Na2CO3、NaOH的固体混合物,与‎400g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恰好反应,蒸干溶液,最终得固体质量为(  )‎ ‎  A. ‎16g B. ‎23.4g C. ‎31g D. 无法计算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Na2O2、Na2O、Na2CO3、NaOH的混合物与盐酸恰好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为NaCl,溶液蒸干所得固体为NaCl,根据氯原子守恒有n(NaCl)=n(HCl),根据m(溶质)=m(溶液)×w(溶质)计算m(HCl),进而计算n(NaCl),再根据m=nM计算NaCl的质量.‎ 解答: 解:Na2O2、Na2O、Na2CO3、NaOH的混合物与盐酸恰好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为NaCl,溶液蒸干所得固体为NaCl,根据氯原子守恒有n(NaCl)=n(HCl),‎ 盐酸中m(HCl)=‎400g×3.65%=‎14.6g,n(NaCl)=n(HCl)==0.4mol,故得到NaCl的质量=0.4mol×‎58.5g/mol=‎23.4g,‎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有关计算,题目涉及反应过程比较多,但过程不复杂,侧重考查学生的解题方法技巧与思维能力,注意利用守恒思想进行解答,利用常规方法无法解答,题目难度中等.‎ ‎ ‎ ‎26.铁、铜混合粉末‎18.0g加入到100mL 5.0mol•L﹣1 FeCl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2.8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剩余固体是铁、铜混合物 ‎  B. 原固体混合物中铜的质量是‎9.6g ‎  C. 反应后溶液中n(Fe3+)=0.10mol ‎  D. 反应后溶液中n(Fe2+)+n(Cu2+)=0.75mol 考点: 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铁比铜活泼,与FeCl3溶液反应时先后发生Fe+2Fe3+=3Fe2+、Cu+2Fe3+=Cu2++2Fe2+,原氯化铁溶液中含有氯化铁的物质的量为n(FeCl3)=5mol/L×‎0.1L=0.5mol,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解答.‎ 解答: 解:铁的还原性强于铜,把铁、铜混合粉末加入氯化铁溶液中,铁先与铁离子反应,氯化铁的物质的量是0.5mol,‎ 设0.5mol铁离子完全反应消耗铁、铜的质量分别为m1、m2,则:‎ Cu+2Fe3+=Cu2++2Fe2+ Fe+2Fe3+=3Fe2+‎ ‎64g‎ 2mol ‎56g 2mol m1 0.5mol m2 0.5mol m1==‎16g,‎ m2==‎14g,‎ 溶解的金属质量为:‎18g﹣‎2.8g=‎15.2g,‎14g<‎15.2g<‎16g,‎ 则铁完全反应、铜部分反应,且Fe3+完全反应,剩余的金属为Cu,故A、C错误;‎ 设反应消耗铜的物质的量为n1,反应的铁的物质的量为n2,‎ 则:①64n1+56n2=‎‎15.2g ‎②n1+n2=n(Fe3+)=0.25mol,‎ 解得:n1=0.15mol、n2=0.1mol,‎ 则原来混合物中含有的铜的质量为:0.15mol×‎64g/mol+‎2.8g=‎12.4g,故B错误;‎ 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后溶液中n(Fe2+)=2n(Cu)+3n(Fe)=2×0.15mol+3×0.10mol=0.6mol,‎ 反应后溶液中铜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Cu2+)=n(Cu)=0.15mol,故n(Fe2+)+n(Cu2+)=0.6mol+0.15mol=0.75mol,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根据反应的相关方程式从质量守恒的角度解答,难度中等.‎ ‎ ‎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3题,共42分)‎ ‎27.(15分)(2014春•雨花区期末)A、B、C、D、E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逐渐增大,A、B处于同一周期,C、D、E同处另一周期.C、B可按原子个数比2:1和1:1分别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甲和乙.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层多3个.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D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第三周期第ⅡA族 ,乙物质的电子式是  .‎ ‎(2)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O<N<Al<Mg<Na (用元素符号填写).‎ ‎(3)E的单质加入到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Al+2OH﹣+2H2O=2AlO2﹣+3H2↑ .‎ ‎(4)E的单质、石墨和二氧化钛(TiO2)按比例混合,高温下反应得到的两种化合物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有和种产物是TiC(在火箭和导弹上有重要应用)其反应方程式为 4Al+‎3C+3TiO22Al2O3+3TiC .‎ 考点: 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A、B、C、D、E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C、B可按原子个数比2:l和1:1分别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甲和乙,则C为Na,B为O;A、B处于同一周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层多3个,则B为N元素;C、D、E同处另一周期,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E为Al,所以D为Mg,然后利用元素及其单质、化合物的性质来解答.‎ 解答: 解:A、B、C、D、E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C、B可按原子个数比2:l和1:1分别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甲和乙,则C为Na,B为O;A、B处于同一周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层多3个,则B为N元素;C、D、E同处另一周期,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E为Al,所以D为Mg,‎ ‎(1)D为Mg,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ⅡA族,Na、O以1:1形成离子化合物乙,则乙为Na2O2,其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ⅡA族;;‎ ‎(2)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在减小,则原子半径为O<N<Al<Mg<Na,‎ 故答案为:O<N<Al<Mg<Na;‎ ‎(3)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为NaOH,与Al反应的离子反应为2Al+2OH﹣+2H2O=2AlO2﹣+3H2↑,‎ 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2﹣+3H2↑;‎ ‎(4)Al、石墨和二氧化钛(TiO2)按比例混合,高温下反应得到的两种化合物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都是新型陶瓷材料(在火箭和导弹上有重要应用),反应生成氧化铝与TiC,其反应方程式为:4Al+‎3C+3TiO22Al2O3+3TiC,‎ 故答案为:4Al+‎3C+3TiO22Al2O3+3TiC.‎ 点评: 本题考查位置、结构、性质,明确元素的推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熟悉化学用语的使用来解答即可,题目难度不大.‎ ‎ ‎ ‎28.(11分)(2014秋•泰兴市校级期末)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和条件已略去).A是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B、E、F是气体单质,C是金属单质,X是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Y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为 NH3 .‎ ‎(2)E的电子式为  .‎ ‎(3)写出C与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 ‎(4)写出D溶液与G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NH4++OH﹣NH3↑+H2O .‎ 考点: 无机物的推断.‎ 专题: 推断题.‎ 分析: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是氯化钠,A是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则A为NaCl,C是金属单质,电解NaCl得到金属C,则C为金属Na,B为氯气;Y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F是气体单质,钠能够与液态反应生成的气体为氢气,Y为水、G为NaOH;X是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X一定为碱性气体氨气,E为气体单质,E与Y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则E为氮气;D+G(NaOH)A(NaCl)+X(NH3),则D为氯化铵,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A是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则A为NaCl,C为金属单质,电解NaCl得到金属C,发生反应为:2NaCl(熔融)2Na+Cl2↑,则C为金属Na,B为Cl2;Y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F是气体单质,且A(Na)+Y→F(气体单质)+G,金属Na能够反应生成的气体单质Y为H2,则Y为水、G为NaOH;X是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气体X显示碱性,则X一定为NH3,E为气体单质,根据转化关系“E(气体单质)+Y(H2)→NH‎3”‎可知,则E为N2;又D+G(NaOH)A(NaCl)+X(NH3),则D为NH4Cl,‎ ‎(1)X是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X为碱性气体,所以X只能为氨气,化学式为NH3,‎ 故答案为:NH3;‎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E为气体单质N2,氮气分子中存在氮氮三键,氮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氮气的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3)根据分析可知,C为Na、Y为H2O,则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故答案为:2Na+2H2O=2NaOH+H2↑;‎ ‎(4)D为NH4Cl,G为NaOH,氢氧化钠与氯化铵溶液加热生成氨气和氯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 故答案为:NH4++OH﹣NH3↑+H2O.‎ 点评: 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涉及常见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X是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A是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等是推断突破口,再结合转化关系推断,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题目难度中等.‎ ‎ ‎ ‎29.(16分)(2014秋•泰兴市校级期末)将镁、铝的混合物共0.2mol,溶于200mL 4mol•L﹣1的盐酸溶液中,然后再滴加2mol•L﹣1的NaOH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沉淀质量m 随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当V1=160mL时,则金属粉末中n (Al)= 0.08 mol ‎(2)0~V1段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OH﹣=H2O ;‎ ‎(3)若在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欲使Mg2+、Al3+刚好沉淀完全,则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V(NaOH)= 400 mL;‎ ‎(4)若镁、铝的混合物仍为0.2mol,其中镁粉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改用200mL 4mol•L﹣1的硫酸溶解此混合物后,再加入840mL 2mol•L﹣1的NaOH溶液,所得沉淀中无Al(OH)3,则a的取值范围为 0.7≤a<1 .‎ 考点: 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根据图象可知,在滴加NaOH溶液到体积V1=160mL过程中,没有沉淀生成,说明盐酸有剩余,滴加的NaOH用于中和剩余盐酸,V1=160mL时,剩余的HCl与滴加的NaOH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是MgCl2、AlCl3和NaCl混合液,根据Mg原子、Al原子、Cl﹣离子、Na+离子守恒,列方程求算n(Al);‎ ‎(2)0~V1段滴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剩余的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3)当溶液中Mg2+、Al3+恰好沉淀完全时,即沉淀达到最大值,此时,溶液是NaCl溶液,根据Cl﹣离子和Na+离子守恒有n(Na+)=n(NaCl)=(HCl)求出n(NaOH),再利用V=计算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 ‎(4)反应后的混合溶液,再加840mL 2mol•L﹣1的NaOH溶液,所得沉淀中无Al(OH)3,溶质为硫酸钠、偏铝酸钠,由于为金属混合物,则a<1,根据钠离子守恒,应满足n(NaOH)≥2n(Na2SO4)+n(NaAlO2),根据铝元素守恒用a表示出n(NaAlO2),据此确定a的取值范围.‎ 解答: 解:(1)当V1=160mL时,此时,溶液是MgCl2、AlCl3和NaCl的混合液,‎ 由Na+离子守恒可知,n(NaCl)=n(Na+)=n(NaOH)=‎0.16L×2mol/L=0.32mol,‎ ‎200mL 4mol•L﹣1的盐酸溶液中含有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4mol/L×‎0.2L=0.8mol,‎ 设混合物中含有MgCl2xmol、AlCl3为ymol,则:‎ 根据Mg原子、Al原子守恒有:x+y=0.2,‎ 根据Cl﹣离子守恒有:2x+3y=0.8﹣0.32=0.48,‎ 联立方程解得:x=0.12、y=0.08,‎ 所以金属粉末中:n(Mg)=0.12mol、n(Al)=y=0.08mol,‎ 故答案为:0.08;‎ ‎(2)0~V1段,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没有生成沉淀,说明盐酸过量,滴入的氢氧化钠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故答案为:H++OH﹣=H2O;‎ ‎(3)当溶液中Mg2+、Al3+恰好沉淀完全时,此时,溶液是NaCl溶液,根据Cl﹣离子和Na+离子守恒有:n(Na+)=n(NaCl)=(HCl)=4mol/L×‎0.2L=0.8mol,‎ 所以需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V(NaOH)==‎0.4L=400mL,‎ 故答案为:400;‎ ‎(4)由于为金属混合物,则a<1,Al的物质的量为:0.2(1﹣a)mol,反应后的混合溶液,再加入840mL 2mol•L﹣1的NaOH溶液,所得沉淀中无Al(OH)3,则溶质为硫酸钠、偏铝酸钠,根据铝元素守恒可知:n(NaAlO2)=0.2(1﹣a)mol,‎ 根据钠离子守恒,应满足:n(NaOH)≥2n(Na2SO4)+n(NaAlO2),即0.84×2≥2×0.2×4+0.2(1﹣a),‎ 解得:a≥0.7,‎ 所以a的取值范围为:故0.7≤a<1,‎ 故答案为:0.7≤a<1.‎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题目难度较大,对于图象题,要明确每一段图象发生的化学反应、知道拐点代表的含义及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结合方程式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注意守恒思想的运用,使计算简化.‎ ‎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