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 二 生物 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
第I卷 (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 50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选择题
1.在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过程中,皮肤和泌尿系统的功能主要是
A.提取营养 B.气体交换 C.调节水、盐平衡 D.物质运输
2. 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
A.K+ B.Na+ C.Cl— D.Na+和Cl-
3. 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
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
4. 血浆和原尿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A.水 B.大分子蛋白质 C.葡萄糖 D.无机盐
5. 高等动物体内细胞要获得O2和养料以及代谢废物的排泄,都必须通过的系统是
A.消化 B.呼吸 C.循环 D.排泄
6. 毛细淋巴管阻塞会引起
①组织发生水肿 ②组织发生脱水 ③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增加 ④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场降低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10 -
7.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的直接来源是
A.血浆 B.淋巴 C.淋巴和血浆 D.血液和淋巴
8. 下列哪类动物生活在液体环境中,并且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A.鱼类 B.原生动物 C.两栖类 D.软体动物
9. 人体内环境中,与组织液成分最接近的液体是
A.血液 B.血清 C.淋巴 D.原尿
10.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内环境是
A.血浆和组织液 B.血浆和淋巴 C.组织液和淋巴 D.只有血浆
11. 脂类物质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后,输送到各部分组织细胞,依次经过的内环境是
①血浆 ②组织液 ③淋巴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①② D.②③①②
12. 人体花粉过敏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A.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增加 C.组织液减少 D.淋巴减少
13. 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
14.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就成为组织液
15. 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纤维蛋白原 B.激素 C.淋巴细胞 D.纤维素
16. 血浆中的水来自
A.组织液 B.血浆、消化道 C.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D.淋巴、组织液
17. 下表是被测试者血浆、肾小囊腔、输尿管中P和Q两种物质的浓度,据此分析表中P和Q各是什么物质?
A.P是葡萄糖,Q是蛋白质 B.P是葡萄糖,Q是尿素
C.P是尿素,Q是蛋白质 D.P是尿素,Q是葡萄糖
血浆
肾小囊腔
输尿管
P
O.03%
O.03%
2%
Q
O.1%
0.1%
O
18. 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 10 -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血浆蛋白质 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C.血红蛋白、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19. 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来降低体温。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额头上敷用冷水浸过的毛巾
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D.适当撤减衣被
20.对于钾盐和钠盐来讲,正常人容易缺乏的是
A.钠盐 B.钾盐 C.都容易缺 D.都不易缺
21.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浓度基本相等,其原因是
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B.使体内增加水分
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 D.使体内物质保持稳定
22.当大量饮水后,排尿量也显著增加,其生理意义是
A.排出人体过多的代谢废物 B.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C.排出人体内多余的无机盐 D.带走人体内的热量
23. 内环境稳态若遭到破坏,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引起肌肉无力。其原因是
A.血液中乳酸浓度过高 B.血液中钙、磷的含量降低
C.血液中钠盐含量过低 D.血钙含量过高
24. 下列哪项是对内环境稳态实质的描述
A.是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的 B.温度、pH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
C.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D.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
25. 人在15℃环境中和5℃环境中穿的衣服一样多时,体温是恒定的,而且在这两种环境中既不出汗也无寒颤,这时体温的调节主要通过
A.增减产热量 B.调节皮肤血管口径
C.立毛肌收缩或舒张 D.拱肩缩背以保温或伸展肢体以散热
26.下列曲线能正确反映蛙的代谢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的是
- 10 -
27. 右表表示人的几种组织、器官的产热百分比,从表中数据,不能推出的结论是
A.安静状态下,骨骼肌产生的能量几乎全部散失掉了
B.安静状态下,脑易进入高效的工作状态
C.安静状态下,内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D.劳动或运动时,骨骼肌时主要的产热器官
28. 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原因
A.血浆渗入组织的速度降低 B.组织液回渗的速率降低
C.淋巴生成速率降低 D.淋巴循环受阻
29. 肾小管与其周围毛细血管之间的水分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如果流经肾小管的原尿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液量将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能确定
30. 某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补充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
A.提供能量 B.供给营养 C.维持内环境水分稳定 D.维持内环境无机盐稳定
31. 成年人排尿时,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
A.大脑皮层→脑干下行传导束→脊髓下行传导束→副交感神经→膀胱
B.大脑皮层→脑干下行传导束→脊髓下行传导束→交感神经→膀胱
C.大脑皮层→脑干下行传导束→脊髓下行传导束→排尿中枢→副交感神经→膀胱
D.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内脏感觉神经→排尿中枢→副交感神经→膀胱
32. 用探针插入蛙的椎管时,如果出现排尿现象,这是因为
A.探针刺激了排尿中枢 B.探针刺激了传出神经
C.探针刺激了传人神经 D.探针刺激了副交感神经
33. 下列有关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语言、文字等抽象信号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 B.反射弧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
C.是仅由躯体感觉中枢完成的反射 D.必须建立在具体信号引起的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
34. 关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神经元轴突→突触→乙神经元树突(或细胞体)
B.甲神经元树突→突触→乙神经元轴突(或细胞体)
C.乙神经元轴突→突触→甲神经元轴突(或细胞体)
D.乙神经元树突→突触→甲神经元树突(或细胞体)
- 10 -
35.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时,球员踢球瞬间,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
A.静息电位 B.动作电位 C.突触传递 D.反射弧
36. 在蛙的坐骨神经外侧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静息时电表测出的电位差是
A.电位差为零 B.变为负电位 C.变为正电位 D.先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
37. 人类和动物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判断和推理能力,但人类和动物的学习具有本质的区别。下列哪一项是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最主要区别
A.以生活体验为基础 B.以概念为基础 C.以模仿为基础 D.有高级神经参与
38. 下图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流方向是
A. 都是由左向右
B.都是由右向左
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
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
39. 止痛药物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
A.细胞体 B.轴突 C.突触间隙 D.树突
40.经检查发现,一成年男子一昼夜所消耗的能量为6510 kJ,该男子的病因可能是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胰岛素分泌过多 C.甲状腺功能低下 D.生长激素分泌过少
41.当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
A.蛋白质合成增加.葡萄糖利用增加 B.蛋白质合成增加,葡萄糖利用减少
C.蛋白质合成减少,葡萄糖利用增加 D.蛋白质合成减少.葡萄糖利用减少
42. 给病人输氧时必须让病人同时吸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以刺激病人的正常呼吸。这种调节属于
A.激素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 D.条件反射
43. 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当补充钾盐 B.K+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着决定性作用
C.Na+几乎全部由小肠主动吸收 D.肾脏排尿的主要意义是维持内环境稳态
44. 持续发高热对人体是不利的,下列叙述的原因中错误的是( )
- 10 -
A.循环系统障碍,心跳变慢 B.生理功能紊乱
C.消耗过多的物质和能量 D.易丧失体温调节能力
45.人体的免疫功能,可清除自身的损伤细胞。在这一生理过程中,损伤细胞属于
A.病原体 B.抗原性物质 C.抗体 D.自身物质
46. 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B.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
C.有免疫效应的是效应淋巴细胞
D.效应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
47. 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
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 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
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 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
48. 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A.体液大量流失 B.特异性免疫力减弱
C.非特异性免疫力减弱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49. 关于抗体分布的准确描述是
A.主要布于血浆中,少数分布于组织液中
B.主要分布于血清中,少数分布于组织液中
C.主要分布于血液中,少数分布于组织液中
D.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中,少数分布于细胞内液中
50. 在人体过敏反应中,释放的组织胺能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从毛细血管滤出,结果出现荨麻疹,组织胺的作用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 D.自动调节
第Ⅱ卷(50分)
51.下图为糖尿患者和正常人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0 -
(1)曲线 为正常人的,曲线 为糖尿病患者的。
(2)造成AB段变化的生理活动可能是______ ,该过程可发生在______ 器官中。
(3)在乙的血糖浓度变化中,实现BC段的主要代谢途径 , , 。
(4) 曲线CD段表示乙处在饥饿状态时的血糖浓度,此时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代谢途径主要是______ 。
(5)假如在糖尿病患者摄取葡萄糖1h后,给他注射胰岛素,请在图中绘出他体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表示出大致趋势即可)
52. 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
(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是以______ 方式进行的。b过程不包括对大部分______ 的吸收。
(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______ (只写字母)。其中A中的水以______ 方式进入消化道。
(3)A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______
- 10 -
,A和B的交换是通过______ 结构进行的。
(4)过程e和f的渗透方向的不同处在于:前者______ 。
(5)过程e和d依次表示______ 作用。
(6)E和A相比,E中不含的成分是______ 。
53. 图2-1为脊位反射模式图,请回答:
(1)对反射弧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代表传出神经 B.③代表神经中枢的突触,
C. M代表效应器 D.S代表感受器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
A.冲动在S中单向传导 B.冲动在②中单向传导
C.冲动在③中单向传导 D.冲动在①中单向传导
(3)在③中与兴奋传导有关的化学递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处,分别用阈值以上的电流刺激Ⅱ、Ⅲ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Ⅱ处,肌肉_________________,刺激Ⅲ处,肌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离肌肉5 mm的I处给予电蒯激,肌肉在3. 5 ms后开始收编,在离肌肉50 mm的Ⅱ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5.0 ms,后开始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
mm/ms.
54.图2—14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感染人体后,人体内抗体产生、病毒增殖与疾病程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回答:
(1)在a、b、c中表示病毒增殖曲线的是_______________,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
- 10 -
(2)图中可见再次感染时抗体产生水平明显比初次感染_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初次感染前一个月给人体注射过相应疫苗,会使其在感染后无明显症状出现,原因是人体内_______________,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______ 免疫。
55.用未感染过病原体的健康小鼠A和B做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
B 健康 B 生活B
S疫苗 S病原体
A 健康A A死亡
(1)注射毒性强的S病原体后,由于__________________,所以B鼠能正常生活,A鼠则患S引起传染病死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在给B注射S疫苗后,第二天就给其注射S病原体,则由于____________,B会______________。
(3)病原体进入小鼠体内后,识别它的是________,可以清除它的是__________ 。
- 10 -
扶余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 二生物 试题 答案
1C 2D 3C 4B5C6.A 7 A 8B 9C10D 11D 12B 13C 14D
15D16C 17D 18A 19A 20B 21A22B 23D 24B 25B 26B
27A 28B29A 30C 31C 32A33C 34A35B 36A 37B 38C
39C 40A 41D42B 43B 44A45B 46D47D 48C49B 50B
51. (1)乙 甲 (2)葡萄糖被吸收 小肠
(3)葡萄糖分解 合成肝糖元或肌糖元转化为脂肪等
(4)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5)略
52. (1)渗透(或自由扩散) 脂肪成分
(2)A、B、D 消化液
(3)皮肤 毛细血管壁
(4)e可逆 后者f单向
(5)扩散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6)大分子蛋白质
53. (1)A (2)C(3) 乙酰胆碱或单胺类物质
(4)收缩 无反应(5) 30
54. (1) a .c(2) 提高 时间短(快)
(3)已获得免疫(产生立抗体和记忆细胞)
人工免疫(或者体液免疫)
55.(1)注入S疫苗产生了抗体 体内无抗体
(2)体内无相应抗体 死亡
(3)吞噬细胞,抗体,效应T细胞等;抗体,吞噬细胞,效应T细胞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