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徽省蚌埠五中、十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D.未化学的方向是经验化
2.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 )
①组成 ②结构 ③性质 ④变化 ⑤制备 ⑥应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3.钠在空气中长期露置,最终变成( )
A.Na2O B.Na2O2 C.Na2CO3 D.NaOH
4.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C.是否能通过滤纸
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5.将干燥的氯气分别通入盛有干花和鲜花的集气瓶后,干花不褪色而鲜花褪色表明( )
A.氯气具有漂白作用 B.鲜花比干花容易衰败
C.次氯酸见光易分解 D.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
6.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 21 -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混合物的是( )
A.白酒 B.食醋 C.生铁 D.冰和水
8.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
A.CaCl2=Ca2++2Cl﹣ B.Na2SO4=2Na++SO42﹣
C.HNO3=H++NO3﹣ D.KClO3=K++Cl﹣+3O2﹣
9.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的反应:OH﹣+H+=H2O
B.澄清的石灰水与稀醋酸反应:Ca(OH)2+2H+=Ca2++2H2O
C.在Ca(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Ca2++HCO3﹣+OH﹣=CaCO3↓+H2O
D.往澄清石灰水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气体:CO2+OH﹣=HCO3﹣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的摩尔质量为98g
B.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C.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D.1mol任何物质实际都约含有6.02×1023个原子
11.一定条件下,对于含有一定数目分子的气体,决定其体积的主要因素是( )
A.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B.气体的分子的形状
- 21 -
C.气体分子本身的大小 D.气体分子的种类
12.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2.4L的N2和CO所含分子数均为NA
B.1.7g NH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11.2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D.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
13.关于1mol•1﹣1的Na2SO4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含1molNa2SO4
B.Na+的浓度为1mol•1﹣1
C.配制时,将1molNa2SO4溶于1L水中
D.将322gNa2SO4•10H2O溶于少量水后再稀释成1000mL,即配制成相应溶液
14.一般情况下胶体稳定,胶体微粒不易聚集,主要原因是( )
A.胶体有丁达尔现象
B.胶体有布朗运动
C.胶体微粒因吸附带电荷离子而带电,带同种电荷的微粒间相互排斥
D.胶体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微粒小,不受重力作用
15.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家中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图甲连接好线路后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乙连接好线路后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NaCl是非电解质
B.NaCl溶液是电解质
C.NaCl是弱电解质
D.NaCl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
- 21 -
16.已知a克N2含有b个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计46分)
17.按要求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①在空气中加热金属钠:__________.
②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__________.
③用氢氧化钠吸收氯气:__________.
④向氯水中滴加饱和NaHCO3溶液,有气泡冒出__________.
18.按不同的分类法,下列每组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其中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1)NaCl、KCl、NaClO、BaCl2__________;
(2)HClO3、KClO3、Cl2、NaClO3__________;
(3)H3PO4、H4SiO4、HCl、H2SO4__________;
(4)空气、N2、HCl气体、CuSO4•5H2O__________;
(5)铜、金、汞、钠__________.
19.(1)下列物质能导电是__________,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水银 ②烧碱 ③大理石 ④氯化钠晶体 ⑤盐酸溶液 ⑥蔗糖 ⑦CO2
(2)按要求写出下列方程式:
①硫酸铝电离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
②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20.实验室配制500mL 0.1mol/L的NaOH溶液,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计算所需NaOH固体的质量并用托盘天平称取;
- 21 -
②将称量好的NaOH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
③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中并轻轻摇匀;
④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cm处,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⑤塞紧容量瓶的塞子,充分摇匀.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除用到容量瓶和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
(2)实验中用托盘天平实际称取NaOH固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
(3)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缺少一步,请补充所缺步骤的位置及内容:__________.
(4)在实验中,未进行操作④,所配溶液的浓度会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定容时俯视液面,所配溶液的浓度会__________.称量时已观察到NaOH吸水,所配溶液的浓度会__________.
21.实验:用脱脂棉包住约0.2g过氧化钠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
(1)由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结论是:
第一,有氧气生成,第二,__________.Na2O2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A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用以验证第一条结论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用以验证第二条结论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计6分)
22.将6.5g锌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得到80mL密度为1.25g/mL的溶液,试计算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各是多少?__________.
- 21 -
安徽省蚌埠五中、十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D.未化学的方向是经验化
考点: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
分析:题干明白无误的说明了实验和理论相辅相成,共同使整个化学领域经历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因而科恩(美)和波普尔(英)获得了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
解答: 解:A.化学也需要理论研究,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故A错误;
B.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不再需要试验是错误的,故B错误;
C.化学离不开实验,也需要理论的指导,故C正确;
D.化学无论何时,都需要实验来验证,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科学中实验与理论的关系问题,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题目难度不大.
2.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 )
①组成 ②结构 ③性质 ④变化 ⑤制备 ⑥应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 21 -
考点: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分析: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据此解题.
解答: 解: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难度不大,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3.钠在空气中长期露置,最终变成( )
A.Na2O B.Na2O2 C.Na2CO3 D.NaOH
考点:钠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切开金属钠置于空气中,切口开始呈银白色→变暗→变白色固体→成液→结块→最后变成Na2CO3粉末.
解答: 解:切开金属钠置于空气中,切口开始呈银白色(钠的真面目)→变暗(生成Na2O)→变白色固体(生成NaOH)→成液(NaOH潮解)→结块(吸收CO2成Na2CO3•10H2O)→最后变成Na2CO3粉(风化),有关反应如下:4Na+O2=2Na2O、Na2O+H2O=2NaOH、2NaOH+CO2=Na2CO3+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
故选C.
点评: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发生的现象体现了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根据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可以解释发生的现象.
4.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C.是否能通过滤纸
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 21 -
分析: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解答: 解;A、胶体和浊液的分散质都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故A不选;
B、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是区分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故B正确;
C、溶液、胶体都能通过滤纸,故C不选;
D、溶液、胶体是均一、稳定的,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区分三种分散系的本质,明确分散系的区别和性质即可解答,较简单.
5.将干燥的氯气分别通入盛有干花和鲜花的集气瓶后,干花不褪色而鲜花褪色表明( )
A.氯气具有漂白作用 B.鲜花比干花容易衰败
C.次氯酸见光易分解 D.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
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分析:干燥的氯气分别通入盛有干花和鲜花的集气瓶后,干花不褪色而鲜花褪色,说明氯气不具有漂白性,而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干燥的氯气分别通入盛有干花和鲜花的集气瓶后,干花不褪色而鲜花褪色,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氯气没有漂白性,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氯气和次氯酸的性质,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但没有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题目难度不大.
6.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 21 -
考点: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A、根据物质组成成分的多少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
B、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C、根据纯净物中含有元素的种类不同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D、根据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解答: 解:A、因物质根据组成成分的多少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所以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A错误;
B、因化合物根据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所以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故B正确;
C、因纯净物根据含有元素的种类不同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所以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C错误;
D、因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所以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熟练掌握物质的分类及其分类标准,解答本题要分析概念间的关系.
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混合物的是( )
A.白酒 B.食醋 C.生铁 D.冰和水
考点:混合物和纯净物.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不同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同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结合物质组成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白酒是乙醇的溶液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
B、食醋是醋酸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B不符合;
C、生铁是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故C不符合;
D、冰和水都是水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D符合;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分析,概念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 21 -
8.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
A.CaCl2=Ca2++2Cl﹣ B.Na2SO4=2Na++SO42﹣
C.HNO3=H++NO3﹣ D.KClO3=K++Cl﹣+3O2﹣
考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先判断电解质的强弱,强电解质用“═”,电离方程式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并注意原子团不可拆分来解答.
解答: 解:A、CaCl2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CaCl2=Ca2++2Cl﹣,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故A正确;
B、Na2SO4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Na2SO4=2Na++SO4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故B正确;
C、HNO3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HNO3=H++NO3﹣,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故C正确;
D、KClO3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KClO3=K++ClO3﹣,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明确电解质的强弱、物质中的原子团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9.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的反应:OH﹣+H+=H2O
B.澄清的石灰水与稀醋酸反应:Ca(OH)2+2H+=Ca2++2H2O
C.在Ca(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Ca2++HCO3﹣+OH﹣=CaCO3↓+H2O
D.往澄清石灰水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气体:CO2+OH﹣=HCO3﹣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A.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漏掉了生成生成硫酸钡的反应;
B.醋酸为弱酸,离子方程式中醋酸不能拆开,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应该拆开;
C.氢氧化钠过量,反应后碳酸根离子有剩余;
D.二氧化碳过量,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 21 -
解答: 解:A.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的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BaSO4↓+2H2O,故A错误;
B.澄清石灰水与稀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OH﹣+CH3COOH=H2O+CH3COO﹣,故B错误;
C.在Ca(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钠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HCO3﹣+2OH﹣=CaCO3↓+2H2O+CO32﹣,故C错误;
D.澄清石灰水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OH﹣=HCO3﹣,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判断,为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明确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检查反应能否发生,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的摩尔质量为98g
B.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C.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D.1mol任何物质实际都约含有6.02×1023个原子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分析:A.摩尔质量单位错误;
B.根据n==计算;
C.根据n=nM计算,质量单位错误;
D.根据1mol任何物质中含有6.02×1023个粒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A.硫酸的摩尔质量为98g/mol,故A错误;
B.n(SO2)==0.5mol,m(SO2)=0.5mol×64g/mol=32g,故B正确;
C.1molH2O的质量n=nM=1mol×18g/mol=18g,故C错误;
- 21 -
D.1mol任何物质中含有6.02×1023个粒子,但1mol任何物质不一定都约含有6.02×1023个原子,由多原子构成的分子,如1mol氢气中含有6.02×1023个×2=12.04×1023个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和物理量的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计算能力的考查,难度不大.
11.一定条件下,对于含有一定数目分子的气体,决定其体积的主要因素是( )
A.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B.气体的分子的形状
C.气体分子本身的大小 D.气体分子的种类
考点:气体摩尔体积.
分析:由于气体的分子间距离远大于分子本身大小,则决定气体体积的因素主要是气体的分子数目以及分子间距离,以此解答.
解答: 解:由于气体的分子间距离远大于分子本身大小,则决定气体体积的因素主要是气体的分子数目以及分子间距离,而气体的分子数目一定时,气体分子间距离为影响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与气体分子的形状、分子种类无关,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应用,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分子的大小不影响气体体积,为易错点,题目较简单.
12.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2.4L的N2和CO所含分子数均为NA
B.1.7g NH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11.2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D.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不一定是在标准状况下;
B.质量转化为物质的量,结合1个氨气分子含有10个电子;
- 21 -
C.气体摩尔体积适用对象为气体;
D.氦气为氮原子分子.
解答: 解:A.气体不一定是在标准状况下,Vm未知,无法计算,故A错误;
B.1.7g NH3的物质的量==0.1mol,含有的电子数为NA,故B正确;
C.标况下,水是液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故C错误;
D.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物质的量为1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明确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是解题关键,注意氦气为单原子分子.
13.关于1mol•1﹣1的Na2SO4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含1molNa2SO4
B.Na+的浓度为1mol•1﹣1
C.配制时,将1molNa2SO4溶于1L水中
D.将322gNa2SO4•10H2O溶于少量水后再稀释成1000mL,即配制成相应溶液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
分析:A、溶质离子数目与离子浓度、溶液体积有关.
B、由硫酸钠的化学式可知钠离子浓度为硫酸钠浓度的2倍.
C、将1molNa2SO4溶于水中配成1L溶液,硫酸钠的浓度为1mol/L.
D、322gNa2SO4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液体积为1L,所配溶液的浓度为1mol/L.
解答: 解:A、1mol•L﹣1的Na2SO4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为2mol/L,溶液体积未告诉,无法计算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
B、1mol•L﹣1的Na2SO4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为2mol/L,故B错误;
C、将1molNa2SO4溶于水中配成1L溶液,硫酸钠的浓度为1mol/L,1L是溶液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故C错误;
D、332gNa2SO4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液体积为1L,所配溶液的浓度为1mol/L,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解,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 21 -
14.一般情况下胶体稳定,胶体微粒不易聚集,主要原因是( )
A.胶体有丁达尔现象
B.胶体有布朗运动
C.胶体微粒因吸附带电荷离子而带电,带同种电荷的微粒间相互排斥
D.胶体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微粒小,不受重力作用
考点:胶体的重要性质.
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
分析:A.胶体有丁达尔现象是胶粒对光发生散射;
B.胶粒时刻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但不是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
C.同种胶体的胶粒带同种电荷,胶粒之间是相排斥的,不易聚集成大颗粒;
D.任何有质量的物质都会受重力作用;
解答: 解:A.胶体中分散质的微粒大小为1﹣100nm,胶粒对光发生散射发生丁达尔效应,不是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故A错误;
B.胶体中的粒子无时无刻不在做无规则运动,但不是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
C.胶体不带电,胶体微粒因吸附带电荷离子而带电荷,同一胶体胶粒带同种电荷,如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因为胶粒都带同种电荷,胶粒之间是相排斥的,不易聚集成大颗粒,达不到100nm以上,沉不下来,所以胶体稳定,故C正确;
D.胶体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微粒小,但有质量,有质量的物质都会受重力作用,与胶体稳定存在原因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胶体的一些性质,掌握布朗运动、丁达尔效应的含义,注意胶体稳定存在原因是带同种电荷,胶粒之间是相排斥的,不易聚集成大颗粒形成沉淀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5.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家中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图甲连接好线路后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乙连接好线路后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21 -
A.NaCl是非电解质
B.NaCl溶液是电解质
C.NaCl是弱电解质
D.NaCl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
考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按照图甲连接好线路后发现灯泡不亮,说明无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按照图乙连接好线路后发现灯泡亮,说明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导电的实质是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在外加电源作用下定向移动;电解质是溶于水或熔融状态导电的化合物,弱电解质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解答: 解:A、氯化钠熔融状态或溶于水能导电,符合电解质概念是电解质,故A错误;
B、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是电解质溶液,故B错误;
C、氯化钠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故C错误;
D、实验表明,NaCl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导电,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溶液导电实质,电解质概念分析判断,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16.已知a克N2含有b个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 )
A. B. C. D.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根据质量、摩尔质量、分子数、阿伏伽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计算.
解答: 解:由N=nNA=×NA,得NA===,故选:C
- 21 -
点评:用逆推法解决此题,学生要掌握基本公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计46分)
17.按要求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①在空气中加热金属钠:2Na+O2Na2O2.
②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CO2═2Na2CO3+O2.
③用氢氧化钠吸收氯气:2NaOH+Cl2═NaCI+NaClO+H2O.
④向氯水中滴加饱和NaHCO3溶液,有气泡冒出NaHCO3+HCl═NaCl+CO2↑+H2O.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①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②过氧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③氯气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NaClO和水;
④氯水中含有盐酸,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NaCl、二氧化碳和水.
解答: 解:①Na在空气中加热时,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且生成淡黄色固体Na2O2,反应方程式为:2Na+O2Na2O2,
故答案为:2Na+O2Na2O2;
②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即2Na2O2+2CO2=2Na2CO3+O2,
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
③氯气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NaClO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故答案为:Cl2+2NaOH=NaCl+NaClO+H2O;
④氯水中含有盐酸,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CO3+HCl═NaCl+CO2↑+H2O,
故答案为:NaHCO3+HCl═NaCl+CO2↑+H2O.
点评:本题考查了钠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根据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来分析解答,注意:钠和氧气在没有条件和加热条件下其产物不同,注意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中氧气不能写气体符号,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 21 -
18.按不同的分类法,下列每组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其中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1)NaCl、KCl、NaClO、BaCl2NaClO或BaCl2;
(2)HClO3、KClO3、Cl2、NaClO3Cl2;
(3)H3PO4、H4SiO4、HCl、H2SO4HCl或H4SiO4;
(4)空气、N2、HCl气体、CuSO4•5H2O空气或CuSO4•5H2O;
(5)铜、金、汞、钠汞或钠.
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混合物和纯净物.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1)根据盐的分类依据分析;(2)根据单质和化合物的定义判断;(3)从酸的分类依据分析;(4)从纯净物、混合物的或状态分析;(5)从金属活泼性或状态分析.
解答: 解:(1)NaCl、KCl、BaCl2为盐酸盐,NaClO为次氯酸盐;NaCl、KCl、NaClO为轻金属盐,BaCl2为重金属盐;NaCl、KCl、BaCl2为不含氧盐,NaClO为含氧盐,
故答案为:NaClO或BaCl2;
(2)HClO3、KClO3、NaClO3 属于化合物,Cl2属于单质,故答案为:Cl2;
(3)从是否含氧的角度分类:HCl属于无氧酸,H3PO4、H4SiO4、H2SO4属于含氧酸,故答案为:HCl;从溶解性分类:H3PO4、HCl、H2SO4属于可溶性酸,H4SiO4属于不溶性酸,故答案为:HCl或H4SiO4;
(4)空气为混合物,N2、HCl气体、CuSO4•5H2O为纯净物;根据状态分析,空气、N2、HCl气体为气态、CuSO4•5H2O为固态,故答案为:空气或CuSO4•5H2O;
(5)Na属于活泼金属,铜、金、银属于不活泼金属,根据铜、金、钠为固态,汞为液态,故答案为:钠或汞.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酸、碱、盐以及氧化物,的概念的区别和联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联系.
19.(1)下列物质能导电是①⑤,属于电解质的是④③②,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⑥⑦.(填写序号)
①水银 ②烧碱 ③大理石 ④氯化钠晶体 ⑤盐酸溶液 ⑥蔗糖 ⑦CO2
(2)按要求写出下列方程式:
- 21 -
①硫酸铝电离的电离方程式:Al2(SO4)3═2Al3++3SO42﹣
②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aCO3+2H+═Ca2++H2O+CO2↑.
考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分析:(1)能导电的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电子或离子;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2)①硫酸铝电离生成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②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
解答: 解:(1)能导电的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电子或离子,①中含有自由电子,所以能导电,⑤中含有自由移动离子,所以能导电;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属于电解质的是④③②,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⑥⑦;
故答案为:①⑤;④③②; ⑥⑦;
(2)①硫酸铝电离生成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Al2(SO4)3═2Al3++3SO42﹣,故答案为:Al2(SO4)3═2Al3++3SO42﹣;
②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
故答案为:CaCO3+2H+═Ca2++H2O+CO2↑.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导电性、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及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注意: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为易错点.
20.实验室配制500mL 0.1mol/L的NaOH溶液,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计算所需NaOH固体的质量并用托盘天平称取;
②将称量好的NaOH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
③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中并轻轻摇匀;
④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cm处,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⑤塞紧容量瓶的塞子,充分摇匀.
回答下列问题:
- 21 -
(1)本实验中除用到容量瓶和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胶头滴管.
(2)实验中用托盘天平实际称取NaOH固体的质量是2.0g.
(3)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缺少一步,请补充所缺步骤的位置及内容:②步后,溶液冷却后将其沿玻璃棒转移至容量瓶中.
(4)在实验中,未进行操作④,所配溶液的浓度会偏高(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定容时俯视液面,所配溶液的浓度会偏高.称量时已观察到NaOH吸水,所配溶液的浓度会偏低.
考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1)根据实验操作步骤以及每步操作所用仪器判断所需主要仪器判断;
(2)根据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质量;
(3)根据配制实验所需实验步骤有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以及摇匀等操作分析;
(4)根据c=,判断实验操作对n或V的影响,以此判断实验误差.
解答: 解:(1)配制实验所需实验步骤有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以及摇匀等操作,称量药品用托盘天平,加入到烧杯中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用玻璃棒引流将液体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当溶液体积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定容,故答案为:玻璃棒、胶头滴管;
(2)500mL 0.1mol/L的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为:0.5L×0.1mol/L=0.05mol,
质量为:0.05mol×40g/mol=2.0g,故答案为:2.0g;
(3)配制实验所需实验步骤有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以及摇匀等操作,故答案为:②步后,溶液冷却后将其沿玻璃棒转移至容量瓶中;
(4)在实验中,未进行操作④,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
定容时俯视液面,所配溶液的,会使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
称量时已观察到NaOH吸水,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偏小,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
故答案为:偏高;偏高;偏低.
点评:本题考查溶液的配制实验,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 21 -
21.实验:用脱脂棉包住约0.2g过氧化钠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
(1)由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结论是:
第一,有氧气生成,第二,反应放出热量.Na2O2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H2O═4NaOH+O2↑.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A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用以验证第一条结论的实验方法是:P处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木条复燃;用以验证第二条结论的实验方法是:Q导管放入盛水的水槽中有气泡产生.
考点:实验装置综合.
分析:(1)往脱脂棉上滴水,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NaOH和氧气;
(2)用A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生成氧气具有助燃性,放热使锥形瓶内气体碰撞.
解答: 解:(1)往脱脂棉上滴水,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可知反应生成氧气,且反应放出热量,发生的反应为2Na2O2+2H2O═4NaOH+O2↑,
故答案为:反应放出热量;2Na2O2+2H2O═4NaOH+O2↑;
(2)用A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第一条结论的实验方法是P处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木条复燃;用以验证第二条结论的实验方法是Q导管放入盛水的水槽中有气泡产生,
故答案为:P处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木条复燃;Q导管放入盛水的水槽中有气泡产生.
点评:本题考查实验装置的综合及过氧化钠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反应特点及物质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计6分)
22.将6.5g锌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得到80mL密度为1.25g/mL的溶液,试计算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 21 -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根据n=计算6.5gZn的物质的量,根据Zn元素计算生成的n(ZnSO4),根据c=计算Zn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根据m=nM计算ZnSO4的质量,根据m=ρV计算溶液的质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100%计算所得反应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6.5gZn的物质的量为=0.1mol,根据Zn元素可知生成的n(ZnSO4)=0.1mol,故Z所得溶液中Zn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5mol/L;
ZnSO4的质量为0.1mol×161g/mol=16.1g,溶液的质量为80mL×1.25g/mL=100g,故所得反应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为×100%=16.1%,
答: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5mol/L,溶质质量分数为16.1%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比较基础,注意对公式的理解与灵活运用.
-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