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建德市2016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2016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 一、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 B.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粒的分裂与中心体有关 ‎ C.蛋白质合成后,需要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 D.能分泌人类胰岛素的转基因大肠杆菌,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特别发达 ‎2.下列关于ATP和酶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酶和ATP中都不含糖 ‎ B.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ATP的含量较多 ‎ C.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 ‎ D.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 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 ‎ 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 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 ‎4.纤维素、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 )‎ ‎ A.葡萄糖、葡萄糖和氨基酸 B.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 ‎ C.氨基酸、氨基酸和核苷酸 D.淀粉、蛋白质和DNA ‎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瘤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6.如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数值,单位是J•m﹣2•a﹣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 40‎ ‎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7.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 C.单倍体生物是指体细胞中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 ‎ D.转基因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的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8.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图中b阶段X射线照射可诱发突变,c阶段用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 B.‎ 图中的温度在a时酶分子结构改变、活性较低 ‎ C.‎ 图中bc段和de段的变化都会引起C3化合物含量的下降 ‎ D.‎ 图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是相同的 ‎9.图甲、乙、丙是一些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和分裂的相关图示.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40‎ ‎ A.图甲中,正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是图①②,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图④‎ ‎ B.图丙中(一)→(二),完成了图乙中的AB段的变化 ‎ C.图甲⑤中存在等位基因Bb,出现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基因突变 ‎ D.图甲中的①③④可以对应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二)‎ ‎10.经测定某化合物含C、H、O、N、S元素,则该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一项功能是( )‎ ‎ A.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 B.用于基因工程获得粘性末端 ‎ C.用于精子、卵细胞的相互识别 ‎ D.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 ‎11.下列物质合成时,需要模板的是( )‎ ‎ A.磷脂和蛋白质 B.DNA和酶 ‎ C.性激素和胰岛素 D.神经递质和受体 ‎12.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 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 ‎ 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 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1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形成 ‎ B.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 ‎ C.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内质网和细胞质基质中加工 ‎ D.质粒和线粒体是既有核酸又有外膜的细胞结构 ‎1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 B.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 ‎ C.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ATP均在膜上进行 ‎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全部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 ‎15.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40‎ ‎ A.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 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参与翻译过程 ‎ C.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 D.DNA复制、转录都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以mRNA为模板 ‎16.某植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是1:2.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该植物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 ‎ B.该植物细胞正在进行分裂 ‎ C.该植物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 ‎ D.该时期的细胞可能没有核膜 ‎17.下列有关ATP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 A.蓝细菌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 B.ATP中的能量可能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不可能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 C.在缺氧的条件下,细胞溶胶才能形成ATP ‎ D.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不同物质 ‎18.根据物质鉴定的有关知识分析下表,可推测( )‎ ‎(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 A.甲溶液含有淀粉 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 ‎ 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 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 ‎19.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 B.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 C.温度过低或过高,对酶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 ‎ D.pH过小或过大,对酶活性的影响相同 ‎20.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 ‎ B.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 ‎ 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线粒体 ‎ D.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2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 B.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 C.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空间结构 40‎ ‎ D.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 ‎22.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 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 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 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 ‎23.如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a、b、c为代谢过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a中产生的O2,参与c中第二阶段的反应 ‎ B.b在叶绿体基粒上进行 ‎ C.水参与c中第二阶段的反应 ‎ D.X代表的物质从叶绿体的基质移向叶绿体的基粒 ‎24.蛙的受精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下列行为在细胞中一般不会发生的是( )‎ ‎ A.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DNA的半保留复制 ‎ C.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 ‎25.当呼吸底物不是糖时,有氧呼吸消耗的O2和产生的CO2的体积并不相等.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两套,设为甲、乙,测定单位质量小麦种子呼吸时CO2释放量与O2消耗量的比值,下列构思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 ‎ A.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在光照下测定O2释放量,乙装置在黑暗下测定CO2释放量 ‎ B.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测定CO2释放量,乙装置换成CO2吸收剂测定O2消耗量 ‎ C.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测定气体体积变化量,乙装置换成CO2吸收剂,测定O2消耗量 ‎ D.甲装置烧杯中盛放CO2缓冲剂(可吸收和放出CO2),测定氧气消耗量,乙装置放死亡种子作对照 ‎2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利用低浓度的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农田中的杂草生长 ‎ B.植物组织培养时,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合适,愈伤组织就会分化出根和茎叶 ‎ C.一定浓度的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成熟 40‎ ‎ D.脱落酸在果实的成熟阶段含量最高,以促进种子萌发 ‎27.如图所示图1曲线表示不同生长索浓度对某植物茎生长的影响,图2是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的实验结果,下列分折正确的是( )‎ ‎ A.由图l可知,茎弯曲生长时背光的一测的生长素的浓度应高于D点对应的浓度 ‎ B.从图2信息可确定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8~12ppm之间 ‎ C.图l和图2分别说明生长素对茎和根的生长都具有两重性 ‎ D.利用低浓度的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农田中的杂草生长 ‎28.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 ‎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 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29.将枪乌贼巨大轴突置于体内组织液的模拟环境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增大模拟环境中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 ‎ B.增大模拟环境中Na+浓度,达到动作电位峰值所需时间变短 ‎ C.减小模拟环境中Na+浓度,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 ‎ D.静息时细胞膜对K+通透性变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不变 ‎30.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 B.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称为群落的时间结构 ‎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 D.不同地段的群落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40‎ ‎31.瓶插鲜花鲜重的变化与衰败相关,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如图为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对插花鲜重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偶有延缓衰败的作用 ‎ B.蔗糖可为花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 ‎ C.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 ‎ D.第5天花中脱落酸的含量应该是清水组最低 ‎32.不同处理对某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根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雌株形成 ‎ B.叶产生了促进雌株形成的细胞分裂素 ‎ C.若对完整植株施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雌株数量增多 ‎ 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是不相互对抗的 ‎33.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 C.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择有遗传病史的家系进行调查统计 ‎ D.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 ‎34.如图为某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40‎ ‎ A.珊瑚虫和该区域的鱼组成珊瑚礁群落 ‎ B.珊瑚礁体积变化影响鱼类的多样性 ‎ C.该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原生演替 ‎ D.演替至第4年时各种鱼类个体数才达到K值 ‎35.如图是利用某植物(基因型为AaBb)产生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花粉植株A植株B.‎ ‎ A.过程②通常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 ‎ B.植株A的基因型为aaBB的可能性为.‎ ‎ C.过程①是植物组织培养,此过程需一定量的植物激素 ‎ D.植株A高度不育,说明生殖细胞不具有全能性 ‎36.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体重和生理状况相同的A、B、C三组兔子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向A组兔子注射一定量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向B组兔子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向C组兔子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下列能正确反映三组兔子体内甲状腺放射量变化的是( )‎ ‎ A.、 B.、 C.、 D.、‎ ‎37.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βRNA)是一条单链RNA.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β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如图所示),然后利用该复制酶复制QβR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40‎ ‎ A.QβRNA的复制需经历一个逆转录过程 ‎ B.QβRNA的复制需经历形成双链RNA的过程 ‎ C.一条QβRNA模板只能翻译出一条肽链 ‎ D.QβRNA复制后,复制酶基因才能进行表达 ‎38.下面关于次级生产量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利用生态系统中现有的有机物质再生产有机物质,即为次级生产量 ‎ B.次级生产量的食源都是初级生产量 ‎ C.次级生产量等于同化量减去呼吸量 ‎ D.次级生产量的制造者都是异养生物 ‎39.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直翅(B)对弯翅(b)、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显性,控制这三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图表示某一昆虫个体的基因组成,以下判断正确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 )‎ ‎ A.控制长翅和残翅、直翅和弯翅的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 B.该个体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有四种 ‎ C.该个体的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为AbD或abd ‎ D.该个体与另一个体测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1:1:1:1‎ ‎40.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l所示,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l中膜内的钾离子浓度甲处比膜外乙处低 ‎ B.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0mV ‎ C.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未处理),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偏转 ‎ D.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测不到电位变化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40‎ ‎41.如图为高等动物细胞及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中填数字与字母,上填文字)‎ ‎(1)若图一的分泌物是促甲状腺激素,则此细胞表示的是__________细胞,促甲状腺激素的加工、成熟最终在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该细胞在完成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后,膜面积会相应减少的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的结构有__________.‎ ‎(2)若图一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则与靶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的功能.‎ ‎(3)若图一细胞为消化腺细胞,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中,3H首先出现在__________上,接下来的运行路线是(用箭头和标号表示)__________.‎ ‎(4)若图二表示某一神经元的细胞膜,在神经元某一部位受到乙酰胆碱刺激后,该部位细胞膜上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此时b物质可用来表示__________.‎ ‎(5)若图二表示正常人的细胞膜,癌细胞的细胞膜与其相比,含量较少的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6)动物细胞吸水膨胀后,②的厚度将变小,这说明②具有__________.‎ ‎42.(14分)图1为细胞周期的模式图,图2为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方框内填图中的数字,横线上填文字):‎ ‎(1)图1中,X期代表__________;诊断因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的遗传病时,需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期的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消失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 ‎(2)组蛋白是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图2中,组蛋白基因表达时,能发生碱基配对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具有选择透过性膜的结构有__________.‎ A.[5]B.[6]C.[7]D.[8]E.[9]F.[10].‎ 40‎ ‎43.(14分)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__________,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__________;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__________.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湿时间应__________‎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X处理的作用是使__________.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__________白粒管(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44.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1)实验一: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 ‎①果蝇体色性状中,__________为显性.F1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F2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__________.‎ ‎②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9900只灰身果蝇和100只黑身果蝇,则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__.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灰身果蝇的比例会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_的结果.此时这群果蝇将__________(产生/不产生)进化.‎ ‎(2)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 实验二:黑身雌蝇丙(基因型同甲)与灰身雄蝇丁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请推测:‎ R、r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雄蝇丁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F2中灰身雄蝇共有__________种基因型.‎ 40‎ ‎2015-2016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 B.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粒的分裂与中心体有关 ‎ C.蛋白质合成后,需要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 D.能分泌人类胰岛素的转基因大肠杆菌,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特别发达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 分析:线粒体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动力工厂”. ‎ 中心体与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有关.‎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修饰加工.‎ 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解答: 解: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中可进行物质的氧化和能量转换,A正确;‎ B、中心体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的分裂与纺锤体无关,既与中心体无关,B错误;‎ C、分泌蛋白的合成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胞内蛋白不需要,C错误;‎ D、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功能,要求学生识记各种细胞器的功能,理解原核细胞中所含有的细胞种类以及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2.下列关于ATP和酶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酶和ATP中都不含糖 ‎ B.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ATP的含量较多 ‎ C.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 ‎ D.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考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酶的概念;酶的特性;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 分析:酶的本质是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还有少量的RNA,高温、强酸、强碱会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使酶失去活性;ATP与RNA的组成元素相同,都含有C、H、O、N、P;ATP是来源主要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ATP的能量来源于光能,活性作用产生的ATP的能量来源于化学能,ATP水解释放的能量为细胞的生命活动利用,可以转化成光能、电能和化学能.‎ 解答: 解:A、少数酶是RNA,含核糖,A错误;‎ B、ATP在细胞内的含量不多,消耗后可迅速形成,B错误;‎ C、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为有氧呼吸的第三个阶段,为还原态氢和氧结合形成水的过程,故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C正确;‎ D、在一定范围内,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到达最适温度后随温度的升高活性降低甚至失活,D错误.‎ 故选:C.‎ 40‎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酶的本质,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试题难度中等,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 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 ‎ 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 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与RNA的异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 分析:一个tRNA中只含有一个反密码子,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DNA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一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都是C、H、O、N、P.‎ 原核生物只有一种细胞器是核糖体.‎ 解答: 解: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都是C、H、O、N、P,A正确;‎ B、一个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只含有一个反密码子,B正确;‎ C、T2噬菌体的核酸是DNA,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C正确;‎ D、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ATP、DNA的组成元素、T2噬菌体的核酸种类、原核生物的结构,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 ‎4.纤维素、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 )‎ ‎ A.葡萄糖、葡萄糖和氨基酸 B.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 ‎ C.氨基酸、氨基酸和核苷酸 D.淀粉、蛋白质和DNA 考点: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 分析: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原),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核酸的基本单位为核苷酸,多糖的基本单位为葡萄糖.‎ 解答: 解:纤维素属于多糖,多糖的基本单位为葡萄糖;‎ 纤维素酶属于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 纤维素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基本单位为核苷酸.‎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大分子中单体和多聚体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简单题.‎ ‎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瘤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40‎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 分析:体液免疫过程:‎ 细胞免疫过程:‎ 解答: 解:A、抗体存在于细胞外液,只能消灭细胞外的抗原,A错误;‎ B、抗体抵抗病毒属于特异性免疫,溶菌酶杀灭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 C、Rous肉瘤病毒是病毒致瘤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有关,C错误;‎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特异性免疫过程.‎ ‎6.如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数值,单位是J•m﹣2•a﹣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 ‎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考点: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 分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 ‎(2)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3)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 ‎(4)能量传递效率:10%﹣20%.‎ 解答: 解: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是鲈鱼,为第五营养级,A错误;‎ 40‎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780+4200)÷31920×100%=25%,B正确;‎ C、太阳鱼同化的能量去向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由图可知,只知道同化量和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得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错误;‎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只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不能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具体过程,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及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能结合图中数据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7.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 C.单倍体生物是指体细胞中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 ‎ D.转基因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的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生物变异的应用. ‎ 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3、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体细胞中可以含有1个或几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雄蜂也是单倍体,仅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是单倍体.‎ ‎4、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解答: 解:A、转录是以DNA分子一条链为模板,所以在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A正确;‎ B、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这样DNA和蛋白质彻底分开,因此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A正确;‎ C、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所以未受精的配子,不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直接发育成的个体都是单倍体,C错误;‎ D、转基因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的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遗传和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8.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40‎ ‎ A.‎ 图中b阶段X射线照射可诱发突变,c阶段用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 B.‎ 图中的温度在a时酶分子结构改变、活性较低 ‎ C.‎ 图中bc段和de段的变化都会引起C3化合物含量的下降 ‎ D.‎ 图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是相同的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周期的概念;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 分析:分析图1,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间期时间长,则a、c表示细胞分裂间期,b、d表示细胞分裂期,诱发基因突变时期应在间期,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在分裂期中的前期.‎ 分析图2,a点表示低温,没有破坏酶的空间结构,b点表示高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分析图3,bc段由于气孔关闭,二氧化碳降低,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减慢,而C3的还原不变,导致C3的含量降低;de表示光照降低,光合作用速率减慢,当降低光照时,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不变,C3的还原减慢,导致C3含量增多.‎ 解答: 解:A、图1中a和c表示分裂间期,b和d表示分裂期,因此c阶段X射线照射可诱发突变,b阶段用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故A错误.‎ B、图2中的温度在a时酶分子结构不改变、活性较低;故B错误.‎ C、图3中bc段是由于气温高,蒸腾作用强,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导致C3化合物含量的下降,de段是光强和温度下降导致光合速率下降,C3化合物的还原减低,导致C3化合物积累;故C错误.‎ 40‎ D、图4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1条染色体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是相同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裂,酶和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以及识图能力.‎ ‎9.图甲、乙、丙是一些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和分裂的相关图示.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正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是图①②,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图④‎ ‎ B.图丙中(一)→(二),完成了图乙中的AB段的变化 ‎ C.图甲⑤中存在等位基因Bb,出现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基因突变 ‎ D.图甲中的①③④可以对应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二)‎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 分析:分析甲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⑤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⑥为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图.‎ 分析乙图: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DE段可代表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丙图:丙图中a为染色体、b为染色单体、c为DNA分子,(一)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二)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 解答: 解:A、图甲中①②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只有④细胞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A正确;‎ B、图丙中(一)→(二)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不变,但出现染色单体,且DNA含量加倍,这是由于间期染色体复制所致,对应于图乙中的AB段,B正确;‎ C、图甲⑤中存在等位基因Bb,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C正确;‎ D、图甲中的①、③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对应于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二),④细胞也对应于图甲中的BC段,但其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因此不能对应于图丙中的(二),D错误.‎ 故选:D.‎ 40‎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曲线图和柱形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曲线图中各区段形成的原因及所代表的时期.‎ ‎10.经测定某化合物含C、H、O、N、S元素,则该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一项功能是( )‎ ‎ A.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 B.用于基因工程获得粘性末端 ‎ C.用于精子、卵细胞的相互识别 ‎ D.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 考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 分析:本题考查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由该化合物含C、H、O、N、S元素,可推知该化合物为蛋白质类,然后结合各选项进行分析.‎ 解答: 解:该化合物含C、H、O、N、S元素,可推知该化合物为蛋白质类.‎ A、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是抗体,抗体是一种蛋白质,A正确;‎ B、用于基因工程获得粘性末端,使用的是限制性内切酶,酶属于一种蛋白质,B正确;‎ C、识别精子、卵细胞的物质是一种糖蛋白,为蛋白质,C正确;‎ D、转运RNA能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转运RNA不是蛋白质,D错误.‎ 故选:D 点评:此类题目由元素组成推断化合物,记住S元素是蛋白质的特征性元素,正确判断该化合物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11.下列物质合成时,需要模板的是( )‎ ‎ A.磷脂和蛋白质 B.DNA和酶 ‎ C.性激素和胰岛素 D.神经递质和受体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 分析:需要模板的过程有:复制、转录、翻译和逆转录,因此DNA和RNA的复制过程需要模板;转录和翻译合成蛋白质的过程需要模板,如胰岛素、酶和受体的合成;以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DNA的过程,也需要模板,同时也需要逆转录酶.‎ 解答: 解:A、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模板,但磷脂的合成不需要模板,A错误;‎ B、DNA和酶(蛋白质或RNA)的合成都需要模板,B正确;‎ C、性激素属于脂质,其合成不需要模板,C错误;‎ D、神经递质的合成过程不需要模板,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过程,首先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的条件、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过程所需的条件;其次还要求考生能准确判断各选项中化合物的化学本质,最后再判断各种化合物的合成过程是否需要模板.‎ ‎12.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 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 ‎ 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40‎ ‎ 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 分析:根据题意,本题主要考查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异同,原核生物细胞中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所以也无生物膜系统,真核生物则有,但原核生物中的部分好氧菌还是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的,因为其体内具有有氧呼吸的酶;不论是有丝分裂、无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都属于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原核生物只进行二分裂;以RNA为遗传物质的只有RNA病毒,其他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包括原核生物),综上所述解决此题.‎ 解答: 解:A、原核细胞如蓝藻、醋酸菌没有线粒体,但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故能进行有氧呼吸,故A错误,‎ B、真核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个别生物也可以进行无丝分裂,但是原核细胞如细菌进行的是二分裂,故B错误,‎ C、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故C错误,‎ 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细胞膜、核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膜),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察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异同点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形成 ‎ B.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 ‎ C.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内质网和细胞质基质中加工 ‎ D.质粒和线粒体是既有核酸又有外膜的细胞结构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 分析:有丝分裂记忆口诀: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体增均两极,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解答: 解:A、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最终延伸成细胞壁,而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故A正确;‎ B、有丝分裂间期中心体复制,但纺锤体在细胞分裂的前期形成,间期不存在,故B错误;‎ C、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故C错误;‎ D、质粒是小型的环状DNA分子,无膜结构,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过程、分泌蛋白的合成、质粒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1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40‎ ‎ A.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 B.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 ‎ C.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ATP均在膜上进行 ‎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全部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 考点:生物膜的功能特性;细胞膜的成分. ‎ 分析:真核细胞生物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细胞膜与其他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大致相同,但是在不同的生物膜中,化学物质的含量有差别,其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解答: 解A、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磷脂双分子层是膜结构的基本骨架,生物膜的功能主要是由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决定的,A正确;‎ B、构成生物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还有少量胆固醇,脂肪是细胞内贮存能量的物质,B错误;‎ C、有氧呼吸产生ATP是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光合作用产生ATP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C错误;‎ D、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的加工后,进入高尔基体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形成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分泌到细胞外;核糖体没有膜结构,D错误. ‎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真核细胞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5.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 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参与翻译过程 ‎ C.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 D.DNA复制、转录都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以mRNA为模板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 分析:DNA分子复制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的过程;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 的过程;翻译是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解答: 解:A、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分别以DNA、DNA和mRNA为模板,所以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 B、由于翻译在核糖体中进行,所以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需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参与翻译过程,B正确;‎ C、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分别产生DNA、RNA和蛋白质,它们的基本单位分别为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所以需要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C正确;‎ D、DNA复制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进行的,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以mRNA为模板,D错误.‎ 故选:D.‎ 40‎ 点评:本题考查遗传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6.某植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是1:2.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该植物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 ‎ B.该植物细胞正在进行分裂 ‎ C.该植物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 ‎ D.该时期的细胞可能没有核膜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的分化. ‎ 分析:一般情况下,细胞中不含染色体,只含染色质,且每条染色质含有1个DNA分子.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出现,到末期消失,且在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是1:2.‎ 解答: 解:A、高度分化的细胞已经失去分裂能力,不会出现染色体,A错误;‎ B、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1:2,说明此时细胞正在进行分裂,B正确;‎ C、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1:2,说明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C正确;‎ D、由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1:2可推测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而核膜和核仁在前期解体消失,所以该时期的细胞可能没有核膜,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信息“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是1:2”判断该细胞所处的时期,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17.下列有关ATP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 A.蓝细菌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 B.ATP中的能量可能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不可能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 C.在缺氧的条件下,细胞溶胶才能形成ATP ‎ D.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不同物质 考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 分析: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含有线粒体,如硝化细胞、蓝细菌等,也能进行有氧呼吸释放能量.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光合作用)、化学能(细胞呼吸),也可以水解释放出来并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供生命活动的需要.ATP中的“A”是腺苷,即腺嘌呤和核糖,而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就是腺嘌呤,它们不是同一物质.‎ 解答: 解:A、蓝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但具有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进行有氧呼吸产生ATP,故A错误;‎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合作用(吸收的光能)和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的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如萤火虫发光)和化学能(如蛋白质的合成),故B错误;‎ C、有氧、缺氧条件下,细胞溶胶均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释放少量的能量,用于形成ATP,故C错误;‎ D、ATP中的“A”表示腺苷,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腺嘌呤,两者不是同一物质,故D正确.‎ 故选:D.‎ 40‎ 点评:本题以ATP为素材,综合考查细胞呼吸、光合作用、DNA和RNA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18.根据物质鉴定的有关知识分析下表,可推测( )‎ ‎(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 A.甲溶液含有淀粉 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 ‎ 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 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 考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 分析:分析表格:淀粉遇碘变蓝色.表中乙溶液加碘液后显色且较深,说明乙是淀粉溶液.甲、乙混合液加碘液也显色,说明甲、乙混合液中含有淀粉,但颜色较浅,说明有部分淀粉已被甲水解.甲和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说明甲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结合以上分析可推知甲是淀粉酶溶液.甲、乙加入斐林试剂都不发生显色反应,说明甲、乙都不含有还原性糖.‎ 解答: 解:A、甲遇碘液不变蓝,说明甲不含淀粉,A错误;‎ B、乙溶液加碘液后显色且较深,说明乙是淀粉溶液,B错误;‎ C、甲、乙混合液加碘液也显色,说明甲、乙混合液中含有淀粉,C错误;‎ D、甲、乙混合液加碘液也显色,说明甲、乙混合液中含有淀粉,但颜色较浅,说明有部分淀粉已被淀粉酶水解,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设计巧妙,给出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检测实验,要求学生识记还原糖、蛋白质和淀粉检测实验的相关原理,能根据实验的原理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9.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 B.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 C.温度过低或过高,对酶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 ‎ D.pH过小或过大,对酶活性的影响相同 考点:酶的概念;酶的特性. ‎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酶的活性易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低温会降低酶的活性,但不会使酶变性失活,而高温、过酸和过碱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解答: 解: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A正确;‎ B、酶是蛋白质或RNA,因此其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B错误;‎ C、温度过低会降低酶的活性,但不会使酶变性失活,而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C正确;‎ 40‎ D、pH过小或过大,都会使酶变性失活,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酶的概念、酶的特性,要求考生识记酶的概念,掌握酶的特性,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0.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 ‎ B.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 ‎ 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线粒体 ‎ D.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 分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比较:‎ ‎(1)都能进行能量转换,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前者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后者来自光能;‎ ‎(2)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此外叶绿体基质中一般还有基粒;‎ ‎(3)两者都含有磷脂(生物膜的主要成分)、DNA、RNA和多种酶,此外叶绿体中还含有光合色素.‎ 解答: 解:A、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均含有少量的DNA,A正确;‎ B、叶绿体中的ATP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黑暗中,不能进行光反应,无ATP的产生,B错误;‎ C、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整个阶段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且都产生了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C错误.‎ D、线粒体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反应有关的酶,而叶绿体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暗反应有关的酶,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不相同,D错误.‎ 故选:A.‎ 点评:考查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线粒体和叶绿体结构上的区别的理解.‎ ‎2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 B.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 C.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空间结构 ‎ D.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 分析:在真核细胞中,线粒体是细胞内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线粒体内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的内膜和基质中.核糖体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和“发送站”.动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主要与分泌蛋白的加工、转运有关,植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合成有关.‎ 解答: 解:A、不同种类功能的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如含有叶绿体的真核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含有线粒体的真核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 40‎ B、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真核细胞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B正确.‎ C、每种细胞器都具有自己特定的空间结构,核糖体是由rRNA 和蛋白质组成的,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C正确.‎ D、蛋白质合成是在核糖体上完成的,动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主要与分泌蛋白的加工、转运有关,植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合成有关,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线粒体、核糖体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2.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 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 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 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 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 分析:本题考查“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需要同学理解实验过程和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 解答: 解:A、解离是用药液(盐酸和酒精)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压片是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正确.‎ B、低倍镜下观察视野宽,便于找到分生区,而高倍镜更容易看清染色体;正确.‎ C、由于细胞分裂间期时间长,观察到的细胞大多为间期,这时观察到的是细长丝状的染色质;错误.‎ D、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主要是观察分裂期,由于分裂期时间短,只有了解有丝分裂日周期性才便于在分裂期观察;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相关知识,重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23.如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a、b、c为代谢过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a中产生的O2,参与c中第二阶段的反应 ‎ B.b在叶绿体基粒上进行 ‎ C.水参与c中第二阶段的反应 ‎ D.X代表的物质从叶绿体的基质移向叶绿体的基粒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中物质变化的关系,根据题图梳理相关的知识点,结合选项描述做出判断.‎ 40‎ 解答: 解:A、a中产生的O2,参与有氧呼吸中第三阶段的反应.所以A描述错误.‎ B、由题图可知,b是暗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所以B描述错误.‎ C、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与水反应,产生还原氢,释放出二氧化碳.所以C描述正确.‎ D、分析题图可知,X是ATP,ATP是在叶绿体基粒上产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消耗,所以运输方向是由叶绿体基粒运向叶绿体基质.所以D描述错误.‎ 故应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及解读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24.蛙的受精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下列行为在细胞中一般不会发生的是( )‎ ‎ A.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DNA的半保留复制 ‎ C.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 考点: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 ‎ 分析:蛙的受精卵发育成胚胎的过程中,有细胞分化过程,细胞分化过程实质是基因的选择表达;‎ 细胞分裂间期DNA进行复制,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胚胎发育过程不进行减数分裂;在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在后期随着丝点的分裂而分开.‎ 解答: 解:A、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就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错误;‎ B、该过程中,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间期需要进行DNA复制,而DNA复制特点就是半保留复制,B错误;‎ C、同源染色体分离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胚胎发育过程中只进行有丝分裂,C正确;‎ D、在有丝分裂后期时,由于着丝点的分裂会导致姐妹染色单体分开,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考查了胚胎发育过程,要求考生能够正确理解细胞分裂、分化概念的本质及作用,区分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变化的不同.‎ ‎25.当呼吸底物不是糖时,有氧呼吸消耗的O2和产生的CO2的体积并不相等.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两套,设为甲、乙,测定单位质量小麦种子呼吸时CO2释放量与O2消耗量的比值,下列构思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 ‎ A.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在光照下测定O2释放量,乙装置在黑暗下测定CO2释放量 ‎ B.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测定CO2释放量,乙装置换成CO2吸收剂测定O2消耗量 ‎ C.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测定气体体积变化量,乙装置换成CO2吸收剂,测定O2消耗量 40‎ ‎ D.甲装置烧杯中盛放CO2缓冲剂(可吸收和放出CO2),测定氧气消耗量,乙装置放死亡种子作对照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 分析:由于有氧呼吸中氧气的消耗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所以用二氧化碳的吸收剂,吸收二氧化碳以后,氧气的消耗量也就是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所以要测定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时不能忽略这一点.‎ 解答: 解:A、种子的呼吸作用不会有氧气的释放,A错误;‎ B、如果以脂肪作为呼吸底物时,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会导致气体体积减小,无法测量CO2释放量,B错误;‎ C、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因为气体的体积可能变大、不变或减小,所以测定气体体积变化量,乙装置换成CO2吸收剂,测定O2消耗量,这样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等于气体体积的变化量+氧气的消耗量,C正确;‎ D、测量氧气的消耗量只能用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二氧化碳,然后测定体积的减少量就是氧气的吸收量,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一道实验评价的题目,解决好本题的关键需要平时有扎实相关知识点,本题相关的知识点就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相关的知识点.‎ ‎2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利用低浓度的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农田中的杂草生长 ‎ B.植物组织培养时,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合适,愈伤组织就会分化出根和茎叶 ‎ C.一定浓度的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成熟 ‎ D.脱落酸在果实的成熟阶段含量最高,以促进种子萌发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 分析:本题是对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在生产中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综合性考查,回忆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在生产中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 解:A、2,4﹣D作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因此选用的2,4﹣D浓度应该是高浓度,A错误;‎ B、植物组织培养时,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会影响细胞分化,当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比例低时促进根分化,高时促进芽的分化,B正确;‎ C、促进果实成熟的乙烯,不是赤霉素,C错误;‎ D、脱落酸的作用是促进果实脱落,抑制种子萌发,D错误.‎ 故选:B.‎ 点评:对于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在生产中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7.如图所示图1曲线表示不同生长索浓度对某植物茎生长的影响,图2是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的实验结果,下列分折正确的是( )‎ 40‎ ‎ A.由图l可知,茎弯曲生长时背光的一测的生长素的浓度应高于D点对应的浓度 ‎ B.从图2信息可确定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8~12ppm之间 ‎ C.图l和图2分别说明生长素对茎和根的生长都具有两重性 ‎ D.利用低浓度的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农田中的杂草生长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 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的双重作用与浓度和器官有关,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们在了解天然植物激素的结构和作用机制后,通过人工合成与植物激素具有类似生理和生物学效应的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 解答: 解:A、茎弯曲生长时背光的一侧的生长素的浓度为促进生长的浓度,应小于D点对应的浓度,A错误;‎ B、从图2信息可确定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8~16ppm之间,B错误;‎ C、图1可说明生长素对茎由促进和抑制作用,图2可说明生长素对根由促进和抑制作用,图l和图2分别说明生长素对茎和根的生长都具有两重性,C正确;‎ D、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高于单子叶植物,因此农业生产上可利用高浓度的2、4﹣D作为双子叶植物除草剂,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重点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的有关生长素的知识答题,同时能根据曲线图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别是曲线下降阶段,千万不要误认为曲线下降就代表抑制作用.‎ ‎28.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 ‎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 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40‎ ‎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种群的数量变动. ‎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说明研究者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在处理区都定时灌溉时,驱走大蚂蚁后,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增加较多,说明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在处理区定时灌溉时,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是增加;而在处理区不灌溉时,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是减少,说明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解答: 解:A、根据图表数据,大蚂蚁抑制小蚂蚁的数量增长,A错误;‎ B、由于在处理区的多个观测点统计数据,说明不同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B正确;‎ C、由于是否驱走大蚂蚁,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不同,所以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C正确;‎ D、由于是否灌溉,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不同,所以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种群间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9.将枪乌贼巨大轴突置于体内组织液的模拟环境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增大模拟环境中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 ‎ B.增大模拟环境中Na+浓度,达到动作电位峰值所需时间变短 ‎ C.减小模拟环境中Na+浓度,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 ‎ D.静息时细胞膜对K+通透性变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不变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钠离子的内流有关.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解答: 解:A、增大模拟环境中K+浓度,K+外流受阻,导致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A正确;‎ B、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所以增大模拟环境中Na+浓度,刺激引发动作电位所需时间变短,B正确;‎ C、由于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所以减小模拟环境中Na+浓度,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C正确;‎ D、静息时质膜对K+通透性变大,K+外流增多,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会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0.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40‎ ‎ B.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称为群落的时间结构 ‎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 D.不同地段的群落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 分析:竹林中的所有竹子为同一物种,由于生长的阶段不同而高低不同,所属范围为种群而非群落;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主要与食性有关,如森林中的鸟类:林冠层栖息着鹰、杜鹃,中层栖息着山雀、啄木鸟等;淡水鱼的分层与陆地动物的分层的因素是一样的,也是与食性有关;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温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 解答: 解:A、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但只有一个种群,不能构成群落,A错误;‎ B、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B正确;‎ C、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垂直结构),C正确;‎ D、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D 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群落得结构,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31.瓶插鲜花鲜重的变化与衰败相关,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如图为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对插花鲜重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偶有延缓衰败的作用 ‎ B.蔗糖可为花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 ‎ C.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 ‎ D.第5天花中脱落酸的含量应该是清水组最低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 分析:添加蔗糖,目的是提供营养,同时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由四条曲线对比可知:植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偶有延缓衰败的作用,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 解答: 解:A、由四条曲线对比可知:植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偶有延缓衰败的作用,A正确;‎ 40‎ B、添加蔗糖,目的是提供营养,同时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B正确;‎ C、由四条曲线对比可知,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C正确;‎ D、由四条曲线对比,无法得出脱落酸的含量哪组最低,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分裂素的相关知识,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难度适中.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学会识图.‎ ‎32.不同处理对某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根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雌株形成 ‎ B.叶产生了促进雌株形成的细胞分裂素 ‎ C.若对完整植株施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雌株数量增多 ‎ 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是不相互对抗的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 分析:由1、2、3组处理的结果比较可知,根产生的细胞分裂素可促进雌株形成;由1、4、5组处理结果可知,叶产生促进雄株形成的赤霉素;若对完整植株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叶片产生的赤霉素含量降低,雄株的数量减少而雌株数量增多;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在单独使用时促进性别分化的效应是相互对抗的,而在混合使用时性别分化的效应是同等的.‎ 解答: 解:A、由1、2、3组处理的结果比较可知,根产生的细胞分裂素可促进雌株形成,A错误;‎ B、由1、4、5组处理结果可知,叶产生促进雄株形成的赤霉素,B错误;‎ C、若对完整植株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叶片产生的赤霉素含量降低,雄株的数量减少而雌株数量增多,C正确;‎ 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在单独使用时促进性别分化的效应是相互对抗的,而在混合使用时性别分化的效应是同等的,D错误. ‎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及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33.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 C.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择有遗传病史的家系进行调查统计 ‎ D.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 40‎ 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酶的特性;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 分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调查人类遗传病时,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用于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加甲液后再加入乙液.‎ 解答: 解: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不能用碘液鉴定,因为用碘液鉴定时,两组的实验现象相同,不能判断淀粉酶是否将蔗糖水解,A错误;‎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说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B正确;‎ C、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择在人群中进行调查统计,C错误;‎ D、使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应先加双缩脲A液,再加双缩脲B液,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蛋白质的检测,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主要积累.‎ ‎34.如图为某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珊瑚虫和该区域的鱼组成珊瑚礁群落 ‎ B.珊瑚礁体积变化影响鱼类的多样性 ‎ C.该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原生演替 ‎ D.演替至第4年时各种鱼类个体数才达到K值 考点:群落的演替;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 分析:群落的演替是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是群落演替指群落的这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有规律变化.‎ 解答: 解:A、群落是指所有生物的总和,因此珊瑚虫和该区域的鱼不能组成珊瑚礁群落,A错误;‎ B、鱼的种数与珊瑚礁体积变化相似,珊瑚礁体积增加能为鱼类生存提供更复杂的空间,说明珊瑚礁体积变化影响鱼类的多样性,B正确;‎ C、珊瑚礁群落具有生物条件,其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过程,C错误;‎ 40‎ D、鱼类个体数与珊瑚礁体积变化有关,所以演替至第4年时各种鱼类个体数才达到K值是不正确的,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5.如图是利用某植物(基因型为AaBb)产生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花粉植株A植株B.‎ ‎ A.过程②通常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 ‎ B.植株A的基因型为aaBB的可能性为.‎ ‎ C.过程①是植物组织培养,此过程需一定量的植物激素 ‎ D.植株A高度不育,说明生殖细胞不具有全能性 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利用某植物(基因型为AaBb)产生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的流程,其中①表示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的过程,则植株A是单倍体;②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的植株B均为纯合子.‎ 解答: 解:A、过程使用秋水仙素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作用机理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到后期染色单体分开后不会向细胞两极移动,A错误;‎ B、通过过程①得到的植株A均为单倍体植株,不能出现aaBB,B错误;‎ C、①是花药离体培养过程,属于植物组织培养,需要用一定量的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C正确;‎ D、植株A是单倍体,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高度不育,但植物的生殖细胞(花粉)能发育成完整植株,说明其具有全能性,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单倍体育种流程图,考查单倍体育种、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熟记单倍体的概念,明确二倍体植株的单倍体高度不育;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和条件;熟记单倍体育种的过程,理解单倍体育种相对于杂交育种的优点.‎ ‎36.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体重和生理状况相同的A、B、C三组兔子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向A组兔子注射一定量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向B组兔子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向C组兔子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下列能正确反映三组兔子体内甲状腺放射量变化的是( )‎ 40‎ ‎ A.、 B.、 C.、 D.、‎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 分析: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所以前4天由于甲状腺摄入碘而使甲状腺的放射量增加;4天后由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而使甲状腺的放射量降低,其降低快慢与甲状腺的分泌量直接相关;C组注射生理盐水,属于空白对照.‎ 解答: 解: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所以前4天由于甲状腺摄入碘而使甲状腺的放射量增加;4天后由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而使甲状腺的放射量降低,其降低快慢与甲状腺的分泌量直接相关;C组注射生理盐水,属于空白对照;‎ A组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由于反馈调节的结果,甲状腺的分泌量减少,而所以A组比C组(对照组)甲状腺的放射量下降慢;‎ B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促进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所以B组比C组甲状腺的放射量下降快;上述变化与A项曲线相符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37.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βRNA)是一条单链RNA.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β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如图所示),然后利用该复制酶复制QβR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QβRNA的复制需经历一个逆转录过程 ‎ B.QβRNA的复制需经历形成双链RNA的过程 ‎ C.一条QβRNA模板只能翻译出一条肽链 ‎ D.QβRNA复制后,复制酶基因才能进行表达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 分析:‎ 40‎ 分析题图:图示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β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的示意图.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βRNA)是一条单链RNA,且可直接作为模板进行翻译(即+RNA),复制时直接以RNA为模板进行复制:先以+RNA为模板合成﹣RNA,此时正负链之间是结合在一起的(即双链RNA形式),再以双链中的﹣RNA为模板合成新的+RNA.‎ 解答: 解:AB、由题意知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βRNA)是一条单链RNA,且可直接作为模板进行翻译(即+RNA),不含逆转录酶,复制时直接以RNA为模板进行复制:先以+RNA为模板合成﹣RNA,此时正负链之间是结合在一起的(即双链RNA形式),再以双链中的﹣RNA为模板合成新的+RNA,A错误,B正确;‎ C、由图可知,一条模板可翻译多条肽链,C错误;‎ D、由题意知,QβRNA可直接翻译出蛋白质,D错误. ‎ 故选:B.‎ 点评:本题以“Qβ噬菌体”为素材,结合图解,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结合题中和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8.下面关于次级生产量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利用生态系统中现有的有机物质再生产有机物质,即为次级生产量 ‎ B.次级生产量的食源都是初级生产量 ‎ C.次级生产量等于同化量减去呼吸量 ‎ D.次级生产量的制造者都是异养生物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 分析:1、次级生产过程是指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物的同化过程;‎ ‎2、次级生产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由于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增加的生物量或所贮存的能量.次级生产量=同化量﹣呼吸量.‎ 解答: 解:A、次级生产过程是指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物的同化过程,即利用生态系统中现有的有机物质再生产有机物质的过程,A正确;‎ B、次级生产量的食源可以是初级生产量,也可以是上一营养级的次级生产量,B错误;‎ C、在单位时间内由于动物和微生物(异养型)的生长和繁殖而增加的生物量或所贮存的能量即为次级生产量,所以次级生产量等于同化量减去呼吸量,C正确;‎ D、次级生产量的制造者都是异养生物,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次级生产过程和次级生产量的概念,明确次级生产量等于同化量减去呼吸量,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9.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直翅(B)对弯翅(b)、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显性,控制这三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图表示某一昆虫个体的基因组成,以下判断正确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 )‎ ‎ A.控制长翅和残翅、直翅和弯翅的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40‎ ‎ B.该个体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有四种 ‎ C.该个体的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为AbD或abd ‎ D.该个体与另一个体测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1:1:1:1‎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 分析:图中细胞具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由于Aa和b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遗传时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精原细胞只能产生4个精子,两种精子.‎ 解答: 解:A、长翅和残翅、直翅和弯翅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只有2种,B错误;‎ C、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AabbDd,C错误;‎ D、该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D:abd:Abd:abD=1:1:1:1,另一亲本的配子为abd,则测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1:1:1:1,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列知识要点,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对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以及从文字中获取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40.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l所示,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l中膜内的钾离子浓度甲处比膜外乙处低 ‎ B.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0mV ‎ C.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未处理),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偏转 ‎ D.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测不到电位变化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解答: 解:A、图l中膜内的钾离子浓度甲处比膜外乙处高,A错误;‎ B、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静息时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0mV,B正确;‎ C、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未处理),电流两次经过左右两个电极,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正确;‎ D、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兴奋可以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到右电极,能够测到电位变化,D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结合测量装置图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40‎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41.如图为高等动物细胞及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中填数字与字母,上填文字)‎ ‎(1)若图一的分泌物是促甲状腺激素,则此细胞表示的是垂体细胞,促甲状腺激素的加工、成熟最终在图中的[7]高尔基体完成.该细胞在完成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后,膜面积会相应减少的是图中的[6]内质网.图中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的结构有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 ‎(2)若图一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则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3)若图一细胞为消化腺细胞,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中,3H首先出现在核糖体上,接下来的运行路线是(用箭头和标号表示)6→3→1.‎ ‎(4)若图二表示某一神经元的细胞膜,在神经元某一部位受到乙酰胆碱刺激后,该部位细胞膜上的电位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此时b物质可用来表示Na+.‎ ‎(5)若图二表示正常人的细胞膜,癌细胞的细胞膜与其相比,含量较少的是图中的[①]糖蛋白.‎ ‎(6)动物细胞吸水膨胀后,②的厚度将变小,这说明②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 分析:分析题图:图一:图为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1是细胞膜、2细胞质基质、3高尔基体、4细胞核、5核仁、6内质网、7线粒体、8中心体、9核糖体.‎ 图二中,①为糖蛋白,②是磷脂双分子层,③是蛋白质;a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并且不需要载体的运输,属于自由扩散;b物质需要消耗能量和载体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 解答: 解:(1)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细胞是垂体细胞,促甲状腺激素是分泌蛋白,而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促甲状腺激家的加工、成熟最终在高尔基体完成.该细胞在完成促甲状膝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后,膜面积会相应减少的是内质网.图中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的结构有细胞核(DNA复制和转录)、核糖体(tRNA和mRNA在核糖体碱基互补配对)、线粒体(DNA复制和转录).‎ ‎(2)若图一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则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 40‎ ‎(3)如果在图一所示的细胞中注射一定量的用3H标记的亮氨酸,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加工是内质网,进一步加工和转运是高尔基体,最后通过细胞膜胞吐出去,因此被标记的亮氨酸在该细胞中首先出现在核糖体,然后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⑥内质网→③高尔基体→①细胞膜.‎ ‎(4)乙酰胆碱是兴奋性递质,在神经元某一部位受到乙酰胆碱刺激后,该部位细胞膜上的电位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此时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如图中b物质.‎ ‎(5)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容易扩散和转移.‎ ‎(6)动物细胞吸水膨胀后,细胞膜的厚度将变小,这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故答案为:‎ ‎(1)垂体 7 高尔基体 6 内质网 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 ‎(2)受体 信息交流 ‎(3)核糖体 6→3→1‎ ‎(4)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Na+‎ ‎(5)①糖蛋白 ‎(6)一定的流动性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和细胞膜结构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细胞分化等知识,重点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图中各种结构的名称及生理过程,识记各种细胞结构的功能.‎ ‎42.(14分)图1为细胞周期的模式图,图2为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方框内填图中的数字,横线上填文字):‎ ‎(1)图1中,X期代表间期;诊断因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的遗传病时,需选择[2]中期的细胞,原因是此时染色体形态最清晰排列最整齐.消失的细胞结构有染色体纺锤体.‎ ‎(2)组蛋白是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图2中,组蛋白基因表达时,能发生碱基配对的场所是[6]细胞核和[7]核糖体.‎ ‎(3)图2中,具有选择透过性膜的结构有ADF.‎ A.[5]B.[6]C.[7]D.[8]E.[9]F.[10].‎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分析:分析图1:图1表示细胞周期,其中X占细胞周期的时间长,表示分裂间期;1﹣4表示分裂期,依次是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分析图2:图2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结构5﹣10依次是内质网、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和高尔基体.‎ 解答:‎ 40‎ ‎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1中X期代表分裂间期;诊断因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的遗传病时,需选择分裂中期的细胞观察,因为此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有丝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在末期却相反,即核膜、核仁重建,染色体和纺锤体消失.‎ ‎(2)图2中,组蛋白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 ‎(3)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生物膜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因此图2中具有选择透过性膜的结构有细胞核、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故答案为:‎ ‎(1)间期 2 中 此时染色体形态最清晰排列最整齐 染色体 纺锤体 ‎(2)6 细胞核 7 核糖体 ‎ ‎(3)ABDF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周期的扇形图和细胞结构图,考查细胞周期、有丝分裂、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细胞结构和功能等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要求考生熟记细胞周期和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时期和各结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答题.‎ ‎43.(14分)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0.5mL蒸馏水,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控制PH.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红粒小麦;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低.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湿时间应缩短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X处理的作用是使β﹣淀粉酶失活.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深于白粒管(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 分析:‎ 40‎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小麦籽粒,则“加样”属于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所以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0.5mL蒸馏水作为对照;加入缓冲液的目的是调节PH,实验的因变量是显色结果,颜色越深,说明淀粉被分解得越少,种子的发芽率越低,据此答题.‎ 解答: 解:(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小麦籽粒,则“加样”属于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所以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0.5mL蒸馏水作为对照;加入缓冲液的目的是调节PH;实验的因变量是显色结果,颜色越深,说明淀粉被分解得越少,则种子的发芽率越低;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湿时间应缩短.‎ ‎(2)据图分析可知,X处理的目的是使β﹣淀粉酶失活.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深于白粒管,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 ‎(1)0.5mL蒸馏水 控制PH 红粒小麦 低 缩短 ‎(2)β﹣淀粉酶失活 深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44.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1)实验一: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 ‎①果蝇体色性状中,灰色为显性.F1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F2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 ‎②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9900只灰身果蝇和100只黑身果蝇,则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18%.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灰身果蝇的比例会下降,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此时这群果蝇将产生(产生/不产生)进化.‎ ‎(2)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 实验二:黑身雌蝇丙(基因型同甲)与灰身雄蝇丁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请推测:‎ R、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雄蝇丁的基因型为BBXrY,F2中灰身雄蝇共有4种基因型.‎ 考点:伴性遗传;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 分析:实验一: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说明灰身是显性性状,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说明是常染色体遗传,且F1是杂合子Bb,则亲本是BB和bb,据此分析答题.‎ 解答: 解:(1)①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果蝇体色性状中灰身为显性性状‘F1灰身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F2的灰身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杂合子占.‎ ‎②根据后代有9900只灰身果蝇和100只黑身果蝇可知bb=,所以b的频率为,B的频率为,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2××‎ 40‎ ‎=18%,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灰身果蝇容易被天敌发现而淘汰,所以灰身果蝇的比例会下降,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所以生物进化了.‎ ‎(2)实验二:黑身雌蝇丙(基因型同甲bb)与灰身雄蝇丁(BB)杂交,F1全为灰身(Bb),F1随机交配,F2表现型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后代表现型与性别相关联,说明R、r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雄果蝇的比例可知子一代雌性是BbXRXr,根据后代雌果蝇的比例可知子一代雄果蝇是BbXRY,则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Y,F2中灰身雄蝇共有2×2=4种,即BBXRXr、BbXRXr、BBXRY、BbXRY.‎ 故答案为:‎ ‎(1)①灰色 性状分离 ‎ ‎②18% 下降 自然选择 产生 ‎(2)X BBXrY 4‎ 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位置的判断,要求学生掌握缺失一条染色体的杂交过程.‎ 40‎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