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一中2014-2015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牡一中2014-2015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牡一中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学年历史试题 ‎ 第Ⅰ卷 选择题(共7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共35题,每小题2分。)‎ ‎1.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 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2.据唐朝张途记载:“(安徽祁门县)山多而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由是给衣食,供赋役,悉恃此。”这反映出当时祁门( )‎ A.铁犁牛耕技术的进步 B.经济开放程度颇高 C.以茶为业,获利颇丰 D.徽商群体已经形成 ‎3.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 A.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B.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 C.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 ‎ B、唐代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 C、从征役制到募雇制,是官营手工业生产关系上的重大进步 ‎ D、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中孕育出雇佣劳动关系 ‎ ‎5.唐代长安日暮即闻鼓鸣,百业歇息,开始宵禁了。而宋朝,无论是东京汴梁还是南宋的临安皆不夜禁,不但不夜禁反而通宵达旦,当时人们称娱乐场所为“瓦舍”、“瓦肆”、“瓦子”或“勾栏”,在这些娱乐场所中兴起了“市民文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科学技术创新推广 B.城市建设的变迁 C.商品经济趋向繁荣 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6.据《清朝文献通考》载:“农务兴而野无旷土,国计裕而泉货流通”,“朕思商民皆吾赤子,何忍使之苦累”,“务遵定例征收”。通过这一史料可以从侧面了解当时( )‎ A.全国农田垦殖的信息 B.商民相对惬意的生活 C.国内外经贸交流的盛况 D.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7.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这一观点从整体上认为哥伦布 ( )‎ A.发现新大陆开创了近代人类文明新时代 B.环球航行使人类历史具有了全球性规模 C.发现新大陆造成了东方从属西方的格局 D.为西班牙对拉美展开殖民掠夺奠定基础 ‎8.艾周昌的《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写道:“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了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当时这些人离开家园是因为( )‎ A.非洲国家普遍落后,外出打工 B.印第安人死亡,美洲劳动力不足 ‎ C.欧洲殖民者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 D.工业革命需要更多的自由劳动力 - 7 -‎ ‎9.1829年,卡莱尔在《爱丁堡评论》中指出:“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到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材料反映出( )‎ A.英国纺织业日益走向衰落 B.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 C.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 D.蒸汽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0.“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的这一观点重在( )‎ A.肯定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合理性 ‎ B.强调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重要意义 C.强调工业革命对自由主义的促进作用 D.分析重商主义思想对中世纪规则的突破 ‎ ‎11.下图反映的是美国1899年与1937年的工业生产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A.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B.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C.19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D.拥有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很少 ‎12.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13.导致下表中生丝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闭关锁国政策 B.鸦片战争 C.重农抑商政策 D.洋务运动 ‎14.我国近代某个工厂刚刚创办时“正厂初办,下走无状,不能得世界之信用”,“既不能昭布信义、集累亿之赀,又不能速取捷效、执谗谤之口,独立搘拄,呼助无人。” 以下是1840-1956年我国四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图,符合该工厂形态的是( )‎ - 7 -‎ ‎15.中国近代一位民族实业家认为“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推其原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无破产法则无法维信用。”题中的观点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C.官僚资本的经济压迫 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16.“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 ‎ A.优先发展轻工业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17.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小孩要把找到的父亲用的包着铁皮的箱子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应该发生在( )‎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运动中 C.“大跃进”运动中 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18. 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 A.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 B.已经找到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路线 C.开始探索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相结合 ‎19.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指出:“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下列哪些史实能论证这一观点( )‎ A.美国罗斯福新政;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美国胡佛经济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 C.美国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 D.美国 “新经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0.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 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21.下图是《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这一发展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7 -‎ A.农民走上农业合作化的道路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广泛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政企分开政策的实施与推广 ‎22.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 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B.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己开始建立 D.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23.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种情况说明了( )‎ A.民营企业的恢复与发展 ‎ B.企业自主权得到扩大 C.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24.“点—线—面”,我国最终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开放格局,以下区域开放的先后顺序是( )‎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内地 ⑤上海浦东 A.③②①⑤④ B.②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①③⑤④‎ ‎25.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中国在大范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举世瞩目变化的是( )‎ A.建立深圳特区 B.开发上海浦东 C.开放沿海城市 D.加入世贸组织 ‎26.民国以来,从跪拜作揖到点头鞠躬、握手的礼节变化主要反映了( )‎ A.对西方文化的崇拜 B.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侵略 ‎ D.资本主义经济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 ‎27.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后,苏联政府决定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从西方低价大量购买国家急需的先进技术设备,并进一步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关系。“这一有利时机”是指( )‎ 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B.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西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盛行 ‎28.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图所示。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 - 7 -‎ A.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 C.殖民地人民的顽强抵制 D.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29.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了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 A. 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30.德国大众公司原本是一家100%的国有企业,后来把股票按面值金额的80%~90%出售给职工和国内公众,每人不得超过5%的股票,目前大众公司70万个小股东占有公司80%的股票,其余在国家手中。这种现象( )‎ A.体现了分配领域的社会化 B.体现了资本的社会化 C.使大股东失去了企业决定权 D.增强了政府的干预能力 ‎31. 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文中“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在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是指( )‎ A.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 B.一定程度上允许发展资本主义 C.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 ‎ D.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 ‎ ‎32.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从右图看这些改革经济对苏联建设的影响是 ( )‎ ‎ 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 A. 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B. 促使苏联经济始终快速健康发展 C. 根本解决了经济发展的体制问题 D. 都以失败而告终并导致苏联解体 ‎33.在《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有这样一段: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 ”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 ”成为最时髦的名词。这里“ ”应填写的是( )‎ A.法治 B. 计划 C.集体化 D.工业化 ‎34.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 - 7 -‎ 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 )‎ A.进化史观 B.文明史观 C.全球史观 D.现代化史观 ‎ ‎35.世界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如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竞争政策和环境等,都是最先出现在区域协议之中,而后才被引入WT0多边贸易谈判。这表明( )‎ A.区域化成为全球经济的动力 B.区域化推动了全球化 C.WT0与区域经济集团目标一致 D.全球化离不开区域化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0分)‎ ‎(共两道题,36题16分、37题14分)‎ ‎3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明朝时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 ‎ ‎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三 荣氏兄弟(荣敬,德生)抓住时机,向面粉业大举投资。1914年——1919年,茂新,福新厂的生产能力激增,其面粉不仅畅销我国北方各省,而且远销英法及东南亚各国…… ‎ ‎ ——《荣氏兄弟的创业思想》‎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描述的明朝矿冶业具有什么特点?其性质与材料二反映的经济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6分)‎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此时期荣氏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10分)‎ ‎37.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各国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认为……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形式也以自愿为主……在1908年之前,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 ‎ ——资中筠《说不尽的大国兴衰》‎ 材料二 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颁布,标志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 它包括社会保险、公共援助、社会服务、老年伤残保险、医疗补助和孕、残儿童补助等六个方面, 对于西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社会保障制度一度曾经功勋卓著:这项制度设置在不平等的雇佣结构中添加了调和剂,使社会阶级阶层的紧张关系得到了极大的缓冲,从而稳定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和政治体制。……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衰退、社会风险化等等趋势,曾经的盛景渐渐消损,从而引起了西方学术界新的思考。‎ ‎ ——黄安年《当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的社会原因。 (4分)‎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10分)‎ ‎ 高一学年历史试题答案 - 7 -‎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A B C D A C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B C A B C C C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B B D D B B A A B ‎31‎ ‎32‎ ‎33‎ ‎34‎ ‎35‎ B A B C B ‎36、【答案】‎ ‎(1)特点:规模大;分工细;雇佣劳动。(3分)不同(1分)原因:材料二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材料一体现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生产关系。(2分)‎ ‎(2)原因:外部环境:欧洲国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顾及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国内因素: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振兴实业的热情;当时的民国政府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实业救国热潮;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实业家努力。(取5点,10分)‎ ‎37、 【答案】(1)特点:有《济贫法修正案》等社会保障措施;但实行个人自愿原则,缺乏政府统盘考虑的保障制度(如养老金制度)。(2分)‎ 原因: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迅速发展,但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自由放任主义风靡,主张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2分)‎ ‎(2)新变化:人民福利待遇提高,发展为公众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保障。(2分)缓和了社会矛盾;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内需,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但高福利使政府财政支出过大,赤字严重,引发通货膨胀;使企业税负增加,成本提高,抑制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对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出现有较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使一些人产生了依赖心理(积极性下降);出现反对政府过度干预市场的新自由主义。(8分,答出其中4点即给满分 ,但正反两方面影响中,任一方面的影响最高得分不超过4分。)‎ - 7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