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文科班政治试题
第Ⅰ部分 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计70分)
1.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在空中的楼阁,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这说明( )
A.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B.人人都懂哲学
C.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
2.毛泽东说:“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本和课堂中解放出来,变成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这表明( )
①人们创立哲学最终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而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②哲学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3.有人认为哲学产生于哲学家聪明的大脑,这种观点( )
A.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的产生必须以聪明的大脑为基础
B.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科学
C.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哲学与生活密切的关系
D.是错误的,否认了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4.在生活中,哲学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生活与哲学的关系是( )
①哲学指导人们更好地生活②哲学总是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③哲学总是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④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的生活需要哲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只有现世才有智慧 B.人人都有智慧
C.哲学是哲学家所创造的
- 12 -
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6.2012年2月4日,《湖南日报》载文指出,党员干部要养成“俯而读,仰而思”的习惯,努力掌握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列对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论述正确的是( )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③世界观与方法论相脱离而存在 ④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以真理为友。短短的一句话却包含着两个哲学家的名字。据此完成7至8题
7.哈佛把哲学点亮的精神高高举起,是因为( )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②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真正的哲学决定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正是基于这样的校训,在哲学点亮的这盏精神火炬的引导下,哈佛大学除了培养了无数杰出的哲学家,还培养出了大量杰出的科学家和作家。由此可见( )
①科学家取得的成果都是学习哲学的结果 ②哲学是科学探索的智慧明灯 ③具体科学是推动哲学发展的基础 ④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9.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哲学的两大阵营分别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0.下列说法能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是( )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D.物是观念的集合
11.“气者,理之依也”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两者的根本分歧是(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 B.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
C.物质和意识能否辩证统一 D.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 12 -
12.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我思故我在 ③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④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⑤理生万物,理在事先 ⑥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④⑤ D.⑥
13.“人的认识不能超出感觉的范围,至于感觉以外的客观事物是否存在,这是无法知道的。”这句话属于( )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 D.可知论
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据此回答14~15题。
14.哲学作为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观念形态的重要内容( )
A.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
B.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
D.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5.上述观点( )
①是唯物主义观点 ②是唯心主义观点 ③正确说明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④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推动哲学家们前进的,决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并且日益迅速的进步。”这段话阐明了( )
①自然科学的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基础 ②哲学的发展是纯自然的过程 ③科学思想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④哲学随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日食,又作日蚀,是一种天文现象,当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在地球上投下阴影,在阴影的不同区域,月球挡住了太阳的部分或全部光线,看起来好像是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如下图)。这表明( )
- 12 -
①日食与天体运动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②日食与天体运动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 ③由天体运动所引起的日食现象存在差异性 ④不同的日食现象反映出天体运动的规律性是不同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著名宇宙科学家霍金在他的报告《宇宙起源》的演讲中指出:“我们的宇宙在大爆炸中产生,这个过程不需要上帝帮助。”上述论断说明( )
①神创论对世界本质的回答是错误的 ②世界上任何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是永恒的 ③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④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9.2012年5月12日,山东省地震局举办的“邀您揭秘省地震监测中心台”的活动中,不少参观者感慨,真是长见识了,原来只知道海洋有潮汐,这次才知道都是岩石的地壳也有潮汐,它与地震有很大关系。这说明( )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不存在静止的事物
D.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要在运动中认识事物
20.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
①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②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③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④割裂了静止和运动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1.“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 )
- 12 -
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 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现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2.有专家指出,除非人类认识到自身行为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并采取切实行动来减缓这种影响,否则,人们所熟悉的自然界“将不再存在”。这提醒我们( )
A.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B.必须从根本上控制自然界的变化
C.必须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变自然规律
D.必须放弃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23.在常人手里有心栽花花不开,而园艺工程师能做到有心栽花花盛开。可见( )
A.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别
B.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人的努力程度如何是成功与否的前提
D.人们只有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24.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从哲学角度看,这首诗说明了( )
A.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
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D.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25.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说明( )
A.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
B.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作用
26.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大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物质可以代替意识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C.客观事物本身是意识的“模特儿”
- 12 -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27.目前,一些城市提出要建设生态城市,其目的就是要探索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既不为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也不为单纯保护环境而放弃发展;既创建一流的生态环境,又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从哲学上看,这种发展思路( )
①做到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②是全面看问题的两点论 ③承认观念的创新能够决定客观事物的发展 ④做到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8.某中学开展以“网络文明”为主题的辩论、演讲、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遵守网络道德,树立正确的网络观。之所以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是因为( )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制约
B.正确的网络观可以指导人们解决所有的问题
C.科学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正确的思想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29.西方有一句谚语:“一个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小丑进城,远胜过一车子药材进城。”这句谚语主要说明的哲理是( )
①小丑为人们带来愉快的心情有益于身心健康,其功效甚至胜过吃药 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④精神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极大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0.“心理暗示”有重要作用。如果家人不时地对孩子进行表扬,并真正从内心认为这个孩子一定能成为优秀的人才,这个孩子就会慢慢进步,并取得好成绩。这就是翁格玛利翁效应。对这种“心理暗示”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
B.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是第二位的
C.意识的能动作用有时是巨大的
D.对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挑战
31.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积累。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天下妙士,必有妙眼,如见妙景,便会妙手写出来……无他,只因妙手所写纯是妙眼所见,若眼未有见,他决不肯放手便写,此良工之所永异于俗工也。”这句话表明( )
A.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 12 -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艺术创作要通过偶然把握必然
32.“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自然进入了高一级的程度。”这是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规律。上述论断主要说明了( )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地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C.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D.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33.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这说明( )
A.真理是可以认识的,必须反对不可知论
B.真理是变化发展的,必须反对形而上学
C.真理是客观的,必须反对唯心主义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必须反对教条主义
34.《人民日报》载文指出,理论创新的基础和推动力是活生生的社会实践,离开了社会实践,任何理论创新都难以成功。这是因为( )
A.只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就能推进理论创新
B.理论创新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
C.理论创新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35.根据规划,中国在2011年9月29日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中国人对太空有着独特的情怀。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嫦娥奔月”到今天的“神舟”号系列飞船对太空的探索,太空将渐渐被我们所熟悉。这说明( )
①认识是发展的,人们的认识随着实践能力和水平的发展而发展 ②每一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无限的 ③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Ⅱ部分 非选择题
(共3道大题,共计30分)
36.(12分)
- 12 -
阅读下列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污染后治理”是发达国家走过的一条道路,发达国家把它当成是一个教训来看待。但是在我国,一些政府和官员把它作为客观规律和工业化必经阶段来认识。这种错误认识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中国人口密度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环境承载能力低,尤其承担不起环境污染造成的代价。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生态文明建设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实现永续发展的战略抉择。习近平指出,人类经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
(1)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党中央做出建设生态文明抉择的唯物论依据有哪些?(6分)
(2)请为各地落实中央战略部署,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几条方法论建议。(6分)
37.(8分)
列宁说:“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自然规律是在我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并起着作用,使我们成为‘盲目必然性’的奴隶。一经我们认识了这种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起着作用的规律,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1)为什么说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我们成为“盲目必然性”的奴隶?(4分)
(2)怎样才能使我们由“奴隶”变成“主人”?(4分)
38.(10分)
2011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典的征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和惜文字幕开头的词语。词句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字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一种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求。”
- 12 -
(1)《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产生争论的原因和争论有利于认识发展的道理。
(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
陕西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文科班政治(必修四)答题纸
第Ⅰ部分 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计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第Ⅱ部分 非选择题
- 12 -
(共三道大题,共计30分)
36(12分)
(1)6分
(2)6分
37.(8分)
(1)4分
(4分)
38.(10分)
(1)5分
(2)5分
- 12 -
高二政治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计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C
D
B
A
B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C
B
C
A
B
D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A
D
B
D
B
A
D
C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A
D
D
D
二 非选择题
36(12分)
(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环境污染的巨大代价,从实际出发做出的正确决定。2分 ②自然界及其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遵循客观规律做出的正确抉择。2分 ③科学的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党中央做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抉择,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分。
(2)①各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一切从本地具体实际出发,事实求是,把中央的要求和本地的实际结合起来。2分 ②要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2分 ③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2分
37.(8分)
(1)因为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我们没有认识规律的时候,我们的行动是盲目的。若遵循了规律,就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反之,则会受到惩罚。因此,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我们是规律的“奴隶”。4分
(2)要想由“奴隶”变成“主人”,关键在于我们要认识和利用规律。我们必须努力认识和把握规律,遵循规律,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4分
38.(10分)
(1)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产生不同的认识,由此产生争论是正常现象。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人们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错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讨论,人们看法得以交流与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5分
(2)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理服人而不以势压人;尊重对方发表意见的权利;避免语言粗暴、行为过激;用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5分
- 12 -
高二政治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计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C
D
B
A
B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C
B
C
A
B
D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A
D
B
D
B
A
D
C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A
D
D
D
二 非选择题
36(12分)
(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环境污染的巨大代价,从实际出发做出的正确决定。2分 ②自然界及其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遵循客观规律做出的正确抉择。2分 ③科学的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党中央做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抉择,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分。
(2)①各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一切从本地具体实际出发,事实求是,把中央的要求和本地的实际结合起来。2分 ②要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2分 ③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2分
37.(8分)
(1)因为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我们没有认识规律的时候,我们的行动是盲目的。若遵循了规律,就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反之,则会受到惩罚。因此,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我们是规律的“奴隶”。4分
(2)要想由“奴隶”变成“主人”,关键在于我们要认识和利用规律。我们必须努力认识和把握规律,遵循规律,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4分
38.(10分)
(1)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产生不同的认识,由此产生争论是正常现象。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人们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错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讨论,人们看法得以交流与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5分
(2)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理服人而不以势压人;尊重对方发表意见的权利;避免语言粗暴、行为过激;用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5分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