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2015年秋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滑县2015年秋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2016学年河南省安阳市滑县高一(上)质检化学试卷 ‎ ‎ 一.选择题 ‎1.配制100mL1.0mol•L﹣1的NaOH溶液,下列情况不会影响溶液浓度的是(  )‎ A.容量瓶使用前有蒸馏水 B.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C.俯视确定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D.称量NaOH固体时使用了称量纸 ‎ ‎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闻气体气味 B.‎ 加热水 C.倾倒液体 D.‎ 移走蒸发皿 ‎ ‎ ‎3.下列有关除杂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FeSO4溶液中含少量CuSO4杂质:加入过量的Fe粉,过滤 B.碳酸钠粉末中含有少量碳酸氢钠粉末:加热 C.除去FeCl3溶液中的FeCl2:加入氯水 D.CO2中混有HCl气体:通入饱和的碳酸钠溶液 ‎ ‎ ‎4.在常压和500℃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Ag2O、Fe(OH)3、NH4HCO3、NaHCO3完全分解,所得气体体积依次为V1、V2、V3、V4,体积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A.V3>V2>V4>V1 B.V3>V4>V2>V1 C.V3>V2>V1>V4 D.V2>V3>V1>V4‎ ‎ ‎ ‎5.某溶液中,只含有下表中所示的四种离子(忽略水的电离),则X离子及其个数b可能为(  )‎ 18‎ 离子 Na+ Al3+ Cl﹣ X 个数 3a 2a a b A.NO3﹣、4a B.SO42﹣、4a C.OH﹣、8a D.SO42﹣、8a ‎ ‎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标况下,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可表示为22.4•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 B.1.6g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1NA C.1.0L1mol/L的NaOH溶液中所含氧原子数为1NA D.常温常压下,14 g 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 ‎ ‎7.现有三组:①CCl4和氯化钠溶液;②硝酸钾溶液中少量氯化钠;③氯化钠溶液和碘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过滤、蒸馏 B.过滤、结晶、分液 C.蒸馏、分液、萃取 D.分液、结晶、萃取 ‎ ‎ ‎8.用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NA B.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NA C.通常状况下,1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D.在0.5mol•/L的MgSO4溶液中,Mg2+数目为0.5NA ‎ ‎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B.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 ‎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萃取操作时,振荡过程中需要放气,放气是通过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进行的 B.可以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得硝酸钾晶体 C.将乙醇与水分离,如图1、图2操作 D.稀释浓H2SO4,如图3操作 ‎ ‎ ‎11.某溶液含有较多的Na2SO4和少量的Fe2(SO4)3.若用该溶液制取芒硝,可供选择的操作有: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加适量H2SO4溶液②加金属Na③结晶④加过量NaOH溶液⑤加强热脱结晶水⑥过滤.‎ A.②⑥③ B.④⑥①③ C.④⑥③⑤ D.②⑥①③⑤‎ ‎ ‎ 18‎ ‎12.用某种仪器量取液体体积时,平视时读数为nmL,仰视时读数为x mL,俯视时读数为y mL,若X>n>y,则所用的仪器可能为(  )‎ A.量筒 B.容量瓶 C.滴定管 D.以上均不对 ‎ ‎ ‎13.利用下述方法除去氮气中所含的杂质(HCl,H2,H2S)以得到干燥纯净氮气,在下列各步中应采用的正确顺序是(  )‎ ‎①通过装有变色硅胶的干燥管 ②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③通过加热的氧化铜.‎ A.①②③③ B.②①③① C.②③③① D.③②①③‎ ‎ ‎ ‎14.由CO2、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CO2、H2和CO的体积比为(  )‎ A.29:8:13 B.22:1:14 C.13:8:29 D.26:15:57‎ ‎ ‎ ‎15.将NO2、NH3、O2混合气22.4L通过稀硫酸后,溶液质量增加了26.7g,气体体积缩小为4.48L(气体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剩余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着火,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 A.30.1 B.31.1 C.32.1 D.33.1‎ ‎ ‎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它们的物质的量必相等 B.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必相等 C.1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L氧气的质量小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强酸中所含的H+数一定相等 ‎ ‎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磷酸的摩尔质量与NA个硫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6.02×1023个氮分子和6.02×l023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4:1‎ C.32g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约为2×6.02×1023‎ D.标准状况下,0.5NA分氟化氢分子所占体积是11.2L ‎ ‎ ‎1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00mL 0.1mol•L﹣1的稀硫酸中含有SO42﹣个数为0.1NA B.1molCH3+(碳正离子)中含有电子数为10NA C.2.7g金属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铝失去电子数为3NA D.12.4g白磷(分子式为P4)中含有磷原子数为0.4NA ‎ ‎ ‎19.20℃时,饱和KCl溶液的密度为1.174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4.0mol•L﹣1,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25℃时,饱和KCl溶液的浓度大于4.0 mol•L﹣1‎ B.此溶液中KCl的质量分数为 C.20℃时,密度小于1.174g•cm﹣3的KCl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将此溶液蒸发部分水,再恢复到20℃时,溶液密度一定大于1.174g•cm﹣3‎ ‎ ‎ 18‎ ‎20.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气体单质所含原子个数相等 B.常温常压下,11.2LO2所含的氧原子数为NA C.摩尔是沟通宏观和微观的桥梁 D.大规模海水淡化采用蒸馏法 ‎ ‎ ‎ ‎ 二.填空题(2小题,共20分)‎ ‎21.实验室里需要纯净的氯化钠溶液,但现只有含硫酸钠、碳酸氢铵的氯化钠.某学生设计了如下方案提纯:‎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①步      ‎ 第②步      ‎ 第③步      ‎ 第④步      .‎ ‎ ‎ ‎22.(12分)(2015秋•滑县月考)某同学按下列步骤配制500mL 0.200mol/L KCl 溶液:‎ ‎①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500mL 容量瓶中 ②称量KCl 固体 ③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④计算所需KCl的质量 ⑤将KCl加入100mL 烧杯中,并加适量水 ‎(1)④计算所需要KCl 的质量为      ;‎ ‎(2)实验的先后顺序应为      (填写序号);‎ ‎(3)在 ①实验中,为防止溶液溅出,应采取的措施是      ;‎ ‎(4)在进行 ③的实验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 ‎(5)在进行 ⑤时,为了加快溶解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6)配制溶液时,下列实验操作会使配制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容量瓶内有水,未经过干燥处理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移液完成后,溶解KCl的烧杯未用蒸馏水洗涤 D.定容后倒转容量瓶几次,发现液体最低点低于刻度线,再补加几滴水到刻度线.‎ ‎ ‎ ‎ ‎ 三.解答题(10分)‎ ‎23.在200mL 2mol•L﹣1MgCl2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此溶液中Mg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 ‎24.现有物质的量浓度为12.0mol/L的浓盐酸.‎ ‎(1)配制100mL3.0mol/L的盐酸,需以上浓盐酸多少mL?‎ ‎(2)假设浓盐酸的密度为1.2g/cm3,则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 18‎ ‎ ‎ ‎2015-2016学年河南省安阳市滑县高一(上)质检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 ‎1.配制100mL1.0mol•L﹣1的NaOH溶液,下列情况不会影响溶液浓度的是(  )‎ A.容量瓶使用前有蒸馏水 B.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C.俯视确定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D.称量NaOH固体时使用了称量纸 考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根据c=可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怎样的变化,若n比理论值小,或V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解答: 解:A、容量瓶使用前有蒸馏水,由于定容时还需要加入蒸馏水,所以不影响配制结果,故A正确;‎ B、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根据c=可知,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B错误;‎ C、俯视确定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会导致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小,根据c=可知,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故C错误;‎ D、称量NaOH固体时使用了称量纸,导致氢氧化钠吸水或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根据c=可知,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的误差分析,注意掌握误差分析的方法与技巧,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贴近高考;该题难易适中,注重灵活性,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规范实验操作能力.‎ ‎ ‎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18‎ 闻气体气味 B.‎ 加热水 C.倾倒液体 D.‎ 移走蒸发皿 考点: 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实验室正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判断;‎ B、观察液体是否沸腾时,眼睛不能凑到试管口;‎ C、根据倾倒液体的正确方法判断操作是否正确;‎ D、取用蒸发皿应该使用坩埚钳.‎ 解答: 解:A、闻气体气味水不能凑到试剂瓶瓶口,正确方法为用手在试剂瓶瓶口轻轻煽动,使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故A错误;‎ B、观察液体是否沸腾,可以从侧面观察液面状态,不能凑到试管口观察,否则容易发生危险,故B错误;‎ C、倾倒液体: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时必须口对口,标签对手心,试剂瓶的瓶塞倒放在实验台上,故C正确;‎ D、蒸发操作中,移走蒸发皿应该使用坩埚钳,不能用手直接取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正确的基本实验操作方法,旨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化学实验是化学的基础,要了解常见的实验操作,能对错误操作的后果做出判断,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 ‎ ‎3.下列有关除杂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FeSO4溶液中含少量CuSO4杂质:加入过量的Fe粉,过滤 B.碳酸钠粉末中含有少量碳酸氢钠粉末:加热 C.除去FeCl3溶液中的FeCl2:加入氯水 D.CO2中混有HCl气体:通入饱和的碳酸钠溶液 考点: 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 分析: A.Fe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Cu;‎ B.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 C.氯化亚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 D.二者均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解答: 解:A.Fe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Cu,则加入过量的Fe粉,过滤可除杂,故A正确;‎ 18‎ B.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则加热可除杂,故B正确;‎ C.氯化亚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则加入氯水可除杂,故C正确;‎ D.二者均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不能除杂,应通入饱和的NaHCO3溶液除去CO2中混有HCl气体,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除杂的原则,题目难度不大.‎ ‎ ‎ ‎4.在常压和500℃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Ag2O、Fe(OH)3、NH4HCO3、NaHCO3完全分解,所得气体体积依次为V1、V2、V3、V4,体积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A.V3>V2>V4>V1 B.V3>V4>V2>V1 C.V3>V2>V1>V4 D.V2>V3>V1>V4‎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 专题: 压轴题;计算题.‎ 分析: 写出各种物质分解的方程式,根据方程式判断.‎ 解答: 解:各物质分解的方程式分别为:‎ ‎①2Ag2O4Ag+O2↑,2mol氧化银产生1mol氧气;‎ ‎②2Fe(OH)3Fe2O3+3H2O↑,2mol氢氧化铁产生3mol水蒸气;‎ ‎③NH4HCO3NH3↑+H2O↑+CO2↑,2mol碳酸氢铵产生6mol气体;‎ ‎④2NaHCO3Na2CO3+CO2↑+H2O↑,2mol碳酸氢钠产生2mol气体;‎ 故各取2mol在500℃条件下加热完全分解,得到的气体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③>②>④>①.‎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有关反应的方程式的书写,氧化银的分解反应比较陌生,在金属的冶炼中涉及.‎ ‎ ‎ ‎5.某溶液中,只含有下表中所示的四种离子(忽略水的电离),则X离子及其个数b可能为(  )‎ 离子 Na+ Al3+ Cl﹣ X 个数 3a 2a a b A.NO3﹣、4a B.SO42﹣、4a C.OH﹣、8a D.SO42﹣、8a 考点: 离子共存问题. ‎ 专题: 守恒法;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 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原则,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电荷总数来解答.‎ 解答: 解:溶液呈电中性,则溶液中存在3a×N(Na+)+2a×3N(Al3+)=a×N(Cl﹣)+nb×N(X),设X的电荷数为n,则 A.3a×N(Na+)+2a×3N(Al3+)≠a×N(Cl﹣)+4a×N(NO3﹣),电荷不守恒,故A错误;‎ B.3a×N(Na+)+2a×3N(Al3+)=a×N(Cl﹣)+4a×2×N(SO42﹣),电荷守恒,故B正确;‎ C.3a×N(Na+)+2a×3N(Al3+)≠a×N(Cl﹣)+a×N(Cl﹣),电荷不守恒,故C错误;‎ 18‎ D.3a×N(Na+)+2a×3N(Al3+)≠a×N(Cl﹣)+8a×2×N(SO42﹣),电荷不守恒,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的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本题从溶液电中性的角度分析.‎ ‎ ‎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标况下,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可表示为22.4•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 B.1.6g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1NA C.1.0L1mol/L的NaOH溶液中所含氧原子数为1NA D.常温常压下,14 g 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 分析: A、标况下,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ρ=;‎ B、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 C、氢氧化钠溶液中,除了氢氧化钠外,水也含氧原子;‎ D、氮气和CO的摩尔质量均为28g/mol.‎ 解答: 解:A、标况下,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ρ=,故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即摩尔质量可表示为22.4•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故A正确;‎ B、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故1.6g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n==0.1mol,即为0.1NA个,故B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中,除了氢氧化钠外,水也含氧原子,故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大于NA个,故C错误;‎ D、氮气和CO的摩尔质量均为28g/mol,故14g混合物中的物质的量n==0.5mol,而氮气和CO均为双原子分子,故0.5mol混合气体中含1mol原子即NA个,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 ‎ ‎7.现有三组:①CCl4和氯化钠溶液;②硝酸钾溶液中少量氯化钠;③氯化钠溶液和碘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过滤、蒸馏 B.过滤、结晶、分液 C.蒸馏、分液、萃取 D.分液、结晶、萃取 考点: 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CCl4和氯化钠溶液互不相溶,分层,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氯化钠溶液和碘的水溶液是互溶的物质.‎ 解答: 解:①CCl4和氯化钠溶液是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可以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②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来实现分离,‎ ‎③氯化钠溶液和碘的水溶液是互溶的物质,可以向其中加入四氯化碳,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较大,振荡会分层,下层是溶有碘单质的四氯化碳层,上层是氯化钠溶液,即采用萃取的方法来分离.‎ 18‎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物质的分离方法,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难度并不大.‎ ‎ ‎ ‎8.用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NA B.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NA C.通常状况下,1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D.在0.5mol•/L的MgSO4溶液中,Mg2+数目为0.5NA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水标准状况不是气体;‎ B、依据n=计算碳酸钠物质的量,结合化学式计算钠离子数;‎ C、依据n==计算,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下22.4L/mol;‎ D、溶液体积不知不能计算离子数.‎ 解答: 解:A、水标准状况不是气体,标准状况下,22.4L H2O物质的量不是1mol,故A错误;‎ B、依据n=计算碳酸钠物质的量==0.01mol,结合化学式计算钠离子数为0.02NA,故B正确;‎ C、依据n==计算,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下22.4L/mol,1NA个CO2分子物质的量为1mol,但通常状况下1mol气体体积不是22.4L,故C错误;‎ D、溶液体积不知不能计算离子数,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分析应用,主要是气体摩尔体积的条件应用,质量换算物质的量计算微粒数,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 ‎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B.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考点: 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 ‎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质量单位为g;‎ B、依据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分析判断;‎ C、依据n==计算;‎ D、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 解答: 解:A、质量单位为g,1mol H2O的质量为18g,故A错误;‎ B、依据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分析判断,标准状况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我I22.4L,故B错误;‎ 18‎ C、依据n==计算,3.01×1023个SO2分子物质的量为0.5mol,质量=0.5mol×64g/mol=32g,故C正确;‎ D、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CH4的摩尔质量为16g/mol,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概念的分析判断,物质的量和物理量的计算关系是关键,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 ‎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萃取操作时,振荡过程中需要放气,放气是通过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进行的 B.可以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得硝酸钾晶体 C.将乙醇与水分离,如图1、图2操作 D.稀释浓H2SO4,如图3操作 考点: 分液和萃取;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放气是通过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进行的;‎ B.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多;‎ C.乙醇与水可互溶,不分层;‎ D.量筒不能用来稀释或配置溶液.‎ 解答: 解:A.右手顶住瓶塞,将漏斗倒置过来.以左手控制活栓,将活栓打开先放气一次,故A错误; ‎ B.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多,用冷却结晶,故B正确;‎ C.乙醇与水可互溶,不分层,无法用分液分离,故C错误;‎ D.量筒不能用来稀释或配置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分液、重结晶、量筒的使用等,难度不大,注意振荡过程中需要放气,放气是通过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进行的.‎ ‎ ‎ ‎11.某溶液含有较多的Na2SO4和少量的Fe2(SO4)3.若用该溶液制取芒硝,可供选择的操作有: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加适量H2SO4溶液②加金属Na③结晶④加过量NaOH溶液⑤加强热脱结晶水⑥过滤.‎ A.②⑥③ B.④⑥①③ C.④⑥③⑤ D.②⑥①③⑤‎ 考点: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根据Na2SO4含有Fe2(SO4)3,铁离子对于硫酸钠来说属于杂质,所以先要除杂质,除去铁离子常用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沉淀,过滤,过量的氢氧化钠通过适量H2SO4溶液来除,最后溶液加热得到Na2SO4•10H2O.‎ 18‎ 解答: 解:因根据Na2SO4含有Fe2(SO4)3,可以先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将铁离子完全沉淀,然后进行过滤,向滤液中再加入适量的硫酸将前面反应剩余的氢氧化钠转化为硫酸钠,最后将溶液结晶就可以得到硫酸钠晶体,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制备,首先需要分析除去杂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除杂,最后根据需要得到的物质选择适当的顺序.‎ ‎ ‎ ‎12.用某种仪器量取液体体积时,平视时读数为nmL,仰视时读数为x mL,俯视时读数为y mL,若X>n>y,则所用的仪器可能为(  )‎ A.量筒 B.容量瓶 C.滴定管 D.以上均不对 考点: 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 ‎ 分析: 根据仰视读数读出的是下面的刻度,俯视读数时读出的是上面的刻度,要平视读数是读出的刻度在上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平视时读数为nmL,是正确的读法,仰视时读数为xmL,x>n,仰视读数读出的是下面的刻度,所以下面的刻度比上面的读数大,故该仪器为滴定管,‎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常计量仪器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明确计量仪器的构造解题的关键,试题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 ‎ ‎ ‎13.利用下述方法除去氮气中所含的杂质(HCl,H2,H2S)以得到干燥纯净氮气,在下列各步中应采用的正确顺序是(  )‎ ‎①通过装有变色硅胶的干燥管 ②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③通过加热的氧化铜.‎ A.①②③③ B.②①③① C.②③③① D.③②①③‎ 考点: 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设计. ‎ 分析: HCl、H2S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然后干燥,氢气与加热的氧化铜反应,然后再干燥可得到氮气,以此解答.‎ 解答: 解:HCl、H2S为酸性气体,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然后干燥,氢气与加热的氧化铜反应,然后再干燥可得到氮气,只有B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及选择,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注意除杂的原则,题目难度不大.‎ ‎ ‎ ‎14.由CO2、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CO2、H2和CO的体积比为(  )‎ A.29:8:13 B.22:1:14 C.13:8:29 D.26:15:57‎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由于CO与N2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CO2、H2、CO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仅由CO2和H2来决定,CO的量可以任意.用十字交叉法可以得出结果.‎ 解答: 解:由于CO与N2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CO2、H2、CO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仅由CO2和H2来决定,CO的量可以任意.由交叉法:‎ 18‎ 由十字交叉法可求得CO2和H2的体积比为26:16或13:8时(CO的量可以任意),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28.‎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根据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计算即可,注意十字交叉法的运用,难度不大.‎ ‎ ‎ ‎15.将NO2、NH3、O2混合气22.4L通过稀硫酸后,溶液质量增加了26.7g,气体体积缩小为4.48L(气体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剩余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着火,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 A.30.1 B.31.1 C.32.1 D.33.1‎ 考点: 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氨的化学性质;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专题: 计算题;氮族元素.‎ 分析: 根据n=进行计算原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及剩余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的总质量=溶液增加的质量+剩余气体的质量,根据“剩余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着火”可知氧气过量,则二氧化氮和氨气完全反应,剩余的气体为氧气,根据n=nM计算出氧气的质量,从而得出混合气体的总质量,最后根据M=计算出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从而得出平均分子量.‎ 解答: 解: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1mol,‎ 氨气与稀硫酸溶液发生如下反应:2NH3+H2SO4=(NH4)2SO4(若氨气过量,则过量的氨气会溶于水);NO2和O2在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3NO2+H2O=2HNO3+NO、2NO+O2=2NO2,将两个反应方程式相加可得总反应方程式:O2+4NO2+2H2O=4HNO3,‎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溶液增加的质量为溶解的气体的质量,所以溶液增加的质量加剩余气体的质量为原混合气体的质量,‎ 带火星的木头复燃说明氧气过量,则剩余的4.48L气体为O2,剩余O2的物质的量为:n==0.2mol,则剩余的O2的质量为:m=n×M=0.2mol×32g/mol=6.4g,‎ 所以原混合气体的质量为:26.7g+6.4g=33.1g,‎ 所以原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33.1g/mol,‎ 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3.1,‎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混合物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明确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量之间的关系,正确分析最后剩余的气体为氧气为解答关键.‎ ‎ ‎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它们的物质的量必相等 B.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必相等 C.1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L氧气的质量小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强酸中所含的H+数一定相等 考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气体摩尔体积. ‎ 18‎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对于气体物质,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时,物质的量相等;‎ B、根据N=n×NA分析;‎ C、没有明确两种气体存在的条件,如果不是相同条件下,两种气体的密度不确定,则质量不能确定;‎ D、没有明确酸的组成,例如一元酸和二元酸,虽然酸的物质的量相等,但H+数一定不相等.‎ 解答: 解:A、没有明确是否气体物质,如果不是气体物质,则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如果乙烯和一氧化碳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分子数一定相等,故B正确;‎ C、如果不是相同条件下,两种气体的密度不确定,则质量不能确定,故C错误;‎ D、如果分别是一元酸和二元酸,虽然酸的物质的量相等,但H+数一定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阿伏伽德罗定律只适合气体.‎ ‎ ‎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磷酸的摩尔质量与NA个硫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6.02×1023个氮分子和6.02×l023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4:1‎ C.32g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约为2×6.02×1023‎ D.标准状况下,0.5NA分氟化氢分子所占体积是11.2L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 分析: A、NA个硫酸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利用m=nM来比较两数值的大小进行判断;‎ B、根据m(N2):m(H2)=n(N2)M(N2):n(H2)M(N2)=M(N2):(N2)判断;‎ C、每个氧分子中含2个原子,根据N(O)=2×NA计算判断;‎ D、根据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的使用条件分析.‎ 解答: 解:A、NA个硫酸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其质量为98g,硫酸的摩尔质量为98g/mol,所以磷酸的摩尔质量与NA个硫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故A正确;‎ B、m(N2):m(H2)=n(N2)M(N2):n(H2)M(N2)=M(N2):(N2)=M(N2):M(H2)=28g/mol:2g/mol=14:1,故B正确;‎ C、每个氧分子中含2个原子,N(O)=2×NA=2××NA=2×6.02×1023,故C正确;‎ D、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的使用必须在标况下,适用对象为气体,而氟化氢在标准状况下是液体,所以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故D错误;‎ 故选D.‎ 18‎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 ‎ ‎1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00mL 0.1mol•L﹣1的稀硫酸中含有SO42﹣个数为0.1NA B.1molCH3+(碳正离子)中含有电子数为10NA C.2.7g金属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铝失去电子数为3NA D.12.4g白磷(分子式为P4)中含有磷原子数为0.4NA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100mL 0.1mol•L﹣1的稀硫酸溶液中含有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01mol,0.01mol硫酸在溶液中能够电离出0.01mol硫酸根离子;‎ B.碳正离子中含有8g电子,1mol碳正离子含有8mol电子;‎ C.铝为3价金属,2.7g铝的物质的量为0.1mol,完全反应失去0.3mol电子;‎ D.12.4g白磷中含有12.4gP原子,含有0.4mol磷原子.‎ 解答: 解:A.100mL 0.1mol•L﹣1的稀硫酸中含有0.01mol溶质硫酸,含有0.01mol硫酸根离子,含有SO42﹣个数为0.01NA,故A错误;‎ B.1mol碳正离子中含有8mol电子,含有电子数为8NA,故B错误;‎ C.2.7g铝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铝完全反应失去0.3mol电子,铝失去电子数为0.3NA,故C错误;‎ D.12.4g白磷中含有磷原子的质量是12.4g,含有0.4mol磷原子,含有磷原子数为0.4NA,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准确弄清分子、原子、原子核内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的构成关系.‎ ‎ ‎ ‎19.20℃时,饱和KCl溶液的密度为1.174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4.0mol•L﹣1,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25℃时,饱和KCl溶液的浓度大于4.0 mol•L﹣1‎ B.此溶液中KCl的质量分数为 C.20℃时,密度小于1.174g•cm﹣3的KCl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将此溶液蒸发部分水,再恢复到20℃时,溶液密度一定大于1.174g•cm﹣3‎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A、温度越高KCl的溶解度越高,浓度越大;‎ B、根据c=进行公式变形计算;‎ C、KCl溶液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大;‎ D、将此溶液蒸发部分水,再恢复到20℃时,KCl溶解度不变,剩余溶液是饱和溶液.‎ 解答: 解:A、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饱和溶液浓度会增大,20℃时是4mol/L,则25℃时大于4mol/L,故A正确;‎ 18‎ B、20℃时,饱和KCl溶液的密度为1.174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4.0mol•L﹣1,根据c=可知,质量分数为w=×100%,故B正确;‎ C、KCl溶液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大,故20℃时,密度小于1.174 g•cm﹣3的KCl溶液是不饱和溶,故C正确;‎ D、若将饱和溶液蒸发,则有KCl晶体析出.再恢复到20℃时,其溶解度不变,溶液仍为饱和溶液,密度仍为1.174g•cm﹣3,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溶解度、溶液的性质等,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温度与溶解度的关系.‎ ‎ ‎ ‎20.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气体单质所含原子个数相等 B.常温常压下,11.2LO2所含的氧原子数为NA C.摩尔是沟通宏观和微观的桥梁 D.大规模海水淡化采用蒸馏法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 分析: A、气体单质分为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 B、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 C、物质的量是用来衡量微观离子集合体的一个物理量;‎ D、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 解答: 解:A、故同温同压同体积的单质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但由于气体单质分为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故含有的原子个数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 B、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11.2L氧气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小于NA个,故B错误;‎ C、物质的量是用来衡量微观离子集合体的一个物理量,是沟通宏观和微观的桥梁,摩尔只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C错误;‎ D、可以利用蒸馏法将海水淡化为可饮用的水,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主要的方法,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海水的淡化方法,蒸馏法是目前海水淡化的最成熟的方法.‎ ‎ ‎ 二.填空题(2小题,共20分)‎ ‎21.实验室里需要纯净的氯化钠溶液,但现只有含硫酸钠、碳酸氢铵的氯化钠.某学生设计了如下方案提纯:‎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①步 NH4HCO3NH3↑+CO2↑+H2O ‎ 第②步 BaCl2+Na2SO4=BaSO4↓+2NaCl ‎ 18‎ 第③步 Na2CO3+BaCl2═BaCO3↓+2NaCl ‎ 第④步 Na2CO3+2HCl═2NaCl+CO2↑+H2O .‎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 分析: 操作①是固体加热除去碳酸氢铵,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 操作②为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操作③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与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除去过量的氯化钡,再过滤;‎ 操作④加入盐酸除去多余的碳酸钠,加热煮沸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溶解的CO2和多余的盐酸.‎ 解答: 解:第①步:氯化钠、硫酸钠热稳定好,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NH3↑+CO2↑+H2O,‎ 故答案为:NH4HCO3NH3↑+CO2↑+H2O;‎ 第②步:氯化钠、硫酸钠为残留物,加入氯化钡,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SO4=BaSO4↓+2NaCl,‎ 故答案为:BaCl2+Na2SO4=BaSO4↓+2NaCl;‎ 第③步:悬浊液成分为氯化钡、硫酸钡沉淀、氯化钠,加入碳酸钠,碳酸钠与过量的氯化钡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 故答案为:Na2CO3+BaCl2═BaCO3↓+2NaCl;‎ 第④步:加入盐酸除去多余的碳酸钠,反应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故答案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除杂的实验方法,除杂问题是化学实验中的一类重要问题,除杂时不仅要能把杂质除掉,还不能引入新杂质,而且方法要简便易行,题目难度不大.‎ ‎ ‎ ‎22.(12分)(2015秋•滑县月考)某同学按下列步骤配制500mL 0.200mol/L KCl 溶液:‎ ‎①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500mL 容量瓶中 ②称量KCl 固体 ③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④计算所需KCl的质量 ⑤将KCl加入100mL 烧杯中,并加适量水 ‎(1)④计算所需要KCl 的质量为 7.5g ;‎ ‎(2)实验的先后顺序应为 ④②⑤①③ (填写序号);‎ ‎(3)在 ①实验中,为防止溶液溅出,应采取的措施是 玻璃棒引流 ;‎ ‎(4)在进行 ③的实验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避免加水超过刻度线 ;‎ ‎(5)在进行 ⑤时,为了加快溶解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玻璃棒搅拌 .‎ ‎(6)配制溶液时,下列实验操作会使配制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B ‎ A.容量瓶内有水,未经过干燥处理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移液完成后,溶解KCl的烧杯未用蒸馏水洗涤 D.定容后倒转容量瓶几次,发现液体最低点低于刻度线,再补加几滴水到刻度线.‎ 考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1)根据n=cV及m=nM计算出需要硝酸钾固体的质量;‎ 18‎ ‎(2)根据配制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来对操作顺序进行排序;‎ ‎(3)玻璃棒具有引流作用,转移溶液时,可以使用玻璃棒引流,避免溶液流到容量瓶以外;‎ ‎(4)根据定容的操作来回答;‎ ‎(5)溶解氯化钾固体时可以使用玻璃棒搅拌,加速固体溶解;‎ ‎(6)根据c=并结合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的变化来进行误差分析.‎ 解答: 解:(1)500mL 0.2mol•L﹣1KNO3溶液中含有硝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2mol•L﹣1×0.5L=0.1mol,需要硝酸钾的质量为74.5g/mol×0.1mol≈7.5g,‎ 故答案为:7.5;‎ ‎(2)根据配制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来对操作顺序排序,可知正确的实验顺序为:④②⑤①③,故答案为:④②⑤①③;‎ ‎(3)为防止溶液溅出通常采取用玻璃棒引流,故答案为:玻璃棒引流;‎ ‎(4)定容时,要先直接向容量瓶中注入水,至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即可,此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加水超过刻度线,故答案为:避免加水超过刻度线;‎ ‎(5)将KCl加入100mL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为加快溶解,需要使用玻璃棒搅拌,以便加速固体的溶解,故答案为:玻璃棒搅拌;‎ ‎(6)A.只要定容时正确,至于水是原来就有的还是后来加入的,对浓度无影响,即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对溶液浓度无影响,故A错误;‎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故B正确;‎ C.移液完成后,溶解KCl的烧杯未用蒸馏水洗涤会导致溶质的损失,则浓度偏低,故C错误;‎ D.定容后倒转容量瓶几次,发现液体最低点低于刻度线是正常的,再补加几滴水到刻度线会导致浓度偏低,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中的计算和误差分析,属于基础型题目,难度不大.‎ ‎ ‎ 三.解答题(10分)‎ ‎23.在200mL 2mol•L﹣1MgCl2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0.4mol .此溶液中Mg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mol/L ,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4mol/L .‎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 分析: 根据n=cV计算溶质物质的量,Mg2+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MgCl2的物质的量浓度,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gCl2浓度的2倍.‎ 解答: 解:n(MgCl2)=0.2L×2mol/L=0.4mol,‎ c(Mg2+)=c(MgCl2)=2mol/L,‎ c(Cl﹣)=2c(MgCl2)=2×2mol/L=4mol/L,‎ 故答案为:0.4mol;2mol/L;4mol/L.‎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有关计算,比较基础,注意理解电解质浓度与电解质离子浓度关系.‎ ‎ ‎ ‎24.现有物质的量浓度为12.0mol/L的浓盐酸.‎ 18‎ ‎(1)配制100mL3.0mol/L的盐酸,需以上浓盐酸多少mL?‎ ‎(2)假设浓盐酸的密度为1.2g/cm3,则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 ‎(2)根据物质的量浓度、密度、摩尔质量、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式计算;‎ 解答: 解:(1)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得,C1 V1=C2V2,12.0mol/L×V1=3.0mol/L×0.1L,V1=0.025L=25mL,故答案为25mL.‎ ‎(2)根据C====,所以W%===36.5%,‎ 故答案为36.5%,‎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熟悉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 ‎ ‎ 18‎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