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2015-2016高一上历史期中试题(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嘉兴市2015-2016高一上历史期中试题(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嘉兴市第一中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 高一历史 试题卷 ‎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2015年11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9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等级关系 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 ‎2.中国古代用官僚体制代替世袭制,顺应了实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时代潮流。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官僚体制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实现了选贤任能 ‎3.封泥是古代用胶质粘土封缄于竹木简牍文书、‎ 进贡物品的包装上,再在粘土表面盖上印章 的遗存。如果要探究秦朝官制,如右图封泥 可以为你提供哪一方面的有效信息?‎ A.隶书篆刻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法律制度 ‎ ‎4.秦朝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它在岭南的主要地方政治建设是 A.置郡管理 B.修五尺道 C.开通灵渠 D.改土归流 ‎5.电影《英雄》中,无名(刺客)对战长空(刺客)时,给一旁抚琴的老者一把钱币,钱币有刀状、铲状等各种形状。但不久圆形方孔钱取代了它们,流通全国。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郡县制 B.长城的修筑 C.“四海一” D.挟书律的施行 ‎6.某史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不能从此材料得出的结论是 A.宋代皇权进一步加强 B.宋真宗受到一定的制约 C.宰相李沆力求节俭 D.李沆希望真宗关心民间疾苦 ‎7.元朝设置行省的积极意义有 ①便利了对地方的管理 ②有利于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③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④分割了相权,增强了监察效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有个历史专家形象地总结了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趋势:君臣同坐——君坐臣站——君坐臣跪。这种变化趋势实质上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朝廷礼仪日益规范 C.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D.丞相地位日益衰微 ‎9.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之名义颁布者……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这段材料 ①阐明了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②反映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③指出了政事堂拥有较大的权力 ④说明了政事堂位居门下省之上 7‎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 ‎10.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 A.郡、县 B.州、郡、县 ‎ C.道、州、县 D.路、州、县 ‎11.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其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中有位于今天浙江的有 ①《南京条约》 ②《北京条约》 ③《马关条约》 ④《辛丑条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2.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条约中关于割地的内容全部得到了落实 B.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C.巨额赔款使日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D.条约没有规定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13.下列关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发生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后 B.是在清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 C.台湾各族人民纷纷参加抗日斗争 D.台湾军民与日军血战长达5个月 ‎14.“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这段中国人民警告外国侵略者的告示,针对的是 A.英国侵略者 B.英法联军 C.日本侵略者 D.八国联军 ‎15.1937年4月,国共两党派出代表共祭黄帝陵。毛泽东亲撰祭文:“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这表明中共主张 A.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 D.坚持和平,反对内战 ‎16.下列作品中,最有可能反映八路军参加正面战场抗战事实的是 A.《血战台儿庄》 B.《淞沪会战》‎ C.《百团大战始末》 D.《血色雄关·太原会战纪实》‎ ‎17.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的重大事件之一。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C.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18.在民主革命期间,知识分子走向社会,与工农群众结合开始于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 C.辛亥革命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19.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任务 B.民主革命纲领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新式五味瓶 ‎20.右图为某时期的漫画,在一张“国民政府”的餐桌上,摆 放着几个佐料瓶,瓶上分别贴有“苏俄”、“工人”、“学生”、‎ ‎“军人”和“妇女”等标签。从中可知 A.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B.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的基础 ‎ 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21.经过土地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有 ①‎ 7‎ 分到了田地 ②分到了地主的全部财产 ③摆脱了封建剥削与债务 ④摆脱了政治压迫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 A.从此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干扰 B.开始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正确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途径 ‎2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936年毛泽东这一写于陕北的著名词句抒发了博大胸襟和远大抱负。当时,中国工农红军 A.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C.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D.开赴了抗日战争的最前线 ‎24.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的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日出东方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进京赶考 B.日出东方 星火燎原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进京赶考 ‎ C.力挽狂澜 进京赶考 日出东方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D.力挽狂澜 日出东方 进京赶考 星火燎原 灯塔指引 ‎25.右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 据图中阴影部分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B.七七事变前日本占领区域的变化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D.三大战役后解放区的扩大 ‎26.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③1927年初,北伐军攻克南京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27.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共八大的召开 ‎28.学习历史可以借助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54年的中国,你不可能看到的情形是 A.人民代表上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民主党派人士参加政协会议 D.欢庆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 ‎29.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种改名昭示着新中国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30.文革期间,突出反映国家政治体制建设出现重大倒退的历史现象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B.民族区域制度实际没有实行 7‎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被解散 D.革命委员会在各地先后建立 ‎31.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公务员要持宪法宣誓就职,这是中国法治建设历程中的又一举措。下列关于中国法治建设历程叙述错误的是 ‎ A.1954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 ‎ B.1982年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C.1995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 D.当前已经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32.‎1997年6月30日午夜12点,香港回归中英双方防务交接仪式上,中方指挥官高声念到:“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这一瞬间标志着 ‎ A.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诞生 B.中国结束半殖民地社会 ‎ ‎ C.祖国统一迈出重要一步 D.香港不再是国际自由港 ‎33.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包括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内的混合型国家”。该学者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最可能是 A.港澳特别行政区的成立 B.经济特区的设立 C.民族自治制度的实施 D.外国资本的大量进入 ‎34.体现右图中的对台政策开始发生显著转变的是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 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 C.中英关于香港联合声明的签署 ‎ D.“九二共识”的达成 ‎35.台湾当局决定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受到大陆方面的欢迎,长达数十年之久的两岸同胞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这一两岸关系中的大事发生在 A.1979年 B.1981年 C.1987年 D.2008年 ‎36.从地名中可以看到历史的痕迹。提到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我们通常可以联想的关键词是 A.毛泽东——另起炉灶 B.周恩来——求同存异 C.基辛格——乒乓外交 D.邓小平——蹈光养晦 ‎37.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不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69‎ ‎1970‎ ‎1971‎ ‎1972‎ ‎1974‎ ‎1975‎ ‎1976‎ ‎1978‎ 建交国家 ‎49‎ ‎54‎ ‎69‎ ‎87‎ ‎95‎ ‎103‎ ‎107‎ ‎112‎ A.改革开放促进了外交的全新局面 B.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呈增长趋势 ‎ C.中美关系逐步缓和 D.中日邦交正常化 ‎38.照片是“看得见”的历史。下列两图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上海合作组织 7‎ A.睦邻友好 B.战略结盟 C.另起炉灶 D.求同存异 ‎39.下列事例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①向海地派遣维和部队 ②积极斡旋朝核问题 ③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④首倡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脑的首次历史性会晤 ‎ A.①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个小题,第40题10分,第41题12分,共22分。)‎ ‎4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2008年4月30日‎,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雕塑学会、北京美术家协会、上海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主办,北京画院美术馆承办的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50周年活动“开篇大作——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五十周年纪念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下面是选自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三幅浮雕:‎ 图1:1919年 图2:1937—1945年 图3:‎‎1949年4月21日 材料二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请写出材料一中三幅浮雕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并分别指出其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地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重大努力?(3分)‎ 7‎ ‎(3)上述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哪一主旋律?(1分)‎ ‎4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两个月内与其它国家正式建交情况 ‎1949.10.3‎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49.10. 6‎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10.4‎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1949.10.7‎ 波兰人民共和国 ‎1949.10.5‎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10.16‎ 蒙古人民共和国 ‎1949.10.6‎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1949.10.27‎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49.10.6‎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49.11.23‎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材料二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力,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我们应该以我们共信的原则给世界建立一个范例,证明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周恩来(1954年6月访问印度)‎ 材料三 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看,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想象的……。‎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1)材料一中与中国建交的国家皆为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外交现象的出现与新中国初期采取的哪一外交方针有关?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外交方针确立的意义。(3分)‎ ‎(2)材料二中的“原则”指什么?在这一原则指导下20世纪50年代中国“走向世界”有哪些重大表现?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分析当时中国提出这一原则的原因。(4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有何变化?请从国际关系角度分析美国调整对华政策的主要原因。(3分)‎ ‎(4)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的因素主要有哪些?(2分)‎ 7‎ 嘉兴市第一中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 高一历史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9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C B A C A A A B D C B B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A B D A D B B B B C B C D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C D D D C C A A C B A D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个小题,第40题10分,第41题12分,共22分。)‎ ‎40.‎ ‎(1)名称: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渡江战役。(3分)地位: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分)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也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分)渡江战役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或中国民主革命基本取得了胜利。(1分)‎ ‎(2)根本原因: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1分)努力: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 ‎(3)挽救民族危亡或反帝反封建。(1分)‎ ‎41.‎ ‎(1)方针:“一边倒”。(1分)意义:有利于捍卫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有利于壮大社会主义阵营与和平力量。(2分)‎ ‎(2)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1分)表现:1954年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2分)原因: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1分)‎ ‎(3)变化:由孤立封锁到准备承认新中国。(2分)原因: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分)‎ ‎(4)国家利益;综合国力;国际关系;国际局势等。(写出其中即给2分)‎ 7‎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