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西省会昌县2015-2016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 分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12分)‎ ‎1.下列加点字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推崇(cónɡ) 伧俗(cānɡ) 重峦叠障 亭台轩榭 B.匀称(chènɡ) 藻井(zǎo) 井然有序 独占骜头 C.帷幕(wéi) 残损(sǔn) 巧妙绝伦 胸中丘壑 D.蟠龙(bán) 嶙峋(lín) 因地自宜 雅俗之别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随时随地学习,这是不断提升自我不二法门。‎ B.排球比赛结束后,同学们津津乐道地谈论起球员们的表现。‎ C.三月撄花节期间,灵湖南岸,樱花盛开,如云如霞,游人鳞次栉比。‎ D.十四五岁的少年,恰如试飞的雏鹰,当有目空一切的豪情壮志。‎ ‎3.下列句子最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他一回到老家就感受到热烈的气氛和乡亲们一张张快乐的笑脸。‎ B.经过诗歌朗诵比赛,使人重拾古典文学之美,越发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C.《第三极地》之所以火爆的原因,在于这部纪录片美到极致的风景和独特的风俗人情。‎ D.我们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又要认真品评作者表达这种感悟所用的形式。‎ ‎4.根据上下文的衔接,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何建设“生态乡村”?社会各界的观点和见解不尽相同。 ; 。‎ ‎ 。 。也就是说,“生态乡村”应当是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综合协调发展和整体优化的乡村。‎ ‎①也有人认为应当建立一套普遍适用的生态乡村规划建设标准 ‎②有的人认为“生态乡村”就是植树种草,引水修路 ‎③然而,乡村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庞大系统,必须用“符合生态理念”来认识“生态乡村”④依照这些观点,“生态乡村”似乎有一个共同的形象,那就是“屋舍整齐、绿树成阴、处处美景”的现代化新农村。‎ A.①②④③ B. ②①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④②①③‎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10‎ ‎ 去年暑假,爸爸带我去潜山爬山。 ;山顶上,电视塔高高矗立,煞是雄伟。‎ A.这里的景色真美!山脚下,温泉河静静流淌,碧波粼粼 B.这里的景色真美!山脚下,静静流淌的温泉河,碧波粼粼 C. 那儿的景色真美!山脚下,温泉河静静流淌,碧波粼粼 D. 那儿的景色真美!山脚下,静静流淌的温泉河,碧波粼粼 ‎6.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写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中消协15日发布“反对浪费扩大消费”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超过八成的消费者愿意积极支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六成消费者家庭就餐时会主动打包剩下较多的饭菜。‎ 调查显示,尽可能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外出适度点菜避免浪费、尽量选择低碳方式出行,是消费者最关注的减少浪费行为。而就餐提醒适度点菜、不设最低消费限制、开发节能环保产品,是消费者期待经营者做到的促进节约的行动。‎ A.反浪费调查报告发布,六成家庭主动打包剩菜。‎ B.中消协15日发布“反对浪费扩大消费”调查报告。‎ C. 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适度点菜避免浪费、选择低碳方式出行,是消费者最关注的减少浪费行为。‎ D. 适度点菜、不设最低消费限制、开发节能环保产品,是消费者期待经营者做到的促进节约的行动。‎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7、8题。(4分)‎ 愁 倚 阑 程 垓 ‎ 春犹浅,柳初芽,杏初花。杨柳杏花交影处,有人家。 ‎ 玉窗明暖烘霞。小屏上、水远山斜。昨夜酒多春睡重,莫惊他。‎ ‎7.下面对这首词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首小词,仅四十二字,却写得富有诗情画意,情趣盎然,颇能显示出“美文”的艺术魅力。‎ B. 这首词要表达的意思极为单一:不要惊醒酒后春睡的“他”。但直接用来表达这个意思的文字,却只有全词的最后一句;绝大部分的文字,是用铺排的手法来描写与“他”有关系的环境、景物,极力渲染出一幅恬静、安逸、静谧的图画。‎ C. 全词写景由近及远,铺排而下,步步烘托,曲终见意,既层次分明,又用笔省净。‎ D. 细细品味,全词无一处不和谐,无一处不舒适,无一处不宁静。词人在对景物的描绘中,渗透了他对生活的理想与愿望,也充分体现了词人对由景生情写作手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8.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0‎ A. 起句写初春景物,交代时令节气。“春犹浅”,是说春色尚淡。柳芽儿、杏花儿,皆早春之物,更着一“初”字,正写春色之“浅”。‎ B. 第二句进一步写景物之美,缀一“处”字,则转为交代处所,紧接着点出这里“有人家”。从“交影”二字看,这里正是春光聚会处,幽静而又充满生机和活力。‎ C. 词的下片首两句,转入对室内景物的描写,与上片室外一派春光相对应。最后一句画龙点睛,正面点出那位酒后春睡的“他”。“莫惊他”三字,下得静悄悄,喜盈盈,与全词的气氛、情调极贴切,语虽平常,却堪称神来之笔。‎ D. 这首小词却清新平易,绝无刀斧痕。语言优雅华丽,极尽铺排之能事,是程垓词的一个明显特点。‎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 杨卓,字自立,泰和人。洪武①四年进士,授吏部主事②。逾年,迁③广东行省员外郎。田家妇④独行山中,遇伐木卒,欲乱之。妇不从,被杀。官拷⑤同役卒二十人,皆引服⑥。卓曰::“卒人众,必善恶异也,可尽抵罪乎?”列二十人庭下,熟视久之,指两卒曰:“杀人者,汝也!”两卒大惊,服罪。坐事⑦谪田凤阳,复起为杭州通判。有兄弟争田者,累岁不决,卓至,垂涕开谕,遂罢争。卓精吏事,吏不能欺。而治平恕⑧,民悦服焉。‎ ‎【注释】①洪武: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年号。 ② 授吏部主事:任命吏部官职。‎ ‎③迁:晋升,升职。 ④田家妇:农家妇女。 ⑤拷:拷问。 ⑥引服:认罪,服罪。‎ ‎⑦坐事:因事获罪。 ⑧平恕:公平正义,宽厚仁慈。‎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坐事谪田凤阳 A. 坐∕事谪田凤阳 B. 坐事∕谪田凤阳 C. 坐事谪∕田凤阳 D. 坐事谪田∕凤阳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累岁不决( ) (2)垂涕开谕( )‎ ‎11.翻译下面句子。(2分)‎ 卒人众,必善恶异也,可尽抵罪乎?‎ ‎12.杨卓为什么能在二十人中正确指出犯罪分子?(2分)‎ 10‎ ‎13.读了文章后,你觉得杨卓是个怎样的人?(2分)‎ ‎(三)古诗文名句积累。(8分)‎ ‎14.按要求填补古诗文名句。(每空1分)‎ ‎(1)东临碣石, 。‎ ‎(2)乱花渐欲迷人眼, 。‎ ‎(3) ,蜡炬成灰泪始干。‎ ‎(4) ,任重而道远。‎ ‎(5)李白的《送友人》以物来比喻游子和故人之间的深情的句子是 ,‎ ‎ 。‎ ‎(6)《望洞庭湖》中表达洞庭湖的壮观景象是 ,‎ ‎ 。‎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17分)‎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徐德新 ‎①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竞赛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到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柔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疏忽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山路静谧而空蒙。‎ ‎③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 ‎④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 10‎ 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后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重。”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⑤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⑥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抄拾了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多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 ‎⑦“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的有点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⑧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什么竞赛的。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眼看快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竞赛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正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⑨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精神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⑩“什么,爹?”‎ ‎⑾“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15.文中多次写到“风雪”,请说说设置这样的自然环境有何作用。(4分)‎ ‎16.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冰凉的酸”的深意。(3分)‎ 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 ‎17.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10‎ 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18.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19.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父亲的最后一次“叮嘱”的含意。(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20-23 题。(13分)‎ 米树香香,糖树甜甜 乔娟 ‎①食品安全问题让人们越来越怀念在真实泥土里生发出的无污染绿色蔬菜,在日月精华里慢慢长成的农家猪。当注水米、抛光米、含铬含铅米充斥市场,连吃碗米饭都成了奢望时,人就会变得越来越爱幻想:如果有那么一种树,来自自然来自山,不喂饲料不喂药,不结苹果不结梨,结出大米白又白。你会认为我在异想天开吗?且慢嘲笑,在地球的某一角,真有这样一种天然纯生专结大米的树。在马来半岛、印尼诸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些风光旖旎的岛屿上,生长着一种棕榈科植物,它并无美丽的身姿,开花也不好看,但超务实、超有爱:专门向人提供赖以生存的口粮——大米。不用费心想什么绕口的名字,就叫它米树好啦。 ‎ ‎②米树终年常绿,10年就可长到‎20米,舒展开的叶子比双人伞还要大,足足有‎6米。当然,与宽叶相配的是它那直径足有‎8米的粗壮树干。长这么粗并不是单纯肥胖,人家粗,粗得务实,是专为大肚能容而生的。那胖胖的树干里含有丰富的淀粉,这种淀粉就是当地土著居民最重要的食物来源——西谷大米。你会问,明明是淀粉,怎么变成大米了呢?是这样:土著人把米树砍倒后,将树干锯成均匀的一段段,再把每个段落劈成两半儿,用竹制斧头把段落内的淀粉刮出来,放在水桶里用劲儿搅拌,待淀粉沉到桶底,撇去最上面的水,把沉淀好的淀粉晾干,就变成了洁白均匀晶莹剔透的颗粒物——西谷大米。用它做成的米饭,清香可口,软糯滑爽。‎ 10‎ ‎③大米好吃却不易得。米树20年的寿命注定了它的不平凡。它和我国南方的竹子一样,一生只开一次花,且开花即死。它死后,不管活着时体内存有几百公斤淀粉,都会在死后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段干瘪空虚的树干兀自挺立。所以在当地,米树开花是让人心慌的事,一定要抢在时间前面,抢在米树开花前收集淀粉。只要把握得好,一棵米树足足可以得到400斤西谷大米,很高产。 ‎ ‎④有米树就应该有糖树,香香甜甜相伴永远。大自然超级给力!加拿大真有糖树。叫槭树,又叫糖槭树,是加拿大的标志和国花,堪称国宝,所以加拿大又叫“槭树之国”,加拿大的国旗、国徽图案上都有槭树叶子。这种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树不仅外形美丽,还超有“内涵”,它为人们送来甜蜜。每到春天,工人们就在高达‎40米,寿命500年的糖槭树树干上打孔,孔内插上管子,这样,白色的树汁就会慢慢流到桶内。用这种树液熬制出来的糖浆,色泽亮黄,香甜如蜜。它的主要成分是蔗糖、葡萄糖和果糖,营养价值非常高,可以加工成枫糖,并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 ‎ ‎⑤我国独具慧眼,早在1958年,庐山种植园就引进了糖槭树,继而在湖北、辽宁、北京、南京、长沙等地引种成功。如果有朝一日再引进米树,吃着树上结出的大米,喝着树上流的蜜水,我们的生活就更完美了!‎ ‎(选自《知识窗》2014年第7期) ‎ ‎20.文章第①段用生动的文字,从食品安全问题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分) ‎ ‎21.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米树或糖树的三个突出特点。(3分) ‎ ‎22.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分) ‎ ‎23.下列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3分) ‎ A.米树终年常绿,有10年的寿命,可长到‎20米高,舒展开的叶子可达‎6米宽,树干直径可达‎8米粗。 ‎ B.在马来半岛、印尼诸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些风光旖旎的岛屿上生长的米树,每一棵都给人们提供足足400斤的西谷大米。‎ C.米树一生只开一次花,且开花即死,所以在当地,一定要抢在米树开花时收集淀粉。‎ D.用“槭树之国”‎ 10‎ 加拿大的槭树树液熬制出来的糖浆,营养价值非常高,可以加工成枫糖,并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4. 综合性学习。(6分)‎ ‎ ‎2015年5月23日,第39个国际博物馆日,云南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对社会永久免费开放。学校组织了“走进博物馆”语文实践活动。请你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博物馆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保存记忆的殿堂,可以展示历史、弘扬传统,启示未来。博物馆也是一座城市文化形象、文化心灵和文化品格的代表和象征,承载、传承着城市的文化血脉。‎ ‎【材料二】云南省博物馆新馆主体建筑造型源自我省传统民居“一颗印”。外墙采用红铜色穿孔铝板,形成起伏跌宕、变幻万千的壮观图案,寓意着云南是红土高原、“有色金属王国”的内涵。新馆的设计亮点是实现了对自然光、自然风的有效利用,建成了一座“会呼吸的博物馆”。‎ ‎【材料三】云南省博物馆新馆的落成,让澄江古生物、古滇文明、滇东和南诏大理文明以及众多的少数民族古老文化,得以系统地展示。观众可以借文物阅尽“云南历史”,还能欣赏徐渭、担当、郑板桥、齐白石、徐悲鸿等艺术家的作品。战国时期古滇国青铜器“牛虎铜案”是云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1)小薇同学看到云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牛虎铜案”,想请讲解员介绍。她应该怎样对讲解员说?(3分)‎ ‎(2)请你根据前面提供的材料,帮小薇拟写一条云南省博物馆的宣传标语。(3分)‎ ‎25.写作。(50分)‎ 青春岁月里,我们走过学校的教室,操场,图书馆……走过远方的高山,原野,村庄……也走过青春的懵懂,快乐,梦想……这些真实的经历使你有许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要求内容具体充实,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能透露与考生有关的信息)‎ ‎ 题目:走过 ‎ 10‎ 江西省2015年秋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试卷参考答案 ‎1.C 2.A 3.D 4.B 5.C 6.A ‎7. C 应是由远及近,而非由近及远 ‎8. D 这首词语言平淡却精致,并非优雅华丽之风格。‎ ‎9. B ‎10.判决,裁决 明白 ‎ ‎11.士兵人太多,必定善恶各异,可以尽数拿来抵罪吗?‎ ‎12.因为犯罪分子做贼心虚,在杨卓长时间仔细观察下会露出马脚,杨卓仔细察言观色,断案如神。‎ ‎13.杨卓是个公平正义、宽厚仁慈,精于吏治,断案如神的人。‎ ‎14.(1)以观沧海 (2)浅草才能没马蹄 (3)春蚕到死丝方尽 ‎(4)士不可以不弘毅 (5)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6)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5.(1)对故事情节的展开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为父子二人的活动提供了特定背景。(3)多所塑造的父亲这个人物形象间接地起到了烘托作用。(4)营造出清冷、凝重的氛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16.透过雪花落在鼻尖上融化后的感觉,含蓄地写出了“我”看到父亲如此减薪后的酸楚和感愧。‎ ‎17.运用“掏”“摸”“抓”“扔”这几个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买柴任给父亲钱时的不耐烦及对父亲的不满、冷漠和鄙薄,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小气、无礼的小市民形象。‎ ‎18.(1)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他靠砍柴、卖柴给孩子赚生活费和学杂费,不辞辛苦。(2)父亲是一个坚忍的人。他为给孩子挣竞赛费,恳求买柴人;面对鄙薄,仍弯腰捡起扔在地上的钱,能委曲求全。(3)父亲是一个教子有方的人。他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鼓励孩子好好读书,教育孩子尊重他人,重言传身教。‎ ‎19.父亲告诉孩子,以后有能力了,要尊重像他那样勤劳、坚忍,渴望被尊重的人。‎ 20. 这样写生动有趣,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吸引力。(2分)‎ ‎21.米树:树干粗壮,富含淀粉,生长较快,寿命不长。‎ 糖树:外形美丽,枝干高大,生产糖浆,寿命很长。‎ ‎(“富含淀粉”、“生产糖浆”必答,另答2点即可,每点1分,共3分。) ‎ ‎22.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给人直观而具体的印象,突出了米树叶子宽大的 ‎ 特点。(说明方法每种1分,作用1分,共4分。) ‎ ‎23.D(2分) ‎ 10‎ ‎24.(1)阿姨(叔叔)您好,请您给我介绍一下“牛虎铜案”的有关知识,可以吗?谢谢!‎ ‎(2)示例:领略历史沧桑,传承文化血脉。‎ 10‎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