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苏州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带解析沪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年苏州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带解析沪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2016学年江苏省苏州市花桥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给自行车打气 B.苹果腐烂 C.蔗糖溶解 D.用砂纸去铁皮表面的铁锈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①白酒 ②食醋 ③液氧 ④汽水 ⑤冰水 ⑥澄清石灰水 ⑦净化后的空气 ⑧二氧化碳.‎ A.②③⑧ B.⑤⑥⑧ C.③⑤⑧ D.③⑥⑧‎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液体读数 B.‎ 液体取用 C.‎ 过滤 D.‎ 滴加液体 ‎4.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22‎ A.磷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白雾产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并有黑色固体生成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6.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7.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了( )‎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停运动 D.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8.下列会造成水资源浪费的是( )‎ A.用口杯接水刷牙 B.为了节约时间,一两件衣服就用洗衣机洗 C.工业用水重复利用 D.改漫灌为喷灌、淋灌或滴灌 ‎9.2011年3月,日本强烈地震后,海啸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外泄,有关l31I(碘131)的相关报道成为热门话题.已知l31I原子中含有53个质子,78个中子.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另一种稳定的碘原子l27I,它和131I同属于碘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31I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8‎ B.l27I原子的质子数为53‎ C.l27I原子的中子数为78‎ D.l27I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1‎ ‎10.化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举一个“缓慢氧化”的例子,大家积极发言,有下列不同的答案,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铁丝生锈 B.食物的腐烂 C.酒和醋的酿造 D.蜡烛的燃烧 ‎1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12.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结构和性质.常温常压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水能结成冰,俗称“热冰”(见模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原子个数发生变化 22‎ B.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在弱电场下,热冰中的分子停止运动 D.利用该性质,人们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 ‎13.已知铝元素为+3价,氧元素为﹣2价,由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AlO B.Al2O3 C.Al3O2 D.O2Al2‎ ‎14.地沟油中含有一种强烈致癌物黄曲霉素B2(C17H14O6),长期食用会引起消化道癌变.下列关于黄曲霉素B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黄曲霉素B2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 B.黄曲霉素B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黄曲霉素B2由17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D.黄曲霉素B2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7:14:6‎ ‎15.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两种单质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 B.可表示氢气和氧气的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16.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的化学式是( )‎ A.O2 B.O C.N2 D.N ‎17.如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18.食品添加剂溴酸钾(KBrO3)会致癌,已被禁用,其中溴元素(Br)的化合价为( )‎ A.+1 B.+3 C.+5 D.无法确定 ‎19.下列有关16号元素硫(S)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22‎ 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6‎ B.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C.硫的元素符号为S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6g ‎20.下面关于“2”的含义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Zn2+中的“2+”表示锌元素显正2价 B.2N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 C.H2SO4中的“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含有二个氢元素 D.2Fe中的“2”表示2个铁分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21.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 ‎①5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___;‎ ‎②3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 ‎③三氧化二铁中铁显+3价__________;‎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 ‎22.实验室现有5mL、10mL、20mL、50mL、100mL的盐酸,现要量取15mL的盐酸,应取__________mL的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__________;若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读数为15mL,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__________15mL(填“<”、“>”或“=”).‎ ‎23.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_____加热;‎ ‎(2)点燃可燃性气体时,都要先__________,再点燃;‎ ‎(3)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__________;‎ ‎(4)在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要先检查装置的__________.‎ ‎24.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指出其基本反应类型.‎ ‎(1)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__________.‎ ‎25.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②酒精具有可燃性,‎ ‎③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④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后,‎ ‎⑤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22‎ 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__.‎ ‎26.A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A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电子变成__________离子,属于__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B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该离子带__________个单位正电荷,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外总共有__________个电子.A、B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27.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到下列装置,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若选择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则应选择装置组合__________(填字母);试管口应该略向__________倾斜.实验结束后,应该先__________,再__________,否则水会倒吸致使试管炸裂.‎ ‎(3)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__________的木条伸到__________,木条__________,则氧气已经收集满.‎ ‎(4)若用F装置充满水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5)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发现氧气不纯,则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写一条)‎ ‎(6)实验室常用锌粒(块状固体)与稀硫酸(无色液体)反应制取氢气,根据上述信息可知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 ‎28.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长江水,他利用如下流程来净化水,最终制成蒸馏水.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__,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该操作需要用到的仪器和用品有__________(选填序号).‎ 22‎ ‎①带铁圈的铁架台 ②酒精灯 ③漏斗 ④玻璃棒 ⑤量筒 ⑥烧杯 ⑦滤纸 ‎(2)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该过程主要是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小刚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__________,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硬水,通过操作③__________(填操作③的名称)可以将该硬水软化.‎ ‎29.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各问题:‎ ‎(l)指出电源的正、负极:A为__________极.事先往水中加入少量NaOH,其目的是__________;‎ ‎(2)由以上实验事实可得出结论,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组成.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 ‎(3)如果电源正极产生了10毫升气体,则电源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 四、计算题 ‎30.蛋白质在人体胃肠内与水反应,最终生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丙氨酸(化学式为C3H7O2N)就是其中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氨酸由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 ‎(2)丙氨酸分子中C、H、O、N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 ‎(3)丙氨酸中C、H、O、N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4)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 ‎(5)丙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6)178g丙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是__________.‎ ‎31.碘元素对青少年智力发育影响很大,加碘盐通常在食盐中加碘酸钾(KIO3).如图所示:‎ 超市销售的一种加碘盐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碘酸钾中钾、碘、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_.‎ ‎(2)每袋该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__________mg.‎ ‎(3)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一个18岁的青年每天摄入碘元素的质量为0.15mg.假设碘的来源仅靠这种加碘食盐,该青年每天摄入这种食盐应为__________g.‎ 22‎ ‎2015-2016学年江苏省苏州市花桥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给自行车打气 B.苹果腐烂 C.蔗糖溶解 D.用砂纸去铁皮表面的铁锈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给自行车打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苹果腐烂后不能再吃,说明此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蔗糖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用砂纸磨去铁片表面的铁锈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①白酒 ②食醋 ③液氧 ④汽水 ⑤冰水 ⑥澄清石灰水 ⑦净化后的空气 ⑧二氧化碳.‎ A.②③⑧ B.⑤⑥⑧ C.③⑤⑧ D.③⑥⑧‎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解答】解:白酒中含有水、酒精等,属于混合物;‎ 食醋中含有水、醋酸等,属于混合物;‎ 液氧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汽水中含有水、二氧化碳等,属于混合物;‎ 冰水只有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澄清的石灰水只含有水、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 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二氧化碳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22‎ 液体读数 B.‎ 液体取用 C.‎ 过滤 D.‎ 滴加液体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考虑,不能仰视和俯视;B、根据取用液体药品时的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C、根据过滤操作中的一贴二低三靠考虑;D、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不能伸入试管内考虑.‎ ‎【解答】解:A、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错;‎ B、取用液体时瓶塞不能正放,要倒放在桌面上,故B错;‎ C、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漏斗尖嘴部分紧贴烧杯内壁,故C错;‎ D、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4.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考点】元素的概念;物质的元素组成;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分析】可以根据人们的习惯说法和相关化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等通常是指元素.‎ 故选:D.‎ 2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元素组成问题,要注意理解.‎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磷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白雾产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并有黑色固体生成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解答】解: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6.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解答.‎ ‎【解答】解:由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 A.核电荷数=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故A符合题意;‎ B.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 C.核电荷数=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故C不符合题意;‎ D.核电荷数=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辨别微粒种类方法的掌握与应用的能力.‎ ‎7.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了( )‎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22‎ C.分子在不停运动 D.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组成品红的微小粒子不停的运动,就出现了品红向水中扩散的现象.品红扩散的实验证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着的 ‎【解答】解:‎ A、品红扩散的实验不能证明分子很小,故A错误;‎ B、品红扩散的实验不能证明“分子间有间隔,故B错误;‎ C、品红扩散的实验可以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C正确 D、品红扩散的实验不能证明“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一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还有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利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记忆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8.下列会造成水资源浪费的是( )‎ A.用口杯接水刷牙 B.为了节约时间,一两件衣服就用洗衣机洗 C.工业用水重复利用 D.改漫灌为喷灌、淋灌或滴灌 ‎【考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节约用水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只要符合节水的做法都可以.‎ ‎【解答】解:A、用口杯接水刷牙,能节约用水,故A不会造成水的浪费;‎ B、一两件衣服就用洗衣机洗,会造成水的浪费,故B会造成水的浪费;‎ C、工业用水再利用能节约用水,故C不会造成水的浪费;‎ D、改漫灌为喷灌、淋灌或滴灌,能节约用水,故D不会造成水的浪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节约用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生活常识进行.‎ ‎9.2011年3月,日本强烈地震后,海啸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外泄,有关l31I(碘131)的相关报道成为热门话题.已知l31I原子中含有53个质子,78个中子.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另一种稳定的碘原子l27I,它和131I同属于碘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31I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8‎ B.l27I原子的质子数为53‎ C.l27I原子的中子数为78‎ D.l27I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1‎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依据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且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等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碘原子l27I和131I同属于碘元素,所以其质子数均为53,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l31I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3;‎ B、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所以碘原子l27I的质子数与131I质子数均为53;‎ 22‎ C、l27I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7,而质子数是53,依据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所以其中子数为74;‎ D、l27I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应该为127;‎ 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信息习题,学生应学会利用信息中的关键性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来解答问题,较好的考查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化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举一个“缓慢氧化”的例子,大家积极发言,有下列不同的答案,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铁丝生锈 B.食物的腐烂 C.酒和醋的酿造 D.蜡烛的燃烧 ‎【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缓慢氧化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缓慢氧化是指反应进行的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 ‎【解答】解:A、铁丝生锈是因为铁与水、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反应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B、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C、酒和醋的酿造,是粮食等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D、蜡烛的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缓慢氧化的概念、特征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概念关系型.‎ ‎【分析】根据催化剂的特点作答;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解答】解:催化剂的概念是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所以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同学们需要掌握!‎ ‎12.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结构和性质.常温常压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水能结成冰,俗称“热冰”(见模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原子个数发生变化 B.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在弱电场下,热冰中的分子停止运动 22‎ D.利用该性质,人们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水变成冰的过程考虑,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所以原子个数也不变.‎ ‎【解答】解:A、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原子个数没有发生变化.‎ B、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间间隔发生了变化.‎ C、由图中可知,在弱电场下,水分子运动从无序转变为有序,但水分子仍然在不停运动.‎ D、利用该性质,人们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正确的判断方面的知识.‎ ‎13.已知铝元素为+3价,氧元素为﹣2价,由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AlO B.Al2O3 C.Al3O2 D.O2Al2‎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解:氧化铝中,铝元素为+3价,氧元素为﹣2价,元素化合价绝对值的最小公倍数是6,氧化铝中,铝原子的个数为:6÷3=2,氧原子的个数为:6÷2=3,氧化铝的化学式是Al2O3.‎ 故选B.‎ ‎【点评】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根据化学式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可以判断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 ‎14.地沟油中含有一种强烈致癌物黄曲霉素B2(C17H14O6),长期食用会引起消化道癌变.下列关于黄曲霉素B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黄曲霉素B2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 B.黄曲霉素B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黄曲霉素B2由17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D.黄曲霉素B2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7:14:6‎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黄曲霉素B2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黄曲霉素B2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B、黄曲霉素B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黄曲霉素B2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黄曲霉素B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故黄曲霉素B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 22‎ C、黄曲霉素B2由黄曲霉素B2分子构成,故错误;‎ D、黄曲霉素B2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7:1×14:16×6=102:7:48,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式的意义,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5.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两种单质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 B.可表示氢气和氧气的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A、观察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B、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构成及反应的特点分析能否表示氢气和氧气的反应;‎ C、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构成,判断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是否改变;‎ D、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分析.‎ ‎【解答】解:A、由反应物、生成物的构成可知,该反应是两种单质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故A正确;‎ B、由生成物的构成可知,生成物的分子是由两个不同种类的原子构成,与水分子构成完全不同,不可能为水分子,该反应不表示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故B不正确;‎ C、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C正确;‎ D、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为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0,生成物为化合物,元素的化合价不为0,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 ‎16.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的化学式是( )‎ A.O2 B.O C.N2 D.N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和它们的性质来回答本题,严格按照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故选C.‎ 22‎ ‎【点评】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哪种气体最多,哪种气体最少,掌握它们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7.如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 ‎【解答】解:A、该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 ‎ B、该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 ‎ C、该物质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 ‎ D、该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 ‎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难度不大.‎ ‎18.食品添加剂溴酸钾(KBrO3)会致癌,已被禁用,其中溴元素(Br)的化合价为( )‎ A.+1 B.+3 C.+5 D.无法确定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溴酸钾(KBrO3)中溴元素的化合价为:‎ ‎(+1)+x+(﹣2)×3=0,‎ 则x=+5;‎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能力.‎ ‎19.下列有关16号元素硫(S)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6‎ B.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C.硫的元素符号为S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6g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22‎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据此解答.‎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则硫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6,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元素的汉字为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硫的元素符号为S,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单位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下面关于“2”的含义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Zn2+中的“2+”表示锌元素显正2价 B.2N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 C.H2SO4中的“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含有二个氢元素 D.2Fe中的“2”表示2个铁分子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进行分析解答;‎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 C、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进行解答;‎ D、根据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判断.‎ ‎【解答】解:A、Zn2+中的“2+”表示一个锌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A错误;‎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N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故B正确;‎ C、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H2SO4中的“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含有二个氢原子,故C错误;‎ D、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2Fe中的“2”表示2个铁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21.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 ‎①5个二氧化碳分子5CO2;‎ ‎②3个硫酸根离子3SO42﹣;‎ ‎③三氧化二铁中铁显+3价2O3;‎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O.‎ 22‎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①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5个二氧化碳分子表示为:5CO2.‎ ‎②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3个硫酸根离子表示为:3SO42﹣;‎ ‎③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三氧化二铁中铁显+3价,故可表示为:2O3;‎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表示为:O;‎ 故答案为:①5CO2;②3SO42﹣;③2O3;④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2.实验室现有5mL、10mL、20mL、50mL、100mL的盐酸,现要量取15mL的盐酸,应取20mL的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若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读数为15mL,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15mL(填“<”、“>”或“=”).‎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专题】结论探究.‎ ‎【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选用比量取液体体积数略大且能一次量出的量筒,这样可以减小误差,所以应该用20mL的量筒.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这样读出的体积数最接近真实值.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时,读出的数在平视读数的上方,读出读数为15mL,实际则小于15mL.‎ ‎【解答】解:因为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选用比量取液体体积数略大且能一次量出的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这样读出的体积数最接近真实值.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时,读出的数比实际值偏大.‎ 故答案为:20mL,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点评】此题一二空较容易填出,第三空由于理解时有难度,所以很容易做错.‎ ‎23.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 ‎(2)点燃可燃性气体时,都要先验纯,再点燃;‎ ‎(3)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4)在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空气组成的测定;氧气的化学性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22‎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1)根据酒精灯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点燃可燃性气体容易发生爆炸考虑;‎ ‎(2)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应注意的事项分析.‎ ‎(3)根据有气体参加反应的实验,开始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解答】解:(1)酒精灯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外焰温度最高,故要用外焰加热.‎ ‎(2)点燃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或空气)的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 ‎(3)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4)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这是实验取得成功的保证.‎ 故答案为:(1)外焰;(2)验纯;(3)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4)气密性;‎ ‎【点评】该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4.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指出其基本反应类型.‎ ‎(1)铁在氧气中燃烧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 ‎【解答】解:(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文字表达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掌握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5.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②酒精具有可燃性,‎ ‎③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④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后,‎ ‎⑤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是①;(填序号,下同)发生的物理变化是④;化学性质是②;发生的化学变化是⑤.‎ 22‎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属于酒精的物理性质.故填:①‎ 酒精在灯芯上汽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④‎ 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酒精的化学性质.故填;②‎ 酒精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填:⑤.‎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种变化和两种性质等方面的知识.‎ ‎26.A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A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属于非金属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B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该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外总共有11个电子.A、B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由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知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情况,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知道形成离子的情况,由离子所带电荷数可以知道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化合价可以写出化合物的化合价.‎ ‎【解答】解:A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所以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带负电荷,是阴离子,因此常表现为﹣1价,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元素的图示中核内质子数是11是钠元素,而核外电子数是10,所以该微粒带有1个单位的正电荷,化学反应中常显+1价,依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外总共有11个电子,依据AB两元素的化合价可得其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 故答案为:得到;氯;非金属;1;11;NaCl;‎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离子所带电荷数和化合价的推断、离子符合和化学式的书写.属于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27.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到下列装置,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22‎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锥形瓶;②集气瓶 ‎(2)若选择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则应选择装置组合BC(填字母);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实验结束后,应该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否则水会倒吸致使试管炸裂.‎ ‎(3)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氧气已经收集满.‎ ‎(4)若用F装置充满水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b(填a或b)端通入;‎ ‎(5)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发现氧气不纯,则原因可能有收集的时刻过早(写一条)‎ ‎(6)实验室常用锌粒(块状固体)与稀硫酸(无色液体)反应制取氢气,根据上述信息可知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是A(填字母).‎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制取高锰酸钾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以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 ‎(3)根据氧气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4)根据氧气密度比水小,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5)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没有装满水,收集的时刻过早都会造成收集的氧气不纯进行分析;‎ ‎(6)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进行分析.‎ ‎【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①是锥形瓶,②是集气瓶;‎ ‎(2)实验室制取高锰酸钾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所以选择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则应选择装置组合BC,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实验结束后,应该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否则水会倒吸致使试管炸裂;‎ ‎(3)氧气有助燃性,所以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氧气已经收集满;‎ ‎(4)氧气密度比水小,不易溶于水,所以用F装置充满水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b端通入;‎ ‎(5)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没有装满水,收集的时刻过早都会造成收集的氧气不纯,所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发现氧气不纯,则原因可能有收集的时刻过早;‎ ‎(6)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是A.‎ 故答案为:(1)锥形瓶,集气瓶;‎ ‎(2)BC,下,撤导管,熄灭酒精灯;‎ ‎(3)带火星,集气瓶口,复燃;‎ ‎(4)b;‎ ‎(5)收集的时刻过早;‎ 22‎ ‎(6)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8.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长江水,他利用如下流程来净化水,最终制成蒸馏水.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明矾,操作①的名称是过滤,该操作需要用到的仪器和用品有①③④⑥⑦(选填序号).‎ ‎①带铁圈的铁架台 ②酒精灯 ③漏斗 ④玻璃棒 ⑤量筒 ⑥烧杯 ⑦滤纸 ‎(2)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物质是活性炭,该过程主要是物理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小刚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硬水,通过操作③蒸馏(填操作③的名称)可以将该硬水软化.‎ ‎【考点】水的净化;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硬水与软水.‎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根据过滤时使用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解答;根据蒸馏可以将该硬水软化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1)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经过操作①得到了固体和液体,故操作①是过滤;A物质的名称是明矾;该操作中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玻璃棒、烧杯、漏斗、滤纸.‎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吸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蒸馏可以将该硬水软化.‎ 故答案为:(1)明矾;过滤;①③④⑥⑦;(2)活性炭;物理;(3)肥皂水;蒸馏.‎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水的净化方法、过滤操作、硬水和软水的检验以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9.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各问题:‎ ‎(l)指出电源的正、负极:A为正极.事先往水中加入少量NaOH,其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2)由以上实验事实可得出结论,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 ‎(3)如果电源正极产生了10毫升气体,则电源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是:20mL.‎ 22‎ ‎【考点】电解水实验;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由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D中气体较多为氢气,C中为氧气,两者的体积比是2:1,所以与D相连为负极,与C相连的是正极,再根据相关的实验情况问题解决即可,有产物的情况可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解答】解:‎ ‎(1)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较少.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的是氢气,较多.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纯水导电能力弱,实验慢,因此常在水中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2)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 ‎(3)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其体积比约为1:2,所以正极上产生了10mL气体,则负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是20mL.‎ 故答案为:‎ ‎(1)正;增强水的导电性;‎ ‎(2)氢元素和氧元素;水氢气+氧气;‎ ‎(3)20mL.‎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只要平时能认真读课本并积极参与实验观察,即可较轻易地回答,但是对于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1:8和它们的体积比2:1相混淆,因此搞清楚有关数据的含义尤为重要.‎ 四、计算题 ‎30.蛋白质在人体胃肠内与水反应,最终生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丙氨酸(化学式为C3H7O2N)就是其中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氨酸由4种元素组成.‎ ‎(2)丙氨酸分子中C、H、O、N各原子个数比为3:7:2:1.‎ ‎(3)丙氨酸中C、H、O、N元素的质量比为36:7:32:14.‎ ‎(4)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9.‎ ‎(5)丙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96%.‎ ‎(6)178g丙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是64g.‎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宏观意义来分析;‎ ‎(2)根据化学式的微观意义来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22‎ ‎(4)根据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5)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6)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来分析.‎ ‎【解答】解:(1)丙氨酸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故填:4;‎ ‎(2)丙氨酸分子中C、H、O、N原子个数比=3:7:2:1;故填:3:7:2:1;‎ ‎(3)丙氨酸分子中C、H、O、N各元素质量比为(12×3):(1×7):(16×2):14=36:7:32:14.故填:36:7:32:14;‎ ‎(4)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7+16×2+14=89.故填:89;‎ ‎(5)丙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96%;故填:35.96%;‎ ‎(6)178g丙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是178g×=64g;故填:64g.‎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1.碘元素对青少年智力发育影响很大,加碘盐通常在食盐中加碘酸钾(KIO3).如图所示:‎ 超市销售的一种加碘盐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碘酸钾中钾、碘、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39:127:48.‎ ‎(2)每袋该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10mg.‎ ‎(3)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一个18岁的青年每天摄入碘元素的质量为0.15mg.假设碘的来源仅靠这种加碘食盐,该青年每天摄入这种食盐应为7.5g.‎ ‎【考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碘酸钾的化学式(KIO3)可知,碘酸钾中钾、碘、氧三种元素质量比=(钾的相对原子质量×钾原子个数)):(碘的相对原子质量×碘原子个数):(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氧原子个数);‎ ‎(2)根据“每袋该食盐的质量×含碘量”计算即可;‎ ‎(3)根据“碘元素的质量÷加碘食盐的含碘量”计算即可.‎ ‎【解答】解:(1)碘酸钾中钾、碘、氧三种元素质量比=39:127:(16×3)=39:127:48;‎ 故答案为:39:127:48;‎ ‎(2)每袋该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0.5kg×20mg∕kg=10mg,‎ 故答案为:10;‎ ‎(3)0.15mg÷20mg∕kg=0.0075kg=7.5g.‎ 故答案为:7.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22‎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