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杨家坪高二上数学期中试卷(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2016杨家坪高二上数学期中试卷(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1 - 2015-2016 学年度杨家坪中学高 2017 级期中考试 数 学 试 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直线 1 0x y   不经过的象限是( ) A.第四象限 B.第三象限 C.第二象限 D.第一象限 2.已知圆 C:x2+y2+mx-4=0 上存在两点关于直线 x-y+3=0 对称,则实数 m 的值为( ) A.8 B.-4 C.6 D.无法确定 3.直线 被圆 所截得的弦长为( ) A. B.1 C. D. 4.已知底面边长为 1,侧棱长为 2 的正四棱柱的各顶点均在同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 为( ) A. 32 3  B 4 3  C. 2 D. . 4 5.如图,某几何体的正视图(主视图),侧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分别是等边三角形,等 腰三角形和菱形,则该几何体体积为( ) A. B.4 C. D.2 6.在正三棱柱 中,若 ,则点 A 到平面 的距离为( ) A. B. C. D. 7.已知四棱锥 S-ABCD 的所有棱长都相等,E 是 SB 的中点,则 AE,S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 A. B. C. D. 8.设 a、b、c 分别是△ABC 中∠A、∠B、∠C 所对边的边长,则直线 xsinA+ay+c=0 与直线 bx﹣ysinB+sinC=0 的位置关系是( ) A.垂直 B.平行 C.重合 D.相交但不垂直 9..直线 ax+by+c=0 与圆 x2+y2=9 相交于两点 M、N,若 c2=a2+b2,则OM  · ON  (O 为 坐标原点)等于( ) A.-7 B.-14 C.7 D.14 10.曲线 24 1( 2 2)y x x      与直线 2 4y kx k  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时,实数 k 的- 2 - 取值范围是 ( ) (A) 5 3( , ]12 4 (B) 5( , )12  (C) 1 3( , )3 4 (D) 5 3( , ) ( , )12 4    11.如图,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中,点 P 为线段 1AD 上一动点,点Q 为底面 ABCD内 (含边界)一动点, M 为 PQ 的中点,点 M 构成的点集是一个空间几何体,则该几何体为 ( ) A 棱柱 B 棱锥 C 棱台 D 球 12.(文科做)已知圆    2 2: 3 4 1C x y    和两点  ,0A m ,    ,0 0B m m  ,若圆C 上存在点 P ,使得 90APB   ,则 m 的最大值为( ) A. 7 B.6 C.5 D. 4 12.(理科做)如果直线  2 14 0 0, 0ax by a b     和函数    1 1 0, 1xf x m m m    的图象恒过同一个定点,且该定点始终落在圆    2 21 2 25x a y b      的内部或圆上, 那么 b a 的取值范围是( ) A.      3 4 4 3 , B.     3 4 4 3 , C.     3 4 4 3 , D.      3 4 4 3 ,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直线 1 0x y   的倾斜角为 . 14.已知正 ABC 的边长为1,那么在斜二侧画法中它的直观图 A B C   的面积为 15.(文科做)已知三条直线 2 8 0,4 3 10ax y x y     和 2 10x y  中没有任何两条平行, 但它们不能构成三角形的三边,则实数 a 的值为____________. 15(理科做)已知点    2,0 , 0,2A B ,若点C 是圆 2 22 0x x y   上的动点,则 ABC△ 面 积的最小值为 . 16.在三棱锥 P-ABC 中侧棱 PA,PB,PC 两两垂直,Q 为底面△ABC 内一点,若点 Q 到三个侧 面的距离分别为 3,4,5,则过点 P 和 Q 的所有球中,表面积最小的球的表面积为 . 三、解答题(70 分)- 3 - 17.(10 分)已知直线 02431  yxl : 和 014522  yxl : 的相交于点 P。 求:(Ⅰ)过点 P 且平行于直线 072  yx 的直线方程; (Ⅱ)过点 P 且垂直于直线 072  yx 的直线方程。 18.(12 分)如图,三棱柱 ABC—A1B1C1 的侧棱 AA1⊥底面 ABC,∠ACB = 90°,E 是棱 CC1 上中 点,F 是 AB 中点,AC = 1,BC = 2,AA1 = 4. (1)求证:CF∥平面 AEB1; (2)求三棱锥 A-CB1E 的体积. 19.(12 分)已知圆 2 2: 2 4 3 0C x y x y     . (1)若圆C 的切线在 x 轴和 y 轴上的截距相等,且截距不为零,求此切线的方程; (2)从圆C 外一点 P 向该圆引一条切线,切点为 M ,O 为坐标原点,且有 PM PO ,求 使 PM 的长取得最小值的点 P 的坐标. 20.(文科做 12 分)如图,三棱柱 ABC-A1B1C1 中,侧棱 AA1⊥底面 ABC,AC=BC,D、E、F 分别 为棱 AB、BC、A1C1 的中点。 (Ⅰ)证明:EF//平面 A1CD; (Ⅱ)证明:平面 A1CD⊥平面 ABB1A1- 4 - S ED C B A 20.( 理 科 做 12 分 ) 如 图 , 在 三 棱 锥 S ABC SB 中, 底 面 ABC , 且 SB= 2, 6, ,2AB BC ABC D E    、 分别是 SA、SC 的中点. (Ⅰ)求证:平面 ACD  平面 BCD; (Ⅱ)求二面角 S BD E  的平面角的大小. 21.(12 分)如图,直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中, AC AB , 12AB AA , M 是 AB 的中 点,△ 1 1A MC 是等腰三角形, D 为 1CC 的中点, E 为 BC 上一点. (1)若 DE ∥平面 1 1A MC ,求 CE EB ; (2)求直线 BC 和平面 1 1A MC 所成角的余弦值. 22.(12 分)已知圆 C 过点 P(1,1),且与圆 M:(x+2)2+(x+2)2=r2(r>0)关于直线 x+y+2=0 对 称. ⑴求圆 C 的方程; ⑵设 Q 为圆 C 上的一个动点,求 PQ MQ  的最小值; ⑶过点 P 作两条相异直线分别与圆 C 相交于 A,B,且直线 PA 和直线 PB 的倾斜角互补,O 为 坐标原点,试判断直线 OP 和 AB 是否平行?请说明理由. 命题人 余龙举 校题人 李燕- 5 - 2015-2016 学年度杨家坪中学高 2017 级期中考试 数 学 试 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直线 1 0x y   不经过的象限是( ) A.第四象限 B.第三象限 C.第二象限 D.第一象限 2.已知圆 C:x2+y2+mx-4=0 上存在两点关于直线 x-y+3=0 对称,则实数 m 的值为( ) A.8 B.-4 C.6 D.无法确定 3.直线 被圆 所截得的弦长为( ) A. B.1 C. D. 4.已知底面边长为 1,侧棱长为 2 的正四棱柱的各顶点均在同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 为( ) A. 32 3  B 4 3  C. 2 D. . 4 5.如图,某几何体的正视图(主视图),侧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分别是等边三角形,等 腰三角形和菱形,则该几何体体积为( ) A. B.4 C. D.2 6.在正三棱柱 中,若 ,则点 A 到平面 的距离为( ) A. B. C. D. 7.已知四棱锥 S-ABCD 的所有棱长都相等,E 是 SB 的中点,则 AE,S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 A. B. C. D. 8.设 a、b、c 分别是△ABC 中∠A、∠B、∠C 所对边的边长,则直线 xsinA+ay+c=0 与直线 bx﹣ysinB+sinC=0 的位置关系是( ) A.垂直 B.平行 C.重合 D.相交但不垂直 9..直线 ax+by+c=0 与圆 x2+y2=9 相交于两点 M、N,若 c2=a2+b2,则OM  · ON  (O 为 坐标原点)等于( ) A.-7 B.-14 C.7 D.14 10.曲线 24 1( 2 2)y x x      与直线 2 4y kx k  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时,实数 k 的 取值范围是 ( )- 6 - (A) 5 3( , ]12 4 (B) 5( , )12  (C) 1 3( , )3 4 (D) 5 3( , ) ( , )12 4    11.如图,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中,点 P 为线段 1AD 上一动点,点Q 为底面 ABCD内 (含边界)一动点, M 为 PQ 的中点,点 M 构成的点集是一个空间几何体,则该几何体为 ( ) A 棱柱 B 棱锥 C 棱台 D 球 12 . ( 文 科 做 ) 已 知 圆    2 2: 3 4 1C x y    和 两 点  ,0A m ,    ,0 0B m m  ,若圆 C 上存在点 P ,使得 90APB   ,则 m 的最大值为( ) A. 7 B.6 C.5 D. 4 12.(理科做)如果直线  2 14 0 0, 0ax by a b     和函数    1 1 0, 1xf x m m m    的图象恒过同一个定点,且该定点始终落在圆    2 21 2 25x a y b      的内部或圆上, 那么 b a 的取值范围是( ) A.      3 4 4 3 , B.     3 4 4 3 , C.     3 4 4 3 , D.      3 4 4 3 ,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直线 1 0x y   的倾斜角为 . 14.已知正 ABC 的边长为1,那么在斜二侧画法中它的直观图 A B C   的面积为 15.(文科做)已知三条直线 2 8 0,4 3 10ax y x y     和 2 10x y  中没有任何两条平行, 但它们不能构成三角形的三边,则实数 a 的值为____________. 15(理科做)已知点    2,0 , 0,2A B ,若点C 是圆 2 22 0x x y   上的动点,则 ABC△ 面 积的最小值为 . 16.在三棱锥 P-ABC 中侧棱 PA,PB,PC 两两垂直,Q 为底面△ABC 内一点,若点 Q 到三个侧 面的距离分别为 3,4,5,则过点 P 和 Q 的所有球中,表面积最小的球的表面积为 . 三、解答题(70 分) 17.(10 分)已知直线 02431  yxl : 和 014522  yxl : 的相交于点 P。- 7 - 求:(Ⅰ)过点 P 且平行于直线 072  yx 的直线方程; ( Ⅱ ) 过 点 P 且 垂 直 于 直 线 072  yx 的直线方程。 18.(12 分)如图,三棱柱 ABC—A1B1C1 的侧棱 AA1⊥底面 ABC,∠ACB = 90°,E 是棱 CC1 上中 点,F 是 AB 中点,AC = 1,BC = 2,AA1 = 4. (1)求证:CF∥平面 AEB1; (2)求三棱锥 A-CB1E 的体积. 19.(12 分)已知圆 2 2: 2 4 3 0C x y x y     . (1)若圆C 的切线在 x 轴和 y 轴上的截距相等,且截距不为零,求此切线的方程; (2)从圆C 外一点 P 向该圆引一条切线,切点为 M ,O 为坐标原点,且有 PM PO ,求 使 PM 的长取得最小值的点 P 的坐标. 20.(文科做 12 分)如图,三棱柱 ABC-A1B1C1 中,侧棱 AA1⊥底面 ABC,AC=BC,D、E、F 分别 为棱 AB、BC、A1C1 的中点。 (Ⅰ)证明:EF//平面 A1CD; (Ⅱ)证明:平面 A1CD⊥平面 ABB1A1- 8 - S ED C B A 20.( 理 科 做 12 分 ) 如 图 , 在 三 棱 锥 S ABC SB 中, 底 面 ABC , 且 SB= 2, 6, ,2AB BC ABC D E    、 分别是 SA、SC 的中点. (Ⅰ)求证:平面 ACD  平面 BCD; (Ⅱ)求二面角 S BD E  的平面角的大小. 21.(12 分)如图,直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中, AC AB , 12AB AA , M 是 AB 的中 点,△ 1 1A MC 是等腰三角形, D 为 1CC 的中点, E 为 BC 上一点. (1)若 DE ∥平面 1 1A MC ,求 CE EB ; (2)求直线 BC 和平面 1 1A MC 所成角的余弦值. 22.(12 分)已知圆 C 过点 P(1,1),且与圆 M:(x+2)2+(x+2)2=r2(r>0)关于直线 x+y+2=0 对 称. ⑴求圆 C 的方程; ⑵设 Q 为圆 C 上的一个动点,求 PQ MQ  的最小值; ⑶过点 P 作两条相异直线分别与圆 C 相交于 A,B,且直线 PA 和直线 PB 的倾斜角互补,O 为 坐标原点,试判断直线 OP 和 AB 是否平行?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C 2.C 3.D 4.D 5.C 6.B 7.B 8.A 9.A 10.A 11 . A 试 题 分 析 : 先 固 定 P 点 位 置 , Q 点 在 底 面 A B C D 的 边 界 上 运 动 时 , 连 接 , , ,PA PB PC PD ,则 PQ 的中点 M 就在 , , ,PAB PBC PC D PAD    的中位线上运动,- 9 - 如图中 2 2 2 2A B C D ,当 Q在底面 A B C D 内部运动时, M 就在 2 2 2 2A B C D 内部运动;且 2 2 2 2A B C D ∥ A B C D , 2 2 2 2A B C D 与 A B C D 相似, 2 2 2 2A B C D 的面积是 A B C D 的面积一半; 当 P 点运动到 'P 时,同理可知 M 点轨迹是 3 3 3 3A B C D 内部及边界,且 3 3 3 3A B C D ∥ A B C D , 3 3 3 3A B C D 与 A B C D 相似, 3 3 3 3A B C D 的面积是 A B C D 的面积一半,所以 3 3 3 3A B C D ∥ 2 2 2 2A B C D , 2 2 2 2A B C D ≌ 3 3 3 3A B C D ,则 M 构成的点集是一个空间几何体是棱柱,故选 A. 考点:对空间图形的认识. 12.(文科)B 12.(理科)C 试题分析:函数   1 1xf x m   恒过定点  1,2 .将点  1,2 代入直线 2 14 0ax by   可 得 2 2 14 0a b    , 即  7, 0, 0a b a b    . 由 点  1,2 在 圆    2 21 2 25x a y b      内 部 或 圆 上 可 得    2 21 1 2 2 25a b       即 2 2 25a b   0, 0a b  . 2 2 7 3 425 a b a ba b         或 4 3 a b    .所以点 ,a b 在以  3,4A 和  4,3B 为端点的线段上运动. b a 表示以  3,4A 和  4,3B 为端点的线段上的点与坐标原点 连线的斜率.所以 min 3 0 3 4 0 4 b a        , max 4 0 4 3 0 3 b a        .所以 3 4 4 3 b a   .故 C 13. 45 14. 16 6 15.(文科)-1 (理科)3 2 16. 50  【解析】根据题意:点 Q 到三个侧面的垂线与侧棱 PA、PB、PC 围成一个棱长为 3、4、5 的长 方体,则其外接球的直径即为 PQ 且为长方体的体对角线.过点 P 和 Q 的所有球中,以 PQ 为- 10 - 直径的球的表面积最小,2r= 2 2 23 4 5 5 2   ∴r= 5 2 2 ,由球的表面积公式得:S=4π r2=50π 17.(1) 2 6 0x y   (2) 2 2 0x y   。 试题分析:解、由 3 4 2 0 2 5 14 0 x y x y        解得 2 2 x y     ,即点 P 坐标为 ( 2, 2)P  ,直线 072  yx 的斜率为 2 (Ⅰ)过点 P 且平行于直线 072  yx 的直线方程为 2 2( 2)y x   即 2 6 0x y   ; (Ⅱ)过点 P 且垂直于直线 072  yx 的直线方程为 12 ( 2)2y x    即 2 2 0x y   。 18.(1)详见试题解析;(2) 2 3V  试题解析:(1)证明:取 1AB 的中点G,联结 ,EG FG ∵ ,F G 分别是棱 A B 、 1AB 的中点, ∴ 1 1 1// , 2FG BB FG BB 又∵ 1 1// , ,2FG EC EC CC FG EC  ∴四边形 F G E C 是平行四边形, ∴ //CF EG ∵CF  平面 1ABE, EG  平面 1ABE ∴ //CF 平面 1ABE (2)解: 因为 1AA  底面 ABC ,所以 1CC  底面 ABC , 1CC CB 又 90AC B   ,所以 BC AC 所以 BC  面 1 1ACC A ,即 BC  面 ACE 所以点 B 到平面 1AEB 的距离为 2B C  又因为 1 //BB 平面 ACE ,所以点 1B到平面 ACE 的距离等于点 B 到平面 ACE 的距离,即为 2 所以 1 1 1 1 21 2 23 2 3C AB E B ACEV V        . 19.(1) 1 0x y   或 3 0x y   ;(2) 3 3( , ) 10 5 P  . 试题解析:(1)切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且截距不为零, ∴设切线方程为 x y a  ( 0a  ), 又圆 C: 2 2( 1) ( 2) 2x y    , ∴圆心 C ( 1, 2 ) 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2 ,∴ 1 2 2 2 a    ,解得 1a   或 3a  , 故所求切线的方程为: 1 0x y   或 3 0x y   . (2)设 1 1( , )P x y , 切线 PM 与半径 C M 垂直, ∴ 2 2 2PM PC CM  , ∴ 2 2 2 2 1 1 1 1( 1) ( 2) 2x y x y      ,整理得 1 12 4 3 0x y   ,- 11 - 故动点 P在直线 2 4 3 0x y   上,由已知 PM 的最小值就是 PO 的最小值, 而 PO 的最小值为O到直线 2 4 3 0x y   的距离 3 5 10d  , ∴ 2 2 1 1 1 1 9 ,20 2 4 3 0, x y x y        解得 1 1 3 ,10 3.5 x y      ∴所求点坐标为 3 3( , ) 10 5 P  . 20.(文科)试题解析:(1)证明:连接 DE ED, 分别为 AB , BC 的中点, 1/ / 2DE AC F 为 11CA 的中点, 111 2 1 CAFA  ,而 ACCA //11 ACFA 2 1//1 FADE 1// 四边形 DEFA1 是平行四边形 EFDA //1 EF 平面 DACDA 11 , 平面 CDA1 //EF 平面 CDA1 (Ⅱ)证明: AA1 平面 ABC , CD 平面 ABC , CDAA  1 BCAC  , D 为 AB 的中点, CDAB  , AABAA  1 CD 平面 11 AABB 又因为 CD 平面 CDA1 平面 CDA1  平面 11 AABB 20.(理科)1.(Ⅰ)证明过程详见解析;(Ⅱ) 3  . 试题解析:(Ⅰ) BCBA2ABC  , . 又因 ABC平面SB ,所以建立如上图所示的坐标系. 所以 A(2,0,0), ),,( 060B ,D(1,0,1), ),,( 12 60E ,S(0,0,2) 易得, AD -1 0 1 ( ,,), BC 0 6 0 ( , ,), BD 1 0 1 ( ,,) 又 AD BC 0 AD BD 0      , , AD BC AD BD AD BC AD BD        , , , 又 BCDADBBDBC 平面,  又因 ACDAD 平面 , 所以平面 ACD  平面 BCD.- 12 - (Ⅱ)又 ),,( 12 60BE  设平面 BDE 的法向量为 ),,( zyxn  ,则 6BE 0 1 0 20 1 0 n y BD n x                 所以 )1,3 6,1( n ,又因平面 SBD 的法向量为 BC 0 6 0 ( , ,) 所以 2 1cos , 286 3 BC nBC n BC n              所以二面角 S BD E  的平面角的大小为 3  . 21.(1) 1 3 CE EB  ;(2) 6 3 . 试题解析:『法一』(1)取 B C 中点为 N ,连结 1,MN C N , 1 分 ∵ ,M N 分别为 ,AB C B 中点, ∴ M N ∥ AC ∥ 1 1AC , ∴ 1 1, , ,A M N C 四点共面, 3 分 且平面 1 1BCC B I 平面 1 1A MNC 1C N= 又 DE Ì 平面 1 1BCC B , 且 D E ∥平面 1 1AMC ∴ D E ∥ 1C N ∵ D 为 1CC 的中点,∴ E 是 CN 的中点, 5 分 ∴ 1 3 CE EB  . 6 分 (2)连结 1B M , 7 分 因为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为直三棱柱,∴ 1AA ^ 平面 ABC ∴ 1AA AB^ ,即四边形 1 1ABB A 为矩形,且 12AB AA- 13 - ∵ M 是 A B 的中点,∴ 1 1B M A M^ ,又 1 1AC ^ 平面 1 1ABB A , ∴ 1 1 1AC B M^ ,从而 1B M ^ 平面 1 1AMC 9 分 ∴ 1MC 是 1 1B C 在平面 1 1AMC 内的射影 ∴ 1 1B C 与平面 1 1AMC 所成的角为∠ 1 1B C M 又 1 1B C ∥ B C , ∴直线 B C 和平面 1 1AMC 所成的角即 1 1B C 与平面 1 1AMC 所成的角 10 分 设 12 2AB AA  ,且三角形 1 1AMC 是等腰三角形 ∴ 1 1 1 2A M AC= = ,则 1 2MC = , 1 1 6B C = ∴ 1 1 1 1 1 6cos 3 MCB C M B C Ð = = ∴直线 B C 和平面 1 1AMC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6 3 . 12 分 『法二』(1)因为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为直三棱柱, ∴ 1AA ^ 平面 ABC ,又 AC AB ∴以 A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1, ,AB AA AC 所在直线为 , ,x y z 轴, 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 1 分 设 12 2AB AA  ,又三角形 1 1AMC 是 等腰三角形,所以 1 1 1 2A M AC= = 易得 1(0,1,0)A , (1, 0, 0)M , 1(0,1, 2)C , 所以有 1 (1, 1,0)A M = - uuuur , 1 1 (0,0, 2)A C = uuuur 设平面 1 1AMC 的一个法向量为 ( , , )n x y z= r ,则有 1 1 1 0 0 n A M n AC ìï × =ïïíï × =ïïî r uuuur r uuuur ,即 0 2 0 x y z ì - =ïïíï =ïî ,令 1x = ,有 (1,1,0)n = r 4 分 (也可直接证明 1B M  为平面 1 1AMC 法向量) 设 CE EB  , 2 2( ,0, )1 1E     ,又 1(0, , 2)2D , ∴ 2 1 2( , , 2)1 2 1DE        若 D E ∥平面 1 1AMC ,则 n r ^ DE uuur ,所以有 2 1 01 2     , 解得 1 3   ,∴ 1 3 CE EB  6 分 (2)由(1)可知平面 1 1AMC 的一个法向量是 (1,1,0)n = r ,- 14 - (2, 0, 0)B , (0,0, 2)C ,求得 ( 2,0, 2)BC   设直线 B C 和平面 1 1AMC 所成的角为 , [0, ]2   , 则 | | 2 3sin 3| | | | 2 6 n BC n BC           , 11 分 所以 6cos 3 q = ∴直线 B C 和平面 1 1AMC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6 3 . 12 分 22.(1) 222  yx ;(2)-4;(3)OP∥AB;理由祥见解析. 试 题 解 析 :( 1 ) 设 圆 C 的 圆 心 C 的 坐 标 为 (x0,y0 ) , 由 于 圆 M 的 圆 心 M(-2,-2), 则 有:              0 0 1)1(2 2 022 2 2 2 0 0 0 0 00 y x x y yx ,所以圆 C 的方程为: 222 ryx  ,又因为圆 C 过点 P (1,1),所以有 211 222  rr ,故知:⊙C 的方程为: 222  yx (2)设 Q(x、y),则 222  yx ,从而可设  sin2,cos2  yx )( R 则 ( 1)( 2) ( 1)( 2) 2 2 sin( ) 24PQ MQ x x y y x y               所以 PQ MQ  的最小值为-4. (3)设 PA 的方程为: )1(1  xky ,则 PB 的方程为: )1(1  xky 由      2 )1(1 22 yx xky 得 2 2 1 12 k kkx A   ,同理可得: 2 2 1 12 k kkxB   OP AB AB AB AB AB AB AB k k k k kkk xx xxkk xx xkx xx yyk          1 1 4 1 222)(2)1()1(k 2 2 2 OP∥AB.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