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中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a-40 Fe-56 Cu-64 Zn-65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有14小题,共28分)
1.建设美丽汕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改善坏境的是
A.禁止工业污水超标排放 B.随意丢弃废旧的电池
C.治理建筑工地扬尘污染 D.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禁止工业污水超标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B、随意丢弃废旧的电池,会导致坏境污染,正确,C、治理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可以减少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利于改善坏境,D、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可以防止有害气体的排放,故选B
2.下列叙述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A.石蜡熔化、氧气用于炼钢 B.纸张燃烧、氮气用于食品包装
C.铁生锈、铜用于制电线 D.干冰升华、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A、石蜡熔化是物质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错误,B、纸张燃烧是化学变化,氮气用于食品包装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错误,C、铁生锈是化学变化、铜用于制电线时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正确,D、干冰升华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是物理变化,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是利用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属于化学性质,错误,故选C
3.“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热播让厨房再次成为人们施展厨艺的舞台,其实厨房也是同学们的家庭实验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不可以进行的实验是
A.探究铁制品在什么条件下生锈
B.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C.用燃着的火柴检查天然气管道是否漏气
D.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家庭实验主要是受到实验仪器和药品的局限,有时还要考虑实验的安全性,用燃着的火柴检查天然气管道是否漏气这是不可进行的,因为有可能会引燃散布在空气中的天然气,从而引起爆炸,故选C
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正确,B、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错误,C、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做到:左物右码的原则,错误,D、倾倒液体时:瓶盖倒放在实验台,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错误,故选A
5.在蜡烛及其燃烧试验的探究中,用嘴吹灭蜡烛的原理是
A.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B.消除可燃物
C.隔绝空气 D.使其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用嘴吹灭蜡烛的原理是:使其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故选D
6.百合具有润肺止咳、养颜美容等功效,百合中含有秋水仙碱,其化学式为C22H25NO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秋水仙碱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秋水仙碱分子由22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3个氧分子构成
C.秋水仙碱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2︰25︰1︰6
D.秋水仙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秋水仙碱,其化学式为C22H25NO6,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错误,B、分子由原子构成,故一个秋水仙碱分子由22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错误,C、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的是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故秋水仙碱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2︰25︰1︰6,正确,D、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的表达式,秋水仙碱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错误,故选C
7.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在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时往往引入模型,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有关该模型的途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C.和化学性质相似
D.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了改变,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个数都不改变,错误,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和的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相,错误,D、根据C的分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正确,故选D
8.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参与反应的乙、丙质量比为3︰17
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D.参与反应的甲、丙质量比为7︰10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判断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甲反应前是70%,反应后为42%,质量减少了,是反应物,乙反应前是14%,反应后为8%,质量减少了,也是反应物,丁的质量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丙为生成物,故反应可表示为:甲+乙→丙,A、物质丁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但并不知道是否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故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错误,B、参与反应的乙、丙质量比=(14%-8%):(40%-6%)=3︰17,正确,C、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错误,D、参与反应的甲、丙质量比=(70%-42%):(40%-6%)=14︰17,错误,故选B
9.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
体液
唾液
胆汁
胰液
pH
6.6﹣7.1
7.1﹣7.3
7.5﹣8.0
A.人体的唾液一定呈酸性 B.人体的胆汁一定呈碱性
C.人体的胰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酚酞试液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人体的唾液PH在6.6~7.1,故不一定呈酸性,错误,B、人体的胆汁PH在7.1﹣7.3,故一定呈碱性,正确,C、人体的胰液PH在7.5﹣8.0,显碱性,故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错误,D、酚酞试液只能测溶液的酸碱性,不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错误,故选B
10.金属Ni、Mn分别放入其他三种金属X、Y、Z的盐溶液中,反应的结果和有无金属析出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X盐溶液
Y盐溶液
Z盐溶液
Ni
无
无
有
Mn
无
有
有
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X Mn Y Ni Z B.Z Ni Y Mn X
C.Z Mn Y Ni X D.X Mn Ni Y Z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将Ni分别放入其他三种金属X、Y、Z的盐溶液中,能将Z置换出来,说明Ni的活动性比Z强,比X、Y都弱,将Mn分别放入其他三种金属X、Y、Z的盐溶液中,只有X盐溶液无现象,说明X的活动性比Mn强,而Mn的活动性比、Y、Z 都强,故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X Mn Y Ni Z,故选A
11.某同学为研究相同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哪个还原氧化铁的量更多,将一氧化碳和氢气等体积混合后先通过图甲装置,再通过图乙中的仪器组合。为达到实验目的,图乙中仪器选择和连接最好的是
A.cba B.cda C.cbd D.bca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产二氧化碳,要吸收二氧化碳应用NaOH溶液(而不用澄清石灰水,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小),通过装置b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来判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而氢气还原氧化铁生成水,应用浓硫酸来吸收,但为了准确测出反应生成水的质量,应先吸收水分,故应把浓硫酸放在第一步,同时由于一氧化碳有毒,故还需进行尾气处理,所以图乙中仪器选择和连接最好的是cba,故选A
12.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和②属同种元素 B、②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C、①和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④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①和②的质子数都为8,故属同种元素,正确,B、②的质子数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