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除旧布新改革创新专题复习(含答案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中考历史除旧布新改革创新专题复习(含答案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除旧布新 改革创新 ‎ ——中外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 俄国1861年改革 除旧布新 改革创新 根本变化 成功 局部调整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中国改革开放 戊戌变 法运动 洋务 运动 东欧 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失败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改革 代表 内容 认识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背景 国内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俄国抓住了历史发展的机遇,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历史证明当权者的抉择对社会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国际 克里米亚战争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直接原因)‎ 领导者 ‎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内容 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性质和意义 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次改革虽然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 列强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幕府成为众矢之的;一部分中下级武士以武力推翻了幕府统治 改革使日本发生巨大变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就要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选择适合国家、民族发展的道路 改革 内容 政治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 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社会生活 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意义 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决定 改革 成败 ‎(1)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2)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也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9‎ 的因 素 ‎(3)改革者的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意志 ‎(4)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5)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 完善、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 代表 ‎ 内容 认识 苏俄新经济政策 ‎ 背景 一战和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挫伤工农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国情是政策制定的首要依据 时间、领导人 ‎1921年;列宁 内容 农业 实行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 工业 大型企业由国家管理,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企业 商业 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实行商品自由买卖,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新”的表现(特征)‎ 任务新: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举措新: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手段灵活多样;影响新:极大地调动了工农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恢复发展 意义 苏维埃俄国的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到1927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罗斯福新政 背景 ‎1929-1933年爆发了一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引发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时间、领导人 ‎1933年;罗斯福 ‎ 目的 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 内容 中心措施:国家加强对工业的调整,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 整顿银行 调整农业 兴建公共工程 意义 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中国 改 革开放 背景 国内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和国家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9‎ 改革是强国之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改革要注意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 国际 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时间、领导人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 内容 农村改革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改革 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建立六个 经济特区 深圳(广东省)、珠海(广东省)、汕头(广东省)、厦门(福建省)、海南省、喀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格局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开放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作用 ‎(1)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2)城市经济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3)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启示 ‎20世纪世界三大成功改革的历史启示:‎ ‎(1)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 ‎(2)改革要符合国情,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3)要善于吸取世界先进文化成果,借鉴不同社会制度的优势和长处,取长补短,自我完善 ‎(4)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中国将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 以失败告终的改革 ‎ 代表 内容 ‎ 认识 洋务运动 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受太平天国运动的持续冲击,外遭列强连番打击 贵族地主为了维护满清封建统治而发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改良,他们只是从“器物”的层面上进行改革而不触动落后的政治制度,因此是不能取得成功的 目的 开明政府官员主张利用外国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时间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口号 ‎“自强”“求富”‎ 代表人物 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内容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等 筹建新式海军 ‎ 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创办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结果 9‎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戊戌变法 背景 国内 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 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国际 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 目的 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 主要活动 序幕 公车上书 发展 创办报刊、组织团体 高潮 百日维新 内容 政治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文化 开办新式学堂培育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 训练新式军队 作用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地位 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赫鲁晓 夫改革 背景 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日益凸显 改革需关注国内形势的变化,要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政治改革不能偏离社会主义道路,经济改革既要保证国家的持续发展,又要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措施 经济领域 精简中央管理机构;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扩大农业企业的自主权;大面积开垦荒地,大力推广种植玉米 政治领域 批判个人崇拜和斯大林的某些理论观点,平反冤假错案;允许揭露斯大林时期社会阴暗面的文学作品公开发表 结果 失败 戈尔巴乔 夫改革 背景 苏联经济进一步恶化,经济面临发展停滞的局面,综合国力不断下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人民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 方针 加速社会与经济发展 内容 先经济改革失败,后政治改革失败 结果 导致苏联解体 东欧改革 背景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东欧各国照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改革势在必行 要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不能照抄照搬别国体制 代表 匈牙利改革 结果 东欧改革未收到预期效果,反而引起国内经济形势恶化,进而带来政治危机,最终导致东欧剧变 9‎ 启示 改革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改革不当也会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甚至国家的分裂。据此应该认识到:第一,坚持“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和“改革一定要适合国情”的观点;第二,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我们要吸取其经验教训,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忍不拔地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总结感悟 ‎1.每一个国家、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2.改革没有固定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1)以史实或史料为切入点,考查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了解改革的背景,理解改革的内容,认识改革的性质,探究重大改革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2)通过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改革的比较,了解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改革的前提、改革的目的、改革的实质,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应遵循的原则,多以探究题形式出现。‎ ‎(3)以“转折点”为切入口,考查对“改革是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的理解,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多以材料题形式出现。‎ ‎(4)从评价或启示、认识的角度,考查对历史上某一重大改革的评价,考查改革给我们的启示、认识;从原因的角度,考查改革得失成败的原因,了解成功的改革、失败的改革具有的一些共同点,多以材料题或探究题形式出现。‎ ‎(1)掌握史实,夯实基础:了解和熟悉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基本史实,以扎实打好这方面的基础。‎ ‎(2)比较分析,提高能力:从背景、目的、内容、特点、结果、成败原因、影响等方面全面归纳著名的改革。在此基础上找出其共性和不同。‎ ‎(3)学科渗透,拓展思维:多角度分析改革的必然性、多样性、复杂性、曲折性、进步性和局限性,从而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4)关注时政,瞄准目标:理解近代改革、国外改革与当今我国的改革的不同,了解如何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并深化农业改革、发展农村经济,进而掌握改革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现实意义。‎ 一、选择题 ‎1.(2015·随州)《同治要务》中写道:“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持这一认识并付诸实现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至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这里的“变革求新”是指(  )‎ A.禁烟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国民革命运动 ‎3‎ 9‎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讲这段话的历史场景是在(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南巡讲话 D.中共十二大 ‎4.(2015·德州)1856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为此,俄国(  )‎ A.废除了农奴制度 B.参加了世界大战 C.发动了十月革命 D.实行新经济政策 ‎5.以下具有改革特征的历史事件“中国洋务运动”“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共同特征是(  )‎ A.都是在原有社会制度下进行的局部调整 B.都取得了成功,完善了原有社会制度 C.都导致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改变 D.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6.19世纪60—7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成为时代潮流的根本原因是(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 B.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C.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影响 D.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7.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这表明俄国实施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五年计划 D.农业集体化 ‎8.(2015·河南)1931年凯恩斯说:“几天前我曾在报刊上看到一则建议,说要开辟一条新路、一条宽阔的公路……这类想法是非常正确的……现在人们靠救济津贴来度日,无事可做,生活郁闷,是不是让他们继续处于这样的境地就好些呢?当然不是。”下列举措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是(  )‎ A.大力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B.缩减农业产量,稳定产品价格 C.发放蓝鹰标识,干预工业生产 D.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兹依照本法令……所指示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 材料二: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材料三: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 ‎(1)材料一中的“法令”反映的是俄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依据材料概括该法令的核心内容。‎ 9‎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哪一次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与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这次改革后,日本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农村进行了什么重大改革?‎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10.改革与创新是人类得以进步、飞跃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1870年,在德国的街头,这位铁血宰相(俾斯麦)偶然遇到了两群东方人:一群是日本人,一群是中国人。……那个小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翻译典籍和制度。那个天朝大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大部分在学做生意、挣钱。铁血宰相说,30年内那个东方的岛国必将成为强国,而那个东方的天朝大国必将成为弱国,后者必将受前者的欺凌。‎ 材料二: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农业。‎ 材料三: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 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1)根据材料一判断当时中日两国正在进行什么改革?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造成中日甲午战争结局的主要原因。‎ ‎ (2)材料二中的“新经济政策”是何时由谁领导实施的?材料认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3)材料三中“新政”的核心和基础是什么?“新政”有何突出特点?‎ ‎ (4)上述改革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有何启示?‎ 9‎ ‎ ‎ 9‎ ‎参考答案 ‎ 专题复习(三) 除旧布新 改革创新 ‎1.A 2.C 3.B 4.A 5.A 6.C 7.B 8.D ‎9.(1)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 (2)明治维新;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由封建社会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3)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改革是人类社会克服困难,走向光明的重要途径;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改革是强国兴邦之路等。 10.(1)中国进行洋务运动,日本进行明治维新。中国仅仅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日本全面向西方学习。 (2)1921年;列宁;实行商品交换。 (3)《国家工业复兴法》。是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4)改革要从国情出发,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与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等。‎ 9‎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