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14-2015-1期末考试卷
高一地理
第I卷
一、选择题。(1-40题每题1分,41-5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地球运动的特征方面的近圆性、共面性、同向性体现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A.普通的行星 B.特殊的行星 C.不同于巨行星的天体 D.有生命物质的行星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人们对①星球进行生命探测时首先查找液态水存在迹象,原因是
①存在液态水,说明温度适宜 ②有液态水才能形成云雨现象 ③液态水可以形成多样的地表形态 ④生命起源于海洋,有液态水才可具备此基本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4.农业谚语“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中,体现了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
A.光、热资源 B.大气运动、水循环的原动力 C.生产能源 D.生活能源
5.太阳巨大的辐射能量来自
A.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B.太阳内部的核裂变 C.太阳表面剧烈的太阳活动 D.太阳表面的磁爆炸
6.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新能源,下列属于人类对对太阳能的间接利用的是
A.太阳灶 B.太阳能热水器 C.太阳能发电 D.煤炭
7.下列关于地震波叙述,正确的是
A. 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 地震波传到古登保界面时完全消失
C.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相同 D. 地震时纵波先传到地面
8.右图是地球外部圈层构成示意,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
A.生物圈、大气圈、水圈 B.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D.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地球的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作用,其中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则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层射到地面上来,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很少的。完成9-10题。
9.右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10.多云的夜晚比晴天的夜晚近地面气温高,是上图中的哪一过程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大气的反射作用—D
C.大气的吸收作用—B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11.2013年4月,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出现剧烈降温、雨雪天气,造成这种天气的天气系统属于下图中的
7
“地球小时”是WWF(世界全球自然基金会)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完成12-13题。
12.世界全球自然基金会提出“地球小时”倡议有利于缓解下列哪一问题
A.臭气空洞 B.全球变暖 C.粮食问题 D.生物多样性减少
13.下列可缓解这个问题的措施是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②大面积植树造林 ③发展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④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14.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目前人类可以大量利用的
A.冰川水、河流水、湖泊水 B.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C.冰川水、大气水、土壤水 D.大气水、淡水湖泊水、沼泽水
15.下图表示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转换,a、b是河流横断面,虚线为地下水位。有关图示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水与地下水、湖泊水间都可以相互补给 B.图②表示河流丰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
C.图④表示河流丰水期,河流补给湖泊 D.黄河下游地下水补给河水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6-17题。
16.右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17.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A.取水——保护水源地
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
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18.暖流流动的方向大致是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高纬向低纬 D.由低纬向高
19.在下列世界著名渔场中,位于北大西洋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海域的是
A.纽芬兰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秘鲁渔场 D.北海渔场
20.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
①地表径流较少 ②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用水量大 ③污染和浪费严重 ④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 ⑤降水时间分配不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1.解决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措施
7
A.控制大城市发展规模 B.控制城市化进程
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D.有计划的控制人口增长
22.下列属于内力作用的有
①地壳运动 ②岩浆活动 ③地震 ④搬运 ⑤火山喷发 ⑥堆积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23.右图中体现了地理环境的什么规律
A.整体性 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由沿海向内地的地域分异规律
D.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4.“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现今地表形态的典型写照,其成因主要是
A.风力侵蚀 B.风化作用
C.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
25.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A.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喀斯特作用 D.海蚀作用
26.下列关于地理环境生产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B.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C.是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D.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7.“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反映了
A.岩石圈生物循环 B.能量交换 C.生物循环 D.大气循环
28.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由于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撞 B.印度洋板块断裂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
D.亚欧板块与天平洋板块相撞
29.读“某区域地质剖面”,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层
30.依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岭、海沟将地壳分割成若干板块 B.板块漂浮在地核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中
C.在板块的生长边界多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
D.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形成海沟、岛弧和山脉
读“某河流地貌示意” 完成31-32题。
31.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A.侵蚀、搬运、堆积 B.搬运、侵蚀、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
32.图中b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
A.瀑布 B.冲积扇 C.三角洲平原 D.河漫滩平原
33.在山岳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人们通常优先建设公路,其次才是铁路,这是因为公路比铁路
A.建设难度大 B.成本高 C.受地形坡度的影响小 D.工程量大
34.关于地理要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
B.地理要素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C.地理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D.地理要素是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
7
读“我国著名树木景观照片”,完成35-36题。
35.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黑土肥沃,水源充足 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36.从丙到丁到乙树木景观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
A.非地带变化性 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C.由沿海向内地的地域分异 D.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37.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8.右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实际的运动方向,图中所示四种情况,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39.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圈的范围是指地球上所有动植物
B.绿色植物可以直接把太阳年转变为热能
C.环境对植物生长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D.生物的出现,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40.右图为某地因热力原因形成的的高空等压面分布状况,甲、乙为近地面两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气压: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