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安徽屯溪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卷(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6届安徽屯溪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卷(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屯溪一中2016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全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48分)‎ 本卷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填涂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 ‎1.《墨子·鲁问篇》记载:“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这一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            B.自耕农经济在当时已经出现 C.“礼崩乐坏”的现象向社会下层转移   D.生产关系经历自下而上变革 ‎2.商鞅认为户籍“上有通名,下有田宅,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此材料不能说明古代户籍 A.是朝廷征收赋役的依据                        B.是基层管理的重要手段 C.与土地私有制度相适应                        D.是严刑峻法的重要体现 ‎3.明朝湖州市某农户家庭一年的经营状况如下表: ‎ 经营项目 ‎ 数量 ‎ 产量 ‎ 收入(白银) ‎ 稻 ‎ ‎30亩 ‎ ‎90石 ‎ ‎90两 ‎ 桑 ‎ ‎10亩 ‎ 养蚕600个(卖出250个,织绢120匹) [Z-x-x-k.Com]‎ ‎125两 ‎ 家禽 ‎ ‎58头 ‎ ‎(略) ‎ ‎55两 ‎ 从材料中最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                            B.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D.湖州地区丝织业较发达 - 12 -‎ ‎ 图1 图2‎ ‎4.图1为中国古代某朝代人口分布示意图,判断该朝代应为 [Z-x-x-k.Com]‎ A.战国                    B.西汉                     C.唐朝                    D.北宋 ‎5.图2为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豆青地青花红彩旭日东升碗”,碗中外壁一轮红日跃于海面喷薄而出,与彩云连为一体,呈现出日出东海的壮丽景象,碗底双行排列 “大清康熙年制” 六字。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该碗纹饰含有“国泰民安,祥瑞和平”之意 B.该碗制瓷工艺为青花工艺,技术精致细腻 ‎ C.该碗碗底文字特点为结构严谨、具有实用价值 D.该碗由于海禁政策影响,不可能出现在海外市场 ‎6.《后汉书·西域传》载:(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古罗马)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越南海路)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这是中西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对上述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有利于汉代造纸技术的对外传播       B.大秦遣使旨在传播基督教 C.西亚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        D.有助于中西文明的交流 ‎7.史载:“(16世纪末)每岁浙、直、湖、湘客人腰缠过梅岭者数十万,皆置货铁而北。近年惠、潮(今广东惠州、潮州)铁罄,客商艰于得铁,多怀空银回家。”材料反映当时 A.商业通讯渠道不畅                                B.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 C.长途贩运盛极而衰 - 12 -‎ ‎                                D.海禁政策阻碍商品流通 ‎8.“海者,闽人之田”、“潮漳以番舶为利”。宋朝以来,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明朝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朝贡贸易体制的弊端                                    B.小农经济影响了对外贸易 C.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                                    D.“海禁”政策带来消极影响 ‎9.1863年,李鸿章正全力准备进攻苏州的太平军,上海27家洋行联名向他提出,他们愿意出资修筑一条从上海到苏州的铁路,“由此路以扫逆氛,其便捷轻利,莫有过于此者”。对该建议认识正确的是 A.列强主动推进中国近代化                    B.促成了中国近代铁路的修建 C.列强对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D.符合清政府兴办洋务的目的 ‎10.有历史学家认为,在近代中国“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这一认识主要基于当时 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     B.迈出了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步 C.维新思想逐步从思潮走向政治实践       D.实业救国思潮成为时代潮流 ‎11.“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国人重农抑商思想依然浓厚                    B.近代工业意识远未深入人心 C.近代工业地区发展极不平衡             D.沿海地区近代工业发展较快 ‎12.《剑桥中国晚清史》载:19世纪90年代初期,清中央政府年收入田赋25,088,000库平银,关税21,989,000库平银,关税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这表明当时中国 A.工业文明已成主流                                B.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C.小农经济彻底瓦解                                D.贸易逆差得以扭转 ‎13.下面为李文冶引用清末1888年5个地区的实地调查,计算出的土地出租与雇工经营的收益比较表。从中反映出当时中国 ‎ - 12 -‎ 地区 ‎ 土地出租收益/雇工经营收益 ‎ 江苏南部 ‎ ‎1.34 ‎ 浙江杭州 ‎ ‎2.79 ‎ 广东汕头 ‎ ‎1.56 ‎ 湖北广济 ‎ ‎2.05 ‎ 山东莱州 ‎ ‎0.83 ‎ A.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走向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仍然缓慢 C.农业经营的资本主义化加剧                D.南方的土地比北方更加市场化 ‎14.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C.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15.竹枝词中记载着汉口民众乐园的景象“家家列肆汉江滨,南朔东西百货陈”“如云士女往来忙,百戏纷陈新市场。千盏电灯天不夜,平台高处月如霜。”下列的理解准确的有 ‎ ‎①开埠通商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变化 ②位置优势有利于人流、物流汇聚 ‎ ‎③城市开始出现商业化的娱乐活动 ④文化娱乐拓展了女性的生活空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政府与列强谈判后颁布了一系列进出口新税则,将进出口税分[Z-X-X-K]为了7.5%到50%共14级累进税率,打破了“值百抽五”的不分等级的旧税率。这种变化使中国 A.民族工业得到有效保护                        B.有利于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加 C.关税主权完全实现自主                       D.规避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17.有学者认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宗教根源。下列能够印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A.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达                        B.宗教改革是其精神动力 C.对货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D.世界市场雏形已经出现 ‎18.下面是1500年~1640年英国小麦价格变化示意图,对该变化趋势的成因评述正确的是 ‎ - 12 -‎ A.殖民地为小麦出口提供广阔市场        B.货币贬值引起商品价格持续上升 C.工业城市发展使粮食需求量大增        D.圈地运动引发产量减少价格上涨 ‎19.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了《航海条例》,以后该法案不断修改完善。下列选项与该法案无关的是 A.打击了荷兰的海上贸易                        B.体现了自由贸易理论思想 C.19世纪中期该法案被废止                    D.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0.观察下图《新兴西方的世界——1763年》。它表明 ‎ A.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B.欧洲主导了世界贸易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21.茶叶于1650年前后被引进英国时,每磅的价格大约为10英镑;然而一个世纪后,茶叶已成为普通消费品。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B.工业革命的影响 C.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 ‎22.1869年万国邮政联盟建立,该组织的建立使邮政事业实现了全球系统化。这主要得益于 ‎ - 12 -‎ A.交通工具的发展                                    B.资本输出的加强 C.福利国家的出现                                    D.互联网技术的推动 ‎23.19世纪中叶,隐私成为英国中产阶级的重要家居观念。随着住房空间的增大,家庭中的个人独立领域与不同功能的空间开始出现,并强调“仆人必须与主人分开”。这说明当时英国 A.资产阶级强调等级观念                        B.民生住房得到有效保障 C.经济发展影响生活观念                        D.阶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24.有学者指出,在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立的托拉斯中,有316家托拉斯控制了美国制造业资本的40%以上。其中有78家大公司控制着各部门产量的50%以上,有26家控制80%以上。材料表明托拉斯 A.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结果            B.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破坏 C.使自由主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D.已控制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命脉 第II卷(非选择题 52分)‎ 本卷共六题,其中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28、29、30题均为15分,27、28、29、30题选做一题,总计52分。‎ ‎25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12 -‎ ‎ 农业革命的出现加快了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脚步。英国的乡村在农业革命的冲击下,从15世纪后30年代开始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领主用暴力或各种欺诈手段强占农民的公有地和他们的份地,用栅栏、篱笆、壕沟围圈起来,变成领主私有的大牧场或大农场。圈地运动不是要把农民继续束缚在原来的土地上,而是要把他们赶出原来的土地,从而无形中推动农民大规模地离开土地,整个过程延续了300多年,它使英国摆脱了传统社会周期性生存危机的困扰,孕育了近代乡村工业,为乡村人口流动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动力,它在英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袁亚愚《农民的社会流动》 ‎ 材料二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南方沿海某乡居民生活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 时期 ‎ 迁出 ‎ 他乡种田 ‎ 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 ‎ 出国从事工商业 ‎ ‎1820—1849年 ‎ ‎29 ‎ ‎29 ‎ ‎0 ‎ ‎0 ‎ ‎1850—1879年 ‎ ‎72 ‎ ‎15 ‎ ‎49 ‎ ‎8 ‎ ‎1880—1911年 ‎ ‎156 ‎ ‎0 ‎ ‎118 ‎ ‎38 ‎ ‎1912—1939年 ‎ ‎473 ‎ ‎0 ‎ ‎77 ‎ ‎396 ‎ 材料三 抗日战争爆发后,众多沿海居民,大批民族工业企业与高校大量迁往内地,因而很短的时间内以重庆市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区。就东北地区而言,日本官方在强制阻止中国汉族移民迁往东北地区的同时,按步骤地实施[Z-X-X-K]了蓄谋已久的移民侵略计划,即所谓“国策移民”。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提出了20 年间向中国东北移住日本农民100万户、500万人的总体计划,之后大批日本所谓“开拓者”迁入东北地区,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 ‎ ‎——安介生、葛剑雄《20 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有删减)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在推动英国社会发展上起到的积极作用。(4分) ‎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这一时期该地区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2分)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特点,简要分析其影响。 (9分)‎ ‎26.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 12 -‎ 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 ‎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 ‎ ‎(说明:可以就某一次工业革命的特征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学者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请考生在第27 、28 、29 、30 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1年1月,慈禧太后发布上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1901年,清政府令各省裁汰原有旧军,“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1904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饷章》、《陆军学堂办法》以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章程。[Z-X-X-K]‎ ‎1903年9月,清政府设立了商部,由皇亲贵族载振任尚书,掌管商务和工矿铁路等事。商部成立后,先后颁行了《奖励公司章程》、《商人通例》、《公司法》、《破产律》、《奖给商勋章程》等。‎ ‎1901年以后,清政府多次选派和奖励青年和官员出国留学。1905年,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同年12月,清政府又谕令设立学部,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施新政的时代背景。(6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清末新政“假维新中有真改革”?(9分)‎ ‎28.(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材料一 1946年6月出版的《再生》第118期上,发表了张东荪的《一个中间性的政治路线》一文,这是这一时期正式提出中间路线的较早的一篇文章。张文说:“中国必须于内政上建立一个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中间的政治制度。”这个中间性的政治制度就是调和美苏二者。“亦就是:在政治方面比较上多采取英美式的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同时在经济方面比较上多采取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从消极方面说,即采取民主主义而不要资本主义,同时采取社会主义而不要无产专政的革命。我们要自由而不要放任,要合作而不要斗争。不要放任故不要资本家垄断,不要斗争故不要阶级斗争。”‎ - 12 -‎ 材料二 施复亮提出:“中国中间阶层的历史,是要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的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而且是改良的。”‎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中间路线”的主张。(8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间路线”的主张?(7分)‎ ‎29.(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旧金山对日和约》于1951年9月8日在美国操纵下以美、英、法等四十八个国家为一方与日本为另一方,在旧金山会议上签订的片面单独对日缔结的和约(反法西斯国家签字的《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其他有关国际协议都规定同盟国家不得与敌国单独媾和,对日和约应先经中、苏、美、英四国外长会议准备,并采取大国一致原则签订全面对日和约)。主要内容:盟国承认日本对其领土和领海有完全的主权;日本承认朝鲜独立,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日本同意将琉球群岛和小笠原群岛等,在联合国托管之下而以美国为唯一管理当局,日本得自愿加入集体安全协定,盟国可与日本缔结双边协定在日本驻军,盟国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 ‎ ‎——根据360百科整理 ‎ 材料二 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紧张和动荡都与美国当时的亚太战略有关。冷战结束后,美国并未因为苏联的解体而解散西太平洋集体防御体系,更进一步加强了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存在。 ‎ ‎——范丽萍《冷战初期美国建立西太平洋集体防御体系原因探析》 ‎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旧金山和约》的出台对日美关系的影响。为什么说“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紧张和动荡都与美国当时的亚太战略有关”?(9分) ‎ ‎(2)中国政府为什么自和约签订至今均未承认过《旧金山和约》?(6分)‎ ‎30.(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先生乃以大海潮音,作狮子吼,取其所挟持之数百年无用旧学更端驳诘,悉举而摧陷廓清之。自辰入见,及戌始退,冷水浇背,当头一棒,一旦尽失其故垒,悯惘然不知所从事,且惊且喜,且怨且艾,且疑且惧,与通甫联床竞夕不能寐。明日再谒,请为学方针,先生乃教以陆王心学,而并及史学、西学之梗概。自是决然舍去旧学,自退出学海堂,而间日请业南海之门。生平知有学自兹始。‎ - 12 -‎ ‎ ——梁启超《三十自述》‎ 材料二 “康有为生长广州,聚徒讲学二十年,其得志前后,广东学界颇受其影响,惟余素[Z-x-x-k.Com]薄其为人与其学说。盖康居乡,为土豪劣绅之所为,热中奔竞,行不践言;治学则剽窃武断,只以大言欺人。”‎ ‎ ——《胡汉民自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梁启超和胡汉民如何看待康有为。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康有为?(9分)‎ ‎[Z-X-X-K]‎ - 12 -‎ 屯溪一中2016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D B C D D A D D A B B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B C B B C B B B D A C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计52分)‎ ‎25. (1)作用: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推动了英国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4分) ‎ ‎(2)趋势:居民迁出逐渐增多;到他乡种田的现象消失;到城镇做工或经营的增多;出国做工的增多。(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6分) ‎ 原因:国门被打开,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解体,传统农业和手工业衰落;中国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人们思想观念变化。(6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若答其它内容,只要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 ‎(3)特点:受日本侵略及国民政府迁都影响;有外国移民迁入中国。(4分) ‎ 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保存了大量有生力量及文化资源;日本“国策移民”便于日本侵华,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5分,答出1点给2分,答出3点给5分,但最高得分不得超过满分5分)‎ ‎26. (1)观点(2分)可以就某一次工业革命的特征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学者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 ‎ ‎(2)论证(10分) ‎ 第一等级:观点正确,理由充分,史实准确。(8~10分) ‎ 第二等级:观点正确,理由欠充分,史实基本准确。(4~7分) ‎ 第三等级:观点基本正确,理由不充分,史实不清。(1~3分) ‎ 第四等级:观点不正确,不符合基本事实。(0分) ‎ 观点(2分) ‎ 史论结合(8分) ‎ 小结(2分) ‎ 我赞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机械化” ‎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此后,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骡机、水力织布机等机器。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进型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在英国完成,并向欧美地区扩展,带动其他地区的工业化。 ‎ 由此可见,“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机械化”的说法是正确的。 ‎ 我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电气化” ‎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各种各样使用电力的新发明纷纷涌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相继问世,使电力开始带动机器。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随后,电灯、电话、电车、电影和无线电报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而新机器的发明和制造,反过来也推动了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力工业是最能代表最新技术成就。 ‎ 所以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鲜明特征是电气化。 ‎ - 12 -‎ 我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信息化” ‎ 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这次科技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它产生了一大批新型工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其中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开辟了信息时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它还带来了一种新型经济——知识经济。而且,以全球互联网络为标志的信息高速公路正在缩短人类交往的距离。 ‎ 所以说,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信息化 ‎ ‎27. 【答案】(1)背景: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革命形势不断发;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6分)‎ ‎(2)假维新: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3分)‎ 真改革:新政中的具体内容(改革军制,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废除科举,提倡留学)促进中国军事近代化;政治机构近代化;奠定了中国近代化教育的基础;促进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任意3点即可,6分)‎ ‎28. 【答案】(l)主张政治上主张英美的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经济上主张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调和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建立“中间性的政制”。(8分)‎ ‎(2)评析:在保留国民党政权的前提下,通过改良的办法走资本主义道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对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和平民主建国有积极作用;他们的主张不符合中国实际,随着全面内战的爆发,“中间道路”最终破产。(7分)‎ ‎29. 【答案】(1)影响:美日逐渐结成军事同盟,日本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基地。(3分) ‎ 原因:美国对日本的扶植,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原因之一;直接插手朝鲜战争,造[Z-x-x-k.Com]成朝鲜半岛分裂;干涉中国内政,成为台海两岸局势不稳的因素。(6分) ‎ ‎(2)原因:和约签订时,身为主要战胜国之一的中国被美国、英国、法国等国排除在外;和约的签订,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约的签订,不利于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6分)‎ ‎30.‎ - 12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