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测试卷A(附解析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年秋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测试卷A(附解析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综合检测(A)‎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下图为‎2009年10月16日黎明时分出现的水星、金星、土星“三星伴月图”,据此回答1~2题。‎ ‎ ‎ ‎1.图中的天体系统级别有(  )‎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2.当“三星伴月”出现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分别是(  )‎ A.北半球,向南移动 B.北半球,向北移动 C.南半球,向南移动 D.南半球,向北移动 低碳经济正在成为一场被誉为与工业革命有同样意义的新型产业革命。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国和消费国。读“我国新疆地区略图”,完成3~4题。‎ ‎ ‎ ‎3.影响新疆太阳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植被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4.新疆地区太阳能丰富,如果在此建设我国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基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土地租金低,可供利用土地多 ②科技发达,人才丰富 ③市场广阔,发展前景好 ‎④太阳能丰富,集热容易,发电量大 ⑤利于我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下图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5~6题。‎ ‎5.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 ‎6.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 7‎ 新浪网‎2010年8月4日消息:昨天南京最高气温达到‎38.3°C,创下5年来的最高值。预计后天开始将有一次明显降水过程,高温将暂时得以缓解。结合右图,回答7~9题。‎ ‎ ‎ ‎7.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火炉”之一,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A.受沿岸暖流影响 B.人口过多 C.纬度低、太阳辐射强 D.城市热岛效应明显 ‎8.下列作用与“后天开始高温暂时得以缓解”有关的是(  )‎ ‎①阴雨天气削弱太阳辐射 ②冷空气侵袭 ③海洋气流带来冷空气 ④城市对流增强降温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图中四点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A.M B.N C.O D.P 下图是“沿某经线所作的大气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 ‎ ‎10.有关该图中大气运动形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气流为西北风 B.E处的降水多为对流雨 C.H处因热力作用形成高气压 D.E到F自然带更替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11.在图示时段(  )‎ A.我国东北地区昼长夜短 B.巴西高原热带草原进入旱季 C.南极地区科学考察进入最佳时期 D.地中海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当今,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一些科学家预测:“21世纪将没有冬天。”据此完成12~13题。‎ ‎12.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B.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 C.加强国际合作 D.全球大量削减工业生产 ‎13.怎样消除地球的“温室”现象,保护好人类的家园,下列设想,最不可信的是(  )‎ A.制作一个太空“窗帘”安置在日地之间 B.把“温室气体”液化输入深海岩石中 C.使用基因工程培植大量的海藻和海草,来吸收“温室气体”‎ D.人工降雨 读“某地涌泉形成示意图”,回答14~15题。‎ ‎ ‎ 7‎ ‎14.如果涌泉水质变坏,最有可能是(  )‎ A.图中城市排放的废水下渗所致 B.游客向涌泉乱丢垃圾所致 C.含水层岩石发生变质所致 D.南部山区受到污染所致 ‎15.前些年,涌泉曾一度断流,要想使涌泉重新喷涌,行之有效的措施是(  )‎ ‎①在城市上空进行人工降雨 ②增加城市林地和草地 ③限制城市地下水的开采,引水回灌地下水 ④绿化南部山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完成16~17题。‎ ‎16.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是(  )‎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少、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少、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增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17.该示意图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北京时间‎2010年2月27日14时34分,智利中部康塞普西翁市附近海域(南纬35.8°,西经72.7°)发生8.8级强地震,此后连续发生多次6.0级以上的余震并引发海啸,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此回答18~20题。‎ ‎ ‎ ‎18.下列选项中,与智利大地震成因相关的是(  )‎ A.海底火山喷发活动 B.地壳之间长期挤压 C.地壳之间张裂位移 D.地壳发生断层陷落 ‎19.此时,震中附近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是(  )‎ A.气温低,降水少 B.气温低,降水多 C.气温高,降水少 D.气温高,降水多 ‎20.下列关于在震中附近海域的船上海员对地震的感受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只感受到左右摇晃 B.只感受到上下颠簸 C.先感受到左右摇晃,后感受到上下颠簸 D.先感受到上下颠簸,后感受到左右摇晃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 答案 二、综合题(共50分)‎ ‎21.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甲、乙两处的昼夜分布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在甲处放大图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公转到甲处时,写出①摩尔曼斯克、②开普敦、③开罗、④北京四城市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序;并说明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②、④两城市昼夜长短的变化。‎ ‎(3)地球公转到乙处时,写出D点的日出、日落时刻。‎ ‎(4)地球公转到甲处时,A、B两点的昼长分别约是多少?‎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主要河流的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我国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拥有量是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4。我国有10个省区的水资源已经低于生存线,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1 ‎000立方米。‎ 材料三 中国七大水系中目前绝大部分河段污染严重,86%的城市河段水质普遍超标,全国7亿多人饮用大肠杆菌超标的水,1.64亿人饮用有机污染严重的水,3 500万人饮用硝酸盐超标的水。‎ ‎(1)从以上材料可看出,我国水资源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7‎ ‎(2)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华北地区春旱的自然原因。‎ ‎(3)上海地处我国水资源丰富地区,目前也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23.读图,分析回答问题。(13分)‎ ‎(1)图中箭头表示外力作用的是______;表示变质作用的是________。‎ ‎(2)在a、b、c中,a表示的岩石名称是__________,b表示的岩石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a、b、c中,可能有生物遗体存在的是____________,由岩浆冷凝而形成的是____________。‎ ‎(4)简要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 ‎24.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 ‎ ‎ ‎(1)分别写出图1中数码①、②、③、④所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2)说明图1中自然带⑤→①体现的自然带分布规律。‎ ‎(3)自然带②在40°N高山上的分布高度约为________。它在南半球的同纬度是否有分布?试说明原因。‎ 7‎ ‎(4)图2是沿46°S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A的自然带与图1中________(填数码)自然带相符;判断B自然带的名称,并说明理由。‎ ‎(5)说明自然带⑤分布最广的大洲及自然带④在我国的主要分布规律。‎ 答案 ‎1.B 2.C [第1题,月球是地月系的成员,水星、金星和土星是太阳系的成员,因而,图中的天体系统级别有2级。第2题,从‎9月23日到‎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 ‎3.D 4.C [第3题,新疆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太阳能丰富。第4题,新疆太阳能资源丰富,该地又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土地租金较低;再加上低碳经济的到来,大量利用太阳能有利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市场前景也较好;太阳能集热不容易,发电量小。]‎ ‎5.B 6.D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丙两地‎6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12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应该位于北半球,又由于‎12月22日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比丙地小,故甲地的纬度高于丙地。乙、丁两地‎6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12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应该位于南半球,又由于‎6月22日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丁地,故乙地的纬度低于丁地。乙地‎6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比丙地‎12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大,故乙地的纬度比丙地低。丁地‎6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比丙地‎12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小,比甲地‎12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大,故丁地的纬度高于丙地、低于甲地。因此四地按纬度由低到高依次为乙、丙、丁、甲,由于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增大而递减,故第5题选B。根据前面关于四地所在半球和纬度高低的分析可知,第6题选D。]‎ ‎7.C 8.A 9.A [第7题,南京纬度较低,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温度高。第8题,阴天云层削弱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冷空气侵袭使温度降低。第9题,陆地上晴朗区域昼夜温差最大。]‎ ‎10.D 11.C [第10题,图中P气流表示北半球自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风,为西南风;E处的降水是冷暖空气交汇形成的锋面雨;H处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E到F因纬度的差异,热量条件不同,出现了自然带的更替。第11题,图中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位置偏南,为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时南极地区出现了极昼现象,是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期。]‎ ‎12.D 13.D [第12题,并非所有工业生产过程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并且发展生产改善人类生存条件是发展的中心。第13题,削减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太阳辐射强度都可以减弱温室效应。人工降雨对温室效应减弱无影响。]‎ ‎14.D 15.D [由图可知,涌泉水源来自南部山区,城区污染对泉水水质影响不大。要使涌泉重新喷涌,应在源头区(南部山区)增加补给,在排泄区(城市)减少地下水开采。]‎ ‎16.B 17.B [第16题,土壤湿度增大会导致地面蒸发量增加,从而使空气湿度增大,蒸腾作用加强,导致降水增加;土壤热容量增大,导致气温变幅减少。第17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某一地理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8.B 19.C 20.B [第18题,本题考查地震的发生机制。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能量在地壳薄弱处强烈释放造成的,智利地处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十分活跃,多地震。第19题,结合震中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其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此时正值南半球夏季,气温高、降水少。第20题,地震波中的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能传播,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在海上作业的海员只能感受到纵波的影响。]‎ ‎21.(1)逆时针方向画箭头。‎ ‎(2)①④③②;昼变长夜变短;昼变短夜变长。‎ ‎(3)8:00;16:00。‎ ‎(4)14小时;12小时。‎ 7‎ 解析 第(1)题,结合甲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及其放大图知该放大图为北半球,在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第(2)题,该四地由北向南昼逐渐变短;由甲处到乙处,北半球各地昼逐渐变短,南半球各地昼逐渐变长。第(3)题,根据图示看出D点向东30°为18时经线,即日落时间为16时,并由此可求得日出时间为8点。第(4)题,结合A、B两点昼弧长度求得昼长。‎ ‎22.(1)时空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不足;水污染严重。‎ ‎(2)春季气温回升,大风日数多,蒸发旺盛,此时雨季还没有到来。‎ ‎(3)增强节水意识;发展工农业节水技术,将取水口从黄浦江移至长江;防治水体污染,改善长江、太湖的水质;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解析 从材料一中可看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及成因,从材料二中可看出我国水资源人均拥有量不足,从材料三中可看出我国水资源污染严重。要解决材料中的问题,可从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利工程、控制人口数量、发展节约用水的工农业、提高水的利用率等方面入手。‎ ‎23.(1)② ③ (2)岩浆岩 沉积岩 (3)b a ‎(4)从图中可以读出:地球内部的岩浆,经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受到流水、风、冰川、海浪等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形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形成新的岩浆,这就是岩石圈物质循环。‎ 解析 这是一道考查学生对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岩石形成关系理解的题目。首先应读懂图,由图示可以看出c为岩浆,a为岩浆岩,b为沉积岩。箭头①表示冷凝成岩,②表示为外力作用,③表示变质作用,④表示重熔再生,其中b即沉积岩中可能有生物遗体的存在;然后考查对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基本概念的掌握。‎ ‎24.(1)①—苔原带;②—亚寒带针叶林带;③—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垂直地域分异。‎ ‎(3)4 ‎000米 否。在南半球该纬度内全部是海洋。‎ ‎(4)③ 温带荒漠带。位于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5)南美洲。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解析 图1是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由自然带的纬度分布规律判断:①为寒带苔原带,②为亚寒带针叶林带,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④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硬叶林带;结合纬度判断图2中A自然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下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受地形这一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同纬度山脉东坡B处形成温带荒漠带。‎ 7‎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