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检测题(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检测题(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单元检测(四)‎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  )‎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C.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 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 答案 B 解析 由“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得知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掠夺。选项B能证明这个观点。所以选B。‎ ‎2.某知名学者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主要依据是这次改革(  )‎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奴 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C.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 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转折点”的含义,是俄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 ‎3.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工业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  )‎ ‎①自由劳动力缺乏 ②工业投资缺乏 ③国内市场狭小 ④国际市场不能扩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农奴制的存在严重束缚了俄国工业发展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资本和市场,但是俄国农奴制并不能阻碍国际市场的不断扩大。‎ ‎4.1862年一年内,俄国共有400处领地发生了严重的农民暴动。这些暴动的发生说明(  )‎ A.农奴制度的残余仍大量存在 B.农奴制改革并没有满足农民的要求 C.沙皇专制统治仍然十分残暴 D.沙皇专制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答案 B 6‎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当时农民暴动的主要原因。1861年农奴制改革,“解放”法令与农民的要求相差甚远。当农民发现上当的时候,他们用更大规模的暴动来回答沙皇的“解放”。‎ ‎5.史学界对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莫衷一是,众说纷纭。下列有关阿里改革的评价,与史实明显相悖的是(  )‎ A.穆罕默德·阿里通过改革巩固了封建的中央集权统治 B.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解除了地主对广大农民的封建剥削 C.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使埃及主权在较长时间里得以维护 D.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客观上推动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穆罕默德·阿里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他的改革当然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因此,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不会解除地主对广大农民的封建剥削。‎ ‎6.19世纪初,阿里麾下只有一支装备简陋、缺乏训练、纪律废弛的杂牌军,不能与欧洲军队匹敌。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废除雇佣兵制度,实行征兵制 B.按照英国模式训练新式军队 C.采用最先进武器装备军队 D.建立近代化海军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阿里训练新式军队是按照法国模式进行的,而不是英国模式。‎ ‎7.1857年,为纪念穆罕默德·阿里而建造的清真寺胜利完工。这一史实最能说明穆罕默德·阿里(  )‎ A.给埃及社会带来的影响极为深远 B.其改革得到了埃及广大人民的支持 C.其改革使广大人民得到最大的好处 D.其改革使社会各阶层都获得了好处 答案 A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由于对外战争及过多的苛捐杂税而遭到了人民的反对;改革主要得益者是封建主并非广大人民和社会各阶层,B、C、D均与史实不符。‎ ‎8.日本明治政府颁布《五条誓文》,这是一个推动日本变革的总纲。日本改革派促使天皇颁布《五条誓文》的根本目的是(  )‎ A.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 B.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 D.推行日本军国主义 6‎ 答案 B 解析 日本改革派是日本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其政治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其阶级利益服务的。‎ ‎9.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对日本的侵略(  )‎ ‎①结束了日本闭关锁国的状态 ②激化了日本的社会矛盾,动摇了幕府统治 ③客观上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使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外国商品的倾销冲击了日本的自然经济,使包括中下级武士在内的人民生活状况恶化,对幕府的统治更加不满,动摇了幕府的统治;自然经济的解体以及西方思想的传入,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10.明治维新期间,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措施。下列表述体现这一“奇特的现象”的有(  )‎ ‎①“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②“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③“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④“臣民克忠克孝……此国体之精华”‎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件的对比分析能力。所谓“奇特的现象”,实际上是指日本与西欧现代化模式不同的地方。②更符合西欧政治现代化模式,所以排除含②的选项。①③④均符合日本改革的特点。‎ ‎11.有学者认为,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是外部刺激,进而回应和学习。以下属于传导型发展现代化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德国 答案 C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对原发型和传导型的解释,英、法、德是自身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和发展而带来各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属于原发型。日本是在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后为赢得民族的独立和发展而进行的改革,属于传导型。故选C。‎ ‎12.1888~1894年日本工厂和蒸汽机数增长情况如下图所示,其增长的世界背景是(  )‎ 6‎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的推动 C.明治维新的成功 D.垄断组织的出现 答案 B 解析 注意题干要求回答的是“世界背景”,C、D属内因,排除;结合材料时间及“蒸汽机”等信息,可看出其背景是工业革命。‎ ‎13.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巨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答案 C 解析 A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始于鸦片战争;B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D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出现于鸦片战争期间,这些都不符合甲午战争的特点。本题应选C,甲午战争后维新思想兴起,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14.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颁布此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下列事件不可能出现在诏书上的是(  )‎ A.设立京师大学堂 B.设立译书局 C.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D.废除科举制度 答案 D 解析 废除科举制度不属于百日维新的内容。‎ ‎15.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光绪的悲剧,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6‎ A.保守派力量强于改革派 B.光绪帝对变法优柔寡断 C.力量对比对改革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D.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 答案 B 解析 A、C、D三项均是从改革派与保守派力量对比的角度上分析的。B项在题干中缺乏必要的信息支持,另外该选项与历史事实不符。‎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亚历山大二世给俄国带来的“文明”。这幅漫画形象地说明了改革的局限性,在“文明”的口号下,沙皇把大批的反对者流放西伯利亚。‎ 材料二 讽刺政府钳制自由民权舆论的漫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文明的火炬”是什么,“到西伯利亚去”说明了什么?(10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件?结果怎样?(6分)‎ ‎(3)据材料一、二分析俄、日改革具有局限性的相似原因。(4分)‎ 答案 (1)“文明的火炬”指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和统治方式。“到西伯利亚去”说明了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沙皇照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任何对沙皇专制统治的挑战都要受到严惩;同时也说明了改革的不彻底性。‎ ‎(2)自由民权运动。‎ ‎1889年日本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 ‎(3)改革的领导者是原有封建势力的代表。‎ ‎17.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 6‎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某一场景 材料三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1)你认为材料一反映的情形是否真实?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 ‎(2)材料二的场景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些方面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起到了什么作用?(8分)‎ ‎(3)材料三与材料一、二反映的改革有哪些共同点?(6分)‎ 答案 (1)第一种看法:不真实;这是作者美化统治者,因为改革实际是对农奴进行的残酷掠夺。第二种看法:真实。通过改革,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和份地。‎ ‎(2)措施:文明开化,即生活习俗西化。作用:促进了日本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3)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都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都有利于各国的近代化。‎ 6‎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