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市2014-2015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带答案苏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江都市2014-2015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带答案苏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七年级语文试卷 ‎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 一、积累运用(35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3分) ( )‎ A.徜徉(cháng) 谆谆(zhūn) 着笔(zháo) 潜移默化(qián)‎ B.斑斓(lán) 不屑(xiè) 呜咽(yè) 咬文嚼字(jiáo)‎ C.祈祷(qí) 薄烟(bó) 起哄(hòng) 风雨如晦(huì)‎ D.迸发(bìng) 归省(xǐng) 水泊(pō) 锲而不舍(qiè)‎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的恰当是(3分) ( )‎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算是向成熟迈出第一步。‎ C.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的提案议案聚焦于社会保障、反腐倡廉、司法公正、生态环境、教育医疗……等重大议题,极大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D.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阳春三月,置身于美轮美奂的瘦西湖春景中,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外游客都情不自禁地陶醉了。‎ B.近来来相继发生的“染色馒头”、“瘦肉精”、“地沟油”、“毒奶粉”等耸人听闻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C.贪欲是导致某些高官犯罪的首要罪魁祸首。‎ D.虽说鼓励消费,扩大内需是当务之急,但是我们鼓励的是健康消费,而绝不是浪费性消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李校长工作很忙,常常要接待许多学生家长的来访和来信。‎ B.为了引导广大中学生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深情阐释,共青团中央学校部联合语文报社、中文在线,特开展“我的中国梦”全国中学生读书征文。‎ C.语言是否通顺,是衡量一篇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 D.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5.下列文学常识与课文内容表述判断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丹麦作家约翰尼斯·延森在《安恩和奶牛》这篇散文中描绘了安恩这一平凡农妇的形象,她勤劳、朴实、善良、富有爱心,她把奶牛当作自己的同类,带着奶牛到集市上散心把尊重生命做到了极致,展现了高贵的人性之美。‎ B.《水调歌头》这首词反映了苏轼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与乐观的情致。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 C.《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论述性的文章,紧扣“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论题,逐层论述。全文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源:Z-x-x-k.Com]展开论述的。‎ D.《十三岁的际遇》这篇文章,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特别是在北大两年学习与生活的感受,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大而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情感。‎ 7‎ ‎6.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用正楷写在答题纸的田字格内。)(4分)‎ 如果说冬青等树木的落叶方式是新与旧、生与死的一次次长跑接力,在承前qǐ后、继往开来的同时,维持着树木一年四季郁郁葱葱的liàng丽形象;那么,杨柳等树木的落叶则为的是在危险关头减轻身上沉重的负hè,让自己从容应对磨难。树木的每一种落叶方式都yùn含着丰富的哲理,让人深思,发人深省。‎ ‎ ‎ ‎ ‎ ‎7. 默写(每空一分,错字、漏字、添字不得分)。 (9分)‎ ‎①乡书何处达, ▲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 ‎③青山有幸埋忠骨, ▲ 。(杭州岳墓对联)‎ ‎④ ▲ ,隐天蔽日。(郦道元《三峡》)‎ ‎⑤晴空一鹤排云上, ▲ 。(刘禹锡《秋词》)‎ ‎⑥ ▲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八则)‎ ‎⑦ ▲ ,不亦君子乎?(《论语》八则)‎ ‎⑧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 ‎ ‎ ▲ 。(鲁迅《社戏》)‎ ‎⑨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 ‎ ‎ 。(朱自清《春》)‎ ‎8.语文实践活动。(7分)‎ 中央电视台在春节期间即将推出关于“家风”与“阅读”的系列采访,将传统家教从私人平台放大到整个社会,同时调查社区家庭有关阅读的状况。‎ ‎(1)你所在的社区也准备开展“家风”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请你为本次主题活动补写对联。(3分)‎ 上联:扬家风,继优良传统 下联: ▲ , ▲ 。‎ ‎(2)社区调查各个家庭的阅读情况,请根据阅读积累,将下面的“读书文摘卡”制作完整。(4分)‎ 读书文摘卡 编号:001‎ 书名:《汤姆·索亚历险记》 作者: ▲ ‎ 体裁: ▲ 译者: 张友松 ‎ 内容摘录:本书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烂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进行了种种冒险。‎ 主要人物介绍:汤姆·索亚 ▲ ‎ ‎ ▲ ‎ ‎ ▲ ‎ ‎[来源:学*科*网]‎ 二、阅读题(52分)‎ 7‎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5分)‎ 秋风引①‎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②。‎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③。‎ ‎【注释】①引:古代歌曲的一种。②萧萧:风吹落叶声。③孤客:孤独的游客。闻:听。‎ ‎9.(1)诗中最能触发诗人情感的两种景物是 ▲ 和 ▲ 。(2分)‎ ‎(2)借景抒情,状物抒怀历来是很多古诗词中惯用的表现手法。试着体会诗人在《秋风引》中所表达的情感。(3分)‎ ‎ ▲ ‎ ‎ ▲ [来源:Z-x-x-k.Com]‎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6分)‎ 师①老马与蚁 ‎ 韩非子 管仲②、隰朋③从于桓公④而伐孤竹⑤,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师:学习。②管仲:夷吾,春秋时任齐桓公的相国,著名政治家。‎ ‎③隰(xí)朋:齐桓公时期的左相。④桓公:即齐桓公,名小白,齐国国君,春秋时第一个霸主。 ⑤孤竹:国名,在今河北省东部卢龙县一带。 ‎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春往冬反(    ▲  )   (2)乃掘地遂得水(  ▲   ) ‎ ‎(3)方为秋田之害( ▲ ) (4)老马之智可用也( ▲ )‎ ‎11.“以管仲之圣”中的“以”与下列句中 “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3分) (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岁以大穰 ‎ C.可以为师矣 D.以丛草为林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峡》)‎ ‎ ▲ ‎ ‎(3)求见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 ‎ ▲ ‎ ‎1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5分)‎ 7‎ 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来源:学科网]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其实,这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 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风,“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 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 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来源:学.科.网Z.X.X.K]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 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 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得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 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选自《语文读本》)‎ ‎14.北方的春风有哪些特点? (4分)‎ ‎ _▲ ‎ ‎15.本文的重点是写北方的春风,为什么又写到江南的春风?试分析这样写的妙处。(4分)‎ ‎ _▲ ‎ ‎ _▲ ‎ ‎16.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从修辞、遣词造句或者句式当中,任选一点,结合具体语句作[来源:学+科+网Z+X+X+K]简要分析。(3分)‎ ‎ _▲ ‎ ‎ _▲ ‎ 7‎ ‎17.历来文人都喜欢吟咏江南的那种温柔、和暖的春风,作者却对北方的春风情有独钟。你喜欢什么样的风,请用60个左右的文字把它描绘下来。(4分) _▲ _▲ _▲ ‎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6分)‎ 过 年 梁实秋 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这对一个习于早睡的孩子是一种煎熬。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吱咯吱响,这一切当然有趣,可是寒风凛冽,吹得小脸儿通红,也就很不舒服。炕桌上呼卢喝雉,没有孩子的份。压岁钱不是白拿,要叩头如捣蒜。大厅上供着祖先的影像,长辈指点曰:“这是你的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虽然都是岸然道貌微露慈祥,我尚不能领略慎终追远的意义。“姑娘爱花,小子要炮……”我却怕那大麻雷子二踢脚子。别人放鞭炮,我躲在屋里捂着耳朵。每人分一包杂拌儿,哼,看那桃脯蜜枣沾上的一层灰尘,怎么往嘴里送?年夜饭照例是特别丰盛的。大年初几不动刀,大家歇工,所以年菜事实上即是大锅菜,大锅的炖肉,加上粉丝是一味,加上蘑菇又是一味;大锅的炖鸡,加上冬笋是一味,加上番薯又是一味,都放在特大号锅子、罐子、盆子里,此后随取随吃,大概历十余日不罄,事实上是天天打扫剩菜。满缸的馒头,满缸的腌白菜,满缸的咸疙瘩,不知什么时候才可以见底。芥末堆儿素面筋,十香菜,比较的受欢迎。除夕夜,一交子时,煮饽饽端上来了。我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胡乱吃两个,倒头便睡,不知东方之既白。‎ 初一特别起得早,梳小辫,换新衣裳,大棉袄加一件新蓝布罩袍、黑马褂、灰鼠绒绿鼻脸儿的靴子,见人就得请安,说“新喜”。日上三竿,骡子轿子已经套好,跟班的捧着拜匣[来源:学科网Z-X-X-K]奉命到几家最亲近的人家拜年去也。如果运气好,人家“挡驾”,最好不过,递进一张帖子,掉头就走。否则一声“请”便得升堂入室,至少要朝上磕三个头,才算礼成。这个差事我当过好几次,从心坎儿觉得窝囊。‎ 民国前一两年,我的祖父母相继去世,由我父亲领导在家庭生活方式上作维新运动,革[来源:Z-x-x-k.Com]除了许多旧习,包括过年的仪式在内。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的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过年不再做年菜,而向致美斋定做八道大菜及若干小菜,分装四个圆笼,除日挑到家中;自己家里也购备一些新鲜蔬菜以为辅佐,一连若干天顿顿吃煮饽饽的怪事也不再在我家出现。我父亲说:“我愿哪一天过年就在哪一天过年,何必跟着大家起哄?”逛厂甸我们是一定要去的,不是为了喝豆汁,吃煮豌豆,或是那糖葫芦,是为了要到海王村和火神庙去买旧书。白云观我们也去过一次,一路上吃尘土,庙里面人挤人,哪里有神仙可会,我再也不作第二次想。过年时我最难忘的娱乐之一是放风筝,风和日丽的时候独自在院子里挑起一根长竹竿,一手扶竿,一手持线桄子,看着风筝冉冉上升,御风而起,一霎时遇到罡风,稳稳地停在半天空,这时候虽然冻得涕泗横流,而我心滋乐。‎ 民国元年初,大总统袁世凯唆使曹锟驻禄米仓部队兵变,大惊平津,那一天正是阴历正月十二,给万民欢腾的新年假期做了一个悲惨而荒谬的结束。从此每个新年我心里就有一个驱不散的阴影。大家都说恭贺新禧,我不知喜从何来。‎ ‎18.作者梁实秋是浙江人,但后来又在北京读书和工作。从本文所写的过年风俗来看,兼有浙江、北京两地的特色。请你说一说,哪些是两地共有的,哪些是两地不同的。(完成表格) (4分)‎ 7‎ 相同点 ‎▲‎ 不同点 浙江 ‎▲‎ 北京 ‎▲‎ ‎19.这篇文章的前两段主要写了 ▲ 和 ▲ 两件事。 (2分)‎ ‎20.作者对过年的传统习俗抱什么态度?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这种态度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观点? (4分)‎ ‎ ▲ ‎ ‎ ▲ ‎ ‎21.文章结尾为什么要写“兵变”? (2分)‎ ‎ ▲ ‎ ‎22.这篇文章的写法与《本命年的回想》有何异同点? (4分)‎ 相同点: ▲ ‎ 不同点: ▲ ‎ ‎ ‎ 三、作文(60+3分)‎ ‎23.家庭富了,家长出手更大方了,孩子的零用钱更多了,买学习用品、买书籍、救困救难……更方便了,买零食、进游戏厅、请客送礼……也更突出了。零用钱牵连着你的生活、思想、学习;影响着你的家庭、社会;还关系着个人与国家的未来……。‎ 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零花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写真事,抒真情;‎ ‎②字迹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7‎ 参考答案 ‎1.B 2.A 3.D 4.C 5.A 6.启 靓 荷 蕴 ‎7.①归雁洛阳边 ②千里共婵娟 ③白铁无辜铸佞臣 ④重岩叠嶂 ⑤便引诗情到碧霄 ⑥学而不思则罔 ⑦人不知而不愠 ⑧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⑨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8.(1)示例一:树正气,建和谐社区 示例二:育英才,享幸福生活(2)作者:马克吐温(1分)体裁:小说 (1分)主要人物介绍:汤姆索亚生性顽皮,喜欢恶作剧,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在洞中历险时,沉着勇敢,处处为蓓姬着想。(2分)(意思相近,语言流畅即可得满分)‎ ‎9.(1)秋风 群雁 (2)这首诗表面写秋风,实际却是在慨叹自己的际遇,抒发了诗人孤独和思乡的感情。‎ ‎10.(1)同“返”,返回 (2) 于是,就 (3) 正,正在 (4) 结构助词,的 ‎11.C 12. (1)就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于是找到了路。(2)(3)略 ‎13. 博学多识的圣人都会碰到不懂的问题,虚心向老马、老蚁学习,我们更要虚心学习知识。‎ ‎14.(1)粗犷、壮美;(2)有气势、有力量(每一点两分,答对其中任意一个词语,即得2分,意思对即可) ‎ ‎15.写江南的春风是为了与北方的春风进行对比,用江南春风的轻柔,衬托北方春风的壮美(说出对比衬托,得2分,揭示江南春风及北方春风的特点,各得1分) ‎ ‎16.写出例句得1分,从修辞运用的美、动词的准确、整句与散句的结合等角度任选一点分析,语言流畅,能阐述其语言特色得2分。仅写出例句不分析,不得分。 ‎ ‎17.不设统一答案,主要看语言表达。‎ ‎18.‎ 相同点 吃年夜饭、除夕守岁、穿新衣、拜年、压岁钱 不同点 浙江 吃饽饽(馒头、糕点等)、年夜饭、大锅菜 北京 吃饺子,新年逛厂甸(南城的火神庙)、白云观(西城外),放风筝 ‎(相同点,回答两点得1分,回答四点得2分;不同点,回答两点以上即可得1分,仅回答一点不得分)‎ ‎ 19. 除夕守岁 初一拜年 20.作者并不完全赞同传统的风俗习惯。(1分)例如,对“守岁”, 作者认为对“习于早睡的孩子时一种煎熬”。“可是寒风凛冽,吹得小脸儿通红,也就很不舒服。”对吃饽饽“我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胡乱吃两个,倒头便睡”。对拜年,作者“从心坎儿觉得窝囊”。(2分,举一个例子得1分,举两个例子即可)从以上的态度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厌恶过年这种传统陋习的。(1分,意思对即可) ‎ ‎21.写“兵变”是说明当时的国家并不安定。先有国后有家,有了国家和平安定,过年才能幸福快乐。 ‎ ‎22.相同点:都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2分)不同点:《本命年的回想》意在反映民间过年的传统习俗,在怀旧中获得“返老还童”之感,所以作者的叙述比较客观,饶有兴趣;而《过年》旨在表达作者对过年陋习的否定态度,文章是从“我”的这种态度出发来叙述过年的风俗人情的,体现了作者的移风易俗的改革思想。(两篇文章的特点各1分)‎ ‎23.建议以中考切入分。‎ 7‎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