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2015-2016八上数学第三次调研试卷(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淮安市2015-2016八上数学第三次调研试卷(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外国语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三次调研测试试题 细心答题,相信你能成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3.14、、﹣、、、0.2020020002这六个数中,无理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在以下绿色食品、回收、节能、节水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3.化简|2﹣|+=(  )‎ A.2 B. C.2﹣2 D.2﹣2‎ ‎4.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B.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它的顶角平分线 C.全等的两个图形一定成轴对称 D.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5.已知点A(a,2014)与点B(2015,b)关于x轴对称,则a+b的值为(  )‎ A.﹣1 B.‎1 ‎C.2 D.3‎ ‎6.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ABC的度数为(  )‎ A.90° B.60° C.45° D.30°‎ 第6题 第7题 ‎7.如图,已知AB=A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ADC的是(  )‎ A.CB=CD B.∠BAC=∠DAC C.∠BCA=∠DCA D.∠B=∠D=90°‎ ‎8.在直线y=x+上且到x轴或y轴距离为1的点有(  )个.‎ A.1 B.‎2 ‎C.3 D.4‎ ‎9.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AD=3,点E是BC边上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动点P从点A出发,沿路径A→D→C→E运动,则△APE的面积y与点P经过的路径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  )‎ 10‎ A. B. C. D.‎ ‎10.已知如图等腰△ABC,AB=AC,∠BAC=120°,AD⊥BC于点D,点P是BA延长线上一点,点O是线段AD上一点,OP=OC,下面的结论:①∠APO+∠DCO=30°;②△OPC是等边三角形;③AC=AO+AP;④S△ABC=S四边形AOCP.其中正确的有(  )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的算术平方根是      .‎ ‎12.全球七大洲的总面积约为148 480 ‎000km2,对这个数据精确到百万位可表示为    km2.‎ ‎1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80°,则它的底角是      °.‎ ‎14.将函数y=3x的图象向上平移2个单位,所得函数图象的解析式为      .‎ ‎15.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3和4,则斜边上的中线长为      .‎ ‎16.写出同时具备下列两个条件的一次函数关系式      (写出一个即可)‎ ‎(1)函数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 ‎(2)图象经过点(0,﹣2).‎ ‎17.如图,Rt△ABC中,AB=9,BC=6,∠B=90°,将△ABC折叠,使A点与BC的中点D重合,折痕为MN,则线段BN的长为      .‎ ‎18.如图,直线为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则当y<0时,则x      .‎ 10‎ 洪泽外国语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调查测试 八年级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填空题(24分)‎ ‎11、___________ 12、__________ 13、__________ 14、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 16、__________ 17、__________ 18、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9.(8分)计算 ‎(1) +|1﹣|﹣﹣(π﹣1)0 (2)﹣+.‎ ‎20.(8分)解方程 ‎(1)9x2﹣169=0; (2)(x﹣1)3+64=0.‎ ‎21.(6分)△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1,1),B(4,2),C(3,4).‎ ‎(1)请画出△ABC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A1B1C1;‎ ‎(2)在x轴上求作一点P,使△PAB的周长最小,请画出△PAB,并直接写出P的坐标.‎ ‎22.(8分)如图,在△ABC中,∠ACB=90°,AC=BC,延长AB至点D,使DB=AB,连接CD,以CD为直角边作等腰三角形CDE,其中∠DCE=90°,连接BE.‎ ‎(1)求证:△ACD≌△BCE;‎ ‎(2)若AC=1cm,则BE=      cm.‎ 10‎ ‎23.(8分)如图,一木杆原来垂直于地面,在离地某处断裂,木杆顶部落在离木杆底部‎5米处,已知木杆原长‎25米,求木杆断裂处离地面多少米?‎ ‎24.(8分)甲、乙两人沿相同的路线由A地到B地匀速前进,A,B两地间的路程为20千米,他们前进的路程为s(单位:千米),甲出发后的时间为t(单位:小时),甲、乙前进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速度是      千米/小时,乙比甲晚出发      小时;‎ ‎(2)分别求出甲、乙两人前进的路程s与甲出发后的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求甲经过多长时间被乙追上,此时两人距离B地还有多远?‎ 10‎ ‎25.(8分)已知直线y=﹣x+4与x轴和y轴分别交与B、A两点,另一直线经过点B和点D(11,6).‎ ‎(1)求A、B的坐标;‎ ‎(2)证明:△ABD是直角三角形;‎ ‎(3)在x轴上找点C,使△ACD是以AD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求出C点坐标.‎ ‎26.(12分)(1)如图(1),已知: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证明:DE=BD+CE.‎ ‎(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10‎ ‎(3)拓展与应用:如图(3),D、E是D、A、E三点所在直线m上的两动点(D、A、E三点互不重合),点F为∠BAC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CE,若∠BDA=∠AEC=∠BAC,试判断△DEF的形状.‎ ‎ ‎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A D B C C C A D 二、填空题(每题3分)‎ ‎11、 12、1.48 13、80或50 14、y=3x+2‎ ‎15、2.5 16、y=-x-2 17、4 18、x>4‎ 三、解答题 ‎19. ‎ ‎20. 4‎ ‎21. 解:(1)如图所示:(3分)‎ 10‎ ‎.‎ ‎(2)如图所示:(3分)‎ 作出点A的对称点,连接A'B,则A'B与x轴的交点即是点P的位置,点P(2,0).‎ ‎22.(1)证明:∵△C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CE=90°,‎ ‎∴CD=CE,‎ ‎∵∠ACB=90°,‎ ‎∴∠ACB=∠DCE,‎ ‎∴∠ACB+∠BCD=∠DCE+∠BCD,‎ ‎∴∠ACD=∠BCE,‎ 在△ACD和△BCE中,‎ ‎,‎ ‎∴△ACD≌△BCE(SAS);(4分)‎ ‎(2)若AC=BC=‎3cm,‎ ‎∴AB= cm,‎ ‎∵△ACD≌△BCE,‎ ‎∴AD=BE,‎ ‎∵DB=AB=cm,‎ ‎∴BE=2×cm=‎2cm.‎ 故答案为:2(4分)‎ 10‎ ‎23.(8分)‎ 解:设木杆断裂处离地面x米,由题意得 x2+52=(25﹣x)2,‎ 解得x=12.‎ 答:木杆断裂处离地面‎12米.‎ ‎24. 解:(1)甲的速度是:20÷4=5,‎ 乙比甲晚出发1小时;‎ 故答案为:5,1;(3分)‎ ‎(2)设甲的解析式为:s=mt,‎ 则20=‎4m,‎ ‎∴m=5,‎ ‎∴甲的解析式为:s=5t,‎ 设乙的解析式为s=kt+b(k≠0),‎ 则,‎ 解得,‎ ‎∴乙的解析式为s=20t﹣20;(3分)‎ ‎(3)解得,‎ ‎∴甲经过h被乙追上,此时两人距离B地还有km.(2分)‎ ‎ 25. 解:(1)对于直线解析式y=﹣x+4,‎ 令x=0,得到y=4,令y=0,得到x=3,‎ 则A(0,4),B(3,0);(3分)‎ ‎(2)过点D作DH⊥x轴于H,DG⊥y轴于G,‎ ‎∵D(11,6),A(0,4),‎ ‎∴DG=11,AG=2,‎ 由勾股定理得:AD==,‎ ‎∵AB2=42+32=25,BD2=82+62=100,‎ ‎∴AB2+BD2=AD2,‎ 则△ABD是直角三角形;(3分)‎ ‎(3)作AD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点C,连接AC,DC,此时AC=DC,‎ 设OC长为x,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x2+42=(11﹣x)2+62,‎ 解得:x=,‎ 则C(,0).(2分)‎ 10‎ ‎26. 证明:(1)∵BD⊥直线m,CE⊥直线m,‎ ‎∴∠BDA=∠CEA=90°,‎ ‎∵∠BAC=90°,‎ ‎∴∠BAD+∠CAE=90°,‎ ‎∵∠BAD+∠ABD=90°,‎ ‎∴∠CAE=∠ABD,‎ ‎∵在△ADB和△CEA中 ‎,‎ ‎∴△ADB≌△CEA(AAS),‎ ‎∴AE=BD,AD=CE,‎ ‎∴DE=AE+AD=BD+CE;(4分)‎ ‎(2)成立.‎ ‎∵∠BDA=∠BAC=α,‎ ‎∴∠DBA+∠BAD=∠BAD+∠CAE=180°﹣α,‎ ‎∴∠CAE=∠ABD,‎ ‎∵在△ADB和△CEA中 ‎,‎ ‎∴△ADB≌△CEA(AAS),‎ ‎∴AE=BD,AD=CE,‎ ‎∴DE=AE+AD=BD+CE;(4分)‎ ‎(3)△DEF是等边三角形.‎ 由(2)知,△ADB≌△CEA,‎ BD=AE,∠DBA=∠CAE,‎ ‎∵△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 ‎∴∠ABF=∠CAF=60°,‎ ‎∴∠DBA+∠ABF=∠CAE+∠CAF,‎ ‎∴∠DBF=∠FAE,‎ ‎∵BF=AF 在△DBF和△EAF中 10‎ ‎,‎ ‎∴△DBF≌△EAF(SAS),‎ ‎∴DF=EF,∠BFD=∠AFE,‎ ‎∴∠DFE=∠DFA+∠AFE=∠DFA+∠BFD=60°,‎ ‎∴△DEF为等边三角形.(4分)‎ ‎ ‎ 10‎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