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2016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枣庄市2016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三历史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64分)‎ ‎1.形成于秦代的以避君讳为核心的避讳制度,至唐宋而臻于完备,至清代达到了极点。这一过程本质上体现了 ‎ ‎ A.礼乐制度日益完备 B.社会风尚的不断进步 ‎ C.儒家思想地位巩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2. 某学者说:“自秦王朝以后,平民的流动性日益扩展到政府结构,平民社会成了中国社会的主流。”这表明 ‎ ‎ A.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B.官吏监察日益严密 ‎ C.贵族政治完全消失 D.行政效率逐渐提高 ‎3.古罗马法律裁判官曾宣告:“对于任何以违反善良风俗进行聚众侮辱的人或者其所为之事导致违反善良风俗的侮辱,我给予一个针对他的诉权。”这表明罗马法 A.注重法律程序 B.追求公平正义 C.保护公民人格权 D.已经十分完善 ‎4.“(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以和平方式结束了英国的君主统治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平等 D.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得以正式确立 ‎5.《(1898年)新政始基》中说,此战实际上是分界线,“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材料中的“战”‎ A.是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 B.拓展了列强的侵华途径 C.使清廷沦为洋人的傀儡 D.民主共和意识成为主流 ‎6.1925年5月,《民国日报》报道说:“国民党白改组以来,主张日益鲜明;国民……挺身加入者,已达百万以上。”此报道说明 A.国民党已经成为人民的政党 B.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C.国民大革命得到了广泛拥护 D.国民党已成为国内第一大党 ‎7.某份报纸在发刊词中宣布自己的任务是:“发挥中央政府对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积极领导作用……组织大规模的革命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这份报纸应该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华民报》 B.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中华》‎ C.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华日报》 D.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日报》‎ ‎8.136年11月,蒋介石非法逮捕救国会七位领导人,李宗仁、白崇禧发出紧急营救电,赞扬“七君子”系爱国热情之表现,要求政府“对于爱国运动似不应压迫”。这反映出 A.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的斗争激烈 B.蒋介石已经遭到社会各阶层反对 C.抗日救亡已成为当时的时代潮流 D.李宗仁等主张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9.下面是新中国历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示意图。此图表明新中国 8‎ ‎ A.政协制度形成经历了长期的过程 B.爱国统一战线力量逐步发展壮大 ‎ C.联合一切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已经较为完善 ‎10.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苏联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提出了“和平演变”战略。这表明美苏 A.全面“冷战”的局面正式形成 B.双方用“冷战”代替了直接对抗 C.“冷战”的方式有了新的扩展 D.“和平”政策取代了“冷战”政策 ‎11.新华社2010年1月13日报道,中国驻海地维和部队在此次地震中有8人被埋,10多人失踪。面对重大牺牲,中国表示将继续参与海地的维和活动。此材料表明新时期中国外交 A.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C.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 ‎12.“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带之为“朝奉”。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 A.徽商的谦虚 B.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的道路 C.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D.徽商的虚伪 ‎13.“随着一股股黄金热的到来,英国殖民者考虑建立海外殖民地,并在殖民地上生产在国内无法生产的东西。”英国的这一历史活动事实上 A.以掠夺黄金作为其根本目的 B.加快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 D.说明英国工业水平先进 ‎14.1883年,《字林沪报》报道:“凡开矿公司如长乐、鹤峰、池州、金州、荆门、承德、徐州等处,一经禀准招商集股,无不争先恐后,数十万巨款,一旦可齐。”这报道反映了 ‎ ‎ A.近代企业分布日益合理 B.近代企业规模逐渐扩大 ‎ C.兴办实业热潮迅速掀起 D.近代企业竞争渐趋激烈 15. ‎“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上述材料反映了 ‎ ‎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 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D.中国共产党成立带来的社会变化 ‎16.“这无疑是工人国家向世界资产阶级缴纳的贡税。”但只要有助于恢复发展经济,改善工农的生活,巩固苏维埃政权,就不应该因为给了资本家几亿公斤石油而惋惜不已。这种做法 A.延缓了苏俄社会经济的恢复 B.使苏俄利用货币手段恢复了经济 ‎ C.为赢得战争胜利提供了物资保障 D.使苏俄偏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17.赫鲁晓夫在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主要有:承包到队的综合机械化生产队:承包到组的机械化小组;承包到家的农机手家庭承包。这一措施 A.改变了原有经济结构 B.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8‎ ‎ C.废除了斯大林模式 D.为中国的农村改革提供模式 ‎18.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评论到,20世纪“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下列说法能证明其结论的是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 B.二战后,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C.二战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D.70 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国家干预 ‎19.在上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出现了以“里根革命”等为代表的“新保守主义”。在这次调整的措施中应包括 A.取消国有制经济 B.削减公共开支 C.加强政府干预 D.发展“新经济”‎ ‎20.1952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在未来要把私营工商业经济挂在共产党的火车头上,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符合这一设想的措施是 A.组织互助组 B.进行公私合营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反右倾运动 ‎21.中共中央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明年一方面必须努力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另一方面必须尽力压缩城市购买力,争取社会购买力同商品供应保持平衡,使我们逐步掌握主动。”此举表明中央力图 ‎ A.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B.调整国民经济C.确立公有制主体地位 D.深化经济改革 ‎22.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该规定出台背景的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推动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 C.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 ‎23.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成功在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 A.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D.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24.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上半期整体世界已经形成,但全球化属于自发阶段。“二战”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出现,全球化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A.“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联系密切 C.大国之间关系由战时对抗走向战后合作 D.经济合作的体系化建设出现了突破 ‎25.世界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如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竞争政策和环境等,都是最先出现在区域协议之中,而后才被引入WT0多边贸易谈判。这表明 A.区域化成为全球经济的动力 B.区域化推动了全球化 C.WT0与区域经济集团目标一致 D.全球化离不开区域化 ‎26.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 A.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 B.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 C.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D.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 8‎ ‎27.某学者认为“皇帝居于社会的权力宝塔顶端,没有人或制度能够制约他,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但□□□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使两千年的中国社会得以保持相对有序的环境。” □□□中的字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孟子 D.老子 ‎28.有学者认为,“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长期被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儒法合一、外儒内法 B.儒家不再强调民本思想 C.新儒学吸收了法家思想 D.法家思想专制原则的胜利 ‎29.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派地位的变化取决于 A、儒家思想的自我更新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 C、思想大一统的趋势 D、手工业和商业的日益繁荣 ‎30.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31.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说明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 A.根植于高度繁荣的农耕经济       B.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本质上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      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32.有学者谈到,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传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在此背景下,终于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这部作品应该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天下郡国利病书》‎ 第Ⅱ卷(共36分)‎ ‎33.(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唐长安城由外郭城、宫城、皇城3部分构成。外郭城是一般群众与官僚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南面是皇城,为中央衙署所在地。宫城居全城北部正中,为宫殿区,是皇帝及后宫人员的住处。城内百业兴旺。北宋东京城基本上继承了隋唐以来的传统,有三重城垣围护,外城为商业区和居民区;内城坐落在外城的中央,亦为商业与居民区,皇城在内城的中央稍偏西北。在城市发展上,东京城最重要的变化,是坊市制度的崩溃,随着东京商业贸易的迅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商业活动已不限于东、西两(市),而且三鼓以前的夜市已经合法,市制开始崩溃。——宁欣《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城墙》 ‎ 材料二 英国的城镇化坚持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公共干预政策。英国在城市化初期,由于人口和产业活动的迅速集聚而城市缺少必要的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致命疾病的流行。自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颁布的《住宅与规划法》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标志着规划成为重要的政府管理职能和引导城镇化进程的公开政策。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由伦敦政府购土地作为“绿化隔离带”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 ——周天勇《中国向何处去》 ‎ 8‎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l957年5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从l949年的98个增加到l40个;另外中西部也兴起了一系列工业城市,如郑州、包头、兰州、西安、成都等。 ‎ ‎——宁克平《城市和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唐朝长安与北宋东京布局上的共同特点。并分析北宋东京坊市制度崩溃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初期存在的主要问题(6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6分)‎ ‎34.(18分)某校学习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新式学校”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材料 年份 学校数(所)‎ 学生数(人)‎ 光绪三十三年(1907)‎ ‎37888‎ ‎1024988‎ 光绪三十四年(1908)‎ ‎47795‎ ‎1300739‎ 宣统元年(1909)‎ ‎59177‎ ‎1639641‎ 民国元年(1912)‎ ‎87272‎ ‎2933387‎ 民国二年(1913)‎ ‎108448‎ ‎3643206‎ 民国三年(1914)‎ ‎122286‎ ‎4075338‎ 民国四年(1915)‎ ‎129739‎ ‎4292251‎ 甲:摘自《中华民国文化史》,据清末学部与民国初年教育部统计资料,全国新式学校发展状况绘制下表:‎ ‎ ‎ 乙:文凭的变迁折射出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历史变迁。下面收集的两张毕业证照(旧纸片上的中国生活图景:百年证照)都是宣统三年(1911年),左面的是“山东省登州府黄县中区公立两等小学堂”的,右面的是“吉林法政学堂”的,其中吉林法政学堂毕业证上信息中,包括了毕业生的身世上溯到了曾祖一辈,也包括了毕业考试学科:人伦道德、刑法、历史、地理、日文、西洋文等。最终成绩是毕业考试、平时测试以及考勤等各方面的综合结果。‎ 8‎ ‎ ‎ 丙:20世纪初中国的两年学制:‎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是中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规定了立学宗旨:“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1911年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公布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民国教育方针。‎ ‎ 结论:‎ 8‎ ‎①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教育新旧交替、中西合璧,保守和进步共存。‎ ‎②教育发展是社会发展进步中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在不断否定中进步。‎ (1) 材料甲、乙各属于哪类史料?研究该课题时,如何合理使用?(6分)‎ ‎(2)据材料乙,联系相关史实概括指出学习小组得出结论①的依据。(6分)‎ ‎(3)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 ② 加以阐述。(6分)‎ 历史参考答案 ‎1-5DACBB 6-10CBCBC 11-15ACBBC 16-20BBCBB 21-25BDADB 26-30BBDBC ‎ 31C 32B ‎33【答案】(1)共同特点:都是三重结构;都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和一定的等级观念。原因:商业贸易的迅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政府的允许。(8分)‎ ‎(2)特点:注重规划,加强政府干预;注重立法。问题:城市化进程过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严重,导致疾病流行。(8分)‎ ‎(3)成就: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数量增多;城市的空间布局有所调整;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原因:①“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或一五计划的完成)②三大改造的推进和完成,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③国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布局的调整。(9分)‎ ‎34【答案】每个角度6分,角度、史实、说明各2分。‎ 示例:‎ 角度一:日本侵略。从卢沟桥事变开始,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等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说明此活动的意义可以让国人牢记国耻,振兴中华,启迪世人尊重人权、尊重人的生命,实现和平发展是全人类的价值追求;‎ 角度二:民族团结。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说明举办此活动的意义可以启迪国人认识中华民族团结是民族独立和国家振兴的根本保证;‎ 角度三:国际合作。美、英、中等国家签订《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说明此活动的意义在于加强国家对话、协商、合作是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的基本途径;‎ 角度四:否定历史。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歪曲历史事实、妄称“侵略定义未定论”、推动修改《和平宪法》。说明此活动的意义在于告诫世人警惕日本右翼势力对世界和平的威胁,避免悲剧重演。‎ ‎34.(1)材料甲属于二手史料、文献史料,材料乙属于一手史料、实物史料;‎ 材料甲较好地从整体上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的新式学校发展的状况,使用时需注意从1907年到1915年政局动荡、政权更替频繁,会影响数据的准确统计;材料乙直接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的新式学校的情况,比较可信,但它只是很小的一个碎片,并不能展示历史的全貌。使用时应将二者结合使用。‎ 8‎ ‎(2)一方面,学校的教育包括传统的教育习俗:毕业生的身世居然上溯到了曾祖一辈体现传统教育光宗耀祖的习俗、学习内容包括传统的教育内容“人伦道德”,另一方面,新式学堂受西方影响,带有近代教育理念:从学堂类型上看,有小学堂、专科学堂,;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课程中安排有日文,西洋文等;毕业生的最终成绩是毕业考试、平时测试以及考勤等各方面的综合结果。‎ ‎(3)“各因素综合作用”:政治的推动,晚清政府、民国政府的教育改革;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近代工业尤其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西学东渐,思想的解放;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的影响。‎ ‎“在不断否定中进步”: 癸卯学制了晚清教育的指导方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改变了过去以经学为主的教学内容;主要培养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 ‎“壬子癸丑学制” 完全否定了清末“忠孝”、“尊孔”的封建教育宗旨,体现了资产阶级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8‎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