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滨海县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检测试卷(带解析新人教)
加入VIP免费下载

395.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4年滨海县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检测试卷(带解析新人教)》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年滨海县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检测试卷(带解析新人教)‎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2分,共30分.)‎ ‎1.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 A.‎ 钢铁生锈 B.‎ 电解水 C.‎ 天然气燃烧 D.‎ 海水晒盐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A、有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 ‎ ‎2.(2分)(2012•塘沽区一模)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等.以下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 ‎ A.‎ 天然气 B.‎ 石油 C.‎ 酒精 D.‎ 煤 考点:‎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根据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和种类判断,化石燃料主要有三种:煤、石油、天然气.‎ 解答:‎ 解: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是由古代生物遗体经若干年漫长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而酒精不属于化石燃料.‎ 故选C.‎ 点评:‎ 能源、信息、材料、环境是当今世界四大首要问题,在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的今天,它既是社会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特别是氢能的分类、优点、制取方法、方案评价、技术困难和前景等.‎ ‎ ‎ ‎3.(2分)若在试管中加入2﹣3毫升液体再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②在试管中加入2﹣3毫升液体 ‎③用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④将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在原处.‎ ‎ ‎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④①‎ C.‎ ‎②④③①‎ D.‎ ‎④③②①‎ 考点:‎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药品的取用..‎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先取适量液体,然后然后盖好试剂瓶,并放回原处;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中上部,点燃酒精灯加热,加热时要先预热.‎ 解答:‎ 解:若在试管中加入2﹣3毫升液体再加热,应先在试管中加入2﹣3毫升液体;再将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在原处;再用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最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注意加热前要先预热.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②④③①.‎ 故选C.‎ 点评:‎ 本题是对基本实验操作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这一操作的考查,侧重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操作能力.‎ ‎ ‎ ‎4.(2分)以下对O2、CO2、SO2、H2O2四种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 都含有氧分子 B.‎ 都是氧化物 C.‎ 都含有氧元素 D.‎ 都含有2个氧原子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为氧气或空气,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 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C、根据O2、CO2、SO2、MnO2四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O2、CO2、SO2、MnO2四种物质的分子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CO2、SO2、MnO2分别是由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硫分子、二氧化锰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O2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O2、CO2、SO2、MnO2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知,四种物质中均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O2、CO2、SO2、MnO2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知,它们的一个分子中均含有2个氧原子,而不是四种物质中都含有2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5.(2分)利用洗涤灵可以洗去餐具上的油污,这其中洗涤灵起到的作用是(  )‎ ‎ ‎ A.‎ 做乳化剂 B.‎ 作溶剂 C.‎ 作催化剂 D.‎ 做溶质 考点:‎ 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解释其去除油污的原理;能将油污以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的现象叫乳化作用.‎ 解答:‎ 解: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油污与水形成相对稳定的乳浊液而洗去油污,所以洗涤灵起到的作用是做乳化剂.‎ 故选A.‎ 点评:‎ 去油污有三种方式,一是运用溶解原理,二是运用乳化作用,三是通过化学反应把不溶性的固体变成可溶性的固体,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区分.‎ ‎ ‎ ‎6.(2分)下列物质中,含碳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 ‎ A.‎ CO B.‎ CH4‎ C.‎ C2H2‎ D.‎ CO2‎ 考点:‎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可将各化学式进行变形,将碳原子个数均变为1个,变形后每个分子中均只含一个碳原子,与碳原子结合的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越小,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将各化学式进行变形,将碳原子个数均变为1个,则变形后的化学式分别是CO、CH4、CH、CO2;变形后各选项中每个分子中均只含一个碳原子,与碳原子结合的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越小,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A、B、C、D选项的分子中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别为16、4、1、32;则C2H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7.(2分)下列实验中,现象和反应不一致的是(  )‎ ‎ ‎ A.‎ 蜡烛燃烧 B.‎ 硫在氧气中燃烧 ‎ ‎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 镁条燃烧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根据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D、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解答:‎ 解: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黄白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现象与反应相符,所以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蓝紫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图中现象是发光但无火焰,所以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现象与反应相符,所以正确.‎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现象与反应相符,所以正确.‎ 故选B.‎ 点评:‎ 实验现象的描述是化学实验考查的重点和热点,要注意反应条件,要能区分叙述产物与描述现象的不同,“烟”与“雾”,“光”与“火焰”的不同,白色与无色的不同等.‎ ‎ ‎ ‎8.(2分)铁钉在下列情况中,最容易生锈的是(  )‎ ‎ ‎ A.‎ 在干燥的空气中 B.‎ 在潮湿的空气中 ‎ ‎ C.‎ 浸没在煮沸过的蒸馏水中 D.‎ 浸没在植物油中 考点:‎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在干燥的空气中,铁不易能与氧气、水分同时接触,不易生锈,故选项错误.‎ B、在潮湿的空气中,铁能与氧气、水分同时接触,容易生锈,故选项正确.‎ C、浸没在煮沸过的蒸馏水中,铁不易能与氧气、水分同时接触,不易生锈,故选项错误.‎ D、浸没在植物油中,铁不易能与氧气、水分同时接触,不易生锈,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铁生锈的条件(与氧气、水同时接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9.(2分)关于甲乙丙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甲是原子,乙丙是阴离子 ‎ ‎ B.‎ 甲乙丙都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 ‎ C.‎ 甲乙丙属于同一种元素 ‎ ‎ D.‎ 甲是稀有气体元素,乙丙是非金属元素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阳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阴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据此解答的.‎ 解答:‎ 解:A、甲是原子,乙、丙都是阳离子,故A错误;‎ B、甲、乙、丙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都是稳定结构,故B正确;‎ C、这三种微粒的核内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种元素,故C错误;‎ D、乙是金属元素,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微粒结构示意图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10.(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 ‎ A.‎ 米粥 B.‎ 白酒 C.‎ 牛奶 D.‎ 蒸馏水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 解:A、米粥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A错;‎ B、白酒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正确;‎ C、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C错;‎ D、蒸馏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溶液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B.‎ 点评:‎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 ‎ ‎11.(2分)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燃料丙.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 A.‎ 乙是氧化物 ‎ ‎ B.‎ 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2:1:1‎ ‎ ‎ C.‎ 甲的化学式为C2H4‎ ‎ ‎ D.‎ 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由三种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判断分子构成,根据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O、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利用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完成对所得结论的评价.‎ 解答:‎ 解:A、根据乙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H2O;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是氧化物,故结论A正确;‎ B、根据三种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用甲和乙反应制备丙的化学方程式为C2H4+H2O═C2H6O,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1:1;故结论B不正确;‎ C、根据甲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故结论C正确;‎ D、根据丙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则该物质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2:3:8;故结论D正确;‎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由分子微观示意图确定分子构成,利用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考查知识运用能力.‎ ‎ ‎ ‎12.(2分)一杯混有泥沙的天然水,使它净化变成可以饮用的自来水,操作有: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正确的方法和顺序应为(  )‎ ‎ ‎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②①④‎ D.‎ ‎①③④‎ 考点:‎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净水方法的理解,解答时要明确每一步骤的作用.加明矾吸附只是把小颗粒泥尘聚集成大的,有利沉降,不同于活性炭吸附,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得到蒸馏水比生活用水纯净得多,成本高.‎ 解答:‎ 解:①过滤能除去水中不溶性的固体;‎ ‎②加明矾吸附是把水中小颗粒泥尘聚集成大的,以利于沉降;‎ ‎③蒸馏可得蒸馏水,比生活用水成本高,要得到可饮用的自来水,不需蒸馏;‎ ‎④消毒杀菌,这是必须的,饮用水必须达到生化标准;‎ 净化水的顺序一般是由低到高顺序排列,故其正确的顺序为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①过滤→④消毒杀菌.‎ 故选C.‎ 点评:‎ 本题较为简单,明确净水措施的作用、净化程度以及成本高低,多步骤净水要注意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净水过程中要先简单后复杂,先除大后除小,先除不溶性杂质,后除可溶性杂质,每一步都要减轻下一步的净化压力的原则分析解答.‎ ‎ ‎ ‎13.(2分)将等质量的锌、铁两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结论中,正确的选项是(  )‎ ‎①x、y分别为铁、锌 ②x、y分别为锌、铁 ‎③两份盐酸均完全反应 ④锌和铁均完全反应.‎ ‎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中,锌排在铁的前面,因此锌反应的比铁快.锌排在铁的前面,因此锌反应的比铁快,x、y分别为锌、铁,①错误,②正确;根据题目的信息可知:因为等质量的锌、铁两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生成H2的质量相等,因为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用的盐酸一样多,所以盐酸一定完全反应,因此③正确;金属锌和铁可能都有剩余,也可能锌恰好完全反应,铁有剩余,因此④不正确.‎ 解答:‎ 解:锌排在铁的前面,因此锌反应的比铁快,x、y分别为锌、铁,①错误,②‎ 正确;根据题目的信息可知:因为等质量的锌、铁两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生成H2的质量相等,因为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用的盐酸一样多,所以盐酸一定完全反应,因此③正确;金属锌和铁可能都有剩余,也可能锌恰好完全反应,铁有剩余,因此④不正确.故答案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是近几年来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本题型考查实验设计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实验设计题的评价能力,希望同学们认真把握.‎ ‎ ‎ ‎14.(2分)下列鉴别物质的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 鉴别物质 实验方法 A.过氧化氢和蒸馏水 分别加入MnO2,看是否有气泡 B.碳酸钙和碳酸钠 分别加入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 C.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D.活性炭和氧化铜 分别投入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 ‎ A.‎ 过氧化氢和蒸馏水 B.‎ 碳酸钙和碳酸钠 ‎ ‎ C.‎ 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 D.‎ 活性炭和氧化铜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盐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过氧化氢和蒸馏水中,分别加入MnO2,有气泡冒出的是过氧化氢,无变化的是水;碳酸钙和碳酸钠,分别加入稀盐酸,都有气泡冒出,无法鉴别;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无变化的是空气;活性炭和氧化铜,分别投入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红棕色消失的是活性炭,无变化的是氧化铜.‎ 解答:‎ 解:A、过氧化氢和蒸馏水中,分别加入MnO2,有气泡冒出的是过氧化氢,无变化的是水;故选项正确;‎ B、碳酸钙和碳酸钠,分别加入稀盐酸,都有气泡冒出,无法鉴别,实验方法错误;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无变化的是空气;故选项正确;‎ D、活性炭和氧化铜,分别投入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红棕色消失的是活性炭,无变化的是氧化铜;故选项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考点属于物质的鉴别,是中考的重点,本题利用文字描述设计出相应的实验步骤,分步骤进行分离,同学们只要认真分析,根据条件综合把握,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 ‎ ‎15.(2分)(2010•金山区一模)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A ‎ B C D 反应前质量/g ‎4‎ ‎6‎ ‎111‎ ‎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5‎ ‎0‎ ‎84‎ 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 ‎ A.‎ 该反应的反应物为A和C ‎ ‎ B.‎ 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 C.‎ 反应后,生成D的质量为84g ‎ ‎ D.‎ 反应后,待测A的质量为26g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可判断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物质A、B、D反应后质量增大,为反应的生成物;物质C反应后质量减小为0,为反应的反应物;该反应可表示为:C→A+B+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计算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4g+6g+111g+4g)﹣(15g+84g)=26g.‎ 解答:‎ 解:A、根据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物质A、B、D反应后质量增大,为反应的生成物;物质C反应后质量减小,为反应的反应物;该反应可表示为C→A+B+D,故此选项错误.‎ B、化合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而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故此选项错误.‎ C、D反应后的84g物质中含有原来的4个D;故实际生成的D的质量是80g,故此选项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计算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4g+6g+111g+4g)﹣(15g+84g)=26g,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判断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增大的物质为反应的生成物、质量减小的物质为反应的反应.‎ ‎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共40分.)‎ ‎16.(13分)请根据要求填空:‎ ‎(1)用化学用语填写下列空白:‎ ‎①2个氮分子 2N2 ;‎ ‎②3个铁离子 3Fe3+ ;‎ ‎③2个氢氧根离子 2OH﹣ ;‎ ‎④铝原子结构示意图  ; ‎ ‎⑤+2价的钙元素  .‎ ‎(2)在家中使用天然气时,为安全起见,应在厨房安装天然气泄漏报警器.报警器安装的正确位置应选择右图中的 A .如果报警器显示漏气,下列应急措施可行的有 ①② (填序号).‎ ‎①关闭气源阀门 ②打开门窗 ③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3)了解灭火剂,才能正确选择和使用灭火器.1211灭火剂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CF2ClBr,这类灭火剂的命名方法是按碳、氟(F)、氯、溴(Br)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排列的(0表示该灭火剂的组成中不含此元素),推测1301灭火剂的化学式为 CF3Br .‎ 镁条着火不能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剂来灭火,只能用砂土扑盖,因为在高温下,两者会反应生成碳和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CO22MgO+C .‎ ‎(4)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a>b>c (填写物质序号).‎ ‎②在 t1 温度时,a物质和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③t1℃时,在100克c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5克水,为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需加c物质 5 克.‎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防范爆炸的措施..‎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化学与生活.‎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1)2个氮分子可表示为2N2;3个铁离子可表示为3Fe3+;2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2OH﹣;铝原子结构示意图;+2价的钙元素可表示为 ;‎ ‎(2)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报警器应该安装在厨房的上方.故填:A.‎ 如果天然气泄露,应该关闭气源阀门,打开门窗;不能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故填:‎ ‎①②.‎ ‎(3)灭火剂的命名方法是按碳、氟(F)、氯、溴(Br)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排列的,数字就是该元素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零说明没有该元素.所以1221灭火剂的化学式为C2F2Br,‎ 镁和二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和碳,故答案为:CO2+2Mg2MgO+C;‎ ‎(4)①由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a>b>c;‎ ‎②由a、c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a、c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与一点,a、c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在t1℃时,a物质和c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③由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c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20g.所以,在t2℃时,20g c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不断搅拌,只能溶解20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25g水中只能溶解5gc物质.‎ 故答案为:(1)2N2 3Fe3+ 2OH﹣     ‎ ‎(2)A  ①②‎ ‎(3)CF3Br 2Mg+CO22MgO+C (条件用点燃也给分)‎ ‎(4)①a>b>c ②t1   ③5克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 ‎ ‎17.(8分)请根据以下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1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酒精灯  ② 铁架台 .‎ ‎(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收集氧气可选用C装置或 E 装置,若选用C装置收集较纯净氧气的适宜时间是 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 ‎(3)下列是有关二氧化碳制取的相关问题:‎ ‎①如果用如图2中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不熄灭的可能原因是: 装置漏气 .‎ ‎②根据图2,B中气球浮起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此题;‎ ‎(2)据A装置的特点,反应为固体加热型,可用高锰酸钾加热的方法,因氧气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选择收集装置,开始收集的时间影响氧气的纯度;‎ ‎(3)①若火焰不熄灭,则二氧化碳的量不够,则利用装置可能漏气的原因来分析解答;‎ ‎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解答:‎ 解:(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此题.答案为:①酒精灯,②铁架台;‎ ‎(2)据A装置的特点,反应为固体加热型,可用高锰酸钾加热的方法,反应的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因氧气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故收集氧气可选用C装置或E,若选用C装置收集较纯净氧气的适宜时间是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过早则收集的氧气可能不纯;‎ ‎(3)①如果用如图2中A 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不熄灭的可能原因是装置漏气;‎ ‎②根据图2,B中气球浮起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故答案为:(1)酒精灯,铁架台;‎ ‎(2)2KMnO4K2MnO4+MnO2+O2↑,E,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3)①装置漏气; ②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气体制取装置的掌握,明确反应原理与选择装置的关系,明确物质的性质在实验中意外问题的分析中的应用.‎ ‎ ‎ ‎18.(13分)已知某种铸造钢轨的金属粉末原料中可能含有铁、锰、铜三种金属中的两种或三种,化学小组的同学对该粉末进行探究.‎ ‎(1)提出猜想:‎ 猜想一:该粉末由铜、锰组成; 猜想二:该粉末由铁、锰组成;‎ 猜想三:该粉末由铁、锰、铜组成; 猜想四:该粉末由 铁和铜 组成.‎ ‎(2)查阅资料:金属锰不能被磁铁所吸引,锰和FeSO4溶液可以发生置换反应,Mn元素在生成物中显+2价,生成物的溶液为浅粉色.‎ ‎(3)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证明粉末中是否含有铜 取一个小烧杯,加入适量的粉末,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 稀盐酸或稀硫酸 .‎ 有少量红色粉末不能溶解.‎ ‎②证明粉末中是否含有锰 ‎ 取5.5克粉末放入烧杯,再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完全后过滤、干燥,称量固体为5.52克.‎ ‎ 浅绿色溶液变为浅粉色. ‎ ‎③证明粉末中是否含有铁 另取5.5克粉末, 用磁铁充分吸引 (用物理方法),称量剩余金属粉末为1.12克.‎ ‎ 有大量黑色粉末被磁铁吸引. ‎ ‎(4)初步结论:猜想 三 成立;实验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Mn+2HCl═MnCl2+H2↑(硫酸也给分) .‎ ‎(5)数据处理:试计算粉末原料中任意一种金属所占的质量分数(用金属名称和百分数表示,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铁 79.6% .‎ 考点:‎ 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提出猜想】根据三种金属的组合对照已有的猜想可知进行分析;‎ ‎【进行实验】锰和铁会与酸反应,铜不会与酸反应,锰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铁可与磁铁吸引进行分析;‎ 初步结论:根据从铜铁锰进行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解答:‎ 解:【提出猜想】从三种金属的组合对照已有的猜想可知,缺少铁和铜的组合,故答案为:铁和铜;‎ ‎【进行实验】铁和锰都能与酸反应,而铜不与酸反应,有红色粉末不溶解,说明物质中有铜.取5.5克粉末放入烧杯,再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完全后过滤、干燥,称量固体为5.52克.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增加了,只有锰能置换出硫酸亚铁中的铁,故粉末中一定有锰,看到的现象为浅绿色溶液变为浅粉色.铁能被磁铁吸引,取5.5克粉末,用磁铁充分吸引,称量剩余金属粉末为1.12克.说明物质中含有铁.‎ ‎(4‎ ‎)初步结论:由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物质中含有锰、铁、铜三种物质,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Mn+2HCl═MnCl2+H2↑‎ ‎(5)根据数据,总物质质量为:5.5g,其中铁粉5.5g﹣1.12g=4.38g,所以铁的质量分数=×100%=79.6%.设粉末中Mn的质量为x,则 Mn+FeCl2=Fe+MnCl2△m ‎55 56 1‎ x 5.52g﹣5.5g=0.02g 解得x=1.1g 所以锰的质量分数=×100%=20%,铜的质量分数=1﹣79.6%=20%=0.4%‎ 故答案为:‎ 猜想四:铁和铜.‎ ‎(3)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稀盐酸或稀硫酸.‎ 锰 ‎ 浅绿色溶液变为浅粉色.‎ ‎,用磁铁充分吸引 有大量黑色粉末被磁铁吸引.‎ ‎(4)三 Fe+2HCl═FeCl2+H2↑ Mn+2HCl═MnCl2+H2↑(硫酸也给分).‎ ‎(5)铁 79.6%.‎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的反应原理,然后结合题中所给的知识和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 ‎ ‎19.(6分)(2013•松江区一模)在研究某大理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的活动中,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求 (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烧杯内质量的减少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再除以样品的质量即可.‎ 解答:‎ 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CO2的质量的为(12.5g+50g)﹣58.1g=4.4g ‎ ‎(2)设: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4g ‎,x=10g 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0% ‎ 答: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 故答案为:(1)4.4g;(2)80%.‎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烧杯内质量的减少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再计算碳酸钙的质量即可.‎ ‎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