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38中2015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带解析鲁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0557.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济南38中2015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带解析鲁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济南38中2015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带解析鲁教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现象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 ‎ A.‎ 樟脑挥发 B.‎ 轮胎爆炸 C.‎ 高炉炼铁 D.‎ 石蜡熔化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樟脑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轮胎爆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高炉炼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 ‎2.(2分)全国两会期间,环保问题成为年度热议的焦点,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环保”的理念是(  )‎ ‎ ‎ A.‎ 生活中纸张双面使用 ‎ ‎ B.‎ 绿色出行,骑行自行车上学 ‎ ‎ C.‎ 减少或不适用一次性木筷 ‎ ‎ D.‎ 为了促进工业发展,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考点:‎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低碳环保”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产、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生活中纸张双面使用,能节约造纸所用的木材,减少树木的砍伐,增强二氧化碳的消耗,故选项符合“低碳环保”理念.‎ B、绿色出行,骑行自行车上学,能减少燃油、燃气等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环保”理念.‎ C、减少或不适用一次性木筷,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故选项符合“低碳环保”理念.‎ D、为了促进工业发展,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 故选:D.‎ 点评:‎ 低碳生活、节能减排是社会的热点,也是中考热点之一,增强环保意识、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3.(2分)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微粒中,最易得到电子的是(  )‎ ‎ ‎ A.‎ B.‎ C.‎ D.‎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正确.‎ B、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为稳定结构,不易得电子也不易失电子,故选项错误.‎ C、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错误.‎ D、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为稳定结构,不易得电子也不易失电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 ‎ ‎4.(2分)(2011•济南)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中,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 ‎ ‎ A.‎ 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 ‎ ‎ B.‎ 直接把鼻孔凑到试剂瓶口闻浓盐酸气味 ‎ ‎ C.‎ 用手拿着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 ‎ D.‎ 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考点:‎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酒精灯的点燃方法考虑;‎ B、根据闻气体的方法考虑;‎ C、给试管内物质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 D、根据可燃性气体的注意事项考虑.‎ 解答:‎ 解:A、点燃酒精灯不能用酒精灯引燃,要用火柴点燃,故A错;‎ B、要用手扇着闻,故B错;‎ C、用试管夹夹着试管加热,不能用手拿,故C错;‎ D、点燃氢气和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故要先验纯再点燃.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要熟记常见操作的注意事项,否则会由于错误操作引起危险.‎ ‎ ‎ ‎5.(2分)(2009•六合区一模)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 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 ‎ B.‎ 稀盐酸中盐酸是溶质,水是溶剂 ‎ ‎ C.‎ 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外界因素只有压强 ‎ ‎ D.‎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分析:‎ ‎(1)要想说明溶液是否饱和,必须在温度、溶剂的量一定的条件下 ‎(2)被溶解的物质是溶质,能溶解溶质的物质是溶剂 ‎(3)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外界因素有压强和温度 ‎(4)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 解:同种溶质的溶液,若温度一定,溶剂的量一定的情况下,其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多;‎ 稀盐酸是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的;‎ 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压强的影响;‎ 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故选D 点评:‎ 同种溶质的溶液,若温度一定,溶剂的量一定的情况下,其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多;‎ ‎ ‎ ‎6.(2分)如图所示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 ‎ A.‎ 倾倒液体 B.‎ 给固体加热 ‎ ‎ C.‎ 给液体加热 D.‎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称量器-托盘天平;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从取用液体药品时的注意事项去分析;‎ B、从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稍稍向下倾斜去分析;‎ C、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方法去分析;‎ D、从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由于氢氧化钠是有腐蚀性且易潮解的药品,应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去分析.‎ 解答:‎ 解:A、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①瓶塞倒放,②标签对准手心,③瓶口紧挨试管口,④倒完液体后立即盖紧瓶塞,并把试剂瓶放回原处;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故错误;‎ B、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稍稍向下倾斜,这是因为,在加热的过程中药品中含有的湿存水就会以水蒸气的形式,流向试管口,当它遇到温度较低的试管口时,又会冷凝成水珠,如果试管口向上,这时水就会倒流到温度很高的试管底部,从而导致试管底部因骤冷而炸裂;图中试管口向上;故错误;‎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②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③试管与桌面呈45°角;④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⑤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无错误;故正确;‎ D、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由于氢氧化钠是有腐蚀性且易潮解的药品,应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图中放反了,且没放到玻璃器皿中;故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 ‎ ‎7.(2分)食品添加剂溴酸钾(KBrO3)会致癌,已被禁用,其中溴元素(Br)的化合价为(  )‎ ‎ ‎ A.‎ ‎﹣1‎ B.‎ ‎+1‎ C.‎ ‎+3‎ D.‎ ‎+5‎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溴酸钾(KBrO3)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溴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则x=+5价.‎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 ‎ ‎8.(2分)下列所涉及到的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 ‎ A.‎ 制作窗框的铝合金 B.‎ 构建“鸟巢”的新型钢材 ‎ ‎ C.‎ 用作钻探机钻头的金刚石 D.‎ 冶炼铁矿石得到的生铁 考点:‎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合金的定义与特点进行解答.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概念有三个特点: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各成分都是以单质形式存在;③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 解答:‎ 解:A、铝合金是铝与其它金属融合成的合金;‎ B、钢属于铁合金;‎ C、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纯净物,不是合金;‎ D、生铁是铁碳合金;‎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合金概念的三个特点要记牢;还要理解合金的性质,即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本考点基础性强,比较好把握.‎ ‎ ‎ ‎9.(2分)(2013•赤壁市模拟)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A.‎ 为提高牛奶的含氮量,需向牛奶中投放适量三聚氰胺 ‎ ‎ B.‎ 硒(Se)元素可以防癌,则人体摄入越多越好 ‎ ‎ C.‎ 用厨房洗洁精可以去除水壶中的水垢 ‎ ‎ D.‎ 废铁属于可回收垃圾 考点:‎ 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长期或反复大量摄入三聚氰胺可能对肾与膀胱产生影响,导致产生结石;‎ B、微量元素也要注意合理摄入量的问题,因为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 C、根据水垢主要成分的碳酸钙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D、根据铁在回收后是否具有利用价值进行分析.‎ 解答:‎ 解:A、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会导致食用该奶粉的许多婴幼儿患病,甚至死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硒(Se)元素可以防癌,但摄入过多会使人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碳酸钙能与酸溶液发生反应,所以一般用酸溶液来除水垢.厨房洗洁精不与碳酸钙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废铁回收后可以进行再加工利用,属于可回收垃圾,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即可以指导人的生产、生活,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 ‎ ‎10.(2分)(2010•济南)乙醇(俗名酒精)是一种“绿色能源“,推广使用乙醇汽油有利于保护环境.乙醇完全燃烧的反应可表示为:C2HxO+yO22CO2+3H2O,其中x,y的数值分别是(  )‎ ‎ ‎ A.‎ ‎6、3‎ B.‎ ‎6、6‎ C.‎ ‎5、7‎ D.‎ ‎3、3‎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解答.‎ 解答:‎ 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C2HxO+yO22CO2+3H2O,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的数目相等,则1+2y=2×2+3,y=3;反应前后氢原子的数目相等,则x=3×2=6.‎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的能力.‎ ‎ ‎ ‎11.(2分)在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8‎ ‎2‎ ‎20‎ ‎5‎ 反应后质量/g ‎10‎ ‎8‎ ‎13‎ 未知 ‎ ‎ A.‎ 反应后未知的质量为6g B.‎ 该反应类型一定是置换反应 ‎ ‎ C.‎ 参加反应的物质为Z和Q D.‎ Y与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即8+2+20+5=未知+10+8+13,得未知的质量为4g;根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结合表格信息可乙判断,生成物是X和Y,反应物是Z和Q,从而可以求得参加反应的Y与Q的相对分子质量,从而可以正确求解.‎ 解答:‎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即8+2+20+5=未知+10+8+13,得未知的质量为4g;‎ A、由上述分析可知待测的质量为4g,故A错;‎ B、由上述分析可知,生成物是X和Y,反应物是Z和Q,因为无法知道物质的分类,则无法推测反应类型是否是置换反应,故B错;‎ C、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物是Z和Q,故C对;‎ D、参加反应的Y、Q的质量之比为(8g﹣2g):(5g﹣4g)=6:1,因为不知化学方程式的二者的计量数,则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不一定为1:1;故D错.‎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仔细推敲,即可求解.‎ ‎ ‎ ‎12.(2分)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采用的燃料是丙烷(分子结构模型如图),下列关于丙烷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 丙烷分子由碳分子和氢分子组成 ‎ ‎ B.‎ 一个丙烷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3:8‎ ‎ ‎ C.‎ 丙烷由碳和氢气直接构成 ‎ ‎ D.‎ 丙烷相对相对分子质量为44 g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由分子结构模型图可以看出它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可知其分子构成和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故可写出丙烷分子式:C3H8;进而可进行有关计算和判断.‎ 解答:‎ 解:A.丙烷分子是由碳、氢两种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B.1个丙烷分子由3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构成,故丙烷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3:8,故正确;‎ C.丙烷由丙烷分子构成的,故错误;‎ D.根据丙烷的化学式(C3H8)可知,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8=44,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学会仔细读取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并根据模型能直观地看出构成物质的分子的构成,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13.(2分)现有40g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达到20%,可采用的方法是(  )‎ ‎①蒸发20g水. ②蒸发24g水 ③加入3.2g NaCl ④加入5g NaCl.‎ ‎ ‎ A.‎ 只有①‎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考点:‎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 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常通过两种方式:①加入溶质,②蒸发溶剂,据此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x,(40g﹣x)×20%=40g×10%,x=20g.‎ 设需要再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y,(40g+y)×20%=40g×10%+y,y=5g.‎ 故①④采用的方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溶液的浓缩问题,掌握溶液浓缩的方法、原理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 ‎ ‎14.(2分)区分下列物质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 ‎ A.‎ 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 ‎ B.‎ 用水区分硝酸铵和食盐两种固体 ‎ ‎ C.‎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 ‎ D.‎ 用稀硫酸区分黄铜(Cu、Zn)和青铜(Cu、Sn)‎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硬水与软水;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A、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味的气体进行分析;‎ B、根据硝酸铵和氯化钠溶解伴随的能量变化不同分析;‎ C、根据肥皂水加入硬水和软水中产生泡沫的多少分析;‎ D、根据Zn、Sn和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Cu和稀硫酸不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 解:‎ A、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因为它们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此项符合题意;‎ B、硝酸铵溶于水要吸热而使温度降低,而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故可以用水区分二者,此项不合题意;‎ C、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或没有的是硬水,现象不同,能区分开.此项不合题意;‎ D、黄铜中含有锌,能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而Sn和稀硫酸反应较慢,而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无现象,现象不同,能够区分,此项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不同物质的性质和鉴别,鉴别不同物质时,要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分,现象要明显,方法要简便;可以通过颜色变化、是否有气泡冒出,是否有沉淀产生等现象来区别.‎ ‎ ‎ ‎15.(2分)(2013•历城区二模)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以下化学实验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 A.‎ 厨房中用食醋鉴别纯碱与食盐 ‎ ‎ B.‎ 用AgNO3溶液验证H2中混入的少量的HCl杂质 ‎ ‎ C.‎ 用适量的NaOH溶液除去CO2气体中的HCl ‎ ‎ D.‎ 用过量的铁粉除掉FeSO4溶液中的CuSO4‎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依据醋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析解答;‎ B、依据硝酸银能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分析解答;‎ C、依据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和氯化氢反应分析解答;‎ D、依据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规律: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够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 解:A、食醋中含有醋酸,而醋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与食盐中的氯化钠不反应,所以食醋可以鉴别纯碱与食盐;‎ B、由于硝酸银溶液能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而与氢气不会反应,所以能用AgNO3溶液能够验证H2中混入的少量的HCl杂质;‎ C、由于氢氧化钠既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又能与氯化氢反应,所以不能NaOH溶液除去CO2气体中的HCl;‎ D、依据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规律: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够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知铁能够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所以可以用过量的铁粉除掉FeSO4溶液中的CuSO4;‎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选用的除杂试剂不能与原有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所选试剂的量.‎ ‎ ‎ ‎16.(2分)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NaOH、NaCl、BaCl2三种溶液鉴别出来,它是(  )‎ ‎ ‎ A.‎ CuSO4溶液 B.‎ Na2SO4溶液 C.‎ 酚酞试液 D.‎ AgNO3溶液 考点:‎ 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 解:A、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可以鉴别.B、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NaCl、NaOH溶液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不能鉴别.‎ C、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NaOH、NaCl、BaCl2‎ 分别显碱性、中性、中性,使酚酞溶液分别显示红色、无色、无色,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不能鉴别.‎ D、AgNO3溶液与NaCl、BaCl2反应均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不能鉴别.‎ 故选:A.‎ 点评:‎ 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 ‎ ‎17.(2分)(2013•白下区二模)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若先将甲中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选项 滴管甲 烧杯①‎ 滴管乙 烧杯②‎ A 双氧水 二氧化锰 水 氢氧化钠 B 盐酸 镁 盐酸 碳酸钠 C 水 氢氧化钠 水 硝酸铵 D 水 氧化钙 盐酸 镁 ‎ ‎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气球要鼓起,则液体与固体混合能产生气体或者放热使瓶内气压增大;气球要变瘪,则装置内气体被吸收或者吸热使瓶内气压减小;.‎ 解答:‎ 解:A、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产生氧气,氧气不会被吸收,气压不能减小,气球不能恢复原状,故A错误;‎ B、盐酸与镁混合产生氢气,氢气不会被吸收,气压不能减小,气球不能恢复原状,故B错误;‎ C、氢氧化钠遇水放热,瓶内压强增大气球鼓起来,恢复室温后气球恢复原状;硝酸铵遇水吸热,瓶内压强减小,气球鼓不会鼓起来,故C错误;‎ D、氧化钙遇水放热,瓶内压强增大气球鼓起来,恢复室温后气球恢复原状;盐酸与镁混合产生氢气,氢气不会被吸收,使瓶内压强增大,气球重新鼓起来,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反应以及与压强知识的结合,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 ‎ ‎18.(2分)(2013•历城区二模)有一无色液体X,分成等量的三份,向其中分别加入少量的H2SO4溶液、Ba(OH)2溶液、KCl溶液,产生的现象如下表.则该无色液体X是下列各项中的(  )‎ 加入物质 H2SO4溶液 Ba(OH)2溶液 KCl溶液 现象 有气泡产生 有白色沉淀产生 无明现象 ‎ ‎ A.‎ 水 B.‎ 稀盐酸 C.‎ 酚酞试液 D.‎ Na2CO3溶液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 专题:‎ 实验推断题.‎ 分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碳酸盐遇酸化气,能与可溶性钡离子结合产生白色碳酸钡沉淀,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 解:A、水与盐酸混合没有气泡产生,故A错误;‎ B、稀盐酸与硫酸混合没有气泡产生,故B错误;‎ C、酚酞试液遇盐酸混合没有气泡产生,故C错误;‎ D、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钠与氯化钾混合不反应,没有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成分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可以采取部分现象排除法快速做出判断,提高做题的速度.‎ ‎ ‎ ‎19.(2分)将一定质量铁粉和银粉的混合物加入Cu(NO3)2溶液中,反应结束后,过滤.下列对滤液、滤渣成分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 ‎ ‎ A.‎ 滤液中一定有铜离子 B.‎ 滤渣中一定有单质铁和单质铜 ‎ ‎ C.‎ 滤渣中一定有单质铜和单质银 D.‎ 滤液中一定有银离子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 解答:‎ 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铜>银,银不会与硝酸铜发生置换反应,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银,铁一定会与硝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加入的铁粉的量未知,反应后不能确定是否含有铁.‎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 ‎ ‎20.(2分)现有9.3g由NaOH和Na2CO3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入100g 19.6%的稀H2SO4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pH=7.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  )‎ ‎ ‎ A.‎ ‎9.2 g B.‎ ‎4.6 g C.‎ ‎2.3 g D.‎ ‎29.2 g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pH=7,说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完全转化到硫酸钠中.‎ 解答:‎ 解:由2NaOH+H2SO4=Na2SO4+2H2O,Na2CO3+H2SO4=Na2SO4+H2O+CO2↑可知,硫酸、硫酸钠、钠的对应关系为:H2SO4→Na2SO4→2Na,‎ 设钠元素的质量为X,‎ ‎100g19.6%的稀H2SO4中,硫酸的质量为:100g×19.6%═19.6g,‎ H2SO4→Na2SO4→2Na ‎ 98 46‎ ‎19.6g X ‎,‎ X=9.2g,‎ 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9.2g.‎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时,关键是分析出pH等于7时,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钠元素完全转化到硫酸钠中.‎ ‎ ‎ 二、填空题(共30分.)‎ ‎21.(6分)请从氢氧化钠、氧化镁、氢氧化钡、氢氧化铜、硝酸、碳酸钙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在所给的横线上.‎ ‎(1)可以做干燥剂的物质 NaOH ‎ ‎(2)一种可溶性碱 Ba(OH)2 ‎ ‎(3)加热有气体生成的物质 CaCO3 ‎ ‎(4)一种氧化物 MgO ‎ ‎(5)一种酸 HNO3 ‎ ‎(6)一种蓝色不溶于水的碱 Cu(OH)2 .‎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 解:(1)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可做干燥剂;‎ ‎(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均为可以溶于水的碱;‎ ‎(3)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 ‎(4)氧化镁是由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5)硝酸是由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 ‎(6)氢氧化铜是一种不溶于水的蓝色物质,是由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 故答案为:‎ ‎(1)NaOH;(2)Ba(OH)2;(3)CaCO3;(4)MgO;(5)HNO3;(6)Cu(OH)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 ‎ ‎22.(6分)为了履行国际社会《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政府决定自‎2003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CTC”作为清洗剂,“CTC”又称为四氯化碳,是常用的服装干洗剂,也是修正液(又称涂改液)中的一种溶剂,还是优良的灭火剂.试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CTC”的化学式为 CCl4 ,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4 .‎ ‎(2)推测“CTC”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一种.‎ ‎①物理性质 能溶解油污、灰尘 ,②化学性质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_.‎ ‎(3)“CTC”属于 化合物 (填“单质”、“化合物”、“混合物”、“有机物”、“无机物”中的内容).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为 6:71 .(最简整数比)‎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 分析:‎ 本题可利用“CTC“又称作四氯化碳,是常用的干洗剂、溶剂、一种优良的灭火剂来解答.名称的读法和化学式的书写顺序相反,根据由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计算碳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元素的种类多少来判断物质类别.根据其用途来分析性质,因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 解:(1)根据“CTC”的名字为四氯化碳,故其化学式为CCl4,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设碳的化合价为x,则有x+(﹣1)×4=0,可以求出x=+4.故填:CCl4,+4;‎ ‎(2)因是常用的服装干洗剂,也是修正液(又称涂改液)中的一种溶剂,还是一种优良的灭火剂,可知其物理性质为能溶解油污,化学性质主要从灭火可知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答案为:能溶解油污、灰尘;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因有固定的组成,由名称和化学式可知有两种元素,则属于化合物,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2:(35.5×4)=6:71;‎ 故答案为:化合物;6:71.‎ 点评:‎ 本题较好的考查学生对信息习题的处理和分析,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来说是很好的训练.‎ ‎ ‎ ‎23.(4分)(1)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可以由木炭(C)、硫磺(S)、火硝(KNO3)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得,火药爆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NO3+3C+S═K2S+N2↑+3CO2↑,该反应属于 放热反应  (填“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之一).‎ ‎(2)警用防爆盾牌中含有钢化玻璃等材质,钢化玻璃可以用普通玻璃加热后快速冷却制取.石英砂,其主要成分是由地壳里含量前两位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 SiO2 .石英砂是玻璃的主要成分,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Na2SiO3)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iO2+2NaOH=Na2SiO3+H2O .‎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1)根据爆炸的原理分析;‎ ‎(2)根据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及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解答.‎ 解答:‎ 解:(1)爆炸是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所以火药爆炸时发生反应是放热的;‎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是氧元素和硅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二氧化硅,其化学式为:SiO2.‎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方程式:SiO2+2NaOH═Na2SiO3+H2O;‎ 故答案为:(1)放热反应(2)SiO2; SiO2+2NaOH=Na2SiO3+H2O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爆炸认识,以及根据化学式确定化合价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属于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 ‎ ‎24.(4分)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模拟模型如图所示:‎ ‎(1)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 3:1 .‎ ‎(2)每个生成物分子由 4 个原子构成.‎ ‎(3)从示意图中,你能够得出的规律或者结论有:(答出两条即可)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没有改变 .‎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1)根据反应过程图中的分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的个数比.‎ ‎(2)根据生成物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3)对比反应前后分子的构成,从物质的组成、分子的构成、物质的变化的角度归纳出反应中所表现出现的规律.‎ 解答:‎ 解:(1)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6个“”分子和2个“”分子反应生成4个新分子,则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6:2=3:1.‎ ‎(2)由图示可知,1个生成物的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 ‎(3)从上图中还可以看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分子的构成发生改变,但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数目均没有改变;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等.‎ 故答案为:(1)3:1;(2)4;(3)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没有改变等.‎ 点评:‎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25.(10分)如图1是“侯氏制碱法”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的生产流程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后面的问题:‎ ‎(1)将气体A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蓝色,气体A是 NH3 (填化学式),‎ ‎(2)步骤③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过滤  (填写“过滤”、“加热”之一)‎ ‎(3)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原理是NaCl+NH3+CO2+H2O═NaHCO3↓+NH4Cl,过程中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 c (选填字母)‎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 ‎(4)如图2是氯化铵和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温度为t2℃时,20g NaCl溶解到50g水中,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为 68  g ‎②温度为t1℃时,NH4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等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Na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③将温度为t1℃的NH4Cl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为t2℃时的 不饱和溶液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 不变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④若某温度时NH4Cl的饱和溶液中溶解有少量的NaCl,若用实验方法得到大量的NH4Cl晶体,所采用的方法是 降温结晶 .‎ ‎⑤向氯化铵与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的硝酸银溶液,请写出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NaCl+AgNO3=AgCl↓+NaNO3 .‎ 考点:‎ 纯碱的制取;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 根据如图1是“侯氏制碱法”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的生产流程示意图,则:‎ ‎(1)考虑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规律进行推测;‎ ‎(2)考虑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方法为过滤;‎ ‎(3)考虑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 ‎(4)如图2是氯化铵和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进行分析处理题目.‎ 解答:‎ 解:‎ 如图1是“侯氏制碱法”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的生产流程示意图,则:‎ ‎(1)将气体A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蓝色,说明为碱性气体,则推测气体A是NH3,‎ ‎(2)步骤③分离固体和液体,所以需要进行的操作是过滤;‎ ‎(3)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原理是NaCl+NH3+CO2+H2O═NaHCO3↓+NH4Cl,过程中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 ‎(4)如图2是氯化铵和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则:‎ ‎①温度为t2℃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则20gNaCl溶解到50g水中,只能溶解18g,故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为68g;‎ ‎②温度为t1℃时,氯化铵和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则NH4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Na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③将温度为t1℃的NH4Cl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为t2℃时的 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不变.‎ ‎④因为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大,所以若某温度时NH4‎ Cl的饱和溶液中溶解有少量的NaCl,若用实验方法得到大量的NH4Cl晶体,所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⑤向氯化铵与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的硝酸银溶液,则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 故答案为:‎ ‎(1)NH3;(2)过滤;(3)c;‎ ‎(4)68;等于;不饱和溶液,不变;降温结晶;NaCl+AgNO3=AgCl↓+NaNO3‎ 点评:‎ 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三、综合实验与推断题(共19分)‎ ‎26.(5分)某校环保小组为监测某厂排出的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含量,需配制11%的氯化钠溶液100g.学生小明按下图步骤顺序操作:‎ ‎(1)这些操作步骤中有错误的是 AB (填字母编号).‎ ‎(2)溶液配制过程中除如图所示的装置外,还需用到的仪器有 胶头滴管 等.‎ ‎(3)上述仪器中上述错误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小于 1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所得溶液的质量 不一定 (填偏高、偏低或不一定)‎ ‎(4)请选择操作中的一处错误纠正为 将砝码放在了天平左盘,称量物放在了右盘 .‎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根据天平的使用原则是根据人们方便操作规定的,如果不注意注意事项会使称量结果造成相应的误差,用量筒仰视读数或俯视读数都属于错误操作进行分析;‎ ‎(2)根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的仪器进行分析;‎ ‎(3)根据上面的错误操作造成的结果,再结合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来进行分析;‎ ‎(4)根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正确操作步骤进行分析.‎ 解答:‎ 解:(1)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可知A处错误,如果放错了,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所以左码右物称得溶质质量偏小;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仰视读数,量取的水的体积会偏大;溶质减少溶剂偏多,所以溶质质量分数要小于11%,由于溶质少,溶剂多,所以溶液质量无法判断,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还需要用胶头滴管进行校正.‎ 故答案为:(1)AB;‎ ‎(2)胶头滴管;‎ ‎(3)小于,不一定;‎ ‎(4)将砝码放在了天平左盘,称量物放在了右盘.‎ 点评:‎ 在计算有关天平的题目时,要谨记左盘的质量═‎ 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由此列等式计算,不管是左物右码还是左码右物,都可以算.‎ ‎ ‎ ‎27.(6分)小明同学用盐酸和碳酸钙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考虑到盐酸的挥发性等原因,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氯化氢和水蒸气,为了收集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2)看到 E中石灰水变浑浊 现象时,说明D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了.‎ ‎(3)B装置的作用是 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 ‎(4)C装置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中的少量氯化氢气体 .‎ ‎(5)对于小明同学设计的这个实验方案,谈谈你的改进建议 将CB装置调换一下位置 ‎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的净化(除杂);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当看到E中石灰水变浑浊时,说明D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了;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二氧化碳气体;C装置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中的少量氯化氢气体;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氯化氢和水蒸气,为了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要先除杂质再干燥,因此将CB装置调换一下位置.‎ 解答:‎ 解:(1)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当看到E中石灰水变浑浊时,说明D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了,故答案为:E中石灰水变浑浊 ‎(3)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故答案为: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4)C装置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中的少量氯化氢气体,故答案为: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中的少量氯化氢气体 ‎(5)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氯化氢和水蒸气,为了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要先除杂质再干燥,因此将CB装置调换一下位置;故答案为:将CB装置调换一下位置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干燥和除杂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 ‎ ‎28.(8分)(2013•天桥区一模)有某固体混合物,已知该混合物中可能含有FeCl3、NaCl、NH4NO3、CuSO4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为探究其组成,做了如下实验(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 ‎(1)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测试气体A,试纸变 蓝 色;C的化学式为: Cu(OH)2 .‎ ‎(2)固体混合物里.上述四种物质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FeCl3 (写化学式).‎ ‎(3)在溶液D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写离子符号) NO3﹣ .‎ ‎(4)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O4+Ba(NO3)2═BaSO4↓+2NaNO3 .‎ ‎(5)固体混合物里,上述四种物质中,还不能确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NaCl ,要进一步确定该固体混合物成分,可用溶液D再实验,请简要说明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及结论 向溶液D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原混合物中含有NaCl;若不出现白色沉淀,则原混合物中不含有NaCl .‎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根据氨气会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会生成沉淀,铁离子在溶液中显黄色进行分析 解答:‎ 解:(1)铵态氮肥中加碱会生成氨气,氨气溶于水显碱性,会使紫色的石蕊变蓝色,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所以C的化学式是:Cu(OH)2;‎ ‎(2)由于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由图示可知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说明不存在氯化铁;‎ ‎(3)无色溶液B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钡,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一定存在的阴离子是硝酸根离子,‎ ‎(4)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反应物是硫酸钠和硝酸钡,生成物是硫酸钡和硝酸钠,用观察法配平,硫酸钡后面标上沉淀符号,所以方程式是:Na2SO4+Ba(NO3)2═BaSO4↓+2NaNO3;‎ ‎(5)加入氢氧化钠有气体生成,说明原混合物中含有铵根离子,即含有硝酸铵,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铜离子,即含有硫酸铜,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说明不存在氯化铁,所以不能确定的是氯化钠,检验氯离子的方法是:向溶液D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原混合物中含有NaCl;若不出现白色沉淀,则原混合物中不含有NaCl.‎ 故答案为:(1)蓝; Cu(OH)2;(2)FeCl3;(3)NO3﹣;(4)Na2SO4+Ba(NO3)2═BaSO4↓+2NaNO3;(5)NaCl;‎ ‎ 向溶液D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原混合物中含有NaCl;若不出现白色沉淀,则原混合物中不含有NaCl.‎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根据特殊的现象,确定存在的物质,然后将推导结果和题中的现象进行对照验证.‎ ‎ ‎ 四、综合应用题(11分)‎ ‎29.(5分)把5g Cu、Zn 混合物加入到盛有50g稀硫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54.8g,求 ‎(1)加入稀硫酸的过程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产生气泡 ‎ ‎(2)产生H2 0.2 g?‎ ‎(3)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多少?‎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 ‎(1)根据锌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来分析解答;‎ ‎(2)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的有关知识可以利用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求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 ‎(3)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氢气的质量求出锌的质量和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进而求质量分数.‎ 解答:‎ 解:(1)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故看到有气泡产生;‎ ‎(2)由质量守恒定律定律可知该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是:5g+50g﹣54.8g=0.2g;‎ ‎(3)设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 161 2‎ ‎ X 0.2g ‎ x=16.1g 答:(1)产生气泡 ‎(2)0.2g ‎(3)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6.1g.‎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公式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 ‎ ‎30.(6分)已知某12g碳酸钠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杂质,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该碳酸钠样品的纯度,设计了以下实验:①加水溶解后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②过滤,将不溶性固体进行干燥洗涤,得到10g白色固体,问:(1)在第①步操作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溶液变浑浊有沉淀生成 .‎ ‎(2)若过程①所加氯化钙溶液的量不足,则计算出的碳酸钠样品的纯度将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到0.1克).‎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1)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分析观察到的现象;‎ ‎(2)若过程①所加氯化钙溶液的量不足,碳酸钠会有剩余,则计算出的碳酸钠样品的纯度将偏小;‎ ‎(3)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由白色固体碳酸钙是10g,可以求出碳酸钠的质量.‎ 解答:‎ 解:(1)当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时,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在第①步操作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溶液变浑浊有沉淀生成;‎ ‎(2)若过程①所加氯化钙溶液的量不足,则计算出的碳酸钠样品的纯度将偏小,因为碳酸钠会有剩余;‎ ‎(4)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 Na2CO3+CaCl2=CaCO3↓+2NaCl ‎ 106 100‎ ‎ x 10g ‎ ‎ 解得:x=10.6g ‎ ‎ 答: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10.6g.‎ 故答案为:(1)溶液变浑浊有沉淀生成;(2)偏小;(3)碳酸钠样品中有碳酸钠10.6 g.‎ 点评:‎ 本题属于实验探究题,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是中考的热点之一,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用最少的药品和最简单的方法;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