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双基测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3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双基测试题

ID:153168

大小:29.5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5-03-2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3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双基测试题 说明:l.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号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号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在本试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孔子“君子和而不同”的“和”字,应当说与《论语•学而》篇中“礼之用,和为贵”的“和”涵义相同。翻检相关经学文献,“和而不同”的“和”也与周代基于礼原则的“和顺”“协和”“和睦”等意思相近,没有多少异议。朱熹、论语集注“谓”和者,无乖戾之心”,把“和”与“乖戾”对举,也能说明这一点。至于《国语•郑话》中史伯讲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和”,则是指自然事物诸元素之间的”调和”,与”和而不同”.”和为贵”的“和”不是一回事儿。孔子说的”君子和而不同”与史伯说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是两个不同的命题,适用的领域也不一样。前者适用于社会领域,主要是讲人际关系的;后者适用于自然领域,主要是讲不同物质的配合或共同作用的,因此,作为概念而不是语词,这两个“和”是不能等同的,也是不能互换的、另外一中庸里有“喜怒衰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说法,然而子思之学已开始向心性之学转化,因此对“和”字的理解还当”以孔解孔”。先秦文献中讲的“同”,很多情况下可以理解为“共同点”或“相同的目标”。就人际关系而言,“同”与“和”不是对立关系.并且常常是有着正向联系的,孔子本人就说过“道不同,不相为谋”的话。他所反对的“同而不和”的“同”.只是指那种无原则的、不辨是非曲直的”苟同”.这一点是应当明确的。“和而不同”的“不同”.仔细分析起来,应该包括“非原则性的不同”与“原则性的不同”。对于非原则性的不同。容易通过“求同存异”而达到“和”。而对于原则性的不同.则不易做到“求同存异”,要达到“和”就比较困难。孔子曾指出:“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意思是说,只有“仁者”才能够公正地喜爱应当喜爱的人,厌恶应当厌恶的人。由此可知。孔子心中的仁者不会以求“和”为由回避矛盾。从孔子一生的言行看来,如果出现了原则性的“不同”的情况。他不会以虚假的、表面的平衡来掩盖矛盾,更不会“委曲求和”。有人提出,孔子的“和而不同”包含着微言大义,也应当能够像《诗经》那样被用于“赋诗言志”。虽可能存在纰漏曲解,却也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丰富与发展。此说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是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说,涉及到比较关键问题的时候,还是应当把具体涵义说清楚为好,不是表述什么内容都适合用这种赋诗言志的方式的。大概正是因为人们解读经典时滥用了这种赋诗言志、类比推理的方式,一些人对“和而不同”涵义的阐发脱离了孔子的整体思想,没有善恶美丑,没有“对”与“不对”。只有“同”与“不同”,这种缺乏联系与整体认识的观点,显然没有把握孔子学说的精义。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正确理解孔子讲的“和而不同”,对于恰当处理不同性质的人际矛盾与冲突,以及建立不违背道义原则前提下的协同、合作关系,都是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的。   1.下列有关“君子和而不同”一句中“和”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相关经典文献可以证明,孔子“君子和而不同”中“和”的涵义与周礼原则中“和顺”“协和”“和睦”等意思接近、 B.史伯讲的“和”与孔子讲的“和”是两个不同的命题,适用于不同领域,作为概念,两个“和”不能等同,也不能互换。 C.朱熹在解释孔子的《论语》时,将“和”与“乖戾”对举,从侧面证明了孔子“和而不同”中“和”是“和睦”的意思    D.子思在《中庸》中有关“和”的解释,背离了孔子“和”的涵义,走向了唯心的倾向,“和”字的理解还当“以孔解孔”2.下列对原文第二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文献中讲的“同”,在人际关系的角度上与“和”不是对立的关系,都可理解为“共同点”“相同目标”。 B.孔子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反映r他有很强的原则性,在是非曲直很明确时他始终能够遵循这一准则。 C.“求同存异”体现了人际关系中“同”与“和”的正向联系;如果“不同”的指向是非原则性的,容易通过“求同存异”达到“和”    D.孔子心目中的“仁者”不会为了所谓的“和”而去掩饰人际关系中原则上的“不同”,更不会“委曲求和”。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微言大义和“赋诗言志”的方式去解释孔子的“和而不同”,有助于对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就此,其纰漏曲解尚可接受。 B.对于孔子的“和而不同”,要把具体涵义表达清楚,这佯才能把握其学说的精义,千万不能随意地由此及彼或由彼及此。 C.由于缺乏联系性与整体性认识观,一些人对孔子“和而不同”的理解偏于局部,对善恶美丑是非的分辨缺失,只有“同”与“不同”。    D.要想恰当处理不同性质的人际矛盾冲突和建立不违背道义原则的协同合作关系,就应该正确理解孔子的“和而不同”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辛纂,字伯将。学涉文史,温良雅正。初为兖州安东府主簿。与秘书丞同郡李伯尚有旧,伯尚与咸阳王禧同逆,逃窜投纂。事觉.坐免官。后为太尉骑兵参军,每为府主清河王怿所赏。及欲定考,怿曰:“辛骑兵有学有才,宜为上第。”萧衍遣将曹义宗攻新野,诏纂。纂率众赴接,至便破之。纂善抚将士,人多用命,贼甚惮之。会肃宗崩,讳至。咸以对敌,欲秘凶问。纂曰:“安危在人,岂关是也!”遂发丧号哭,三军缟素。还入州城,申以盟约。寻为义宗所围,相率固守。孝庄帝即位,除通直散骑常侍、征虏将军、兼尚书,仍行台。后大都督费穆击义宗,禽之。入城,因举酒属纂曰:“微辛行台之在斯,吾亦无由建此功也。”入朝,言于孝庄帝,称纂固节危城,宜蒙爵赏,以劝将来。帝乃下诏慰勉之。永安二年,元颢乘胜,卒至城下  城内空虚,遂为颢禽。及孝庄帝还宫,纂谢不守之罪。帝曰:“于时朕亦北巡。东军不守.岂卿之过?”还镇虎牢,俄转中军将军、荥阳太守。民有姜洛生、康乞得者,旧是太守郑仲明左右,豪猾偷窃,境内为患。纂伺捕禽获,枭于郡市,百姓欣然。永熙三年,除使持节、河内太守,齐献武王赴洛.兵集城下,纂出城谒王曰:“纂受诏于此,本有御防。大王忠贞王室,扶奖颠危,纂敢不匍匐。”王曰:“吾志去奸佞,以康国道,河内此言,深得王臣之节。”因命前侍中司马子如曰:“吾行途疲弊,宜代吾执河内手也。”便入洛时蛮酋樊王能破析阳郡。纂议欲出军讨之,纂行台郎中李广谏曰:“析阳四面无民,惟一城之地耳。山路深险,表里群蛮。今若少遣军,则力不能制贼;多遣,则减彻防卫,根本虚弱。脱不如意,便大挫威名.人情一去,州城难保。”纂曰:“岂得纵贼不讨,令其为患日深!卿言自是一途,我意以为不尔。”遂遣兵攻之,不克而败,诸将因亡不返。城人又密招西贼,突入州城。纂左右惟五六人,短兵接战,为贼所禽,遂害之。    (选自.北史•卷五十》,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纂率众赴接     赴接:救援 B.三军缟素     缟素:丧服 C.枭于郡市     枭:斩首示众    D.脱不如意     脱:一旦5.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够体现辛纂“守职”一组是(3分)    ①每为府主清河王怿所赏    ②寻为义宗所闱,相率固守    ③称纂固节危城,宜蒙爵赏    ④纂伺捕禽获,枭于郡市    ⑤兵集城下,纂出城谒王    ⑥宜代吾执河内手也 A.①⑤⑥     B.①②④     B.③⑤⑥     D.②③④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辛纂学问兼涉文史,温良雅正,一开始任兖州安东府主簿。后来,因为旧友李伯尚谋反逃窜投奔在他家里,而被免了官。 B.费穆向孝庄帝进言,称赞辛纂坚持气节固守危城,应当受到封爵和赏赐,皇帝下诏慰劳勉励了他,并让他仍在行台任职。 C.蛮人酋首樊王能攻破析阳郡,辛纂提议出兵讨伐,认为不能放纵蛮贼为患让他们一天天壮大,没有听从李广的劝谏,出城讨贼。    D.辛纂善于安抚将士,部下愿意为他效命;他勇于向皇上请不能守住京城的罪过;他清除荥阳郡内祸患,百姓拍手称快。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分)    (1)咸以对敌,欲秘凶问。纂曰:“安危在人.岂关是也!”    (2)吾志去奸佞,以康国道.河内此言,深得王臣之节。(二)古代诗歌阅读(1 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8.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请简要说明。(5分)9.此诗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请任选两点加以鉴赏。(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桑之落矣,                   。           ,三岁食贫。(《诗经•氓》)(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刘禹锡《陋室铭》)    (3)箫鼓追随春社近,          。从今若许闲乘月,             。(陆游《游山西村》)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j分)橱窗里的幸福[意大利]  莫拉维哑每天,傍晚时分,退休的老公务员米隆内就会带上体态肥胖的老伴儿埃尔米妮以及已是青春年华但心情忧郁、脸色苍白的女儿乔万娜走出家门,到大街上去遛达。一家三口,顺着埃尔米妮笨重、蹒跚的步子,从他们居住的自由广场出发,沿着长长的安佐大街的人行道,慢慢悠悠地逛去,认真地欣赏着每一家商店的橱窗。踱到复兴广场,便转向对面的人行道,仍然是那么仔细地观赏着商店的橱窗,最后再折回到自由广场。这样的散步每次大约持续两个小时,回到家里恰好是晚餐的时间。对于经济拮据、久已未有福分进电影院和咖啡店的米隆内一家来说,这种散步委实是他们生活中唯一的乐趣。一天,像往常那样,他们沿着安佐大街遛达.快要走到复兴广场的时候,突然三个人清清楚楚地看到一家新开业的商店出售商品……幸福。和世上所有的人一样,米隆内一家。对这种货物闻名已久,却至今未有缘分真正见过。如今,在这家商店里,人人都可随意买到幸福了,米隆内一家三人在橱窗前伫立时流露出了痴痴发呆的神情,这确实是不能理解的。这家商店宽敞的玻璃橱窗,四周用华丽的大理石镶边,闪烁出异样的光彩;招牌、柜台是最摩登式样,所有的内部装饰都亮闪闪的。在橱窗里边,幸福犹如无数复活节的鸡蛋,花色繁多,每一只幸福的样品都附着精致的标签,上面用优雅的笔迹标明售价。终于,米隆内老头用长辈的口气,说出了共同的感想:“多少年了,我们听人说,意大利没有幸福,幸福在我们这儿供不应求.从国外进口又贵得要命……现在却突然开了一爿专门出售幸福的商店。”老头儿有点生气。“也许是发现了新的幸福产地。”女儿说道。“什么新的幸福产地?在哪里?”这会儿老头儿发火了。“不是一直向我们宣传什么意大利地下资源贫乏吗?没有石油,没有铁砂,没有煤炭,没有幸福……不,这样的事情瞒不了人的。你想一想,要真是那样,报纸不早就吹开了,不,不……这一定是外国货。”“不过,”母亲温和地说,“这有什么不好呢?他们那里的幸福太多,而我们一点儿也没有,所以向我们输出……不是很平常的事情吗?”老头子愤怒地耸了耸肩膀说:“女人家的浅薄之见……可你知道什么是进口?这意味着要用宝贵的外汇去交换……这些外汇应当用来购买粮食……如今大家饿肚子……粮食乃是急需的东西……不,太太,不能这样,才积累了这么一星半点的美元,却糟蹋掉去换这种商品。”“可是幸福我们也需要啊.”女儿从旁提醒。“我多么想买这样一件小小的幸福呀。”“走啦!”老头儿阴沉而叉坚决地说道,“走啦!”老头儿的怒气还很旺盛:“你也知道,像幸福这类货色只有投机商人、大亨、百万富翁才购买得起……一个小小的公务员无力也不该贪图幸福……你说你想买它一件,这证明你至少是太无知无识了……再说,我们的房子是花钱租的,退休金死活不管总是到月初才能领到。而你……唉!你一点儿也不知道体贴我,丝毫不懂人情世故。”女儿的眼睛慢慢润湿起来,灌满了泪水。母亲开始为女儿打抱不平:“你瞧,你这是干什么?你老是伤她的心。她年纪轻轻的,什么世面都没有见过,想买件幸福又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自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可她的爸爸没有幸福也对付着过了一辈子,她没有幸福也照样能活下去。”他们走到了复兴广场。老头子一反惯例,硬要顺着原来的人行道走回去。再一次踱到幸福商店跟前的时候,他停了下来,久久地盯视着橱窗,然后断然说道:“你们可知道,我在想什么?    ——这是假造的商品!”“我昨天刚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说是最小号的一件幸福在美国价值数百美元,在这儿用这样低贱的价格出售,那怎么可能呢?光运费也比这贵好几倍,这是假的幸福,人造货……一点儿也不错。”“可是许多人都在购买。”母亲怯生生地说。 “世上有什么东西人不拿来做买卖的?……买到家里过几天,他们就会后悔的……骗子!”    散步在继续。乔万娜在悲伤地哽咽,可是她心里仍然坚持着:她需要幸福,纵然它是假的。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通过叙写米隆内家人驻足橱窗进行争论的故事。再现了意大利当时对立的社会现实——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B.通过一家三口的争论,可以看出埃尔米妮对女儿乔万娜想买个幸福的做法是支持的,而米隆内老头的思想是矛盾的。 C.小说描写了这家商店装潢豪华、品种繁多,是为了衬托社会的巨大变化,为下文叙写一家三口的思想冲突埋下伏笔。    D.小说写米隆内老头多次发火,其中一次是对政府利用报纸等媒体钳制思想,欺骗民众,扼杀民众追求幸福的做法表示强烈不满。    E.小说以橱窗为线索,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塑造了温顺善良的母亲、追求幸福的女儿和不满现实的父亲三个人物,形象鲜明。 (2)小说开始叙写米隆内一家三口每天傍晚时分到大街上去溜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为什么以“橱窗里的幸福”为标题?请作具体分析,(6分)    (4)小说的结尾部分,叙写了米隆内老头“一反惯例”的行为,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从人物和情节两个方面淡谈你的理解。(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25分)多少年过去了,在我们偏重左翼的文学坐标轴中,邵洵美一直是个模糊的存在。但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身为诗人、翻译家、出版活动家的邵洵美,确是那个年代的风云人物。这位邵公子衣袂飘然,气度非凡,且出身名门。祖父邵友濂曾出任上海道台,外祖父盛宣怀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洋务大员,嗣外祖父李鸿章更是声名显赫的朝中第一大员。邵洵美妻子盛佩玉,乃盛宣怀的孙女。百年前的上海滩,盛家是名副其实的豪门贵邸,既有奢华生活,又有诗书传统。邵洵美与表姐盛佩玉家丧之后偶遇相识,他偷拍了她的照片,又写了情诗,还把自己的名字也改了。本名邵云龙的他,见《诗经》中有“佩玉琼琚”.就从“洵美且都”中取二字为名,以示对盛佩玉的爱慕。1927年,邵洵美与盛佩玉在卡尔登饭店举行婚礼,盛况空前。文艺界名流郁达夫、徐志摩、刘海粟等都来祝贺。刊于《上海画报》封面“留英文学家邵洵美与盛四公子侄女佩玉女士新婚俪影”的结婚照一时成为流行上海滩的时髦。邵洵美倾心倾力出版事业,写诗、撰文,开书店,印杂志,办印刷厂,先后出版《狮吼》、《金屋》、《新月》、《诗刊》、《时代》画报、《论语》半月刊、《人言周刊》、《万象》等十几种刊物,1938年又积极出版抗日杂志《自由谭》等,前后几十年,万贯家财基本是为建立一个理想的出版事业而耗尽的。上海沦陷期间,邵洵美坚决不写辱国汉奸文字,尚在丝丝苦闷中,寄情于小小方寸之间。1943年3月1日到4月30日,短短两个月间写下整整60篇《中国邮票讲话》,邵洵美按历史的沿革、结合中国邮政史.从大清国的第一张邮票讲到民国(战前)最后一张,每日一篇.产量之大,使人惊叹。抗战胜利后,邵洵美参加“新光邮票会”,后任荣誉顾问。在邮票展览会上欣然展出他珍藏的《红印花绿加盖》,引起邮界极大轰动。1949年以后,邵洵美的精力基本花在翻译上.先后译出《解放了的普罗密修斯》、《家庭与世界》、《玛丽•巴顿》和《汤姆•莎耶侦探案".等文学作品.其翻译成绩主要体现在对英国浪漫主义诗剧翻译方面,他译的拜伦、雪莱、泰戈尔等人的诗作.“译笔华美而熨帖,才气纵横”。早在30年代初,邵洵美为适应《论语》半月刊的幽默特性.还风趣地运用吴侬软语翻译了美国畅销小说《碧眼儿日记》 ( Gentlemen Prefer  Blondes).第一句便是:“巴黎是好得来。陶老三(Dorothy)昨日搭奴一淘到仔巴黎哉.真正好得来。法国人实头好得来。”能够体会苏州话妙趣的上海人读到这篇译文拍案叫绝。翻译家李文俊回忆:“1957、58年我当小编辑时,曾慕名向他约译过几个短篇,包括欧斯金•考德威尔的短篇小说与杰克•伦敦写的两段回忆录,也因此曾与邵先生通过几次信。光是那一手钢笔字便很遒劲俊秀,极有个性。从他当时交来的译稿看,他对原文理解准确,文笔优美,完全称得上是上乘之作。洵美先生从中译英亦有佳作。如沈从文《边城》中的精采章节《翠翠》,便曾由他与项美丽合作译出,比开国后所出的英文全译本早了许多年。”进入新时代后,邵由名门公子脱胎换骨为“编外”翻译人员。昔日唯美轻盈的生活不复存在,且变得越来越沉重。他阁莫须有的罪名被关入牢中,三年饥馑的狱中生活,把他折磨成了另一个人,女儿邵绡红见到他时都快认不出了:“我最后见到的爸爸,是一个饥饿、衰弱、斑白头发、面庞紫乌、上气不接下气、瘦得只剩一把骨头的老人。只有他一眨一眨跳动的右眼才捉住我的回忆,叫我一阵阵心酸。”据他的老友秦鹤皋回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浩劫发动了.王科一(青年翻译家,曾译有《傲慢与偏见》等外国文学作品)和我先后进了牛棚.一切行动都受监督。其后间接听到洵美曾两次病危住进了医院、大约是在l968年年初,洵美家人不知通过怎样的渠道传话告诉我和王科一,洵美渴望我和王去见他一面。王科一冒万难而去了,还带去饼干和水果各一包,我则始终未去.在雪中送炭的友谊方面.我不如王科一多矣。1 968年3月,王科一无端被戴上五顶莫须有的大帽子;王被批斗的当天深夜,在家中厨房里用煤气愤而自杀。洵美于事后闻此凶讯.为之大恸。一个月后,他也追随王于地下了,哀哉!邵洵美曾被鲁迅讥为“富家赘婿”;施蛰存则说:“洵美是个好人,富而不骄,贫而不丐。”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邵洵美气度飘然,其祖父外祖父及嗣外祖父声名显赫,加上妻家豪门贵邸,势必使他成为那个年代的风云人物。 B.抗战时期.邵洵美将自己的精力转移至中国邮票的研究:抗战结束后,他展出珍藏多年的《红印花绿加盖》.引起了轰动。 C.文革中,王科一和邵洵美先再进了牛棚。王科一被戴上五顶莫须有的帽子含冤自杀,接着邵洵美两次因病住进了医院。    D.传记选材典型,详略得当。通过直接叙述和他人同忆转述的方法,真实亲切地呈现了邵洵美一生的主要业绩。    E.传记再现了邵洵美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特别是现代翻译界的伟大成就,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他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2)邵洵美的翻译成绩显著,其翻译的风格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3)为什么说邵洵美“确是那个年代的风云人物”.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分析。(6分)    (4)施蛰存评价邵洵美是个好人,“富而不骄,贫而不丐”。请结合邵洵美的生平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你对贫富与理想成就的看法.( 8分)第Ⅱ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央视记者“你幸福吗”的提问,清徐县北营村务工人员答道:“我姓曾。”这个回答让观众喜闻乐见。 B.一个在稠人广众之中成长起来的作家,自然可以免除饱受孤苦寂寥的困扰,但是他的作品往往流于平庸。 C.刚买车就有保险公司打电话,生孩子没多久就有人推销奶粉……个人信息遭泄露的事件,近年来蔚然成风。    D.政府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商预售房私下转让,但个别开发商依然我行我素,暗箱操作,这是令行禁止的。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据中央机关招考近3年来的录用情况统计显示,新录用人员中60%左右来自于工人、农民、个体经营者等家庭。 B.新交规规定,机动车号牌架外框不得遮挡号牌字符,更不得带有标志、字母、装饰图案,否则视为涉牌涉证违法行为。 C.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大,高考已不再是独木桥,不再具有“鲤鱼跳龙门”的效果,许多人就将目光移向了考研、考博。    D.今年互联网购票体验会有所改善,但由于旅客出行过于集中,在售票高峰期仍有可能出现登录缓慢、购票等待时间长。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工和自然在海报设计中的冲突具体表现在抽象意识和具象形态的对立。      ,      ,____。      ,____。__       ,因此这一阶段的创意往往是混沌的,不够清晰,缺乏强有力的画面意识支撑的。  ①作者本人在创意过程中要对画面元素的形态和造型进行取舍  ②正因为抽象和具象各具特点而造成了冲突,难以取舍  ③创意是人工阶段,是创作之前的意识形态  ④是抽象意识和具象形态不断冲突和对立的过程  ⑤海报设计需要靠创意去执行  ⑥取舍过程往往是反复曲折前进的   A.③④⑥②⑤①      B.⑤③④①⑥②   C.⑤①③④⑥②      D.③④⑤①⑥②16.请给下面这则材料拟一个不超过12个字的标题。(5分)塑料袋消费者中的一些人不是因为缺乏环保意识,而是贪图个人方便。在他们眼中,“塑料袋”等同于“方便袋”——现买东西即送袋子,省事省力又免去了上班拎布兜、菜篮的尴尬。殊不知,环境保护是利人利己、造福子孙的大事,每人每天使用一两个塑料袋,享受一两次方便,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将产生多么庞大的白色垃圾,给后人造成多大的麻烦。消费塑料袋看起来不过是芝麻大点的小事,但却与祖国的环保事业息息相关。17.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命运如一壶翻滚的沸水,我们是一撮生命的清茶。没有水的浸泡,茶只能蜷伏一隅;没有命运的冲刷,人生只会索然寡味。     六、作文(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缺少价值,而是缺少肯定。许多时候我们不是不能肯定,而是不愿肯定,或者说不会肯定。每一个人都有期待肯定的心理,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人们就会欢欣鼓舞,动力不竭。    学会肯定不仅体现出一种力量、一种卓识,更能凸显一种睿智、一种品质。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