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2015版高中生物 第5章 第4~5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
1.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B.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与细胞、个体与个体、种群与种群之间传递
C.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害虫也属于信息传递
[答案] B
[解析] 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是个体内的信息传递,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范畴。故选B。
2.蟑螂喜欢在夜间出来活动。某生物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把蟑螂放在纸箱内,并人为地将纸箱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以后,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实际是白天)时间活动。这个实验说明( )
A.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B.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
C.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D.蟑螂可感受一切信息刺激
[答案] C
[解析] 由实验可知,蟑螂只判别光线的明暗这一物理信息的改变。
3.下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相对稳定的能力
B.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高
C.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
D.在草原上适当栽种防护林,可以有效地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 D
[解析] 此题易错选B或C。B项中没有明确指明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抵抗力稳定性还是恢复力稳定性;C项要注意它们所处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差,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高,反之亦然。
4.要使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地被利用,就必须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对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来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8
B.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
C.植被与动物数量相等
D.生物各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答案] C
[解析]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物各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使生态系统保持一个动态平衡。
5.下列有关制作小生态缸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非生物因素无关
B.若模拟池塘生态系统,则不能将水装满
C.小生态缸封闭以后,其内的生物数量会发生变化,最后趋于相对稳定
D.制作的小生态缸必须是透明且密封的,并给予适当的光照
[答案] A
[解析] 非生物的环境是生态系统生物生存的能量和物质的来源,温度和光等因素对生物的生存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A项错误。
6.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 )
[答案] C
[解析] 受到干扰后,种群数量波动范围小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强。
二、非选择题
7.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进行传递。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___。
8
(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
(2)无机环境 生物 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
[解析] 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说明X可以在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之间传递。生态系统的信息可以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以来源于生物。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是物理信息。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澳洲草原广阔,天然牧草资源十分丰富。自1925年起,当地人从印度和马来西亚引入当地没有的牛、羊等家畜,大力发展畜牧业。几年后,万头牛的粪便覆盖了大片草场,牧草大量枯死,同时苍蝇蔓延,并成为澳洲牧区的一大公害。整个澳洲草原生态系统处于崩溃的边缘。后来当地人又从亚洲引进蜣螂,它们把牛粪滚成团搬运到地下,既消除了牛粪又肥沃了土壤,还控制了苍蝇数量,有效地解决了当地的生态问题,使澳洲草原又呈现出生机蓬勃的景象。
(1)上述事实表明,在引进牛、羊等家畜前,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呈现________的状态。
(2)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人们引进牛、羊等家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引进牛、羊等家畜后导致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蜣螂是这个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填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5)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_______
(6)引进牛、羊等家畜后引发生态危机这一事实给人们的启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最后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相对稳定
(2)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牛、羊等家畜体内
(3)牛、羊等家畜破坏了原有的食物链,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4)分解者
(5)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就会遭到破坏
8
(6)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
(7)人类还可以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它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一、选择题
1.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和最小的依次是( )
①温带草原 ②热带雨林 ③北方针叶林 ④北极冻原
A.②①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生态平衡就越容易被破坏。反之,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繁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生态系统就越容易维持。
2.在制作生态缸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下列哪项做法将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A.为了防止病原体对幼小植物的侵害,用蒸馏水代替池塘水
B.给予生态缸一定的光照
C.向生态缸中添加一些分解者
D.向生态缸中通入一定量的空气
[答案] A
[解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指土壤、空气、水分等,能量是指太阳能。池塘水含有氧气、多种矿物质和分解者,不能用蒸馏水代替。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
[答案] C
[解析]
8
在森林中,当害虫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从而使害虫不至于增长过快,A项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B项正确;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负反馈调节,如一场火灾后,森林中种群密度较低,但由于阳光充沛,土壤中无机养料增多,许多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C项错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如黄土高原,D项正确。
4.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是( )
A.适时灌溉与定时饲喂
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答案] A
[解析] 性引诱剂是一种化学物质,此实例属于对化学信息的利用。生产中常用性外激素制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光照属于物理信息的一种,故C、D均属于对物理信息的利用。A选项中适时灌溉和定时饲喂属于生物对营养物质方面的需求,不属于对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方面的运用。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扰”不应超过其承受能力
④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
⑤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是随意增加生物种类,改变其营养结构
A.①③ B.②④⑤
C.②③ D.①④⑤
[答案] A
[解析]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②错误;由于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强,遭到破坏后,其恢复力稳定性变弱,④错误;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营养结构有关,应根据生态系统的规律增加生物种类,使其营养结构复杂,⑤错误。
6.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8
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答案] A
[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物质循环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7.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它们之间可以形成以下几种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丙丁
C.甲乙丙丁 D.丙甲乙丁
[答案] D
[解析] 生态系统按营养功能来区分,一般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它可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一旦生产者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受到严重影响。A、B和C比较,均为一种生产者,C中食物链最短,故相对稳定;C和D比较,生物种类一样多,但D的生产者多,故D比C稳定。
二、非选择题
8.贝克是英国一个农场的经营者,他在农场种植了一些粮食作物,栽培了多种果树,同时还饲养着优质的家禽、家畜等。他通过各种措施来提高自己农场中各类农畜产品的产量。以下是他采取的一系列增产措施:
①根据植物的光周期特性和经济利用部分的不同,人工控制光周期使作物达到早熟高产。
②释放过量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③家禽饲养,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④用一定频率的声波处理蔬菜、谷类作物等的种子,可以提高发芽率,获得增产。
⑤在稻田中竖立人工扎成的稻草人,风吹稻草人转动,起到驱赶鸟类的作用。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上述增产措施中,涉及的信息依次为: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④________;⑤________。
(2)请根据以上措施,总结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物理信息 物理信息 行为信息 (2)①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8
9.下图一表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相同强度的干扰和解除干扰后稳定性的变化情况,图二表示的是甲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________和________,其主要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图一中a点与b点比较,________点抵抗力稳定性强;当干扰解除后,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
(2)若因某种原因,图二中F全部死亡,短时间内数量增加的动物是________;最有可能成为国家级保护动物的是________,请用生态学观点解释其理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自身的净化作用 完善的营养结构 反馈调节(或负反馈) b 恢复原状或被新的生态系统代替
(2)D H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且逐级递减,H处于食物链的顶端,获取能量少,个体数目少
[解析] 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与该生态系统的自身的净化作用和完善的营养结构有关,图一中a点与b点比较,b点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与a点相同的干扰程度,因而b点的抵抗力稳定性比a点强,当干扰解除后,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可以是恢复原状,也可能建立新的平衡。当图二中F全部死亡,F以D为食,则短时间内数量增加的动物是D,H处于食物链的顶端,获取能量少,个体数目少,因而最有可能成为国家级保护动物。
10.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其草原进行了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图形。该图表示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图中的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2)适宜的放牧量应控制在图中的B点和C点之间,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量长期大于图中C点,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举两项合理利用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或营养结构上的生物种类少) (2)即能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能获得较高的畜牧产品 (3)草原退化,严重时会导致草场沙漠化 (4)①合理确定载牧量,防止过度放牧;②发展季节性放牧;③提倡划区轮牧(只要求答出其中两项,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 图中虚线表示未放牧时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实际上是草原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平衡量,如果高于或低于这个量,通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可以使其恢复。例如,当草原的生产者净生产量过多时(达B点),通过增加放牧量(放牧量控制在BC之间),则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又达到平衡。但如果放牧量过大(长期大于C点),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被破坏(即草原退化),如果放牧量大于D点,则生产者的净生产量为0,严重时,将会导致草场沙漠化。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