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一)课堂练习(带解析沪科版必修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1.2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一)课堂练习(带解析沪科版必修1)》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2 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一) 每课一练(沪科版必修1)‎ 题组一 对匀速直线运动和速度的理解 ‎1.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速度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跟运动的时间成正比 答案 BD 解析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速度不变(即速度的大小、方向都不变),轨迹是直线的运动.由s=vt可知,位移s的大小与时间t成正比,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 ‎2.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可知(  )‎ A.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或位移而变化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决定于运动的位移 答案 BC ‎3.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则可知(  )‎ A.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 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C.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质点运动的方向 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地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 答案 ACD 题组二 对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理解 ‎4.三个质点A、B、C,运动轨迹如图1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且均无往返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B.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运动方向都相同 C.三个质点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速度都相同 3‎ D.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率相同 答案 A 解析 A、B、C三个质点在相同时间内从N点到达M点的位移的大小都是MN的长度,方向都由N指向M,即位移相同,所以它们的平均速度相同,A选项正确.质点B做单向直线运动,速度方向始终由N→M,而质点A、C沿曲线运动,运动方向随时在改变,B、C选项错误.由于路程与位移一般不同,故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的大小一般不相等,仅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平均速率才与平均速度的大小相等.D选项错误.‎ ‎5.为了传递信息,周朝形成了邮驿制度;宋朝增设“急递铺”,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投递,“金牌”一昼夜行500里(1里=‎500米),每到一驿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那么“金牌”传递的快慢(  )‎ A.与成年人的步行速度相当 B.与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相当 C.与高速公路上汽车的速度相当 D.与磁悬浮列车的速度相当 答案 B 解析 “金牌”的传递速度==≈‎10.42 km/h,与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相当.‎ 题组三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计算 ‎6.某人骑自行车沿一斜坡从坡底到坡顶,再从坡顶到坡底往返一次,已知上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 m/s,下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 m/s,则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大小与平均速率分别是(  )‎ A.‎10 m/s,‎10 m/s B.‎5 m/s,‎4.8 m/s C.‎10 m/s,‎5 m/s D.0,‎4.8 m/s 答案 D 解析 此人往返一次的位移为0,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可知,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0.设由坡顶到坡底的路程为L,则此过程的平均速率为===‎4.8 m/s,故选项D正确.‎ ‎7.物体M从A运动到B,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v1+v2)/2 B. C. D. 答案 D 解析 设总路程为2s,则前半程的时间为t1=,后半程的时间为t2= 3‎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故选项D正确.‎ ‎8.一辆汽车以‎20 m/s的速度沿平直的公路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30 m/s的速度从乙地开往丙地.已知乙地在甲、丙两地之间且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与乙、丙两地间的距离相等,求该汽车在从甲地开往丙地的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 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解的:= m/s=‎25 m/s,请问上述解法正确吗?为什么?应该如何解?‎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从平均速度的定义出发进行分析,上述解法是错误的,因为它违反了平均速度的定义,计算的不是平均速度(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而是速度的平均值.正确的解法应该是:设甲乙两地间、乙丙两地间的距离均为s,则有:===‎24 m/s.‎ ‎9.甲、乙两人从市中心出发,甲20 s内到达正东方向‎100 m处,乙30 s内到达正北方向‎150 m处,试比较整个过程中甲、乙的平均速度是否相同.‎ 答案 不相同 解析 甲== m/s=‎5 m/s,方向向东.‎ 乙== m/s=‎5 m/s,方向向北.‎ 所以两人平均速度大小一样,方向不同,所以它们的平均速度不同.‎ ‎10.一位旅游爱好者打算骑摩托车到某风景区去观光,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是一条近似于直线的公路,他原计划全程平均速度要达到‎30 km/h,可是开出一半路程之后发现前半段路程他的平均速度仅有‎15 km/h,那么他能将全程的平均速度提高到原计划的平均速度吗?‎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设全程的位移为s,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前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1==,后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2==,若将全程的平均速度提高到原计划的平均速度,需满足 ‎30 km/h‎== 当v→∞时上式才成立,不符合实际,由此可知,无论如何他都不可能将全程的平均速度提高到原计划的平均速度.‎ 3‎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