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历史农业发展知识点总结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中考历史农业发展知识点总结》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十四 农业发展 第一部分:农民与土地问题 一. 商鞅变法: 打破旧贵族对土地垄断,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战;编制户口。 二. 辛亥革命: (1)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2)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拓展】中国第一个提出民生问题的人:孙中山,实现:土地改革 三.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府在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 ‎(1)1950年国家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 ‎(3)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4)土地改革的意义:使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的生产力得到了解放,粮食产量大大提高。‎ 四.三大改造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分散经营,影响农业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2)形式:按照自愿的原则,把分散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3)实质:改农民土地所有制为土地公有制。 (4)作用: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 五.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背景:①党和人民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②缺乏经验,急于求成,③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2、表现:高指标,瞎指挥,共产风,浮夸风 3、后果:导致了1959—1961国民经济严重困难。 4、教训与启示:①要遵循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②要认识基本国情,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策略。③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 4‎ 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人民公社化运动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 ‎2、创造者: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3、形式:把集体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耕种,农民自主经营。 4、影响:①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很快解决了人口的温饱问题。‎ 第二部分:三农问题 三农指农业 、农民、农村。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小城镇建设 ‎1、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展 ‎① 商周时期:绝大部分——石器,极少量——青铜农具。‎ ‎②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推广.‎ ‎③ 唐朝时:创制了曲辕犁、筒车(灌溉用)‎ ‎④ 宋朝时:秧马 ‎2、历代中央政府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 ‎① 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② 战国:秦国商鞅重农抑商,奖励耕战 ‎③ 唐初:轻徭薄赋,保证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和生产时间。‎ ‎3、我国古代重大水利工程 ‎① 战国时期,李冰在成都修筑都江堰。‎ ‎② 秦朝开通了灵渠 ‎③ 隋朝开通大运河 ‎【考点详解】大运河 三点:涿郡、洛阳、余杭 ‎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 五河:北至南——海、黄、淮、长、钱 影响: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巩固统治,开通运河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4、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①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逐渐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南移打下基础。‎ 原因: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 B.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4‎ C.一些统治者推行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D.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② 隋唐时期: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原因:A.隋朝大运河开通促进了经济发展。B.北方经过安史之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南方政局则相对稳定。‎ ‎③ 南宋时:南移完成,标志:“苏湖熟,天下足”‎ ‎④ 明清时:南方经济重心得到巩固与发展。‎ 表现:“湖广熟,天下足”江南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并缓慢发展。‎ ‎【学习认识】‎ ‎1.我国多次调整农业政策目的:促进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繁荣 ‎2.农业政策调整应注意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实事求是,注意调动农民积极性,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3.解决三农问题策略:①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素质;②发展农业科技,发展生态农业;③加强农村扶贫开发,加快城镇化进程;④完善农村的民主法治建设;⑤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第三部分:中国历代土地制度 一、原始社会: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 二、奴隶社会:国王土地私有制,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 三、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三种形式 ‎① 确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标志着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② 废除: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四、中国近代的土地制度——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 五、建国后的土地政策:土地政策的四次调整 ‎【考点详解】‎ ‎1、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中国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为新中国农业的发展和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2、1953年开始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 ‎① 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 内容:把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③ 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4‎ ‎① 原因:党的主要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 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③ 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4、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 原因:过去的人民公社体制(一大二公),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② 内容: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③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学习认识】‎ ‎1.农业是立国之本 ‎2.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5.注意调动农民积极性。‎ ‎6.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