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分析(第04期)专题10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背景材料
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突破。城镇化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也是最大的内需所在。要坚持以人为核心,以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为着力点,发挥好城镇化对现代化的支撑作用。
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城镇化难点问题。抓紧实施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稳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和拓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加强资金和政策支持,扩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提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规模,提升地级市、县城和中心镇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方便农民就近城镇化。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加强城市供水供气供电、公交和防洪防涝设施等建设。坚决治理污染、拥堵等城市病,让出行更方便、环境更宜居。
二、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1.经济生活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通过城镇化的推进,既可以拉动投资,又可以增加消费,是推进中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点。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放宽市场准入,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办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进城镇化,既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2. 政治生活
管理和服务是政府的职能。推进新型城镇化,政府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职能、公共服务的职能。
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编制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要多听取群众意见、尊重专家意见,形成后要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下来,使之具有法律权威性。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体现了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6
3.文化生活。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要传承文化,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文化传承和创新。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4.生活与哲学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
坚持联系的观点。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质量,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城镇化发展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方方面面。
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注意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关系,中央制定大政方针、确定城镇化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地方则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总体规划,制定相应规划,创造性开展建设和管理工作。
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城镇化是长期的历史进程,要科学有序、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城镇化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
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
三、能力测试
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原则,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全面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回答1-11题。
1.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
①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 ②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
③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④消除城乡差别的重要举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
2.城镇化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有13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居住、生活、升学、就业,能带来7万亿元的投资和消费需求。这表明新型城镇化有利于
①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拉动经济增长 ②加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同步富裕
③增加出口,全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④扩大就业,促进社会公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城镇化率快速提高、粮食消费持续增长、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使得连年增产的粮食仍然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不能放松。夯实农业基础,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①有利于保证物价基本稳定 ②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③有利于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 ④有利于增加农民经营收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现阶段应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假如你要向有关决策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可选择的最佳方式及其理由是
A.社会听证制度,因为听证于民能迅速、及时解决社会矛盾
B.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因为知情权是公民参与决策的前提
C.信访举报制度,因为其是公民行使建议权的重要途径
D.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因为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
5.漫画《落户了》这一举措
①提高了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 ②扩大了进城务工者的权利
③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④有利于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它可以体现为美轮美奂的城市建筑,也可以体现为传统遗存的保护和文化产业的生长。关注城市文化是基于
①文化独特性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③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6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漫画启示我们在城市规划中要
①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新型城镇化的各项目标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坚持不懈的实干中,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才能逐渐化为现实。这启示我们
①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③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④要不失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态度要积极,举措要科学,方法要稳妥,质量要保证,要量力而行,不能搞“一刀切”、千城一面。千城一面否认了
A.矛盾的特殊性 B.矛盾有主次之分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10.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下列包含哲理与此一致的是
①牵牛要牵牛鼻子 ②一张蓝图干到底
③一砖一瓦不马虎 ④好钢用到刀刃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
6
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
⑴材料中城镇化建设如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⑵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请你为政府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建言献策。
⑶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知识,分析如何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分析材料中城镇化建设正确性。
参考答案:
1.A (①②③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意义,选A;城乡差别不能消除,④表述错误)
2.B (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步富裕,②表述错误;③与材料无关)
3.A (粮价乃百价之基,保证粮食安全有利于稳定物价,①正确;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②正确;③与材料无关;农民粮食收入,不属于经营收入,不选④)
4.D (社会听证制度由政府组织,不选A;重大事项公示制度是至上而下,题干是公民至下而上提建议,不选B;题干是民主决策,C是民主监督,不选)
5.D (落户了体现了社会公平,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选③④;①与材料无关,不选;人民当家作主,②表述错误)
6.B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①表述错误;经济与文化发展并不一定同步,②表述不妥)
7.C (仔细观察漫画,画中人吹气球,文字有“地级市”、“国际化大都市”, 要读懂本意和寓意。漫画中的规划重视了意识的作用,片面扩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选C。④材料没有体现,不选)
8.B (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体现①④;②材料没有体现,不选;质变比量变更重要,③表述不正确)
9.A (千城一面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A)
10.B (作为首要任务,体现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①④与其一致)
【答案】 ⑴提高城镇建设水平体现了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让城市融入大自然,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6
⑵政府要科学民主决策,城镇化建设要科学规划;城镇化建设中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职能和搞好公共服务职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政府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⑶立足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⑷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这一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推进城镇化进程;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坚持了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坚持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