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复习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复习6》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西省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总复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6 ‎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2014·大同模拟)下图为“我国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读图,完成1~2题。‎ ‎1.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  )‎ ‎①盆地边缘地区 ②河流上游地区 ③盆地中央 ④绿洲地区 A.①②   B.②③   ‎ C.③④   D.①④‎ ‎2.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C.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D.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 解析:1.D 2.C 第1题,塔里木盆地中部为自然荒漠,河流上游人类活动稀少,盆地边缘地区和绿洲地区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分布区,由于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而导致土地荒漠化。第2题,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的。‎ 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3~4题。‎ ‎3.图中反映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草地退化  D.土壤侵蚀 ‎4.甲、乙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是甲,其理由不包括(  )‎ A.地形起伏大,土层薄 B.处于各种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 6 -‎ C.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 D.土地生产能力高 解析:3.D 4. B 第3题,结合图例,根据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范围和广度,可以看出该图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土壤侵蚀。第4题,甲为东南丘陵地区,这里地形起伏大,土层薄;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土地生产能力高。处于各种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是对黄土高原特征的描述。‎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研究小组,沿图甲所示A、B、C、D四地进行生态调查,图乙是“他们调查某地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据图回答5~6题。‎ ‎5.图乙所示生态特征最可能是下列哪种人类活动引起的(  )‎ A.滥采矿产  B.过度农垦 C.过度樵采  D.过度放牧 ‎6.图乙所示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图甲所示哪一地区(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解析:5.D 6.B 第5题,根据图乙水井周边的景观可以看出,离水井越近,植被越少,说明离水井越近,植被破坏越严重,这是由过度放牧所致。第6题,根据四地的经纬度,可判断出四地依次位于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横断山区、青藏高原,因而图乙所示的生态现象出现在B地。‎ 下图是“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图”。读图,回答7~8题。‎ ‎7.四大陆中热带荒漠成因与本格拉寒流有关的是(  )‎ A.①  B.②  ‎ C.③  D.④‎ ‎8.①④两大陆温带荒漠成因各不同,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大陆面积和轮廓  B.过度放牧和樵采 - 6 -‎ C.纬度位置和垦耕  D.海陆位置和地形 解析:7.B 8.D 第7题,热带荒漠面积最大的是非洲,本格拉寒流在非洲大陆的西南侧。第8题,①为亚洲的荒漠分布,④为南美大陆的荒漠分布,亚洲温带荒漠的形成是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而南美洲温带荒漠的形成是由于受地形因素影响。‎ ‎(2014·衡水模拟)科尔沁草原,曾经水草丰美,但前些年却变成荒漠化严重的沙地。从1997年开始,科尔沁人因地制宜,防沙用沙,目前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开始走向“沙绿民富”的道路。读科尔沁沙地位置示意图,完成9~10题。‎ ‎9.科尔沁沙地曾经“沙进人退”、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有(  )‎ ‎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开垦 ④不合理灌溉导致的盐碱化 A.①②  B.②③  ‎ C.③④  D.①④‎ ‎10.科尔沁沙地“沙绿民富”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  )‎ A.全球变暖,冰雪融水增加 B.沙地边缘构建乔、灌、草防护林带 C.配套排灌设施,合理引用水资源 D.推广沙地植被恢复配套技术 解析:9.B 10.A 第9题,科尔沁沙地位于农牧过渡地带,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第10题,全球变暖,短时间内冰雪融水会增加,但蒸发愈加旺盛,会愈加干旱,加重荒漠化,故全球变暖不会使“沙绿民富”。‎ ‎(2014·临沂模拟)下图为我国50°N附近某牧区的土地利用图。该区域最高海拔1 ‎480米,区内最大高差小于‎300米。回答11~12题。‎ ‎11.近年来,该区域过度的农业生产活动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主要表现是(  )‎ ‎①土地沙漠化扩大 ②水环境恶化 ③洪涝灾害频发 ④水土流失增加 ⑤地面大幅沉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12.该区域的干流河谷地带没有形成林区的主要自然原因可能是(  )‎ A.河道弯曲,冻土广布  B.地势较低,降水量多 C.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  D.山地阳坡,水分蒸发 - 6 -‎ 解析:11.B 12.A 第11题,从题干提供的纬度和海拔来看,图示区域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北部,过度的农业生产活动(过度放牧和过度农垦等)破坏植被,由此导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进而河流流量减少,含沙量增加和农耕中的化肥、农药带来的水污染,使水环境恶化。因地处高原,且位于半干旱区,不会导致洪涝灾害。第12题,河谷地带没有形成林区是由于河谷内为沼泽地,不利于树木生长。沼泽地多的自然原因是纬度高,蒸发弱;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排水不畅;冻土广布,水不易下渗等。‎ 二、综合题(40分)‎ ‎13.(2014·广州模拟)喀斯特与黄土、沙漠、寒漠并列为我国的四大生态脆弱区。由于喀斯特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喀斯特环境日益恶化,而石漠化景观是其最直接的标志。下列是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材料。(22分)‎ 材料一 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二 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三 石漠化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 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省区)。(4分)‎ ‎(2)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________以上地区。然而,实际上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________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________。(6分)‎ ‎(3)最为严重的石漠化出现在什么方向的山坡上,为什么?(6分)‎ ‎(4)请指出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6分)‎ 解析:第(1)题,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故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为我国喀斯特石漠化主要分布地区。第(2)题,读材料一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可知,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35°以上地区;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10°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10°~30°。第(3)题,由材料二可看出,最严重石漠化出现在南坡,这与降水、温度、植被覆盖状况等密切相关。第(4)题,由于人口增加,人类生存空间扩大,对环境压力增大,加速了石漠化问题;应着重控制人口数量,使生态环境向良好状态发展。‎ 答案:(1)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 6 -‎ ‎(2)35° 10° 10°~30°‎ ‎(3)南坡。南坡是迎风坡、向阳坡;气温较高、多雨,水热较充足;一旦森林遭受破坏,石灰岩容易受到雨水的溶蚀、冲刷等侵蚀作用;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现象。‎ ‎(4)人为原因:人口压力大;人均耕地面积小;粮食需求大;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生产不足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恶性循环,逐步形成经济贫困地区。合理化建议: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等。‎ ‎14.(2014·豫南九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8分)‎ 材料一 黄土高原降水量分布图和黄土高原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 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 方案1: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修建淤地坝为主;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地。‎ 方案2:以植树造林为治理侵蚀的主要措施;同时与梯田、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1)简述黄土高原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原因。(4分)‎ ‎(2)据图说明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及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8分)‎ ‎(3)请你在图示甲、乙两地区中任选一项,选择治理该地水土流失的合理方案,并阐明选择该方案的理由。(6分)‎ 解析:第(1)题,从图中等降水量线递增(或递减)变化规律可以得出降水的分布特点。黄土高原的降水主要来自夏季风,受夏季风影响大的地区降水多,所以距海近的地区降水多。第(2)题,根据黄土高原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中的侵蚀强度变化曲线,分四段(降水量在‎300 mm以下、300~450 mm、450~600 mm、大于‎600 mm)来描述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第(3)题,根据黄土高原降水量分布图看出甲地降水量超过‎450 mm,乙地降水量在300~450 mm之间;再根据黄土高原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来看,降水量超过‎450 mm的地区,提高森林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故甲地采用方案2合理;降水量在300~450 mm之间地区,植被生长条件差,侵蚀强度大,故乙地采用方案1合理。‎ 答案: (1)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由东南向西北距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 ‎(2)降水量小于‎300 mm时,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水土流失较轻,降水量在300~‎450 mm时,森林覆盖率低,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强,年降水量大于‎450 mm时,森林覆盖率随降水量的增加剧增,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和森林覆盖率增大)而迅速减弱;降水量大于‎600 mm时,森林覆盖率高,土壤侵蚀强度变化不大。‎ ‎(3)甲地:选择方案2。理由:甲地降水量超过‎450 mm - 6 -‎ ‎,提高森林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在降水量较大的地区恢复植被比较容易,但在坡度较大的沟坡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或乙地:选择方案1]。理由:乙地降水量在300~‎450 mm之间,植被生长的水分条件较差,应以工程措施为主;降水量较小,选择需水较少的灌木和草地更适宜。‎ ‎ ‎ - 6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