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及答案

ID:160358

大小:43.42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5-05-3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欢迎参加这次测试,祝你取得好成绩!第一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4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儒墨之争给儒学带来了什么孔德立    ①早期儒学的传承创新既是早期儒家自身传承的结果,又是排拒与融合其他学说的结晶。墨子“非儒”与孟子“辟墨”是儒、墨两家争鸣的重头戏,对儒、墨学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凸显出早期儒学的传承与创新路径。    ②孟子“学于子思之门人”,是孔子、曾子、子思这一系早期儒家谱系的传人。孟子时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面对咄咄逼人的墨家,孟子以“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的“浩然之气”,毅然起而“辟墨”。    ③“仁爱”与“兼爱”是儒墨之争的核心问题。要击退墨家的进攻,必须彻底揭露兼爱的危害。恰好,墨者夷之厚葬其亲的举动暴露了墨家的理论缺陷。墨家赞同薄葬,批评儒家的厚葬主张,而墨者夷之厚葬其亲的做法正违反了自家学说。当孟子批评夷之时,夷之却以儒家主张的“若保赤子”为借口,辩解说“爱无差等,施由亲始”亦为儒家所赞同。孟子对夷之的论调予以坚决的反击,他指出,丧礼的真正内涵不在于财产的多寡,而是源于子女发自内心对父母的真爱情感。这种特定的情感体验由血缘关系决定,而绝不可能来自外部,也不可能依靠推论方式获得。但墨家既承认有发自内心的情感之爱,又认为这种爱可以用语言与推论方式施于他人。墨子津津乐道的“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的兼爱精神,实际上是把特定情感庸俗化了。孟子认为,墨家把他人之父视为己之父,消弭了父亲的特定内涵。仁爱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儒、墨在仁爱与兼爱问题上有着不可弥合的分歧,因此,孟子才尖锐地批判墨家的‘兼爱”学说是使人成为无异于“禽兽”的“无父”之学。    ④传统说法认为,孟子辱骂墨子为“禽兽”,遂以为孟子与墨子的学说是对立的。但如果把墨学置于孔孟之间加以分析,就会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孟子在捍卫儒家仁学核心价值的同时,亦悄然对墨学进行了吸收。性善论与仁政学说是孟子对儒学的新贡献,但如果我们只注重孟子对儒学的传承的一面,很容易忽略墨学对孟子的影响。简帛《五行》篇出土后,我们从子思五行说中发现了性善论的直接来源。但是,子思与孟子对“仁、义、礼、智”的论述尚有一定距离。子思的仁、义、礼、智既重外在之行,又重内心之德,德行并重。而孟子已经把仁、义、礼、智完全转化为内心之德、人性之善。子思并没有把人性与善画等号,而孟子直接说人无仁义礼智则“非人”。可见,善性已经成为做人的必然条件。那么,孟子性善论的至善源头到底是什么呢?    ⑤如果我们考虑到墨子对儒家的批评,不难发现,墨子对“天”与“善”的论述正被孟子悄然吸收了。《墨子》书中“天民”一词出现2次,《孟子》书中出现了3次。值得关注的是,这个词却不见于其他早期儒墨两家著作。墨子把至善之天与民连接以来,为人性找到了至善之源。“爱人利人以得福”,扶危救困、爱人利人之人,获得天佑而得福,墨子虽未明言人性善,但推行兼爱之人必定以人之善性为前提。墨子“官无常贵,民无终贼”的主张,从“农与工肆”选拔官吏的提议,均是墨子提升民众地位的举措。经过墨家的宣传及实践,墨子的这些主张已经唤醒了民众积极争取自身利益的意识。在风起云涌的墨家“革命”之后,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也就顺理成章了。此外,孟子“仁,人之安宅;义,人之正路”的论述,既坚持了儒家仁爱的核心价值观,又受到了墨子“行天下大义”的影响。墨子“非乐”,孟子则劝导统治者“与民同乐”,把墨子认为贵族专享的乐舞文化转化为君民共享的社会财富。    (选自《光明日报》2012年3月26日,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第二、三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所处的时代,墨家影响力十分巨大,以至“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      杨,则归墨”。   B.面对墨家强大的势力,孟子作为当时儒家的代表人物,自觉担负起与墨家争鸣以捍卫儒      家仁学核心价值的使命。 C.“兼爱”属于墨家的核心思想,与儒家“仁爱”说相比,虽然都有“爱”,但是两种学    说却风马牛不相及。   D.孟子挞伐墨家,是很善于选择突破口的,如他抓住墨家夷之厚葬其亲的做法,来攻击墨      家自身的理论缺陷。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面对孟子的攻伐,夷之运用求同思维方法用自认为是儒墨公认的主张来为自己辩驳,但      是效果并不理想。   B.孟子认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不是从物质财富的多寡层面上讲的,而是从子女对      父母的真情方面而言的。   C.儒家认为子女对父母的真爱情感体验是由血缘关系决定的,绝不可能来自外部,也不可      能由推论的方式获得。   D.儒家认为墨家的“兼爱”思想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庸俗化了,容易模糊人与禽兽的区别,      也使墨家沦为“无父”之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孟子认为墨家的“兼爱”思想消弭了父亲的特定内涵,这触及儒家的核心价值,因      而遭到孟子的尖锐批判。   B.孟子在对“仁、义、礼、智”的理解上,融合了墨家的思想,他把仁、义、礼、智完全      转化为内心之德、人性之善。   C.墨子“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从“农与工肆”选拔官吏的提议等提升民众地位      的思想,也促成了孟子民本思想的建立。   D.孟子对墨学的借鉴是反其道而行之,如墨子主张“非乐”,孟子却倡导“与民同乐”,      将其转化为君民共享的社会财富。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僧一行,姓张氏,先名遂,魏州昌乐人,襄州都督、郯国公公谨之孙也。父擅,武功令。一行少聪敏,博览经史,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时道士尹崇博学先达,素多坟籍。一行诣崇,借扬雄《太玄经》,将归读之。数日,复诣崇,还其书。崇曰:“此书意指稍深,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一行曰:“究其义矣。”因出所撰《大衍玄图》及《义决》一卷以示崇。崇大惊,因与一行谈其奥赜,甚嗟伏之。谓人曰:“此后生颜子也。”一行由是大知名。武三思慕其学行,就请与结交,一行逃匿以避之。寻出家为僧,隐于嵩山,师事沙门普寂。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后步往荆州当阳山,依沙门悟真以习梵律。    开元五年,玄宗令其族叔礼部郎中洽赍敕书就荆州强起之。一行至京,置于光太殿,数就之,访以安国抚人之道,言皆切直,无有所隐。开元十年,永穆公主出降,敕有司优厚发遣,依太平公主故事。一行以为高宗末年,唯有一女,所以特加其礼。又太平骄僭,竟以得罪,不应引以为例。上纳其言,遽追敕不行,但依常礼。其谏诤皆此类也。    一行尤明著述,撰《大衍论》三卷,《摄调伏藏》十卷,《天一太一经》及《太一局遁甲经》《释氏系录》各一卷。时《麟德历经》推步渐疏,敕一行考前代诸家历法,改撰新历,又令率府长史梁令瓒等与工人创造黄道游仪,以考七曜行度,互相证明。于是一行推《周易》大衍之数,立衍以应之,改撰《开元大衍历经》。至十五年卒,年四十五,赐谥曰“大慧禅师”。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多坟籍                                    坟籍:典籍   B.玄宗令其族叔礼部郎中洽赍敕书就荆州强起之    起:起用   C.访以安国抚人之道                            访:拜访   D.竟以得罪                                    得罪:获罪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僧一行“聪明”和“切直”的一组是           博览经史,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         武三思慕其学行,就请与结交           此后生颜子也       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       玄宗令其族叔礼部郎中洽赍敕书就荆州强起之           又太平骄僭,竞以得罪,不应引以为例           一行尤明著述           后步往荆州当阳山,依沙门悟真以习梵律6、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僧一行,姓张,之前的名字是“遂”, 小时候很聪明,博览经史,尤其精通历象、阴阳、五行之学。    B.武三思钦慕他的学识品行,与一行谈论《太玄经》精微的义蕴,十分嗟叹佩服一行。    C.一行曾直言规劝唐玄宗,玄宗采纳了他的话,于是追加命令永穆公主出嫁不按照太平公主的规模,只依照平常的礼数。D.皇帝命令一行考查前代诸家历法,重新撰写新历法,又命令率府长史梁令瓒等与工人制作黄道游仪,用以考察七曜(太阳月亮和五大行星)运行的度数,互相证明。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5分)  (2)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题米元晖①潇湘图二首 (其一)(宋 )尤袤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注:①米元晖,米友仁,字元晖,是宋代杰出书画家米芾之子,画史上与其父并称“二米”。8、这首诗歌描绘了画面上的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5分)9、作者为什么有“往来泛宅浮家”的想法? 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10、补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6分)   (1)积善成德,                    ,                     。(《劝学》)   (2)闲来垂钓碧溪上,                            。(李白《行路难》)    (3)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4)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乙  选考题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心 与 手欧亨利   在丹佛车站,一帮旅客拥进开往东部方向的BM公司的快车车厢。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身边摆满有经验的旅行者才会携带的豪华物品。在新上车的旅客中走来了两个人。一位年轻英俊,神态举止显得果敢而又坦率;另一位则脸色阴沉,行动拖沓。他们被手铐铐在一起。  两个人穿过车厢过道,一张背向的位子是唯一空着的,而且正对着那位迷人的女人。他们就在这张空位子上坐了下来。年轻的女子看到他们,即刻脸上浮现出妩媚的笑颜,圆润的双颊也有些发红。接着只见她伸出那戴着灰色手套的手与来客握手。她开口说话的声音听上去甜美而又舒缓,让人感到她是一位爱好交谈的人。  她说道:“噢,埃斯顿先生,怎么,他乡异地,连老朋友也不认识了?”  年轻英俊的那位听到她的声音,立刻强烈地一怔,显得局促不安起来,然后他用左手握住了她的手。  “费尔吉德小姐,”他笑着说,“我请求您原谅我不能用另一只手来握手,因为它现在正派用场呢。”  他微微地提起右手,只见一副闪亮的“手镯”正把他的右手腕和同伴的左手腕扣在一起。年轻姑娘眼中的兴奋神情渐渐地变成一种惶惑的恐惧。脸颊上的红色也消退了。她不解地张开双唇,力图缓解难过的心情。埃斯顿微微一笑,好像是这位小姐的样子使他发笑一样。他刚要开口解释,他的同伴抢先说话了。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表情。  “请允许我说话,小姐。我看得出您和这位警长一定很熟悉,如果您让他在判罪的时候替我说几句好话,那我的处境一定会好多了。他正送我去内森维茨监狱,我将因伪造罪在那儿被判处7年徒刑。”  “噢,”姑娘舒了口气,脸色恢复了自然,“那么这就是你现在做的差事,当个警长。”  “亲爱的费尔吉德小姐,”埃斯顿平静地说道,“我不得不找个差事来做。钱总是生翅而飞的。你也清楚在华盛顿是要有钱才能和别人一样地生活。我发现西部有人赚钱的好去处,所以——,当然警长的地位自然比不上大使,但是——”  “大使,”姑娘兴奋地说道,“你可别再提大使了,大使可不需要做这种事情,这点你应该是知道的。你现在既然成了一名勇敢的西部英雄,骑马,打枪,经历各种危险,那么生活也一定和在华盛顿时大不一样。你可再也不和老朋友们一道了。”  姑娘的眼光再次被吸引到了那副亮闪闪的手铐上,她睁大了眼睛。  “请别在意,小姐,”另外那位来客又说道,“为了不让犯人逃跑,所有的警长都把自己和犯人铐在一起,埃斯顿先生是懂得这一点的。”  “要过多久我们才能在华盛顿见面?”姑娘问。  “我想不会是马上,”埃斯顿回答,“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  “我喜爱西部,”姑娘不在意地说着,眼光温柔地闪动着。看着车窗外,她坦率自然,毫不掩饰地告诉他说:“妈妈和我在西部度过了整个夏天,因为父亲生病,她一星期前回去了。我在西部过得很愉快,我想这儿的空气适合于我。金钱可代表不了一切,但人们常在这点上出差错,并执迷不悟地——”  “我说警长先生,”脸色阴沉的那位粗声地说道,“这太不公平了,我需要喝点酒,我一天没抽烟了。你们谈够了吗?现在带我去抽烟室好吗?我真想过过瘾。”  这两位系在一起的旅行者站起身来,埃斯顿脸上依旧挂着迟钝的微笑。  “我可不能拒绝一个抽烟的请求,”他轻声说,“这是一位不走运的朋友。再见,费尔吉德小姐,工作需要,你能理解。”他伸手来握别。  “你现在去不了东部太遗憾了。”她一面说着,一面重新整理好衣裳,恢复起仪态,“但我想你一定会继续旅行到内森维茨的。”  “是的,”埃斯顿回答,“我要去内森维茨。”  两位来客小心翼翼地穿过车厢过道进入吸烟室。  另外两个坐在一旁的旅客几乎听到他们的全部谈话,其中一个说道:“那个警长真是条好汉,很多西部人都这样棒。”  “如此年轻的小伙子就担任一个这么大的职务,是吗?”另一个问道。  “年轻!”第一个人大叫道,“为什么——噢!你真地看准了吗?我是说——你见过把犯人铐在自己右手上的警官吗?”(1)下列选项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A.本文的情节并不复杂,以小说常有的“误会法”引起,即从年轻女子看出埃斯顿是警长而   展开以后的一系列情节。B.年轻女子在本故事中是一个起重要作用的人物,她与埃斯顿见面时埃斯顿只能用左手握住她   的手而形成的尴尬局面,是表现真正的警长性格的关键情节。C. “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表情”,这句话点明了   警长的一切做法都是为了取悦姑娘。D.年轻女子的“金钱可代表不了一切,但人们常在这点上出差错,并执迷不悟地——”一句,   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E.小说结尾用坐在一旁的一位旅客的话“如此年轻的小伙子就担任一个这么大的职务”对警长   加以表扬,并点明了人物的身份。(2)小说中写道:“那个警长真是条好汉,很多西部人都这样棒。”你认为警长“棒”在何处?     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结尾处点出埃斯顿是罪犯,请你结合具体情节,对这一结局的合理性作简要分析。(6分)(4)小说以“心与手”为题,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与理由。(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边疆教育先驱寸树声陆  安民国教育界出过一些知名人士,像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等。然而在最为偏远、最不引人注目的角落里,也有这样一个热心教育的人士。他就是边疆教育的先驱寸树声。寸树声(1896—1978),字雨洲,云南腾冲县和顺乡人。1911年,寸树声考入大理中学,1915年毕业回乡执教小学堂,1918年赴日本留学,一待就是10多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寸树声回国,在北平大学法商学院执教。他与张友渔、千家驹等人合办《世界论坛》,分析研究时局,力主抗日。后来,又与马叙伦、张友渔、齐燕铭等发起组织“北平文化界救国会”,宣传救亡。关心地处边疆的家乡文化建设,一直是他始终不渝的情怀。他的家乡有建于1928年、占地1392平方米、藏书7万余册、被誉为“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由胡适题写牌匾的和顺图书馆。这座气势非凡的乡村图书馆,是寸树声心仪之地,也是他心中的灯塔。1934年,得知和顺图书馆馆藏图书大增,拟筹建新屋时,寸树声立即提笔写了一封信给家乡的这座图书馆:“我心焦的是图书馆所有的书籍虽然增加,而阅者不增加,……图书馆决不可成为一种‘独善其身’的建筑物,应当利用种种方法引诱乡人来阅览,养成乡人一种进图书馆犹如进茶馆、上烟馆一般踊跃的习惯,只要进图书馆的人增多,那么我们的目的在无形中就算达到了。”这些话,今天读来,仍不失其振聋发聩之意义。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北平沦陷,寸树声化装逃往西安,先后在西安联合大学和西北联合大学任教。  1940年,寸树声回到家乡,创办了云南第一所华侨学校——益群中学,同时兼任和顺中心小学校长及和顺图书馆馆长。为了筹集办学经费,他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亲赴缅甸募捐,并委托好友吴晗、曹靖华从昆明等地延聘来一大批学有专长、教书育人的名家,深入这座边陲学校,执掌教鞭,培育人才。  在他的心目中,“乡村学校应与社会打成一片”,“乡村学校的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在教室里、在图书馆里有优秀知识的学习者,而出了教室、图书馆又是优秀的生产者——一种新型的人才”。今天人们一再倡导的“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藩篱”的理念,当时的益群中学已经身体力行了。他十分欣赏斯巴达式的严格训练,认为,“以斯巴达的严格训练对背负着几千年因袭的中国青年是必要的,有益的。”这种教育理念、这种教育思想,在今天看来,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穿透力。就在日军铁蹄声声,逼近腾冲之际,寸树声在他一手缔造的学校里,上了那令人难忘的“最后一课”。学校中依然高扬着中国的国旗,飘逸出琅琅读书之声。一袭素色西装的先生,站在学校礼堂的台子上,神色凝重地给全校同学上了“最后一课”。那永远定格在史册上的“最后一课”,对于寸树声来说,更是刻骨铭心,挥之不去。他在《两年半的乡村工作》中这样描述:“……讲完后,我呆站在讲台上,只觉得鼻酸喉哽,不能再继续下去。台下的女生们已经欷歔地在哭泣着,男生都低垂着头,直立不动。似乎经过了很长时间后,我鼓着勇气说了一声:‘同学们,再见吧!’就踉跄地走下台来了。”然而,他心中始终没有割舍对边疆教育的情怀。腾冲沦陷后,寸树声先后流亡到昆明和重庆。即使在颠沛流离、极为困厄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学生,在昆明组织成立了“益群校友会”,想方设法关心和帮助学生。1943年5月,他撰写出版了《两年半的乡村工作》一书,总结了乡村建设尤其是创办益群中学的实践经验,系统地阐释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其挚友徐家瑞评价此书,“情至文生,哀感顽艳,教育理论,以文艺之笔写出,更为动人。”  抗战胜利后,寸树声返回故乡,重新竖起益群中学的金字招牌,益群中学红红火火坚持办了下来。“文革”中,寸树声未能幸免,惨遭迫害,1978年因病在昆明溘然长逝。一代教育家寸树声的名字和业绩与故乡的山河同在,永远载入了中国近现代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史册之中。 (选自 《文史春秋》 2012年11期,有删改)(1)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这篇文章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用简洁的语言刻画了寸树声求学、教学、办学的经历,真切的体现了作为边疆教育先驱者的风采。B.寸树声关心家乡文化的建设,支持边区教育。1934年,得知和顺图书馆馆藏图书大增,拟筹建新屋时,寸树声立即捐款并提笔给家乡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观点。C.寸树声留日归来后,先执教于北平大学法商学院,北平沦陷,寸树声化装逃往西安,执教于西安联合大学和西北联合大学等高校。D.寸树声在求学期间,力主抗日。他先与张友渔、千家驹等人合办《世界论坛》,后来,又与马叙伦等发起组织“北平文化界救国会”,宣传救亡。E.抗日战争时期,寸树声在家乡创办了第一所华侨学校——益群中学,为了筹集办学经费,他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亲赴缅甸募捐。(2)文中对“最后一课”的描述,用了细节描写,请简要概括这些细节描写的好处?(6分)(3)1934年寸树声写了一封信给家乡的图书馆,简要分析这个举动的作用?(6分)(4)作为边疆教育先驱,“他心中始终没有割舍对边疆教育的情怀” 体现在全文的很多方面,      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8分)  丙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3分)A.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居住在两岸的是骨肉同胞。“同胞”这个理念在中华文化中是根深   蒂固的,所谓拔出萝卜带出泥,同胞之间、手足之情,没有解不开的结。B.在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上,韩国演员安圣基和中国演员汤唯相濡以沫,一同担任主持人,   成为电影节期间的一大热门话题。C.伊拉克政府曾几次计划减少巴格达市区检查站和隔离墙的数量,但是各种各样的恐怖袭   击总是如期而至,该项计划被迫取消。D.领导干部工作应该做到一诺千金,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出成绩来,对造福百姓的事   业来不得半点马虎,更容不得“忽悠”。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国务院颁布新的房地产政策以来,全国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虽然已得到初步遏制,   但是部分城市住房价格仍然过高,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作依然繁重。B.由于通货膨胀,低效率的资金运转、屡见报端的贪腐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的资金不足,   使得地方政府越来越无力支付庞大的养老金。C.苹果手机的销量最近开始下降,以前每天能卖上百台,现在只卖出两三台,有消息说销   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央视“3•15”曝光所造成的。D.实现民族复兴,是无数中华儿女多年的梦想,经历了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中国人民更   加清醒地认识到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发展才能自强,实干才能兴邦。15、依次填入下面带编号的文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妈妈说:“这是我们门口庭抓的泥土和家里的水。你没听说旅行如果会生病,就是因为水士不服,带着一瓶水土,你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故乡,就不会水土不服了。”妈妈还告诉我,                  ,                   ,                    。                    ,                            。故乡的水土生养我们,使我们长成    顶天立地的男儿,即使漂流万里,在寂寞的异国之夜,也能充满柔情与壮怀。   ①此后,我每次出门旅行,总会随身携带一瓶故乡的水土   ②有时候在客域的旅店,把那瓶水土拿出来端详,就觉得那灰黑色的水土非常美丽,充满了力量   ③这是我们闽南人的传统   ④因为故乡水土的保佑才使先人在蛮荒之地,垦出富庶之乡   ⑤祖先从唐山过台湾时,人人都带着一些故乡的泥土,一点随身携带、一点放在祖厅、一点     撒在田里     A.③⑤④①②       B. ⑤④①③②       C.③①②⑤④       D. ⑤④②①③16、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的“新闻联播”被某化妆品公司以谐音“馨吻脸脖”抢注成商标。某校围绕化妆品公司的这一行为举行了—场辩论会。请你作为反方辩手参加辩论,要求针对正方的观点展开反驳,有理有据,有感染力,60字以内。(5分)正方:化妆品公司的做法应当受到褒奖。它巧妙地运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创意新颖,语言幽默、风趣;同时借用“新闻联播”的广泛影响,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能提高化妆品的品牌效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方:这种做法应当受到谴责。                                               。17、王老师刚退休,就收到张伟的来信。信写得有情有意,但在表达上有不得体之处。下面是    信中的一段,请把三处毛病找出来并加以修改。(6分)    老师,此时此刻,多少往事历历在目。课堂上你循循善诱,悉心指导,开启我们心灵的窗户;生活中,您精心呵护,无所不至,提供我们成长的沃土。如今,您离我而去,在我心中您的音容宛在。我一定牢记您的教导,发奋学习,争取早日成才。(1)                                 应改为                                     (2)                                 应改为                                      (3)                                 应改为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文章。有一天,一位画家请求为爱因斯坦画像。爱因斯坦照例回绝道:“不,不,我没有时间。”他经常拒绝作家的采访或坐着由画家为他画像。“可是,我非常需要靠这幅画所得的钱啊。”画家恳切地说。“噢,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爱因斯坦马上改变了态度,“我当然可以坐下来让您画像。”这个故事有两点引人深思:一是爱因斯坦的同情心使他的人格更加伟大;二是画家坦率地直陈困难而获得成功,这种做法比花言巧语更能打动人心。   (摘自2005年第12期《人民文摘》)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2012                     高一年级语文科试题参考答案1.C  (“风马牛不相及”说法有误,两种学说其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2.D  (偷换概念,“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错,文中说的是把特定的情感庸俗化了。)3.D ( “孟子对墨学的借鉴是反其道而行之”理解有误,原文中说孟子的仁义思想受到了墨子“行天下大义”的思想的影响)4. C(访:咨询)5.B(A项次句没有表现切直,C项首句没有表现聪明,D项次句没有表现切直)6.B  (是尹崇与一行谈论其中精微的义蕴,十分嗟叹佩服一行。)7.(1)我探求了很多年,尚且不能通晓,您应该试着多加钻研,为什么这么快就还给我呢?(2)唐睿宗即位后,命令东都洛阳的留守韦安石按照礼仪征召僧一行。一行坚决用生病为借口推辞,不遵从睿宗的命令。【文言参考译文】  僧一行,姓张,之前的名字是“遂”,魏州昌乐人,襄州都督、郯国公张公谨的孙子。父亲张擅,是武功县县令。一行小时候很聪明,博览经史,尤其精通历象、阴阳、五行之学。当时道士尹崇是博学、德行高、学问深的知名先辈,向来有很多典籍。一行拜访尹崇,借了扬雄《太玄经》回去读。数日后,再来拜访尹崇,归还他的书。尹崇说:“这本书意思较为深奥,我探求了很多年,尚且不能通晓,您应该试着多加钻研,为什么这么快就还给我呢?”一行说:“我已明白它的义理了。”于是拿出撰写的《大衍玄图》和《义决》一卷给尹崇看。尹崇大惊,于是与一行谈论其中精微的义蕴,十分嗟叹佩服一行。对人说:“这个后生是颜渊啊(颜渊,孔子最杰出的弟子)。”一行由此大大地闻名于世。  武三思钦慕他的学识品行行,来请求与他结交,一行逃跑藏起来,躲避了他。不久出家为僧,隐居于嵩山,向和尚普寂拜师学习。唐睿宗即位后,命令东都洛阳的留守(官职名)韦安石按照礼仪征召僧一行。一行坚决用生病为借口推辞,不遵从睿宗的命令。后来步行前往荆州当阳山,依傍悟真和尚学习梵律(印度传来的音律学知识)。  开元五年,唐玄宗命令他的族叔(堂叔之类),礼部郎中张洽赍,拿着皇帝的文书到荆州强行起用他。一行到长安,被安置在光太殿,(玄宗)数次来拜访他,咨询安定国家抚育人民的道理,(一行)的回答都很恳切率直,没有隐瞒。开元十年,永穆公主出嫁,(玄宗)命令有关部门优厚送嫁,按照太平公主当年出嫁的旧例。一行认为(太平公主时)是唐高宗晚年,又只有太平公主这一个女儿,所以特地增加礼节。并且太平公主骄横僭越,后来因为这获罪,不应该引以为例。玄宗采纳了他的话,于是追加命令不按照太平公主的规模,只依照平常的礼数。一行的直言规劝,都像是这样。 一行尤精通著述,撰写了《大衍论》三卷,《摄调伏藏》十卷,《天一太一经》及《太一局遁甲经》、《释氏系录》各一卷。当时《麟德历经》推算天象历法渐渐出现偏差,于是命令一行考查前代诸家历法,重新撰写新历法,又命令率府长史梁令瓒等与工人制作黄道游仪,用以考察七曜(太阳月亮和五大行星)运行的度数,互相证明。于是一行推算《周易》的“大衍之数”(一种推演阴阳天地之数的方法),确立衍(不太清楚什么意思,大概也是一种推演方法),用来以顺合它,重新撰写《开元大衍历经》。十五年后死去,时年四十五岁,玄宗赐给他谥号“大慧禅师”。8.这首诗歌描绘了画面上晓山、横雾、远水、平沙等景物(找出三个2分,四个3分);营造了一种山水相接淡远、迷蒙的优美意境。(2分)9.因为作者看到画作《潇湘图》的优美景致后,非常喜欢山水相接淡远、迷蒙的优美意境,(2分)想像自己能够穿绿蓑衣、戴青箬笠在画面中的美景中生活(2分)。表达了作者对画作的喜爱和对隐居生活的渴望(2分)。 10、(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3) 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4)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11、(1)BD(A“年轻女子看出埃斯顿是警长”理解不准确;C项“警长的一切做法都是为了取悦姑娘”理解错误。E项理解错误,说这句话的人误认埃斯顿是警长)(2)①“棒”在心地善良。为了使两个见面的朋友不至于尴尬而介绍自己抓的犯人是警长。②“棒”在目光锐利言行机敏。能够从姑娘的表情上看出她的心情,并恰到好处地使用误会法缓解这种尴尬局面;同样在姑娘谈到金钱常使人们出差错时,及时请求出去吸烟,再次使二人摆脱将会陷入的尴尬局面。(3)符合情节发展,因为在小说的情节发展中已有多处伏笔暗示了这个人物的身份。例如:①埃斯顿见到女子时“强烈地一怔”,“显得局促不安”,这从表情上暗示了人物身份。②“用左手握住她的手”,则是从动作上暗示。而右手被铐更是被明眼人揭示出他身份的关键。③在女子问及的回答中也有暗示。在描写两个男人站起来要去抽烟时的表情也有所暗示。(4)示例:①从人物塑造上,“手”体现了警长执法的严格,“心”体现了警长心地的善良。把自己同罪犯铐在一起且脸色阴沉,可看出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及对罪犯的严厉。但他没有歧视罪犯,在罪犯遇到熟人时,能主动保护罪犯的自尊。读者透过警长无情的“手”可以看到那颗善良的“心”,可感受到他悲悯的情怀。②从主题上,小说通过“手”与“心”表现了对美好人性的赞美。小说通过写警长既严格执法,又能保护犯人的自尊,主动帮他解除尴尬局面的义举展现了人物的美好心灵。被感动的不只是读者,犯人也会深受触动,很可能由此改恶从善,痛改前非,起到刑罚或许无法达到的作用,充分显示出人格的巨大魅力。12.(1)C E(A“以议为主”不太恰当,B“寸树声立即捐款”无中生有,D“在求学期间”表述错误,。)(2)①这些细节描写突出上最后一课时寸树声衣着整齐、神态凝重的形象特点;②写出了学生听课时候痛苦悲伤的情形;③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寸树声对最后一课难忘的情感。(每点2分,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3)①表明自己对图书馆作用的看法,强调建图书馆目的就是让乡人阅读;②表达了对家乡的人进图书馆读书的渴望;③体现了寸树声关心边疆家乡文化建设的精神。(每点2分,共6分)(4)第一个方面,对边疆教育的关心方面,①在大学执教时,写信给家乡,关心家乡教育,②流亡到昆明期间,组织成立了“益群校友会”,想方设法关心和帮助学生。第二个方面,边疆教育的实践方面, ①创办中学,筹备资金,②聘请名师、亲自执教;③抗战胜利后重建学校。第三个方面,边疆教育的理念、思想方面,①创办学校的同时,他总结乡村学校的教学目的、训练形式和意义;②后来撰写出版了《两年半的乡村工作》,系统地阐释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 (写出两个方面并分析准确的即可得满分,每点得4分,共8分;)13、D(略)14 、D  (A项语序不当,把“虽然”放在“全国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前;B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删去“由于”或“使得”;C项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因为……所造成的”不能混用。)15、答案:A16、答案示例1:它破坏了汉语的规范,造成语言文字运用的混乱,虽能满足部分人的猎奇心理,却有悖于社会公德,是利益驱动之下的恶作剧。   答案示例2:这种似是而非、以假乱真的“词语新编”,造成语言文字运用的混乱,侵犯了中央电视台的知识产权和合法权益,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   (理由充分,有感染力即可得分。理由:“不规范”2分、“不道德”或“不合法”2分,字数1分)17、答案示例:(1)无所不至→无微不至  (2)离我而去→退休在家  (3)音容宛在→形象平凡而高大(“无所不至”明褒实贬;“离我而去”会令人想到去世;“音容宛在”用于逝者)24、略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